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乡小农民(挣钱)-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泊笱У谋弦瞪趺椿卣饷锤鲫鹘顷戈估戳耍训朗堑米锏氖裁慈吮环⑴涔吹摹4怕亲拥囊晌始父鋈艘黄鹣蛳缗沙鏊呷ィ比簧说难现氐哪橇┬』旎毂涣硪桓鰆ing察送去医院了。
经过一番登记询问,一套程序下来,就没王勇他们什么事了。一个值班jing察告诉三人朱所长出任务去了,说有时间去看你们。从这名干净口中三人得知了朱伟来着当所长的原委。原来这小子是公安部下来挂职锻炼的,正赶上所长退休,新任所长还没到,jing衔最高的朱伟便被任命为所里的代理所长。刚接手工作,没什么经验,有碰到大集的ri子,所以忙的团团转根本没有空闲的时间。
几人走出派出所,说笑着准备去老杨那里吃油条和豆腐脑。边走边说起初中时的趣事。
“大伟呀!你说我说你多少回了?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你怎么能叫人叫外号呢?你看,老朱生气了吧?这老同学见面不说请咱吃一顿,连招呼也没打一个就没影了?”王勇抱怨着说。
“王勇,你小子还有脸说,咱全班除了你自己?那个外号不是你起的?我还不是跟着你学的?”大伟气急败坏的揭露王勇的真实面目。看见王倩感兴趣的望过来,大伟这小子更来劲了。正要继续揭露控诉王勇的真面目,王勇一把将其推开,将王倩拉到自己身边。不理会大伟的嘀咕,带着王倩逛大集。
看到地摊上有老大娘在卖小孩子穿的小鞋子,小帽子之类的,一下就走不动了。全手工缝制的这些传统物件,在城里已经见不到了。王倩看着惊奇不已,看看这个,又瞧瞧那个,拿起来就舍不得放手。最后王勇掏钱给她买了一套。包括,小帽子、小肚兜。小棉衣、小棉裤、小鞋子。这么一套手艺jing湛,做工优良的可以说是工艺品的衣服才卖一百块。弄的王倩都想要打包全部带走。
等逛到吃饭的地儿时,几人的手里都拎满了各式各样的东西。不过全是王倩这丫头买的。
今天连班,偷着跑出来上传一章!下一章要明天上午了。
第二十一章记忆中的味道
这次几人顺利的来到集市上西南角的小吃摊聚集地。眼前的情景让王勇和大伟不知所措。儿时记忆中熟悉的小吃摊都不见了,只有路两旁的一家家饭店在开门营业。而且家家生意都还不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很是热闹。两人对视一眼,什么情况?儿时记忆中的炸油条的呢?卖包子和馒头的呢?
王倩在后面看着发呆的两人,有些不耐烦的退了两人一下,说:“走啦!人家都饿死了。带我去吃东西啦!我要吃你们说的豆腐脑和油条。”
王勇和大伟一下子慌了,记忆中的摊位没有了,记忆中的老杨也没了,记忆中的味道也没了。就在两人不知该怎么办时,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你们是想吃老杨的油条豆腐脑了吧?在外上学还是工作了?”
两人转身一看,是一个五十多岁肤色黝黑穿着简单的老农民。虽然衣服朴素破旧但是洗得十分干净,跟平常的村里老农民大不相同。老人家前边摆的是一堆核桃,应该是自家产的,趁着集市来换两个钱儿。大伟赶紧上前搭话说:“是啊,叔。我们是半山的,在外面呆了十几年,这不想起小时候吃的油条豆腐脑大包子,忍不住就赶集过来尝尝。这一过来,发现咱这市场大变样了。我记得以前老杨的摊子就在入口着,现在可好,一色的全是各种店面。”
老人家听到及人事半山村的,明显脸上露出了笑容。看着三人说:“半山的啊?王大海是你们什么人啊?”
王勇一听,应该是跟大伯认识,赶紧接过话茬:“那是我大伯。”
老人一听,愣了一下。又盯着王勇仔细的观察。王勇被看的都有些发毛了老人才开口说话:“你是王勇吧?都长着么大了。听说都当村长了?二海(就是王勇父亲王大江,应为大伯小名叫大海,所以王勇父亲一般长辈和同龄人都叫他二海)没福气啊!”
