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烟云-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手中实力,他也比不征战在外,将史思明部牢牢堵在井陉关以东不得寸进的郭子仪,李光弼;论根底深厚,他甚至比不原朔方留后支度副使杜鸿渐、六城水陆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等,唯一可以仰仗的,便是善于揣摩皇帝陛下的心思,事事做到别人前头。

李亨不满意于灵武小朝廷的单弱,急于扩充实力。崔冕当然要想尽一切手段达成目标。尽管这些手段,在别人看来都过于匪夷所思,过于急功近利。而左相房琯,此刻也跟崔冕一样,迫切需要做到一些常人所不能之事,稳固地位。因此与崔冕彼此呼应,沉瀣一气。

房琯原本是替巡幸蜀中的老皇帝李隆基试探太子态度而来,发现李亨抢班夺位的势头已经无法挽回的时候,立刻顺水推舟,以李隆基的名义,口头“册立”李亨为皇帝。做了这件事之后,房琯便等同于自己断绝所有退路,除非李亨能如愿站稳脚跟,逼得老皇帝彻底交权。否则,必然要身败名裂。

两位宰相大人和皇帝李亨的需求一致,底下的人即便对新政有再多怨言,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了。况且如今朝中最有实力与崔冕、房琯等人分庭抗礼的大将军郭子仪正忙于应付史思明的疯狂进攻,实在无暇顾及背后的事情,也不愿意为此惹得文武失和,所以崔冕、房琯和鱼朝恩等人联手打造的新政,味道虽然刺鼻了些,却顺顺当当地执行了下去。

消息传到了洛阳,安禄山大喜过望。立刻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传令给孙孝哲,命其率部西征,务必将安西军拖在汾州一线,不能分身他顾。同时,命崔乾佑部结束手中一切军务,挥师北进,直捣残唐余孽的老巢。

孙孝哲和崔乾佑二将不敢怠慢,接到命令后分头展开行动。一个出长安向西,寻找安西军主力,试图洗雪前耻。一个渡黄河向北,绕过路上可能的阻拦,径自扑向灵武,以期建立不世奇功。

刹那间,京畿关内两道烽烟滚滚,支持大唐的各路兵马与两支叛军杀做了一团。无奈敌我双方实力相差过于悬殊,除了安西军还能勉强稳住阵脚,与孙孝哲部互有胜负之外。其他几路唐军,很快就败下阵来,被崔乾佑从坊州一路赶向了灵州。

李亨的温泉行宫地处于灵州最南端,还没等竣工呢,便听到了叛军的号角声。急得两眼冒烟,不顾杜鸿渐、魏少游等老军务的劝阻,下令整军迎击。左相房琯身兼西京招讨使,又曾经熟读兵书战策,当仁不让地做了大军主帅。又奏请李亨,任命兵部侍郎王思礼、御史中丞邓景山为左右副手,户部侍郎李揖为行军司马,中丞宋若思、起居郎知制诰贾至、右司郎中魏少游为判官,给事中刘秩为参谋。点起倾国之兵八万,浩浩汤汤向南杀来!

第三章 国殇 (六 上)

只用二十几天就从潼关般推进到灵州与庆州的交界,一路势如破竹,崔乾佑所部叛军也是人困马乏。见房琯来势汹汹,不敢跟他硬拼,主动大步向后撤退。

这一退,可就让房琯提在嗓子眼儿处的心彻底落回了肚子里。他原本也是提着麻秸杆打狼,两头害怕。此刻却瞬间意识到了叛军已经是强弩之末,立即挥动大军追了去。双方在洛源恶战一场,崔乾佑兵少难支,再度主动退却。房琯乘胜追击,紧咬住崔乾佑尾巴不放。其他几支先前被崔乾佑打败的地方团练,在浑州县尉李初进、怀安团练使张挺、罢交主簿刘昂、肤施县捕头陈再兴等人的带领下,也纷纷兜转回来,围着崔乾佑的后队狠砸。

崔乾佑大怒,转身回扑,存放在洛水河畔辎重营不幸又被安定捕快马跃带领民壮放了一把火。粮草器械损失无数,不得己,第三次狼狈退走,将刚刚到手的怀安、华池等地尽数丢弃,一直逃到坊州才停住了脚步。

