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想想也对,之前一直在忙着世子弘昱的婚事,然后是弘方的,虽然弘方赐婚了,不过婚期胤禔和卓商量了一下,让延迟了,咨询后弘方的意见,表示没意见。
弘昱的婚事结束后就是过年,过完元宵又跟着康熙去江南浪了,惠妃抓不着。
所以才现在发难。
想明白了怎么回事儿,和卓就很淡定的站在那里了。
惠妃听到奴才来说,大福晋表情平静,很是安静。
一看这样就是没半点心虚啊,孙子都快出来了,这婆娘还整日的缠着自己男人,惠妃一口气是上上不去,下下不来。
其实惠妃对这个儿媳妇还是很满意的,满分10分,她能给打9分。
惠妃已经很久没有掺和儿子后院的事情了,其实主要也是儿子后院没什么好掺和的,孙子孙女们都好好的,个个身子健壮,这对于惠妃来说就很好了。
宫里哪个娘娘能有这样的福气,哪个皇子府上不死个把皇孙啥的。
原本刚开始和卓连生3子的时候,惠妃还会像宫妃们炫耀孙子,后来孙子多了,麻木了,懒得炫耀了,就是不说,她也是嫡孙最多的,儿子后院孩子存活率最高的,心里骄傲就行了。
被立规矩了2
大福晋这个儿媳妇原来可以说是皇子福晋中的楷模。
家世不错,虽然阿玛退下了,不过很快就有好几个兄弟顶上了,为人很是孝顺,又会生养。孙子,孙女个个聪明伶俐,深得她心。儿子后院也管理的好,基本没闹出过什么不像样的事情。
现在一切都变了,刚开始惠妃不知道,奈何有娘家人在后院啊。
其实去年纳兰夫人就隐晦的提了一下,不过也觉得自己闺女长相平淡,这么多年就生了一个女儿不得宠,所以没有明说,就是隐晦的提了一下。
惠妃也没在意,之前不是没有过儿子几个月不进后院的情况。
不过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
原来儿子已经两年多不和后院的女人同房了,现在竟然发展到了只在前院和福晋处过夜了。
这,这,这,难道爱新觉罗家的情种都出在自己这个储秀宫?
老八是这样,老大也是这样?
真是气的惠妃肝疼,其实自己儿子很喜欢这个儿媳妇是知道的,只要他进后院,看着孙子孙女的份上,惠妃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现在就只在福晋一人处过夜了,那还得了?
老八那里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况且现在有良嫔,之前说了两次就算了。
现在轮到自己的亲儿子,亲媳妇,其实惠妃是拒绝接受这样的。
所以就出现了,和卓刚回京,就被惠妃立规矩的事情,这个事情已经十几年没发生了。
和卓将近站了一个时辰惠妃才扶着巧姑姑的手出现。
惠妃开口就是训斥:“老大家的,你可知错?”
房里只有惠妃的几个心腹,以及和卓这个直郡王妃带来的奴才,没有旁人,惠妃也就不掩饰了。
和卓知道,自己男人现在“放飞自我”是争取来的,将自己戴绿帽子的事情告诉了康熙,康熙肯定会去查,因为胤禔没有可以隐瞒自己和后院的女人都是盖着被子纯聊天的事情。
所以康熙的人一定会查到府上只有福晋一人和胤禔同房。
古代男主子和哪个女人同房,可以说一个院里的奴才是都知道的,所以没什么秘密不秘密的。
因为他们同房过后都需要叫水。
所以还不如自己坦白,表明自己对福晋的心意,可以放飞自我,只是要委屈福晋,可能会受到皇阿玛和额娘的怒火,牺牲一定贤惠的名声。不过这样对于府上来说,确是有好处的,之前胤禔摆明了自己没有夺嫡之心,不过康熙可以说是半信半疑吧。
经过这个事件,可以说是得到了帝王的信任了,这就很厉害了。
面对惠妃的质问,和卓丝毫不躲避,直接迎上惠妃犀利的眼神:“额娘,不知儿媳犯了什么错?惹得您如此大怒?”
