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翡翠手(大内)-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又不用拿来盖小区,要城中心干什么?工厂肯定只能够建设在郊区,可是就是郊区的第也不好拿。”曾良君摇了摇头。
“恩,你说得对,这事情,还确实是挺麻烦的一件事,楚南市郊区的几块地我也很清楚,确实不好拿,你说的那几块地我也知道在谁手上,但是估计他们现在都捂得死死的,你给钱他们也不会出让,不过小曾,我倒是有一个建议。”方子强说道。
“什么建议?”
“一般来说,工厂的换代比小区要快很多,所以不需要想小区建设那样,需要七十年的租期,所以我建议你租地。”方子强继续说道。
“租地?”曾良君毕竟不是房地产行业的人,一时间没有怎么听懂。
“恩,直接跟郊区的村长签协议,从他们手上把地皮租过来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租期是三十年到四十年,这个时间也足够你的工厂发展了,就算到时间了,再想办法搬迁,或者续租就可以了。”
曾良君一拍手,说道:“我怎么没有想到,不过这个租地盖厂,是规范操作吗?会不会不合法?”这个问题必须担忧,要是曾良君的厂房改好了,设备也弄进去了,人员也招整齐了,正准备开工,结果国家出台一个政策,所有租地全部都要退还,那他曾良君不就郁闷了?
“这一点你就不用担心了,实话说我也帮朋友倒腾过租地,现在城市化大发展,租地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城市里面工厂多了污染环境,但是少了工厂还不行,国家对这个东西也是采取一个默许的态度,你就尽管4去!”方子强看到曾良君脸上还有担心的神色, 只有这般说道。
曾良君的担心,方子强也理解,谁都不愿意碰到那倒霉事,这种事情肯定会考虑再三。
“那就这样,方老板能在中间牵线搭桥,我自然是感激不尽。”
方子强当面就拿起电话,给他的一个朋友拨了过去,他那个朋友本来就是倒腾工业用地的,简单的交谈之后,方子强就告诉曾良君,问题不大,明天可以直接过去看地了。
第二天,曾良君就来到了楚南市的仁山村。
和曾良君老家的曾家村不一样,曾家村实在是太偏僻了,距离楚南市的距离太远,而仁山村则就在当年楚南市老城区的边缘,依靠地理位置,仁山村一百多户人家在一夜之间暴富,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整天巴拉的那些泥巴地,突然就变成了黄金地,随便割一块卖出去就是几十上百万。
曾良君没有开车,他直接做方子强的宝马740过去的,仁山村因为暴富之后,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已经看不出原本属于农村的面貌了,他们村在楚南市的众多村落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
就在去年的时候,仁山村还上了新闻,原因是他们村发放福利的时候,每人每户直接送金条。
曾良君刚到仁山村,就看到村门口竖着一块牌匾,那牌匾十分高达,和现在某些大学的校门有的一拼,牌匾后面曾良君见到的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农民房,而是一排排的联排别墅。
刚刚进村,就有一个中年人走了过来。那中年人全身皮肤黝黑,这是早年在地里劳作,剧烈的太阳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印记。不过现在他已经是这个村的村长,仁山村最富裕的人之一。”我叫熊进,叫我老熊就可以了。”
熊村长不光是一村之长,这个村还开始了集团化运作,也是村企业的总经理。
不过他并不打算掩盖自己几十年养成的习惯和装束,从外表看上去,他和一位普通的农民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眼睛中多了一丝生意人的精明。
“老熊,我这一晃就有一年时间没过来了。”方子强笑道。
“放大老板,你这话说的,只要你记得我老熊,我就感激不尽了!”
方子强虽然和熊进很熟,但是他们时间并没有合作成功,当初方子强是有一个项目,准备落实在仁山村。因为仁山村的土地多,加上周围的生态环境保存的也非常不错,方子强是准备在仁山村盖一片别墅的。
第380章工业用地
一开始,洽谈的非常愉快,由于方子强给出的土地出让金高,加上盖房子又没有什么污染,不像企业。所以仁山村的村民也非常乐意。但是就在方子强和熊进将各项手续全部都跑完了,土地规划,设计图纸,就连宣传方案都已经制定的时候,却出了问题。
华夏政府出台了一项文件,要求严格审核别墅区,要求了盖房子的密度。
就是这一纸禁令,卡住了方子强,结果前提投资的三千万全部都打了水漂了。为了这个事情,熊进还经常过意不去,他是一个很仗义的人,在村里面的威望很高。
这事情虽然不怨熊进,但是熊进还是有点自责,三千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电话里面已经跟你说了,我这个朋友是想投资一个工业园。”方子强介绍道。
熊进点点头,问道:“是想做厂房出租,还是自用?”
