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艺术家(七七)-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加上此次迪拜市政府有意用埃文·贝尔做宣传。所以,加诸在埃文·贝尔身上的关注非比寻常,也成为了巨大的压力。估计,有不少人也在等着看埃文·贝尔的笑话。

当竞标会开始之后,埃文·贝尔的上台的确引来了所有人的侧目,这种感觉就好像是全场三百多人的目光聚集成一盏聚光灯,照在埃文·贝尔身上,让他感觉衣服都快要焦了。埃文·贝尔从容自信的发表让所有人都全神贯注,而当他发表结束之后,二十分钟的提问环节也被塞得满满的,甚至还不够用。由此可见大家的关注程度了。

这一次埃文·贝尔对迪拜塔的设计考虑到了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楼面呈现出一个“Y”字形,并由三个建筑部分逐渐连贯成一核心体,从沙漠上升,以上螺旋的模式,减少大楼的剖面使它更加直往天际,到顶上,中央核心逐渐转化为尖塔。整体造型方面,埃文·贝尔则是借鉴了萨克斯风的形状,由连为一体的管状多塔组成,时尚先进的流线型具有太空风格。而在基座的周围,又采用了富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几何图形,从上空看下去就是一朵六瓣的沙漠之花。

按照埃文·贝尔的设计,他是打算将整个区域连成一体,设计出一个多功能的建筑群体,说简单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活小区链条,将所有的功能都包含在内。

当所有提问结束之后,从现场设计师们的表情来看,大家对于埃文·贝尔的设计都显得若有所思。只有真正的好设计,才能够因为设计师们的共鸣。从这一点来看,如今的埃文·贝尔,的确是得到了业内的认可。

第836章 竞标会上

站在讲台上的埃文·贝尔,接受的提问不再是“这个设计是你抄袭的吗”、“这个设计是别人给你的创意吗”、“你和主委会之间的二三事”之类的话题,大家都针对设计图纸本身进行了讨论。埃文·贝尔的专业实力说不上有目共睹、心悦诚服,但是至少大家不会再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了,认为他只是一个闯进建筑设计专业玩玩票的艺人而已,而是站在专业的角度上进行挑剔。

不过,不和谐的声音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存在的。就在埃文·贝尔即将走下讲台十,台下有一名老人家,直接站了起来,对着埃文·贝尔大声吼道,“滚回你的舞台上,不过一个黄毛小子,滚回去演你的戏、唱你的歌……”后面一连串不堪入目的粗话之后,就有警卫人员及时走了上来,将老人给脱离了现场。

台下的其他设计师们表情都很是怪异,任何一个人被这样指着鼻子骂,估计也没有办法微笑对待了。不过,看着别人被骂,又是另外一种想法了,有些人难免会有点看好戏的心态,表情顿时就很欢乐了。

埃文·贝尔表情的确不是很好,不过他倒没有生气,只是嘴角撇过一丝不屑,对着话筒说到,“等你从原始社会山顶洞人的生活脱离了之后,我就会乖乖地回去唱歌演戏了。”

刹那间,几乎全场所有人都转头往刚才出声的老人家看过去——从这个动作就可以看出,八卦之心其实是人人都有的,其实平时表现得是否明显罢了——结果大家就看到了老人家被埃文·贝尔这样呛了一句,整个脸部顿时涨得通红,就好像喝了两大杯威士忌一般,如果添加上一簇白胡子,那么就是圣诞爷爷的范本了。

老人家被埃文·贝尔这一刺激,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看他瞪圆的双眼,几乎让人以为他下一秒就要昏厥过去了。保安急忙将老人家带离了现场,只有会场大门打开关上的声音在孤零零作响。

埃文·贝尔倒是很镇定,“现场有需要我高歌一曲的吗?”面对埃文·贝尔的自我调侃,会场一片沉默,埃文·贝尔擦了擦额头根本不存在的汗水,“呼,我还担心会有一只皮鞋飞上来,就算躲避过了投掷物袭击,恐怕也会被脚臭集中,那就糟糕了。好了,我今天的发表到此结束。”

