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生物探测器-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到了五六十年代,国内修建地下长城,首都更是重中之重,这就让首都的地下,变得更加复杂。
  也只不过是近二三十年,这些地下工事才被掩盖,所以,到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首都地下到底是什么情况。
  其实,这个通过一些公开数据,就能够窥视到一点端倪。
  比如,首都地下排水通道长达13万公里,但管网显得十分混乱,相关部门至今还无法描绘出一张完整的地下管网图纸。
  这也是莫邪原来屏蔽这方面信息的原因,因为地下一米就是排水通道,到了第二层才是地下室,深度在2—6米。
  这里的地下室可不是藏宝库,而是真正的地下室,是用来出租的,所以一点探索的价值都没有。
  有数据显示,首都底下至少有1。7万套地下室,这些地下出租屋,大多不足10平方米,租金在300—900元间。
  当然,地下的情况很复杂,还不止是这些,还有近80万个停车位,这些都没有探索价值。
  其实这些还不算什么,第四层的地下深井,第五层的地下商圈,而到了第六层才是防空洞。
  防空洞可容纳30多万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防空工事。
  1969年,中苏因珍@宝岛归属问题,产生武装冲突,在“深挖洞广积粮”口号的感召下,仅1970年代初,首都开发的人防工程就有120万平方米。
  最为知名的是大栅栏地下的人防地道网,又被称作“首都地下城”,它距地8米,通往王府井和天@安门,里面有2300个出气口、70处水源以及战备医院、电影院和理发室。
  在老一辈首都人的记忆中,防空洞曾是美好童年的嬉戏地。
  但是到了现在,还能进入的地下防空洞入口,已经不多了。
  那群熊孩子,不知道怎么的发现了一处入口,并且从里面带出来了一块砖,而就是这块砖,让莫邪看到了防空洞的价值。
  当然,莫邪想要的不是防空洞,而是隐藏在防空洞中的东西,或者是防空洞之下的秘密。
  一千米的探索深度,能够让莫邪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比如穿过第八层的地铁通道,莫邪看到一些墓葬。
  不要以为首都的地下没有墓葬,要知道这里原来可不是城市,很多地方都是荒郊野外,随着城市群的扩建,很多墓地都变成了现在的繁华地带。
  比如那堵用金砖垒起来的墙壁后面,就不是一间简单的地下室,而是一座墓室,一座用金砖铺地,金砖垒起来的墓室。
  首都是一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后5代封建王朝,辽的陪都,及金、元、明、清的都城。
  地下沉睡着各朝代的墓葬与文物,这些宝藏,有的已经被挖掘发现,有的依然沉睡地下。
  比如首都东方广场施工时,人们在12米的地下,又发现远古人类留下的2000多件人工石制品和骨制品,经鉴定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
  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发现,那片遗迹的原址上建了一座博物馆,就在今天王府井地铁站通往东方新天地的通道里。
  为了保护地下文物,首都开建楼房与地铁时,都会格外小心翼翼,生怕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首都地铁施工过程中,工人总是与古代宝藏不期而遇,在建造2号线与8号线期间,工人就惊现七百多年前元朝的古文物。
  所以,在首都与古人亲密接触,并不是件费劲的事!
  因为车子,回了一趟叶家老宅,看到小屁孩打架,居然发现了一块金砖,而因为金砖,探测地下情况,居然又发现了一座古墓。
  这让莫邪有点哭笑不得,他也感觉自己最近的运气,实在是好的没边,难道真是幸运之子?
  莫邪的心思集中在地下的时候,房间里的几个,已经叽叽喳喳的争论上了。
  “金砖肯定比你们的玉镯值钱,这是古董,你们的玉镯是古董吗?最多是现代艺术品!”叶枫洋洋得意的道。
  “你得意什么?又不是你的。”叶梧桐道。
  “就算是你的,也不如一只镯子值钱,连个零头都不如。”叶阳举起洁白的小手,映衬着翠绿的镯子,居然给人一种灼灼生辉的感觉。
  “古董会不如现代工艺品?你以为我们真傻啊?”叶雨嘴硬的道。
  “不信,问大哥好了,大哥既然认出了金砖,自然知道金砖的价格。”叶梧桐一脸鄙视的道。
  “还用问?刚才大哥就说了,这东西制作困难,价比黄金,这么大的一块黄金,价格能便宜了?”叶雨振振有词的道。
  这个时候莫邪开口道:“这个没有准确的价格,要看是哪个朝代的,保存的怎么样,前一段时间,有人在拍卖会上,拍得十来块明清时期的金砖,这些金砖边长从65到72厘米不等,价格从几万元到二十几万元都有,所以并没有一定的标准。”


第二百二十三章 永乐御窑
  “哈哈,我就说不值钱吧!”叶梧桐得意了。
  “几十万不是钱啊?”叶枫翻着白眼道。
  “不如我们的一个零头。”叶阳补刀。
  “大哥,怎么会这么便宜?不是很难制造吗?而且这还是皇家的东西!”叶雨有点不能接受。
  莫邪无语,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东西是制作困难,但是,数量应该很多吧?
