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服饰天下-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厅内,家私摆设显得简洁朴素。大厅的正中心放着竹片织成的大筛子,筛子上放着一些未剥开的花生。妈把爸拉走去杀鸡做饭时,陈楚要去帮忙时却被叫住,老妈唠叨着陈楚旅途劳苦,执意要陈楚坐下来休息。于是,陈楚只好和妹弟两人坐在大厅内剥花生种子。
立春已过,早就到了栽种花生的时节。妹妹倒是继承老妈几成功力,在陈楚的面前嘻笑着嘴动个不停,陈武几次张口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在花生壳剥开的脆响声中,大厅内一时笑语不停。
二个小时后,晚饭时间到了。陈楚发现晚饭很丰盛,白切香鸡、清蒸鲜鱼、烧炒面条……爸妈这是将这一餐当作是团圆饭来做了。
晚饭时,爸妈两人又开始问陈楚在外面闯荡的情况。对于某些不开心的经历,陈楚一字不提,倒是说了很多外面的趣事。陈楚重提家里盖房子的事,爸张口继续表示反对,但马上被妈一句句地反驳,陈楚也是帮腔劝说几句老爸,最后老爸只能沉默表示认同。
“大儿幺女说的就没错。还是大儿子最懂妈的心。”老妈得意地向着老爸炫耀道。
听到这一句话,正在喝汤的陈武呛了一下,二妹则幽怨地看了一眼老妈道:“妈,我不是最小的,难道就不懂你的心了吗?”
陈楚和爸妈三人由不得笑了起来。大厅之内,一时之间欢声笑语不断。
第二天。
陈楚睡到自然醒时,已经差不多九点钟。他走出大厅时,只有陈武一人在大厅内剥花生种子。
;“陈楚,你起床起得太迟了。”陈武出声道:“妈和妹妹都在外面种花生,你现在就去县城吗?我骑摩托车载你出去。”
“麻烦你了。”陈楚道一声谢。
现在他虽然处于休假中,但还是有一些事务要处理。比如说,招收到非洲的人员。
“一世人两兄弟,客气什么。”陈武摆摆手道。
搭着陈武的摩托车来到昨天的路口,十分钟以后,陈楚就坐上到县城的汽车。一个小时后,陈楚手中提着一袋水果,来到县城步行街附近一条不太起眼的老街。
和日新月异的县城相比,这一条街道就像被城市遗忘了一般。两边随处可见历经数十年风雨的高檐瓦屋,地面上则铺着一层大青石。走在这条带着岁月风霜的大街上,有一种宛如回到四五十年代的感觉。
穿过整条大街,陈楚在街道口一间三层楼高、八十年代建成在楼房前停了下来。
一楼店辅门口处,“秀姨中介所”几个大字招牌挂在临街一面,中介所内,两张用了不知多少年的办公桌边,一位年纪不到二十岁的女子正看着报纸。另外有一位头发微微花白,穿着朴素年近六十岁的阿姨,正坐在椅子上,和一位年纪年纪更大抱着孩子的阿婆聊着家常。
陈楚缓步进入中介所时,那位抱着孩子的阿婆打量一下陈楚,咧嘴笑道:“阿秀,有生意上门,我就不阻着你做生意了。”
“后生仔,你找我吗?”中年妇女站起来,她穿着黑色大衣,品位看起来很一般,半花白的头发也是随意地梳着。不过,她笑起来时显得极为随和,极容易让人亲近。
“秀姨,你好。”陈楚上前一步,笑着将手中水果递上前:“我叫陈楚,是从夏家镇龙坡村来的。”
“龙坡村?”秀姨听到陈楚独特的介绍方式后,缓缓地道:“陈升龙家是你的……”
“我们这些小字辈都叫升龙爷做十七爷,小时候顽皮,经常就在十七爷家门口龙眼树果实成熟时,和**位伙伴一排列地坐在田基上,直瞪瞪地看着树上的果实。”陈楚盯着秀姨,不好意思地笑道:“还是十七奶奶心善,都会摘下果子分给我们吃。”
秀姨中介所是县城最老的中介所,中介秀姨和陈楚村十七奶是姐妹关系。而在有着近千人的龙坡村,陈楚和十七爷称得上二百年前是一家。说得亲近一点,他和秀姨有微乎其微的
亲戚关系,说得疏远一点,相隔五六代他和秀姨就是路人甲和路人乙的关系。
“原来是……大姐家的亲戚。”秀姨上前接过陈楚的水果,以更热络的声音招呼道:“坐吧,难得这么有心来看我这个老太婆。阿兰,快去洗一下水果。”
到底是做中介的,处事圆滑的秀姨马上打蛇顺着杆上,将陈楚定格为亲戚关系。
关系有时就是走出来的。认了陈楚这个新亲戚后,秀姨招呼得更加热络。陈楚也是客气地说了一些话。
洗干净的水果摆放上来以后,陈楚主动拿着刀子削水里皮。秀姨的笑眼则微微一眯,直接道:“难得今天贵客上门,阿楚今天过来找我有什么事呢?”
