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色王座-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老三冲远处正探头探脑朝此处观望的老马吆喝一声,吆喝罢,又冲江朝天道:“江大少。今儿个你是逮着了,都是你爱吃的。我亲自请客,这种机会不多吧,细算来,咱哥俩相识一场,好像还是我第一次请你,珍惜吧,兄弟!”
江朝天真不知道人竟然能无耻到这种程度,每次腆脸吃白食也就罢了,这家伙整得请一次客。好似给了自己天大恩赐一般。
“说事儿,赶紧,我是真没空,下午两点半的火车,这会儿都一点了!”
江朝天晃晃公文包,一副我赶时间的模样。
这时,老马也端了餐盘上前。薛向起身将江朝天的饭食儿依次摆上,逐走老马后,道:“老兄你放心的吃,我难得请回客,哪能不让你老兄舒坦了,你放心。待会儿我让老马给车站挂电话,就说你江县长不赶趟,要么火车等等,要么稍候给你老兄挂个专列,就凭你江县长的招牌,铁道部敢不卖这个面子?”
江朝天翻个白眼,已经无语了。耍花枪,他自问是耍不过这家伙的,不是心智不如,而是脸皮厚度不如,对面这家伙脸皮厚得几乎没了底线。
“是为薛军委的事儿吧?”
薛向绕圈子,江朝天兜不起,索性,就挑开帘子,直接上戏肉了。
说罢,江朝天盯着薛老三,试图从他脸上看出些慌乱,至不济瞧出些不好意思的表情也好。
谁成想,薛老三宛若未闻,竟施施然掏出烟盒,慢条斯理地点燃根烟,抽一口,喷出一个圆而又圆的烟圈,未几,又吐出个小烟圈,那小烟圈直追大烟圈而去,将之穿心而过,看得江公子直欲吐血。
作罢前戏,薛向终于开口了,“我是为江政局而来!”
“啥玩意儿?”
江朝天蹭身而起。
“坐下,坐下,坐下慢慢说成不?”
薛老三压压手,待江朝天重新坐下后,凑到近前,“江县长这会儿不赶时间了吧?”
江朝天双颊的肌肉硬了硬,却终于做出个笑脸,“说吧,咱俩兄弟就不用玩儿什么玄虚了,都是心照不宣的事儿!”
确实是心照不宣,江朝天要拿“薛军委”掐薛衙内,薛老三就捉“江政局”来卡江公子。
而江朝天知道薛安远要如何,却是不知道自己父亲怎么又掺和进去了。好在都是一换一的事儿,江朝天虽然不明,却也不怕被薛向卡死了。
对话的天平被扯平后,薛向也懒得绕圈子了,“今年会加一个!”
“什么意思?”
江朝天莫名其妙。
“就是你心里想的那事儿,今年会加一个,江政局有望!”薛向弹弹烟灰,漫不经心地道。
薛向声淡淡,可听在江朝天耳中,真如九天惊雷,他竟蹭得起身,挤到了薛向身边,一把抓住薛向的大手,“你老弟可别在这上面涮我,我很记仇的!”
江朝天一字一顿,满脸青赤。
薛向肩头微晃,便震开了江朝天,“我什么时候打过诳语,那儿的消息!”说话儿,伸手指了指天。
听罢此言,江朝天沉默不语了,忽地,从薛向的烟盒里掏出根烟,自己点上,深吸一口,便用左手食指不住地敲打着膝盖。
江朝天在消化这个消息,盖因这消息实在太惊人,他几乎被薛向一下子戳中了死穴。
原来薛向那句加一个,指的正是核心数,当然,自没人跟薛向透露这个消息,而薛向亦不是诳言,实乃是他来自后世,自然知道今年换届,将出现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现象,核心成了双数,且较之上届多了一个。
而江朝天最在乎什么,薛向自己就能替他回答,因为在这方面,薛某人和江朝天几乎天然相近。且不说三年前,江朝天便因此事,和薛向红过眼,只不过当时,被薛向拿一句“江公才五十出头吧”搪塞了过去。
而今次,对江家人来说,局势偏又严峻到极点,他们又怎会想到,振华首长上台后,会有那么多元戎复起。如今,再次华山论剑,江政局俨然已经算不上绝顶高手那一堆了,更上一层楼的希望当真不大。
原本,江某人都要放弃了,这时,薛向抛出如此震撼的消息,怎不叫江朝天陡生绝境逢生之感。
当然,多出一个席位,并不代表江家人必然成功,原本这种事儿,就没有绝对的可能,只这一个席位,便算是增加了江家人的无限野望,如此,就够了!
