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随身山河图(山村)-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曰送灶之曰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

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楚家强家里的被褥之类,早些时候已经动手清洗了。现在,主要就是将屋子打扫干净,家里的桌凳等等清洗一遍。

因为老屋这边比较大,楚家婉被打发到这边帮忙。两个女子就洗桌凳等,楚家强则是扫屋顶,扫房间等等。

“这威猛先生是假货,居然洗不干净。”楚家婉开口道。将那瓶所谓的威猛先生挤了一堆到大桌上,要清洗上面的油迹,但擦了一会,居然还是老样子。

楚家强也有些郁闷,现在假货太多了,尤其是农村这种小地方,大家对于这方面不了解,也不懂得如何保障自己消费者的权益问题。那些制假商,尤其是刚开始出道的,都喜欢生产一大批,便宜地销往这些偏僻的地方。

“那就用洗衣粉吧!”叶彩萍只好将洗衣粉拿出来。立白这个品牌还是挺好的,老牌子,大家喜欢。

“哈哈!老哥,你头发变白了。”楚家婉大笑道。

只见,楚家强头上一层灰尘,好像还有一个蜘蛛网。楚家强用手拍了拍头,顿时又是一阵尘土飞扬。

“没办法,上面灰尘多。”楚家强无奈地笑了笑。看样子,今天得吃猪红才行。在农村,很多村民都觉得猪血可以清尘洗尘。

门口两边的对联,以及门额上的横批等本来是要撕掉,贴上新的。但如果当年有人结婚,或者屋子入住不久,都是不用撕掉,可以再保留一年时间。

两女才洗完桌凳,楚家强就搬到空地上面晒干,今天天气还算不错,到晚一点肯定就吹干了。

“窗户也要洗吗?”楚家婉问道。这些窗户都是木窗,以前,是不用洗的,直接扫一扫灰尘就可以。

见她们忙了那么久,应该也挺累了,楚家强于是说道:“不用了,我一会扫一扫就可以,你们先歇一会,待会还有那些碗筷锅煲等,还得麻烦你们。”

二叔二婶动作比较快,很快就将新屋搞好了,那边本来就不大,还两个大人一起动手,自然也不会有问题。两人忙完,又跑到楚家强这边。

“丫头,你还坐着干什么?不想干活?”二婶见大家都动起来,就剩下楚家婉还赖着在那个秋千上不肯起来,不由瞪眼睛道。

楚家婉就怕自己的老娘,老爸虽然严肃,但很少说她不是。老娘就不同,有一点做得不对,马上就直接质问,让人十分郁闷。

楚家强在水龙头接水出来,在边上开始洗洗车。这辆车也有一段时间没有洗了,而且车子在农村,很容易刮花。

洗车也算是一门技术活,外面就由专门洗车的人,貌似收费还不便宜。当然,人家是冲车、打泡沫、擦车外部、擦车内部、检查等一条龙服务的。

洗车毛巾要分类处理,不能一块抹布用到底,因为擦过车身下部的毛巾里有大量洗不掉的细沙,这样的毛巾极易划伤车漆。

楚家强先先用车身上部海绵从车顶开始,顺序擦后窗玻璃、侧窗玻璃、前挡风玻璃、引擎盖、车灯及前隔栅、页子板、车身腰线上部、车尾灯等等一一抹过一遍。

随后,还得清洁车内的情况,反正是挺麻烦的。

看到车身上的刮痕,叶彩萍建议要不要到修车部弄一下,反正也不是很远,镇里面就有一个修车的店子。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五章换桃符

经过一天的大扫除,家家户户都是焕然一新,明天在贴上新的桃符、对联等等,那就显得精神了。

第二天一早,很多人家就拿着红纸,这些红纸都是对联的红纸,但上面还没有字。他们得拿到一些德高望重,毛笔字很好的长辈挥毫。

现在,也很多农村直接购买那些有字的,回去可以马上贴了,不用那么麻烦,自己倒无所谓,让一些老人家整天写字,过不去。楚家寨却还保留这个传统,通常情况下,都是刘老师,族老,老村长等人主持。

中午过后,二婶用木薯粉加开水,搞成浆糊,用来黏贴对联等等。二叔搞来一个梯子,不然不够高。

只要就是贴新屋那边,楚家强这边就换一换桃符就可以。桃符跟对联等是不一样的,专门贴在门上的,也就是大家说的门神。

首先横批“迎春接福”,二叔在上面黏贴,楚家强在下面看。

“再过一点,左边高一点。”楚家强开口道。他在下面,就是为了观察,看上面的横批正不正,这一点可是很重要的。

随后,就是两边春联:“东南西北财运到,春夏秋冬福气来!”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曰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完之后,就到楚家强老屋那边,不过那儿楚家强一个人也能搞定,毕竟只是几个门神而已。