曾良君微微一下哦啊,道:“自用。”
“自用,你是打算做什么项目。”
听到熊村长这么问,曾良君就明白过来了,他这是怕自己引进来污染企业。
曾良君说的很对,仁山村现在也是在城市近郊,里面还住着好几万人,要是不小心引进来一家化工企业,或者电池企业这样的高污染行业,将周围的地还有地下水都污染了,人就不好过日子了。
曾良君笑道:“熊村长,这个您放心,我这里的工厂是加工厂,用来加工芯片的,基本没有什么污染。”
“芯片?”熊村长一愣,说道:“你是哪家企业,还能够做芯片?”
曾良君没想到熊村长知识面还挺全的,有些年纪大的人根本就不会理会现在的一些高科技产品,显然熊村长还是了解过,因为国内做芯片的厂家实在不多,所以熊村长才会觉得奇怪。
“我那家公司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叫开天科技。”
听到曾良君的话,熊村长眯眼一笑,随即就从手上拿出了一款手机,正是曾良君的那款手机“颠覆”。
“我可是你们公司的忠实拥护者。”
曾良君的产品影响力还是挺大的,这款手机造型经典,而且还是史上最皮实的一款手机,运用了轻钢与石墨烯材料之后,实际的耐摔性非常好,而且外壳耐刮,就算用细小的刀片剐蹭,也很难在上面留下痕迹。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即便屏幕上面留下了痕迹,手机屏幕也会在一段时间自愈!这个特殊的能力来至于石墨烯的特性,石墨烯的总体结构是呈规则形态分布,当周围的分子因为外力被扭曲的时候,那些扭曲的分子就会受到自身引力的调节,慢慢的再合拢。当2然,这个能力仅仅限于细小的伤口,如果是大伤口,自然不可能自愈了。
“不愧是英雄出少年,年纪强强,就能够发明这些玩意。”村长称赞道。
熊进夸了几句之后,就说到:“我带你们去看看。”
曾良君要的三千亩地,这可不小。
熊进带着曾良君和方子强,从村后面的一条细小的单行公路绕上一座小山头,山头上面是一座新建的小公园,上面建设着不少游乐设施,村里面的小孩子都在这里玩耍着。
这些小孩算是幸福了,看着这一幕,曾良君不禁感叹道。如果他们生在曾家村,别说从小就能够拥有这么多游乐设施,就连受到良好教育的概率都非常小。
想到这里,曾良君就想起了曾家村,上次曾良君除了一百多万,村里面的马路是通了,可是村里面还缺少许多基建。就曾家村与仁山村相比,完全就是欧洲和非洲的区别。
现在曾良君算是真正的财大气粗了,如果说那个时候出一百多万,对于曾良君就像花了点零花钱的话,现在曾良君多花点钱,帮一帮曾家村,那就是九牛一毛了,工厂的事情落实之后,曾良君就准备回一趟老家,给老家规划规划。
曾良君将这个想法放在心底后,就顺着熊村长手指的方向望过去,熊村长指的那一片地区,十分开阔,从山脚下一只绵延到远方。
“这一块地,我们请测绘局的人过来测量的,从东边到西边,从山脚到那边竹子林,总共是八千三百六十三亩地,我们原本是计划切成四块,不过你要三千亩,那就只能够切成三块了,你可以自己选一块。”
熊进做了一个手势,在他眼中,卖地就跟切蛋糕一样,就是这么一块块的切出来的。
曾良君现在和熊进谈的,都是很粗的东西,只是一个大概的意思,后面还有陆续跟进,土地这种东西,交易起来本来就是极为不便,况且曾良君现在还不是买地而是租用。
从审批到交付使用,这个过程相当麻烦,其中要经过国土局,住建局等一系列部门的审批。
当然,这些事情并不需要曾良君自己去办,他只需要将大方向的东西敲定,剩下的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就好。
熊村长将曾良君和方子强请进了村长办公室,有人立即给来给倒了三杯茶。
茶水上来后,曾良君就开口问道:“我想知道这个三千亩的价格是多少?”