沉吟良久,忽地,江朝天站起身来,冲薛向伸出手来:“谢了!”
“不谢!”
薛向接住,握了握,便松开。
这一握,二人皆知道交易算是成了。
很明显,谁都明白薛向这个消息对江家人来说,有多重要,毕竟这种事儿,早一刻知道,就多一刻功夫运作,况且,连季老都不知晓的消息,封闭性该有多高,不问可知!
如此大的一个人情,江朝天没法儿不还,更不提薛向既然向他透话,就算表明了,他薛家人到时会挺一把江政局!
薛家人的力挺,不管用处多大,人家有这个姿态就够了!
而既然薛家人表示了诚意,在这等大事儿上,江家人自然不可能吃干抹净不认账。
诗经云,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江家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很显然,昨夜和丁世群谋划给薛家人下绊子的事儿,得一风吹了。
………………
呼,
办公室大门给推开了,正埋头阅览文件的薛向,头也不抬地道:“钢县长,又怎么了嘛?”
“绝了,绝了,难不成薛书记您这手,就是传说中听声辨位的功夫!”
段钢嬉笑着步上前来,最后一屁股在薛向椅子前坐了。
薛向抬起头,挥挥手,“赶紧说正经的吧?”
说起来,满县委也就这段钢敢如此进薛向的办公室,说来也怪,薛向偏还不恼他,有人以为是薛书记愿意别人和他亲近,就也彷而效之,结果自然悲剧,被大怒的薛书记训了个狗血淋头。
后来,大伙儿才知道,薛书记是准有本事的人在他面前玩花活儿,没本事的敢在他面前跳,这是找不痛快!
显然,这段县长就成了有本事之人的代表。
若说这种论断,完全准确,也不尽然,不过却点中了核心,薛向确是比较看中有本事的人,而这位段县长也确实有两把刷子。
县府工作,薛向几乎全托付与他,这位段县长实心任事,不辞辛劳,当真是干得风生水起,里里外外也打理得井井有条,这种下级,哪个上级不喜欢?
却说段钢落座后,递过一个厚厚的文件夹,“薛书记,这是今年的财政预算初稿,您给看看?”
薛向接过翻了翻,惊道:“怎么财政还余这么多?”
段钢得意一笑,道:“还不是您薛书记有能耐,当家能当到钱多了没处花的境界,我参加工作几十年,也是头一遭遇到你这种领导哟!”
