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医女-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娇颜看着三位哥哥,文修文齐岁数大一些,也都娶了媳妇,瑾萱距离生产也不远,文齐这就是马上要当爹。若是他们两个去战场,说实在的,万一有点儿什么事情,家里就是扔下了孤儿寡母。文平没成亲,但是年纪太小,今年才十五岁,过了年才十六呢。这可是家里最小的男孩了,让他去战场,几位哥哥心里肯定是过意不去的。
  “我都说了我去,大哥三哥都娶了媳妇有了娃,就该好好在家里呆着。我什么心事都没有,上战场不是正好么?爹,你应该知道的啊,我的功夫,不比大哥差的。”
  “我去当兵,肯定能在军中立功的,到时候也挣个将军回来,不是挺好么?咱们家有二哥三哥两位举人,要是再出来个将军,那可就是文武双全了呢。”文平有些着急,脸红脖子粗的喊道。
  “不行,老五,你不许去当兵,你还小呢,哪里能去战场上吃苦冒险?我是家里的老大,就得是我去。老三不行,你媳妇也快要生了,你得在家照看瑾萱。”文修瞪了文平一眼,径直决定道。
  “大哥,你怎么这么霸道呢?就因为你是长子,所以你必须在家。长子啊,咱们顾家将来可是要交到你得手里呢,你要是有点儿什么事情,那咱爹怎么向列祖列宗交代?不行,就是我去参军,没有别的路子可选。”那边,文平就急眼了,朝着文修就是一通喊。
  顾承勇很是头疼,自从听说了这个消息,三个儿子就在一起吵个不停,每一个都争着抢着的要去当兵。顾承勇也明白,孩子们这是一心为了兄弟们着想,可是这么吵吵闹闹,他的头都要炸开了。“娇儿,你有什么主意?”
  娇颜看着三位哥哥,只见三人都用一种急切的目光看向自己,娇颜顿时就觉得压力山大。“爹,既然三个人都想去,那就抓阄吧。谁抓到了,谁去参军,没抓到的,就老老实实的在家里。”没办法,这种事情是逃不开的,总要有一个人去参军上战场。
  听了娇颜这话,文修兄弟三个顿时眼前一亮,“对,对,小妹这主意最好。抓阄,公平合理,谁抓到了,谁就去参军。剩下的,就安心的在家里呆着,好好地伺候爹娘,管理家里产业。”三人异口同声道。
  既然三个人都同意了,娇颜就在顾承勇的示意下,做了三个阄,然后放在一个锦囊里,让三个哥哥伸手来抓。“这里面有三个纸团儿,只有一个上面用红颜色画了朵花。你们谁抓到了,就去参军上战场,没抓到的,那就留在家里。”娇颜把规矩说给哥哥们听。
  文修三个挨个上前来,伸手从锦囊里摸出一张纸来。文修打开纸,结果上面是空白的,什么都没有。文齐也打开了,结果还是空白。到此,众人也都清楚,有红颜色的,肯定是在文平的手里。
  果然,等文平打开自己手里那张纸的时候,上面红红的一朵花。“你看,我就说吧,就该是我去的。这事儿根本就没有争讲的必要,我又没牵没挂的,爹娘还有你们呢,正好嘛。”文平像是怕众人反悔一般,连忙就说道。“这可是讲好的啊,谁也不能反悔,就这么定了,明天我就去县城里报名了。”
  文修和文齐都忍不住叹气,“老五,你太小了,还是跟我们换一换吧。”
  文平瞪眼,“换什么换?这是我自己抓来的,老天爷的意思,我才不跟你们换呢。好了好了,就这么定下来,谁说也不好用。”文平才不管那些呢,手里紧紧的握着那张纸,然后转身就走了。
  顾承勇这时也只能叹气,“算了,既然是文平抓到了,就随他吧。这孩子功夫不错,不比你俩差,爹相信,他去了战场,一定能有所作为的。”
  顾承勇也是没办法,他年岁不小了,年轻的时候拼死拼活坐下不少病根儿,如今全都找了上来。这两年,他就明显感觉到,身子大不如前了。这个样子去战场,家里人肯定是不会同意的。更何况,他还是官身,朝廷也不会允许他参军。