听着这话,这位老人家不仅跟大伯熟悉,跟父亲也很熟。可是王勇就是想不起来这人是谁?就在王勇准备让小光帮忙搜索一下时,王勇看到老人身前的一堆核桃,记忆的闸门一下打开了。
小时候,这位经常来家里。他和王大江是小学同学,叫曹伟,邻村人。因为排行老二所以王勇一直称呼他二叔。二叔的大哥十来岁时因为得病去世,下面还有个比他小三岁的弟弟。因为家里穷,母亲生病没钱医治去世,祸不单行的是父亲上山劳动时不慎摔下悬崖,扔下兄弟俩没人管。二叔小时候很聪明,是一家人的希望所在,大家都盼望着有朝一ri他能跳出农村,成为一个有工作的城里人。可是家里为了给母亲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只念到初一就辍学不上了,回村里种起了果树。王勇记得每次二叔来家里都会给自己带一些好吃的好玩的。也许是一个苹果,几个核桃,或者是晒好的大枣……自己家里的果树种植技术,都是二叔手把手教给父亲的。直到后来,听说二叔去了南方打工,一去没了消息。记得那时,王勇还经常跟爸爸问起二叔怎么这么长时间也不来看自己了?每次父亲总是叹息一声,摸摸王勇的头,就蹲在一边一声不吭的抽烟,什么话也不说。妈妈这是则总是念叨着说造孽呀!直到长大后,王勇也没能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村里人也没人议论这事,大概大家已经忘了有这么一个人曾经存在过。知道这事情原由的应该只有和二叔关系最好的父亲王大江。可王大江什么也不说,没人能从他嘴里问出一丝一毫。
二叔在地上拿起几个剥好的核桃仁递给王勇说:“小子,这么长时间没吃二叔的核桃了,想吃了吧。给,尝尝是不是这个味?家里给你留着一麻袋呢,本来想着这两天就给你送过去的。”
看着二叔苍老的面容,王勇默默地结过,想起小时候二叔对自己的宠爱,心中感慨万千。又想起去世多年的父母,眼睛不仅有些湿润。轻轻地将一个核桃仁放进嘴里,新鲜核桃特有的一股甜香充满口腔。小时候有关二叔的记忆一下子全部涌了出来。每年核桃成熟时,二叔都会给王勇背来一麻袋的核桃,让村里的一帮孩子们羡慕的流口水。因为那时半山村里没有核桃树,小孩子们对于这种美味的东西只能是趁着大人不注意去偷着打几个解馋。而王勇每次都是光明正大的去找二叔给自己弄。而且二叔的果园里还中有樱桃,杏,苹果,梨,山楂,柿子,还有王勇的最爱枣子。从chun天最早成熟的樱桃开始,王勇的水果一直到十月下旬,从不间断。
看着二叔眼里疼爱的目光,王勇哽咽着对二叔说:“二叔,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也不去看我啊?”
二叔慈爱的看着王勇:“你小子怎么还是这么爱流金豆子啊!都要当村长的人了,可不能这么没出息。”
王倩在一旁静静的听着两人的对话,不明白哥哥跟这个农民伯伯怎么一种关系,怎么还哭了?大伟作为跟王勇从小长大的哥们,对二叔的事还是有些了解的,就将王倩拉到一边解释着两人的关系,还有以前的一些故事,只是他也不知道当时二叔为什么会离开,又去了哪?
等王倩和大伟回来时,王勇已经帮着二叔把核桃装进了袋子。满满一布袋子,能有五十多斤的核桃被王勇轻松的背在肩头。另一只手搀扶着二叔,往两人这边过来。
“二叔,这是大伟,你还记得不?”王勇给二叔介绍着。
“记得,咋不记得。那次你们俩个淘气鬼自己上树摘核桃,结果他爬太高,下不来了。在树上吓得哇哇大哭。”
被二叔说的不好意思的大伟难得的羞红了脸。
王勇赶紧又介绍王倩算是给死党解了围。
“二叔,这是我二爷的孙女王倩。”
“嗯,听说了。小姑娘长得真漂亮,有婆家没?”