  再次瞄了一眼地下,那座古墓,整个都是用金砖垒起来的,这么多砖头,难道还能卖出个天价?
  “这样的砖头价比黄金?究竟凭什么?”叶梧桐洋洋得意的道。
  “凭什么?”莫邪也是无语,虽然不如真正的黄金,但是,这种金砖的价格还真是不低。
  金砖的制作自有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选土、炼泥、澄浆、制坯、阴干等工序,道道细致。
  通常一块金砖全部完工前后耗时足足两年多,金砖烧成后,初步进行加工,然后经几千里水路运送至京。
  所以,在古代大规模生产的时期,价格就不便宜,而到了现代,价格当然更贵,但是也没法跟玉饰相比啊!
  “这种砖头也就十来万一块,毕竟是砖头。”最后莫邪只能这样说。
  搜索了资料,莫邪知道的最大一批次的金砖交易,是89块明清金砖,当时拍出了950万元,这还是因为这批金砖有年款。
  因为金砖的制作非同小可,所以金砖上一般刻有具体的记年款,如“乾隆二年成造细料二尺二寸金砖”字样。
  除了年号、质料、尺寸、监督制造的地方官员姓名,还有具体制砖工匠姓名,都清楚地印在砖身上。
  2012年拍卖会上,89块明清金砖拍出950万元天价,这才让人们对御窑金砖刮目相看。
  没有走上拍卖桌的御窑旧金砖,身价同样不菲。
  目前2。2尺见方、品相较好的清朝御窑金砖,每块市场价已达1万3万元。
  至于明朝金砖,不管是哪个皇帝时期,都卖到10多万元一块。
  “就这破东西,还能卖十多万?谁吃饱了没事干,买这种东西?我看扔大街上都没人要。”叶阳道。
  看着面无表情的小妮子,莫邪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古玩这东西见仁见智,愿意喜欢的掏心掏肺,不喜欢的就是破烂。
  其实金砖还真是好东西,真正懂行的,得到了金砖,一般会特意打制与之相配的架子,将金砖安放在特制的红木桌几上,若再在桌几边上放上毛笔、水盂和字帖,就可以在金砖上练字。
  金砖吸水性好,毛笔蘸水在金砖上临帖,写了就干,干了再写,想想也是件很雅致的事。
  “这么贵,我还是不要了。”叶亮道。
  “送你了,你就拿着,只要不拿来砸人脑袋就好。”莫邪轻笑着道。
  “他也得有那个胆子。”叶阳再次道。
  “我怎么没胆子了?今天我是跟人打架,不是被人打。”叶亮梗着脖子道。
  莫邪点头道:“今天确实是打架,不是被人打,不过,我从来都是打人,不打架。”
  叶亮等人立即无语了,莫邪干了什么,他们自然清楚,对于莫邪来说,打人是小事。
  这一点叶亮感受最深,如果不是郑家死了人,他会挨打?
  “以后郑家再找麻烦,你就告诉我,我来解决。”莫邪也想到了今天的事情,郑家不是跟叶明辉好的穿一条裤子吗?怎么会有郑家子,打叶明辉的儿子?
  看来他们的关系,并没有莫邪想象中的好,所以,各个击破好像并不难。
  “好了,大哥坐飞机回来很累了,让他去休息,等晚上我们还要聚餐呢!”叶阳一挥手,带着兄弟姐们们离开了。
  莫邪围绕着房间转了一圈,通向地下的入口,在街道上的一个角落之中,现在是大白天,肯定没法下去。
  “明代金砖,明代墓穴,可惜东西被尘土掩埋了,要不然就算不下去,也能够看到陪葬物品。”莫邪通过超级生物探测器,仔细分析着这座古墓。
  谁能想到,防空洞一墙之隔的后面,居然是一座明代古墓。
  虽然现在看不到古墓之中的陪葬品,但是,只是修建古墓使用的金砖,就足够莫邪下去一躺。
  一块金砖是不太值钱,但是一大堆金砖呢?
