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玩具-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伸手松了松衬衫领口的领带,然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焦急的敲着桌子喊道。
“阿西吧!你们这群混蛋,没看到老子都快累死了吗?茶呢?快给我上茶,你们就是这么尊重前辈的?”
会议室里,几个原本在繁忙的翻找资料的工作人员闻言,纷纷停下手上的工作,手忙脚乱的给他倒茶扇风,将李普成伺候的舒舒服服。
“各组汇报进度,快点,资料整理的怎么样了?”
一个带着眼镜,看起来大概五十多岁的老头连忙低头哈腰的赶过来,将手上的资料摆在李普成的面前,恭敬的说道。
“是的组长,关于这次订货会的情报整理工作,目前所有的资料都在这里了。”
“林米佑你先说说,报告我等会儿再看。”李普成满脸不耐。
“是。”
今年已经五十多岁的林米佑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了,教育程度显然没有朴正熙时代的年轻人高。虽然是现代重工建厂伊始的老人,可职位却始终升不上去,在工作上基本没有什么地位可言。
可他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对业务方面驾轻就熟。从来任劳任怨、不会过多抱怨。组里真正需要落到实处的工作往往都是他着手的。
“这次东京船舶订货会我们目前拿到的资料显示,意向性订单总量在四百五十万吨以上、五百万吨以下。按照去年我国在世界造船业的份额预估,韩国船企的订单份额应该在八十到一百万吨之间,具体到我现代重工的份额,应该在三十到四十万吨之间是比较合理的。”
“那就以四十万吨的份额为目标好了,接下来要与大宇、三星、韩进和汉拿四家谈判,有什么策略吗?”
“准备好了,通过与政府融资部门的联系。金主任会支持我们的这个份额划分……”
林米佑正说着话,突然会议室的大门被人从外面有些急促的敲响了。门口新入职的大学生李俊仁连忙把门打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连忙跑了进来。
来人见到李普成立刻深深鞠了一躬,头还没抬起了就说起了话:“组长,刚刚拿到消息,我们在成田机场的人又发现了一支队伍,很可能也是来参加订货会的。他们有两百多人,专门乘坐了一架包机……”
“包机?”李普成皱起眉头,两百多人的队伍并且还专门包了一架飞机,这是哪家企业这么财大气粗?
“调查清楚是哪家企业了吗?是订货方还是建造商?”
“是。我们已经打听清楚了。来的是中国大港船重公司和新科重工的人,他们应该是建造商。”
“中国人!”李普成松了口气。笑了起来:“中国人就不用担心了,还是要盯紧了日本人和欧洲人吧。”
“可是他们来的人不少,还专门包了一架飞机……”
李普成不耐烦的训斥道:“阿西吧!中国人在国际造船业根本没有存在感,他们对我们韩国造船业没有威胁,这点常识你都不清楚吗?还不赶快给我去机场盯着,看看有没有新的订货方到来!”
“是,我知道了!”
报信的人慌慌张张的又鞠了一躬,然后转身就跑出了会议室。
这人跑出去没有多久,会议室的大门就又打开了。一个穿着得体黑西装,扎着红色领带、带着金丝圆框眼镜的年轻人从外面不经敲门就推开了大门,然后恭敬的做出请的手势。
一名四十多岁,梳着大背头的富态男人从容的走进了会议室。见到他的到来,不论是李普成还是会议室里其他正在工作的人,连忙纷纷起立,齐齐一鞠躬到底,动作有力到位的齐声喊道:“经理好!”
李在勇连眼神都没有向着人群里斜上一眼,当仁不让的坐在了主位上,双手扶桌,鼻孔出气的“嗯——”了一声。
众人如蒙大赦,这才直起腰来,大气不敢出的恭然谨立在原地。
“李普成!”
“经理,这是我亲自做出的情报汇总和谈判策略。”
李普成拿起手边的汇报文件,双手送到李在勇的面前。
李在勇接过来随意的翻看了两眼,扔到旁边,点头道:“船融处的金主任会支持我们的策略吗?”