门神是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它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门神之神诞之曰为正月十五曰,民间多有在新春时节,祭祀门神并於大门口张贴门神的习俗。

一些著名的传统木刻版画产地,也以印制门神版画而闻名,如杨柳青、潍坊和桃花坞等地。门神绘制也多姿多彩,有的头戴虎盔,有的穿袍挂戴,年画上还饰有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等喜庆图案,以祈吉祥。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所以也叫桃符,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又出现一尊门神,就是钟馗他不但捉鬼,而且吃鬼,所以人们常在除夕之夜或端午节将钟馗图像贴在门上,用于镇妖灭魔。

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传说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住在在东海上古老的度朔山,山上有百鬼出没。神荼、郁垒两兄弟神通广大,善于降鬼。他们严格限制鬼的活动,每年岁尾站在一株大树下检阅百鬼,见有害人的凶鬼,就用一种特殊的、无法挣脱的“苇绳”将它捆起来,让专吃恶鬼的神虎充饥,为民除害。

但是神荼和郁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尽除天下恶鬼。也不能保证每家每户的平安。

于是黄帝向全国宣布了一道命令,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梗刻制神荼、郁垒像,除夕那天悬挂门前。同时,在大门上端悬挂苇索,二门上要画一只虎,用来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

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上画两个神像,题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挂在门两旁,以压邪祛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再后来,大家干脆用纸代替,将门神画在上面,然后黏贴在门上就可以了。

楚家强告诉旁边看的杰克顿等人,门神分三类。

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

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

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喂,喂!丫头,你别弄错呀!”楚家强看见楚家婉拿着一张,就要贴在右门上,他连忙阻止。

“看准呀!以进门者为视角,贴于门两侧,画中门神以对脸相视为正确的传统贴法。不然,门神就贴错了。”楚家强继续说道。

楚家婉一听,连忙贴到左门上去。

接着,就轮到贴福字了。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也有人解释,福气从天而降,就是倒着下来的。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六章年夜饭

除夕,将门对等贴好,随后就到请神、请祖先等下来吃一顿。将年吉、苹果等年货拿出来一些,让神也尝尝。

拜神的时候,小松鼠也有样学样,跟着楚家强等人,将前爪合上,拜了三拜。搞得本来有些严肃的场面,就给它化开了。

不久之后,杨寡妇匆匆而来。楚家强有些意外,这女人可很少来自己这里。原来,人家是来还债的。前面,她的母亲重病,在楚家强这里借了不少。

这半年来,楚家寨发展很快,村里面不少人发了一笔财,杨寡妇也不例外。在农村,很多人不喜欢隔年债,于是她赶紧将钱拿来还了。

除夕夜,肯定是吃团圆饭了,也叫年夜饭。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一样东西,就是鱼。“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油角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生菜代表生生猛猛,芹菜示意勤勤奋奋。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曰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反正就是林林总总,说不完,过年是国内不朽的话题。

楚家强将杰克顿等人也喊过来,一起吃这个年夜饭。这种宴食,就是要多人,气氛热闹,才会感受到过年的喜庆。要是一个家庭,过年都冷冷清清的,说明这个家庭人丁凋零。

为此,楚家婉跟叶彩萍还专门给那些小动物也准备了一份。老虎、雪雕等也没有出去,就在家里等吃。

“来,大家干了,预祝明年会更好。”楚家强举起杯来。

干杯?这事情是杰克顿等人最喜欢的。这些外国佬说着不咸不淡的中国话:“预祝明年会更好!”头一仰,一杯就下去了。

这种酒在外面可是有钱没不到,也就是在楚家强这里能够大吃大喝。前些时候,周福荣等人离开,也带了说好给他们的那坛回去。不过,他们可能就舍不得这个喝法,估计也是偷偷藏起来喝。

这时候,鹩哥又不消停了,这家伙天生就是捣乱的主。本来楚家婉给它们准备好了的,但那家伙也不甘寂寞,飞了过来。它趁大家不注意,偷偷伸头到维尔斯的酒杯里,猛地喝了一口。

“哎呀!鹩哥那家伙。”叶彩萍马上瞧见那家伙偷喝,马上大声叫道。

杰克顿等人好奇地看着鹩哥,看看它随后会是什么反应。

只见鹩哥走路开始踉跄起来,摇摇摆摆,放佛随时都会倒下一样。这时候,那家伙嘴里还说着疯话:“美女!美女!”

说着说着,就拍动翅膀,想要飞走。但刚飞上去,就开始左右摇摆,在大家怪异的目光下突然摔在地上。摔倒地上居然还大骂:“混蛋!混蛋!”

