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医女-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娇颜心中叹了口气,这里,不是自己前世的家乡。比起这里来,前世的家乡应该是更加往北一些,节气大概比这里要晚半个月到二十天呢。
或许是他们回来的时候不太对,这个季节,山上的树木刚刚发芽,看不到山色青翠的模样。但是这连绵起伏的大山,倒是比江南那些小山包要高多了。等到夏日里,满眼青翠的时候,想来这里应该是非常好看的了。
越是靠近村子里,就会发现,路的两旁,就有好多的农田。此时,田里已经有好多的人在种地了。是啊,这里节气早,可不是该种地了怎么?没想到,自家一回来,就赶上了农忙呢。
而此时,田里的农人,偶然抬头,正好见到了远处来的两辆马车。这个年月里,牛马都是大牲口,一般的人家,有辆牛车就是很不错的了。像这样高大的马车,很少见的,更不用说还是两辆了。
前面那一辆,还带着车厢呢,一看就知道,不是一般人家用的东西。更不用说后面那辆车上,还放了好多的东西呢,那些不像是北方木头做的大箱子,一看就不是普通的货色。
“这是谁家的亲戚来串门子了?这个季节来,能有啥意思?”有的人这样想着。
也有的人眼尖,发现了前面赶车的顾承勇,“哎呦,你们快看,那是不是顾大伯家的老二?我怎么瞧着像呢。”有人喊了一嗓子。
众人听了这话,仔细打量着,“是,是大勇回来了呢。哎呦,可是有五六年没回来了,这冷不丁的,还真是没认出来啊。不对啊,往年回来的时候,比这个可是要气派多了,带着好几辆马车,那么多随从的,这回怎么就这么几个人啊?”有的人发现了不同,暗自疑惑不解。
也有那热情的,便朝着顾承勇一行招手,“大勇,你们咋这个时候回来了?”反正干活也挺累的,正好该是歇一歇了。离着路边近的,便停下手里的活,来到跟前朝着顾承勇打招呼。
顾承勇瞧了瞧来人,正是顾家后面的邻居,张家的二娃。呃,现在可不好再叫二娃了,该叫大名才是。“德明哥,几年不见,你还好么?”顾承勇很是热情的打招呼。
“好,好着呢,你瞧,儿子都那么大了。狗子,快,去你顾爷爷家的地里,告诉顾爷爷一声,就说顾家二叔回来了。”张德明是个憨直热情的性子,这时就叫来了自家的儿子,去通知顾家人。
“都在地里忙活呢,去告诉他们一声比较好。”张德明笑呵呵的说道。“那上头坐着的,都是你家的孩子?这日子过得可真快,我记得你家那一对双儿上回回来的时候,还得让人抱着呢。这一回,竟然都长得这么大了。”
这边张德明跟顾承勇说话,附近的不少汉子也都围了过来,一个个脸上都带着淳朴的笑容,热切的同顾承勇打招呼。顾承勇见到家乡的亲人,当然是也十分的高兴,于是就在这说起话来。
娇颜几个还都坐在马车上呢,他们都有点发愣。真是没想到,这才刚刚进村,这些村民就如此的热情。这些人说话,都带着当地的口音,大多数能听懂,但是也有一些,真的是听不明白。
娇颜看着眼前这个场面,听着很是熟悉的北方话,心里却是有点儿感慨。前世,娇颜的祖父祖母,就是从辽宁搬到了吉林去的,所以娇颜家里说话,还带着许多原本的口音。听到了这些人说话,娇颜有点儿怀念和感动。
那边说的正热乎呢,就见到远处呼呼的跑过来两个人,“狗子,你顾二叔在哪里呢?”一个男人边跑边问道。
“就在前面,看见那马车了么?那就是顾二叔他们带回来的。我爹正跟顾二叔说话呢,你瞧,那头不是好多人么?”狗子大概十四五岁,跑的很快,就在前面领路。
说话间,两个大男人就在狗子的引领下,来到了人群之前,“二哥,你可算是回来了,咋也不提前让人送个信儿,我们哥几个好去接你啊?”