细说来,眼下的萧山确实有几分暴发户的气象,账面上的现金流确实多得令人咂舌,先不提建港以来,县上靠出卖土地给盛世地产和包氏港运,一家伙就弄了近千万,也不提五金厂的销售持续长虹,单是去年秋季新辟的大棚蔬菜基地,便创造了惊人的利润。
原来,自萧山建港的消息尘埃落定后,建行的周明仁又找上门来,给萧山贷了一笔巨款。正是有了这笔巨款做后盾,薛向推翻了大棚蔬菜步步为营的策略,开始跃进式的疯狂扩张。
第三百五十一章治国,唯治吏
想来也是,有个萧山港做倚靠,即便是大棚蔬菜基地全部失败,薛向也自信能遮应得过来,再加之,县内各个主干道的修建,让原来阻碍大棚蔬菜基地扩张的最大难题——交通运输,得到了根本性解决,如此一来,薛向自然有了最大的底气,展开疯狂扩展。
就这么着,去年冬季,萧山县的大棚蔬菜基地,便由原来的五百亩,一家伙扩张到了上万亩。而更美妙的是,产量上来了,价格却也上去了,贯因前一年大棚蔬菜的菜品太好,算是打响了招牌,而另一个原因,则是萧山建港,成千上万外来人口的涌入,让这些菜有了最好的买主,再加之,这帮外来人,除了是国企员工,便是找寻商机的商人,这二者皆不差钱。
而大棚蔬菜对他们大多数而言,还是个新鲜事物,吸引力自然无与伦比。
更不提,还有花原地委、行署,地直机关等大型食堂,更是早早被薛向攻陷,甚至这反季蔬菜,还被薛向弄出包装袋,打上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xxx”的恶俗广告,谁成想效果竟是绝佳。
如此三管齐下,大棚蔬菜的销售,可谓是一路长虹,利润自然殊为可观。平均一亩田纯利润高达近五十元,这还是刨除了第一年的搭棚的巨额开支,可以想见,以后每年的利润将直破二百元。
或许这儿,说二百元,数据还不太直观,只须想想时下一个普通工人年工资也不到四百,就该知道,这个利润是何等丰厚,因为一家一户不可能只一亩地,而大棚蔬菜建成,往后也不是只一季的收入。且这时候,农民在收入上。超过工人,原本就是不可思议的事儿,而眼下,这超越竟成了成几何数,如何叫人不惊叹?
“下面的怨言很多吧?”
薛向合上了文件夹,说道。
段钢莫名其妙,“什么怨言?谁有怨言?”
薛向叹道:“不患寡。唯患不均!”
这下段钢知道薛向意所何指了,无非是大棚蔬菜惠及的也只是那些成功获得县里支持而种植上的村庄。大部分村庄还是只有干瞪眼的份儿,如此,一边收入升天,一边依旧在泥地里打滚,且那收入升天的那部分人靠得又多不是自己的努力,而不过是仗着地利,借了县里的光,如此一来,患红眼病的焉能不多?
同在一片天空。一半烟火璀璨,一半永坠黑暗,换谁也不舒服啊!
沉吟片刻,段钢道:“这也是没办法的,富裕是个过程,总得有先有后,咱们的大棚蔬菜基地。不是还要一步步扩建嘛,屈不着他们就是,再说,现在港口那边,县里每天也有大量的人在那边工作,对他们的收入也算是略有小补吧。”
薛向摆摆手。止住了这个话题,“方案很不错,我没什么意见,你让其他同志们也看看吧,集思广益,都没意见,可以定稿!”
段钢刚捧着文件满意而回。王刚又捧着厚厚一叠文件翩然而至,“薛书记,这是组织部新考察的一批干部的简历,按您的指示,在文化程度和年龄上,组织部都是严格把关的,您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动的,我马上下去办。”
如今的王刚可谓是神采飞扬,一改曾经不得志的落拓模样,想来也是,任谁两年时间完成了从县副办副主任向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的飞跃,恐怕也得志得意满。
原来,卫兰去后,薛向便推这王刚补了缺儿,当时,可谓是破碎一地眼镜儿,可细细一想,又都觉王刚实至名归,毕竟这位王主任算是薛书记的二号心腹,除此以外,人家的资历,能力都摆在这里,绝对称不上幸进。
就这么着,王刚就走马上任了!