双方这一退一进,时间可就匆匆过去了二十余日。北风渐起,被霜染红了的树叶纷纷扬扬从枝头落了下来。如果战事再拖延下去,今年冬天,双方的将士就都要在野外苦熬了。

对于崔乾佑等幽燕将士还好说,毕竟他们都是老兵痞,见惯了风雪,眠沙卧雪属于家常便饭。对于房琯、邓景山、李揖等文人,银装素裹的荒野可是没半点儿浪漫可言。白毛风一吹,寒气直入骨髓,多厚的皮裘都抵挡不住。

为了早日能打回长安城,住进烧着地炕的暖阁。房琯派遣死士,给崔乾佑下一封信。信中历数对方跟在安禄山身后,辜负皇恩,屠戮百姓等种种恶行,然后命令对方,要么痛快地停住脚步,让两军一分高下。要么趁早投降,念在其迷途知返的份,或许还能保住一条狗命。

崔乾佑大怒,立刻率部出城来战。结果又被房琯击败,丢下千具尸体,狼狈逃回了城中,紧闭四门,任房琯派人在外面如何叫骂侮辱,也不肯再出头。

房琯哈哈大笑,一边上表向李亨告捷,一边分遣兵马,去光复周围郡县。同时还不忘了派出偏师一支,由心腹爱将李光进率领,扑向京畿道的梨园寨,从侧翼牵制孙孝哲,缓解后者对安西军的压力。

判官魏少游曾经在朔方军中效力多年,领军经验颇丰。见房琯接连向外分兵,赶紧找了兵部侍郎王思礼、怀化将军杨希文、奋威将军刘贵哲等人,联合起来向房琯进谏,请他小心谨慎,切勿中了敌人的圈套。

“圈套?!”听完众人的谏言,房琯放下茶盏,哈哈大笑,“你等也是老军务了,可听说过为了诱敌深入,一退就是六、七百里的么?”

“末将,末将未曾听说过!”众人红着脸,老老实实地承认。从灵州与庆州的交界,一直追杀叛军到京畿道边,虽然沿途斩获甚少,却也光复了许多城池。若说崔乾佑只是想把唐军从灵武老巢吸引过来,以便一举歼灭的话,这个诱饵,未免也太大了些。

况且实力对比这东西,原本就很微妙。当初崔乾佑长驱直入,很多地方望族都以为大唐已经日薄西山,纷纷与叛军暗通款曲。如今轮到唐军高歌猛进了,那些大户豪门少不得又要将头转回来,再度向大唐这边输送粮草辎重。此长彼消,如今还真说不定谁的实力更强大一些。

“诸位一番苦心,房某甚为感动。但是房某的有些举动,却是不得不为!”见大伙都被自己问住了,房琯心里好生满足。笑了笑,十分客气地解释道:“京畿道附近不比灵武,形势复杂异常。某些带兵的将领,骄横跋扈。仗着曾经侥幸胜过叛军几场,就不把陛下的旨意放在眼里。念在其少不更事的份,房某愿意不计前嫌的派兵帮他一把。一则显示陛下有容人之量,二来么,也让某些人知道知道,会打仗的不止他一个。大唐的国运还没有绝,只要机会合适,良帅名将必然会接二连三地脱颖而出!”

那个骄横跋扈的家伙,无须明说,大伙也知道他到底是谁!纷纷咧嘴笑了笑,摇头不语。只有兵部尚王思礼,作为当年曾经经历过潼关惨败的老将,心里头还是觉得不踏实,犹豫了片刻,低声说道:“那孙孝哲原本就是个疯子,做事向来从不遵循常规。眼下外界虽然纷纷传言他与崔乾佑不睦,可谁也保不准,他会突然转了性。如今我军的位置,恰恰处于孙孝哲的侧后,如果他突然掉头杀过来。”

“这就是本帅分兵去救安西军的第三个目的!”没等王思礼把话说完,房琯立刻大声补充,“李光进所部皆为骑兵,骁勇善战。既能向安西军展示朝廷的真正实力,又能监视孙孝哲,以免其突然得了失心疯,掉头回援!不过根据本帅的判断,这种可能性非常地小。孙孝哲当初被安西军堵在长安城里头,连大门都不敢出了,也没见崔乾佑发一兵一卒救他。如今轮到崔乾佑倒霉,孙孝哲岂能不报当日之仇?!”

