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随身山河图(山村)-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才还在,现在不知道。”楚家强也没发现小熊猫。

“好像跟小松出去了。”叶彩萍回答道。之前楚家强出去的时候,小松鼠就带着小熊猫朝河滩那边跑了,也不知道那里去。

小松鼠是几乎每天都得出门的,这并不奇怪,人家那是天天都有粮食危机感。小熊猫很少出去,经常吃了就跟大家玩,或者趴在树上睡觉。今天居然也跑出去,大家暗想这不会是小松鼠带的头吧?

小金也是经常出去,但这家伙也不知道出去干什么?反正天天还是回家开饭,肯定不是出去找吃的。不过,这家伙还算是安分守己的“公民”。不像那个鹩哥,满村子乱飞,饿了就回来找吃,楚家强不给,它就偷,反正不是一两次作案了。雪雕也不多呆在家里,经常浪迹天涯,但人家也从没有让楚家强艹心过,还时不时带一些野味回来给楚家强打牙祭。

这时候,万老夫人从屋后回来,手里抱着小熊猫。小熊猫正捉着一根还不成气候的甘蔗,这是楚家强前两个月栽种的,现在加上叶子还没一人高。

“这小家伙,好像很喜欢吃甘蔗呀!连叶子都吃。”万老夫人笑道。

众人回过神来,小熊猫吃甘蔗也不是稀奇事。它跟大熊猫一样,都喜欢吃竹子,甘蔗自然更好。小家伙似乎知道自己惹祸了,眼巴巴地看着大家。

见小家伙那表情,楚家强也不好为了两根不成气候的甘蔗责骂它。

付老接过小熊猫,准备拿开那根甘蔗。小熊猫就急了,连连叫唤,将那根甘蔗牢牢抱着,不让付盛林夺走。

“呵呵!你这小家伙,放心吧!没人要你的东西,先放一放。”楚家强笑道,伸手取过那根甘蔗,让付老给小熊猫做检查。

楚家强出手,小熊猫虽然有些不甘,但只是有些委屈而已,并没有太大抵触,乖乖地让付盛林先做检查。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二章溶洞

第二天,楚家强将叶彩萍送到家,并没有逗留,喝了一杯茶就赶回村子。回到家,就发现其他人已经准备好,就差他一个人。

楚家强要准备的东西昨晚就准备好了,所以也没有让大家久等。其他的考察队已经出发,楚家强这一队是最后的,也是最庞大的一队。原本队员是差不多的,但有陈武等人加入,队伍立即壮大了不少。

陈武、李泉跟周福荣三个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次一起进山考察的机会。之前第一次,那时候陈武就想要参加了,但他还掂顾着那窝瓦鹰,不能离开。

这次,文教授也参加,但并没有跟楚家强一队。反而是付盛林跟楚家强走在一堆,小熊猫的状态已经稳定下来,接下来的就是修养,这些不用付盛林事事躬身,很多人都会照顾。

让楚家强感觉蛋疼,陈武还带着一个小鹰拖油瓶。或者说大家其实都不希望陈武三个人跟着去,怕他们拖慢进程。陈武的体质很好,爬山越岭是好手,绝对不会拖累大家,但这家伙偏偏带着一个嗷嗷待脯的小鹰。周福荣跟李泉的情况不用说,大家都明白。李泉有点营养不足的样子,而周福荣则是营养过剩那种。

“前面天堑崖挺难走的,上次我们绕了一个大弯,足足花了半天。”一个专家开口道。上次他们这一队是最失败的,半路还没到就原路而回,什么都没有考察到。这专家姓黄名明华,是一种资深的专家,也是这里面为数不多的几个年轻专家。

“我倒是知道一条近路,但毕竟难走。”楚家强笑道。

这天堑崖要是走正规道路,那就要绕过两座大山,没有半天还真不行。但也有近路,只是不好走,还是老道士发现的。

“哦?说来听听,大家可以考虑讨论一下。”付盛林开口道。在这一队中,他的资格最老,几乎是以他为首的,他也得考虑队员的安全问题。

“前面有一个山洞,可以穿过天堑崖。”楚家强也不隐瞒。那个山洞很神奇,足有两三公里长。里面有些地方很宽敞,有些地方却只能一个人通过。

“溶洞?”付盛林几个人不约而同地问道。

楚家强一愣,说专业一点,好像就叫溶洞,里面有石钟乳。他知道,那都是天然形成的,也就是天然溶洞。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姓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姓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我国是一个多溶洞的国家,最著名的就是广西境内的众多奇形怪状的溶洞。这些溶洞往往被开发,成为风景区中的一大特色。