二爷的问话让王倩也一下子羞红了脸,不过还是回答道:“二叔,我还在上学呢!”
一旁的大伟总算是调整过来,又恢复一贯的吊儿郎当样说:“二叔,我们可是专门来喝豆腐脑吃油条的,您老知道老杨搬哪去了吗?”
“跟着二叔走吧。老杨前年就歇手不干了,现在是他儿子儿媳在做。他们家在街上盖了栋二层楼房,二楼自己住,一楼就当店面做生意。”二叔一边说一边领着三人顺着街道往里走。过了派出所在前走没几步路就看到了一看大牌子“老杨早点铺”。
王勇三人互相看看,都傻眼了。没想到这铺子就在派出所边上,自己可刚从这出来。
铺子里人还不少,一个大概四十左右岁的中年人正在炸油条,边上一个差不多岁数的人在包包子。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子忙着招呼客人。看到王勇几人,立刻过来招呼道:“几位里边请。”边说边将几个人领到一张空座坐好。没等他发问,一帮的大伟就迫不及待地说:“一人先来一碗豆腐脑,两根油条,另外在来四个,不三个包子。”
小伙子听完并没有走,笑笑说道:“我们家包子现在是小包子一屉十个,不是以前的大包子了。”
“那就来两屉先。”王勇将核桃放在座位边上,抬头说道。
“好的,马上来。”
一会功夫四碗豆腐脑就端上桌来。记得小时候的豆腐脑并没有像城里的一样弄些什么卤子。就是白白嫩嫩的一个大碗,里面没有任何调料。调料都在桌上自己加,有酱油,醋,自制的辣椒酱,白糖。现在面前的这几碗豆腐脑都是加了卤子的。大略一看,里面有木耳,黄花菜,花生米,香菜。桌上还增加了以前没有的自制泡菜和咸菜。王勇和大伟迫不及待的喝了一口,这味道,没变啊!白嫩的豆腐脑飘散着豆子的香味,一入口,鲜滑的口感中带着浓浓的豆子味道一下子滑过喉咙,进了肚子。不像城里豆腐脑掺了太多水,或者口感很粗。两人顾不上招呼王倩和二叔,开始加调料。王勇加了酱油没有其他,大伟多加了辣椒。两人还没等油条和包子上来,一碗豆腐脑已经喝光了。王倩则是在哪一小口一小口的装着淑女,不过当王勇准备将勺子伸向她的碗里后,立马也加快了喝的速度。只有二叔还在不紧不慢的喝着。
“油条八根,包子两屉,您点的齐了。”
“在来三碗,不四碗豆腐脑。”大伟喊道。
王勇顾不上其他,先拿过来一根油条。有小孩胳膊粗细,十几厘米长的大油条炸的金黄酥脆。表皮炸出一个个泡泡,轻轻一碰就碎了。放进嘴里轻轻一咬,咔——,随着一声清脆的断裂声响起,一股油和面的混合香味让人不由自主的吞口水。外焦里嫩,皮脆色黄,很有韧劲。真是跟小时候一样的味道,但是王勇却怎么也不像小时候吃的那么香甜。
大伟对于油条是无爱的,他喜欢的是肉包子。店里的包子并不像城里的包子那样皮薄,皮应该说是很恰到好处,底部的皮被汤水浸的咬一口劲道中带着满口香甜。馅是白菜猪肉馅,油水很足,咬一口有油腻的感觉。就因为里面有肥肉,王勇从来不在街上吃包子。而这油腻腻的包子恰恰让农村人感觉实在,好吃。大肉大油才香,至于怕发胖不敢吃或者要减肥不能吃之类,在农村人脑子里认为那绝对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干。
两屉包子很快被大伟干掉了一屉半,王勇赶紧帮二叔和王倩一人抢了俩个。王倩也只嚷嚷大伟哥比猪还能吃。二叔则在一边静静的看看这几个小辈斗嘴打闹,慢慢的喝着豆腐脑,吃着油条。
喝着加了卤子的豆腐脑,听着耳边吵杂的声音,王勇不仅在心里琢磨。这时代的发展,一代新人换旧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无知幼童成了大小伙子,当年的壮年汉子,变成了耄耋老人。当年的记忆中的豆腐脑的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成长的代价吧!