  如果这么说不够直观,那么故宫里面的金砖,到底值多少钱?说出来吓死人啊!
  “永乐御窑,价值不菲啊!”看不到陪葬品,莫邪能够看到金砖上的铭文,而永乐朝的金砖,显然价格最高,因为金砖、御窑,是从永乐开始的。
  当年朱棣迁都北京,开始大兴土木建造紫禁城,大家知道,当时没有什么招标程序,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完全靠官员个人的喜好。
  当时负责故宫地板装修的是工部,老大吴中到有些建筑规划方面的知识,他一眼就看上了当年苏@州的陆慕砖窑。
  陆慕砖窑生产出来的砖,在当时质量上乘,博得了永乐皇帝的称赞,于是窑场被赐名为〝御窑〞。
  当年故宫装修时的地板,全部采用“御窑”生产出来的方砖。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故宫铺地板要选择砖,而不选择什么木地板或者瓷砖呢?
  用砖铺地,不是修建故宫时创建的传统,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就开始用砖铺设道路。
  所以你在电视剧看到,那些铺木地板的古代建筑,一般都是扯淡。
  明代修建故宫时,皇帝不惜重金,也要打造恢宏壮丽的宫殿建筑群,对于细节的追求达到了极致,哪怕是踩在脚下的路,都是需要装点修饰的对象,所以当时用砖是当时最好的选择,最后也确实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故宫建成后的金碧辉煌,让老百姓们望尘莫及,于是让坊间有了“紫禁城的地都是用金砖墁”这样的传言,其实就是说皇帝太奢侈啦,用金砖来铺地。
  事实上,老百姓们口中的“金砖”,实际上是规格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见方的大方砖的雅称。
  而这个大方砖,就是苏@州御窑生产出来的砖。
  那么这么一块破砖头,真的这么值钱?
  只要是了解这种砖的生产工艺,就知道,这种砖头,还就真那么值钱。
  就这样一块儿砖,从泥土到金砖制成,要720天,当年的“一两黄金一块砖”的说法,便由此而来。
  按照现在的金价来计算,一块砖怎么也不少于10万块钱。
  按照二尺二的方砖来算,怎么着一块砖也得15万一平,所以,前几年,一块永乐的御窑金砖,拍卖成交价格为80多万。
  所以,刚才为了让叶亮收下,莫邪没有说出那块金砖的真实价值。
  值钱当然有值钱的道理,因为“金砖”的烧制工艺极为复杂和讲究。
  仅取土一项就要经过掘、运、晒、椎、浆、磨、筛等七道工序,人家取土的工序,就跟我们家包饺子和面差不多。
  取土的泥都必须是太湖的泥,而且所用的土质须黏而不散,粉而不沙。
  选好的泥土要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
  然后浸水将粘土泡开,让数只牛反覆踩踏练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炼成稠密的泥团。
  再经过反覆摔打后,将泥团装入模具,平板盖面,两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实为止。
  然后阴干砖坯,要阴干7个月以上,才能入窑烧制。
  烧土的材料都有讲究,烧制时,先用糠草熏1个月,去其潮气,接着劈柴烧1个月,再用整柴烧1个月,最后用松枝烧40天,才能出窑。
  出窑后还要经过严格检查,如果一批金砖中,有6块达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这一批金砖都算废品,要重新烧制。
  虽然这种浪费在现代车间主任看来,简直就是一种犯罪,但没有这种精益求精,是无法进入故宫这样的地方。
  就这样,从泥土到金砖,要长达2年的时间,但是,你不要以为这样的金砖就算完成了,如果你真这么认为,那你也太天真了。
  出窑后的金砖,还要用桐油浸泡,直到砖表面呈现光泽,才算最后制成。
  金砖运到首都后,官府还派官员逐块检验,每块都要精心检查,方可进贡。
  金砖在运输、储存和给发过程中,都有严格的管理,不能丢失和仿造。
  那当年是怎么防止金砖的伪造呢?
  如果你有机会潜入故宫,撬开地板,翻开铺地的金砖,你会惊喜地发现,金砖的背面不仅有年号,还有工匠的名字。
  是的,这里的每一块方砖,都有自己的来历。
  幸亏当年没有“某宝”,否则,金砖还在运往首都路上,故宫的地板已经铺满“山寨货”。
  这些用太湖泥,经过细致工序烧制的砖,已成了神话。
  这种复杂的工序和昂贵的价格,现在估计也只有马某、王某这样的国内首富级的大富豪,才用得起。
  当然,有钱就能用上么?