随后,埃文·贝尔就走下了讲台,会场的设计师们这才醒悟过来,纷纷鼓掌起来,其中还夹杂着善意的笑声。不管迪拜市政府对这次的竞标如何,对于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建筑设计师们来说,他们的确见识到了埃文·贝尔不同于银幕上的一面。

在电视电影屏幕上,艺人的形象总是丰富多变的,特别对于演员来说,不同的角色表现出了他们不同的魅力;而在新闻上,演员身边围绕的新闻因为被媒体放大的缘故,总是会显得比生活夸张一些,从最近埃文·贝尔身上的新闻就可以看出,七月的大热之后,八月也可以因为一部“断背山”和“加勒比海盗”的续集问题闹得沸沸扬扬,更不要说那些真真假假的绯闻了。从某个角度来说,其实艺人在镁光灯之下反应出来的形象都不是最真实的。

但是今天先是从埃文·贝尔的设计方案上看到他的大胆和创新,当然还有洋溢着青春的自信;然后又从最后这个意外事故看到了埃文·贝尔幽默的口才,那种自嘲的淡定和从容,的确让人刮目相看。

业内的认可,在各行各样都是如此,想要得到认可,真刀真枪拿出实力来。在百老汇,埃文·贝尔征服了刁钻的美国戏剧协会;在音乐、电影方面,备受质疑的埃文·贝尔也是每一次都拿出最佳的水准,一点一点赢得了影评人的心,君不见“恋恋笔记本”、“机械公敌”上映之后,一直被媒体吹嘘说“与埃文·贝尔有重大矛盾”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句话都没有说吗?埃文·贝尔在美国戏剧协会赢得的声誉,再加上每一部作品都展现出了出色的水准,一点一点将学院派的心扳了回来,这就是能力。同样,在建筑设计领域,不管你是歌手还是演员,亦或者是学校的学生,是骡子是马,拿出来溜溜再说,大家心里自然就有底了。

现在看来,埃文·贝尔在业内的确是一步一步赢得了原本就应该属于他的尊重。

不过,刚才的花絮没有引起进一步的骚乱,因为这是一场需要保密的竞标会,所以在发表开始之前,记者就离开了现场。否则他们发现这个花絮,必然要大肆报道一番了。

回到位置上的埃文·贝尔,理查·兰迪就朝自己的弟子微笑地点了点头,虽然同为竞争对手,但是理查·兰迪还是衷心送上了自己的称赞。

随后,埃文·贝尔也十分认真地听取了自己老师的方案。理查·温迪的设计方案重新体现了水元素的重要性,无论是主体建筑还是整体区域的利用,理查·温迪都表达出希望在沙漠中心建立起一片独具个性的绿洲的愿望。这也堪称是今天最别出心裁的一个设计,埃文·贝尔也不由感叹,单单在创意上,自己的老师还是走在了前面。

在竞标会结束之后,埃文·贝尔也终于有时间和理查·温迪对双方的设计展开一系列讨论,之前由于竞争关系,两个人都没有太多的交流。现在终于有机会了,两个人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互相指点对方缺点的过程,颇有些火药味,看得其他四名学生是目瞪口呆。当然,不仅仅是对方的设计,还有今天竞标会上出色的设计方案,也是两个人讨论的焦点,这种思想的碰撞对于专业人士来说,绝对是一种享受。

埃文·贝尔和理查·温迪的设计图纸发布都是在第一天,这才只是精彩的序幕而已。这一次迪拜市政府为了迪拜塔的宣传造势果然够足,竞标会前后持续了三天,一共有超过五十个设计团队进行了发表,参与到竞争中来。

记者采访团对整个竞标会全程报道不说,阿拉伯塔酒店的顶级环境也不说,对于建筑设计师们的照顾也十分到位,午餐和晚餐的巧妙安排,休息时间的放松,甚至还组织了在阿拉伯塔酒店附近的休闲活动。这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迪拜塔设计竞标,完全就是城市宣传的一部分。通过记者的镜头,通过设计师们的竞争,还有他们的亲身体验,就进行了迪拜这座城市第一轮的宣传。