“哼!你自己心里清楚。”
和卓沉默,不过惠妃心中有气,很是发泄了一通。
不管惠妃怎么说,和卓都不松口,答应劝胤禔去后院。
惠妃气了个仰倒,直言大福晋犯了七出中的嫉妒,不过被和卓顶了回去,表示自己顺从夫君,没有错。
被立规矩了3
事实也是如此,和卓对于胤禔去后院从来不拦着,惠妃也知道这肯定是自己儿子的主意。
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自己知道,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所以她只能从儿媳妇这里入手,哪里知道一向温和的儿媳妇突然这么犟。
偏偏自己还拿她没办法。
最后可以说是不欢而散。
后续这样的日子持续了5天,惠妃也不和大福晋讨论对和错的问题了,就天天让大福晋进宫罚站,站了两个时辰就开始让抄书。
在此期间,胤禔要来为和卓说话,被和卓拦住了,若胤禔出现,会让这个事情复杂化。
就上升到“娶了媳妇忘了娘”这个问题了。
和卓之后的态度也不像第一天那么强硬,毕竟站了这么久好累的说。
和卓有修为在身,有一直注重锻炼,其实是没什么的,不过这个惩罚对于宫妃和养尊处优的贵女来说是很磨人的,和卓也只能装做是难受的样子。
苍白的脸色,额头上的汗珠,两日后发抖的双腿。
和卓这个样子,要是在现代,那真是奥斯卡真是欠你一个小金人!
后来惠妃的态度也软化了,其实惠妃乍一听到这个消息确实震惊很愤怒,但是更多的是担心因为“情种”病导致儿子一家失宠康熙。
要知道皇太极和顺治都是情种,所以康熙对这个很是忌讳。
不过也知道儿子的脾气,所以想要曲线,哪里知道一向听话的儿媳妇也会和她呛声。
不过后来她也回过味来了,胤禔向她坦白了皇阿玛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既然儿子在康熙面前没有失宠,那就大惩小街一番吧。
另外胤禔还卖了个惨,将自己戴绿帽子的事情告诉了惠妃,惠妃的心思瞬间被转移了。
不过拉不下脸来,想着让儿媳妇吃吃苦也是好的,否则尾巴都翘上天了,不好管束,然后就有这5天的惩罚。
到最后一天,和卓整个人脸色惨白,摇摇欲坠(装的),把惠妃给吓到了,赶紧让和卓休息,用自己老毛病犯了做借口请了太医。
和卓的这一波操作,也算是给了惠妃台阶下了。
惠妃心道:否则再继续下去,恐怕会和老大一家离心了,她可只有这一个儿子,孙子又个个宝贝。
惠妃下了台阶,和卓也不是不懂事儿的,让儿子们日日去看惠妃,各种甜言蜜语,糖衣炮弹的。
惠妃能怎么办,就算看在这么多活蹦乱跳,能文能武的孙子的份上,只能将这件事情过去了呗。
在惠妃印象中,自己这个儿媳妇是个立不起来的。
毕竟在阿哥所的时候,孩子们有了什么事情,都是惠妃去镇场子的。
所以惠妃对这个印象根深蒂固,现在猛地一向子强势起来了,惠妃很不习惯,虽然惠妃知道儿媳妇能管理好后院,也是有本事的,奈何印象太深刻,而且和卓在惠妃身边的时候从不忤逆,很是顺从。
不过和卓也没和惠妃犟太久,摇摇欲坠的和卓对着惠妃好一番哭诉,说自己不该和额娘顶嘴,不该和额娘犟着,只是爷的事情,自己也没办法,只是顺从。又适当的表示了自己对胤禔这个丈夫深刻的爱慕和敬仰之意。
被立规矩了4
充分满足了惠妃对儿子的骄傲之心,不要让她觉得自己儿子是被媳妇拿捏住了。
之后康熙北巡去塞外,和卓也很懂球的没跟着自己男人去,说是要陪额娘,然后将最小的儿子小八送到惠妃那里,小住储秀宫。
有了孙子在身边,惠妃很是开心,这个事情就翻篇了。
惠妃是住在后宫的,皇子满了6岁都要到阿哥所,更何况皇孙了,小六当时刚满月就被抱给惠妃抚养了,给惠妃带来儿孙绕膝的乐趣。
不过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满了6岁就不能住惠妃那里了,没有康熙的圣旨也不能住阿哥所,只能回到自己阿玛额娘的身边,惠妃一度很不习惯。
储秀宫虽然有不少的小嫔妃,但是奈何都没孩子,生了八爷之后,这些小嫔妃连个蛋都没下,惠妃早就对她们没指望了。