熊村长笑了笑,说道:“这个我们也是看企业的,有些企业有噪音,或者有轻微污染,这种企业的价格肯定高一些。”
“我们的企业可是没有3噪音的,况且芯片制造,需要无尘车间,污染肯定谈不上,车间里面就连灰尘都找不到。”曾良君笑道,制造芯片的车间要求非常高,无尘车间的建造成本恐怕都要超过地价。
“这样,我们这边的租期一般都是四十年,这四十年的租期,每亩地的转让大约要两万左右,三千亩地,我这是大概说一个数,应该在六千万。”
曾良君点点头,这个价钱并不算很高,三千亩地,已经非常大了,而且租期是四十年。
“在办理的过程中,会遇见什么麻烦吗?”曾良君问道。
“这个,我可不敢担保。”熊进说着,就忘了方子强一眼。方子强哈哈大笑,拍拍曾良君的肩膀说道:“老熊这是怕重蹈覆辙呢,这个不需要担心,虽说国家这段时间是有点禁止耕地工业化的趋势,但是这可是楚南市近郊,不在国家圈定的范围内,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这个事情,就算是方子强帮忙解决了,晚上曾良君留在仁山村吃了一顿农家饭。
第一轮的洽谈,感觉还不错。
曾良君将办证的事情,交给依云去解决,在国内就是这样,办证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涉及的单位也多,其中还有不少关系需要打通,曾良君显然没有足够的耐心。
进入五月份之后,天气渐渐炎热起了,这半年时间,父亲和卓青衣两人的关系突飞猛进,前阵子两个人刚去了一趟新西兰旅游归来,两个人处了半年了,卓青衣自然不像开始那般羞涩。可是毕竟年纪大了,自然不可能像小姑娘小男孩那样谈恋爱,两个人的时候还能够牵牵手,但是在儿女面前,还是非常避嫌。
曾良君找到父亲,就将自己的想法跟曾汉民谈了谈。
“爸,这一次我去看了一下仁山村,觉得咱们那边实在是太穷了。”
“才有这个想法?”曾汉民对这个体会,肯定比曾良君深厚许多,“曾家村太偏了,发展难啊。”
其实曾家村和仁山村的农民,往回溯三十年,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区别,要真说差别,他们唯一的差别就是地理位置。
近三十年,整个国家都在完成城市化建设,城市的面积普遍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三线,甚至于县级市,都像一个个怪兽一般,将周边的农村,小镇吞噬进来。
在这个阶段,最受益的就是城市周边的农村,他们祖祖辈辈就在这片土地上面生存,相比城里人仅仅拥有一套房子的居住面积,农村人手上的地就大多了。
曾家村,地理位置偏远,在周围也没有任何交通要道,根本就没有任何发4展的空间。
“我想帮曾家村做点贡献,捐一座小学起来。”曾良君说道。
曾汉民意外的看了儿子一眼,现在儿子的想法确实改观了许多。曾良君最开始的目的很单纯,读书,赚钱,光耀明媚。毫无疑问,这些目标他都已经超额完成了。
从主流的人生意义上面来考虑,他现在的人生目的必须得到改变,得到升华。
曾良君也思考了这个问题,他现在看事情,一般不会从个人的得失上面去看了,因为这些得失对于曾良君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就像一个富翁意外的一千块钱掉了,他甚至不会低头去捡那一千块钱,原因是他弯腰的时间,他就已经赚回来了一千块钱。
倒不是说富翁就一定大方,许多富翁也非常小气,只是他们考虑事情的方式不同了。
第381章远大目标
穷的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曾良君现在还没有那个实力兼济天下,不过兼济一下自己老家,还是能够做到的。
“那就再回去一趟,咱们跟村长商量一下,看他们怎么看。”曾汉民说道。
从上空俯瞰曾家村,能够看到一条白色的玉带从乡道分叉,直接延伸到曾家村的村口。那条白色的玉带,就是刚刚修通不久的村道。
村长坐在旁边的一座小桥的桥墩子上面,吧嗒吧嗒的抽着烟,看着远方绵延到村里面的公路,心里非常滋润,好歹是在他任期内做成的大事。不过村长也知道,他们最应该感感谢的人是曾良君。
村里面通车之后,确实是方便了许多。
以前的那条路,坑坑洼洼,不下雨的时候,满地都是灰,一辆摩托车过去,连人都看不清楚,只能够看到后面的滚滚烟尘。若是下雨,那就更郁闷了,一脚踩下去,泥浆四溅,从乡道走进来满身都是泥浆。