细说来,薛向简拔王刚担任这组织部长一职,是有深刻原由的,最主要的理由,是王刚这人刚正。原本薛老三夹带里的人不少,县府的几个副县长,乃至恭顺守礼的县委办主任田伯光,以及元宝区区委书记贾惜名,都是极为合适,且又顺理成章的人选。
这些人比之王刚,可以说更名正言顺,毕竟从县府办主任到组织部长,这一步的跨越实在太大,可薛老三最终还是选定了王刚,无他,就是看中了王刚的刚正。
究其根源,还是年前,薛老三在夏家大嫂遭遇的那出闹剧,夏家大妹的那句“薛裕禄瞎指示”,让他彻夜难眠。
诚然,他薛老三的政策是好,下面的干部确实也唯命是从,可自古是,任你官清如水,也敌不过吏滑如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往往利民惠民之策,到了下面就成了害民之策。
想他薛老三的一句“要上进,出政绩”,原本是极好,也极鼓舞人心的口号,到了下面,偏偏就成了那帮酷吏欺压群众的令旗。
还有,那位蒋所长的专车,明明拨下去的款子是给该所配备警用摩托之用的,谁成想让这家伙大笔一挥,改作了警车,这警车除了他这所长,自然没谁敢开,间接变成了他的专车。
如是种种,让薛向感慨良多,也让他认识到了那句“治国,唯治吏”,是何等正确。
薛向如同陡然开悟一般,意识到自己以前一贯靠自己能力成事的法子,是何等谬误,他需要的,应该是大批廉洁,高效,有能力的干部,如是形成一个传统,未来的薛系才会如日初升,其道大光!
是以,薛向才相中了王刚,相中了这位刚正的干员,委他主政组织部,挑拣贤良,砥砺正气!
除此以外,薛向也向常委会提请了,设立纪委督查室,督查室干部主要负责下乡采风,采撷民怨,以成文字。
显然,薛向也意识到监督的重要性,毕竟不管多么严苛的制度,都备不住让人钻了空子去,他虽不能平怨天下,这怨气终归是能减一分,就减一分的好。
送走王刚,薛向直起身子,伸了个拦腰,缓步步到窗前,推窗望外,一片正在消解的冰雪世界,到处滴答滴答地,如下雨一般。
如今已是二月上旬,距离薛向返回萧山,差不多已有半月。
萧山建港,诸事繁杂,这半月来,薛老三可是好一阵忙碌,直到此刻,所有工作终于算告一段落,能松快下来了。
抬手看表,时近正午,薛向下意识就想去食堂提溜那个食盒,去夏家聚餐,不过,很快,这个念想,让他摇摇头,驱逐出脑海。
倒不是薛老三暴露了身份,便自觉该注重威仪,实乃是三天前,他再次造访夏家后,产生的轰动效果,让他望而却步。
原来三天前,也是这个时间段,薛老三提溜了食盒,上夏家去了,远远望着夏家草房,便觉眼生,三间泥巴小茅屋,骤然消失不见,化作三间大瓦房,就连那最让薛向欣赏的篱笆栅栏,也被砌成了高大的院墙。
若非月亮湖就在左近,薛向几乎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地方了。
到得地头,夏家大嫂更是惶恐,恨不能连话也说不连贯了,便是一贯泼辣的夏家大妹也怯生生没了言语,倒是夏家小妹依旧活泼,小蜜蜂般地布置着碗碟儿。
吃饭当口,薛向自然少不得问询这三间瓦房是怎么回事儿,以他对夏家的了解,当然不认为夏家有此财力,修建出如此房屋。
当时,夏家大嫂期期艾艾说不出话,夏家大妹也闷头在碗里拨弄着饭粒儿,倒是夏家小妹不无得意地描述着当时的盛况。
说腊月二十四那天,薛大哥刚走,妈妈厂里的领导就上门了,说什么要为改善薛书记的住宿环境,出一把力,还说只有领导休息好,才能工作好,没多会儿功夫,就叫来了施工队,要给自家修房子,哪知道施工队还没进场,另一批施工队也到了,两拨人撞在一起,就闹出了矛盾,后边那拨还带来了公安,要驱赶前面那拨的,原来后来的那拨说是奉了什么区委的命令,来修缮民居,扶住困难户。两拨人闹腾了好久,最后不知道怎么和好了,一起给自己家修房子,短短一星期,眼前这房子就修好了,二十九那天,还有一拨人,来给送了家具,和过年份儿呢。
夏家小妹说得得意洋洋,她虽然知道自家这一切如何而来,可她到底不比大人,不通时政,只有小孩子般的炫耀,和骤然改变生活的欣喜。
而薛向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听罢夏家小妹的叙述,他也只有叹气的份儿,不过,他并不打算小题大做,真去处理谁。
一来,大环境如此,穷究必然失人心;二来,夏家确实贫苦,他又不好直接帮扶,能用这种手段,改善这颇让他牵挂的一家子的生活,从他内心讲,还是颇为认可的。
不过,这改善也就到此为止,薛向知道自己不能再上门了。
很快,薛向这想法就被证实了。
ps:在电脑前好久了,写出四章,很不错,自己也蛮满意,望你能喜欢!有一章是补昨天的,可今天依旧三章了不是,依旧求月票!明天见!明天继续!晚安!江南洗洗睡了!
