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宁_晴二初-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东西?”宁宛闻言,起身朝周围看了看,陆煜便从地上捡起一颗珠子来,举了起来。
“是这个。”
宁宛还不待说话,便见淑妃娘娘起身,有些惊讶地走了过来。
“韵容这个珠子是从哪得的,本宫瞧着有些别致呢。”
淑妃在宫里做了这么久的宫妃,宁宛自然是清楚她一定知道那珠子是做什么用的,只她没想到,淑妃娘娘竟然比她预估的好像对这个珠子更感兴趣一些。
“这个……”宁宛欲言又止,如意公主瞧着,便一步上前来。
“兴许是从哪捡的吧,一个珠子而已,又不是缺了它不行,既掉了,那就不要了。”
宁宛感激地看向如意公主。公主姑姑不知道这珠子里的玄机,可是她还是站出来替她说话了。
确实,若是不知道钟昭容的事,从宁宛身上掉出这么个侍卫才有的东西来,又是在淑妃宫里,其中所能发散出来的事又不知是有多少了。
而在这么种情状下,如意公主愿意涉这淌可能存在的浑水为她开脱,宁宛对这位公主姑姑的信任与亲近,又多了几分。
“这个珠子不是我的。”宁宛拉住公主姑姑的手,轻轻捏了捏,示意她不必紧张。
她从陆煜手里将那珠子接过来,看见陆煜正迷茫地看着她。
说来小陆煜也是极为聪明的了,他虽然心里不解,可却没有因为宁宛这句话就贸然问出别的什么来。
淑妃娘娘看过来道:“不是县主的吗?”
宁宛知道淑妃在想些什么,她微微一笑:“来娘娘这里时遇见了钟昭容,原想着得了空把这东西还给她,没想到先在娘娘这掉出来了。”
“钟昭容?”淑妃的脸色变了一下。
钟昭容近日可谓是风头正盛,自打钟融大人被派做前往燕云的监军,钟昭容越发趾高气昂,好似只等着圣上赐封号加品阶了。
听宁宛提到遇到了钟昭容,淑妃娘娘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一下。
宁宛却没什么表情的变化,她接着道:“钟昭容不小心遗失了这个珠子,宛儿也不知是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故而就想着先收起来,得了空在还回去。”
淑妃听了她的话,面上又挂上了温和的笑意:“你是个心善的,本宫瞧着也喜欢。”
又想了想,才道:“你进宫一趟来也不容易,既是到了本宫这,又碰巧让本宫知道了,少不得替你少点麻烦。你瞧瞧要么放在本宫这里,本宫在宫里走动,也好早日还给钟昭容。”
淑妃的话说到这个份上,宁宛作为晚辈自然是不好拒绝的,她便道:“那便要麻烦娘娘了。”
“不妨事,不过是还个东西,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你只管放心。”
宁宛自然点头应是。
珠子的事情并没有给琅玉宫一行带来多大的波澜,宁宛又在琅玉宫里同如意公主、淑妃娘娘聊了天,等到近日暮时,才从宫里出来。
夜间天气越发寒冷,她紧了紧身上的斗篷,上了宫门口停着的恒亲王府的马车。
马车缓缓前行,离开了这座巍峨庄严的宫殿。宁宛坐在马车里,长出了一口气。
还好淑妃娘娘不是建德皇后,不然宁宛还真的没有把握可以把珠子这件事推出去。
钟昭容因为得宠,大概没少得罪淑妃娘娘吧。现在淑妃娘娘手里有了她这么大的一个把柄,宁宛觉得,恐怕钟昭容往后的日子要不好过了。
她原本不想这么快就出手的,可是燕凌远信中所说的事情,北疆传来的加急战报,甚至钟融成了监军,这一件件事情无不在告诉她,她已经没法再等了。