埃文·贝尔倒是很好奇,这一次的城市宣传策划是谁制作的,不仅够宏大,而且够大气,内容也足够丰富独特,特别是迪拜塔这座地标性建筑的吸引力,还有对埃文·贝尔这个超高人气新星的“利用”,都将宣传效果最大化。经过这一系列的宣传,只怕前来迪拜旅游的人又会成倍增长了。

埃文·贝尔在第一天亮相之后,记者采访团倒是没有再步步紧逼了,拿到了他们想要报道的材料,也就没有再纠缠埃文·贝尔不放,倒是其他同行开始与埃文·贝尔接触,聚会上的主动交谈不说,平时遇到时也或多或少会说上几句话。相比上一次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重建的竞标会,这一次埃文·贝尔与业内人士的接触明显就多了。

不过,对于埃文·贝尔来说,与其他设计师们交流可没有大海来的有吸引力,当然,如果设计师们愿意和他一起躺在沙滩上,晒晒太阳闲聊几句,埃文·贝尔倒是不介意和其他同行交流交流。

第三天上午的竞标会结束之后,埃文·贝尔就消失在了会场。立志于借用埃文·贝尔名声做宣传的迪拜市政府可就有些慌了,他们必须要掌握埃文·贝尔的行踪,希望埃文·贝尔能够参与到这次安排的各个行程活动中,对迪拜的各个景点进行宣传。

作为埃文·贝尔的专业管家,莉迪亚·艾莉森可就辛苦了,她四处找寻埃文·贝尔的踪迹,足足花了近二十分钟,才在沙滩上找到了埃文·贝尔。此时的埃文·贝尔穿着一条蓝底白花的沙滩裤,赤果着上身,和一群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在打沙滩排球。看埃文·贝尔的水平可不怎么样,失误连连,但是他玩得倒是很开心。

阳光下的埃文·贝尔,沐浴着金灿灿的光泽,笑声和汗水在海浪声中飘扬,让人切切实实感受到盛夏的美好,还有青春的张扬。

莉迪亚·艾莉森站在旁边,穿着整齐的套装,高跟鞋陷在了沙子里,海风将她的衣角和裙角吹了起来,头发更是风中凌乱,颇为狼狈。看着这一幕,不由有些羡慕。但她还是必须收起自己的想法,专注在自己的工作上,“贝尔先生,下午竞标会有组织活动,你不参加吗?”

莉迪亚·艾莉森竭尽全力地大喊着,她的声音在风中虽然有些不稳定,但还是传递到了埃文·贝尔的耳朵里。埃文·贝尔一回头,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如此美好的阳光,为何你不加入我们呢?”

这简单的一句话,却具有无尽的诱惑力,让莉迪亚·艾莉森站在原地,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第837章 救命稻草

莉迪亚·艾莉森站在沙滩边上,进退两难,一方面她的工作是要说服埃文·贝尔参与到今天下午市政府组织的活动中去,但是埃文·贝尔是没有义务参加这些活动的,所以她也不知道该用什么理由开口;另一方面她看着在沙滩上挥洒笑容和汗水的埃文·贝尔,也产生一种挣脱所有束缚加入狂欢的冲动,但是她的理智告诉自己:不能如此。

犹豫片刻之后,莉迪亚·艾莉森还是转身离开了。她没有办法像埃文·贝尔一样潇洒自由,至少她能够静静地看着,不要去打扰这一份快乐。回到酒店之后,莉迪亚·艾莉森对迪拜市政府的工作人员说,没有找到埃文·贝尔。大家都没有起疑心,毕竟在周围的茫茫人海中找一个人本就不容易,如果埃文·贝尔又有意识地躲避,那势必就更加困难了。