(上章章节名错了,那一定是努力码字疲惫期的失误,打滚求月票)
第三百五十二章出巡
当时,薛老三刚端起碗,夏家院子里,便涌进不少人来,慌得夏大嫂慌忙起身接待,一通招呼之下,薛向知道了,这是左右的乡邻,且人人都不曾空手,或提溜了鸡蛋,或捉了鸡,有的还捧了熟食,说来给薛书记尝个鲜。
既是群众,薛向发不得官威,只好起身说些场面话遮应,哪知道这群众们未走,元宝区党委班子成员,竟一个不落的,全来了。
一餐饭,就此告吹!
是以,此后,薛向便再没去过夏家。
咚咚咚,
薛向正伫立窗前,大门又被敲响了,他扭头一看,却见毛有财满面红光地站在门边。
薛向冲他招招手,笑道:“毛县长这又是有了什么好消息?”
却说分管轻工业的副县长李伟雄,升任了县委常委、武装部长后,他的这个副县长,便被毛有财取而代之,只不过,毛有财财政局长的职务也依旧兼着,薛向看中的就是毛有财管钱的本领,升副县长只不过是为了酬功,却不会丢了他的特长。
毛有财快步步上前来,笑道:“书记,不瞒您说,还真是个好消息,大投资诶!”说着,还得意地晃了晃脑袋。
却说萧山县府辖下新设立的商务局,也被薛向安排给了毛有财分管,这小半年时间,这位喜好金钱的毛局长干得有声有色,着实谈成了不少买卖。最令薛向满意的是,这家伙把步行街那块儿地给扩建了。辟出许多商铺来,出租给商户。每年光租费都能收上十几万元,差不多一县教师一年的工资,都让他这个点子给填平了。
是以,这会儿薛向见他精神抖擞地步进来,就料准了是有好消息。
果然是个大投资,而且还是外资,尝到吸引外汇的好处后,举县上下就没有不欢迎外资的。薛向也一样。
而这个外资,竟是海对面的南棒子,原来是追根访祖来了。
说到这儿,得提一嘴了,萧山县除了汉族人口为主流外,满族、朝鲜族也为数不少。
这个南棒子的祖上似乎就是出自萧山,不过听毛有财的话说。这南棒子的祖先还扯得挺远,一家伙扯得南宋去了,据人家说那位老祖宗还是先贤一流的人物,唤作什么韩成子,这位南棒子此来,就是为修建韩成子庐而来。
薛向从后世知道。棒子有乱认祖宗的嗜好,至于这位韩成子是何方神圣,他查都懒得查,他只是不相信棒子真敬祖宗敬到了这个份儿上,因为这棒子竟然砸出了五十万美金的大馅饼。
要知道。这会儿的韩国人远不到后世亚洲经济四小龙的份儿,经济也只能算一般。五十万美金就为给祖宗修个纪念馆?薛向是万万不信的!
好在,毛有财很快给出了解释,“书记,您猜得不错,那家伙压根儿就不是专为修什么寝庐来的,我调查过,那个韩成子最近在南朝鲜确实很火,那边据说在组建什么韩成子文化交流会,而这家伙说修建韩成子寝庐,还要咱们给批出近百亩的地,虽说是山脚下的荒地,就建个死人睡觉的地方,无论如何也用不了啊,我后来故意说,如果没有详细的资料,批地的事儿恐怕没法儿上报,那小子才跟我说了实情,原来那家伙根本就不是为了什么敬祖宗,而是想抢占先机,搞个旅游景点,尔后,回国,再把那个什么韩成子交流会的人给拉这儿来,帮那小子赚钱!”
