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仙师(曾经)-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是给没电的手机充电。也只需要三个小时左右就能充满,虽然还比不上常规充电方式,这也是很激动人心的发明了,三个小时,不需要寻找电源,只要带上这么一款腕表样的东西,就可以随时随地在荒野中给手机充电,效率很不错呢。”另一道身影跨步而来,言辞中同样兴奋无比。
随着他的话唐文静和李璐也围了上来,“是啊,景耀啊,我们刚才试验了一晚上,都能达到李教授他们说的程度。”
黄景耀也听得放声大笑,“好啊,很好,这比起你之前的效率又提升了一倍还多啊,明辉,这下子你可算成功了。”
春节后孙明辉拿来的充电器,给空电手机充电要七八个小时,延时电量也只有四份之一,现在充电缩短,延时几乎是一倍,的确是大获成功了。
这样的惊喜,让黄景耀之前在饭局上一点小郁闷都一扫而空,人也变得振奋无比。
可他没想到的是,在自己言语中孙明辉一张脸却尴尬起来,还有些小狼狈。
“怎么了?你的新突破这么强大,……”
诧异的反问一声,李教授才苦笑着摇头,“他这个突破,的确是很伟大的突破,问题就是成本。做出这个突破前,这样的充电器几百块钱就能打造,然而现在,这却是借用了景耀你从国际上进口来的各种顶级器材设备,这么一块小玩意,现在造价足有五万多。”
“虽然有了突破,但成本太夸张了,根本没有什么前景。”孙明辉也苦笑着开口,一番话听的黄景耀目瞪口呆。
百倍成本提升?
好吧,这样的成本,还真没什么前景了,至少以这成本,制造出一个充电器,原始成本五万多,你想像王亮的脑机接口那样对外出售,又该定什么价位?
这体温充电器是方便,方便的比起原始充电方式好处无数倍,优点也能罗列一大堆,如果便宜,还真不缺市场,就算不可能像脑机接口那样热销,如果只是几百块一个,估计也能让孙明辉成为小富豪,推向全球市场几百块一个,估计让他成为千万富豪是轻而易举的。
偏偏五万多成本,绝对是开玩笑呢,没钱的人买不起,有钱的人还不如多买几个手机充好电随身带着呢。可以说这玩意就算推出去,你定个六七万的价码不赚什么钱,全球范围也不会有多少用户购买的,哪怕欧美等发达国家薪资消费水平高,也一样如此。
“科研就是这样,有时候一些具有很大实用性的发明创造,都会因为成本问题无法压缩,而根本没有市场,就会烂在一些实验室里,外界根本无从知晓。”李教授再次开口,言语中也多了一丝无奈和感慨,“不过这东西,还是有不小价值的,普通人不会购买,但国外实验室若想买回去研究,也不意外。现在看就看明辉的选择,他若想制作,卖给实验室研究所之类,也能小赚一些,但那样子被外人研究透彻,却也可能比他先做出新突破。”
第370章 四年为期
随着李教授的感慨,黄景耀心下也闪过一丝恍然,更好笑的看向孙明辉,“怎么,你打算出售这最新的体温充电器?”
李教授说的很对,反倒一开始黄景耀自己想错了,他一开始只想着针对普通人市场没什么用,可科研呢?