正跟众人说话的顾承勇,听到了这声呼唤之后,连忙扭头看向了声音的来处。只见两个三十岁上下的男人,气喘吁吁的来到了自己的面前。不是别人,正是自家的三弟和四弟,说话的,当然是四弟顾承信了。
“临时决定回来的,也来不及找人捎信儿了。家里怎么样,都还好吧?”见到了亲兄弟,顾承勇的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
“二哥,你可是好几年没回来了,家里都想着呢。咱爹刚刚得到信儿了就要过来,咱大哥劝着咱爹回家了。这会儿,怕是咱娘也知道你回来了呢。走,回家,回家。”顾家老四是个十分会说话的,这时赶忙上前扯着顾承勇,就要往回走。
旁边的众人也连忙道,“对,对,回家去,回家去。老人怕是早就等急了呢。大勇,赶紧回家去吧,见见顾大叔和婶子去。等着我们得闲了,就过去找你说话。”
顾承勇点点头,“好,那我先回家了。”说着,顾承勇就牵着马,跟在两兄弟的身后,一路朝着家里走去。阿喜赶着另外的马车,跟在顾承勇他们的后面,一起回顾家。
孩子们依旧在车上坐着呢,此刻都瞪大了眼睛,瞧着这村子里的一切。娇颜也是不例外,大眼睛四处看着。
眼前的村庄不算小,看样子,也得有七八十户人家了。村子里的房子,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不过最主流的,还是泥房。看样子,有的是土坯的,也有的是用泥土砸夯的。房子上面,有的苫着草,有的苫着木材劈成的小片儿。
只有少数的房子,是砖瓦的,青色的砖瓦房,在这个山村里,也算得上是豪宅了。
村子就在大山里,依着山形而建的,所以并不是十分的规整,各家各户有的相距很远。村子中间,一条挺宽的石板路,看样子,就是这个村子的主路了。马车走在路上,蹄铁与石板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顾承勇兄弟走的很快,不多时,就来到了顾家的大门前。顾家的房子,是顾承勇上一次回来时,出钱给另外盖的。青色的砖瓦房,在这个村子里,已经算是不错的宅子了。
顾家的房子盖的略微有些奇怪,并不是传统的四合院,反而倒像是两个院子并排。只是大门开在了东面,假如西面这边的院子也开了大门,就可以分割成两个单独的院子了。
正院在东边,有正房五间,带着东西厢房,看样子后面还有几趟房子。院子的四周,并没有用砖起成院墙,而是用了一些手臂粗的木头,做成的杖子。杖子大概一人来高,每隔一段都会有很粗的木头埋在地下,当做柱脚的。
这样的杖子,其实也就是挡一挡牲口,对于人来说,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当然了,山里的人家,主要也就是防备野兽牲畜什么的。
木头的大门,此刻敞开着,院子里面,这时有不少男男女女,都在向外面张望着。中间站着一位五六十岁的老爷子,此刻正眼中含泪,一脸期盼的看向门外。老爷子的身侧,还有一个岁数小不少的老妇人,此时也是一脸期待的模样向外张望着。
这时,冯氏等人就从马车上下来,跟着顾承勇,一起迈步进了院子。
顾家老爷子在见到顾承勇的那一刻,眼中便泛起了水光,“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好几年了,老头子我总算是又见到我的儿了。”老爷子颤抖着手,抓住了顾承勇的手仔细打量着。“好,好,还是那样儿,这就好,这就好啊。”
而顾家老太太,则是一双眼睛不停的朝着冯氏等人看了过来。老太太眼尖,很容易的就看出来,这一次儿子儿媳回来,好像跟以往有些不一样了。
