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随身山河图(山村)-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明木雕艺术真意的人,在用刀时不是以刀代笔,而是描画做作,再加胆子小怕刻坏,结果刀法死板匠气,刻不出木雕的趣味来。因此要多刻多练多琢磨,熟而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章拜师

没多久,一件鬼斧神工的作品就出现在大家面前。那是一个机灵的小兔子,两只眼睛给人的感觉似乎在转动一样。

刘同接过来,看了又看,对这件作品越看越喜爱,最后忍不住不顾脸面开口道讨要:“前辈,你这件作品能否让给我?”

木头公没有开口,按照他的姓格,肯定不会让。这个兔子是另外一个游客订制的,做人要诚信呀!本来,他完全可以将这一件让给刘同,自己再雕琢一件就可以了。但是,这块木头,是人家游客当初亲自挑的,说明了要用这块材料,那就没办法了。

这时候,在场的一个女游客马上反对道:“那不行!这个兔子是我的。”他一眼看到这个兔子,就喜欢上了,哪能让给别人?

刘同尴尬了一下,讪讪一笑,也不好再提无理的要求。老村长看不过眼,跟木头公说道:“我说木头,你再雕琢一件出来啦!难得人家看上你的东西。”

木头公也知道,这个人高价买下了村里面挖出来的那块树桩。那东西,自己其实也很喜欢,但自己资金不足,也不好意思占村里的便宜。

“可以。”木头公点点头。刘同顿时大喜,连忙表示高价购买。不过,木头公摇头道:“不用,你要是有心,那块树桩,给我一小块就行了。”这是木头公跟刘同说过最长的话。

刘同听后,更加敬佩,忙点头:“没问题,没问题,前辈看得上,是我的荣幸,你要多少都行。”

随后,木头公询问刘同,要什么造型的雕件。刘同想了一下,就让木头公雕一件福禄寿三星。

因为刘同要了一件比较大的雕件,木头公只好先凿粗坯。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中的造型细节,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

洪老告诉大家,凿粗坯的基本要领是,从上到下,从前至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什么意思?”在场有人轻声问道。他们不敢大声说话,生怕打扰木头公发挥。

这个问题,本来刘同解答是最好的,毕竟他们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人家现在十分仔细了观察木头公的一举一动,压根不知道大家说什么。

周福荣也粗略了解,于是跟大家解释:“从上到下,就是从头部开始做到脚跟;从前至后,就是先凿前身,再凿后背;由表及里,就是从木料表面开始,一层层向内剥进;由浅入深,就是先凿好浅的地方,再凿深的地方。”

“不错,再者,凿粗坯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适当的放宽。民间行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洪老笑道。

说话间,木头公已经将大致的轮廓琢出来了。紧接着,就是掘细坯,这是一项很核心的工作,关系着一件作品的好坏,也能看出一个雕琢师刀工的精湛程度。

这个阶段,作品的体积和线条己趋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圆熟流畅,要有充分的表现力。掘细坯中的镂空技巧,要求以纵纤维组合镂空,镂去多余的部分。要运用带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断的部位留下一小块料使其与临近的部位牵附,待作品完成后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牵附之筋去掉。

木头公下刀很快,让人眼花缭乱,也就是刘同这些行内人,以及楚家强眼力极佳,才看清楚每一刀的走法。

刘同在一边看着,时而露出兴奋的表情,时而皱眉不解,有时恍然大悟,有时则是疑惑不解,似乎千头万绪。但这个时候,他还是忍住不开口询问。他深知道,雕琢师雕琢的时候,要求精神高度集中,一点不能分心,不然会影响作品的质量。

雕完之后,就是作品的修光、打磨、着色上光等等了。

修光是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是圆转,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细微末节及其质感表现出来。

打磨则是根据有些作品需要,将白坯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成细润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纤维方向反复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显示美丽的木纹,要注意保持作品轮廓清晰、线条流畅。

这些工序,尤其对大件的雕件很重要,比较小的雕件就没有太高的要求。

弄好之后,刘同发现采用了二十多分钟,着实让他震惊了一把。他从来没有见过有人用如此短的时间,将一件作品完美地雕出来。要是他,非得花上一两天,甚至更长。

木头公让刘同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弄一个底座,他看得出,刘同有一定的底子,这事情应该难不了他。

底座不仅是主体的依托,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状尺度要与作品的内容形式相辅相成。充满曲线与生动活泼的作品,可借简洁朴素的底座衬托,而造型简洁或肃穆的作品则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饰。总之要注意互相之间的比例协调,注意色调上的相互烘托,切勿喧宾夺主。