针对相关的研究所实验室,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有人想买回去研究都不算奇事。
孙明辉这个充电器技术层面的科技实力还是很充足的,目前国外还是七八十个小时才能给空电手机充满电,这里三个小时,效率提升二十多倍,你说科技含量能小么。这也毕竟是新能源项目,意义也不小。
“我是想出售,这半年多来黄老师你对我各种支持,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都那么大,我已经研究了半年还是只有这一点进展,……出售的话成本五万多,针对实验室研究所,就算定价十万应该也有一定市场,就算全球只有十个研究所来购买,也能收回一些成本。”问询下,孙明辉也点了点头,
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而言,十万人民币的开销真不算什么吧。然后,就算全球真只有十家研究所或实验室购买,就能换来一百万,利润也有小几十万,有了这笔钱,他就可以回报黄景耀一些,而不至于像之前半年那样,吃住用等只会从眼前他尊敬的人身上索取却没一点回应。
不过说是这么说,孙明辉心下也舍不得,真要出售了。被外面拿去各种研究。指不定真会比他更先做出新的突破。这个绝对不只是简单的猜测和无理的担忧。而是科研这种事,就算国外目前已知的产品是七八十个小时才给空电手机充满电,但实验室里的半成品呢?谁知道。
说不准就有哪个发达国家实验室里,已经走出了不少步,只差关键一步没到位,某个技术难点没解决,孙明辉之前能让效率提升十倍,成本也只有三四百人民币。再此让效率突进后成本才飞速提升,这就是一个技术难点的解决,或许国外也有类似的或者相仿的?差了一点没解决,而且还和他的思路不一样,一旦得到了他的东西,互相印证下受到启发,再搞出新的方向进展,不奇怪的。
就算国外没多少个像他这样的多学科满天赋全才,但一批科学家理论家,互相熟悉多年。走过几次弯路后各种配合默契也会提升……那基本就能接近一个全才了,谈到真正的各学科知识。孙明辉进展虽然快,但比起顶尖学者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别说比国际,但学科对比李教授等人他也还有不少差距。
但不出售,他又会觉得自己半年了还窝在学校里拿不出像样的东西?心里不是滋味。
黄景耀也笑了,伸手拍了拍他的肩头才道,“你呀,就别胡思乱想了,好好做你的研究就行。”
等看到孙明辉张嘴想说什么时,他又摆了摆手,“这样吧,你可以再给自己一些时间,设定一个时间期限,等到了那个期限还不能做出新突破,比如还不能把成本压缩到理想范围,那再考虑出售也不迟。”
孙明辉一呆,心下也有了意动。
他想出售只是想回报一下黄景耀,不想让自己只索取不付出,而现在研发出的体温充电器,也已经具有一些盈利能力,是现在出售还是等等再出售,差别也不是特别大的。
当然,差别不大是指他不会在这期限内在作出突破,如果他能实现新的突破,那差别就大了。
把体温充电器卖给国际上各种研究所或实验室,毕竟是少数小范围供应,只有像脑机接口那样平民化才是真正的成果滚滚来。
定一个目标期限,再压迫一下自己似乎真的不错。
“那黄老师,这个期限我该怎么定?”意动中孙明辉再次开口,心下也倾向于半年左右,那样子和之前努力的时间差不多,再想做出重大突破会有一定紧迫感,但没有压力又哪里来的动力?!
“四年吧,接下去四年你要读大学,四年后也只是临近毕业要踏入职场,真到了那时还不行,这个充电器也可以帮你走出人生很重要的一步,十万一台,说全球只出售十台肯定是往小了说的,我觉得卖个四五十台还没大问题的,毕竟国际上有关能源研究的研究所和实验室可是多不胜数的,到时候盈利几十万,也不错了。”
黄景耀却在这时开口,一句话又听得孙明辉目瞪口呆,四年?这太长了吧。
“明辉,景耀说的很对啊,现在你真不用急着出售,我知道你是怕辜负景耀的好意,但定个期限这方法就很不错。”
“说的是,四年这期限也合理,因为你这期间还在读书,还在学习进展中,以你的天赋,学习四年恐怕在能源学上也不比我差了,其他学科也差不多,到时候才是你的小巅峰,你还是在我们东大读书,东大离景耀这里有这么近,一个小时车程都不到,再在现在的基础多研究,多学习,以你的天赋,做出下一次突破后成果也会比现在更大,到时候你想回报景耀,也能比现在更有力度。”