“这元帅高见!”王思礼做了长揖,满脸佩服之色。

即便心里依旧不踏实,他也不敢再多说了。因为以房琯的口才,无论他说什么,肯定都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来。况且当年他从潼关逃到李亨帐下后,本来该以丧师辱国之罪处死。多亏了房琯在旁边美言,才保住了这条小命儿。所以与公与私,都不应再质疑主帅的决定,以免给后者的声望与威信造成损害。

轻而易举地统一了将士们的认识,房琯连夜翻看兵书,再度祭出一个奇招。将所部兵马分为三班,轮番向崔乾佑挑战。白天擂鼓吹角,叫骂不绝。晚则围着坊州城大唱幽燕民歌。以效当年淮阴侯韩信四面楚歌,瓦解楚霸王军心的故事。

崔乾佑被吵得苦不堪言,不得已,派人送出信来,主动请求三日后决一死战。房琯见信大喜,将围城的将士们撤回,全军向后退到十里外的黄帝陵,摆下五方悬车星斗大阵,坐等崔乾佑前来送死。

那五方悬车星斗大阵,据说乃是初唐名帅李靖所创。一直失传多年,直到天宝初,才重新现世,被很多书香门第收藏为兵家至宝。房琯乃名门之后,自幼饱读诗,当然不会落下如此奇珍。非但将《李卫公遗书》中所阐述的用兵道理背诵得滚瓜烂熟,而且能活学活用,将书后附录的几个经典阵型推陈出新。

整个五方悬车星斗大阵分为左、中、右、后四部分。左右皆为骑兵,人数各在一万下,负责包抄两翼,追亡逐北。中央则以牛车两千辆为核心,车有御手,射手各一,长槊手两人。牛头绑以匕首,以效田单破燕之典故。车辕之,则绑以长矛、铁槊,以仿姜子牙灭殷之韵神。在牛车背后,则是房琯亲自统领的后队,再细分为五行二十八部。

每部有主将一人,副将两人,士卒一千。皆按照天上二十八宿的名字命名。由于决战地点设在轩辕黄帝陵下,所以五行中以土为尊,计一万人。由大唐天子李亨的塑像为主帅,泽被全军。左丞相房琯为副帅,坐在一个高高竖起的四层楼车,代替天子发号施令。

其余四行,则分为金木水火。每行七千人,编为七部。与天上二十八宿的七座呼应。具体行动,则严格遵照楼车打出的旗帜。待中军的神牛大车把崔乾佑的队伍冲散,则四行齐出,将叛军碾成齑粉。

当年汉光武皇帝统帅邓禹、吴汉、岑鹏、马武二十八将,扫平各方豪杰,中兴大汉。今日房琯也要凭此五方悬车星斗大阵,涤荡叛逆,重振大唐。

崔乾佑这回动了真怒,一直缩在坊州城里养精蓄锐,待房琯在城外将五方悬车星斗大阵部署好了,才点起三万大军,慢吞吞地,赶向轩辕黄帝陵“送死”。

看看敌军已经走到两里之内,坐在四层高的楼车房琯沉声下令:“吹角,悬车先行,二十八宿展开,灭此朝食!”

“诺!”六万六千大唐健儿齐声回应。或迈开步伐,或催动战马、牛车,轰隆隆向前压去,宛若山洪决口,沿着黄帝陵前的缓坡,倾泻而下!

“击鼓!”

“击鼓!”“击鼓!”“击鼓!”

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

鼓声如雷,旌旗猎猎,刀锋反射出的寒光,照亮一张张年青而又诚挚的面孔。

注:正史,此战发生于咸阳附近的陈涛斜,房琯以一介书生统帅大军,胡乱指挥,导致李亨小朝廷全军覆没。亏得郭子仪从山西紧急派兵回援,才没有被叛军趁机铲除。

第三章 国殇 (六 下)