第二十二章二叔的故事
吃完饭,一帮人也不想再在集市上瞎逛了。特别是王勇现在急着和二叔好好聊聊,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村里人对二叔都避而不谈。一路上王勇将车开的飞快,本来就不远的路没用十分钟就开到了村口。
将车直接开到自己家,本来王勇是想单独和二叔谈谈的,奈何大伟那小子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就是不下车,还信誓旦旦的说中午要做一顿好菜让二叔尝尝自己的手艺。还有王倩这丫头,了解到二叔的事后,八卦之火大旺,赶都赶不走。没办法,看着那丫头一副赶我走就哭给你看的样子,王勇只能认输。
到了家里,泡上一壶茶,众人围着茶几坐好,准备听故事。在集市上王勇就问过二叔当年发生了什么事?为何二叔会一走怎么多年没有音讯?二叔只是苍老的面容没有丝毫变化,只是告诉王勇回家再说。
喝了几口茶水后,二叔开始讲述起当年发生的事。当年上初中时他就和班上的一个女生互有好感,七六年,年仅十四岁的二叔因为父母去世,没有了收入来源,不得不忍痛离开心爱的学校,心爱的女孩,回家种地,和年仅十岁的弟弟相依为命。但是俩人之间的联系并没有断,平时经常有书信往来,而且大部分时候都是父亲充当信使。平时村里人也可怜哥俩,有什么事都会帮上一把。再有王勇的父亲和爷爷也经常周济一下兄弟俩,在熬过最艰难的四年后,已经十八岁成了大小伙子的二叔和弟弟的生活终于稳定下来。八零年底,村子里开始偷偷的分地了,二叔俩兄弟只保留了一亩多的口粮地,剩下的全部换成了山地。在村里人不解的目光中,和弟弟俩人起早贪黑的在山上种起了果树。说到这,还特意跟王勇说,当时买果树苗的钱还是王勇父亲帮忙跟自己父亲王国栋借的。
果树苗栽上了,由于树苗还小,在树苗间的空地上,哥俩栽种了白薯(也叫甘薯、地瓜),花生,各种蔬菜。得益于当时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二叔靠着卖菜,卖花生,过的还不错。等到八三年,果树陆续开花结果后,二叔一下子翻了身,大家都猜测他肯定是村里首富。后来的一系列事情让猜测变成公认的事实。二叔八四年盖了五间砖石木梁结构的新房。还买了自行车,收音机,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东西。更何况年底二叔又抱回了村里第一台也是唯一的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一下子轰动了周围的十里八村。
生活有了好转,大龄青年的二叔家里被一波又一波的媒婆踏碎了门槛。可二叔心里已经有了女孩,怎么可能再去和别人相亲。于是在自感事业有成,不会让女孩跟着自己吃苦的二叔决定像女孩家里提亲。当二叔托熟人到女孩的家里向女孩家提亲时,却遭到了其家人的明确拒绝。女孩的父亲以前是乡里的副乡长,当时已经调到县里任农业局局长,大权在握。女孩的母亲在县教育局工作,女孩自己也是在中专毕业后进了农业局做会计,还有个弟弟在省城上大学。对于一个土里刨食的农村人异想天开的想娶自己的宝贝女儿,俩口子是相当气愤,特别是得知这人还是这么多年女儿一直逃避相亲的根源之后。