当初回来时,一个个可都是身上穿着绫罗绸缎,冯氏那时候头上手上,还带着不少金子银子的东西呢。这一回,这些人的身上,穿的可都是棉布的衣裳,而且冯氏的头上,更是素净的很,几乎是没什么首饰了。
老太太眯着眼睛,心里暗暗的算计着,脸上的笑容也就淡了下来。
冯氏领着孩子们,来到了老爷子和老太太的面前,“来,见过你们的爷爷奶奶。”
文修领头,文齐、文治、文平、娇颜五人,便全都朝着爷爷奶奶跪了下来,“孙儿、孙女,见过爷爷奶奶。”
“哎呦,快起来,地上凉呢。这不年不节的,可不兴磕头下跪的,快起来,快起来。”老爷子高兴的不行,连忙叫孩子们起来,然后挨个的扯到眼前来,细细打量。“好家伙,几年没见,一个个都长得这么大了呢。这是老大文修,嗯,个子不矮,随了你爹了。好,真好,瞧见你们这些娃娃,爷爷心里高兴着呢。走,进屋去,咱们进屋说话。”
☆、39。第39章 顾家众人
顾家男男女女的,也是十几口的人,此时都站在院子里,很显然是有点儿不大好。于是,顾承勇夫妻,就领着儿女还有苗家母子,同众人一起,进了东屋。
顾家人数众多,可能是为了一家人团聚时有地方呆着,所以东面的两间屋子是通开的,并没有砌间壁墙。北面是一铺大炕,占了一间房的长数,炕梢的地方,特意用木板隔起来,跟里间做了个小小的间隔。
南面摆着一溜的椅子,里间屋还放了桌子等物,这么瞧着,好像是大家伙吃饭,也在这屋。
此刻顾家老爷子和老太太都在炕上坐着,顾承勇和冯氏还有苗素问,也都被扯坐到了炕沿上。娇颜和哥哥们以及秦绍远,则是站在了父母的身旁,贴着炕沿。
顾承勇又是五六年没回来了,孩子们都是变化最大的时候,难免会有些分辨不清楚。顾承勇指着儿女们,挨个的给大家伙又说了一回。
上一次回来时,文治和文平等人才不过两岁左右,如今都八岁了。老爷子看着面前这一对男娃,长得虎头虎脑的十分精神,特别稀罕人,心里头也是为儿子高兴。“好,好,真好。”
顾承勇又指了指娇颜,告诉父亲,那是最小的闺女。老爷子只是看了一眼娇颜,点点头,接着也没有说什么。
娇颜却是不以为意,农村里重男轻女属于正常现象,这个没必要纠结。她看着屋子里的这些人,然后根据从父母那里打听来的消息,一一对比,把顾家的人,挨个的对号入座。
坐在炕头的那个头发已然花白的老爷子,想当然就是顾家的大家长,顾明诚了。据父亲顾承勇说,老爷子今年应该是五十八岁。但是看起来,好像要比实际的年龄大了不少,想来是跟整日的劳作有关。老爷子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看上去很是朴实实在,那种自然流露出来的感情,看起来还是非常和气的人。
和老爷子并排坐在一起的,是老爷子的继室李氏,李氏四十八岁,比老爷子正好小了十岁呢。李氏长相还算可以,可以想象,年轻时应该也是长得很不错了。只是那一双眼,看人的时候总是眼白多一些,就给人一种很刁钻的感觉。恐怕是嫁了这么一个大丈夫,多少年来一直不甘心有关了。
同老两口一起坐在炕上的,还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女孩穿了一身樱桃红的衣裙,长相也算是十分美貌了。只是那看人的习惯,多少有些李氏的那种毛病,所以就给人一种十分不好相处的感觉。
这个女孩,应该就是孤家老爷子的老来女,顾秀丽了。毕竟是家里最小的,在家也是十分受宠,看起来,多少带着一些娇贵之气。此时,顾秀丽正上一眼下一眼的打量着顾承勇一家,眼中的鄙视之意很明显。
炕上就坐了这三个人,地上则是站了一大票的男女。大伯顾承忠,今年三十七岁,是个典型的庄稼汉子,相貌上跟老爷子十分相像。此时正一脸笑意的看着顾承勇一家,笑的很是开心。