站在第一排的牛车之上,明威将军马跃豪气干云。

他本是安定城里的一捕快,平素的任务是捉拿匪徒毛贼,维持地方秩序。叛军打到家门口时,不甘心跟着县令一起投降,便带着百余名民壮砍死了县令,杀出了城外。本想跑到汾州去投奔安西军,谁料半路又听到了王师反攻的消息,便又掉头杀了回来,联合起附近几伙同样不愿意接受大燕国统治的豪杰,王洪、杜老大、许六子等,于叛军的侧后方百般骚扰。

他们知道自己的家底薄,经不起恶战,所以也不跟崔乾佑的人硬碰。总是抽冷子打闷棍,净捡敌军中的老弱病残下手,倒也混了个风生水起。

某日运气爆满,居然在洛水河畔发现了崔乾佑的一座辎重营。怀着大不了一死的想法,群雄冒险组织了一场奇袭。没想到本该严加防范的辎重营里,居然没多少兵马。被马跃等人冲进去,一把大火烧了个精光。

可以说,唐军之所以能顺利地将崔乾佑打得节节败退,马跃、王洪和杜老大等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等使房琯也明白这个道理,故而不吝重赏。奏灵武朝廷,将一众豪杰们全都封了将军。从四品到六品不等,个个都令他们心满意足。

受了皇帝陛下和宰相大人的知遇之恩,马跃等人当然要涌泉相报。一路抖擞精神,每战争先,又立下了无数功劳。为了嘉许他们这种悍不畏死的精神,房琯亲自手书了“振武”两字,命人绣在马跃等人的将旗上。振武军的名号也由此叫开,成了左相房琯帐下独一无二的精锐。

既然是精锐,被用在刀刃也在情理之中。这次与叛军决战,房琯又亲自点了马跃的将,命其带领王洪、杜老大、许六子等老兵和李初进、张挺、刘昂、陈再兴等地方将领的兴武军一起,指挥车阵,为大军开路。

马跃欣然领命,带领麾下将士昼夜练习。终于赶在决战日到来的前一个晚上,将悬车大阵操练熟了。虽然暂且还未能达到兵书上说的那种,“悬车一出,六军辟易”的模样,至少能让车队不在半路散架了。

咚咚咚咚,轰隆隆隆。鼓声如雷,车轮滚滚。

马跃狠狠地吸了一口气,强行压下大声呐喊的冲动。

已经是四品将军了,他不能再向先前那样毛手毛脚。否则不但给振武军丢脸,也会给丞相大人,皇帝陛下丢脸。虽然皇帝陛下到底长什么摸样,马跃至今还没弄清楚。

他唯一清楚的是,老马家从他曾祖父那辈起,就没出过什么大人物。当年为了给自己活动个捕快的缺,父亲将刚刚及笄的妹妹,硬塞给了主簿大人做填房,才勉强使得自己有资格吃一碗官饭。虽然妹妹成亲之后的日子非常不快乐,可老马家下,却再没有差役敢堵着大门儿欺负。

如今他已经成了四品将军,职位远远过了当年的县令和主簿。若是哪天抽空回家乡转转,还不知道会让邻里们羡慕成什么模样。当年的同僚们想必不敢再拿自己开玩笑,生就了一幅势力眼的主簿妹夫,如果他还活着的话,肯定也不敢再对妹妹吹胡子瞪眼。

即便不为了报答左相大人的提携,光是为了这份尊重,马跃也要继续奋勇冲杀。虽然手底下有几个好兄弟曾经偷偷提醒,说左相大人很可能是准备将大伙当做过河的桥板踩。“桥板就桥板,老子不在乎!总比没人用,烂在泥沟里边强!”当时,马跃正色回应,理直气壮。经历了十几年的官场倾轧,他现在可以容忍被人利用。换句话说,他可以容忍被当做牺牲和弃子,但是无法容忍自己继续默默无闻。况且左相大人也不可能拿近八千人,两千辆牛车当做弃子。那样做,他和自杀还有什么分别?!