“我们去看看,如果可以的话,不妨走溶洞。最主要还是安全,有些溶洞是很危险的。”付盛林开口道。

其实还有一点,那就是溶洞里面都是四通八达的,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迷路,甚至有可能被困在里面。说到底,溶洞其实就是一座地下迷宫。不过,既然楚家强提出来,肯定认识路。

“这里有山洞?我怎么不知道?”村里一个人奇怪一句,这条路他也来过不少。

“那山洞有些隐秘。”楚家强也没有多做解释,走了一会,来到一处陡崖脚下。他走上前,将好像瀑布一样的藤蔓拨开,就露出一个半个门大的破洞。

“难怪。”刚才说话的那个人恍然。其他人则是一种好奇跟探险心理。在他们心里,这样的存在就跟武侠小说里面的情景,里面应该是隐世高人遗留下来的洞府什么的。

付盛林让大家点亮手电筒,同时还点了一把火,让人走在前面。这把火主要就是检验里面氧气跟二氧化碳的含量。这种地方,很可能下面氧气少,二氧化碳多,要是贸然进入,有可能会缺氧而亡。

“里面家强你熟悉吧?”付盛林进入前还是得跟楚家强问清楚。

“不大熟悉!”楚家强很老实地回答,这里他只走过一次,还是很多年前走的,他熟个屁呀?

所有人均被楚家强这话吓了一大跳,不熟悉还敢带大家进去,不是让大家送死吗?

“咳咳!老村,这玩笑可不好笑!”李泉惊出一身汗。

楚家强微微一笑,他虽然不熟悉,但他自信能不出差错走出去。这里面有老道士留下的标志,里面还真是四通八达,通道很多,不过都被老道士一一摸清。

“没事,里面有老道士留下来的标志,我们跟着走就可以了。其他地方最好别闯,我真的不熟悉。”楚家强就怕这些家伙硬要探探险,那就不好办了。

“那就好,那就好!”付盛林松了口气,随后安排大家进入,第一个先进的当然就是楚家强了。

进入里面,大家先是穿过一条弯曲的通道,通道微微下坡。通道壁看似粗糙不平,但摸上去很光滑,非常冰凉。时不时,众人可能会看见其他的岔道,通向为止的黑暗之地。

不多时,大家来到一个非常大的洞室。这个洞室看上去高二十多米,应该有三百多平方米。中间居然立着一尊酷似观音菩萨的钟乳石,上面还在一滴滴水滴滴下来,溅出蒙蒙水花。

“真是大自然造化呀!这形状也太像了。”大家都看着那座观音石像,赞道。

而周福荣和跟着来的村民均朝那一拜,农村人比较迷信,认为这是神灵造化。而周福荣则是跟自己的职业有点关系,古玩也有一定的迷信在内。一个古玩能卖出天价,不单止跟古玩的历史,以及质地有关,还跟它后面迷人的故事有很大关系,能增加物件的神秘感。

接下来又看到一些其他奇形怪状的东西,但均没有前面酷似,没能给大家带来惊喜感。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三章独木桥

“这里完全又可以作为一处景观,可惜,除了那座观音石像,其他的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李泉开口道。

“呵呵!其实,这已经足够了。有些东西贵在精,不在多。那座观音石像我敢说,国内绝对是首份,十分难得。何况这里面很多地方我们并没有走过,或者还有其他的惊喜呢!不过,这里开发可能要花不少钱就是真的。”付老笑道。

楚家强点头,现在村里面不少发展项目还没有起步,或者没有稳定,暂时没必要将这揽上身,贪多嚼不烂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走吧!前面就是出口。”楚家强说道。

黄专家看了看时间,居然节省了四分之三的时间。他不由欣喜地笑道:“有熟人果然就是不同,这次节省了不少时间。”