小六走后,总算是有个小嫔妃生了个格格,惠妃也挺开心的,奈何是个没福气的,几个月的功夫就没了。
深宫寂寞啊。
所以和卓每次出门,将孩子放在储秀宫的做法很得惠妃之心。除了派遣了惠妃的寂寞之外,也让她享受到了寻常老太太的儿孙绕膝之乐。
不过和卓的孩子都大了,小八今年也满6岁了,算是打个擦边球了,估计这是最后一次了,之后都不能进来住了。
和卓也理解惠妃希望儿孙绕膝的心情,让小八在宫里多住了一些时日,一直到康熙回来才回到直郡王府。
康熙这次北巡,皇阿哥们,有嫡福晋的都带上了嫡福晋,太子爷也带上了太子妃,和卓因为惠妃的原因没去,胤禔带的是纳兰侧福晋,这也是惠妃满意的一点。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惠妃生了皇长子的缘故,康熙从不带她出门,四妃中只有惠妃有这个待遇。
不过康熙出门若是寄信回宫,必定会有惠妃的一份。
宜妃是跟着出门最多的,康熙六次下江南,她去了3次。
荣妃因为生了康熙长女的原因,北巡也去过好几次了,去看看自己的公主。德妃,原本因为陷害承祜阿哥,另外娘家贪污以及私藏贵妃,皇贵妃品级的饰物,另外还有陷害宫中嫔妃,残害皇嗣的事情失宠了。
不过德妃子女多啊,五公主温宪公主,嫁到佟家两三年就死了,还是死在陪太后去避暑的路上。
这一波康熙和德妃两人一同经历的丧女之痛,起复了,德妃在后宫也是打不死的小强了,不过康熙待她还是大不如前了。
今年南巡就带上了德妃,和嫔瓜尔佳氏,以及一些答应常在什么的。
温僖贵妃因为是进宫代替姐姐孝昭仁皇后,巩固钮祜禄氏和皇家的联姻的,所以康熙对她一直不感冒,但是温僖贵妃却是去北巡最多的妃子,南巡也去了1次。
不管是不是因为政治原因,总是人家可以出去走走。
高位妃子中也不是每个都能被康熙带出去的,像佟皇后的妹妹佟贵妃,元后的妹妹平妃就都没有出去过。
不过康熙出门大部分时候都会带着惠妃的儿子胤禔,所以惠妃也就不计较这些了。
废太子1
五月初的时候,康熙去巡幸塞外了。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长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随驾。
先是第一场风暴。
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虑,太子却无动于衷。
康熙一方面疼爱年幼的老来子,一方面又回想起十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康熙二十九年七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康熙出塞途中生病,令皇太子与皇三子驰驿前迎。胤礽到行宫看到父皇病容,丝毫没有忧愁的样子,康熙认为这个儿子绝无忠爱君父之念,让他先回北京。
当时只有16岁的胤礽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父皇的不满,但是康熙认为这说明皇太子不孝,不堪重用。
皇十八子是急性病,很快,就没了小命。
这显然刺激到了康熙,幼子自然是得疼爱的,太子爷面色十分平静,没有什么焦虑之情。
其实这是正常的,在太子看来,一个卑贱的汉女所生庶子,怎么能让高贵的太子爷动容呢。
康熙大怒,狠狠的训斥了太子爷,其实不单单是太子爷这样,其余的皇阿哥,除了十八同母的十五,十六阿哥,都只是表面担忧。
包括胤禔这个皇长子也是的,但是这不一样,太子爷在康熙心目中,其实是不同的。父子俩可以说是在冰冷的皇宫里相互取暖过很长时间,所以康熙对他的要求也很高,所以这一下子就爆发了。
第一次,康熙当着众大臣和皇阿哥们,痛斥了太子没有兄长的样子,毫无怜爱之心。
可以说康熙这一波操作不仅惊到了大臣们,也惊到了皇阿哥们。
但是皇太子不仅不接受批评,而且还忿然发怒,蛮横地与父皇顶嘴。
皇阿哥们面面相觑:这还是皇阿玛吗?皇阿玛不是最爱太子的吗?