“秀姨,我在羊城那边开了一间制衣厂,现在想要招几个人……”陈楚沉吟片刻道。
“哟,我果真没有看错,阿楚你果然是开大厂的大老板。”秀姨插话恭维道。在刚才她早就在打量过陈楚的穿衣、方行、气度,心中对陈楚的身份隐隐已猜到几分,嘴甜舌滑间秀姨还不忘推销自家业务:“阿楚真是年轻有为,去年一定是赚钱赚到盘满钵满吧?刚刚过完年是想招工扩大经营吗?嗯,在珠三角那边也有几位同乡老板从我这里招人,现在刚过完年,很多人都没有找到工作,你要多少人我就可以帮你招多少,要是再过十头半个月空闲的人都找到工作,再想招人就难了。”
陈楚笑道:“我们工厂现在暂时还不缺工人,不过,下一次我们工厂再招工的话,我一定找秀姨你。”
重生前二零一零年,陈楚是经某位同乡老板介绍认识秀姨的。那时正好是年初,一年一度的民工荒来临,陈楚的制衣厂招不到工人,只能回到家乡招收新手。
而那一次和秀姨合作招工的效果不是一般的好。制衣厂招工一般都只招熟手,很少会招收新手,因为新手要学习二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掌握牛仔缝纫技术,在这其间新手的生产效率只有老手的三分之一,对很多制衣厂来说培养新手,就意味着产能的浪费。而在将新手培训成熟手以后,工人该跳槽时还是跳槽。所以招收新手对制衣厂来说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同样的例子,可参照某些企业招工时只招大学毕业两年以上的员工。这样的规定虽涉嫌歧视,但却是企业的最优选择。
不过,陈楚招收的同乡工人却是不同,陈楚将他们培训成熟手以后,他们跳槽的概率比起其他新手要低得多。比如说,一般制衣厂的年初员工流动可能会超过30%,但是同乡工人的流动率却在10%以下,还时不时会出现同乡工人到其他制衣厂工作一段时间后,要求重回楚歌制衣厂的情形。
陈楚慢慢地发现其中缘由:首先,招收的员工是陈楚的同乡,他们自然而然地和陈楚较为亲近。其次,因为有着相近的语言文化习俗、饮食习惯,他们在制衣厂内形成村落般的社会结构,在脱离这种社会结构后,工人们到其他制衣厂会
第132章:面试(二合一)
四天后,丽姨中介所。
屋内,墙边的长椅早就坐满了人。一双双的眼睛,齐涮涮地看着陈楚,或是带着期待、或是带着紧张、或是带着平静。
秀姨叉腰站在陈楚旁边,她不无得意地笑道:“阿楚,这些人你觉得怎么样?这么多合适的人选,整个县城只有我们中介所才能找得到。”
说到这里,秀姨的声音微微一低,背着应聘者对陈楚道:“你要是不满意的话,也无所谓。还有一批人二小时后到,从十几人中当中挑选出三四个,应该不难吧?你现在就跟他们聊一会?”