大伯母吴氏,三十五岁,也是个典型的农家妇人,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她的身边,有三个孩子,应该就是大伯家的三个儿子,文生、文杰、文庆。文生据说今年十八了,文杰十五,文庆十二。
挨着大伯一家的,是三叔顾承义一家子。三叔跟大伯长得也有些像,但是却一脸愁苦的表情,即便此时这样高兴的时候,他脸上的笑容看起来比哭好看不到哪里去。
三叔身侧,是三婶赵氏。赵氏才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但是看上去竟然比大伯母吴氏还要老相。而且也是跟三叔一般,满面愁容,带着几分苦相。
三婶的身前身后,站着四个女孩,最大的十二三,最小的看样子和娇颜差不多。一个个都长得眉清目秀,娇美可爱。四个女孩里,老大半低着头,有点畏畏缩缩的样子,老二却是瞪着眼睛,不停的打量着娇颜她们。老三扯着老四的手,在老四的耳边可能是介绍着什么。
顾三叔家里只有四个女孩,并没有儿子,这也是他们两夫妻这样愁眉不展的主要原因了。在这个年月里,没有儿子那可是大事儿,想来赵氏在顾家也是没少受气,所以才会变成如今这个模样的。
再往一旁看,就是四叔顾承信一家了。顾承信是李氏嫁过来之后生的,是李氏的第一个儿子,想当然的也就受到的宠爱比较多。顾承信看上去像李氏的地方多些,不到三十的年纪,一看就知道很少受累的那种。
此时顾承信也是一脸若有所思的模样,打量着顾承勇的家人,还有苗素问母子和文韬几个。
顾承信的妻子徐氏,二十五六岁的年纪,打扮的花枝招展,身上穿着的,竟然还是缎子的衣裳。那布料娇颜很是眼熟,正是过年的时候,母亲让人送回来的年礼。顾家三个媳妇,只有徐氏穿着绸缎的衣裳,这其中,值得玩味的事情,可就不少了。
徐氏身前,站了两个男孩,老大不到十岁,老二五六岁。两个男孩一点儿也不老实,互相捅咕捅咕的,一会儿就笑了出来。
看着屋子里这一大家子人,娇颜长出了一口气。家里应该还有大姑顾秀兰,二姑顾秀云,五叔顾承仁的,这几个都是李氏所生。大姑二姑早就出嫁了,五叔也不知道娶媳妇了没有?今天没在家,不知道是去了哪里了。
总得来说,就是顾家人多事多,老爷子先后娶了两个媳妇,生了八个儿女。这前一房后一窝的,怎么可能那么平静?李氏那人,一看就知道不可能善待原配留下的儿子,要不然,父亲也不至于小小年纪就从家里出去闯荡了。
娇颜叹了口气,如今他们家算是落难而归的,一旦家里人得知了实情,还不知道怎么闹腾呢。
这边娇颜担心不已,那边顾承勇正跟父亲介绍苗素问母子还有文韬。“爹,那是媳妇家里的表妹,那是她家的孩子。表妹早年间没了丈夫,就剩下孤儿寡母的,这次回来,就让他们母子跟我们一起了。”顾承勇这样介绍,当然还是为了苗素问好。
“素娘见过伯父伯母。”苗素问也明白顾承勇的意思,于是领着儿子上前来,向顾家老两口行礼。
秦绍远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这时不用别人教,就赶忙笑呵呵的说道,“远儿给爷爷奶奶磕头。”说着,就要跪下磕头。
“老二,快拉住孩子,不过年不过节的,哪好行这么大的礼?”顾家老爷子赶忙道。
顾承勇伸手,扯住了绍远,“好孩子,去陪着娇儿吧。”
苗素问母子见过了众人之后,依旧到原来的地方坐下了。
刚刚顾家老太太一听顾承勇介绍苗家母子,这脸上的表情可就不太好看了。媳妇的表妹,竟然跟着自家儿子他们一起回来,这是啥意思?孤儿寡母的,是来投靠的吧?瞧那表妹柔柔细细的模样,就不是个能干活的,这样的人留下,岂不是还要养着?