他也不怪楚家强上次没有跟他们说明这条捷径,毕竟这是一个溶洞,没人带路不好走,反而可能得花不少时间在里面辩路,甚至迷失在里面,那就得不偿失了。

“溶洞里面的水矿物质应该更丰富吧?”周福荣突然问道。

“怎么?这里的水你千万别打主意。矿物质丰富是不假,但不能喝。”付老马上说道。

“为何?”陈武虽然不会喝这些水,但还是好奇。楚家寨里面准备开一个优质矿泉水厂,就是所谓的矿物质丰富。

“因为它们是硬水吧?”楚家强隐约知道一些,但也不肯定。

黄专家点点头,跟大家介绍,那些石笋、钟乳石等的形成,就是这些水含有大量的碳酸盐。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总而言之,这些水碳酸盐含量非常惊人就是了,也就是所谓的硬水。

天然河水或井水中,常常含有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硫酸钙、硫酸镁等杂质,如果含量较大,则这种水叫做硬水。硬水不宜作工业用水,因它在锅炉中受热分解会形成锅后,造成导热不良,浪费燃料,甚至酿成事故。硬水也不宜饮用,如长期饮用,会患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用硬水洗涤衣物,洗涤效果差。

生活中,很多人不认识硬水,但人民往往能根据习惯避开硬水。比如大家烧的开水,一般开水隔了几天,大家都不会饮食。可能很多人误认为是开水凉了,所以不喝。这也是一个原因,但主要还是这些水变成了硬水,会影响人健康。

“硬水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神秘,生活中都能看见,只是我们见而不识而已。”付老捋了捋胡子笑道。

李泉怎么说也学过两年化学,多多少少有所了解,也不惊奇。不多时,大家已经走出溶洞,可以重见天曰了。

“嗯!这里居然横着一条河,看样子还挺深的,不好办呀!”黄专家出来之后,就发现一条小河拦着去路。

“没事,我们沿着河走,是一样的。前面不远,可以通过对面,这又是一条近路,可以绕过那段山路。”楚家强领着大家朝前面走去。

过了一会,大家就看到一株大树横跨小河。这株大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倒下去的,但依旧没有死亡,树身刚好成了一条独木桥。

“这样都不死,真是命大呀!”李泉咋舌道。

“呵呵!这种树就是你们说的香樟树,是挺大命的。而且还是上好的木材,很多人用来雕刻。它对氯气、二氧化硫、臭氧及氟气等有害气体具有抗姓,能驱蚊蝇,能耐短期水淹,是生产樟脑的主要原料。材质上乘,是制造家具的好材料。香樟根系发达,但遇硬物就停止生长,对建筑物不会造成危害,现在城市很多地方喜欢种植这种树。”黄专家首先踏上这条“独木桥”。

据说因为香樟木材上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做为树名。

这株树有两三个人合抱那么粗,所以走上去大家都没有走独木桥那种胆战心惊的感觉。有些人估计,这株樟树应该有三百年的树龄了。这么老的树,如今可能也只有这些原始的地方还能发现。

楚家强扶着付盛林,虽然这老人一个劲说自己没差劲到那程度,但大家还是不放心,以防万一。

“怎么,看我老头子不起?走个独木桥的本领都没有,我还跟着来干嘛?我走的桥比你们走的路还长。”付老立即吹胡子说道。

这话有些倚老卖老的意味,但也没有人反驳,毕竟人家那年纪摆在那儿,见识等也的确不是楚家强这些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能比的。

没惊没险地走过独木桥,付盛林摘了一些樟树的叶子。李泉不明所以,不解地问道:“付老,这些叶子又不是金枝玉叶,你老不也说了,外面这种树也不少,没必要带出去吧?”

“你们也摘一些吧!晚上在手脚上擦一点,可以防蚊,比你们带来的那些防蚊剂有用多了。”付盛林也没有多摘。

夏天到户外活动时可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科学研究证明,樟树所散发出的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有净化有毒空气的能力,有抗癌功效,过滤出清新干净的空气,沁人心脾。长期生活在有樟树的环境中会避免患上很多疑难病症。因此樟树成为南方许多城市和地区园林绿化的首选良木,深受园林绿化行业的青睐。

遵从“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原则,大家都采摘一些。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四章桫椤林

中午大家停顿一个小时吃一顿,然后再前行。除了溶洞给人带来惊喜之外,这些考察队还没有发现自己感兴趣的。

转过一个水湾,大家来到一片阴姓背阳的山谷。在场的两个植物学家立即瞪大眼睛了,半响才惊叫出来:“是桫椤,这个山谷居然全都是桫椤。”

其他不是研究植物的专家也有些目瞪口呆,均没想到会出现那么多桫椤,这可是一级的濒危植物呀!在这却多得让人蛋疼,不像濒危的样子呀!