“呯!”一支丈许长的弩箭凌空射来,扎在马跃面前的盾墙上,摇摇晃晃。他的心思迅速从狂热状态冷却,目光直视最前方。无数支长长短短的弩箭出现在他的视线内,带着风,倒映着晨光,点燃热血和死亡的序曲。

“加!”马跃将手中长槊举过头,奋力挥舞。在出战之前,左相房琯曾经把他们几个担任开路先锋的将领叫到一处,面授机宜。林林总总说了许多,但要点只有一个,就是保持牛车阵的速度,硬往敌人身上撞。只要能撞进敌军队伍,凭着车阵的余劲,也能将对方撕开一条血肉模糊的通道。

对房大人的智慧,马跃深信不疑。牛这东西虽然看起来慢吞吞,事实却颇具蛮力。一旦了发疯使起了性子,三、四个壮小伙都奈何不得。不像马和骡子,即便看去再雄峻,两个普通人让你拿一根绳子就能制得住。

弩箭陆续落下来,或者被盾墙阻挡,或者射中拉车的牛,溅起一团团血花。一些牛车倒翻在地,挡住身后和临近的车辆的去路,整个车阵出现了无数细小的缺口,但队形还能基本保持严整。没有被弩箭射中的人们纷纷用槊杆抽打牛臀,提高冲击的速度。牛车的射手也将步弓举起来,慢慢拉成了半月状。

羽箭破空,划过一百五十余步距离,徒劳地落在了地。射手们太着急了,以至于忘记了弩箭和步弓的射程差距。他们绝望地互相看了看,松开弓弦,将身体缩卷在盾墙之后,继续耐心等待。有人在等待中被弩箭跟盾墙一起穿透,惨叫着死去。有人则将身体趴得更低,手指扣在车辕,关节处僵硬雪白。

近了,近了,车阵冒着冰雹般的弩箭向前推进,每一步,都付出极大的代价。但叛军依旧在步弓的有效射程之外,射手们徒有反击之心,却没有还手之力。而叛军当中的弩车,却不知道有多少辆,仿佛不要钱般将弩箭接二连三射过来,射得牛车上的唐军将士东倒西歪,宛若暴风雨中的荷叶。

“加!”“加!”“冲过去,人死鸟朝天!”马跃挥舞着振武军大旗,疯子般冲着自家的嫡系部属大喊大叫。他身边的射手已经被弩箭钉死在车辕,御手的胳膊也挨了一弩,鲜血顺着牵牛的缰绳溪流般往下躺。然而他却无法顾及到这些,只能拼尽一切力量鼓舞士气。

再这样下去,不用敌军来杀,车阵自己就崩溃了。光挨射不能还手的滋味太难受,无论对将领还是对他们手下的人,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煎熬。左相大人在准备五方悬车星斗大阵之时,肯定没想到叛军手中,能有这么多弩车存在。也肯定没想到,弟兄们在弩箭的攒射下,士气能否始终保持如一。可现在再提这些,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掉头逃走,将没有任何防御设施的牛车后面和侧面暴露给敌人,大伙只会死得更快!

不光是马跃一个人意识到了危机,李初进、张挺、刘昂、陈再兴等地方将领,也不约而同地带动自家部属,压榨出牛车的最后一点速度。沉重的牛车开始狂奔,车轮压在枯草地,带起轰轰的黄色烟尘。前方的视野开始变得昏暗,弩箭散出来的寒光一点点变得模糊。是顺风,所以烟尘才会向敌军那边刮。老天保佑,马跃又惊又喜,继续扯开嗓子大喊大叫,“加,加,压死他们,压死他们!”

回答他们的是更密集的弩箭。一百五十步距离,非但伏远弩能准确命中目标,普通擎张弩,也达到了有效射程。后者不像前者那么有力,那么巨大,但胜在更快,更灵活。密密麻麻地穿过烟尘,将唐军将士一个个钉死在前进的道路。

定远将军王洪倒下了,就在马跃身边的战车,手里握着一根弩箭,两只眼睛睁得滚圆。这个猎户出身的汉子,昨天还拉着马跃唠叨,说要把左相大人给的赏钱带回家中,买四百亩地,置十几头牛。“我算过了,洛水那边地肥,一亩地每年能打将近两百五十斤麦子。收了麦子后,还能在地里边种一茬子黍子。你别笑,咱不图收成,就图它长得快,秸秆可以割了晒干,存起来供牛羊过冬。”

当时杜老大还笑王洪目光短浅,不像个大唐的将军。王洪却坚持说,当官的人都得如房琯那样肚子里有一马车学问,自己却只能认出自己的姓,连句完整了场面话都说不利索,根本就没当大官儿的命。能捞到个定远将军做,已经不知道是几辈子积下的福报。人要知足,倘若继续得寸进尺的话,福气就变薄了,儿孙们会受磨难。