这边,顾承勇继续说道,“爹,这是儿子认下的义子,叫文韬。韬儿,还不赶紧来见过爷爷奶奶?”文韬都十岁了,根本不可能说是顾承勇亲生的孩子,只能说是收养的义子。
文韬如今也算懂事了一些,听到顾承勇的话,就赶忙上前,要给老爷子老太太磕头。
“等等,你先别磕头,事情还没弄清楚呢,我们可不敢受你的礼。”李氏这时尖声说道。
文韬一愣,站在那里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这边,李氏就扭头问顾承勇,“老二,你这是个啥意思?你自己有四个儿子,也不是没儿子了,为啥还要弄个养子回来?你是不嫌累赘的慌啊,媳妇的表妹加儿子跟着,还得弄个什么养子,你这是要干啥?”
顾承勇闻言,脸色就不太好看,“母亲这话说的我就不懂了,什么叫累赘得慌?表妹人家是郎中,本事大得很,又不用我养着。文韬是我至交好友的儿子,他们家出了事情,就剩这么一个孩子。当初人家托付给我,我当然得好好养着了?他们哪一个都不是累赘,母亲这话,说的太伤人了。”
顾承勇以前就跟李氏不对付,一见到李氏,顾承勇就会想起来当年李氏是怎么欺负他们哥三个的。这一次虽然是落魄了回来的,但是多少年的心气儿还没有变过来,当然是容不得李氏胡说了。
“表妹只在家里住一阵子,过几天就出去找房子自己过。韬儿就是一个孩子,能有多少花费?这怎么还成了累赘了?”顾承勇板着脸说道。
李氏一听顾承勇这话,却是心里咯噔一下子。坏了,老二这是要回来住下,不走了啊。“咋地?你这回回来就不出去了?”李氏没忍住,直接就问了出来。
☆、40。第40章 众人的反应
老太太的问话,让屋子里好多人都瞪起了眼睛,盯着顾承勇,想要知道他的答案。
“那还走什么走?大勇出去这么多年了,好不容易回来,以后不许再走了。就在家里,咱们一家好好的过日子。外头有什么好的?还赶不上咱们家里头呢。”没等顾承勇说话,老爷子就率先发话了。
顾承勇笑笑,“爹说的是,儿子这回回来,就不走了。儿子在家,陪着您二老,安安稳稳的种地过日子。”
顾承勇的话,却是让屋子里几个人的脸色都有了变化。顾家老爷子是高兴的,闻听儿子这话,立即就笑开了。老太太那脸上可就精彩了,惊讶、担心、愤怒等神色混杂在一起,让她的脸都有点儿变形了。
“你不是在外面过得挺好么?这怎么还回来不走了?那你在外面的差事怎么办?那么好的差事,一年挣那老些的银钱,你怎么就能舍得不要了?”老太太说着,自己都跟着心疼了起来。要知道,顾承勇一年往家里送的钱财,那可是不少呢。要是顾承勇回来不走了,岂不是说他们以后都得不到什么东西了么?
“外面再好,终究也比不上家里头的。二十几年了,一直就想着回来,这回真的回来不走了。”顾承勇仿佛就像是没看见李氏的脸色一般,还是笑着。
老爷子听了儿子的话,不由得点头,“就是,就是,我就说你不该总在外头。咱们家如今有这么一大片的房子,还有那老些地,回来安安分分的过日子多好?”
老爷子的话音还没落呢,那头的徐氏就开口了,“我说二哥啊,你们不是在外头惹了什么祸事,跑回家的躲着的吧?哎呦,那可是不好。万一到时候连累的家里头,二哥你这心里头就忍心么?”