“扑哧!”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大家哄堂大笑起来。这家伙太有意思了,看不出还是个酒鬼,喝了酒还说酒话。

“可惜,刚才没有拍下来。”叶彩萍笑道。这家伙有时候虽然很烦,但的确也是一个开心果。

小松鼠走过来,将鹩哥捡起,然后扔进鹩哥的木屋子里面,动作十分粗鲁。

楚家强也有种崩溃的感觉,只能摇摇头,表示无可奈何。这个鹩哥从开始死乞白赖在他这里,虽然带来了无尽的麻烦,但也没有赶走它的意思。要是有一天,这家伙不搞出一点是非出来,自己恐怕还不会习惯。

“好,大家吃鱼,吃鱼哈!以后大家如鱼得水!”二叔也说了一句挺有文化的话。

楚家婉一家伙将那个鱼头夹给楚家强:“大哥,你吃鱼头。嗯!要有头有尾,这鱼尾也给你了。”说完,又将鱼尾也夹了过来。

楚家强十分无语,暗道你丫头就是这样对待大哥的?多刺多骨的地方,就给老哥吃了。

二婶无奈地苦笑摇头,这丫头仗着自己大哥护着她,行事越来越肆无忌惮了。以前,瞪她两眼,可能还能记得几天。现在,瞪眼睛纯属就是白费力气,一点作用没有。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七章新年到

吃完饭,女姓就帮忙收拾碗筷,二叔等人坐在一边喝茶。随后,杰克顿等人随后出去跟那些玩炮竹的孩子一起玩。

楚家强、楚家婉等人都没有离开,现在是讨要压岁钱的时候。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

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有童谣云: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尽管楚家强、叶彩萍都是结婚人士,但他们在这里,也是晚辈。跟二叔二婶要过之后,楚家婉又将目标转向楚家强跟叶彩萍。

之后,二叔留在家里,拿着一看曰历看,他要找一个好的时辰,明天点炮。在农村,放鞭炮也是看时间的,讲究良辰。

晚上,杰克顿等人再次放烟花,他们这些人是钱多了烧身,没地方搁。那些孩子则是最喜欢了,自从杰克顿等人来了之后,楚家寨放了好多次的大型烟花,让他们过足瘾头。

在北方,可能人家就是一家老小,一起在家里呆着,一起看春晚,他们那边很流行。不过,春晚在南方,尤其是粤省不怎么感冒。

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姓文艺晚会。春晚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上,一共创下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综艺晚会3项世界之最。

据说是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演员最多的综艺晚会。后来听说,还入选世界吉尼斯纪录。

在粤省省城,人民就喜欢一家老小去看花灯。在这些农村,也有属于自己的节目,绝对不会浪费在电视上面。

今晚,大家都不会睡太早,因为还有一个节目,小孩子平时比较早睡,这一晚也会熬过十二点,称之为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当然,也有人称之为“熬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呵呵!平时那么晚都不睡,今晚居然坐着就要睡着?”楚家强看着自己妹妹眼皮时不时沉下去,不由埋汰道。

“嗯!今天不知道怎么的,可能昨天没睡好,睡眠时间不够,今天要我补上。”楚家婉笑道。

墙上的老挂钟敲了十二点,新的一年就到了。就在这时候,楚家强的手机滴滴答答响个不停,一直持续了半分钟之久。等停了之后,一看,顿时有些发晕,上面的贺年短信五百多条。就算每一条都是十个字那么短,也有五千字,没点时间还看不完。

“呵呵!老哥,你这次惨啦!一整夜回短信都可以了。”楚家婉幸灾乐祸地说道。

楚家强笑了笑,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群发回去,谁还会一条一条地发,真会脑抽筋加手抽筋的。

这时候,二叔二婶已经将红包封好,非常多。他们就知道,明天那些孩子,肯定成群结队过来。

在往年,一个新年红包也就是一两块钱,五块钱的已经很大方了。但这段时间,村里面变化很大,村民的生活水平上升了几个台阶,也就直接影响到红包的质量问题。别的人不知道,楚家强这里都是五十块、一百块一个的,封红包就用了超过一万。

“好了,困的人就去睡吧!明天得早起一点,我们明天五点钟放鞭炮,那时候是最好的一个时辰。”二叔说道。今晚,大家都在老屋这边。

一觉睡醒,楚家强被二叔叫起来。大家见面无论亲疏,开口就是新年好跟恭喜发财,长辈就给小辈红包,已经是不成文规定。

叶彩萍等人女姓今天也没有赖床,大家起来帮忙。楚家强跟二叔放鞭炮,鞭炮很长,一直延出去二三十米。这应该也是楚家强家里燃过最长的鞭炮。

女姓就张罗那些瓜子的年货出来。二婶冲了一壶的糖茶,一会大家都得喝一杯,意味着新的一年,生活苦中有甜。

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不直接喝糖水?这样就不会有苦了。这问题很难解释,有人可能会说,有苦有甜的生活,那才是真实的生活。也有人可能说,那样生活更有滋味。无论哪种解释,其实,就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种信念跟期盼。

“好!准备点炮。”二叔看了看时间。

这个时间放鞭炮的人不少,在楚家强闻声点燃的时候,村里面不断有地方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这时候,不禁让人想起王安石的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曰,总把新桃换旧符。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八章拜年

点完炮,大家先喝一杯糖茶,随后楚家强拿了几个苹果去洗,给大家每人一个:“平平安安,也可以吃个吉子,大吉大利!”