如今,他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用掉原本属于儿孙的福分了。带着他的大员外梦,永远睡在了尘埃里。

又有一轮弩箭射来,将王洪那辆车的射手钉死在他的遗体旁。驾车的御手吓破了胆子,扯动挽绳,试图使牛车停下来,掉头逃命。归德中郎将杜老大从旁边的牛车跳过了,手起刀落,砍死了胆小的御手,夺过挽绳,催促牛车继续向前。

“加,加,压死他们,压死他们!”杜老大扯开嗓子,大声高呼。

“加,加,压死他们,压死他们!”无数人在周围扯开嗓子回应,被烟尘阻隔,听不清楚到底是谁。没被烟尘呛死的射手们流着眼泪,再度拉开弓弦,搭羽箭,再度指向正前方看不见的所在。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核心军阵中央的楼车,传出了一阵凄厉的号角声。那是可以放箭的指示。

“嘣!”“嘣!”“嘣!”“嘣!”幸存的射手们,争先恐后地松开弓弦。数以千计的箭矢从车阵飞起来,落向叛军的头顶。或者被盾牌阻挡,或者射中目标。百名叛军将士同时惨叫着倒下,坚固的方阵出现了许多小缺口。可下一个瞬间,又有数以百计的叛军士卒,举着盾牌从后面涌上前,将弓箭射出的缺口挡了个严严实实。

“他妈的,老子就不信这个邪!”刀客出身的许六子瞪着通红的眼睛,从盾墙后探出半个身体,将羽箭连珠般射向对面。烟尘太大,看不清具体是哪个目标。但不用瞄准,如此密集的队形,即便闭着眼睛蒙,也偏不了太多。

对面的敌阵中,有面将旗轰然而倒。紧跟着,数以百计的弩箭和羽箭反射回来,将许六子所在的牛车彻底淹没。当箭雨落尽,牛车变成了刺猬。许六子身中了十几支箭,兀自双手抓住车前的盾墙,坚持着不肯倒下。两只圆睁的大眼中,写满了痛苦与不甘。

箭来矢往,敌我双方在一百步距离内,面对面互相射击。弩的穿透力变得极大,每次命中目标,都能将盾墙和躲在盾墙后的唐军将士穿在一起,带向猩红色的天空。弓的射击频率,则在此刻挥到了最佳地步,站在牛车的射手们直起腰,弯弓搭箭,箭箭带起一串血花。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核心军阵中央的楼车,角鼓声绵绵不绝。没有丝毫感情,也不带任何变化。向前,向前,放箭,放箭,仿佛这是破敌的唯一招数,也是唐军所凭借的仅有一招。

仗打到这种地步,双方的弓箭手几乎实在比拼意志力。谁先挺不住,谁就要彻底落入下风。即便没有太多临阵经验,马跃也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咬着牙,他将振武军大旗放下,弯腰将染满了袍泽鲜血的步弓举了起来,推臂,拉弦,对准烟雾后的敌人主阵,射出了平生第一箭。

“嗖!”羽箭腾空之后,飞向远方。不知道是否射中了敌人,马跃希望射中了。还有不到四十步,这个距离,射中便是致命伤。他又迅速抓起一根破甲锥,拉弓,放箭。

“嗡!”羽箭破空声在他耳边响起,有些古怪,带着一点点尾音。他骤然扭头,看见身边的御手满脸骇然。一支涂了油的羽箭正扎在车辕之上,箭身,冒着缕缕青烟。

“火箭?他们准备放火!”马跃身子一紧,已经搭在弦的羽箭瞬间飞出,不知道射到了哪个方向。

还有五十步,五十步。马跃痛苦地想,瞪圆的双眼里充满了绝望。车辕的羽箭冒出了火苗,跳动如风中之烛。御手抽出腰间横刀一刀砍去,将燃烧着的箭杆劈落于地。然而,所有挣扎举动都是徒劳的。更多的火箭从天空中扑下来,钉在牛车的盾墙、车辕和车轮。跳起了更多的火苗,凄美夺目。