…………
孙明辉还在惊讶,李教授几人也纷纷开口,他们在一起呆了好几个月,也知道孙明辉的心性如何,只是一开始的时候这小子心下有主意,他们不好规劝,只有黄景耀主动开了口那么说,他们才方便开口。
各种言语下,唐文静两女也插了话进来劝说孙明辉,这小子才点了点头,算是应下了这方式。
最后,孙明辉和李教授几人一起离去,离去时那个造价五万多的腕表式充电器却留了下来,算是送给黄景耀的礼物。
这礼物也让黄景耀感觉很不错的,造价虽贵,但实用啊,至少他以后电话忙碌时,带个腕表就不用怕中途快速没电,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能守在充电器身侧。当然,更关键是的这份礼物,至少在目前的全世界来说是独一无二的,还是孙明辉的心意,这才是更贵重的地方。
第371章 这才是重点
周六,也就是六号上午时,谭伟明等人迎来了假期可以随意休息或者游玩,黄景耀却一大早就坐在家里整理起了资料。
五天时间2400名面试者,虽然时间还没到最后关头,没办法直接决定谁能留在景文,他也要提前划掉一批了。
按照计划,景文一千多学生,到现在报名的已接近一万,等报名人数正式抵达一万时黄景耀也准备对外停止报名的,万里挑千已经是不错的挑选,而且谭伟明等人的面试也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他们也要腾出一定时间为新学期教学计划等工作。
按照目前效率,五天2400面试者,面试完一万学生都要近一个月了,那时候接近八月份,必须终止了。
到时候决定名单还需要时间,决定后入选的学生要来东华省,可能也牵扯到不少事,陆陆续续基本就把时间排到开学前了。
抓着2400名学生的资料和各个面试官的评价,还有他自己总观全局时的印象和评价记录,黄景耀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刷掉一百多人。
这一百多个学生就是面试时给他留下了一些不好印象,比如一名叫周扬的学生,长得高大帅气,衣着名贵,给人第一眼印象很不错,但梁升面试他的时候,几个问题就让这学生给人的好印象全部崩塌。
梁升第一个问题是他来景文目的是什么,对方回答不出格,第二个第三个也差不多,第四第五个问题,梁升却突然问周扬,从你进来后一直盯着身边的女同学看,是不是对她有意思?如果最后景文只会从你们两个中录取一个,你会不会谦让一下对方从而主动退出?
这问题让周扬呆了,和他一起进来面试的那个女生也呆了,而严格说起来。这两个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不管周扬回答是或不是,会或者不会,都无所谓。黄景耀组织梁升等人筹备面试时就说过,问问题不在关键,关键是学生的反应。
周扬回答对那个女同学有意思,也可能是一种坦诚表现,回答不是。也最多让人觉得他少年人羞涩些不好意思,从这些可以判断下他性格而已。后续会不会谦让主动退出,也是这方面的事。
可周扬的反应却是呆了后,脸色一变反驳梁升这不是故意刁难他么,呛了梁升几声,他又委屈不已的看向黄景耀,说自己不是想和梁升这面试者对抗,只是问题太刁钻,解释中他还隐晦点出他父亲是谁……
这样的反应,黄景耀想留好印象都难。所以周扬就是被划掉的第一批人选之一。
换了以前没有自我选择能力时,不管什么样的学生他都得接受,也会尽力去调教培养,性格中有不好一面的也会主动引导改变。
但现在选择那么多,有大批量底子性格更好的学生,真没必要留这样的人。
除了周扬外,其他一百多被划掉的,也是面试中被突然的问题刺激的展现出各种不好一面,给人印象恶劣的。
黄景耀能在两千四百名学生中挑选的这么快,也是每天面试完就会做一些记录。哪些该重点优先照顾的,都可以尽快找出来。
处理掉一批,又花了几个小时,他才把另一沓子资料摆在了身前。
对比前一批。这些学生就是可以优先进入景文的,在面试中表现很不错,哪怕还有七千多人没面试,他就有了把这些收入校园的打算。
比如一个叫吕杰的,在被谭伟明面试时,一开始几个问题也是中规中矩。并不怎么出彩,可谭伟明接下去的一问,直接让几个老师都动容了。
谭伟明问的是,对于王亮在成功以后把左半球的五成股份主动送给黄景耀,这里面黄景耀是不是捡了天大的便宜,毕竟当初他对王亮的支持,如果用物质计算的话,其实所有加起来也就几万块顶天了,现在王亮的回馈却是以亿计,这合适么?