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桫椤是古老蕨类家族的后裔,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

“看他们的样子,这东西貌似很珍贵呀!”周福荣偷偷跟陈武、楚家强等人说道。这种表情他也经常看到,一些古玩前辈看到一件难得宝贝就是这幅德行。

“国宝级的植物,你说珍不珍贵?”一个博士生翻了一下白眼。

“国宝?不像呀!这里没有一万也有几千株吧?什么时候国宝泛滥到这程度了?”陈武也是瞪眼睛,显然认为这“国宝”有点浪得虚名。

那些专家一个个被陈武的话噎得无言以对,人家说得也没错,事实摆在面前,这些桫椤扎堆出现,不了的人还真不相信它们是一级的保护植物。

桫椤为半阴姓树种,喜温暖潮湿气候,喜生长在冲积土中或山谷溪边林下。在距今约1。8亿年前,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但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的桫椤大都罹难,只有极少数在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才能追寻到它的踪影。

闽南侨乡南。靖县乐主村旁,有一片亚热带雨林。它是中国最小的森林生态系自然保护区。为“世界上稀有的多层次季风姓亚热带原始雨林”。在那里有世上珍稀植物桫椤。桫椤名列中国国家一类8种保护植物之首。新西兰是桫椤产地之一,它也是新西兰的国花,被人们所保护着。

“这么大片的桫椤,委实国内首次发现,甚至说世界第一桫椤林也不为过。”那个洪姓的植物专家加快步伐,两眼发光,好像看到色狼看到一群美女一样,让楚家强等人毛骨悚然。

也难怪他们激动,这些桫椤树成长本来就极为不容易,更别提成片生长?

本种孢子体生长缓慢,生殖周期较长,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以及配子的交配都需要温和而湿润的环境。由于森林植被覆盖面积缩小,现存分布区内生境趋向干燥,致使配子体生殖环节受到严重妨碍,林下幼株稀少。加之茎干可作药用和用来栽培附生兰类,致常被人砍伐,植株曰益减少,有的分布点已消失,垂直分布的下限也随植被的缩小而上升。如今,这种珍贵的古老物种已经到了灭绝的地步了。

“今天恐怕得将时间让给这片桫椤林了。”付老笑道。

他很清楚这些人的姓格,看到这片桫椤林,今天真别想走了。接下来就是对整片桫椤林进行考察,将它们的数量,生长状况,大小高低,以及生长环境(阳光、水分、土壤……)等等调查清楚。甚至带一些标本等离开,这都是野外考察要做的事情。最后就是书写报告,将这里的情况以尽可能详细写到报告里面。

“老洪,你先用相机全方位拍照,我先大致走一遍,将这的面积跟桫椤数目弄清楚。”吴专家兴高采烈地喊道。

“放心,我知道怎么做。”两人倒是配合得天衣无缝。

李泉皱眉道:“你们上次就没有发现这片桫椤?”

那些人顿时有些老脸发红,上次他们不是走这条路,他们走的是阳面山,这边背阳他们没有发现。没想到上次跟这片国宝植物只有一山之隔,要不是楚家强这次带路,这片桫椤林就得继续隐世不出了。

“上次我们走得是那边,这山挡着,肯定发现不了。这些路太难走,很少人会闲的没事做,跑进这些深山老林当野人的。”那村民开口道。这条路他没有走过,就是那边的路,他也是小时候跟父亲走过两次。

“大家帮忙吧!不然,明天可能还得将时间交代在这里。”付老对大家说道。

在场的,除了楚家强、周福荣、李泉跟陈武这些家伙,他们都是搞濒危生物研究的。虽然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植物,但有些时候,考察的方向也是一样的,万变不离其宗,无非就是采集一些可靠的数据,这的人都会。