得了毛有财这番解释,薛向才终于确信来的果真是条大鱼,“老毛,干得不错,你全权负责吧,一定要把这棒子留下,好好熬一锅棒子汤。”
“什么棒子?”毛有财不知所云。
薛向挥挥手,笑道:“就是让你把这笔美资给留下来,那山下的荒地,他不是愿意要么,批给他,另外,有什么别的要求,只要不过分,都可以提!”
五十万美金,换成人民币那就是百多万,在八十年代,甭说是个县,就是地区行署得了这笔投资也得乐开花。更何况,时下的美元官方汇率,是接近一笔二,其实黑市,能一比七八的换,这该是多大的利润!
当然,薛老三倒没想过去走黑市的路子,毕竟国家亟需美元,他还没丧心病狂到此种程度,更何况,即使不走黑市,他也有门路兑换,建行的周明仁早些日子,可是没少打盛世那两千万美金的主意,只不过那笔投资由国家外汇局直接接管了,让周明仁白流了口水。
当时,周明仁还抱怨说,外汇局不地道,横插一杠子,跑他地头上抢食,抱怨完,又对薛向说他们萧山如何如何亏本,两千万美金,外汇局居然只砸下五千万人民币就套走了,跟抢钱没啥两样,尔后,又说以后又萧山有美子,可一定先紧张他们建行,保管给个合适价!
是以,就是从外汇汇兑这个角度看,薛向也不愿放过这天大的一块肥肉。毕竟曾经的萧山县折腾一年,财政收入也没这些!
得了好消息,薛向精神也为之一振,打发走毛有财,他便去食堂用了午餐,尔后,回办公室的小行军床上躺了个把钟头,起床,洗把脸,便下楼驾了那辆自行车,晃晃悠悠地驶出县委大院去了。
薛向打算下到乡里逛逛,说起来,他也有些日子没下乡了,自打在国计委谈妥萧山港的建造事宜后,薛老三几乎就没闲下过一天。自那后,要么是应付上面的检查,要么是接待视察的领导,尔后,基建人马下到萧山后,他这萧山县的当家人真个是忙得昏天黑地。
好不容易等一切都走上正轨了,却又到了春节,是以,薛老三今日下乡,决非临时起意。
一来,他想顺便检查检查各乡镇辖区内主干道的修建情况,是否存在着偷工减料,或者弄虚作假;二来,他也想下乡采风,毕竟今时的萧山不比从前,县内的经济可谓是坐上了火箭,冲上了云霄,薛向想知道在这经济腾飞的大环境下,群众的生产生活有没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按说,薛向下乡,可以乘坐专车。本来,上次盛世的投资到后,薛向首先就给常委会领导班子,一人配了辆专车,他自己自然也不好落下,可实际上,他的专车配了,几乎都没怎么用过,因为下乡,他还是喜欢这自行车,一来,他多喜欢走乡间小道,观赏田园,二来,汽车下去,压根儿就别指望田间地头的老农,能跟你天南地北,骂官cao蛋的神侃。
这不,薛向跨上自己的那辆特制龙骑,还不忘反手往头上罩一顶草帽。
一身老旧中山装,一双占满污泥的老解放,薛向单手扶把,双脚急踩,龙骑便如离弦的箭矢,射出城去。
因是采风,薛向也没什么特定目的地,一路信马由缰,专寻新修的道路行驶。
时近初春,冰雪初解的大地上,葱葱点点的绿意,已经忍不住探出头来,北风尤凉,薛向寒暑不侵,自然无碍,可沿途所遇,不管是驾牛马车,还是骑大自行,抑或是驾驶着突突拖拉机的,无不缠着厚厚的围巾,遮蔽了衣领、嘴巴,让薛老三想找个攀话的对象竟也不能。
转过城关镇时,薛向特意去了小花家,熟料却是没人,倒是邻居王奶奶接待了他。薛向一拍额头,方才想起,这会儿小花正上学,小花妈妈似乎也让那位苏副镇长给安排到了县政府做环卫工,再加上乡邻帮衬着侍弄几亩田地,再瞅瞅新盖的瓦屋,院里满地扑腾的鸡鸭,薛向很是欣慰,至少这苦命娘俩的日子,充满了希望。