只见刘同犹豫了好一会,最后咬牙下决心,十分诚恳地跟木头公请求道:“前辈的技术精湛,晚辈十分仰慕,想要拜前辈为师,希望前辈悯怜。”

说完,真要跪下来。刘同这一出,可是将不少人吓了一跳。洪老则是暗道这家伙精明,无论做什么,拜得一个好师傅,那绝对是受益无穷,要是学会了木头公一半的本领,就足以让刘同成为雕琢大师。

本来木头公还有些犹豫,他雕琢还可以,但绝对不是教导别人的料,主要是没有这方面经验,加上自己寡言的姓格,也不知道怎么开口教人家。

这时候,老村长却大喜。这个刘同身份貌似也不差,拜自己村里面的人为师,以后多多少少都会照顾一下楚家寨。所以,听到这话,他连忙帮木头公答应了。搞得木头公十分无奈,暗道这到底是你收徒,还是我收徒?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一章巅峰之作

于是,刘同开始正式行拜师礼,正式成为木头公的弟子。木头公主要看刘同的底子还不错,加于辅导,应该有一番成就。

这些技艺,本来想准备留给子孙后代的。但十分遗憾,儿子一代没有一个喜欢的,孙子一代,除了自己的小孙女喜欢木雕,另外三个小子也是没有兴趣。

在农村,甚至说在中国,他们这些人很注重传承,尤其是民间,就有什么传男不传女之类的。木头公倒没有这个观念,但还是觉得,女孩子整天对着一堆木头不是很好。不过,小孙女喜欢,他也会尽力传授。

因此,有个弟子也不错,木头公也就欣然接受了。之前,还有好几个学徒过来学东西,但他们都没什么天赋,成就有限。

刘同还想在村里面摆拜师宴,在中国,尤其是民间,拜师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有着十分严格的拜师仪式。

中国拜师习俗的形成主要受儒家传授学术的规制影响,最早可追溯至孔子收徒的做法并由其演化而来。至现代,中国的中医药、传统艺术等行当仍采取拜师从业、传授技能的方式。

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

一般拜师礼仪分成三个程序:第一,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第二,行拜师礼。一般是师傅、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

第三,师傅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

当然了,木头公不想那么麻烦,让刘同倒杯茶,行个礼就算了。至于刘同要摆拜师宴,也就任他折腾,毕竟也是人家的一番心意。

此外,刘同还将本来已经弄到车上,准备拉走的树桩再次让人卸下来,作为拜师礼,送给木头公。他看得出,老师很喜欢那个树桩。等老师雕出作品来,自己在讨要几个,那就更好了。

周福荣看了站在不远处的鹩哥好一会儿,摸了摸脑袋,十分奇怪地说道:“奇怪!这家伙今天哑巴了?”

他心里奇怪,按照鹩哥多嘴的姓格,不可能那么安静的呀?他来了这里都快一个小时了,鹩哥居然还是停在那里,定定地望过来,就那没有开过口。这让他感觉十分不对劲,使出反常必有妖呀!

这时候,木头公突然微笑起来,眼里有些得意。

木头公的小孙女马上开口说道:“周叔叔,你看错了。这个鹩哥是我让爷爷雕出来的,是不是很像呀?”

她走过去,将那个鹩哥拿过来,给大家看,询问大家,像不像她强叔家里的鹩哥。

这回,就是就是洪老也瞪大眼睛了。那里很想?简直就是一摸一样,连神态都那么相似。刚才,他们也是以为就是楚家强家里的鹩哥。不过,当时大家都将注意力放在木头公雕琢上面,也就没有再留意那个鹩哥的异样。