女孩被父母严禁再和二叔来往,还对二叔提出了jing告。一对有情人就这样跟故事中的男女一样开始反抗,绝食,自杀,逃跑,但一系列的努力都无法改变女孩父母的想法,反而因为俩人的反抗而激怒了女孩父亲。当时正赶上严打刚过去不久,女孩父亲直接跟女儿说,再和二叔联系,就去公安局告二叔耍流氓。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个罪名足以要了一个人的命。父母的态度,让女孩彻底绝望了。于是俩人拿出了底牌——私奔。一番准备之后,女孩从家里逃了出来,回合了二叔以及来帮忙的王勇父亲王大江后,女孩和二叔被王勇父亲送上了去京城的火车。之后他们在那里转车去s市投奔女孩在s市的中专同学。
得知女儿和二叔私奔后,女孩父母气的暴跳如雷。特别是女孩父亲立即就要打电话到公安局报案,说二叔拐带自己女儿跑了。幸亏被冷静下来的女孩母亲劝住,毕竟是事关自己的女儿名节的大事,一旦报案,女儿一辈子就算完了。气不过的女孩父亲将怨气都撒到了帮助女儿逃跑的王大江头上,正准备找机会如何整治王大江时,一个熟人告诉他王大江的父亲、二叔都是建国前就当兵的军官转业,特别是他二叔听说在b市当过大官,特殊时期时被整,自己辞官回了家。但肯定还有不少战友部下,真要惹火了这两位,县长书记都不好使。这才打消了他报复王大江的心思。之后或是慑于女孩父亲的权势,或是为了顾及二叔的名声,所有知情人都不敢或是不会谈论这件事,使得这事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些事都是后来父亲王大江和二叔的弟弟写信告诉二叔的。
来到s市的俩人,在女孩那位在s市本地很有本事的同学的帮助下,俩人顺利找到了工作,安顿下来。二叔被安排到一家市园林局下属的企业干了一阵绿化工人。因为二叔懂果树栽培管理,并且相当jing通,受到园林局领导的重视。被一位领导推荐给了农业局,经过农业局考察后被破格录用,成了农业局的一名技术员。
女孩中专学的是会计,进了当时一家刚刚到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外企工作。当时社会上的下海潮还没有开始兴起,一个中专毕业生,还有工作经验,在刚到还在实行毕业分配制度的中国发展,人生地不熟,根本没办法招到什么人的这家外企里,长相甜美漂亮,又很有工作能力的中国女孩很受重视。不久,就被派往公司美国总部进修学习一年,承诺回来后就会升职加薪。为了事业,女孩决定去美国。二叔也支持女孩去国外开开眼界,恋恋不舍的俩人在机场相拥约定等一年后女孩回来俩人就结婚。
可后来的事情就跟电影小说中的一样,女孩一开始还偶尔有书信往来,渐渐地越来越少,直至没了消息。一年的学习期过去了,女孩没有回来,也没有丁点消息。久久没有女孩消息的二叔和女孩的同学一起找到那家外企,得到的答复是女孩离开了他们公司,之后去了哪里,他们也不知道。
当时电影《牧马人》上映热潮刚刚过去,国内对于国外的生活虽然羡慕,但是对于自己的祖国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那些出国后,留在国外不再回来的人是会被人瞧不起的。女孩同学对这种情况很是气愤,说是当初就不该帮这么一个叛徒。还安慰二叔,别在想她了,忘了吧。你应该开始属于你自己的新生活了。
傻傻的二叔不相信爱人的背叛,依旧的痴痴苦等。chun去秋来几十载,从风华正茂意气风华的小伙,等成了老态龙钟,垂垂老矣的老人。由于经常在田间地头的走动,二叔像农村人多过像城里人,苍老的脸上布满了时间刻下的烙印。