陈楚点了点头,他站立起来,对着长椅上七位应聘者和气一笑。
“老板,你好。”一位年纪二十二三岁的女子,身上穿着得体的白衬衣黑裤子,嘴唇抹着淡淡的口红,主动地站起来。
她拉开随身带着的肩包,拿出一张白色的筒历双手递给陈楚,笑如弯月:“老板,请您先看一看我的筒历。”
陈楚接过筒历,目光由不得在对方身上停留几眼,点头笑道:“你的准备工作做得还是挺充分的嘛,不错。”
白衬衣女子笑意不减,大方地道:“谢谢老板夸奖。”
陈楚的目光很随意地观察着其他应聘者的反应,他们当中有人露出懊悔神色、有人神情显得淡然、更有一人从背后瞪一眼那位白衬衣女子,显然不满对方如此“出位”。
“那就先从你开始,每个人都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吧。”陈楚看着白衬衣的女子,缓缓地道。
白衬衣女子马上堆起笑容,琅琅地进行自我介绍。
“老板,我的名字叫张倩,二零零三年毕业于县一中……以前担任过班干部……曾经在本地的汇美公司做过三年文员……”
陈楚一边听着,一边时不时地点点头。
从张倩的自我介绍中,陈楚可以觉察到在面试前她是下过苦工夫的,像是“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这些常用的面试官愿意听的术语,都一一不落。
“这就是我的自我介绍,我希望能加入到老板您的制衣厂,为制衣厂做出更好的贡献。”白衬衣女子到最后很有礼貌地向着陈楚弯腰鞠躬,才重新坐回到椅子上。
“你是一位很合格的文员。”陈楚又看了一眼她的简历,点评道。
“下一位。”陈楚的目光落在张倩旁边一位戴着黑眼镜,头发微微散乱的同龄男身上。
“陈老板,你好,我是县一中二零零五届的毕业生……老板,我有点紧张,能不能让我先组织一下语言才做自我介绍?”那位同龄男的自我介绍突然中断,他的目光闪缩着不敢与陈楚对视,微微张开的双脚像发冷般抖动起来,颤着音出声问道。
秀姨的眉头拧了起来,显然对同龄男的表现十分不满。
“不用紧张,我也是一中的毕业生,说起来和你还是校友呢。”陈楚温和一笑,安抚道:“就当是平时和朋友聊天,你就用几句话介绍一下自已就行了。”
嘴里虽然这样说着,但陈楚在心里已将这人从录取的名单中划掉。他们到非洲做的是销售工作,性格过于内向的人可不适合这方面的工作。
陈楚让同龄男做完自我介绍,只是给个台阶他下,让他不至于在众人面前过分出丑罢了。
受到陈楚的鼓励,同龄男重重地呼出一口气,磕磕碰碰地做完自我介绍。
“老板,你好……”
“陈老板,我是去年二中的毕业生……”
陆陆续续地,大多数人都进行了自我介绍。
每个人自我介绍完以后,陈楚都和对方聊上两句。他的脸上看不出喜怒,但心里到底还是有一点小失望。
前面做自我介绍的六个人中,没有一个人能达到他心里的预期,包括那位向他递上筒历的张倩也不能例外。
陈楚眼光的余光落在张倩的脸上,她脸上正露出会心的笑容,很明显知道自已已经占有比较大的优势。
“做一下自我介绍吧。”陈楚看着最后一位应试者道。
那是一位二十四五岁的女子,她随意地包扎着一头长发,微微红润脸容上,长着一弯眉毛和略显狭长的眼睛。
和张倩相比,所有应聘者的穿着都显得随和,但和其他的应聘者相比,那位女子的打扮却更显得随和。
“老板,我是零零年的毕业生,今年二十五岁……”那位女子刚说到这里,一直陪同陈楚的秀姨,轻轻地皱一下眉头。
她直接轻轻打断女子的话:“那你现在结婚了没有?”