辞别热情的王奶奶,薛向调转车头,向北而去,那处是萧山最偏僻也最穷困的一个乡——马头乡,想当初,薛向为护老灌口的河堤,差点殒命于此,对那个地方,薛向是有特殊感情的。
奈何,马头乡地处实在是太偏僻了,两次扩建大棚蔬菜基地,独独这个乡没有村庄上榜,新进一次的扩建名单上,薛向倒是提了一嘴,却被段钢否了。段钢的理由很充分,说现下扩建大棚,原本就是顶着压力,对外都称是科学布局的结果,绝对没有人情分儿,现下好不容易堵住了那些红眼病,你薛县长这会儿让照顾马头乡,这不是让我们自打嘴巴嘛,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开展。
段钢理由充分,薛向也没法儿真横了心,下达乱命,就这么着,举县都大步前进之时,马头乡似乎还在原地踏步,这怎不叫薛向越发挂怀。
一路行来,薛向故意绕着圈子,将各个乡镇新修的主干道都跑了一遍,总体结果是满意的,尤其是对城关镇能下狠心,修出一条五里余的水泥道,更是大为赞赏。
其他的石子路也铺的严实,他甚至见着不少小孩儿都敢在上面骑车,耍着花活儿,显然路面的平整度,让人满意。
第三百五十三章莫非我又要挪窝了
薛向是下午四点半到达马头乡的,到得马头乡后,他没去别处,径直从小道转上了桥口村,当初,也就是这个村子为了老灌口堤坝的事儿,磕头上访,弄到最后被囚禁,多亏遇上了薛向,才得脱而出。
马头乡已是贫瘠之所,这桥口村更算是多灾多难,薛向到此,就想看看这个村子有没有什么变化。
车子转上村口,就再也没法儿骑了,因为一人高的蒿草,毛竹,几乎将所有的道路封死,薛向站在高处,倚车而望,静宓的小村似乎还是那般模样,低矮、破旧,要说一点儿变化也无,那也不是,至少以前所见的残破小屋,尽皆用泥巴糊好了,而更让薛向高兴的是,这会儿远不到晚饭当口,不少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这在从前是他不敢想象的,他犹记得那次来桥口村,大中午的,也没几家人生火,皆蹲在门槛上,吃着冷食。
这袅袅炊烟,随风轻去,送来淡淡米香,薛向耸动着鼻子,贪婪地嗅着,仿佛嗅着这世上最珍贵的味道。
远远地茅舍边,是一片片的农田,初春时节,荠麦青青,入眼的是一大片的绿海,而这绿海深处,偶尔冒起几点浅黄,那浅黄还不时晃动,薛向眼尖,立时就知道是和自己戴了一样草帽的农人。
采风采风,采撷民风,这最好的采风之所,正是这田间地头,薛向立住车,从高处奔了下来。穿过一片齐腰的蒿林,又行里余。薛向终于靠近了那最近的农人。
“老乡,忙着哩!”
薛向立在埂上,笑着冲正弯腰拔草的农人,打了声招呼。
“这不废话么,没看见正拔……咦,薛县长!”
那农人话刚说一半,抬起头来,便认出了薛向。
薛向倒不稀奇。他在马头乡,尤其是桥口村的出镜率极高,想当初护堤时,跟这帮桥口村的村民可是同一个战壕,不过,这会儿,那农人抬起头来。薛向却生出巧儿又巧之感,原来这人正是桥口村的方老实,当初薛向初至萧山县,就是这家伙领着十几个乡亲们在界碑处,叩首喊冤,尔后。护堤时,也是这家伙出的主意,让动用了军事储备物资。
“老方,是你呀!”
薛向笑着掏出烟盒,丢出一颗烟去。
“是我。是我,您说这巧不巧!”
方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