这个问题都让黄景耀脸色微黑,办公室里好几个老师则忍俊不禁,也很好奇看着吕杰,看他会怎么回答,结果吕杰的答案,至今还在黄景耀脑海中清晰无比。
吕杰说他不是王亮,所以不清楚也不懂这合不合适,但他想举一个例子来印证这个问题,他在初中时曾经误入歧途,经常跟着一群哥们逃课打架,各种学校里不允许的事,他都做过,他原本以为那样的日子才是精彩,才是青春飞扬的表现,然而一次在街上和几个朋友打一个街上的混混时,一个扫大街的清洁工看不下去过来拉架,却被他们一群人嚣张的推搡恐吓,他还是出力很大的,推搡中没留意到让那位腰撞上墙角,差点至瘫。
吕杰以为自己要坐牢了,感觉人生的一切都要被埋葬时,却没想到那个清洁工并没有报警。
对方说,他这一辈子无儿无女,孤独了大半辈子,也就那样了,即便真瘫痪了也不过早走一些时间,吕杰则不一样,他还年轻,他看得出吕杰心性不坏,不然在那次推着他撞上墙角伤了后不会吓哭,还主动打电话求助等等。
所以,他不忍心看他一辈子大好青春因为一次意外全毁掉。
就是那件事给了吕杰极大触动,从那以后,他才痛改一切,不止学校里表现越来越好,课余假期等也一直在打工赚钱,以更好照顾那个清洁工。对方当初也只是差点至瘫,后来也好转了,但即便好转后,吕杰依旧和以往一样,已把对方当做了一个最重要的长辈亲人。
讲述完这件事,吕杰在面试用会议室里哭的泣不成声,声泪俱下的说他的事和王亮并不相似,但他想说的是人生的导师,对一个人真的很重要,能轻易引领出不同的人生道路,所以在他看来,很多事是不能用物质金钱去衡量的,而是要看心。
这个回答别说讲述者痛苦流涕,几个面试者一样无言以对,尤其是谭伟明,他一开始只是跳跃性随意性很大的一问而已,而吕杰的事也并不是假的,对方就是同州人,黄景耀当天面试结束一个电话打出去,一切都被证实是确有其事。
这样的学生,的确让他心动的想收,不是因为吕杰知恩图报,而是他在那么做的时候,对人生的感悟已经远远走在了很多少年人前面,成熟的多,那份心性值得赞扬鼓励。
不过像吕杰这种能在面试时就给人极好印象的,只是极少数,五天下来只有十多个。
前面一百多,后面十多个,分好资料后在看着2200多学生资料,黄景耀又头大起来,剩下这些,就是没多大特点的了,不看分数,只看面试情况,还真难以区分谁优谁劣。这些也才是面试筛选工作的重点和大头。
第372章 我的感冒三天就痊愈了
2200多名学生,整个面试过程都是中规中矩不怎么出彩的回答,黄景耀是可以从这里面甄辨一些学生性格,内向型几百人,开朗阳光几百人,成熟稳重的几十个,自信心表露十足的上百个,……
林林总总,不少学生都是同一类型,抛开以前的考试分数,只从性格筛选,是很难下手的。
按照比例,一万人最终录取一千零几十,那么这2200多也大致要刷掉九成,以什么样的标准去刷,就是一个难题。
“每种性格的学生都要保留一部分,那样子多种类学生的融合更适合大家成长。”
“还有就是科类,一千多学生是饱含文理科,高一不分科,但高二高三里,要大致保证两科对等的数量。”
“除此外家庭环境也是一个因素,按照之前计划,官二代三代一成,富豪子女一成,其他都是留给普通学生,这个比例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还有省内比例,省外比例,国外比例。”
…………
虽然筛选是个难题,但认真思索后黄景耀还是把以前本就有底的方式罗列了几种,才开始大致筛选分类。
这里面,省内生源比例是一个大数据,新校区一半学生都要是省内的,这也不只因为黄景耀自身是东华省人,有家乡情结要多照顾自家人,还有一个原因则是高考招生本就是区域性招生,不管是清华北大还是人大复旦等,在一个省招生人数是大致固定的。
所以如清华北大只在东华省招生几百人。黄景耀有仙宝在手。学生们来了只要努力。只要被激励的不错,就能拿到很好的分数,这就是最大问题,去年两个班120人出了40多清华北大生,今年按照去年那样,文理科六个班,如果出120多人,几乎占了清华北大总招生几成。
若这里面外省学生比例太大。来景文后学籍又转移到了东华省,一大批一大批景文内的清华北大生,会强势挤掉其他东华省的不少学生未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所以固定一下生源比例,是很有必要也很重要的。