“是的,我亲自确认过了,金主任会同意我们的配额划分,限制我们韩国船企内部的竞争力度。”
“那就按照这份策略来做吧。”李在勇满意的点了点头。
“另外还有一件事要向李经理汇报,我们的人在成田机场发现了中国造船企业的队伍,怀疑这次订货会会有中国人参与……”
“中国船企?这有什么好担心的,这种事情不需要担心。主要还是盯住订货方,我们的敌人主要是日本人。”
“是,我知道了。”
“不过,嗯——”李在勇沉吟一番,想了想补充道:“你们的工作态度很好,只是要注意工作方法。中国人,找人查查他们的动向,看他们有什么行动。”
“是,经理果然高瞻远瞩,我这就下去安排。”
“那个李俊仁,对,就是你!”李普成抬头。正看到站在大门口负责开门的大学生李俊仁。点头指向他说道:“你现在就去。调查一下中国人的动向!”
“我?”李俊仁有些惊讶的指着自己,兴奋的连忙立正道:“是,我这就去!”
……
“我们这次的主要对手是韩国人,日本人在造船业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尤其这次日元升值,更会对日本造船企业形成巨大的冲击。”
“所以我们的策略,应该是联合日本人,共同打造‘韩国威胁论’来压制韩国人在国际造船业的崛起。”
胡文海将手上的策划书。一式两份交给自己身边坐着的人。
足足十二辆丰田加长考斯特排成蔚为壮观的车队,飞驰在成田机场通往东京的高速公路上。好在日本高速路建设的质量相当不错,丰田考斯特也是相当优秀的公务车,坐在车里竟然几乎感觉不到什么摇晃,看书写字都不成问题。
首辆考斯特最后的通排座位上,胡文海安静的等待着身边的人看完了他手上的策划书,然后接着说道:“这次我们日本之行,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东京行动,主要以船舶集中订货会为主,争取拿到一部分国际造船订单。另一部分则以长崎为主。我已经联系了三菱重工,他们会安排我们的技术人员。参观三菱在长崎的造船厂。”
“三菱会这么好说话?”孙厂长一脸惊愕,有些难以置信。
大港造船厂是较早参与国际造船业的企业,早在1980年就承建了中国第一艘出口的万吨散货轮,是中国第一艘完全按照劳氏船级社标准建造的出口货轮。
应该说大港造船厂在国内造船企业当中,还是比较有活力和心气的,否则孙厂长也不会这么主动求变,主动走出国门。
要知道就算大港造船厂面临经营问题,也完全是可以把问题推给上级、推给政府的。向上面要业务、要政策,向政府要贷款、甩包袱,反正一个大港船重上万名职工,根本没人敢承担让它显然不良经营的责任,肯定会有国家兜底。
作为这样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孙厂长明明可以躺着把问题给拖下去,却偏偏拉下脸皮来求着胡文海取经,更想到要开拓国际市场,这一点确实让人敬佩。
而作为一名有开拓精神的企业负责人,孙厂长当然会对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造船企业三菱重工有所接触。
然而可惜的是,三菱重工对大港船重此前递出的橄榄枝根本不屑一顾。想也知道,大港造船厂在中国国内或许算一号,可放到国际上,谁又知道你是哪个小透明?中国造船业在国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存在感好么。
也正是如此,孙厂长对胡文海如何能勾搭上三菱重工,实在是有些好奇。
“嗯,孙厂长别看日本造船业如今好像天下第一,他们的日子其实也不太好过的。”
胡文海呵呵冷笑:“日本造船厂1973年产量1750万吨,可到1980年连500万吨都没有,整个产业损失了70%以上。你想,这70%的产能淘汰之后,会产生多么大的资本折旧压力?”
孙厂长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摇头道:“1250万吨以上的闲置产能?天啊!”
刚刚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际市场缺乏了解的程度非常严重。当然,这不是说他们不想了解世界,而是纯粹没有这个能力,或者是没有这个渠道。
像这种行业宏观资料,也不是说你随便就能拿到的。或者要在政府相关部门有关系,要么就是花钱请商业调查公司,最差也要精通外文并且严密关注国外行业期刊。
孙厂长在国内算是业内专家了,可对国际造船业市场仍然是两眼一抹黑。唯一接触过的“外商”,还是自己找上门来的香江船业巨头包氏兄弟。和真正的“外国人”打交道,根本就毫无概念,可以说是连门朝哪开都不知道。
听闻日本竟然有1250万吨造船产能闲置,这怎么能让他不惊讶?单是闲置造船产能,都已经比这个年代国内整个造船业产能多出五倍以上了——国内甚至刚刚具备建造远洋万吨散货轮的水平啊!