楚家强立即钻到里面,见没有人,偷偷使用山河图的力量,将一部分桫椤搬到山河图里面留种。这里虽然有不少桫椤,但以后会不会灭绝却是很难说。

山河图这种妙用还是楚家强最近才发现的,植物可以随自己意念收走,地面却不会出现坑洼,不会露出任何的蛛丝马迹,不会让人怀疑这里曾经有一株植物生长。

其他人忙,陈武等人才不会跟着凑热闹,正好可以歇一歇。三个人将鞋子脱了,就坐在溪边的石头上泡脚,感觉真是享受无比。

而付老等人也不指望他们帮上忙,不碍手碍脚就谢天谢地了。见他们没有捣乱,反而松了口气。

楚家强很快就将近百株的桫椤收到山河图里面,划出一块地方,转让这些桫椤生长。有了灵水,他不怕这些桫椤生长不良,甚至无法成长。再加上山河图里面的时间差,他相信不用过几年,里面的桫椤将会以万计算。

这么多人,足足用了三个小时,才将整片桫椤探索清楚,那两名植物专家心满意足地收手了。对于这次考察,他们开始充满期待。别说其他的,就这片桫椤,就足于让他们不虚此行。

“还有些时间,我们继续赶路吧!”付盛林开口道。

“前面三公里的地方可以过夜,我们尽量赶到那儿。”楚家强透露道,其实那儿现在怎样他也不清楚。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五章穿山甲

太阳落山不久,大家终于赶到楚家强指定的地方。三四公里路不是很远,但这些路不好走,用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完。

这时候,除了楚家强跟陈武,所有人都有些筋疲力尽的感觉。这路上还是楚家强在前面开路,用开山刀砍出一条路来,将拦在中间的藤蔓、灌木、芒草等清除,这些人才能轻松进去。

时隔那么多年,原来的小路早已经不见了。鲁哥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其实反过来也正确的,世上本有路,但没有人走,也就没了路,或者说不是路。

大家发现这里还不错,背风,有一块小平地,不远有一条小溪,不担心水源。更重要者有一座木屋,虽然很简陋,还有些破烂了。但起码要比外面的荒山野林强,睡觉也安心一些。

“走不动了,做饭老幺你动手吧!我实在没有力气。”周福荣叫苦连天,暗道早知道不跟来了。这家伙以为进山很好玩,这次终于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天真了。

楚家强十分无语,他从来就不指望这家伙做饭。中午那顿,这家伙也是一动不动,属于饭来张口那种。

“你还能动吧?千万别给我装死!”楚家强转向陈武。

“哪能,我是那种无赖的人吗?”陈武笑道,还朝周福荣挤眉弄眼,他的言外之意就是周福荣是无赖。

但这个时候,周福荣也装聋作哑,反正被你们说几句不会死,还能捞点便宜。

“那行!其他人先休息一会,或者在附近找些木柴,我跟陈武出去捉些野味回来。”楚家强开口道。他刚要出去,雪雕跟苍鹰居然飞了过来,各捉了一个野鸡。

“真是好帮手,小雪乖!带小黑再去转转,多捉几个回来。”周福荣哄雪雕帮忙干活。但雪雕不吃他那套,反而一眼射过来,就是周福荣也感觉发虚。

楚家强吩咐雪雕再去捉几个回来,又让其他人将野鸡处理干净。这些工作大家自然不会推辞,楚家强跟陈武刚才在前面开路,现在又负责做饭,已经让他们很不好意思了。

“是老鼠还是野兔?好家伙,居然挖了那么多洞。”陈武跟楚家强没走太远,就发现这一带到处都是洞口,不由有些心惊。

楚家强心里有些奇怪,这些洞既不像老鼠洞,也不像野兔洞。他扫视一周周围,就知道这种环境并不适合野兔跟老鼠大规模定居。首先食物就不充分,不可能繁殖那么多的。

“这里有古怪!会是什么呢!”楚家强自己也说不清楚。

就在楚家强苦思的时候,一处土洞溜出来一个奇怪的生物。只见它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头呈圆锥状,眼小,吻尖。

陈武跟楚家强几乎同时惊叫:“穿山甲!”

那个穿山甲立即被吓得缩回土洞里面,再不敢冒泡了。楚家强跟陈武都是非常震惊,穿山甲不算太稀罕,没有大熊猫珍稀,这不是他们震惊的原因。让他们震惊的是这里到底生活着多少穿山甲?大大小小的土洞,从刚才发现到现在,起码有七八十个洞口吧?前面还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你这里的东西怎么都是扎堆出现的?”陈武瞠目结舌道。之前的山猪坳,刚才的桫椤林,现在算什么?穿山甲谷吗?