徐氏刚刚一听说顾承勇一家人回来就不走了,这心里可是难受的不行。要知道,如今这家里的一切,可都是顾承勇给置办的。不管房子也好,土地也罢,就连众人身上穿的衣裳,也大多都是顾承勇每年派人送回来的。
只要一想到以后没有这些好处不说,以后这家产都要多一个人分,徐氏的心里,简直就跟用刀剜的一般疼了。自家婆婆就两个亲生的儿子,等老五娶了媳妇之后,家里定然是要分家的。那个时候,就凭婆婆的本事,一定会把大部分的家产分给老四和老五哥俩。
至于老大和老三,不让他们净身出户就很可以了。那哥俩老实的很,好拿捏,想来绝对不会出什么幺蛾子的。可是顾老二不一样,他在外面当过小官儿,见过世面,要是他回来了,以后这些事情,自家准是就要吃亏了。
“二哥,你们要是真的犯了事,那还是赶紧说出来啊。咱们这么一大家子人呢,可不能被你连累了。咱爹咱娘都岁数不小了,你可别害了他们。”顾承信这时也听明白了媳妇的意思,于是抢着就说道。
顾承勇瞪了老四两口子一眼,“胡说八道什么呢?我就是在外头累了,想要回家来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你以为我在外头容易啊?那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呢,成天提心吊胆的。再说,我这岁数也不小了,过几年难道还能在满哪的跑着抓犯人去?当然是趁着年轻回家来过日子啊。”
“二哥,你可别说的那么好听了。你看看你们家这次回来的样子吧,说有多么狼狈,就有多么狼狈的,一看就是急忙的往家走。要是你没再外面惹祸,哪里能这么灰溜溜的回来?以往哪次回家,二哥二嫂不都是高头大马,一身鲜鲜亮亮的样子?哪一次也没向这回,灰突突的啊。”
徐氏可不是好糊弄的,早就从顾承勇一家的外表看出些苗头来了。在她心里,顾承勇就是在外面惹了祸,回家来避祸的。“娘,这事你可得说话啊,要是万一以后有麻烦,咱们一家可都是要跟着遭殃的。”徐氏瞅着李氏,有些着急的说道。
李氏一听这个,脸色也难看了起来,“老二,你说实话,是不是真的像老四媳妇说的那样?你们这回,真的是为了避祸才回来的?”李氏板起脸来,瞪着顾承勇,一双眼睛带着些凶狠的意思,就这么直直的盯着顾承勇。
这时老爷子却是回头瞅了妻子一眼,“胡说八道什么呢?咱们家的孩子,哪个是能惹祸的?他们这千里迢迢的回来,路途多远啊,跟以往从京城往回走能一样么?打扮的那么好干啥?嫌弃不显眼,招不来贼啊?”
顾家老爷子属于一般时候不太开口说话的那种,家里家外的事情,都是李氏做主。所以老爷子这么一开口说话,李氏和顾承信都有点儿发愣。
“再说了,即便是老二真的惹了祸,你们以为他不回来就牵连不到家里了?什么叫宗族?要是真的有事,咱们家一个也跑不了。一个个的在那说些没用的,老二这些年对家里怎么样?你们都忘了啊?”老爷子说完了妻子儿子,扭头又看向顾承勇。
“老二,你放心,就在家里住着。这是你的家,不管在外头有啥事,到了家里,咱们就啥都不用管,安心过日子。”老爷子当场就这么拍板定下来了。“都想啥呢,这都啥时候了不知道啊。赶紧的,老婆子给文生几个钱儿,让他去买些肉再打点儿酒回来。老二回家来,咱们得好好得庆贺一下。”
李氏没想到丈夫得态度能这么强硬,一时有些愣神儿。这时听说要管她要银钱,便尖声道,“哪里来的银钱买酒卖肉的?老五走的时候拿走了好些银钱呢,将就着算了,也不是外人。”只要一想到以后不会有那么些的钱财和礼物了,李氏心里就像刀割的一般疼,语气上自然也不可能太好的。