☆、623。第623章 死无对证

  突如其来的一场征兵,不仅扰乱了顾家人的心情,就连青山村、怀远县,甚至于整个辽东府,都跟着震动起来。无数人家都在为了朝廷征兵的事情而发愁,每个人都忧心忡忡。
  村子里见不到即将过年的喜悦,相反,更多的是即将亲人分别的离愁。朝廷征兵,是按照户籍本册每一户对照着来的,谁家也别想漏掉,那些男人多的人家,每一户都是愁容满面。谁会舍得自家的儿郎跑去战场上出生入死?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捻钉,这是千古不变的老话。
  朝廷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所以大家只能忍着心头的悲伤哀愁,给家里即将要赶赴战场的儿郎们,预备出行的物品。
  绍远是家中独子,按规矩是不用服兵役的。所以绍远也就没管那些事情,十七一早,就跟娇颜一起,领着人带着阿松和姓韩的,一同去了县衙。
  原本腊月十六以后,衙门就要封印停止处理公事,官吏们都是应该放假回家过年的。可是今年情势有变化,边关告急,朝廷下令征兵,哪里还能休息?严知县领着县衙的一众属官,正在核实户籍本册,确定征兵的花名册呢。
  绍远和娇颜的来到,让严知县有些意外。不过,严知县还是非常客气的接待了他们。毕竟,娇颜是郡主,这个可是严知县得罪不起的。
  娇颜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就说明了来意。严知县一听说药坊下毒的事情,脸上的表情变了好几下,然后才道,“郡主,秦公子,按说出了这种事,本官自然是义不容辞要赶紧审理的。可是如今边关告急,朝廷征兵,这可是天大的事情,下官实在是有点儿忙不开啊。能不能,先将这二人关到大牢里,等年后下官再审理呢?”
  娇颜一听这话,心里可就不高兴了,“知县大人,你这话我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呢?知县大人应该清楚,药坊的药可是送往边关的,那可是要给边关将士们医治伤痛所用。竟然有人敢在药物里面下毒,这是要干什么?这是要毒死边关的将士么?”
  “正是边关告急,才更应该尽快查明真相。若此事乃北辽奸细所为,目的就是为了削减大齐兵力,借机攻陷边关的话。知县大人,你没有及时查明真像,到时候出了什么岔子,你能负责么?”
  娇颜那个脾气,可是坚决不惯人的。别说眼前是严知县,就是比他再大的官,娇颜脾气上来也不会给面子。娇颜本身就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气度,更不要说她此时面沉如水,杏眼含怒的样子,更是平添了几分气势。倒是让对面的严知县,有一种面对上位者的感觉了。
  严知县心里有些恼火,可是面上却又不好表现出来,“郡主说的是,说的是。那本官即刻便开始审理。”严知县没办法,只好命人,击鼓升堂,开始审案。
  案情十分简单,因为绍远早就预备好了这两个人的供词,还有一份状纸,另外还有药坊里几个人上来作证。阿松和韩德昌投毒之事,铁证如山,没有任何悬念。
  不过,那个韩德昌供词里,可是牵扯出了刘县丞。而绍远则是要求,必须让刘县丞出来当堂对质。
  严知县左右为难,这件事本来就是他和刘县丞接到了荣郡王的密信,然后在一起商议出来的。没成想这么快就被绍远发现,而且抓住了至关重要的两个人,如今面对绍远,严知县哪里能不心虚?