终于将竞标会的纷扰暂时抛开,埃文·贝尔进行地享受着阳光下挥洒汗水的快乐。

虽然埃文·贝尔在全球范围内声名显赫,但是对于这些到迪拜前来度假的年轻人来说,见到埃文·贝尔时的兴奋很快就被夏日炎热的太阳和沙滩排球运动的魅力所取代,大家都在海边尽情享受着度假的悠闲与快乐。

此时沙滩上的人潮不算多但也不少,不过却没有人注意到埃文·贝尔就如此大喇喇地在那儿打排球,笑声更是肆无忌惮地在海风之中飘散。

相比于迪拜市政府的郁闷,竞标会设计师们的惬意,埃文·贝尔的欢乐,迈克尔·阿姆特着实有些垂头丧气。

迈克尔·阿姆特松了松自己的领带,然后把领带直接摘了下来,然后解开自己白色衬衫最上面的两颗扣子,站在树荫底下用手扇了扇,没有一点风,只有一股热浪朝脸上袭来。整个背部都已经湿透了,衬衫粘在皮肤上,实在难受。

“我他妈的在这里干什么!”迈克尔·阿姆特心情很是糟糕,愤怒地把领带耍在了地上。看着那一团难看的蓝黑色,就好像一团水草,真是让人心生厌恶。

迈克尔·阿姆特自己都不清楚过去一个星期之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似乎他还没有理清自己的思路,他就已经站在迪拜的土地上了,而从纽约到洛杉矶,再回到阿尔伯克基,然后又前往芝加哥飞来了迪拜。

今年刚满三十岁的迈克尔·阿姆特,毕业于纽约大学的电影系,毕业之后他在副导演的位置上做了三年的时间,随后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他选择成为了一名编剧。在2000年的五月份,他仅仅花费了三天时间,就写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剧本“阳光小美女”,这让他对编剧这一行业产生了一点信心。

“阳光小美女”的故事很简单,胡佛一家六个人个性都很怪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但同时大家也不愿意花时间去倾听别人的问题,因为家里的餐桌常常成为争吵爆发的战场。直到某一天,七岁的小女儿奥利弗在大家的争吵间隙听到广播里传来“阳光小小姐”选美比赛的消息时,她发出了兴奋的尖叫声,这一刹那的尖叫终于暂时平息了正在进行的激烈争吵。在奥利弗的极力争取下,胡佛一家决定陪着小姑娘集体踏上了寻梦之旅。

这就是一个讲述家庭成员之间温情的电影,没有起伏的矛盾冲突,没有精彩的视觉特效,迈克尔·阿姆特是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能够传达他心中对于家庭重要性的理念。在他看来,这个故事是平淡之中见真情的,这种题材的电影在好莱坞是能够找到一席之地的。

可惜,事实并不如人愿,迈克尔·阿姆特发现,剧本完成之后就是噩梦的开始了。

“阳光小美女”这个剧本根本找不到投资方,因为题材太过沉闷,又没有太多的亮点,吸引不了大牌明星大牌导演的加盟,所以剧本就耽搁了下来。剧本几经转手之后,最终被名气响亮的焦点影业公司——这是环球影业旗下的子公司,主要制作和发行独立艺术电影——所相中。

原本迈克尔·阿姆特以为这就是“阳光小美女”的归宿了,但是,一直到2004年,焦点影业公司前后三次打算启动这部电影的拍摄,但最终都因为同一个理由而放弃了——剧本太过平淡。看中了剧本的焦点影业,始终不愿意拿出足够的资金开机。前后五年的时间,“阳光小美女”始终无法开机。

在一周之前,迈克尔·阿姆特接到了最后的通牒:焦点影业正式放弃“阳光小美女”这个剧本,原因还是一样:剧本太过平淡。

这对于迈克尔·阿姆特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过去四年的努力,还有等待,被宣告无效!过去这四年来,迈克尔·阿姆特虽然断断续续还是有在幕后做一些工作,不至于饿死,但是“阳光小美女”这个剧本已经是他唯一的希望了,四年之内他没有撰写其他的任何剧本,如果这个剧本砸了,那就意味着他过去四年就是一事无成。