前朝的事情她没办法插手,可是既然机会送到眼前,她也不会坐以待毙。
只是宁宛自己也没想到,淑妃娘娘竟然是个非常沉得住气的。那件珠子的事情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后宫仍旧一片风平浪静。
只是越是这样,宁宛越是有种强烈的感觉,钟妙柔同那珠子的主人之间,必定不同寻常。
正月的末尾,年节的气氛几乎消失殆尽,因为北疆战事而紧张起来的朔京城,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
寒冷的空气中没有一点春天会来的样子,而这一日阴沉的天气也让人们的心情跟着烦闷不已。
宁宛早早便起了床,因为恒亲王妃林氏说自己身子不舒服,故而她今日免了往春和厅请安,只不过她还有事,故而还是早早地梳妆。
宁宛的明珰馆和珍馐居这两年生意算是兴隆,她自己的小金库也是渐渐的丰盈起来。这日是两间铺子在新的一年开张的日子,宁宛准备前去看上一看。
一则算是体恤下边的伙计们,二则,她平日里甚少关心店里的事,都是落珠在忙乎,这一次也正好得了空,去瞧瞧账目。
只是她没有想到,账目倒没什么特别的问题,她竟然在街上遇见了一位许久不见的故人。
彼时宁宛刚从明珰馆出来,正准备往珍馐居去,却不想甫一出门,就看见了对面这个有些眼熟的老者。
因为天气不好,铺子前面这条小巷里甚少有人,那老者一袭僧人袈裟,站在当中,竟透出几分仙风道骨来。
宁宛怔了一下,便是那位老者先开了口。
“元四小姐,可还记得老朽?”
一旁的落花早惊得说不出话来,宁宛也是停顿了良久,才上前福礼道:“玄衍大师,甚久不见。”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临时有事,请假一天,后天继续正常更新,给大家比心~
第179章 三五去二(下)
“哈哈哈四小姐比之当年一见,更加从容淡定了。”玄衍笑了笑,原本就眯成了一条缝的眼睛越发细小。
“大师云游多年,近来可还安好?”
当年在同福寺见了一面之后,玄衍大师就出门远游了,这一去,就是四年有余。四年间不管是宁宛自己,还是偌大的朔京城,都可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托县主关心,贫僧并无大碍。”玄衍仍旧是笑眯眯的,仿佛他和宁宛只是平常在路上遇见的朋友一般。
“大师……大师知道我……”宁宛原想问玄衍大师是怎么知道她做了县主的,话还没说出口,便见玄衍大师点了点头。
接着又道:“不知县主可否有空,听贫僧讲几句话?”
“小女正要往珍馐居而去,大师若不嫌弃,可一同前往。”
既然是找她有事,那正好可以找个地方聊了聊。
不想玄衍大师却拒绝了她:“县主盛邀,贫僧甚为荣幸。只是贫僧只有一句话想提醒县主,便不再劳烦县主破费了。”
“大师有什么话,但讲无妨。”既然对方无意,宁宛自然也不会强求。
“不知县主可还记得,四年前贫僧与县主在寺里相见时,贫僧告诉县主一句判词。”
判词?
宁宛愣了一下。好像……确实有一句判词,当时她还小心记下来了。只是目今一着急,竟突然有些想不起来。
玄衍也不着急,宁宛微低着头回想,他便仍旧站在原处,很是耐心地等待着。
“判词……”宁宛想着,突然抬起头来看向玄衍。
“大师所说,可是那句‘三五去二,当躬亲生死’?”宁宛是记得还有后半句的,只是现如今她一时想不起来。
不过玄衍没有再为难她,宁宛说了前半句,他便接了下去:“朔望归朔,应策马御之。”
经由玄衍提醒,宁宛也算记了起来,只是大师突然回到朔京,只是为提醒她这么一句判词吗?
“敢问大师,这句判词可是有什么特殊之处?”