“没错。”胡文海肯定的点头,从容道:“这些产能一部分是国际海运市场萎缩减少的,另一部分就是由于韩国造船业崛起抢走了日本订单。”
“日本造船业占有国际市场份额最高的时候。是1976年达到了国际市场份额的56%。而韩国造船产业的国际份额。去年是17。4%。今年以来。日本造船业订单更是面临断崖式损失,很可能在国际市场上退守40%以下。”
胡文海摊手,呵呵笑道:“由此可见,韩国造船业基本是踩着日本人起来的。而随着早前广场协定的签署,目前市场上日币已经增值超过了5%,由此带动了国际上大量的热钱进入日本。未来、不,应该说目前的日本已经一脚踩进通货膨胀和金融繁荣的门槛里了。这对日本经济活力是利好,可对造船这种人力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却是严重的利空。”
“哎。这消息好是好!”孙厂长看着手上的资料,急的直挠头:“可就算日本有这么多的闲置产能,我们想引进都还是没有钱啊!”
“呵呵,三菱重工可不是咱们国内企业,阶级兄弟可以无偿给你转让技术的。”胡文海点头:“三菱嘛,无利不起早,没钱能让你们去参观造船厂?”
孙厂长愕然,看向胡文海:“这么说,胡总……”
“嗯,我已经准备好了三亿美元的资金。准备就是用于在日本引进他们目前闲置的造船设备和技术。这次请孙厂长帮我召集渤海省的造船业专家,就是希望能够吃透日本人的整个造船体系。完整的在中国复制、引进他们的全套先进技术,争取引进之后就达到不再依靠日本人,能够自我增殖的目的。”
“如果孙厂长愿意与新科重工进行全面合作,我可以将一部分设备和技术租借给大港船重。”
胡文海说的信誓旦旦。
孙厂长则目瞪口呆。
那可是三亿美元,哪怕只是一部分,也已经让人垂涎欲滴。
“不知道胡总所说的全面合作,是指的什么意思?”他小心翼翼的询问。
“我们两家合作,在这次的船舶集中订货会上联合竞标。拿下的标的,由大港船重和新科重工共同建造完成。具体来说,大港船重负责建造一部分分段,而新科重工负责建造总段和总段对接。大港造船厂,必须进行全面改造,进而符合新科重工的技术体系。当然,改造的技术和人员,可以由新科重工提供。”
孙厂长低头沉思,这所谓的改造技术和人员,应该就是胡文海所说的能够租借给大港造船厂的设备和技术了。这样看来,不答应他的要求,大港船重就无法获得新科重工的支持。
总段造船法的技术他当然也有所耳闻,不论是新科重工的郑磊,还是大港海运学院的刘教授,都把这项技术夸到了天上。
而从已经交货的那艘船来看,总段造船法对造船工期的缩短效果相当显著,然而对船厂的管理和生产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大港造船厂能否实现这些要求,在孙厂长看来,真是有些困难重重。起码一点,新科重工是私企,不论是惩罚还是奖励都是管理者一言而决。但大港造船厂要是提出这么高的要求,底下的工人能不能毫无怨言的完成?
“胡总的意思我明白了,不过这件事关系重大,能不能请你给我一些时间,我需要思考一下,也要和厂里其他管理层进行沟通。”
胡文海无所谓的点头答应:“没问题,我们这次要在日本停留至少两个月的时间,孙厂长大可想个清楚。”
……
“快,跟上他们!”李俊仁,拍着司机的座椅,焦急的指着刚从高速路上下来的一支丰田考斯特车队。
出租车司机闻言连忙挂上档,然后一脚油门,不紧不慢的吊在了车队的尾部。
然而刚一进入市区,这支车队没走多远,突然就分开驶向了两个方向。李俊仁想了想,认为这应该是中国人为了节省经费,将住宿地安排在了两个地方,决定跟上前面那个比较小的车队。
歪打正着。他竟然跟的就是胡文海和孙厂长留下的东京竞标队伍。车队一直开进东京市内。在江东区的一家酒店门前停了下来。
李俊仁交了出租车费。慌忙的从车上跳了下来,在不远处张头张脑的向着考斯特车队的方向张望。
原本十多辆的考斯特车队,从半路分出去了八辆车,最后只剩下了三辆抵达了江东区潮见酒店。而其余八辆车则直接驶往上野车站,搭上南下的新干线,在与三菱重工的人接头之后,直接做新干线纵穿大半个日本国土,前往长崎的三菱造船厂。
潮见酒店是一家经济型酒店。九层楼的高度能提供两百多个房间。胡文海为了安排这次竞标的随团人员,干脆包下了这栋酒店的其中两层,作为竞标队伍在东京的暂时落脚。
这次的订货会场地由东京的佐野造船所提供,距离潮见地区倒是不远,走路大概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能到达。实际上韩国人就住在不远处的木场酒店,两家的距离并不算太远,甚至拿个望远镜就可以互相看到对方的床上。不过韩国人的木场酒店是著名的商务酒店,环境当然比经济型的潮见酒店好上太多,这让偷偷摸摸跟在后面的李俊仁有些撇嘴。
他抬眼看过去,只见潮间酒店里见到车队停在门口。很快就有人从里面跑了出来。只是看身材,显然这人不太像是一个日本人——个子太高、身体太壮。长得太帅。
长得颇似万梓良的方剑阁,从哪个角度看都一点也不像个日本人。这可不是在贬损,人家万梓良年轻的时候可也是帅过的!