女子微低一下头,似是不好意思地道:“毕业不久就结婚了,女儿现在已经四岁了。”
秀姨的目光,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女子的腰身。她向着陈楚抱歉一笑:“阿楚,实在是不好意思……”
作为一位中介,没有仔细审查这一批人选,可以算得上失职了。
陈楚招的人可是要到外国工作的,他肯定不太愿意招聘一位妈妈。
“孩子不关事的。”女子抬起头来,看着陈楚目光灼灼:“老板,孩子我可以叫父母帮我带,这个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我以前读书的时候,英语很好的。”
“那你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呢?”看到自我介绍没法进行,陈楚开始提问问题。
“在家里带孩子。”女子答道。
陈楚的双眼轻轻一眯,问道:“为什么愿意出国到非洲工作呢?”
“老板,我听秀姨说,到非洲后我每个月工资起码超过五千块。”女子想也没有想,很直接地答道。
“你现在很缺钱吗?”陈楚也是很直接问道。
“是的。”女犹豫了一下后,很坦然地道。
听到这个说法,陈楚仅仅是点了点头。而在另外一边,张倩却是轻轻地笑了起来。
这个回答……实在太没有技巧性了。
“你说的倒是实在话。”陈楚不置可否地道,也没有再问其他问题。
四十分钟以后,将七位应聘者全部面试完后,陈楚让他们回家等通知,在离去的时候,大多数人都面带忐忑,只有张倩的脸上带着志在必得的笑容。
“你觉得这一批人如何啊?”陈楚坐到刚才应聘者位置上休息时,秀姨帮陈楚倒了一杯水。
向秀姨道了一声谢,陈楚接过水后喝一口润了润喉咙,道:“还行。”
秀姨看着陈楚,试探问道:“那你有没有看上那一位呢?”
陈楚摇了摇头道:“一位也没有看上眼。”
秀姨干笑了一声,道:“那个张倩,你也没有看上眼吗?”
陈楚道:“如果到时候招不到更合适的人选,我可能会招她。”
秀姨看一眼陈楚放在办公桌上的简历,缓缓地道:“我倒是觉得她拿出什么筒历的,又说一通我听不懂的话,好像很历害的样子……但是,她有多大的能耐,我还真的看不准。”
“她比较适合坐在办公室。”陈楚淡淡地道:“起码她的眼色就不差,但是,我要招的人,是要到非洲卖东西的,她不太适合干这样的活。”
“为什么?”秀姨不解地问道。
陈楚笑了一声,却没有作出回答。
“秀姨,我要不是那种文文静静的人,我要的是那种胆子比较大的人。”陈楚出声道。
如果将制衣厂比作是一台机器的话,那陈倩相对适合做这台机器上的某个零件。但现在,陈楚要的不是大机器上某个零件,而是能开拓进取的人。这样的人,相比起某个零件更像一台单独运行的微形机器。
秀姨笑道:“好吧,这一批没有满意的,那就看一看下一次批次吧,反正秀姨我就不会砸自已的招牌,包让你招到满意的人为止。”
“那就有劳秀姨了。”
半个小时后,秀姨所说的第二批次人选又一次挤满中介所。和上次一样,陈楚先让他们先做自我介绍,再问了他们一些问题,最后让他们回家等通知。
“怎么样,有没有看上那一位?”秀姨观察着陈楚的神色,问道。
“不错,这一批次有一俩个我看着倒是觉得不错。”陈楚点了点头,道:“我原本是想在家乡招三个到四个人到非洲的,现在基本上我可
第133章:重回羊城(二合一)
二天后,天气晴好。
老街街口处,几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依次走出秀姨中介所。
中介所内。
“阿楚,你觉得这一批人怎么样呢?”完成所有的面试后,秀姨询问陈楚的意见。
“还行吧……”对这批人,陈楚的态度不置可否。
秀姨干笑一声,作为一位老中介,她心里很明白陈楚对是不满意这一批人了。
“秀姨,我先从你们这里预定三个人吧。”陈楚想想道:“这三个人是前二天递筒历给我的张倩,还有我跟你提过的第二批那俩个人。”
陈楚要结束在家乡的招聘事务了。离开羊城前,陈楚已经让负责人事的文员进行网络招聘事宜,他现在要到羊城去面试另一批应聘者。
而且,他回家乡休息也有一周的时间,也应该开始准备到非洲的其他事宜。
“要不,再多看几个人?”秀姨又道。
“不用了。”陈楚直接地否定,又道:“把那三位现在就叫过来吧,提醒他们带户口本和身份证,下午我们要到公安局去办理护照。”
就在这个时候,从外面突然间传来一阵英语诵读的声音。
秀姨的眉头重重拧起,不悦地道:“是谁在外面念经啊?”