  可是大堂之上,众目睽睽窥之下,严知县又不能明着包庇刘县丞。万般无奈,严知县只好让刘县丞上堂来对质了。
  刘县丞原本就在衙门里,绍远一来,他就知道事情不妙了。刘县丞是什么人?那也是混迹官场的老油子了,当下便一狠心,直接回家去,动手勒死了爱妾韩芸宁,然后做出了上吊自杀的假象。之后,就带着芸宁身边的一个丫头,返回了县衙。
  严知县刚刚说是让人传刘县丞上堂呢,这刘县丞就跌跌撞撞的从外面进来,咕咚一下跪在了地上,“大人,是下官失察,险些酿成大祸啊。下官的妾室韩芸宁,乃是哨口镇韩家的闺女。韩德昌原本就是在药坊里做管事的,后来因为监守自盗,偷盗药坊里贵重药材被发现,赶出了药坊。”
  “秦公子让韩德昌包赔药坊的损失,韩家没有办法,才把闺女卖给下官做妾,拿了银子赔给秦公子。韩德昌父女对秦公子一直怀恨在心,,韩芸宁曾经多次向下官提及,让下官想办法,弄垮药坊。下官自然是不肯的。”
  “不想韩芸宁见下官不肯帮忙,就自己想了办法,伙同她的父亲,指使旁人在药坊下毒。方才下官接到家中下人来报,说是韩德昌的妻子刚刚跑来,跟下官的妾室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接着,下官的妾室,就悬梁自尽了。”
  “这是下官妾室身边的丫头,关于韩芸宁的一切,这丫头都知情的。大人若是不信,就问问她吧。”说话间,刘县丞就把身后那个吓得浑身直哆嗦的丫头给拽了出来。
  那丫头很显然是吓得不轻,这时便哆哆嗦嗦,磕磕巴巴的,把事情经过说了一回,几乎是跟刘县丞说的差不多。等到那丫头说完,刘县丞又道,“大人,这件事下官实在是不知情啊。下官跟秦公子无冤无仇的,怎么可能去陷害秦公子?还请大人明察。”
  刘县丞这一番话说完,那边被捆着的韩德昌可就不干了,“胡说,你这是胡说八道,是你,就是你指使的。是你让芸宁回家来找我的,是你拿了那么多的砒霜给我,让我想办法找人下毒的。如今你什么都不承认,还害了我家闺女,你这个畜生,你不得好死。”韩德昌就像是疯了一般。
  那边的绍远和娇颜见此情形,不由得各自摇头,韩家,这是被当成弃子了。刚才那丫头的话,当然不完全是真的,可是有一些事情,还是能够听出来不少的。
  刘县丞不知道是受了什么人的指使,想要对付绍远却苦无办法。正好韩芸宁心中记恨绍远,又对药坊十分熟悉,就帮忙出主意,说是可以找人在药坊里投毒。刘县丞一听之下大喜过望,就让芸宁回家找韩德昌。
  韩德昌在药坊多年,对药坊的地形、管理等都比较熟悉。再加上药坊里有韩家的亲戚,这件事就这么进行了下来。
  如今事情败露,刘县丞为了自保,干脆就一狠心弄死了芸宁。然后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了韩芸宁和韩德昌这一对父女的头上,倒是把自己摘的很干净了。
  但是整件事里,刘县丞确实是没出面,娇颜他们只有韩德昌的口供,再没有别的证据证明刘县丞也参与了这件事。而刘县丞那边,韩芸宁已死,死无对证,还有一个小丫头做证人,事情很明显是牵扯不到刘县丞了。
  绍远和娇颜还都有些不甘,但是却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因为他们手里的证据的确是不够。不过,他们现在最少清楚了一点,就是这个刘县丞,肯定是在针对绍远,这个不容置疑了。
  大堂之上的严知县,这时也是松了一口气,刚刚他可真是吓坏了。要是刘县丞没法洗脱罪责,弄不好就要牵扯到自己。一旦把自己也牵扯进来,那事情可就不好办了。顾娇颜这个丫头不好惹,到时候,只怕自己这个官,就要做到头了呢。
  幸亏啊幸亏,这个刘县丞还是办事很靠谱的,危急时刻当机立断。舍了韩芸宁一个买来的妾室,直接把所有干系都推脱干净,一点儿麻烦没有惹上。当然了,对方不可能不怀疑,但是没有真凭实据的,怀疑可不能做定论。