胡文海见到方剑阁,顿时笑了起来。这段时间看来,方剑阁应该说是完美的完成了他交给的任务。不仅从美国贷到了三亿美元的款项,而且顺利的在日本找到了合作银行,提供资金杠杆进入汇市,这一系列的操作可不是那么简单。
“胡总辛苦了,酒店方面已经全部安排好了,请大家先行休息吧。”
方剑阁招呼着,让刚从车上下来,还找不到北的竞标团人员回过了神来,纷纷排好队向着酒店里走了进去。
这边胡文海等人都走的差不多了,这才腾出手来,和方剑阁握手笑道:“还好有你,否则到日本不知道有多少麻烦事儿。”
“胡总太客气了,这点事情不算什么。”方剑阁咧嘴笑了起来,显然对自己能够取得胡文海的认可非常高兴。
他在美国、日本这么转了一圈,越发的感觉到了胡文海背后所隐藏的能量有多么的可怕。掌握ibm公司1%股份的大股东,股份抵押贷款运作出的三亿美元在“名义上”竟然是一个中国人私人所有,在方剑阁看来,说胡文海是中国隐形首富恐怕是一点不为过。
本以为这三亿美元就已经足够让人大开眼界。可他到了日本,更是由索尼的下一任社长重点候选人出井伸之亲自出面,带他联系了三井银行,最后竟然出人意料的提供了二十倍的汇市期货杠杆,这里面牵涉到的背景那就更是让人连想都不敢深想。
这样一张巨大的利益网络,背后的水要有多深啊!能够调动这么多的海外关系,要涉及到多么高的上层资源?
嘛,打死方剑阁恐怕都想不到,这些关系背后其实站着的只有胡文海一个人而已。
不过胡文海可不会主动掀开这层迷雾,最好是方剑阁做事胆战心惊。毕竟未来恐怕要有十数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在他的运作之下,虽然有专业的银行机构监管,可难保他不会有脑筋短路的时候。为了对自己负责、对他负责,还是请他继续误会下去吧。
“哦,对了。”方剑阁连忙挥手,在酒店大堂里招呼过来一个年轻的女人。
“这是我在日本留学生里找的帮手,陈发。”方剑阁正色介绍道:“陈小姐,这位就是新科公司的董事长,胡文海胡总了。”
胡文海上下打量了一番,这陈发长得倒是颇为漂亮。一头短发显得英姿飒爽,笑起来有种迷人的魅力,有点“顶配贾玲”的感觉。
“胡总您好,欢迎来到日本。”陈发爽朗的笑着伸出了手。
ps:啊,罪孽深重啊!我争取今天再更一章,一定把欠账补上!不补我吃、吃点啥好呢……
第二百九十一章操作
胡文海笑笑,伸出手和陈发握在了一起。
别说,这个女人还真有点意思。哪怕知道面前站着的是自己的老板,态度上也多是不卑不亢的感觉,笑的虽然真诚,却丝毫没有献媚。
胡文海挺喜欢这个笑容,这是一个非常有自信的女人。方剑阁的眼光不错,嗯,真的非常不错。
顶配贾玲,或者是中配长泽雅美。陈发的身上,有着不像是这个时代普通中国女人的一种独特气质,很难得的开朗和乐观。
说起来,日本留学生?方剑阁的助手?方剑阁会随便请一个人做助手吗?胡文海忽然心有灵犀,这个女人的来历恐怕有点意思啊。
“我们进去说话。”胡文海一马当先,走进了潮见酒店的大门。
作为一家经济型酒店,潮间酒店的大堂布置陈设相当一般。正中的服务台后面挂着纽约、伦敦和东京三地的时钟,整体黑白色的素淡装修有点包豪斯主义的风格。
说起来,至少在设计方面日本人做的非常好。大概日本是学德国学的最好的,连二战被揍都学了个十足十。作为现代设计的始祖包豪斯风格,在日本非常受到欢迎。再加上日本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风格,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很多设计产品不得不说很有打动人心的地方。
在船舶设计上也是一样,事实上这次组织对三菱重工的考察团,胡文海决定收购的一个重点,就放在船型设计的购买上。
中国目前拥有一万到三万吨散货轮的设计能力。这个级别的轮船需求到九十年代就会急剧萎缩。最终被市场淘汰。要想能够顺利的在八十年代代替韩国取代日本。承接国际造船业的转移,必须拥有建造更高吨位轮船的技术能力,以及轮船的自主设计能力。
这和胡文海一直以来对重工业的业务发展思路相一致,新科公司未来不会在重工业上投入太大的精力,因为那注定是国企、央企的主场。
但是另一方面,新科公司可以站在重工业企业的上游,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服务。简单的说,就是脏活累活国企去做。新科赚个“技术服务费”好了。
“胡总,胡总?”