“哈哈哈,县主聪慧,想来不需贫僧过多解释。”玄衍哈哈大笑,又停了片刻,才接着道:“县主不妨先想想‘三五去二’所谓何意。”
“三五去二……”宁宛喃喃自语,落花也在一旁暗自思考。
突然宁宛似想通了什么,抬头快速地道:“是十三!三五一十五,再去二,当为十三。”
话说至此,宁宛好像突然有些明白玄衍出现的原因,难道是因为今年她刚好是十三岁吗?
“县主果然聪明,县主年方豆蔻,原本应是娇憨可爱的年纪,只是这世上总有人要比旁人担更多的责任,才能保山河社稷平安。”
“大师的意思……”
“县主既已猜出了时令,那贫僧也算‘功德圆满’。县主命归天枢,是以若参透判词,则可保河山平宁。”
“命归天枢?”
玄衍说得话神乎其神,让宁宛此刻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大师让她参透判词,可却只告诉她前四个字她说对了。那后面的呢?
还不等宁宛再问什么,玄衍便道:“天命如斯,往后的路还需施主自行探索,贫僧不再多言。”
说完,那穿着袈裟的老僧人,便扭头往巷子外面走去。
落花在后面还想喊一句“大师留步”,却被宁宛伸手拦了下来。
“小姐,大师他……他是什么意思啊?不会有什么危险吧?”落花有些担忧。
宁宛蹙眉思考了片刻,才道:“先去珍馐居吧。”
玄衍大师似乎意有所指,可宁宛除了“十三”这个数字外,一时半会并想不到还有什么与她相关的事情。
总归这个“十三”和玄衍大师的出现,都在告诉她,这一年于她而言将分外不平凡罢了。与其纠结其中,不如抽丝剥茧,慢慢探寻。
玄衍大师既然还来提醒她,不就证明此刻为时未晚,还能补救吗?
宁宛这般想着,便暂时按下此事。
只是这判词的事情,总归让人觉得玄之又玄却又有迹可循。宁宛后几日常常想起来,却仍旧是一无所获。
这一年的年初,对大周而言无疑是令人紧张和担心的。在派出梁义将军的队伍一月后,又一道战报传来。
这一回,是直通宫门的密报。那时宁宛还不知晓,只是至和帝看着面前的加急密奏,脸色铁青地摔了一盏茶。
密报上书,援军到达后,大周反攻,原本是可以拿回两处城镇,结果将军吴启盛和少将燕凌远身负重伤,最后只拿回了一处。
至和帝不在意眼前一时的胜负,他生气的是吴启盛和燕凌远竟然能身负重伤。
俗语道良将难求,梁义领兵往燕云而去后,可以说大周最为优秀的将领都到了北方的前线去。
反攻的序幕才刚拉开,就有两位将领受伤,这让至和帝的心情甚为沉重。
因为这件事,连着几天圣上都是面色铁青,每天上朝,庭上都是人心惶惶。
直到这件事终于传得连宁宛都知道了。
“‘躬亲生死’吗?”宁宛正在纸上一遍一遍写着那句判词,在躬亲生死四个字这里停了下来。
燕云的情况似乎不是很好,听祖父、父亲和哥哥的意思,圣上已经在早朝时发了好几回的火了。那“躬亲生死”,是不是又和燕云有什么关系呢?
难道其实解开燕云困局的关键是她?
思及此,宁宛摇摇头。她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一个县主,又是女子,哪能左右什么战局?
“宛儿还没睡呢?”