不过一众皇阿哥也不好过,除了和十八一母同胞的十五,十六,其余阿哥们也被罚跪了。包括胤禔这个已经当了爷爷的皇长子。
康熙只是被太子爷无动于衷的表现吸引了,其他皇阿哥,不是不清楚他们的心思,都是表面关切,实际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不过期待不同,对待的方式就不同,康熙对于皇阿哥这些做法只是失望,没有伤心。
随后,有个愣头青参了太子爷一本,比如说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种种不仁的表现,都令康熙帝非常不满。这些报告,有些是不实之辞,但是康熙帝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为太子的暴行所气恼,而且不满太子的越位处事。他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这个愣头青就是十四爷,德妃当年失势,十四爷就从康熙最喜欢的小儿子这个位子上面跌落了下来,但是牵扯不大,因为长得可爱,加上小小年纪,武力值在皇阿哥中是佼佼者。
所以,并没有失宠。
废太子2
但是这跳出来参太子,就让人惊悚了。不过德妃当年树敌颇多,自己长子四爷的嫡长子弘晖死亡也参与了,说不好到底是谁在背后。说不好是几番人马联手,将十四爷推出来做这个马前卒。
其实这参倒太子的事情,不能自己做,明眼人看得出来,即使一时之间,得了势,也是镜花水月,康熙和太子多年的父子情分假不了。
过了这茬,这个人也落不着好。但是十四爷现在看不清啊,认为这是个大功劳啊。也对,德妃现在没了娘家,又失势多年,十四爷本身年纪还小,做事情没有那么成熟,一冲动,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他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就这样,康熙还没有回到京城,这废太子的诏书就传到了京城,一时间,京城风声鹤唳。
和卓没有和胤禔一同去塞外,听到这个消息,召集了府里众人,告诫他们管好各自的奴才,这段时间安分守己,不要出门。
其实和卓不说他们也没这个胆子这段时间惹事儿,但是难保有两个脑子不清楚的。所以和卓很是告诫了一番,要是触犯,直接用铁血手段。
至于孩子们那里,也很是告知了一番。
康熙47年,京城注定是腥风血雨的,太子爷落马后,内务府主管凌普也被问罪,另外还有一些太子党们,纷纷落马。
京城重新洗牌,不过这和直郡王府上关系不大,胤禔早就金盆洗手了,现在就是一吃瓜群众。
但是当个吃瓜群众也不容易啊,其实没什么,就是康熙回京城没几天就病倒了。这一下子就忙乱了起来,后妃和儿子们都是要侍疾的。
和卓作为儿媳,不方便侍疾,侍疾自有宫里的娘娘们,不过作为大福晋也要经常进宫,以示关切孝顺之意。
不过康熙可能真的受伤心,后妃谁都不见,儿子们也是很难见到他。
胤禔在康熙生病期间,日日去御前,不去不行啊,康熙见不见是一回事,你去不去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你不去,就是不关心君父,不孝顺,往大了说,就是目无君父,不忠不孝。大帽子一扣,就问你怕不怕。
最后,还是几个平常透明的儿子见了康熙几次。分别是五爷,七爷,十二爷,这几个和大位无缘的皇子。
胤禔作为长子,也见了两次面。其实大家都知道康熙是心病,郁结于心嘛,不过皇子们心里还是有点酸酸啊,皇阿玛这场病,就是因为太子啊。
可见太子在他心中,多重。
这个时候,惠妃这种油条子也不会去落井下石。过了这个坎,当初告发太子的,落井下石拉帮结派的,特意和皇帝亲近的,都落不着好。
什么都不做,管束好自己人,也不要往皇帝面前凑,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康熙终究是个心怀天下的明君,肚子舔舐了伤痛,又恢复过来了。
不过继太子下台后,原来颇为受宠的十三爷也凉凉了,被康熙囚禁在养蜂夹道。
废太子3
小道消息称,当时北巡返京途中,账外窥伺的不是太子爷,是十三爷。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不过康熙的做法也是侧面应证了十三爷定是做了什么激怒了康熙,即使不是他亲自做的,也定是与他有关联。
十三爷府上的门庭若市,一下子就冷清下来,甚至有几分萧条。
康熙病愈后,对诸皇子的信任大减,反而对五爷,七爷这类注定没有夺位资格,一直是皇子中透明人的皇阿哥,较为温和。
太子被废后,京城一时间都比较安静,但是这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皇子们都是摩拳擦掌呢。
和卓这里也有人来劝夺嫡的,直接被和卓轰走了。胤禔那里也有这个情况,也是直接被轰走了。胤禔早已下定决心,皇阿玛在的时候辅佐皇阿玛,皇阿玛故去后辅佐下一任帝王,直郡王夫妇这个做法传到康熙的耳中。
康熙“嗯”了一声,有些沉思,当晚就翻了惠妃的牌子。
废太子之后,夺嫡大战正式拉开序幕,康熙爷也意识到了朝堂上的风起云涌。
为了协调和平衡朝堂,康熙47年_11月14日,康熙于畅春园召集众臣命在诸皇子中选出一人做皇太子。
一时间,京城可以说是风起云涌。
有推荐胤禔这个大千岁的。
胤禔:(_Д_)ノ
???