甚至就算他现在确定的一半省内生源比例,都有些少了。
还是以去年为例,按照那概率明年高三出120多清华北大生,如果一半是外省的,那就是60名额,一下子挤掉原本省内那么多孩子可以上最好名校的机会。本身也是一种残酷。
黄景耀在明白这些时还敢订下这个比例,就是在今年高考前。就有清华北大招生办的人联系过他,说按照他的表现势头,两大名校打算在明年,于东华省扩招,扩招名额则还在研究中。
高考之前有王亮那么轰动,孙明辉同样不差太多,两个案例就让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们想着挖两人去读书,清华北大也是那样,而且清华北大是国内的,和黄景耀同处一个教育圈子,关系更容易拉近,他们也想以后这里再出现新的王亮时,能优先进入他们那里,而不是只让东华大学在一边捡便宜捡到乐疯,他们只能干瞪眼眼馋。
所以说招生名额会因黄景耀而扩招,算是对他的一种示好。除了扩招就是各名教授们的私信联系,或电话或邮件,想黄景耀以后若需要某方面专家,可以随时通知他们,他们也会尽力来帮忙,像刘教授他们帮王亮那样帮忙。
种种情况下,清华北大里副校长级别主动打来的电话,那种大人物亲口那么说,各种教授对他也在不断示好,黄景耀才不担心对方会反悔,敢对外省开出那么多名额。
总名额多了,就算外省学生会在他这里以东华省考生身份考出高分,一样对省内其他考生的人生轨迹影响不大。
规划好框架,黄景耀就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持续两天的周末,他只有晚上才和唐文静一起在市区内游玩下,白天都是忙的比真正面试时还繁重。
等新的一周开始,黄景耀的工作依旧是和上周一样,进入新的面试环节。
………………
“景耀,快要陆续出通知书了,你不回县里一趟么?”
“是啊,去年是七月二十左右,第一批通知书出来,现在已经18号了,明天再面试一天又是周末,你打算回去么?”
……
忙碌中时光流转,七月中下旬交接时,刚忙完一天,谭伟明几个又纷纷笑着围了上来,随着笑语黄景耀也乐了,“如果我走了,你们能应付么?”
马上就要出各高校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了,去年刚得到真正的录取信息,就有大量学生主动跑着去找他,当时他住在县一高宿舍里,学生们也都是跑到宿舍里找他。
今年呢?今年他现在则是在省城,有些远啊。
他挺想和学生们分享那种开心的,可是自己回了县里,这边面试又会耽搁下,黄景耀一时间还真有些不好选择。
说说笑笑和谭伟明等人一起走出会议室,看着校园里也正在离去的一批面试学生,他还正在感慨和这些家伙们接触多了,见到各式各样的少男少女,心情也更加轻松年轻时,两道身影就快速从学生宿舍跑了过来。
“黄老师,黄老师!”
两个身影边跑边高呼,跑到黄景耀身前时,两人身上脸上也都浮现出了明显的汗意,不过大汗丝毫没影响两个少年的情绪,他们两张脸上全是激动兴奋,还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兴奋。
这两个,则正是一直在学生宿舍里做自己喜欢的研究的韩俊、张鹏。
从高考后十号带他们来景文,又增加了一些体质天赋后和给予各种实验器材、图书等援助,黄景耀虽然偶尔也会和他们聚聚,坐在一起聊天吃饭,但其他真没有太多关注了,主要他太忙了,此刻看到韩俊两个,他也在楞了一下后诧异的笑道,“怎么了?你们两个家伙遇到什么事这么开心?”
“黄老师,我……”问询下韩俊立刻开口,才说出一句话,又兴奋的身子发颤,还兴奋的似乎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张鹏一看才大笑,“让我说吧,韩老师,我大前天得了感冒,然后吃了韩俊给我的药,三天就好了,哈哈,我的感冒三天就痊愈了。”
“……”
黄景耀愕然,古怪的看张鹏一眼,又看看韩俊,心下都闪过一丝茫然,就是和他在一起的唐文静等人一样纷纷瞠目结舌。
几个成年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也都是迷茫和疑惑。
得了感冒,三天好了,值得这两个小子这么兴奋开心?