这个打击让迈克尔·阿姆特顿时蒙了,他回到了纽约,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未来应该怎么办了。那种感觉很清晰,坚持了四年的梦想猛然被击碎,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脑袋里完全一片空白,连一根手指头都不想移动。

这种颓废荒芜的状态,迈克尔·阿姆特持续了两天,而后焦点影业给他带来了一个喜讯,洛杉矶有一名制片人对这个剧本感兴趣,而且诚意十足。迈克尔·阿姆特原本还有些犹豫,不过后来还是听从了焦点影业的建议,飞往了洛杉矶,与那名制片人进行了会面。

那名叫做马克·特托图的制片人的确很有诚意,他愿意以二十五万美元的价格买下故事的电影改编权,这个价格可以说是“超低价”了,但是因为“阳光小美女”的剧本沉寂了五年,而且一再被轻视,这个价格迈克尔·阿姆特虽然很无奈,但经过考虑还是答应了下来。

但是马克·特托图对于投资却有着苛刻的要求,而且他对于剧本中的公路旅行也有自己的想法。在剧本中,迈克尔·阿姆特描述的是从新墨西哥州最大的城市阿尔伯克基出发,抵达加利福尼亚州去参加比赛,但是马克·特托图却希望到加拿大去进行拍摄,这与迈克尔·阿姆特的想法是起了冲突的。

在迈克尔·阿姆特的坚持下,他们两个一起来到了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进行了实地考察。但是前后持续了近两天的考察,最终马克·特托图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他希望能够将电影的拍摄场地搬到加拿大。这让迈克尔·阿姆特很是纠结。

一方面,迈克尔·阿姆特当初写这个剧本,通过公路旅行展示美国中部到南部风光,本来就是目的之一,现在移动到加拿大去,就与初衷不符合了;但另一方面,这个剧本已经沉寂了五年,这似乎就是唯一的机会了,错过之后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再次让迈克尔·阿姆特产生了心灵的煎熬。

不过,还没有等迈克尔·阿姆特纠结出一个结果,马克·特托图就为迈克尔·阿姆特做出了选择,他认为这部电影的预算应该控制在三百万以内,否则如此平淡的剧本很难吸引到公司或者独立制片人的投资。

虽然迈克尔·阿姆特知道独立电影的成本一直都比较拘谨,但是他对于“阳光小美女”预估的成本是七百万左右,马克·特托图一下就砍了一半。这也就意味着,将来电影开拍了,导演就必须一美元掰开成为两美元进行拍摄,这对于“阳光小美女”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原本就因为剧本平淡吸引不到更多的目光,如果再因为投资的问题导致导演的捉襟见肘,估计这部电影能否顺利完成都成问题了。

在这之后,迈克尔·阿姆特并没有太过犹豫,拒绝了马克·特托图的投资。

马克·特托图对于迈克尔·阿姆特的“坚持”倒是很不屑,要知道“阳光小美女”这个剧本已经沉寂五年了,在日新月异的好莱坞里,一个剧本四年没有人关注意味着什么,就再清楚不过了。

被马克·特托图最后一番话刺激到的迈克尔·阿姆特,一怒之下就想到了十一工作室,目前美国国内名气最响亮的独立工作室之一,而这间工作室因为埃文·贝尔的存在,更是个性张扬,迈克尔·阿姆特脑海之中第一个浮现的就是埃文·贝尔的名字。就算所有制片人都不看好他,但至少埃文·贝尔会给予他肯定,这是迈克尔·阿姆特心中唯一的念想。

得知埃文·贝尔抵达了迪拜的消息,已经囊中羞涩的迈克尔·阿姆特想都没有多想,买了一张机票就直接飞了过来,凭借着一股气莽撞地跑到中东沙漠为自己过去四年的努力找一个出路。

抵达迪拜之后,迈克尔·阿姆特才意识到,如果埃文·贝尔也没有给予他认可,那么他从小有积蓄就要变成负债了——这次的机票他还求助了父母,换而言之,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了,救命稻草!如果错过了,那么也许他的梦想就要结束了。