陈楚听着英语诵读者,倒是轻轻地咦了一声。
他信步走到中介所外,看着公路边那位手中捧着一本书,正字正腔圆地读着英语的年轻妈妈。
秀姨中介所处于老街街口,而街口刚好就对着一条车流和人流极大的林荫公路。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的人经过这里时,都忍不住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几眼年轻妈妈。
秀姨扶了扶额头,无奈地道:“怎么又是她?昨天,她就在我们中介所附近徘徊了整整一天。”
听到这一句话,陈楚的眉头轻轻挑动一下。
他走到年轻妈妈的身边,也没有说活。目光扫视一眼那本书的封面,书名是用红色字体写着的张扬大字:《常用商务英语500句》。这本书有十成新,很明显是刚买不久的。
在陈楚站到她身前后,年轻妈妈的肩头很拘束地缩了一下,走一下音后依然琅琅上口地背读着书上的内容。
半分钟后,陈楚先打断她的诵读:“别念了,吕姨这打开门口还要做生意呢。”
腔圆的诵读声停了下来,年轻妈妈合上书本,但又从书页上抽出一张折合起来的a4纸。
“老板,这是我的筒历。”低着头半边脸被头发摭住,她双手递上筒历。
“张亦诗是吗?”看了一眼她微策苍白的手,陈楚按过筒历扫视一眼名字栏,道:“前两天我已经和你说过,你不适合这一份工作。”
张亦诗抬起头来,道:“老板,请你相信我,这一份工作我会尽心尽力把它做好的。”
陈楚看着张亦诗的筒历,比起他曾经招收过的文员写得花团锦簇的筒历,张亦诗的筒历就像这张白纸一般苍白。没有“在校其间组织过某某活动”,也没有“参加过某某实习”,在写无可写的情况下,甚至连小学时获得三好学生这种小事都写了出来。
“你的英语很不错。”陈楚赞了一句,又道:“你真的就这么缺钱吗?”
除了这个理由,陈楚找不到张亦诗去非洲工作的第二个理由。
张亦诗如实地答道:“是的。”
陈楚像是想到什么,又问道:“孩子的父亲呢?你想到非洲工作这一件事,有没有问过他的意见?”
张亦诗如此“抛夫弃女”到非洲,他们夫妻关系应该不会很好吧?
张亦诗双眼微红,惨然一笑,道:“孩子的父亲,去年出车祸没了。”
听到与他猜测不同的另外一个可能,陈楚抱歉道:“不好意思。”
张亦诗盯着陈楚,道:“孩子父亲走的时候,还留下不少债务。还有女儿要养,但现在我连女儿幼儿院的学费都快拿不出来了。我是真的没有办法,才来找这份工作的。虽然到非洲人生地不熟,但我觉得我可以胜任这一份工作……”
“你被录用了。”陈楚突然间出声打断道。
张亦诗微微愣了一下,脸上压制不住露出一丝激动之色,她声音颤动,连连向陈楚道谢:“谢谢老板,谢谢老板,我一定会用心干好这份工作的。”
陈楚摆了摆手,道:“现在就回家准备户口本和身份证,今天下午我们就要办理护照。”
张亦诗道:“谢谢老板,我现在就回家拿证件过来。”
连连向着陈楚道几声谢后,张亦诗告别一声后就离开。
看着她离开的背影,秀姨却是忍不住摇摇头,然后笑着向陈楚道:“阿楚,你还真是心善,你确定要带她去非洲吗?”