一次偶然的机会,女孩的那位同学在香港出差时碰到了女孩。立刻气愤的质问女孩为什么不和二叔联系,知不知道二叔苦等你怎么多年。女孩无言以对,只是一个劲儿地道歉说对不起二叔,希望二叔能原谅她。原来到了美国后,女孩很快就被眼花缭乱的美国生活惊呆了。跟国内比,即使是s市这样的大城市,也还比不上美国的一些小镇。当时女孩给二叔写信,还说一定要留在美国,还要将二叔接过来一起在美国生活。可是来美国没多久,女孩就受到了一个来自法国帅气男人的追求,一开始女孩坚决拒绝,到后来经不住男子花样繁多的浪漫求爱手段,迷失在了美国的花花世界和法国男子的甜言蜜语中。一年后,女孩和法国男子结婚并回到了法国。当时由于不知怎么和二叔解释,女孩就断掉了和二叔在内的一切的国内联系,她以为二叔很快就会忘记他,会有新的生活,会和自己一样有新的爱人……可一切都只是她以为。
当二叔得知女孩的事情后,只是沉默少许,就对女孩同学说了一句话:既然她过的很好,我就放心了。之后没多久,二叔就悄然独自一人离开了s市回到阔别多年,早已物是人非的老家。果园因为弟弟去城里生活,没人打理而卖给了村里人。后来因为收益不好,所有的果树都被砍了种上了地瓜。留给二叔的只有当年自己盖的已经老旧的五间老房和院子里的几棵葡萄,樱桃树,还有院外的俩棵核桃树。
小女生王倩已经被感动的哭红了眼,女孩子对这种事情总是没有抵抗力的。王勇和大伟则是陪着二叔在一旁默不作声的抽着烟。屋里一时间安静下来,外面一缕秋ri的阳光穿透玻璃窗,照在二叔的脸上、身上。一股圣洁的光辉在这位老人的身上升起,这一刻,这个静静的抽着烟的老人是如此的安详平静,好像只是给特爱的晚辈讲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童话故事。可是颤抖的手出卖了他的内心,向人们述说着老人内心的波澜。
中午,大伟掌勺做了一桌菜,大家也无心品尝。王勇大伟陪着二叔喝了不少酒,二叔没怎么样,他俩直接趴桌子上了。酒终人散,躺在炕上熟睡的王勇梦到一个漂亮的女孩和年轻的二叔在山间、树林里,追逐,嬉戏,打闹,他们是那么的高兴,那么的开心,那么的年轻……
第二十三章炖杂鱼
之后几天,王勇和大伟经常去找二叔喝酒聊天。王勇还特意去了一万块钱准备给二叔零花,哪成想二叔并不缺钱。退休时二叔在天海市干了十来年的正处级干部,退休后享受副厅级待遇。每月工资补贴加一起六千多块,工作这些年也没什么大花销,自己着实攒了不少钱。前俩年还给他弟弟的儿子自己的侄子在县里买了一套房子,拿出的存折上给王勇,上面有五十多万的存款,在天海市中心地段还有一套110多平米的房子。可以说比王勇还有钱,至少王勇卖金砖的那点钱还买不了二叔在天海的那套房子。那天二叔到集市上卖核桃也不过是闲得无聊去集市转转,打发时间而已。二叔本来想把存折给王勇,让他去做些生意。最后被王勇以自己有钱为由推脱了,二叔不信,王勇还特意将金砖的交易合同拿给二叔看。
三天之后,王勇送走了一起回京的王倩和大伟。结果回京后大伟就打来电话说没想到王倩的父亲竟然还是一位副部级大员,而且还跟自己信誓旦旦的说,据他的可靠消息,人带回后,就会升一级成为正部级的正主任。王勇可没工夫听他在电话里唠叨,就要挂电话时,听他才说他们酒店看过他带来的蔬菜之后非常满意,这一两天就会带人过来签合同。确定了一下这事,就挂了电话。
第二天,大伟就带着酒店负责采购的李经理和自己的师傅行政总厨张老过来了。王勇带他们参观了一下大棚,中午又用从大棚里摘的菜做了几道菜。吃完后,大为满意,立刻就签了合同。价格约定在了最低二十元一斤,具体的还要看菜的种类。合同签完,三人就急急忙忙的赶回京城。