你确定你不是其他地方派来的卧底,
刀呢,(╬◣д◢)
我那四十米长的大刀呢?
当然,还有不怕死的推荐废太子的,现在推荐废太子的大多的深受儒家思想荼毒的大臣。
另外,有文人推荐三爷的,不多,可以说很少。
四爷也有,毕竟是干实事的皇子。
可是另康熙没想到的是,居然有半数的朝臣推荐八爷,说八爷是八贤王。
康熙这才意识到,自己那身份低微的儿子,做了什么好事,能说动半数朝臣,定然是承诺了什么好处,不要说他现在这么做的试探。就是真找继承人也不会找这个“八贤王”,日后上台了还不得是个傀儡皇帝?
八阿哥党的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人遂私相计议、与诸大臣暗通消息推举八阿哥胤禩,被康熙帝否决,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
康熙对八爷的评价是: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党羽相互勾结谋害胤礽,将其锁拿治罪。向来与胤禩交之甚深的皇九子胤禟邀皇十四子胤禵一同带了毒药前去阻谏。
胤禵于言语间冲撞了康熙,康熙帝非常生气,拔刀相向,欲诛胤禵。
亏得皇五子胤祺跪抱劝止,众皇子叩首恳求,康熙方才收刀,命诸皇子将胤禵责打二十板,逐出宫去,才算是化解了一场父子间的流血冲突。
自此,八爷虽然很快被放出来了,被废除了贝勒,沦为闲散宗室。手里还没有焐热的内务府总管之位,也被革了。
这件事情后,康熙将废太子从咸安宫中放了出来。
康熙47年,包括废太子在内,折了3个皇子进去。另外两个是八爷和十三爷。
翻年就是康熙48年,因为众皇阿哥争储失败,康熙帝诸子矛盾激化。
复立太子
康熙起了复立太子的念头。
然后,康熙开始各种铺垫:
说而自初次被废黜后,胤礽一反常态,行为疯癫,朕怀疑他是被鬼附身;康熙帝也痛惜不已,无日不流涕,寝食不宁。又回想拘禁胤礽那天,天色忽暗;皇十八子胤祄病死;进京前一日,大风旋绕驾前;夜间梦见已故祖母孝庄与胤礽生母仁孝皇后,她们颜色不悦;之后去南苑行围,忆昔皇太子及诸阿哥随行之时,不禁伤怀。终于在康熙四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病倒。当日回宫,立即召见胤礽,并谕告臣下:“自此以后,不要再提这件事了。“此后经常召见胤礽,每召见一次,心里便舒适一次。
总结来说,我儿子之前那么做是失心疯了,不是他的本心。看吧,他娘和祖母都来托梦,天气也突变。
大臣们都很懂球,开始上书请求复立太子,说太子各种好。
然后扯来扯去,到康熙48年3月,复立太子。
现在是康熙50年的六月,浙江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康熙派皇四子雍亲王去赈灾处理。
直亲王世子弘昱以及嫡次子弘方两个皇孙协助。
“四叔,咱们已经出了山东,今日恐怕没有驿站可以歇息。”
“嗯,看能不能找到农家借宿,若是不行,咱们在马车里将就一晚上。”
太子复出后,朝中局势变了很多。
年长皇子们纷纷封王,年纪小的皇子也都分封出宫,不过除了十爷给了郡王,其余的封号都不高。
八爷因为当年半数朝臣举荐太子的事情,被康熙所不喜,到手的内务府总管的位置也没了,现在被康熙扔到了工部。
倒是便宜了十二爷,虽然现在还没有爬到内务府总管的位置,但是已经是内务府的二把手了。
九爷封了贝子后,被康熙封入了正蓝旗,扔进了理藩院,主要负责对俄罗斯,葡萄牙这些外交事务。
三爷因为修书修的好,再加上是年长皇子,也给了个诚亲王的封号,现在被康熙扔在礼部。
十四爷也进了兵部,不过因为状告太子的事情,成了太子党的眼中钉肉中刺,康熙爷也隐晦的表达了对十四的不喜,所以十四在兵部也就是坐冷板凳。依旧是个光头皇阿哥,康熙没有给封号。
七爷被康熙封了个郡王之后,安排进了宗人府,大有让他接任宗人令的意思。
至于五爷,太后这两年身体不好,康熙爷给了这个儿子一个亲王的封号之后,并没有给什么差事,而是让他专心陪着太后,替康熙尽尽孝道。