在秀姨看来,陈楚带张亦诗到非洲,实在是过于妇人之仁了!
“秀姨,有什么问题吗?”
秀姨讪笑一声,却没有说话。
陈楚既然觉得带张亦诗去不是个麻烦,那她又何必继续提这一件事呢?相反,陈楚带张亦诗去非洲,她还可以多收一笔中介费呢!
“对了,秀姨,等一下打电话通知张倩,跟她说如果她愿意留在羊城的话,我可以把她招进制衣厂。”
“阿楚,你不带张倩到非洲了?”秀姨皱了一下眉头,由不得出声问道:“为什么带那个谁,而不带张倩呢?”
陈楚淡声道:“因为我觉得,张亦诗比张倩更适合到非洲。”
比起张倩,陈楚看到更多的是张亦诗的毅力和决心。
下午,陈楚和三位新招到的员工到公安局办理护照。
据公安局的办证人员介绍,从申请办理护照到拿到护照大约要十天的时间。陈楚思考一阵,决定先将三位新招到的员工带到羊城,到时候再让某位住在县城的同学帮助拿护照寄上来。
三天后,在老妈不舍的眼神之中,爸骑着新的摩托车搭着陈楚到村口。
前二天晚饭时,陈楚就提出自已要到非洲工作。当时两老就出声表示反对,在他们看来,什么非洲的一定很危险,但在陈楚的劝说之下,他们最后还是默认这一件事。
陪同着陈楚等车,老爸还是不无感叹陈楚怎么无缘无故的就想到国外,他一再叮嘱陈楚一定要注意安全,钱赚多或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人在外面平平安安。
直达县城的汽车来了,陈楚上车后和爸隔着车窗挥手告别。来到县城和其他四位新招的员工集合,陈楚坐上直达羊城的汽车。
当天晚上陈楚一行人就到达羊城,第二天,陈楚开始面试网络应聘者,通过一番沟通后,不是陈楚对这些招聘者不满意,就是这些招聘者对非洲工作环境不满意。用一位应聘者的话说,他原本以为陈楚是要到像南非这样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又怎么会想到,陈楚是要到一些他们连名字也没有听过的国家工作呢?
对于这个结果,陈楚早有意料。他们制衣厂平时招文员的时候,有很多住在羊城市中心的应聘者,连花十几块钱坐车到工业区应聘的兴趣都没有,一些那怕是到来的应聘者,往往也对工业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满意,更何况这一次,他们要到的是非洲呢。
陈楚在二天之内面试超过十位的应该聘者,到最后竟然连一个人也没有招到。
办公室内,陈楚面试完最后一位应聘者,看着那位应聘者顺手将办公室的大门关上后,由不得摇了摇头。
坐在旁边,正身危坐着还在学习招聘的冯希凡肩膀抖动一下,嘻嘻地笑道:“那位应聘者倒是一位有趣的人。”
陈楚也笑道:“有趣倒是有趣,不过就是玩心重了一点。”
高三暑假骑自行车从粤省到云南省香格里拉;大学其间一共到过十三个省份旅游;还曾用十五天时间自助游西欧四国;直言不讳自已最喜欢的事就是驴游……这位面试者的旅游经历可算是丰富。
“希凡,你觉得我们应不应该招他到非洲呢?”陈楚考验冯希凡的见识道。
“不应该。”冯希凡道:“仔细地想一想他刚才的回答,很容易就能看出,他到非洲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工作,就是为了看看非洲的风土人情……说得不好点的,他
第134章:到达非洲
二周以后。
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内,陈楚和张亦诗还有两位男员工正坐在座位上,等待着飞往西亚的航班。
大厅内相对较静,时不进有人拖着行李车或背着背包从他们面前匆匆经过。
张亦诗手中正捧着一本英语书认真阅读,而另外的两位同龄男则在低声交谈着。
两位同龄男都比陈楚大一岁。其中一位名叫吴一波。脸上的胡子很旺盛但修剪得极为整理,他穿着白色t衫,面容微瘦、双目聚光。另外一位正在打量候机大厅的名字叫朱坚,和吴一波不同,他理着寸长的平头,脸面的胡子刮得干净,一双眼睛不算太大,脸容不瘦不胖但却长着敦厚的耳朵和圆润的大鼻子,据相书所言,这种人一般都福寿双全。
陈楚扫视一眼三人,低声道:“等一会我们就要登机,快要出国了,大家打一个电话回家吧。”
三人听了陈楚的话后都点点头,据陈楚所言,他们这一去起码也要到年未才能回来。在非洲的通信费用相对较高不方便联系家里,当然是现在打个电话回家最好。
吴一波和朱坚都掏出手机,打通电话后,他们各自开始低声的交谈。
“喂,是阿妈吗?对,我们现在就在候机……再过一会就要出国了……好好,注意保重身体!”