宁宛正自思量着,秦温宜进得屋来,吩咐丫鬟们将一个盒子放在桌上。
“我们那边小厨房做了点糕点,我想着你兴许爱吃这些,就送过来一些你尝尝。”
秦温宜一边说着,一边将食盒打开,里边放了几样时兴的糕点,样子倒很是好看。
“若你吃着喜欢,就着人到我那边拿。”秦温宜把几盘糕点罗列开,一一说了名字。
“这么晚嫂嫂还亲自送过来,宛儿受宠若惊。”宁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这有什么的,我既被你称一声‘嫂嫂’,那自然就和你是一道的。明溪对你虽好,可终究不如我们之间方便。”
元方睿是嫡长孙,身上本就肩负着重任,宁宛又是妹妹,若要他时常照顾,倒也着实不现实。
“嫂嫂真好。”宁宛拿起一块好看的糕点来,尝了一口。
香甜酥软,像她嫂嫂的性子给人的感觉一样。
“说起来,明溪这两日也是极忙。”说起了元方睿,秦温宜便又感慨了一句。
“我听说燕云又有情况传回来了,还不知如何,想来皇爷爷这两日应该越发忙碌了。”
“听明溪提起,说是御之的伤还未好,征朔将军也感了风寒,唉。”秦温宜也很是怅惘。
燕云那边生活的条件本来就差,这般病着,也不知道会不会落下什么病根来。
宁宛却是疑问:“御之?”
征朔将军她知道,是吴朝越的父亲吴启盛,那御之呢?秦温宜一向以表字称呼同辈,这点和宁宛他们这些一道长大的姑娘不同。御之是谁的字吗?
见她疑问,秦温宜也愣了一下:“宛儿不知道?”
“知道什么?”
两人对视了片刻,秦温宜才似恍然大悟一般:“我倒将这事忘记了,你们自小一道长大,大抵从来不称呼表字。小时候是没有,再长大些你又还小,等你大了他却到了燕云。”
“嫂嫂的意思是……”
“幸亏今天说了起来,不然日后说起来,可要叫人笑你。”秦温宜又笑了笑,这才道:“‘御之’可不是就那英武侯府世子的字呢。”
秦温宜说完自己又笑了笑,再看宁宛时,却发现她的神色瞬间就严肃了起来。
“宛儿?”
秦温宜有些担心地唤了她一声。而此时此刻宁宛的心里,却被一种不知能不能算作是震惊的情愫给填得满满当当。
燕凌远,字御之。
“朔望归朔,应策马御之。”
原来那个“御之”,还有这样一层意思在里面吗?
“宛儿?”见宁宛没有反应,秦温宜又唤了一声。
“啊,嫂嫂,我没事。”宁宛冲秦温宜扯出一个微笑来。
可秦温宜是何等聪明之人,她瞧见宛儿的样子,便知肯定有什么关于燕凌远的事情。
“你也不必担心,圣上派去的援军里有有名的郎中,他们定不会有事的。”秦温宜知道宁宛也许有什么心事,只她没有多问,只是安慰了几句。
宁宛挽过秦温宜的胳膊,轻轻靠了上去:“嫂嫂,燕云那里,会不会很辛苦啊?”
秦温宜不太清楚宁宛为何突然就好像难过起来,不过还是用另一只手拍拍她:“战事很快就会结束了,我们大周一定会赢的。”
那天晚上,一直到很晚宁宛都没有睡着,她满脑子都是那句判词和燕凌远字御之这句话。
如果“御之”是他的字,那么那句判词里,是否还有别的暗示呢?“躬亲生死”是什么?“朔望归朔”又代表什么呢?
宁宛睡得很不安稳,她总有一种隐隐的预感,马上燕云就要有大事发生了。
第二天,二月十六,一个消息像是平地惊雷一般传回朔京。
靖襄少将军、英武侯世子燕凌远身受重伤昏迷不醒,而北狄军队长驱直入,已经直指燕云。
作者有话要说:
燕凌远:我好不容易出场就是身受重伤???
二初:卖点惨别人才好来照顾你的嘛(*/ω\*)
第180章 请命(上)
今天的早朝,气氛的压抑到达了极点。
长时间的静默之后,坐在上位的至和帝发了话:“关于此事,诸位爱卿怎么看?”