而且,以前的路很窄,若是一辆汽车,前面碰到一部车就特别麻烦,因为只有一条单行道,会车的时候,必须一部车停靠在马路的最边缘,结果要不么在路上的两部车相撞,要么就是退缩到一个角落中等待另外一辆车过去,而在这个过程中,稍微不注意,两车就会剐蹭,或者另外一辆车掉到旁边去了。
就在村长看着那条竣工的道路发呆的时候,突然就看到一辆黑色的小轿车疾驶而来。
村里赚了点钱的人有几个,不过只有曾良君的车是黑色的。
等到那车开到村口的时候,村长终于确定那车就是曾良君的车,他扔下抽了半截的烟,就跑了过去。
在村长的眼中,曾良君就是财神一般的存在,村长自然非常热情,他直接将他们接到了自己家中,
村长家中,两杯苦茶泡上来,三个人就坐在凳子上聊开了。
“现在曾富贵可是收敛了许多,”村长笑道,以前曾富贵在村里是有钱人,一向飞扬跋扈,其他的人多数都是敢怒不敢言,“去年你把曾富贵整治了一顿,他就老实了。”
曾良君笑了笑,他跟曾富贵也没有杀死的冤仇,教训一下就好了,他也不会把曾富贵往死里面逼。
“村长,我这次回来,是想给村里投资一个小学。”
“小学?”村长听到曾良君的话,顿时一愣。”恩,这周围村里都没有像样一点的小学,我想建一所。”
原来,村里是有一个小学的,其实说是一个小学,其实就是一个小空场子,一间民房,整个小学容纳的学生也不过几十人而已,而老师也就那么几个。
2 当年曾良君读到一半的时候,小学就办不下去了,那位支教老师老师的身体不行,后来村里的小学就撤了,所有的学生都转到镇上面的一间小学读书。
可是镇上的距离远啊,曾良君每次都要走好几公里的路,早上五点半就出发,才能够到镇上去读书。当年父亲搬到镇上去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三个子女读书的问题。
“可是现在村里的人不多,就算办一所小学,也招不到学生。”对于曾良君的提议,村长很心动,问题是办了小学,来读书的人也不会很多,原因就是现在呆在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了。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上一辈子的乡土情结,许多年轻人除外打工之后,基本就不想着回来了。就算在大城市里面再苦再累,也比村里的情况要好,至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他们更不会将子女扔回来。
曾良君说道:“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不过村长,咱们要解决读书问题的,也不是咱们一个村。”
在周围还是有好几个村子,如果曾家村建小学,也能够吸引周边的乡村过来就读。
村长在这个问题上面,肯定是采取百分百支持的态度。
“村长,我的本意其实不仅仅建造一所小学这么简单,村里的条件是差了一点,要想盘活整个村里的经济,咱们村也要发展自己的产业才可以。”曾良君喝了一口苦茶后才说道。
“是啊,咱们一个村想要富裕起来,不是靠一两个有钱人的支助就可以的,关键是自己要发展,可是这穷山恶水的,我们也不知道能够干掉啥好。”村长也不是不明白这种道理,这些道理都是浅显易懂,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发展能够发展什么?曾家村位于丘陵地带,多山,可用于种植的耕地也不多,就连农业经济都无法搞起来,更别说能够搞点别的。
曾良君想了想,说道:“村长,现在市场上面沙枣卖的比较火,我觉得咱们村的那些山头可以承包下来,种枣子!”
曾良君并不是无的放矢,回来之前他也是通盘考虑过的,现在枣类食品在市场上面很红火,曾家村附近的土质松软,只要大批量引种形成规模之后,收益率是非常可观的。
“种枣子?那玩意赚钱吗?”村长听到曾良君的建议,琢磨了两分钟,心里没谱,只有照自己想的问道。
村长的这句话,几乎人人都说过,其实种沙枣就是一个搞投资,若是来年收成好,市场都火爆的话,那就是赚到了。要是这枣树一种下去,结果遭遇病虫冻害,收下来的枣子又小又皱,那就是血本无归了。
问题是,这个世界上面,有3投资的地方就有风险,做任何一家事情都有风险,就连出门都存在风险,只是这个风险和受益是不是成正比,是否能够最大可能的规避风险罢了。
听到村长的话,曾良君说道:“村长,我也想过的,要是直接让村民们种这个枣树,大家也不愿意,但是我今天就做一个承诺,大家投资枣树的钱,我出一半,你们出一半,然后只要种出来的枣子,我统统按照市价收购!”