可是,在迪拜这里兜兜转转了一整天,迈克尔·阿姆特依旧没有找到埃文·贝尔的身影,他才意识到了自己的莽撞,而炎热的天气更是让他狼狈不堪,看着眼前茫茫的沙滩和大海,他的眼中一片茫然。

第838章 独立希望

迈克尔·阿姆特踢了踢地面上的领带,他实在不想再把这团水草往自己的脖子上缠了,于是,他弯下腰把领带捡了起来,往前走去,打算寻找一个垃圾桶,然后把这该死的领带扔了。可是,这天杀的垃圾桶在哪里?

迈克尔·阿姆特顶着毒辣的太阳往前走了约莫一百码,还是没有找到垃圾桶,被火热阳光撩拨的烦躁心绪直接就要爆发了,可是他又不能随地乱扔垃圾,这种矛盾的状况让他心中窝着的火再次熊熊燃烧起来。

“哦耶,这个球太棒了!”不远处沙滩上年轻人们的欢笑声传了过来,一抬起头,就可以看到穿着沙滩裤、比基尼的年轻人们在沙滩上打排球的身影,汗水和笑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看着别人在尽情享受假期,对比自己糟糕的情况,就越发觉得窝囊。

“嘿,嘿,不允许偷袭!”一个爽朗的声音响了起来,迈克尔·阿姆特顺着声音看了过去,那个熟悉的身影顿时让他目瞪口呆,心中所有的怒火和纠结宛若被一桶冰水浇了下来,冻结成冰。

埃文·贝尔!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迈克尔·阿姆特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居然会以这种方式在这里看到埃文·贝尔。

迈克尔·阿姆特心中的激动顿时翻滚了起来,他不由自主超前走了一步,“埃文·贝尔!”声音无法控制地就直接喊了出来。这种感觉就彷佛是沙漠行走之人看到了绿洲一般,那种渴望、那种迫切猛然就爆发了出来。

听到了旁边的呼唤,埃文·贝尔并不意外,他没有在第一时间回头,而是扑倒在地接了一个球,可惜遗憾地错过了之后,从沙滩上爬起来这才转过头来。埃文·贝尔看到了沙滩边上站着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炎热的天气已经让他衬衫完全湿透了,那颗油光发亮的光头脑袋完全被汗水湿透了,不过是一个不太熟悉的脸孔。

埃文·贝尔还以为又是一名粉丝,所以朝他挥了挥手,就打算接着继续自己的比赛,没有想到那个中年男士却直接走了过来,不过穿着皮鞋的脚在沙滩里一深一浅,显得很是困难。这位中年男士看到埃文·贝尔又打算回头继续比赛,顿时着急了,“埃文·贝尔,救命……”

这一句话出来之后,埃文·贝尔和其他正在打球的伙伴们都愣住了,这“救命”从何而来?眼前男士看起来好端端的,没有任何问题来着。不过犹豫之间,埃文·贝尔还是把排球扔给了其他人,打了一声招呼之后,就走了过来。因为眼前狼狈不堪的男士一脸焦急,的确看起来有什么问题似的。

迈克尔·阿姆特话出口之后,也察觉到自己的口误了,他的焦急导致一句“救命”都脱口而出了,不过他也顾不上了,当看到埃文·贝尔朝自己走过来,他急切地往前走了两步,结果穿着皮鞋的脚却塞在了沙子堆里,一下没有拔出来,整个人就失去了重心,直接摔在了沙子里。被汗水浸湿的衬衫直接被沙子所覆盖,那种咯人的感觉让迈克尔·阿姆特顿时龇牙咧嘴。

此时此刻,迈克尔·阿姆特才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狼狈,汗水和沙子混杂在一起,手掌和身体上传来的痛感,让迈克尔·阿姆特彻底清醒过来,他不由扯起一抹苦涩的笑容。为了追逐他的梦想,为了让“阳光小美女”的剧本成为现实,他远渡重洋,跋山涉水,还摔得如此狼狈不堪……这个梦想的实现过程真的是千辛万苦。而且,就算找到了埃文·贝尔,还不知道事情的发展如何呢。