  “案情到此时也已经很明白了,韩德昌父女记恨秦公子将其撵出药坊,所以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这一次的投毒事件,就是韩德昌父女两个指使阿松做的,为的就是报复秦公子。”严知县在大堂之上朗盛说道。
  “来人,先把韩德昌跟阿松两人押到大牢里去,等本官将公文送至府城,知府大人批示之后,再做处置。”这种案子,知县是没权利直接就判定的,都要把所有的证词、审案记录一级一级送上去,然后等待朝廷的最终判定才行。
  “郡主,秦公子,此事已经明了,二位可以回去,等候消息了。不过,此时临近过年,再加上县衙和府衙近期都在忙着边关征兵之事,恐怕是一时半刻不会有回音,还请二位回去耐心等待吧。这等下毒陷害的恶人,朝廷是绝对不会不管的。”
  严知县也不等娇颜和绍远出言反对,直接一拍惊堂木,大声道,“退堂。”说完,就径直离开了。
  当下就有衙役上前来,把韩德昌还有阿松二人押着,直接送去了大牢。至于刘县丞,当然是安然无恙,随着严知县离开了。
  绍远和娇颜虽然是心中余怒未消,但这件事情到此,已经没有再继续追究的凭据,他们也是没办法。“走吧,咱们先回去,以后行事,要加倍小心了。”娇颜叹道。

☆、624。第624章 离家从军

  药坊投毒的案件,最后以韩芸宁自杀,韩德昌和阿松打入大牢等候朝廷示下而暂时告一段落。之后没多久,就传出来韩德昌和阿松两人在大牢中感染了疫病死去的消息,这些暂且不说。
  只说朝廷征兵,辽东府各州县的百姓,挨家挨户只要符合条件的,都要抽出男子从军。因为有荣郡王严令,各州县都不敢怠慢,所以征兵之事,进展的非常顺利。
  怀远县这边,严知县下令,腊月二十这天,各个村镇挑选出的从军之人,要全部到县城集合。之后由朝廷派来的将军的人,直接带着前往边关增援。
  腊月二十的早晨,整个青山村里都笼罩在哀戚的气氛之下。女人们依依不舍的扯着自家男人或是儿子,眼中的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掉,“出门上战场,一切都要小心,千千万万保重自己。这是我在娘娘庙求来的平安符,你戴在身上,一定要当心啊。”女人们万般不舍。
  男人也是舍不得家中的妻儿,走一步一回头,“回去吧,外面太冷,当心冻着了。我会当心的,咱们还要过一辈子呢。咱不是说好了,要生一堆娃儿的么?等着我,一定等我回来。”
  这样的场景,简直是随处可见,村子里处处都能见到亲人分别的场面。
  顾承忠家里,文生文杰文庆三个之中,只有文杰会功夫。所以这一次从军,理所当然就是文杰去。顾承义家里,两个男孩还小,这一回倒是躲了过去。顾承信那边,文安岁数小,家里只有文景和顾承信两个人够年龄的,所以也不用从军去。
  倒是顾二叔那边,因为一直没分家,都在一起过日子。顾承家三兄弟,加上小辈里还有四个男孩年纪够了,所以就要有两个人从军出征。最后定下来,是文举和文山二人。顾二婶看着两个孙子,简直是心疼的不行。一个劲儿的叮嘱孙儿,出门要当心,一定要保重自己等等。
  所有村民都来到了村口的一片空地上,然后齐长文看了看眼前这些即将要离家的男儿们,心中也是有些难受。“咱们青山村的儿郎们,你们这是去赶赴战场,保家卫国。战场之上,生死厮杀,刀枪无眼。老头子我在这,还是那句话,千万保重。家里这些父老乡亲,都等着你们凯旋归来的那一天。”
  齐长文只是一个村长,眼前这些都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面对这些年轻人,他真是说不出什么慷慨激昂的话语来。他一心只想恳求上天,多保佑眼前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够平平安安的从战场上归来。所以,老爷子越说,心里越是不得劲儿,到最后,眼中已经有泪光闪现了。
