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轮回1984(海桐)-第4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肥凳呛芘,直接没有鸟这些家伙:除了艾丽丝集团已经是青岛钢铁集团的股东了之外,青岛市政府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可是很清楚,这么规模一个造船厂,如果正常运转的话,将会给青岛市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样一份泼天大的政绩,哪个政客会选择放手?
此外,不要忘记,艾丽丝集团还是全国最大的乘用车制造企业来着,如果艾丽丝集团选择不向他们订购钢铁的话,他们可就要哭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艾丽丝造船厂项目面临的局面也相当的不乐观,自打这个堪称是全球范围内的造船企业联合大降价之后,那些有造船需求的企业,几乎将所有的订单都交了出去,订单便宜的难以让人置信,造船厂甚至已经是在赔本经营——造船厂的老板们不怕赔本经营,反正他们吃的就是国家的财政补贴,订单越多,他们从政府那里拿到的补贴就越多——在分析了这波堪称是席卷全球的造船降价风波和全球各大造船国获得的订单之后,某船舶行业的专业媒体预测,预计在未来的3年之内,全球的造船市场将会至少萎缩40%!
今后三年内造船市场萎缩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各大造船厂的订单都排到了三年之后了嘛,这三年里新增的订单,只不过是新出现的市场需求而已。
而这个萎缩的市场当中,艾丽丝集团还要同那些没有吃饱的中小型造船厂进行竞争,很多“懂行”的人心里头不由得暗笑:艾丽丝集团这次可是够倒霉的。
“嗯,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张岚点点头,“但是他们既然签了合同了,那么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只有让这些家伙在以后看到我们的船的时候就后悔了,我听说好像是全国的造船企业们都在暗地里抵制我们?我们貌似已经成了全国公敌了。”
“岂止是全国公敌,说是全球公敌都一点不为过。”吉尔一声苦笑。张岚的这句话直接戳到了吉尔心中的郁闷之处,“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家伙这么疯狂呢,这些家伙现在简直就跟疯了似的。当年我们搞汽车制造的时候,他们这些家伙也没有这么疯狂啊。”
当年咱们进入国内的汽车制造市场的时候,这个市场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是一片等待自己开垦的处女地呢,当年咱们缺啥政府部门支持啥,现在为了这个造船厂项目,咱们和上面已经打过了多少仗了,当年咱们面临的情况同现在竞争激烈的造船市场能比吗?张岚心中想到。
“这些家伙当年没有这么疯狂,是因为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公司实在是太多了。”张岚撇撇嘴,心里头的话没说,“至少是同造船企业相比,这些汽车制造公司实在是太多了。嗯,最近有什么新的进展吗?”
“还没有,我们正在想办法将那些签了意向书的家伙将合同转移到我们这里,但现在看来效果不怎么好。”吉尔有些没有胃口,听张岚问起了这个问题,叹了口气。
“这是正常的。”张岚点了点头,“既然是已经签署了意向书,再让他们将合同给我们这家基本上没有什么名声的造船厂,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那是这些家伙有眼不识泰山。”吉尔孩子般的赌气似的说道,“那些家伙不但将订单交给了别人,还不相信我们的技术,这群瞎子也不看看我们的设计师们是谁!”
这话没错,张岚点了点头,当初为了一炮打响,造船厂的船舶设计工作,可都是由小晨曦、艾丽丝、柱子哥和天哥她们这帮整天闲的蛋疼的家伙搞定的,毫不夸张的说,在同等价格的前提下,艾丽丝集团建造的船一定是最好的,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人相信艾丽丝造船厂的技术。
“唉!”吉尔叹了口气,“现在我们自己内部消化了一批订单,但这也只是临时之计,将来整个造船厂建造了起来之后,总不能所有建造出来的船舶都要我们自己内部消化吧。哼哼,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建造一艘10万吨级的航母来先试一下我们的技术,看看这些家伙将不将订单给我们。”
这件事张岚倒是知道的,为了证明给别人看,艾丽丝集团自己给自己下了一批大约是5艘船的订单,虽然不大,但有这个例子在面前,还是多少的能够吸引几个人的:既然艾丽丝集团自己对自己使用的船舶都这么有信心,那么他们的技术应该没有其他造船厂说的那么差吧?