“诸位爱卿”哪敢随便“看”啊,一个个都低着头,只等着前面那些地位高点的大人们先说话。
又沉默了一阵,一个武将率先发言:“圣上,臣等认为,应当再派援军前去。征朔将军和靖襄少将军都身负重伤,对我大周队伍来说,无疑是极为致命的,此时只有再派将领前去,方可稳住人心。”
他刚说完,马上就有一位文官站出来反驳:“圣上,臣认为此事不妥。”
“如何不妥?”至和帝挑眉看向那个站出来的人。
正是新科进士陈知同。
“微臣认为,此时燕云已有足够的将领和士兵,若是再从朔京派兵,势必会导致朔京城内空缺。”
“那你认为应当如何?”至和帝面无表情,语气也听不出什么倾向来。
“微臣认为,应当派出使者与北狄人沟通,最好等到燕云雪化时再作打算。”
至和帝似乎是想了想,不过他没有应允也没有反驳,而是说道:“其他爱卿怎么看?”
有人开了头,后面的人说气话来就正常多了。不一时,殿内便开始了激烈的辩论。
有人说应当立马派兵,必须守住燕云城;有人说可以如陈大人所言派出使者拖上几个月,等天气转暖。这样争辩着每个结论,大臣们一个一个也都心事重重。
至和帝许是看着烦了,他闭眼靠在龙椅上歇了片刻,才重新坐正,中气十足地道:“行了。”
下面一瞬间安静了下来,大人们都又回到各自的位置站好,一个个垂首等待。
“朕决定派人到燕云去坐镇。”
他这话说完,看了看底下站着的武将们。马上便有人站出来道:“臣愿意前去燕云,为圣上分忧!”
至和帝却没有应答,只是向着三个出列的武将点了点头:“很好,不过朕想听听太傅大人的意见。”
楚潜已是花白头发,听了至和帝的话,抬头看了一眼最前面站着的几位王爷。
“启禀圣上,老臣认为,此时应派一位王爷前往燕云最为合适。”
他这话一落,元启檀四个均皱起了眉头。
“为何?”至和帝发问。
楚潜从容不迫地回答:“其一,王爷代表圣上而去,能够稳固北疆的军心民心,不至于引起内乱;其二,几位王爷均是人中龙凤,此番前去燕云,正好能够弥补我们两位将领受伤的空缺,使指挥不至于中断。”
楚潜说完,至和帝点了点头。下面立着的大臣们,或有持不同意见的,看见圣上这态度,也便都咽回了肚子里。
“你们几个怎么看?”至和帝看向了四位王爷。
他的四个儿子,此时都差不多在而立之年,正是要建功立业之时,派到燕云去,着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不知道他们又愿不愿意暂时舍弃朔京的繁华呢?
齐王元启檀与淳王元启名对视了一眼,没想到宁王竟然抢在他们之前先开了口。
“父皇,儿臣愿前往燕云,为大周而战,为父皇分忧。”
宁王元启渊在临江时就平定过海盗,后来又因为岳父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大义灭亲”,无论从哪一点来说,兵法、实战,亦或是在至和帝眼里这个儿子忠诚正直的态度,他都是最佳人选。
只是至和帝却只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正此时,齐王元启檀向前了一步,拱手行礼:“父皇,二弟初回京城,本就劳累,儿臣愿意前往燕云,为父皇分忧,让二弟在京中好好休养。”
此言一出,下面大臣们的心可是狠狠地跳了一下。大皇子公然和二皇子叫板,可谓是难得一见了。
两方虽然早就隐隐有了对立之势,可总归还是暗地使手段,像这样公然在圣上面前对立,还是不曾有过的。
不过既然是因为战事,好像这种对立也没有那么剑拔弩张了。
“启檀想去?”至和帝看向齐王。
“儿臣愿前往燕云!”齐王回答得坚定。
元启渊没有再说话,另一边的元启名和元启诚也只低着头,未曾发言。
虽然大部分的大臣们,都觉得派宁王前去是更为顺理成章的,不过圣上的心思,有时候就偏偏会出人意料。
“好!”至和帝这一声,将众人的心都提了起来,“启檀愿为国分忧,令朕感动。朕今日便命齐王为擎朔将军,前往燕云!”