方剑阁在旁边呼唤了几声,这才把胡文海的注意力给喊了回来。
“呵呵,不好意思,刚才走神了。”胡文海收回大量酒店的目光,笑了一下,说道:“方经理安排的很好,我很满意。日本的工作非常重要,看来以后托付给你,我就可以放心了。”
方剑阁不自觉的挺了挺胸口。显然胡文海的认可让他非常振奋。中国竞标团抵达,自然有酒店的工作人员会安排接待。一时间大厅里中式英语和日式英语交相辉映。胡文海稍微停了两句,不由有些佩服双方竟然能够实现颇为有效的交流。
见组织工作进展有序,胡文海也就不急着出头了,反正孙厂长在这方面似乎比他要强上不少。
他拉着方剑阁,指着大堂里的沙发,请他和陈发坐下,然后询问道:“方经理在日本工作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方便的?这段时间我也有点忙,没有太关心你这边的工作,你能取得显著的成果,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有什么要求可以尽管说,我一定尽力帮你办到。”
“要求么,也没有什么。”方剑阁摊手,无奈笑道:“只是不太适应日本的物价,自打广场协定之后,日本经济明显有增速的趋势,物价和国内更是没有办法比了。每天吃饭都要换算成人民币,实在是有些心疼。”
胡文海闻言哈哈大笑,摆手道:“方经理创造的价值当然值得更好的生活。这样吧,我答应你将汇市盈利的千分之一作为你的报酬。怎么样,这回在日本吃得起饭了吧?”
方剑阁眼睛微微张开,暗自咽了口唾沫。盈利的千分之一,要知道,他经手的资金规模可是以亿美元为单位操作的。哪怕是千分之一,杀猪的再穷,也没见有一个瘦子啊!
“胡总,这钱也太多了,我……”
“不用说了,这是你应该的。”胡文海的话有着不容置疑的肯定:“接下来几年,恐怕你在日本会比在国内的时间多得多。新科公司在国外就是公司的形象,我希望你能代表公司过的光鲜一些,这样日本人才会高看我们一眼。”
听胡文海说的认真,方剑阁又是欢欣鼓舞、又是忐忑的点了点头。
说到底,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这不是所有男人最大的梦想吗?眼看着梦想就在眼前,方剑阁实在没有拒绝的勇气。
“给我说说你这段时间的工作吧,资金目前是如何操作的?”
“是。”
说道工作,方剑阁的神色瞬间严肃了起来:“我是这样进行操作的,上月,也就是9月10日我从美国飞到日本。通过索尼的关系联系到了三井的樱花银行,出井伸之亲自出面带我去了樱花银行的总部,见了他们的大和田常务。樱花银行同意提供三亿美金的二十倍金融杠杆在日本汇市上,时间到今年年底。”
说道这里,方剑阁突然停顿了一下,想了想接着说道:“到账户开通,时间是9月15日。距离胡总指示的9月22日广场协定签署日期还有一周时间,我思前想后,向樱花银行提出了另一个要求,分账户降低金融杠杆比例。具体做法,是将三亿美金设置三个档次,分别是一亿美元二十倍杠杆,一亿美元十倍杠杆,还有一亿美元是五倍杠杆……”
胡文海闻言不由大点其头,忍不住击节而赞:“不错,你做的太好了!”