其他的造船厂在艾丽丝集团的背后可没有少说艾丽丝造船厂的坏话,尤其是在这些拿着钱下订单的家伙们的面前,如果不是担心吹牛太大了有可能会被自己一个不小心给吹破的话,他们甚至可以赌咒誓艾丽丝造船厂的大型龙门吊是纸扎的,一阵两级的小风吹过来龙门吊就可能被吹走;船坞是用硬纸板垒起来的,水一泡就会垮掉。
如果真的能够建造一艘10万吨级的航母来显示自己的技术实力的话——说的是单单一艘航母,而不是考虑舰载机等等一系列问题。也不是航母编队——这个问题对于艾丽丝造船厂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看张岚愿不愿意搞这么一个东西了。
问题是这么做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说现在还没有建造这种级别的军舰的船坞的问题,就是建造出来了之后,卖给谁也是个大问题,以国内目前对于航母暧昧的态度,指望着他们买?这个,大概至少有也要拖上好几年的时间;至于说向外卖?这个更没有可能了,如果能卖的话,日本人自然会第一个抢着买,但是可能卖给他们吗?
不过对于目前面临的问题,张岚倒是对这件事很看得开,“不能这么说,钱是人家的,而且买一艘船的价格也不便宜,他们当然要选择自己相信的造船厂下订单,要是换成了是我们,我们也会选择这么做不是?以后等我们自己使用的船舶经过时间的证明是可靠的之后,他们还是会选择到我们这里下订单的。”
顿了顿,张岚补充道,“而且这些造船厂也不会一直将这个低价维持下去,相信他们在看到无法阻止我们之后,就会选择将价格提到原本的水平,毕竟他们只是想要狙击我们,在无法狙击我们的情况下,他们可不会选择等死:短时间的打击自己竞争对手的行为也就罢了,但任何一个国家也不会允许他们总是搞这种长时间的赚国家财政便宜的行为的。”
吉尔点点头,她知道张岚说的是什么意思,任何一份船舶建造合同,都会有这么一条:在船舶建造期间,造船厂可以根据市场上各种原材料价格浮动的程度,将船舶建造的整体价格,在原有价格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浮动,这也是所有大型机械制造行业内的通例,毕竟你不能让人家赔钱做买卖。
这是一定要的,毕竟船舶制造涉及到诸多的行业,单单只是钢铁涨价这一条就足以要命了:如果国际铁矿石的价格上涨,那他们的船舶整体价格自然就要上涨,铁矿石的价格上涨百分之七,那么船舶整体的价格将会至少上涨百分之十,这是由市场的必然规律所决安的,他们不可能不涨价。
这几年,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国际铁矿石的价格可是每年都处于不停上涨的状态的。如果今年下的订单,到两年后这艘船开开始建造,那时候的钢铁价格已经翻了百分之五十,那造船厂怎么可能还按照当初合同签订的价格建造?这些造船厂的老板又不是傻子和雷锋。这个道理吉尔自然不会不知道。
话虽如此,可听到张岚这番话,吉尔的脸上依旧未见多少笑意,小丫头有些无聊的搅着自己面前的粥,“说是这么说,但如何迈过眼前的这道坎,才是最重要的。”
是啊,只有解决了眼前遇到的这个问题。才能够谈及未来,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未来的前景再美好,对于艾丽丝造船厂来说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而已。而艾丽丝集团这些年打下来的威信,也会因为这次的事情而大受损伤。
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等着看艾丽丝集团的笑话呢。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张岚皱着眉头在苦苦的思索。显然,回避这个问题是不行的,回避问题不是艾丽丝集团的做事风格,同样也会被人耻笑艾丽丝集团只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软蛋!向政府部门求助也不行,虽然说摄于艾丽丝集团一直以来的强势,他们不可能做出太过于偏颇的事情,但这件事如果指望着政府出手拉艾丽丝集团一把的话,那有点儿白日做梦了,想都不要想。
那么,究竟要如何做呢?
如何解决艾丽丝造船厂项目目前遇到的问题,张岚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清晰思路,但并不是没有什么好消息传来,艾丽丝造船厂这阵子还是有些好消息的,比如说现在,那些当年被张岚和艾丽丝从前苏联给搞来的、在中国安家的船舶制造方面的老毛子专家们,就给张岚带来一个一个好消息:他们成功的搞出来了一套喷水推进系统。
喷水推进技术,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这是一种是利用向船后喷射水流的反作用力使船前进的一种船舶推进方式。喷水时推进系统出现的时间非常长,比螺旋桨式推进系统出现的时间要长得多,最早的第一台喷水推进装置的诞生时间是1661年!