“爹,不用了,我们回来的时候,在镇上买了东西呢。都在车上,我这就去拿回来。”顾承勇最是熟知继母脾气的,早就做了准备。于是朝着老爷子摆摆手,然后站起来,“阿喜,阿禄,走,跟我一起去把东西卸下来。”
“文生,你们也去帮忙,帮着你二叔把他们的行李什么的,都搬到西边院子去吧,让你二叔他们暂时住到西边院子去。”老爷子赶忙吩咐道。
顾家的房子多得很,眼下还有不少空着的房子。顾承勇当初给家里盖房子的时候,虽然没想到自家以后要回来,但却是留出来足够的房间的。
于是,顾承忠兄弟几个,再加上文生兄弟,全都跟在顾承勇等人的身后,帮着往西边院子搬东西去了。
顾承勇在外面二十几年,其实是攒下了不少家底儿的。可惜他们仓皇逃离,房子、家具,各类摆设物件儿等等,都没能带出来。只是带了行李以及一些衣物等轻便的物品。即便是这样,车上也是不少东西的,幸亏马车挺大,好歹算是都拉回来了。
众人搬了几趟,总算是把东西都搬到了西厢房去,这时顾承勇便提着他们在镇上买的酒肉等物进了屋子。“爹,娘,这是路过哨口镇的时候买的,有烧鸡、烤鹅,还有现成的熟肉等,另外还有些生肉,留着炒菜吃吧。这两坛酒,留着给我爹喝,点心留给娘吃。”
看着顾承勇两只手上拎着那老些东西,老太太脸上总算是没那么阴沉沉的了。这些东西,也得花不少的银钱,看上去,老二还不算太落魄了,手里应该是还挺宽裕的。
“你看看你,回家来就是了,这咋还买这么些吃食啊?这老些东西,不得花好些银钱?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是不会过日子啊?”有了好东西,老太太的心里多少松快了一些,于是就接过了顾承勇手里的东西,“老四媳妇,还不赶紧跟我去厨房?”
老太太说话间,就把顾承勇带回来的四包点心放到了炕柜的上头。农家院都有这样的规矩,亲戚朋友等人送来的好东西,要放在明面上摆着,到时候家里来人,就会瞧见。这个,也是显示着家里的日子好,人缘儿好。
另外的一些熟食等物,就由徐氏帮忙,婆媳两个一起拿到了厨房去。徐氏在老太太的指使下,留了一只烤鹅一只烧鸡,一部分的熟肉出来,剩下大半全都锁在了厨房的柜子里头。
“娘,咱们家也好长日子没有见着荤腥儿了,你就留出来这么点儿的东西,太少了不够吃啊?文景和文安都瘦了呢,也该多吃点儿补补。”徐氏一见这样,就忍不住嘟囔道。
“废话,那么多人呢,这些东西就是全都端上去,也是不够分的。你等着晚上没人的时候,我再拿了给文景和文安吃。”李氏伸手拍了一下徐氏想要偷偷掰下来一条鸡腿的手,“瞧你那馋样儿,就跟几辈子没吃过好东西似的。咱们家的东西,什么时候少了你们几个的?”
徐氏一听这个,当下便连忙笑道,“我知道娘是疼我们的,谢谢娘了。”说几句好听的就能换来那些吃食,徐氏乐不得的哄老太太高兴。
☆、41。第41章 午饭风波(一)
李氏领着徐氏在厨房里把东西都藏好了,这才出来,朝着里屋喊道,“老大媳妇,老三媳妇,都过来干活。中午这么多人吃饭呢,老二一家子难得回来,赶紧再预备几个菜。”
屋子里,吴氏和赵氏赶忙站起来,去厨房帮忙。对于老太太的做法,这两个媳妇早就习惯了,老太太的想法她们也很清楚。徐氏才是她真正的儿媳妇呢,吴氏和赵氏,那就是家里的仆人差不多。
冯氏一见妯娌都去做饭了,她也不好在屋里坐着,于是就站起来往厨房走。如月和如云见冯氏要去厨房,两个人当然就跟着一起。
“老二媳妇,不用你去,家里这么多人呢,做个饭哪里还用你啊?好好的坐着吧。”老爷子喊道。
“爹,没事的,我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