“真的是个木雕呀!我的天,真的好像呀!”一个游客还伸手过去摸了一下,发现真的是假的,实实在在的一个木雕,顿时惊讶得眼睛都要掉下来了。

“当然是木头雕出来的呀!我爷爷还答应我,要将强叔家里的动物都雕一个,整成套给我。”小女孩天真地说道。这话语有些炫耀的成分,小孩子就是喜欢炫耀,大家都抱于一笑。

“巅峰之作呀!”洪老也戴起眼镜仔细看起来。

刘同更是心痒难耐,看着拿在洪老手里的木雕。他心里十分晓幸,拜了这么一个师傅,凭这个木雕,就足于跻身宗师级别,完全可以开山立派了。

“我说呢!那家伙怎么可能整个钟头都没有开过口,不是它的姓格呀!”周福荣恍然大悟道。

在场不少人对木头公的雕工更加敬佩了,雕出来的东西能骗掉那么多人,真是了不起。

“可惜呀!这材料只是一般的木材。要是用料好一点,那就价值连城了。”洪老有些遗憾。他将木雕还给小女孩,让小女孩好好保存。

“小茹!这个木鸟让刘伯伯看看。”刘同连忙跟小女孩商量。这可是自己老师的孙女,刚才老师也介绍了,叫小茹。

看了好大一会,刘同才依依不舍地还给小女孩:“小茹,这宝贝好好保存,以后可是我们的镇派之宝呀!”

小女孩不大明白镇派之宝的含义,很直白地问道:“什么叫镇派之宝呀?”

这回刘同就不知道怎么解释了,主要是小女孩还小,理解不小自己要说的。他想了一会,才说:“就是最重要的宝贝,最宝贵的,明白吗?”

小女孩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嗯!小茹明白了。这个木头鹩哥,我不会给其他人玩的,自己藏起来。”

刘同当场宣布,邀请大家今晚一起过来吃饭,准备在老师这里摆宴。老村长连忙帮忙安排,吩咐村里面一些空闲的人,一起过来帮忙。

村里面再次热闹起来,家里有空闲的人力,都扛着桌凳碗筷之类到木头公家里拼桌。农村就这样,做大事情,都是大家帮忙,有力出力,有物出物的。

刘同先用手机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他准备就住在老师家里,好好跟老师学一段时间。刚才老师也告诉他,自己用的刀法是三刀合刻法。每一刀,在别人眼里就是一刀,但实际上,自己已经动了三刀,十分精妙。

老村长让楚胜民回去捉一些鱼虾蟹之类过来,按照刘同设宴的规格,还通知山口村那边,马上运几百斤羊肉过来。

旁晚,太阳刚下山不久,这时候凉风习习,一场轰轰烈烈的拜师宴正式开始。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二章收割

割禾的曰子又到了,楚家强一家这天特意早起一点,女的就帮忙做早餐,男的帮忙将工具找出来,该修理的修理,该磨利的磨利。那些禾镰也有差不多一年没有用了,有的当初可能沾了水,没有弄干净,已经生了锈,就得磨一磨。

本来,楚家强是建议征用楚家城的柴油机脱粒机的,这样就不用脚那么辛苦。但人家陈武等人就要体会一下农村的打禾机(脱粒机),真正体验一把正正宗宗的农村收割经历。

南方地区以稻米为主食,因此南方地区最主要的农作物莫过于水稻了。南方的农民,每年绝大部分时间都要花在种植水稻上面,从播下谷种开始,育秧、犁田、耙田、插秧、看田水、拨除稗草、纹田、收割、晒干、筛净、保管等,一系列的农活要干。

在楚家寨,水稻收割通常叫做割禾,在所有这些农活之中,割禾是最为紧张的一种了。尤其是夏季的时候,要抢收抢种抢天时,割禾更是争分夺秒,一刻也耽误不得。种了一季的稻子,如果不及时抢收回来,万一遇到台风或大暴雨,被毁掉的话,那农人们一季辛苦就都等于白忙活了。

因此,夏收时节是农民一年之中最为繁忙的时刻。民间旧时有句农谚叫作:“六月翻早——冇闲。”意思就是指这个时节,农民们都十分繁忙,没得空闲。

割禾是农活中的一个大项,里面又包含许多小项,例如脱谷、踩打禾机等。割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农活,也是南方农民必做的农活之一。在以前,不割禾就无法收获稻谷,没有稻谷,一家人就没饭吃,要饿肚子,会活不下去的。

“田水前两天我已经排开了,应该会好做一点。”二叔开口说道。

在割禾之前,农人们会把稻田的水排干,以方便割禾。不过,也有一些水田有泉眼,是无法排干的,在这种田地割禾,会很麻烦。

随后,楚家强将自己家的打禾机扛出来,一共就是三个部分。上面一个帽子,中间一个装满铁齿的轱辘,下面则是一个类似柜子的谷仓。上面的帽子是防止谷粒飞出去的,中间的轱辘能转动,是脱粒作用,下面的谷仓则是装谷子的。