齐王叩拜谢恩。
不过细心的朝臣们也发现了一件事,圣上命齐王出征,却没有说带兵出征。这意味着什么呢?
坐在上位的那一位,还并不想分一点兵权给自己的儿子们。
这一道命令来得突然。齐王元启檀将在第二日就立马动身。连宁王都没想到会这么快,更遑论本来就收到消息有延迟的宁宛。
她是临近日暮才听回府的长兄说起此事。
原本宁宛在院里遇见元方棋的时候,已经听三哥提起过关于燕云近来有些紧张的事情,不过她没想到,事态竟然比她想的更要严重。
尤其是当元方睿告诉她,燕凌远已经身负重伤,昏迷不醒的时候。
“他受伤了?性命呢?可有危险?”宁宛还是头一次觉得自己会那样心慌。
“具体情况我也不知道,只是燕云那边形势不是很好,皇爷爷要派齐王叔叔前去。至于凌远,他可能还在医治。”元方睿蹙着眉头,他心里也有些烦乱。
“还在医治……”宁宛喃喃自语,突然间,脑海里蹦出了那句判词——“躬亲生死”。
亲自经历生死,是在说燕凌远吗?
如果这句话确实指向燕云,那“躬亲生死”不就是在说现在?
从燕云到朔京,来往的消息最快也要有一天的延迟,那不就意味着燕凌远可能已受伤了几日,并且可能现在还没有苏醒。
宁宛突然觉得一股凉意从脚底直冲顶心。她在害怕,真真实实的害怕。
“宛儿?宛儿可是不舒服?”许是发现了自己妹妹不太对,元方睿连忙将她扶到座位上坐好。
而宁宛此时已顾不上那许多了,她脑海里不断重复着“朔望归朔,应策马御之。”
“哥哥,朔望日是不是都过去了?”
虽然不知道妹妹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不过元方睿还是很快回答:“这个月的都过了,今日是十六,昨日是望日。”
“已经晚了……”宁宛的泪跟着便流了出来。
“什么晚了?”元方睿见自己妹妹哭了,一下子便慌了神。
宁宛默了片刻,却忽然起身:“哥哥,我要去燕云。”
“什么?”
元方睿以为自己听错了,宁宛一个姑娘,去什么燕云。
“我要去燕云,现在就要去,我不能再等了,我要去找他。”宁宛说着便要离开元方睿的书房。
元方睿眼疾手快地拉住她:“宛儿你做什么?战场岂是你一个姑娘能去的?我知道你担心凌远,可你冷静一些。”
“我再不去他就要死了!”宁宛突然甩开元方睿,大哭起来。
元方睿被她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给惊得愣在了原地。
“我,必须要去,哥哥。”宁宛强迫自己稳住心情,抹了两下眼泪,郑重其事地朝元方睿说道。
元方睿看着自己妹妹仍旧带着泪痕的面容,突然间就没办法再说出什么阻止的话了。
为了一件事情拼尽全力,为了一个人不顾所有可能存在的异常强大的阻拦,这种感觉是怎样的呢?
他从未经历过,可是现在,好像有点懂了。
“明溪,让她去吧。”
宁宛转头,秦温宜正站在她身后不远的地方,笑着看着她。
“与其在这里坐卧难安,不如干脆一些。”秦温宜走过来,轻轻拍了拍宁宛的肩,又拿出帕子拭了她脸上的泪。
“温宜……”元方睿看着自己的妻子,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那种感觉温暖而柔和,让他原本烦乱的心慢慢平静下来。
“明溪,妹妹有自己的选择,若她的选择确实能为国家社稷出一份力,我们又为何要阻拦呢?”秦温宜看向元方睿,话音如清泉般缓缓流淌。
元方睿朝着她笑了笑,转而看向宁宛:“宛儿决定好了吗?”