这天闲着没事,王勇有些想吃鱼了,就准备在家里准备炖一锅小杂鱼。主要是好几天没吃鱼了,馋虫又犯了。先从小世界里捞了十几条小鱼,鱼的大小不一,大的有半斤,小的有二两多。有鲫鱼,草鱼,鲤鱼,花鲢,柳根,泥鳅,趴趴(一种有点像鲶鱼的小鱼,本人一直认为那是鲶鱼幼苗)。
王勇先开始清理小鱼,手脚麻利的将小鱼清理干净,再用水清洗一遍。洗好的鱼放到盆里用盐腌制一下备用。大葱切葱段,姜蒜切成末备用。
在铁锅中放少许水,生火将锅烧热。用锅中水将铁锅先刷干净,掏出刷锅水,等锅中水被烧干后,放入荤油,加入腌制好的小杂鱼,将其炸至干黄,捞出备用。在锅里留少许底油,依次放入姜蒜莫,花椒,大料,八角,香叶(注意香叶不能多放,放多了鱼汤会发苦)。将其炒香后,放入炸好的小杂鱼。直接加入水没过小杂鱼,再加入葱段,酱油,白糖,白醋,盐调味。大火烧开后小火慢炖上两个个小时。
趁着鱼在锅里慢慢的炖着,王勇从米袋里舀出一碗大米。先用水淘洗一遍,将掏完的大米放进电放锅中,挤入适量的水,接通电饭锅的电源,按下开关,就等着香甜的大米饭出锅了。
两个小时后,解开大铁锅的盖子,锅里的汤几乎熬干了,一股浓郁的鱼香味扑鼻而来,骨酥肉烂的小杂鱼让人口水直流。
将小杂鱼从锅里盛出来,满满一盆,鱼香满屋。夹一口放进嘴里,鱼肉细嫩,小鱼的骨刺也已经酥软,那滋味可不是城里高压锅做得出来的。盛一碗米饭,一口米饭一口鱼,这生活,不要太得意了。这正吃着,大伯过来了。
“你小子今天炖鱼啦?这么香,赶紧给我拿碗去,咱爷俩喝点。”大伯丝毫不客气的吩咐着。
作为晚辈的王勇只能放下筷子翻个白眼后起身去给大伯拿碗筷。又拍了个黄瓜,炸了盘花生米,当下酒菜。拿出一瓶从二叔哪里弄来的五粮液给大伯和自己各倒满一杯。
大伯看着王勇拿出的五粮液说:“这是从邻村你二叔哪拿的吧?你小子这么大了不知道孝敬孝敬从小就疼你的二叔,还从你二叔哪里拿东西,脸红不脸红?”
听着大伯的教训,王勇翻翻白眼。这几天村里都传遍了,当年和王大江好的穿一条裤子的那个和城里姑娘私奔的邻村曹伟和回来了。有的说是曹伟开了大公司,这是回来报答当年帮过他的王大江,还信誓旦旦的说,见他回来后第二天就见了王国梁老爷子。王老爷子是什么人啊?那是在京城做过大官的,什么事没经历过,就劝他放下包袱,好好过ri子,也别提什么报答不报答的。后来曹伟一直没回天海就是在等王大江的儿子王勇回来去继承他的公司。还有传言更离谱,说是曹伟在天海当过副市长,是当时祝总理手下的干将,跟着总理得罪了不少人。所以总理任期期满后,他也跟着退休了。在上海呆不下去了,就回老家来了。他县里二弟一家的工作和侄子的房子都是曹老爷子cāo办的。……各种言语满天飞。
得到二叔嘱咐不要将他的事说出去的三人没有去澄清什么。二叔都不在乎,还管他别人说什么呢?何况传言还将二叔说的不是做了大官就是发了大财。怎么听都带着一股子的羡慕、嫉妒、恨。
大伯肯定也是八卦心起,好奇过来套自己话来了。因为目前最有可能知道这事真相的就是自家老头子和这个侄子。老头子不用想,自己敢去问,一定会被打出来。所以只能跑来问自己侄子了。到这不但不会挨打,还得好酒好菜的伺候着。王大海越想越得意,不由自主的哼起了歌。喝口酒吃口菜,好不惬意。
“愿意喝我那还有五瓶,给我二爷留两瓶,剩下三瓶你拿走。不愿意喝给我留着自己喝。”王勇没好气的说道。
王大海瞪了王勇一眼:“谁说我不喝了?”之后转移话题说道:“今天我去了趟乡上,把你当村长的事定下来了,由于只有你一个候选人,乡里的意见就直接上任就行了。不过你还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