  “孩子们,你们要记住,你们还有那么多牵挂你们的家人。为了你们的父母妻儿,一定要好好保重,知道么?”齐长文再也说不下去了。
  “齐爷爷,你放心吧,我们一定会互相帮忙的,我们全都会好好的回来。”文平站在人群中,此时高声说道。
  “对,我们一定会好好地回来,各位父老乡亲们,都请放心就是了。”这一群男孩们高声道。这一次从军的,大多数都是年轻的男孩子,几乎没有岁数太大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的心里,倒是并没有多少畏惧,每一个人的眼里,都闪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齐长文点点头,“好,都记住了就好,走吧,直接去县城集合就行。建元,大勇,你们两个陪着他们去县城,好好领着他们,千万别出了岔子。”齐长文很是不放心的叮嘱道。
  齐建元和顾承勇两人点点头,然后就领着这些男孩子们,离开了村口,一路朝着县城行去。
  这些人一走,身后便传来了阵阵哭声,村子里的女人们,这时都哭的不成样子了。“儿啊,你可千万要回来,娘在家等你。”“孩子爹,你可要记住你说的话啊,俺们娘们儿,等你回来过日子。”这样的哭喊声,不绝于耳。
  娇颜扶着冯氏,也是泪眼朦胧。边关凶险莫测,此一去,真是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相见了。“娘,我五哥一定会没事的,五哥肯定能好好的回来。”娇颜嘴里念叨着,与其说是劝慰母亲,倒不如说是安慰自己。
  绍远瞧见娇颜那么伤心,连忙上前来,伸手搂住了娇颜,“颜儿,文平不会有事的。他功夫好,人又机灵,肯定能立功回来的,你放心。”
  娇颜靠在绍远的怀里,眼泪还是止不住的往下掉,“战场上多危险,你我都是亲眼看见的。北辽士兵凶悍的很呢,五哥就是功夫再好,他也才十五啊。”娇颜的心里,简直难受的不行。
  前去从军的那些男儿们,在县城集合之后,有专门的将领带着他们训练了七八天,之后就随同朝廷派来的援军一起,赶赴边关去了。朝廷这一回派了三十万的大军,由几位出名的将领挂帅,直奔边关。
  北辽这一回也是下了狠心,竟然出动了五十万大军,全线进攻,边关多处城池告急。大齐和北辽,就在这漫长的边境线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边关的战报,时不时的就传了回来。有时是大齐胜了,有时则是北辽胜了,大齐丢失了几个城池。就这样,消息多的让人听了就揪心。
  战乱突起,烽火狼烟,人心惶惶。在这样的情势下,小年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过去了。此时人心浮动,谁还有那个心思,去琢磨什么小年啊?一晃眼,大年三十,也就来到了。
  这一个年,谁都没那个心情去张罗了。战火纷飞,各家又都有亲人赶赴沙场,这种情形之下,谁还有心思欢欢喜喜的过年?冯氏自从文平走后,就每天都心不在焉的,干什么也都没有精神。
  匆匆吃过除夕的饺子,新的一年就算是来了。今年大家情绪都不高,所以文修带头给爹娘磕头之后,也没人吵着闹着要红包了,众人都是静默无语,满腹心事。
  倒是顾承勇勉强打起精神来,翻找出提前预备好的红包,给孩子们一人一份儿。小博睿拿着红包,也不懂那是什么东西,直接就去咬。雪梅见状赶忙抢了下来,惹得小娃一阵哭。