对了,埃文·贝尔!迈克尔·阿姆特想了起来,他必须抓住这次机会才行,否则这几天的疯狂,过去一周的起起伏伏不都白费了吗。

迈克尔·阿姆特抬起头,就看到了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一只手,再抬高一些视线,就看到了埃文·贝尔那张绽放的笑脸,他握住了那只手,用力一扯,就站了起来。

“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埃文·贝尔看了一眼站在自己面前被沙子包围的迈克尔·阿姆特,微笑地说到,“我的意思是,救命?”

迈克尔·阿姆特摸了摸自己的光头,“抱歉,刚才有些口误了。”对于自己刚才急切的心情他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可是这一点的羞涩很快就收了起来,因为他知道,此时此刻的羞涩可帮不上忙,他必须强打起精神才行,“贝尔,我是一名编剧,我有一个剧本希望你能看看。我知道你现在很忙,我知道你这次过来迪拜不是为了工作,我知道……”他深呼吸了一下,让自己干涩的嗓子变得润滑一些,“我知道你现在手上的剧本有数不清,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够看看我的剧本。”

埃文·贝尔被这一连串的话语震了震,“你是从美国飞过来的?”

“对,我从芝加哥飞了过来。”迈克尔·阿姆特连忙回答到。

“你完全可以等我回去,我后天就要回去了……”埃文·贝尔的表情有些古怪。其实现在的十一工作室对于独立音乐、独立电影来说的确有着非比寻常的吸引力,埃文·贝尔也碰到了泰勒·斯威夫特、布鲁诺·马尔斯这些人上门推荐自己,魔力红乐队也是这样挖掘出来的。只是,向迈克尔·阿姆特这样急迫,甚至追到迪拜来自我推荐的,还是第一次。

迈克尔·阿姆特打断了埃文·贝尔的话,“你回美国之后,进入‘断背山’剧组,要见到你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迈克尔·阿姆特看着埃文·贝尔,正准备再次开口尝试说服,埃文·贝尔却是指了指不远处的树荫,“我们为什么不去那里坐着聊呢?”埃文·贝尔知道追逐梦想的滋味是什么,迈克尔·阿姆特为了给自己看这个剧本,从美国飞过来了遥远的阿联酋,那么他至少值得一个认真的对待。

迈克尔·阿姆特回头看了看,他甚至没有反应过来这意味着什么,就拉着埃文·贝尔往树荫走,一边走一边在阐述着他的剧本大纲,他必须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的机会。

埃文·贝尔听着这个大纲,脑袋里却是浮现了一个剧本的名字“阳光小美女”,这部电影当初出来之后,是引起了舆论界的一片叫好声,在当年的奥斯卡中赢得了包括最佳电影、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创剧本等四个提名,被誉为当年独立制片的最大发现,而且在票房上也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成绩。

“阳光小美女”这部作品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不仅因为这部作品本身的出色,几乎赢得了挑剔影评人的一致赞誉,而且也因为这部电影之前几乎没有人愿意发行,经历了十分坎坷的历程才与观众见面。

埃文·贝尔看了看站在自己身边狼狈的男士,突然打断问到,“对不起,请问你是?”

两个人见面以来,迈克尔·阿姆特就没有做自我介绍,就一个劲地在为剧本做努力。听到埃文·贝尔的这话,他也不由露出了一个尴尬的笑容,“我叫迈克尔·阿姆特。”

果然,就是埃文·贝尔记忆中的那个人。迈克尔·阿姆特当年就凭借“阳光小美女”一举成名,很多人都难以相信,这是他的编剧处女作,其后他又为“玩具总动员3”撰写了剧本,再一次获得了奥斯卡的提名,这位大器晚成的编剧刹那之间就炙手可热起来。

埃文·贝尔记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