第373章 似乎是一个了不得的事
黄景耀等人根本不明白得了感冒三天就痊愈了,有什么值得两个少年这么开心兴奋的,所以面面相觑后,黄景耀还是带着古怪开口,“你小子怎么感冒了?大夏天的……”
一句话,张鹏脸上就闪过一丝尴尬,韩俊脸上同样浮现出了尴尬,不过他的尴尬和张鹏不一样,他只是尴尬于黄景耀好像没明白这意义,深吸一口气才解释道,“黄老师,是这样的,你还记不记得我给你说过的一些话,就是有关感冒方面的常识,世界上90%以上的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而且世界上没有直接杀死感冒病毒的药物,有效办法是靠人体免疫系统。”
“普通的感冒,有自限性,一般一周左右就会痊愈,被人体免疫系统消灭这个期间,针对感冒的药物和其他治疗方式不是去消除那些感冒病毒,也不会延缓病程,而是缓解感冒时的症状,比如流鼻涕鼻塞,嗓子疼等症状,不吃药可能很严重,让人不舒服,吃了药后会变得舒服些。”
“但感冒本身,该几天痊愈还是几天痊愈。以前张鹏得了感冒就是六七天痊愈,他自己不止感冒一次,也都知道这些,这一次则是三天就痊愈了,准确来说还是三天都不到,两天半多些。”
等这么一串话讲出,黄景耀才再次愕然,他也想起了那一次,在得知韩俊从去年开始就每天节日打零工,只想为他买一份礼物表示感激时,把这小子喊出来对方就说过类似的话。
现在再听一遍……
“怎么回事?我怎么觉得你这话有些矛盾,药物没办法治愈感冒病毒?只能靠免疫力?那么张鹏的感冒怎么被你的药治好了,从以前的六七天痊愈缩短到两三天?”黄景耀愕然中,梁升也发出一声惊呼。
这惊呼也让谭伟明一撇嘴,不屑的瞪了梁升一眼,“亏你还个语文老师,这都不理解?韩俊这么说就是,以前世界上可能没有直接针对感冒病毒的药物。现在则有了,又或者,他给张鹏吃的药不是直接去灭杀感冒病毒,而是提升梁升免疫系统的治愈能力。因为那个变强才提前杀死了感冒病毒……嘶,卧槽!!”
撇着嘴帮梁升解释,解释着解释着谭伟明瞬间瞪直了眼,更当场爆了粗口。
梁升这才阴郁的瞪了谭伟明一眼,“你真觉得我理解不了?我是不敢相信这小子会这么牛!”
可不是么。他们不知道韩俊刚才所说的感冒常识是不是真的绝对正确,但他们知道韩俊这小子是对药物学等方面极感兴趣,也很喜爱。
原因是这小子父亲有类风湿,根本没办法根治只能靠药物维持,也搞得家里压力很大。
他们同样知道韩俊从接触没多久开始,就一直在研究这些,去年前半学期,只是刚开始尝试读各种书籍,后半学期……也只是在读各种书籍,来了景文这里后。一个多月下来才是有了更广阔的书海,更多的实验器材设备,甚至饱含药物学方面的很多药材药物等,这都是黄景耀让人置办的,因为不缺钱,都是市面上各种最好的研究材料,这小子也是几个少年里,韧性坚持和拼搏尽头仅次于孙明辉的。
如黄景耀刚来的第二天,大早上去看四个少年情况,当时就是张鹏、李涛两个在睡觉。孙明辉熬夜后继续在做研究,韩俊则在外面跑步,就算那种跑步是持续一年多的半小时慢跑习惯,他还能在当天准时起来自己一个人锻炼。也说明他比两个睡懒觉的家伙更努力的。
因为大家都是从罗权一高过来的,关系也近,韩俊这些情况,谭伟明等人都知道,可是知道归知道,他们还是不敢相信。韩俊能做到那两种情况里的某一种。
“你是哪一种?”黄景耀的情况则和身边几个同事差不多,不过有王亮孙明辉等小天才们突然找过他的两次经历,他在这方面接受力更强。
“我是靠药物强化了张鹏的自我免疫能力。”韩俊这才点头,点头中依旧是脸色涨红,身子发颤。
可这一次,黄景耀却理解了他为什么会这么激动了。
谭伟明再次惊的瞪直了眼,“那也可以,直接增强免疫系统?”
“其实人体免疫力本来就不固定的,如果有人嗜酒、经常精神紧张、饮食不平衡,就会让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想纠正这些失衡,就可以多喝酸奶,靠养生细菌来弥补,多喝开水,使人体器官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增强,也能有效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多吃海鲜,经常喝茶,多吃动物肝脏等等等,这都是有效提升免疫力的方式。”
“所以提升人体免疫力,并不是多夸张的事,只是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