曾良君这样子做,就是将风险降到最低了,其实他也完全可以不用村民们出那一部分钱,因为即使全村人都来种枣树,那点钱对于曾良君来说也不算什么。可是曾良君不能够白送,他现在需要做的是引领曾家村的人发家致富,而不是送钱将他们养起来。
况且枣树肿起来之后,曾良君也不可能派人过来管理,最多能够帮他们请几个农业方面的专家,过来指点一下,平常大多数时候都必须自己努力。
如果这钱是曾良君出了,曾良君很难想象他们会悉心照料。亏别人的钱永远都不会肉疼,只有真正亏在自己身上才会紧张。
村长听到曾良君这么说之后,双手就不断这相互搓着,期期艾艾的问道:“这……这样不好吧,风险都是你承担了。”
曾良君从口袋里面拿出一包烟,扔给了村长和父亲一根,笑道:“只要大家肯干活就行。”
“勤快!怎么不勤快!大家不是不勤快,是实在找不到好活干,地里面的那点收成,一年忙到头,就一万来块钱,拔去口粮就只有不到一万块钱,就这万把块钱还要一家几口用,这不是懒惰的原因,咱们村苦啊!”这可是大好事,村长心里乐开了花,急忙这般说道。
这种枣子的事情,并不只是曾良君一个人想过。村里面的人也不是天天就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完全不思进取。闲聊的时候就有人跟村长提过这事情,但是种植枣子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如果一家两家种一个三五棵,那根本就是好玩了,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想将这事情种上规模,谈何容易?
若是随便在那个山旮旯里面找位置种上几颗枣树,那是挺简单的事情。但是想将正山头梳理一遍,进行规模化的发展,那花费就很大了,周围的村民也没有谁有这个实力进行投资。
听到村长忙不迭的拍胸,曾良君笑道:“村长,我可没说大家不勤快,这种枣子的事情,还是要往后面挪挪,先把小学给办了!”
建学校,相对种枣树要容易。
先是经过选址,确定了地盘,然后砸钱就可以了,找建筑商包工头运材料做房子,等到小学竣工后再4招生上课。
村长给曾良君统计了一下,虽说现在好多父母把子女带到了大城市中,可是读书学籍却是一个大问题,最终没有办法,又将孩子送回老家,让爷爷奶奶在家照顾,这一部分就是小学的主要生源。
而常年在外工作,又将子女安排在大城市的读书的那些人,每年也因为学籍的问题,缴纳大量的插班费,综合其原因,还不是觉得老家的教育环境太恶劣。如果老家有一所好的学校,他们是愿意将自己的子女寄养回来的。
“对,先说盖房子的事情!”
“村长,我就不操心这个事情了,这事情就要麻烦你了,东西都交给你操办,要钱的时候通知我。”
“那是,我做村长的,不就是干这个事情吗?”村长咧着嘴笑道,有钱好办事,只要有钱,还没有他村长办不了的事情。
在村长这里坐了一个多小时, 曾良君和父亲就要回去老屋,在路上的时候,正巧就碰到了曾富贵,他正拿着一个精致的保温杯,慢悠悠的走出来,神色悠哉,但是看到曾良君之后,脸色顿时一变,眼珠子转了转之后,才笑脸走了上去。
曾富贵自从发财之后,成为了村里最有钱的人,信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膨胀,甚至有点目空一切的感觉,至少他觉得在曾家村这一亩三分地里面,他能够说的算。
起初,曾富贵觉得曾良君不过是撞了一点好运,发了一点小财,和他曾富贵比那就是差远了,他曾富贵可是实实在在从社会底层摸滚打爬上来的,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第382章和氏璧
但是自大的结果,就是曾富贵被曾良君整治的死死的,根本就没有还手的余地,到后来曾富贵才看清楚,人家曾良君一开始就没有正眼看自己,压根就没有把自己当做对手,只是自己做的过分之后,才狠狠教育一下自己罢了,这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比赛。
想明白这点之后,曾富贵脑袋一下子就清醒了,意识到之前曾良君的忍让,自己一而再的得寸进尺。
没有人是真正的蠢蛋,曾富贵也不是那种愚不可及的夜郎国人士,在意识到曾良君现在的能量之后,他明白除了跟曾良君修好之外,就没有其他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良君,汉民叔!”曾富贵脸色变了变之后,随即就围了上来,在曾良君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把就抓住曾富贵的手上下摇晃。
曾良君看到曾富贵这个样子,哭笑不得,硬生生的从曾富贵手中把自己的手抽出来,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虽说曾良君骨子里面还是不喜欢这个挖了自家坟头的家伙,但是总不会当着人家这么殷勤的态度,还撕破脸。
“富贵哥,什么事?”曾良君皮笑肉不笑的回应道。
“没事情,就是好久不见了,良君啊,我跟你说,这一次我要给你看个东西!”曾富贵颇为神秘的说道。
“什么东西?”曾良君眉头微微一皱,纳闷的问道。
“你们先去你家,我回去取来给你看!”曾富贵拍了拍曾良君的肩膀,又散了两根烟给他们,然后就扯腿往家里跑去。
两人纳闷的回到自己的老屋,打开门的时候曾汉民就问道:“你说这小子能给啥我们看?”