  不好意思,这项技艺现在已经失传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古今烈女传
  有人不完全统计,说当年建造故宫的时候,大概用了8000多万快砖。
  所以,不要以为皇宫之中哪都有金砖,这种看上去光润似墨玉、踏上去不滑不涩的方砖,在故宫可不是哪里都有的。
  事实上,故宫也仅仅在三大大会议室,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地板铺上了“金砖”,集中在东、中、西三条路线上。
  这些大方砖上尚有明永乐、正德,清乾隆等年号,和〝苏@州府督造〞等印章字样。
  如果当年八国联军中,有真正懂中国文化的人,相信这些比金子还值钱的砖,就不太可能留在中国的土地上了。
  所以在看到那座用金砖垒起来的古墓之时,莫邪不由自主的想起那首,知道了这首歌是怎么来的,也知道了那座“金山”在哪儿!
  本来想要取了车就走,现在肯定是不能走了,所以莫邪也就顺水推舟的留下了吃了晚饭,顺便住一晚。
  “全都卖了,肯定不行,如果用来金砖铺地,又太过膈应人。”看着那座古墓,莫邪有点发愁,这些金砖到底该怎么处理?
  修建这座古墓,怎么也要几千块砖,这么多,该怎么处理?
  等到夜深人静,莫邪走出了院子,来到了胡同中间的一个角落。
  这边堆积了不少垃圾,看着像是门板什么的,也不知道是谁家装修房子换下的,不用了也没有处理,就堆积在了这里。
  如果是在外面街上,也许早就被城管弄走了,但是在这里,却不知道堆积了多少年,这就是老胡同的弊端。
  钻进了一面门板之后,莫邪立即看到了墙壁上的暗门。
  当然,也不能说是暗门,这个肯定是谁都看得见的,但是防空洞多年不用,这处入口就被封住了,也不知道那些小子,是怎么找到的。
  这边的入口被那些熊孩子挖开了,此时只是用砖头遮掩了一下,莫邪一下就推开了。
  一些零碎的砖头,掉入了通道之中,发出沉闷的声响。
  拿出头灯待在头上,莫邪钻进了通道。
  进入通道,就是一处向下的楼梯,这里莫邪早就扫描清楚了,知道下面是四通八达的通道。
  既然那些小子已经进去过了,莫邪也就不怕里面没有氧气。
  穿过一条长长的通道,又来到一处地方,这边还有一个暗门,能够通向更下面。
  也不知道那些小子在地道之中混了多长时间,反正他们摸的门清,要不然也不可能发现这处隐秘的小门。
  兜兜转转,莫邪不停地向下走,直到深入地下四五十米,莫邪才停下脚步。
  这条通道是死胡同,里面没有修整,到处是碎石,而那座陵墓就在这条通道的尽头。
  很快就找到了那面用金砖垒起来的墓墙,莫邪看着上面的痕迹,皱了皱眉。
  这面墓墙被破坏的很严重,到处坑坑洼洼,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一个大洞。
  随手一摸,莫邪抹掉不少灰尘,这个时候,一块方方正正的砖块,出现在灯光照射之下。
  这块砖要比先前得到的那块大得多,几乎宽了一倍,这应该是最大型号的金砖,从此也可以证明,这些金砖,应该是永乐修建首都的时候烧制的。
  果然,金砖上面的铭文显示是永乐八年,那个时候的首都,已经修建完成了吧?所以这些没用到的金砖,才会来到了这里?