“决定好了。”宁宛没有一刻的犹豫。
元方睿长出了一口气,才接着道:“我和温宜自然同意你,只是你要去燕云,祖父和祖母十有九成是不会同意的。我明白你想随军远行,可需知此次是齐王殿下出京,便是祖母不管,祖父也一定会拦着的。”
恒亲王府对外是中立的,派宁宛跟着齐王出京,这算什么?恒亲王又不糊涂,当然不可能同意。
不过元方睿没有想到,宁宛竟然已经破釜沉舟一般。
“哥哥所言宛儿知道,所以宛儿会直接进宫,找皇爷爷。”
第181章 请命(下)
夜色笼罩了朔京,皇宫内,偶有随风轻轻摇摆的灯笼,发出略显昏暗的一点光芒。
甬道内时不时有提灯的宫女太监走过,看到那个急急忙忙的身影,无不心内暗惊。
或有认识的,知道这是韵容县主,兴许是圣上又召见;或有不认识的,还在猜想这是哪家的姑娘,半夜里到宫里也不知避着些。
修明殿仍然亮着灯,至和帝瞧着北疆的地图,正在和恒亲王说话。
他们刚和齐王殿下、几位还在京中的武将讨论过了近来北疆的事情,目今另外那些人都已退下,屋里只剩下至和帝和恒亲王两个。
两人正说着,忽然福临盛进得屋来。
“圣上,韵容县主求见。”
至和帝和恒亲王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有些惊讶。这么晚了,宁宛进宫来做什么?
“她有什么事?”至和帝问了一句。
“县主说是急事,要亲自同圣上讲。”
至和帝端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看向恒亲王:“你这个孙女,真是个有意思的。”
“承蒙皇兄栽培。”恒亲王拱手。
“行了行了,你也是知道实情的,就不要在朕面前平白说这些没用的。”
至和帝说完这话,又朝福临盛道:“让她进来吧。”
福临盛应声退下,不一时宁宛便进得殿内。
她脸上尚有泪痕,眼睛也有些泛红,只消一眼,便知道刚刚哭过。
她进来瞧见至和帝和恒亲王都在,没有半刻的犹豫,直接提裙跪在了两位长辈的面前。
外边是寒风,屋里却足够温暖,一冷一热,就像是这一年来宁宛的心境一样。
原以为他马上就可以得胜归来,原以为北疆的一切都好,谁知那些不知是不是意外的突发状况,总是会来得这么突然,将人打得措手不及。
“你这是怎么了?”
至和帝被她这一跪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宁宛目今虽然还未及笄,但是无论规矩礼仪还是言行谈吐,无一不因为从小在宫中培养而精准完美。
原本深夜入宫就有些不像是她的作风,而一入殿中便直接下跪,更是不像她应做出的事来。
宁宛深吸一口气,抬头看着前面坐着的至和帝和恒亲王,坚定地道:“韵容请皇爷爷、祖父恩准,让韵容跟随齐王叔叔的队伍一同前往燕云。”
修明殿内安静得有些吓人,桌上的茶盏也不再冒出热气来,宁宛在地上跪着,能感受到硬质地面将她的膝盖硌得生疼。
幸亏是穿了厚一些的冬衣,她还能支撑得住。
又等了良久,才是至和帝开口问道:“你说,你要去燕云?”
宁宛未曾迟疑:“是。”
又安静了一瞬,突然至和帝哈哈大笑:“皇弟啊,你这孙女长大了。这北疆的情况才传回来,就要请命去找她的情郎了。”
这种事,知道是一回事,可说出来又是另一回事。
饶是这确乎可以说成是宁宛要去燕云的原因,可是听着皇爷爷这么明确直接点了出来,宁宛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宛儿不懂事,给皇兄添麻烦了。”恒亲王也笑着摇摇头。
在他们眼里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