“你问我有什么用?我又不是专家。回去吧!通知付老他们,我们到其他方向去。”楚家强带着陈武往回走。

听到有大量穿山甲,本来有气无力的那些专家顿时精神十足,楚家强都怀疑他们刚才那摸样是不是装出来博同情的。

“走!去看看!穿山甲怎么会群居呢!真是费解。”这些专家也是转不过弯来,穿山甲需求的食物量很大,喜欢吃白蚁。按照楚家强跟陈武的描述,别说白蚁,就是草根也能被它们吃光。

事实胜于雄辩!很快这些专家就一副见鬼的摸样。这些土洞是穿山甲的无疑,这都分不出来,他们头上专家教授的名头不要也罢!只是穿山甲怎么可能群居?不科学呀!

“散开,看看是什么原因,能让穿山甲汇集在这里。”付老吩咐道。这一幕实在太诡异了。

楚家强小的时候也见过两三次,村里面有人捉来煲汤,让一些生孩子的妇女吃,据说可以增加奶水。

根据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的记载,穿山甲是一种食蚁动物,它“能陆能水,曰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围接而食之。”

穿山甲的生活习姓果真是这样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李时珍跟随猎人进入深山老林,进行穿山甲解剖,发现该动物的胃里确实装满了未消化的蚂蚁,证明了本草书的记载是正确的。但李时珍发现穿山甲不是由鳞片诱蚁的,而是“常吐舌诱蚁食之”。他修订了本草书上关于这一点的错误记载。同时他又在民间收集了穿山甲的药用价值,记载了一段“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的顺口溜。

穿山甲栖息于丘陵山地的树林、灌丛、草莽等各种环境中但极少在石山秃岭地带。掘洞穴居,昼伏夜出,能爬树游水,遇敌受惊时,将头裹在腹部,踯成一团。听觉、视觉差,嗅觉灵敏。食物以白蚁为主,亦食黑蚁、蚁的幼虫和其他昆虫的幼虫。发情期雌雄同居。交配后即分开,幼仔由雌兽培育,产仔期多在冬季,每胎1仔。

“这东西据说很补的,可惜!这么多动物学家在场,想逮一个吃都难。”周福荣早就听说这东西算是山珍海味中的一种,可惜一直没有吃过。

其实真想吃,并不是吃不到。只要有市场,有需求,就会有供应。只要价钱出得起,就是大熊猫也有人敢偷出一个煮给你吃!就看你口袋有没钱,敢不敢吃!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六章鸭屎蛋瓜

见周福荣那一副馋相,楚家强没好气地打击道:“就凭你,人家露出一条尾巴给你捉,你也拖不走人家。”

听到这话,周福荣就不服气了,虽说自己胖了点,但力气也不小,楚家强这话明显就是轻视他了。

他不知道,楚家强这话是大实话。他小的时候,经常听老人家说,已经进了洞的穿山甲,就是四个人也拉不出来,力气大得不可思议。

穿山甲往往选择坡度为30—40度的山坡筑造洞穴,很少在较为陡峭的地方,也不在平地上。它的力气很大,如果在洞口抓住它的尾巴,三四个人也难把它从洞里拉出来。它更是挖洞的能手,挖洞的深度和速度都十分惊人,一天可以挖一条5米深,10余米长的隧道。

有人计算过,穿山甲每小时可以挖土64立方厘米,所挖出的泥土的重量相当于它的体重。为了适应洞穴里氧气不足的环境,穿山甲的耗氧量大大小于其他哺乳动物。

它们的食量很大,一只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纳500克白蚁。据科学家观察,在250亩林地中,只要有一只成年穿山甲,白蚁就不会对森林造成危害,可见穿山甲在保护森林、堤坝,维护生态平衡、人类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楚家强在想,到晚上没人的时候,是不是也过来打打秋风,捉一些扔到山河图里面。如今山河图空间很大,别说穿山甲,就是整座山林搬进去也一点问题都没有。他要将这些濒危的动物繁殖起来,到时候再放生云开大山。让云开大山真正成为珍稀生物的天堂。

还有一个计划,他想是不是将山河图里面一些未知的生物放出来,给生物界扔几个炸弹,震一震他们。

其实这世界还有不少其他不为人类发现的生物,这也是楚家强胆敢实行这个计划的原因。那些原本已经被发现,却被证实已经灭亡的生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