毕竟太后已经年逾七旬,康熙这个做帝王的又日理万机,没时间日日尽孝。自小在寿康宫长大的五爷就是最好人选。
五爷是皇子中唯一一个九岁进入上书房的,进上书房前根本不会说满语。
可以说五爷是太后一手养大的,祖孙感情深厚,毕竟只有他一个皇阿哥住到九岁才搬去阿哥所。
虽然五爷没有什么建树,封王不单是因为他年长,出自四妃之一的宜妃,更重要的是给太后和蒙古脸面。
和卓出事1
毕竟封王的亲王中。
大爷,常年征战,战功赫赫,管理着御林军。三爷有修书的功劳,四爷在户部多年,又有赈灾的实际功劳。
算下来就五爷底子太薄,康熙也给了个亲王的爵位。
四爷和弘昱,弘方如何去浙江赈灾的事情。
这次赈灾,其实和卓拿出了10万两银子,捐了,买粮买药。换了弘方同去赈灾的名额。
其实赈灾主要是四爷,皇长孙弘昱就是顺带,估计是因为弘昱生下皇室的第四代,另外皇长孙这个名头,若是一直无所事事,康熙脸面上也不好看。所以这次赈灾,康熙点了弘昱同去,又因为直亲王府砸了银子,康熙又安排了弘方这个皇孙同去。
不提四爷和弘昱他们如何,和卓这里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情。
“王妃,伊尔根觉罗府来报,说老夫人病重,让您回去瞧瞧。”
和卓听闻,又些惊讶,毕竟上个月送节礼的时候额娘看着还挺精神的。不过和卓不敢耽搁,毕竟额娘年纪大了,这有个万一是说不好的事情。
收拾了一些药材,带上府上的小刘太医,就出发了。
哪里想到,这就是个坑。额娘有病是真的,不过没有到病危的地步。来报信的人故意说的含糊不清,让人误会。
这到底是安的什么心呢?!
“额娘,这个你不用说,我是不会同意的。”
“这也不是要你做什么啊,就是给念姐一个格格的名分。”老夫人看自己女儿不肯,就开始闭着眼睛捂着胸口,装的一副喘不过气来的模样。
四姐还在一旁搭腔:“五妹妹,你这也太过了,额娘将你抚养长大,恩情大过天,不就是一个小格格,多大的事情。你…。。”
回答她的是和卓的死亡射线,以及筑基修士的威压。
四姐半截话含的喉咙里面,说不出来,筑基修士的威压启是她一人可以承受的,哪怕和卓只是泄露了百分之一,就让她冷汗直流,噗通一声就跪下了。
“尼楚贺,你这是干什么呢。”四姐这一跪,房里的人包括老夫人都很诧异。
和卓这才撤掉了威压,四姐这才颤颤巍巍的站起来,腿还抖的厉害。
老夫人看她这个样子,还以为是这两日服侍她这个老娘累的,忙关心安慰了一通。
和卓就静静的看着她们表演,除了顺手递了一杯茶水,其余的一句话都不说。
老夫人安慰了两句大女儿,得到确认没事的时候,转过头来看到的就是小女儿冷静的眼眸,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温和。
不过还是继续将要说的话说了出来:“就这么说定了,过几日,念儿就送到王府。”
和卓豁的一下站了一起,眼神冰凉:“额娘,女儿再说一遍,这件事情绝对不会同意的。”
和卓说完这句话,头也不回的走了。
并不理会身后姐姐如何诋毁她,不是不屑和她撕逼,也不是这样简单的放过她,关键是和卓有些忍不住了。
原本和卓来的时候就有些走火入魔之象,听到额娘不好的消息,强行压制了,过来看。
和卓出事2
结果不过是姐姐和额娘算计着将姐姐那个不知廉耻的女儿,塞给弘昱房里。
这一下子有些气血上涌,眼睛红了两次,还好控制住了。
这点子事情,原本不会如此,这不是刚有点走火入魔嘛。和卓这个其实是比较轻微的,只要调息,或者发泄就可以,其实克制才是比较危险的做法。
不过听到说额娘快不好了,想到额娘抚养自己长大,就赶紧过来了,没想到面临的是一个骗局,另外还有算计,算计自己,算计弘昱。
人生的悲痛,不是被旁人算计,而是被自己的亲人算计。
这一下子压制的气血就又有些上头了。
“快了,快了,快出去了。”和卓心中默念着,看着大门越来越近。
“噗。”和卓终究是抑制不住,吐了一口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