从1661年至今,喷水推进系统已走过了34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什么样的喷水推进装置,其基本构成都大致相同,均包括吸水装置、输水装置和喷水装置这三大部分,并依次联接安装在舰船壳体的底面上。吸水装置就是用来将水吸入推进装置内作为动力源;输水装置就是将吸入的水加压,让其能量增大;喷水装置就是将加压后的水流高喷出,从而推动船体前进。
在船舶推进系统技术方面,相对于螺旋桨式推进方式来说,喷水式推进系统堪称是喷气式动机之与活塞螺旋桨式动机。而现在国际上对于喷水推进系统的研究,大概也只是相当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早期对于喷气式动机的研究,或者还要相对的晚一些。与螺旋桨/轴系这一传统的推进方式的理论和应用发展相比,喷水推进技术进展比较缓慢,远远不能够与螺旋桨/轴系这一传统的推进方式相媲美。
但在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喷水式推进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喷水推进技术现在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虽然还不能够与传统的螺旋桨/轴系推进方式相比,但已经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应用了。
第1411章 事情,原来可以这么解决
相对于传统的螺旋桨/轴系推进系统来说,喷水式推进系统的推进效率更高。
这是因为传统的螺旋桨在旋转时不仅产生推力,而且产生无用的扭矩,推进的效率并不高,实际的转速并不能达到理论上比较理想的转速,非但如此,在船舶的航速较高时,螺旋桨还容易产生空泡,从而导致效率损失。
喷水推进装置则不同,喷水推进系统的导管起到了分割流场、产生推力增值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螺旋桨/轴系推进装置,喷水式推进系统可以达到更高的效率,美国的海狼级核潜艇的隐蔽性之所以这么高,除了采用了各种减震减音措施之外,采用的泵推推进系统也功不可没。
而且喷水推进装置的动叶轮在泵壳内均匀流场中工作,可推迟空泡的产生,从而减小叶片的振动和噪声,这不仅可以明显减低内部噪音,船体振动量也会有所降低。而且,由于喷水推进装置的传动结构简单,推进效率甚至可以高达95%,这是传统的螺旋桨式推进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螺旋桨打在密集的空泡上,可以导致自己的噪音上升十几分贝。噪音大这一点对于隐蔽性要求更高的潜艇来说,无疑是非常致命的,这对于习惯于隐藏在大洋深处的潜艇来说,简直就相当于黑暗中在自己的身上挂满了通电的灯泡,一眼就能够看到你。
因为哪怕是现代化的海战,对于潜艇的侦查方式,也不过就是根据敌方潜艇的水中噪声来判断,噪音越低的潜艇,就越容易不被发现,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之所以被称为“大洋黑洞”,正是因为它独特的海底噪音控制能力和大斜度、低转速的七叶螺旋桨的设计,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空泡的产生。而采用喷水式推进系统对于潜艇,在隐身性方面已经有了先天性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螺旋桨/轴系动力机构来说,采用喷水推进系统的船舶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采用喷水推进系统的船舶在船只的转向和倒车的时候不需要改变主机的转速,而主要依靠改变喷射水流方向来实现船舶的转向和倒航,因此相对于传统的螺旋桨/轴系推进系统来说,采用喷水式推进系统的船舶的操纵性更好。
因而,在一定的主机转速下,喷水推进船舶可以做到无级变速、驻航和倒航。如果采用双机双桨,还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实现船舶横移,这一点是传统的螺旋桨/轴系推进系统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现在喷水式推进系统已经开始应用于小型的军用快艇、高速突击艇、海军陆战队的两栖战车、鱼雷和对于隐形性能要求较高的小型潜艇方面,但距离应用于护卫舰、驱逐舰等中型船舶方面,技术还不成熟,动力显得还有些有心无力。
距离应用于航母这样的超大型船舶,更是还有相当的路要走,但相对于传统的螺旋桨式推进系统来说,喷水式推进系统已经显示出了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是可以预见,随着喷水推进技术的不短完善,技术不断成熟,未来大多数舰艇的动力装置将从现在的螺旋桨推进装置变为喷水推进装置。