  不过,想到金砖的成本,这样的事情,应该不容易发生才对,但是,这里就是埋藏了这么多金砖。
  看着被破坏的这面墓墙,这条通道也应该是当年挖掘的人防工程,不过,挖掘到这里,遇到了这面墓墙,因为不好挖,或者是其他原因,就停工了,所以一墙之隔的墓室,才没有被人发现。
  通过这面残破的墓墙,莫邪发现外面应该还有金刚墙,而金刚墙应该更难破坏。
  但是,他们刚刚拆除了金刚墙,却又遇到了金砖墙,这些金砖垒起来的墓墙,严丝合缝,一点缝隙都没有,所以更不容易挖掘。
  等到他们好不容易打开了一处缺口,却停工了,所以,那群熊孩子才能在这里捡到一块金砖。
  一边拆着墓墙,一边收集金砖,莫邪也大体推断出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果当年挖掘人防工程的人,也许稍微坚持一下,就会发现一座墓室。
  当然,如果那些人真的发现了墓室,此时就没莫邪什么事了,而这里的金砖,也会消失无踪,不是被收藏起来,而是被破坏。
  当年万历的骨头,都被人扒出来喂狗了,就不要说这些砖头了,所以说,这座古墓是幸运的,莫邪也是幸运的。
  这里剩下的金砖,各种规格的都有,不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个头比较大,所以,那些熊孩子才选择了最小的一块金砖。
  当然,他们也肯定不是故意带出去的,莫邪反而认为,他们肯定是害怕了,所以才会带着一块砖头防身,要不然,他们也不会随手就扔出来,真的当做了神器在使用。
  这些砖头不轻,但对于莫邪来说,却是一点影响都没有,一面墙几百块金砖,很快就被莫邪清理一空。
  而这个时候,暴露出来了更多的金砖,从这里向前,上下左右全都是金砖铺就的。
  看到这种情况,莫邪直接笑了,这里的金砖,全都是一种两尺见方的大砖。
  这样的方砖,在外界根本没有任何流传,因为从故宫初建时起,这种由特殊工艺制成的金砖,一直都是紫禁城的专用品。
  在故宫的重要宫殿中都铺设有这样的砖,现在看到的太和殿金砖,是清康熙年间铺设的,至今,它们依然光亮如新。
  故宫太和殿内,共铺设金砖4718块金砖,而莫邪在这里地下,发现了多少块?
  只是把四面墙壁拆除,就得到了一千多块,加上墓室穹顶和地面,全部加起来足有两千多块,这是半个太和殿的用量啊!
  拆除了外面的墓墙,莫邪打量着墓室。
  如果不是金砖垒起来的,这座墓室就太过寒颤了,因为它的规格太小,就只有一个主墓坑,其他什么都没有。
  “只有棺材?连椁都没有?”虽然没有挖过古墓,但莫邪可没有少研究古墓,所以对于古墓的制式规格,他还是懂点的。
  看着黑漆漆的棺材,这就是一副普通的柳木棺材,这在古代十分普通,根本不像是王侯或者的大官使用的。
  摸着光滑的棺材,抹掉了上面的尘土之后,这幅棺材居然还光滑如镜。
  “古代的大漆,就是好。”看着黝黑透亮的漆面,莫邪感叹道。
  这种用大漆一层层刷出来的棺材,放置几百年都不会腐烂,所以,不要以为现代人科技发达,在有些方面,还真是不如古人。
  这里空气干燥,加上大漆的防腐,所以这幅棺材保存的十分完好。
  使劲搬动了一下,发现棺材还是比较重的,而且盖子扣的很掩饰,一点缝隙都没有。
  扫描了几遍,没有发现一处钉子的痕迹,莫邪皱了皱眉,这是怎么盖住的?
  仔细研究了一会,莫邪才发现,居然有推拉槽。
  莫邪使劲一推上面的棺盖,果然,棺盖顺势向上划去。
  露出来缝隙,莫邪一掀,棺盖就被掀到了一边。
  “呃?”看着棺材里的东西,莫邪惊讶的张大了嘴,本来还以为会看到棺中枯骨,没想到居然是一些书。
  莫邪没有直接动手,而是使用超级生物探测器,扫描了一下里面的书本,这些都是古籍,万一弄碎了就太可惜了。
  “??、、、、?、、、、、?这些是诗词?”
  看着这些书,莫邪根本没有听说过。
  不过,看字迹,应该是同一个人的笔迹,这么说,这些著作是属于同一个人。
  不管这个人是谁,能够写出这么多文章、诗词的人,都不应该是无名之辈。
  “古今烈女传?这个出名啊!”终于看到了一本比较熟悉的书。
  莫邪立即搜索起这本书的资料,具有六百四十年历史的古今烈女传,出自谁手?
  很快,莫邪就锁定了一个人,解缙!
  因为这本书是他负责考订、编辑而成的,所以最早的古今烈女传,只可能出自他之手。
  而通过搜索其他古籍,莫邪也确定了这一点,那些诗词,大多数是解缙的作品。
  “解缙啊!”莫邪张大了嘴,他立即扫描下面的书籍,可是,很快他就失望了,里面并没有他希望看到的那套书。
  解缙是谁?这位大神明洪武二十一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
  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
  永乐十三年冬解缙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
  棺木之中藏书不少,但唯一没有的,就是跟相关的书籍,为什么提到?