几乎所有牛车的人都放下了弓箭,抓起身边一切可用的东西,奋力救火。敌军的攻击却不间断,第二波火箭迅速袭来,中间还夹杂着无数火把。然后是第三波,数百枚涂满了牛油的藤球,绑在弩箭,射升上空,掠过不到五十步的距离,落下,砸中牛车,轰然炸裂。

马跃左侧的牛车起火。车的三名士卒不得不跳下来,徒步逃命。后面的车辆却收势不及,直接撞在他们身,将他们压得筋断骨折。

紧跟着,他右侧不远处的一辆战车也变成了一个大火球。两名士兵既无法扑灭火焰,又不敢冒被身后车辆撞死的危险,挥舞着横刀,手足无措。有人从旁边递过根长矛去,试图让受困的人拉着长矛跳到另外一辆牛车。还没等他们做好准备,起火的战车突然来个急刹。拉车的耕牛掉转头,斜着冲向自家队伍。

“轰!”一辆正在前进的牛车躲避不及,与起火的车辆撞在了一起。两辆战车的所有士卒都被抛了起来,摔到了地面,然后被绑在某只牛角的匕首活活捅死。

更多的火箭和火把落下来,将车阵搅得更乱。更多的耕牛被火焰吓疯,再不受御手控制,挣脱鼻环,横冲直撞。更多的战车翻倒,将更多的将士抛在了自己人的车轮下,槊锋前。更多的热血涌出,更多灵魂飞上烟熏火燎的半空,满脸茫然。

火攻还在继续。崔乾佑常年在塞与草原部落作战,对付马、牛等大型牲畜驾轻就熟。叛军在他的指挥下,将更多的火把和油球点燃,用手投向车阵正前方。不求直接杀伤唐人,只求惊吓耕牛。

红蛇飞舞,金星升腾。车轮扬起的烟尘转眼间就被火焰驱逐,地面突然变得比天空还亮。拉车的黄牛撒开四蹄,夺路狂奔。少量向前,大部分掉头向后,还有一些彻底了疯,横着撞向身边的同伴。整个悬车大阵,在敌军面前不到四十步的地方分崩离析。车上的唐军将士或者被牛拉着向自家后军跑,或者被掀翻在地,碾得粉身碎骨。

怀安团练使张挺从牛车跳下来,试图救援自己的家乡子弟。他的膂力非常大,接连拉住了两头发了疯了耕牛,令车上的人得以平安脱身。第三辆牛车呼啸而来,绑在车辕的长矛直接刺进了他的后腰,半尺长的矛头从前腹透了出来,将他挑上半空。张挺伸手抓住矛头,厉声断喝“啊——”

矛杆“喀嚓”一声折断,他的身体落地,然后被车轮无情地碾过,血肉模糊。

罢交主簿刘昂也在想方设法自救,这个文人出生的将领,勇气一点儿也不比纠纠武夫来得差。只见他抓起一根着火的长矛,迅速塞进了一辆牛车的车辐之间。木制的车辐被卡住,发出“咯咯”的声响。下一个瞬间,车轮碎裂,牛车倒翻。车上的士卒跳下来,侧身闪开另外一辆失控的牛车,顺手扯住荡在半空中的挽绳,给上面的人创造更多的逃生机会。

发了疯的耕牛,远非人力所能阻挡。被拉住的牛车只是稍稍停顿了一瞬,便又开始横冲直撞。但有这一瞬间停顿,已经足够车上的人做出求生举动。他们纷纷纵身跳下,在刘昂周围聚集成一团,同时挥动兵器自保。

几头了疯的耕牛被杀死,尸体和已经起火的车辆堆在一道,组成了一个简单的街垒。更多的幸存将士开始向街垒后靠拢,同时将其逐步扩大。罢交主簿刘昂站在人群中央,大声疾呼,“这边来,这里。堵住这个口子,把这块木头点着了。牲畜怕火,只要我们周围有火,牛就不敢靠近!这里,这里,快点儿!”

他的举动提醒了更多的人。侥幸没有被自家战车碾死,也没有被绑在牛角的匕首刺穿的大唐健儿们,纷纷仿效,利用已经倒翻的牛车和死去耕牛的尸体,组成了一个个简单的避难所。坐在四层高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