从各国海军舰艇的使用情况看,喷水推进在小型高速舰艇以及浅吃水的作战艇上已有较多的应用。
对于对低噪音低速稳定性有特殊要求的舰艇,如安静型潜艇、隐身舰艇、扫雷舰和猎潜艇等,喷水推进已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预计今后在这些舰艇上将会有更多的应用。
虽然目前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喷水式推进系统的广阔应用前景和如此巨大的优势,所以张岚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这次的机会。
喷水推进技术的另一个趋势是向大型化发展,使得大型的舰艇采用这一技术成为可能,可以预见,如果在大型舰艇上使用了喷水推进系统作为推进动力的话,甚至将会引起一次海军装备的革命。
如果自己能够紧紧的抓住这次的这个机会,对于自己以后的诸多发展计划,都将会起到极大的助力作用。
正是因为张岚对于喷水式推进系统如此的了解,所以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这小子才如同忽然中了500万大奖一般的兴奋。隐约间,张岚预感到,这次的喷水推进技术,或许就是艾丽丝集团打个翻身仗的好机会,尽管这个预感并不强烈,但张岚确实迫不及待的想要对这个技术先睹为快。
***********************************
艾丽丝和张宗君、杨芝的这三位艾丽丝集团的头头们最近一段时间为了艾丽丝造船厂的这件事情忙的不可开交,这样一个能够为艾丽丝集团极大的缓解目前窘境的好消息怎么可能不告诉他们?情况也果然如同之前所料,让他们三个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便立马放下了手头上的工作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看来,他们对于最近一段时间内艾丽丝集团遇到的情况真的是被愁着了。
实验的地点在即墨市艾丽丝造船厂的一个船坞边,今天天气很不错,风和日丽,唯一的问题就是太风和日丽了些,海浪的高度达到了1。5米。这个条件,已经属于四级海况了,即便是海边,海浪的高度也超过了80公分,岸边飞溅的浪花碎末在空气中建起了丝丝的水丝,如果现在一个比较合适的角度的话,可以看到水雾形成的彩虹。
通常来说,这样的海洋气象条件并不适合出海,即便是强行出海,也非常容易发生一些意料不到的意外,那些出海捕鱼的小渔船也早早的返回了港口避风。
来自于海上的海风吹的张岚的眼睛都有些睁不开,幸好这些家伙准备的还算是充分,已经从海事局那边了解到了今天的海洋情况,每人准备了一幅风镜。只是没有多一会儿的功夫,风镜上便是一层薄薄的从海面上打过来的水雾。
倒是停靠在岸边的这艘等待着自己老板前来审阅的穿浪双体船表现的很是不错,虽然海面上的浪头不停的翻涌,但小船却稳坐钓鱼台,随着波浪轻轻的晃动,一点都没有因为自己的体型小而担心在这种海洋气象条件下应付不了的意思。
得益于独特的船型设计,并没有出现传统单体船那种左摇右摆、看上去随时都有可能翻船的让人揪心不已的情况。
张岚倒是知道,排水量在200吨左右的小型穿浪双体船可以在六级海况的条件下都能够如履平地,在七级海况的恶劣条件下也能够安全的航行。虽然自己的这艘实验性质的小船的体积小了点儿,只有几十吨的排水量,但应付五级海况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没看在现在的四级海况条件下这艘船依旧显得轻松自如么。
当杨芝、张宗君和艾丽丝赶到时候,张岚已经和小晨曦、小贝贝两个小丫头蹲在岸边看着眼前的这个造型稍微有些奇怪的船了。说这艘船奇怪,是因为这艘船的造型并不是传统的船舶的造型,而是一艘双体船。确切的说,应该说这是一艘在国外十分流行的穿浪双体船,长度在10米多一些,对比岸边的参照物的话,大概是在15米左右的长度,宽度最宽处为6米左右,长宽比大约为5:2,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穿浪双体船的长宽比,既能够保证船只有着足够的速度,有能够保证在大波浪条件下的适航性。
有些在大洋上使用的电子设备必须要在大洋上的恶劣条件下进行测试才能够得出准确的数据,如果是建造这么一艘在大洋上进行测试使用的船舶,那成本也未免太高了些,可有这么一艘船的话,事情就简单的很了,除非是极端严重的海况条件,这艘船都能够出海进行正常的测试。
负责今天的解说工作的家伙是个老毛子,名字叫做亚历山大·马克西姆,亚历山大·马克西姆这家伙来自于前苏联北方设计局,当初张岚将这家伙“请”来的时候,还是用了一点小小的手段的。