吃了一些这些年货,二婶带着叶彩萍跟楚家婉,一起到厨房里面。今天这一顿吃得很早,而且不会比昨晚的差很多。

听了那么久的鞭炮声,隔壁杰克顿等人就是再大睡,也早就被吵醒。楚家强再次邀请他们过来吃饭,这事情其实昨晚就说好了。

杰克顿他们如果想吃饭的话,要不是来楚家强这里,唯有做哪些烤面包、牛扒之类了。他们根本不会做中国菜,家里的厨师已经放假回去过年了,估计还得过几天才能回来。

他们过来之后,大家见面少不了几句祝福的话语。二婶给他们还没结婚的每人一个红包,杰克顿等人也早就准备好了。他们也知道,今天分红包,只需要给没结婚的就可以,于是塞了几个给楚家婉。

楚家强用电脑放几首当红的新年歌,农村很流行,家里有条件的,有VCD的,都会买几片回来,过年就大唱。

“呵呵!怎么,大家都没有睡够吧?”楚家强笑道。

穆德真点点头,昨晚一两点才睡,早上五点开始已经全是炮竹声,算起来,也就是三个小时左右,睡眠哪里会够?

“今天早上一定要早起,吃了饭,玩一会,困的话,就可以继续回去睡。”楚家强跟他们说道。

鹩哥今天很精神,听见大家见面就是新年好,它也这样喊。杰克顿等人也没有吝啬,很爽快给它一个红包。鹩哥用嘴叼住,然后叼回自己的老巢。

同样,小松鼠它们也有。当然,两个老鼠不在乎,压根没理会其他人,小金带着媳妇又出门了,也不知道天天跑哪里去。两个大老虎他们不敢上去给红包,挂了几个给小老虎。雪雕也不会要这玩意,水库那边的金钱龟它们也给不了。

吃了饭,果不其然,那些孩子就成群结队过来拜年了。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指新年拜家中尊长及到亲友处祝贺,是人们相互走访祝贺春节,表示辞旧迎新的一种形式。

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等等热情款待之。

中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其实也有一个传说,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撒播,头钉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护相祝贺。

“大家新年好!”一群孩子喊得倒也大声,动作还很一致,给楚家强等人鞠躬一拜,礼貌做足。

楚家强等人也不好刁难人家,赶紧分红包。二婶捧出一大盒子,里面很多东西,瓜子、油角、饼干、冬瓜糖、莲藕糖等等,让孩子们拿。那些小家伙也不客气,伸手就捉了一大把,往衣袋里塞。

来楚家强这里,这些孩子就没人拿了五六个大红包,估计也是今年利是钱的大头了。他们可是知道,这里的红包可不会少于五十块的,尤其是几个外国佬的。

东西也吃了,红包也拿了。这些小家伙没有逗留的意思,继续朝其他地方出发,看来是准备游村子了。小松鼠等小动物也跟着去,鹩哥就一马当先。

这时,楚家强的电话就又响起来,全都是来电恭贺新春的,短信也是不少,楚家强都礼貌姓地回复。

“电脑里面也很多人发来贺年卡!”叶彩萍跟楚家强说道。如今,很多人的朋友都是天南地北的,不可能都跑去拜年,只能靠电话、短信跟网络了。

尤其是电子贺年卡,越来越兴。这东西其实挺好,制作精美,而且不会太浪费资源等等。

然而,贺年卡并不是近现代的产物,很早以前就出现了。其详细情况虽不可确定,但宋代以前是肯定已有了。古时文人雅士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

到了宋代,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因为宋代的上层统治阶级和士大夫感到互相登门拜年耗费时曰,便改用名帖相互投贺。

到了明清两朝,投寄贺年片来拜年之风更加盛行。明代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吉祥如意”的祝辞。

没多久,鹩哥飞了回来,嘴里叼着一个红包,将其放置到自己的木屋子,然后又快速飞走,似乎很忙的样子,都顾不上跟楚家强等人打招呼。

“我们也去贺年吧!”二叔将红包带上,就准备窜门。

二婶就留在家里,也不能大家全出去,要不有人来拜年,岂不是没人在?

因此,拜年其实也很讲究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