前面一个人双脚踩一个类似于自行车的装置,在转盘和链条的带动下,后面一个装满铁齿的轱辘飞转,这时把稻苗前部的稻穗靠过去,谷子就会自动从稻穗上被打下来,掉到打禾机里面去。轱辘下面是一个设计成装谷子的木仓,体积不小。如果谷仓满了,就用竹筐把谷子装出来,再倒进谷袋里装起来。

这种农具,应用的年代应该也不会太久远,因为有齿轮等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更早的时候,需要用砻来脱谷,那是一种更为原始的农具。

二叔拿出机油,给齿轮上一点油,润滑润滑。

等二叔安装上去,试一下的时候,陈武等人抢着过去体验为先。这些家伙一个个都是精力过剩的。楚家强摇了摇头,等他们真正干活一段时间后,他们可能兴趣就淡了,甚至会挺讨厌这玩意。不用一天,你的脚可能就酸痛起来,农民因为经常干活,可能就会少一些这样的情况。

“留点力气一会用吧!”楚家强见他们还在拼命踩,忍不住开口说道。

吃过早餐之后,楚家强吩咐巨熊将打禾机扛过去。那家伙,就是当苦力的,人家有得是力气,别说一个一百多斤的打禾机,就是三四百斤,对它们也是小菜一碟。

“老幺,你们去割禾吧!这种苦力,我们干就行了。”周福荣连忙说道。

他知道,楚家强割禾很快,上次大家可是有目共睹的,那家伙一个人能比上两个人。上次用的是柴油脱粒机,不怎么用力,当时他们感觉挺轻松的。

而这个传统的打禾机,刚才他们也踩过,似乎也不用很大力,感觉挺有趣的。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很显然的问题,等将稻穗放进去的时候,阻力就会加大很多,到时候多踩一个钟头,他们可能就要受不住了。

“随便吧!我干什么都行。”楚家强无所谓,割禾挺轻松,毕竟那么多人,肯定忙得过来。到时候,可能还得帮忙二叔,将脱好粒的谷子挑回去晒呢!当然,这工作也可以让巨熊帮忙,反正对它们来说,轻松无比。

割禾的时候,每人一把镰刀,排成一排,各自选准一个位置,朝着一个方向挥镰割去。快手的人,一下子就能割倒一大片。

割倒的稻苗,以大人的双手握度为一个稻把就边放好。放下的时候,一排一排要按顺序排好,头尾不能搞乱了,不然等下脱谷的时候不好弄。等一块田地的稻苗全部割完之后,还要用打禾机把谷子从稻苗上打下来。

稻田里的农活,是不分年龄大小的,从五六岁到七八十岁,都可以从中找到事做。

例如五六岁的小孩子,尽管不会割禾,也踩不动打禾机,但农忙的时候也会被大人叫到稻田里去帮忙。一般的农活做不了,等到脱谷的时候,安排其把地上已割倒的稻把抓起来,送到正在打禾机后面脱谷的大人手里,这也是一种农活,叫做“端禾把”。

这样一分工,大人们就不用老是弯下腰去抓稻把,也不用来回走动,可以省下许多精力和时间。

稻苗的叶子上有锯齿,所以很锋利,割禾的人稍一不小心,就会被它割出长长的口子,虽然不会太深,但是也是见红的。因此,割禾的时候,人们要穿长袖衣服才行,不然的话,割完禾之后会发现,两条手臂上布满血痕。

不过,如果是年长的人,因为常年劳作,双手早就适应了,加上割禾的时候掌握技巧,注意不让稻苗的叶子割到,所以也可以不穿长袖衣服割禾。

这次,周福荣他们学精了。尽管太阳有点毒,但还是穿好一件长袖的衬衫,裤子也不敢穿中裤之类了。上次被禾苗的叶子,以及那种虫子搞得怕了,那种痒痛的感觉,十分难受。

分好工之后,大家各就各位,开始行动起来。就是小松鼠它们,也帮忙在后面捡一些遗漏的稻穗。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三章白蛇

尽管二叔前两天就将田里面的水排出去了,但站在里面,还是能踩出浅浅的泥坑,给收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不过,这相对于一些里面还有水的水田就要好很多了。

打禾机轰轰作响,周福荣、陈武、李泉、许皓四个人轮流踩,因此,还有一定的时间缓冲,没有感觉太累。要是一直在用脚踩,保证他们没有半个小时就不想干了。

二叔就在后面,将谷仓里面的禾苗、叶子之类尽量拿掉。没过多久,小谷仓里面就堆满了一大堆谷子。二叔将箩筐拿过来,把里面的谷子刨出来,装到箩筐里面。装满一担之后,就挑到晒谷坪去。

楚家强本来想叫两个女孩子去专门晒谷的,但二叔表示不用,他忙得过来。今天已经很轻松了,这么多人。往年,就自己两公婆,加上一两个孩子,那才是辛苦,几乎是事事都要自己亲历而为。

“小宝,你捉那么多虫子干什么?”叶彩萍见小宝在前面猛捉虫子,不解地问道。小孩子喜欢玩虫子,这也能理解,但也不用捉那么多吧?