作为前苏联时期水面舰艇的最主要的设计单位,任何一个人对北方设计局都只有景仰的份儿,张岚自然也不会例外,不过张岚对于北方设计局的景仰方式比较特别,这丫喜欢把自己景仰的对象收藏到自己的麾下。
虽然亚历山大·马克西姆这家伙并不是北方设计局最厉害的舰船设计师,甚至不是最厉害的设计师之一,但这家伙还是能够拿得出一些让自己比较骄傲的成绩来让别人证明自己的实力的:他参与设计了前苏联的“毒蜘蛛”级导弹快艇Ⅲ型和Ⅲ型改进型的改进工作,并且还是当时主要的几名设计师之一,虽然并不能同北方设计局的那几位大拿相比。但即便只是这个成绩,也足以让亚历山大·马克西姆相当的自豪了。
虽然亚历山大·马克西姆在北方设计局当初主要是做船舶的设计工作,但对于船舶的推进系统同样有很深的造诣,在被张岚给弄来艾丽丝集团之后,这家伙被就被分配到船舶的动力系统部门进行船舶推进技术的研究,这家伙当初选择了小型船舶方面最有应用潜力的喷水式推进装置,现在看来,这家伙取得的成果应该非常不错,要不然这丫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来向艾丽丝集团邀功。
“老板,这是我们用于实验的一艘实验性船舶,之后研发的很多设备也将会在这艘船上进行试验,我们核算过,在这艘船上的试验成本是最低的。”负责船舶动力系统设计的亚历山大·马克西姆一脸笑容的迎上去,对张宗君、艾丽丝和杨芝说道,“现在我们研制的推进系统就是装在这艘船上的。”
得益于穿浪双体船的独特设计,而且这艘船本身体积并不大,所以这艘小船的吃水并不深,在水面上细细的两个小脖子,像是两把不甚锋利的刀,看上去很是有些搞笑,但如果你敢小瞧它的能力,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嗯,”张宗君对亚历山大·马克西姆点了点头,声音很温和,“麻烦你了。”
“不麻烦。”亚历山大·马克西姆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能够给自己的老板留下一个好印象,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丫屁颠屁颠的赶上去,指着那艘吃水深度不超过1米的小穿浪双体船说道,“在这艘穿浪双体船上,我们应用了最新的喷水式推进技术,因为采用了四台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作为动力,两组喷水推进系统推进,这艘船的最大行进速度可以达到42节的超高速度,这是目前的单体船很难达到的,能够实现这一点的原因就是,除了大功率的动力系统之外,革命性的推进方式也功不可没!”
张岚在一边暗笑,貌似现在的穿浪双体船上,采用喷水式推进系统是个很热门的技术吧?基本上对于穿浪双体船的技术有些研究的国家或者船舶研制机构,都能够很成功的解决这一个问题,如果你今天不拿出点真本事来的话,想要靠着这点儿东西糊弄过关,恐怕是很不容易。
张宗君和杨芝煞有介事的点点头;艾丽丝集团搞船舶搞了这么长时间,虽然说到具体的技术方面他们未必清楚,但说到船舶的各种推进方式以及优缺点,他们对还是非常清楚的,他们很清楚,在小型船舶上,水线面穿浪双体船加喷水式推进系统的组合,在同等的排水量条件下,不仅比单体船装载的更多,而且速度更快、适航性更好、航行更稳定,而且在同等速度条件下,前者的方式可以提供更大的续航里程,但是这种推进方式用于大型船舶上还有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说将喷水推进器装到船上去就行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亚历山大·马克西姆他们说要搞一艘小水线面穿浪双体船进行研究的时候,杨芝非常痛快的批准了他们的要求的原因:建造一艘造价只有100多万的船用来进行各种船舶设备的实验,其实非常的划算,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发展自己的小水线面穿浪双体船技术,或许以后还可以借着这个技术向更先进的小水线面穿浪四体船进发:现在世界上对小水线面穿浪双体船的研究,只不过是停留在试验阶段而已,但这种全新结构的船舶造型,已经显示出自己独有的优越性了。
当然,建造价格这么便宜的原因,自然是这上面不需要军用船舶上面的各种导弹的武器装备,也不需要各种雷达等电子设备,所有的设备只要保证船舶能够安全的航行、并且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的时候,提供足够的电力就行。
只有这么低的要求,这艘船的整体造价自然不会贵到哪里去。
“咱们上去体验一下?”张岚向自己老爸老妈提出了建议。
以42节的速度在水面上高速飞驰?这个主意很是不错。
张岚的心里头很是有些蠢蠢欲动的小心思:貌似自己还没有一艘自己的游艇呢。不说自己的游艇,说起来自己就连船也没有坐过吧?这次倒是一个机会,嗯,就是不知道晕不晕船,不过根据自己从来不晕车的经历来看,自己应该不会晕船吧?