“我是朱坚……好,我挂掉电话了!”
在两位下属打电话时,陈楚也拿起手机,但是刚刚想拔号时就放了下来。
现在这个时候,家里想必也没有人吧?该说的话,在昨天晚上也说了,人在他方,只能祈愿家里爸妈健康平安。
两人打完电话后,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离别的气氛。
“亦诗姐,你不打人电话回家吗?”吴一波为缓和气氛,随声地出声问道。
张亦诗黯然一笑,道:“早上已经打过电话回家了。”
“亦诗姐,你怎么就穿起长袖呢?”吴一波看着张亦诗,继续没话找话道。
现在是三月中旬,羊城的气温已变暖更适合穿短袖衣物,但张亦诗却是穿着长袖长裙的。朱坚原本也不太留意这事,经吴一波这么一说,也是打量一眼张亦诗的穿着。
“昨天我上网查了一下,据说在迪拜我不太适合穿短袖衣服。”吴亦诗想了一下,出声道。
这一次,他们所坐的航班要在迪拜转机飞往非洲的。转机过程中他们要在机场等候三个半小时,而迪拜刚好就位于阿拉伯地区。
“亦诗,你多虑了。”陈楚出声道:“迪拜那边对穿衣没有那么严格的规定。而且,我们在转机时就呆在机场,不会出到机场的外面。”
心里这样想着,陈杨倒是高看张亦诗一眼。就连这样的小事也考虑到,张亦诗对这一次非洲之行,应该做了充分的准备。
四十多分钟后,陈楚和三位下属终于坐上飞往迪拜的飞机。
等到达迪拜机场的时候,因为时差的缘故,外面的天空依然是一片睛天烈日。
走下飞机时,空气中的燥热扑面而来。吴一凡和朱坚等三人看着远处的异域风情和高楼大厦,脸上都露出一丝笑容。
迪拜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同时也是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在很多国人的眼中,这里是旅游和购物圣地,但在陈楚这个商人的眼中,迪拜更像一个货物批发市场和集散地。
“老板,我好像听冯副厂长说过,有不少中国人在迪拜做服装批发?”张亦诗看着前面几位穿着长袍的阿拉伯人,好奇地道:“这里服装批发这个市场里的批发货,都是阿拉伯长袍吗?”
“怎么可能?”陈楚耐心地解释道:“这里只是一个货物中转站罢了,服装批发市场的主要客源,还是来自其他阿拉伯地区和非洲地区。”
自古以后,阿拉伯人就以善于经商著称,上个世纪**十年代时候,从中国到非洲的贸易很大一部是由阿拉伯人把持。那个时候,不少阿拉伯人到羊城进货的时候,身后都跟着几个黑人,但到后来,某些头脑灵活的非洲人,直接抛开阿拉伯人独自经营从中国到非洲的商路。以至于到后来,黑人们渐渐地在粤省羊城、还有浙省义乌等小商品批发中心驻扎起来。
当然,在二零零四年时,很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