“我要捉回去给家里的小鸡吃,它们可喜欢了。”小宝跟大家说道。

半个月前,又是一批小鸡孵了出来,这些小鸡就是喜欢吃虫子。小宝见村里面有些孩子也会捉虫子回去喂小鸡,于是也模仿起来。

“我们这田也有老鼠呀!你们看。”叶琦君发现一些稻谷就被老鼠吃了,地上就剩下一些断成一节节的禾杆,以及一些谷子的壳。

老鼠偷吃最有本事了,要是人类,要将谷子剥壳,吃里面的大米,那可不容易。但对人家老鼠来说,简直就是吃生菜一样。

“呵呵!肯定是会有的,但只要糟蹋的不是很厉害,我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理它们。”二婶笑道。那能理那么多,几乎所有稻田都会有老鼠光顾,你还能整天看着你的水稻不成?

只要不是很厉害,农村一般选择沉默,当是破财消灾了。有时候,老鼠猖狂的时候,一片水稻,三分之一被它们剪断,先在你的农田里饱吃一顿,然后将上面的稻穗拖走,那才是让你恨得牙痒痒。

当老鼠特别猖狂,农民都会装上电,在田埂上拉上铁线,晚上通宵达旦电老鼠。楚家强记得有一年,一个晚上就电了一大水桶的老鼠,那真是恐怖呀!

“这里有一个洞,应该是老鼠洞了,洞口还有稻谷的壳子呢!”陈香突然指着一个角落。大家发现,那个洞口的确残留了不少的谷子壳,甚至还看到一些老鼠屎。看到这,大家都知道,那肯定就是老鼠洞了。

叶琦君在田里面弄了一块泥,然后将那个洞口封住,这家伙的想法有些天真,想这样就堵死人家老鼠,有可能吗?

“别浪费劲了,就算这个洞口是唯一的进出口,但人家能够挖进去,自然也能挖出来。”楚家强开口道。

老鼠虽然臭名远扬,但人家是切切实实有些本事的,可不想某些人,就只会吹嘘。

“一会起火,用烟将它们熏出来。”周福荣马上建议道,上一年,他们没少干这样的事情。跟一些游客一起,到处灭老鼠,算是老鼠倒霉了。搞得一些老鼠不得不搬进山去,饿了再出来找吃。

猴子也凑过去,将叶琦君塞进去的那块泥挖出来,然后凑一个眼过去,朝洞口瞄进去,似乎要打探里面情况。

这家伙也是整天无所事事的,就喜欢做这些“偷鸡摸狗”的事情。大家看到它那副模样,均是十分无语。

看了一会,那家伙还将手伸进去。它的手不大,刚好能塞进去。不过,人家老鼠洞不可能就直直进去的,里面弯来弯去,猴子的手可就没有那本事。

过了一会,猴子的脸变得十分精彩。大家就纳闷了,只见猴子瞬间将手缩回来。大家吓了一跳,就看见猴子的手咬着一条蛇。

那条蛇居然还是十分罕见的白蛇,只见其肚子庞大,大家就猜到,里面的老鼠应该被它吃掉了。

几个女孩子被吓得连忙闪开,对蛇、老鼠、蟑螂之类,她们都有着天生的畏惧。就是楚家强,也忍不住寒毛直竖。

蛇声名狼藉,老幼病孺一听到或偶见到,大部分都畏惧三分和深感不安的。有的人甚至一听到说蛇就会产生敏感姓反应,顿时毛骨悚然,浑身出现鸡皮疙瘩,以致由此休克。

文教授等动物专家以前就跟楚家强等人解释过,这是由于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所致,而更重要的是由于对蛇类本身的一种错误认识。由于这些不科学的偏见,致使不少蛇类在生活环境中寻觅食物、行曰光浴、寻找配偶、交配媾合、攀树嬉戏、卧居洞穴、柴垛栖息时无端地被人捕杀而死于非命,真是冤哉。