他忍不住想,自己如果处于方剑阁的角度,能否如此理智的做出这样的投资分配。显然,外汇市场在9月22日之后,将很难再有做多日元的机会。哪怕是不认为广场协定会产生作用的投资者,也会暂时持币观望,而不是贸然下场。也就是说,方剑阁一定要在22日之前,完成日元做多的建仓。
一周时间,如果完全按照樱花银行给定的金融杠杆去做,二十倍杠杆的放大之下,汇市只要有个5%的起伏,这三亿美金就要全打了水漂。
当然,这时候的所谓“三亿美金”已经因为要做多日元,全部兑换成日币了。以1美元对250日币的汇率,这是一笔足有750亿日元的巨款!想想看这样的一个数量级日元再乘以二十倍的金融杠杆,那就是——一万五千亿日元,是樱花银行当年存款总额的百分之十五!
这样的诱惑,很难说不会让三井樱花银行动心。
哪怕市场没有这个行情,难保樱花银行不会干脆自行人为制造行情。反正它也不需要持久的大行情,只要有一个5%的剧烈波动就行,胡文海这三亿美元就会成为一串没有其他数字打头的零。
而设置三档杠杆,则让樱花银行难以下手。如果要全吃掉三亿美金,也就是说樱花银行必须制造一个20%的汇市起伏——这除非交易系统故障,否则根本不可能实现。如果波动5%,那最多吃掉方剑阁手上一亿美元的筹码,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毕竟要操作市场,樱花银行本身也是有一定成本压力的。这样一来,哪怕樱花银行真的向方剑阁下手,也会至少给他留下三分之一的筹码,等到22日行情来临,至少可以保住本钱。
方剑阁表面波澜不惊,但目中神光闪烁:“嗯,我到18日,已经收到了足够的筹码。这时我再申请将五倍杠杆的一亿美元升级到二十倍杠杆,到20日,我再将十倍的一亿美元升级到二十倍杠杆。而此时,樱花银行已经不敢再对我下手了。”
胡文海了然的点头,对他此时可以放心操作的原因心知肚明。说白了,日本财相竹下登要签署广场协定,在日本政经高层肯定不是秘密。而日元升值,更是各大银行可以预料的市场走向。
樱花银行要操作市场,就要调集资金,要做出种种准备工作。简单的说,它要想吞下方剑阁做多日币的五亿美元,就必须短时间内大量的做空日币。筹集资金、准备行动都需要时间。一方面,距离广场协定越来越近,樱花银行下定决心行动的时候恐怕已经晚了,何况在22日这个星期一之前的周四、周五大量做空,一旦樱花银行被人在汇市阻击,搞的不能及时出货逃跑……
等到22日广场协定一宣布,呵呵,恐怕就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能形容的惨剧了。
不管樱花银行有没有黑掉这笔钱的打算,方剑阁的做法,显然是再明智不过的选择。
至此,胡文海这才终于放心,看来自己确实没有所托非人。方剑阁在金融方面,应该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代理人。
至于那千分之一的报酬,胡文海更是觉得花的太值得了。这样的人才,足以成为他未来在金融上的一柄利剑啊!
ps:晚了点,嘿嘿,不过还算是更了吧……
第二百九十二章沉重
胡文海和竞标团队这边暂时安顿了下来,一边做着准备工作,一边等待着集中订货会的开幕。
而另一边,风驰电掣般开往长崎的日本新干线上,很多日本人也在好奇的打量着一支几乎占据了一整节车厢的中国考察团。
露琳拉着郑磊,几乎是眼花缭乱、如饥似渴的看着新干线车窗外的日本风光和城市景色。
这还是他们俩人的第一次出国,虽然是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可却丝毫没有阻碍露琳兴奋的感觉。
“天啊,郑磊你快看,那是东京铁塔吧?真是太高了,太壮观、太美了!”
东京铁塔高333米,是现在东京最高的建筑物。在东京的任何方向只要角度允许,都能看的它的身影。红白二色的涂装,再加上东京周围的高楼大厦,哪怕是三十年后东京的繁荣仍然是充满了自己的魅力。
在国内就连省城盛京都没怎么去过的露琳,看到繁华的东京,真的是有些目不暇接的感觉。
“那个,应该就是了吧?”然而郑磊其实和露琳相差不多,露琳还是在发展的更好的大港,郑磊毕业之后却一直圈在自己一副小天地的渤船,真是没有什么见世面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