“鬼知道,不过富贵能有啥呢?估计是新收到的古玩玉器吧。”曾良君想了一下说道。
一会儿之后,就看到曾富贵气喘吁吁的跑进门来,手里却是捧着一个小小的包裹,他将那包裹打开,里面是一个小木盒,这木盒是崭新的,自然不是古董,估计真正的东西应该装在木盒里面。
“良君,你看看这是什么!”曾富贵说着,就将木盒给掀开,露出里面一块黄色的东西。
“富贵,你拿一块泥巴干什么?”曾汉民看了一眼那盒子里面的玩意,满脸纳闷的问道。
曾良君的目光也集中在曾富贵的盒子上面,不过他并没有说话,因为那确实是一块泥巴,可是这块泥巴和普通的泥巴很不相同。
本地的泥巴,是褐色的沙泥,但是这块泥巴,虽然已经结块,但是整块泥巴都非常的纯,没有太多的沙子,而在这块泥巴的中间,有一个圆圆的凹陷,原本这里应该是存放着什么东西。
“圆2圆的东西?”曾良君皱着眉头,注意到那个凹陷的地方,有一些凹下的小字,虽然已经模糊了,可是那字儿还是能够辨认,那正是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和氏璧?”曾良君脱口而出。
听到曾良君辨认出来,曾富贵得以的笑道:“这块泥,就是和氏璧的拓印!”
“你怎么确定这块泥巴,是和氏璧的拓印?”曾良君微微一笑,反问道。
这个问题,就把曾富贵给难到了,和氏璧,又为传国玉玺,已经消失了数千年,现在的一些专家甚至开始断言,那玩意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从古到今,从来都不缺乏伪造这东西的人,偏偏还一而再再而三的有人上当。
没想到今天还碰到了一块和氏璧的拓印,曾良君就连探查一块这泥巴的想法都没有,想也不用想,不可能是真的。
被曾良君这么一反问,曾富贵也有点哑口,他的古玩知识其实并不是很多,蒙蒙一般的农民没问题,要是跟真正的古玩行家比比,那恐怕就不行了。
“这个……其实我自己也不大相信,这玩意也是从别人手上收过来的,不过也便宜,才两千块钱。”曾富贵讪讪的说道。
“两千块钱就买一块泥巴,富贵,你还真会做生意!”曾汉民嘲笑道。
“哎,现在搞这行也不容易,家里有点货的都捂的死死的,要卖就是一个天价,不好做啊!”曾富贵叹了一口气,古玩这行确实越来越不好做了,好出手的东西价格高,不好出手的东西有价无市。
现在国内的古玩市场,正进入了一个行业整合期,这个整合期有点像煤矿行业,当一个行业开始大热之后,就会逐步的将一些没有实力卖家淘汰,就像曾富贵这样没有实力的古玩贩子,正是被淘汰的对象。
看着曾富贵怏怏的样子,曾良君心里一动,心里想着不管是不是,还是试探一下再说,反正也不费事,随即他就将手中的一丝灵气逼迫出来,侵入了那一堆黄土中。
很快,黄土中的数据取样,就在曾良君的脑海中形成了,其中包括这块黄土的年份,时间等等……这块黄土的历史数据就在曾良君的脑海中不断地展现。
“这是!”曾良君已经敏锐的分析出来,这块黄土已经维持这个样子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具体来说是一千一百二十一年!可以追溯到古代北宋年间。
同时,曾良君还在泥土的表层,检测到了一层特殊的物质。现在曾良君对玉石已经颇有研究,这种物质就是月光石!
原本就有人猜测,和氏璧的构成物质是由月光石构成,难不成这块泥土3曾经真的包裹着和氏璧?当这种可能性出现的时候,曾良君也忍不住激动起来。
传国玉玺,乃是几千年的传说,华夏古代最为瑰丽的重宝,传说了几千年,它的传奇色彩还一点都没有削弱,可以想见和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