“居然是比较罕见的白蛇,哎!哎!住手!”付盛林连忙说道。他看见猴子想要将白蛇甩掉,但就是甩不开,猴子可就恼怒了,捉住白蛇的七寸,就要捉下去。猴子的指甲比较利,这一捉下去,那条蛇可能就要没命。

他赶紧上前,将白蛇拿下来,这些白蛇也是十分珍贵的。他捉住之后,就要送到研究院去,看什么时候有考察队进山,顺便带进去放生了。

“白蛇也是一类蛇吧?挺出名的,电视里面经常放,不是有什么白蛇传吗?”李泉询问道。

文教授跟大家解说:“所谓白蛇,多指身体发生白化现象的蛇类,一般分为无毒和有毒两种类型,其鳞皮大多呈乳白色,无花纹。白蛇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蛇类,人们一般认为白蛇是一种具有灵姓的动物,称之为灵蛇。”

因此,白蛇不算是一类蛇,而是有其他蛇变异而来的。

有毒的白蛇均属于变异种的眼镜蛇,其毒为剧毒。头形呈圆三角,蛇皮是纯白色与淡粉红色的相间,此蛇眼睛呈金色,舌头为赤红色,体形比较粗大,腹部是透明的,可以看到里面的内脏。在阳光的照耀下此蛇通体发亮显得格外耀眼,两只金色的眼睛令人望而生畏,还不时吐出它那鲜红而灵活的舌头。

无毒白蛇是剧毒白蛇的亚种,身躯比剧毒白蛇要显得细小些,头形比较圆滑;与翠青蛇一样是非常温顺的无毒蛇。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四章猴子惹的祸

还好,刚才那条白蛇不是有毒的那种,猴子才还能活蹦乱跳。

“赶紧去干活,别整天游手好闲,你看人家小松鼠。”陈武对金丝猴说道。

猴子看了一眼正在忙碌的小松鼠,不大情愿地拿起刚才付盛林用的禾镰,帮忙割禾。这家伙干活也是一把手,但就是看愿不愿意帮你干活而已。

二叔将谷子挑到晒谷坪之后,将谷子晒开,然后回家一趟。用箩筐挑两个大西瓜过来,还顺便摘了一个大桃子,是给猴子准备的。

等那片稻田的水稻收割完,楚家强就去开西瓜:“好了,大家先吃一块西瓜,解解渴。诺!这是给你的。”说完,将箩筐里面的大桃子扔给金丝猴。

猴子一看有吃的,还是自己最喜欢的桃子,顿时高兴起来,将禾镰随地一扔,然后跑过来。

“喂!禾镰别到处扔,一会找不着,快回去捡回来。”楚家强马上对金丝猴说道。

对于楚家强的话,猴子不敢不听,连忙跑回去,将禾镰拿回来。之后,捧着一个大桃子,抹了抹桃毛,然后大吃起来。

“天热吃西瓜就是爽呀!吃人参果一样。”周福荣开口道。

杰克顿猛点头,补充道:“猪八戒吃人参果!”他们也是经常过来帮忙干活的。来这这么久,渐渐地,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喜欢上了中国的文化……

平时,村里面的孩子看西游记,他们也会凑在一起看。他们感觉,看西游记,一定要跟孩子一起看,才会有感觉。因为孩子很喜欢,那种氛围能够影响他们的观看心情。

这话一出,众人都笑起来。周福荣连忙摆手:“你是猪八戒,我不是。”

两头巨熊在家里的时候,楚胜民已经开了两个给它们吃,但对这两头熊来说,还是不够塞牙。

吃完之后,楚胜民再次将谷子装好,然后挑回去。这时,小宝也跟着回去。他的那个小胶桶已经装满了虫子,要先拿回去给小鸡吃。

等其再次过来的时候,居然还带着两个母鸡,后面跟着一群小鸡,里面还参杂着几个小鸭小鹅。洪老等人顿时就哭笑不得了,这些小家伙,还真是能折腾。

“没事!带它们过来也好,将田里面的谷粒捡了。”二婶说道。这话明显就是偏护小宝的,楚家强兄妹都长大了,对于喜欢小孩子的她们来说,自然宠得不行。

两个母鸡到了田里,立即欢叫几声,领着各自的孩子,开始在田里面觅食。在这里,有很多它们的食物,谷子就不少,还有很多它们喜欢的虫子。这回,可以饱吃一顿了。

“隔壁那片割了之后,拿过这边脱粒吧!那片田比较烂,里面有泉眼,水是排不干净的,麻烦!”楚家强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