42节的航速,说起来只有77。784公里每小时,在公路上,哪怕是小奥拓这样的微型车都能够跑到这个速度,似乎这个速度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不要忘记,这个速度可是在大海上啊,海水的阻力可是比地面的阻力大得多了,能够跑到这个速度的船舶寥寥无几,基本上也就一些小型的高度突击艇之类的军用船舶能够达到这个速度,大型的军用船舶的最高速度一般只维持在32…34节这个程度上,而且这个速度就已经是很快的了,至于民用船舶,那就更不用说了,那些可以载重20…30万吨的石油巨轮,实际航速只有十几节。
“好啊。”张宗君很是爽快的同意了自己儿子的意见,已经年满40岁的他,还是对一切东西充满了兴趣,拉着自己老婆的手兴冲冲的上了船,顺口向跟在自己身后的亚历山大·马克西姆问道,“这艘船的续航里程是多少?”
“在巡航速度下,续航里程2000海里。”马克西姆说道,“因为考虑到很多电子设备需要这艘船上测试,我们认为,2000海里的航程是比较合理的。嗯,为了保证这艘船能够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能够进行测试,同时也为了保证测试人员的安全,我们在船上加装了远程遥控驾驶系统和用于信息实时传递的数据链系统,如果需要再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对某些设备进行测试、而又无法保证测试人员的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遥控驾驶系统操纵船舶,同时使用数据链将测试的结果适时的在我们这里显示出来。”
“这个想法很不错,你们这些人才是我们公司最大的财富。”张宗君点点头,很赞同亚历山大·马克西姆的这个做法,“进行试验是必须的,但不能为了进行试验而忽略了你们的人身安全,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首先保证你们的人身安全。”
无论任何时候,人才才是公司最大的财富,这一点一直都是艾丽丝集团这么长时间一直以来坚持的方针,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有改变。如果因为这么一个试验就让这些家伙失踪在大洋里,那才是真正得不偿失的一件事情。
水线面穿浪双体船的行驶稳定性确实非常的好,尽管现在已经是四级海况条件,但在船上,张岚并没有感到船身摇晃的特别厉害,虽然也能够感到船身的纵摇和横摇,但这只是因为船的排水量特别小的原因,如果是船体再大一些的话,这艘船的耐波性将会更好一些。实际情况也证明了,张岚这小子也确实是晕船。
能在四级海况条件下还不晕船,对于第一次坐船的张岚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成绩了,尽管这与张岚自己良好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但与这艘小水线面穿浪双体船优越的适航性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可以肯定,如果张岚坐的是传统的单体船的话,在这么颠簸的条件下,这会儿一定早已经大吐特吐了,没有人在第一次坐船的时候受得了这份颠簸的。
“船上加装了减摇鳍,”亚历山大·马克西姆主动的解释到,“这样的船的耐波性会更加优秀,这也是为了让船在大洋当中能够行驶的更稳定而设计的。”
张岚心中恍然,怪不得这艘船给自己的稳定性有些超乎想象,感情是这么回事!加装了减摇鳍的船只,在稳定性方面,确实比普通没有加装减摇鳍的船要好得多,只是减摇鳍技术实现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不要说民用船舶了,就算是很多军用舰船也同样没有加装减摇鳍。
“马克西姆先生,”忽然想到了一点事情,张岚思考着自己心里的想法应该如何表达出来,“我们在双体船方面的技术怎么样?”
“目前我们最大能够制造排水量在400…500吨排水量的穿浪双体船,”亚历山大·马克西姆一愣,他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