  冯氏听见孙子哭,这才回神,赶紧从雪梅手里接过了孙子,“博睿乖,那红包是让你攒着的,可不是咬着玩儿的呢。咱们博睿最乖了,来,奶奶亲一口。”冯氏低头,就去亲博睿的颈子。
  小家伙最是怕痒了,冯氏一亲他,他就停止了哭泣,然后笑了起来。有小娃的笑声,好像屋子里的气氛还能好一些。冯氏看着怀里的小孙子,又抬头看看儿女们,“都高兴点儿,这是过年呢,不管咋说,过年都是好事儿。都不用担心了,咱们这离着边城还老远呢,一时半刻的打不过来。”
  顾承勇一听妻子这么说,就赶紧顺着这话道,“对,对,就是这话呢,这战事一起,肯定是慌乱不假。但是咱家积攒下了那么多的粮食银钱,只要北辽的大军打不过来,咱们的日子是不用担心的。都高兴点儿吧,没事儿,咱们大齐也不是好惹的,北辽想要打过来,根本不可能。”
  “指不定年后,北辽就退兵了呢,咱都高兴点儿,过年呢。文修啊,你领着弟妹们,去一趟老宅,给你爷你奶他们去问个好。”这是规矩,啥时候也不能忘了。
  文修点点头,然后领着文齐等人,从家里出来,一路去了老宅。老宅那边,一众晚辈齐聚一堂,众人强打精神,陪着老爷子和老太太说了一阵子的话,这才离开。
  年三十就这样过去,转过天就是新一年的大年初一,依旧是老规矩,初一这一天开祠堂拜祭先祖。冗长复杂的仪式结束后,族长带人在祖宗牌位前祈祷,祈求祖先保佑,顾家出门从军的子孙们,一个个都平安无事。
  整个顾氏的人,此时全都跪在地上。众人跟随族长一起,诚心祷告,祈求先祖庇佑,保佑顾氏族人,平安康泰。
  祭拜先祖结束,各家依旧是借着这个机会,将过去这一年中,家里新添的人口,记在族谱之上。顾承勇这一房,去年瑾萱进门,还有博睿出生,这些都是要记录一下的。
  族长瞧着顾承勇笑笑,“大勇啊,你们家现在是越来越兴旺了。好,过日子就该是这样,跟文韬文治说,让他们好好努力。要是春闱真的考中了,族里出银子,摆上三天三夜的流水席,好好给他们庆贺一下。”
  顾承勇点点头,“哎,知道了,我会跟两个孩子说的。”
  族长伸手,拍了拍顾承勇的肩膀,“俩孩子毕竟岁数都还小呢,也不急在这一回上。左右考好考不好的,都已经有举人的功名了。这在咱们老顾家,也算是头一个,这就挺好了呢。我刚刚那么说,就是想给孩子们加把劲儿,你可得好好跟他们说,别让他们觉得有负担才行。”

☆、625。第625章 苗家送彩礼

  正月里原本应该是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可是这一年的正月,家家户户都没了走亲串友的心思,也没有了往年亲朋相聚的热闹。都打仗了呢,谁知道接下来会是什么样的日子?万一战火蔓延过来,还不得拖家带口的逃难?自家手里那点儿粮食银钱的,都得留着保命,谁家还有那个心思在这时候铺张浪费?
  原本正月初三应该是秀兰她们回娘家的时候,可是今年也没有回来。兴德也去从军了,雪娇刚生了儿子不久,朱总兵又战死了。秀兰担心儿子女儿,哪里还有心思回娘家?秀云那边,关正山往边关送药,紧赶慢赶的大年三十赶回家,却是带了伤。关正山要在家养伤,秀云伺候丈夫,想当然也是不能回来了。
  老爷子和老太太都有些失望,不过眼下这种情形,他们也是没什么办法。除了担心闺女家之外,他们更是担心自家的孙子,说实在的,也没那个心情去吃吃喝喝了。
  一晃眼就到了正月初六,这一天,是苗素问跟顾家约定好,过来送彩礼的日子。原本娇颜定亲的时候,因为没打算太早让他们成亲,所以很多东西就没有放在聘礼里面送过来。这眼看着绍远和娇颜就要成亲了,该走的程序必须走啊。原本就说好的,成亲之前再送一批彩礼过来,当然要说话算数。
  初六上午,苗素问请了顾二叔顾二婶,还有齐长文夫妻。领着雇来的挑夫,抬着三十二抬的彩礼,送到了顾家。这一次送来的,依旧有金银珠宝,还有各色的绫罗绸缎,各种珍稀的动物皮张等等。苗家的富裕,再一次震撼了众人,大家伙看着苗家预备的这些东西,各自感慨不已。