第二百二十五章 解缙墓
  想到解缙的瞬间,莫邪就想到了解缙主编的!
  这部大典,囊括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书籍,从天文地理到经史子集,医药,农商,无所不包!
  所以在看到不大的棺材之后,莫邪只能摇头,这么一副普通的棺木,怎么可能装得下?
  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
  初名,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现在有人怀疑正本在长陵,但这个尚未确定,长陵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里面是否存在还是个未知数。
  现在存世的是永乐副本,不过,永乐副本却是惨遭浩劫,大多毁于战火,至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到了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但是,这个文化却是残缺不全的,所以在看到解缙的那么多著作之后,莫邪才会那么惊喜,但是,现在剩下的只有失望。
  当然,能够发现解缙的手书,也是一个大收获。
  解缙一生之中的所有著作,棺材之中都有收藏,其中还有解缙的手抄本。
  解缙是书法大家,他的字迹,还是比较容易鉴定的。
  莫邪不了解这个人,但是他是名人,所以,莫邪很轻易的就找到了,这个人在所有资料。
  解缙的书法很出名,他擅长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用笔之精妙,出人意表,其草书开晚明狂草先河。
  明吴宽称:“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士解公为首,下笔圆滑纯熟。”
  何乔远曰:“缙学书得法于危素、周伯琦。其书傲让相缀,神气自倍。”
  、、、等,很多都是有历史记载,甚至是被国内博物馆收藏的珍品,所以,莫邪很容易鉴定。
  是解缙在广@西、交阯为官期间所作,作品创作于永乐八年,时解缙四十二岁,恰从遥远的边陲入京奏事,之后不久即被陷入狱,五年后惨死。
  这一卷书法纵横超逸,奔放洒脱,点划出规入矩,绝无草率牵强处,章法经营尤见匠心,全篇一气呵成,神气自备,显示出解缙驾御长卷游刃有余的不凡功力。
  如果说跟博物馆中收藏的那副有什么不同,那么就是莫邪手边这幅,没有清安岐、乾隆、嘉庆、宣统的收藏钤印。
  也是这样,现藏于首都故宫博物院的,纵228厘米,横612厘米,跟莫邪发现的这幅一般大小,但是,莫邪发现的这个,肯定跟博物馆中的不同,因为上面清清爽爽,并没有收藏印。
  而故宫博物馆中的那部作品,曾经朱之赤、安岐、乾隆御府、顾崧、潘厚、伍俪甫、张珩等鉴藏,上钤诸家鉴藏印记共16方。
  字迹相同而没有鉴藏印记,这只能说明,这些书稿字画,从来没有流传出去过。
  对比了一下,莫邪发现,藏在这座棺木之中的古籍,居然比外界流传的还要好。
  魔都馆藏的,前三行略显拘谨,自第四行起,渐趋流畅奔放,而莫邪这里这本,从开始到末尾,整个书写过程,都是运笔矫健劲拔,锋颖多变,顿挫圆转,挥洒自若。
  其用墨浓而干,墨色黝黑如漆,墨韵飞动,更添风采,明显要比流传于世的那本要好。
  只是鉴定了这几本字帖,莫邪就确认这是解缙的真迹,但是,鉴定出解缙的字迹之后,莫邪更加失望,当年解缙怎么就没有保留一部永乐大典?
  如果他放在这里藏着一部多好?
  当然,想想又觉得不太可能,几亿字,如果用毛笔抄写,得抄多长时间?那么多书本,要隐藏在哪里?
  所以,莫邪停止了胡思乱想。
  能够在这里发现解缙的藏书已经十分不错了,还想找到,那就真的是奢望了。
  虽然想是这么想,但莫邪还就是有了这种奢望,因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这难道是解缙衣冠冢?”莫邪喃喃自语的道。
  当然,他分析着这座古墓的时候,也没有忘了收集这里的东西。
  棺木自然是重新密封好,第一时间收进了空间。
  其他剩下的就是一些金砖,这些全部被莫邪启出带走。
  等他把这里打扫干净,仔细扫描,再也没有发现任何古物的时候,莫邪才失望的向外走去。
  这里不可能再发现好东西,因为莫邪知道,这里不是解缙的陵墓。
  解缙墓位于江@西吉@水县仁@寿乡,墓南北长500米,庄严肃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