  顾家这边,今天人也是不少,顾家老爷子和李氏,还有顾承忠兄弟四个领着媳妇都过来帮忙。
  顾承勇和冯氏满面喜色,欢欢喜喜的把众人迎进了门。众人进屋落座,然后就高兴的攀谈起来,“唉,今年这个年闹得,谁也没什么心思了。好歹有你们两家这件大喜事冲一冲,还觉得村子里头多了点儿热闹劲儿。十六就是正日子了吧?大勇啊,你这边都预备的咋样了?”齐长文扭头问顾承勇。
  “齐叔,都预备好了,嫁闺女又不像是娶媳妇,其实该预备的,是亲家那边。”冯氏瞅了一眼苗素问,笑道。
  那边苗素问也笑了,“早就预备的差不多了,年前采买了好多东西呢,就是为了办酒席的。咱们这边冷,肉什么的扔在外头,也不会坏。要是等到这时候再预备,怕是啥东西都没有了呢。”
  “亲家放心吧,成亲的酒席,保管让大家伙都满意。正好借机会,也让大家伙都跟着热闹热闹,今年这个年过的,真是没滋没味的。”说到这,苗素问也是心有戚戚。虽说绍远没有去从军上战场,但是苗素问一样能够体会那些当母亲的心思。没有哪个当娘的,能够不思念身在远方,随时可能有危险的儿子。
  “好了好了,今天是好日子,咱们不提这些。咱们大齐也不是好惹的,北辽那些狗杂种,打不过来的。都放宽了心,安稳的过日子就是。”齐长文摆摆手,不打算再继续这个话题了。
  众人也都很配合,当下就聊起来别的。绍远什么时候过来迎亲、这边什么时辰发嫁、苗家都有什么人过来迎亲等等,这个时候就全都该定下来了。双方就这些问题讨论了一番,把所有能想到的细节都商定下来。
  长辈们在讨论成亲的细节,那边绍远和娇颜则是窝在一角,甜甜蜜蜜的聊天。“颜儿,还有十天,你就是我的媳妇儿了,怎么样?高兴么?”绍远盯着眼前娇美的心上人,心中欢喜无限。
  娇颜也是眉眼含笑,那甜甜的笑容,不用说话,就足以说明她此刻的心情了。“我当然很开心啊,能嫁给你,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愿望很快就要实现了,你说我能不开心么?”娇颜笑的眉眼弯弯,很是可爱的样子。
  绍远也不说话,只是深情的看着娇颜。两个人四目相对,从彼此眼中,都看见了那一份浓得化不开得情意。绍远抓起娇颜的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颜儿,我会一生一世都对你好,疼你一辈子的。”
  娇颜点头,“嗯,我知道,我也会一辈子都对你好,咱们俩要永远都在一起。”
  绍远和娇颜在一旁腻歪着,不多时就被众人给发现了,顾二婶指着两个年轻人就笑了,“这俩孩子,从小感情就好,一直都形影不离的。你们瞅瞅,这都眼看着要成亲了,还是这么黏黏糊糊的。”
  顾二婶这话一出口,众人就全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才好呢,咱们这些当老人的,不就是盼着晚辈们都能夫妻和睦,事事顺心么?小两口感情好,以后过日子才能有商有量的,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闹起来。住家过日子,图的就是一个安稳,你们两个成了亲,可一定要好好过日子啊。”齐长文的妻子陈氏笑道。
  这边绍远和娇颜被大家这么一说,俩人也都有点儿不好意思,娇颜站起来,“娘,我去厨房看看饭菜预备好了没有。”说着,就一溜烟的出去了。
  娇颜难得有不好意思的时候,她这么一跑,大家伙就笑的更欢了。“这丫头,我还没见过她不好意思呢,没想到今天还能瞧见她害羞,哈哈。”众人哈哈大笑。
  男方来送彩礼,女方理所当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