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卓接过名册,不明所以,看着惠妃。
    “弘昱现在已经13岁了,也封了世子,是时候拴婚了。”
    惠妃的话让和卓如遭雷劈,和卓才28岁,就要当婆婆了,我儿子还是个嫩嫩的小白菜,就要被猪拱了?
    不对,应该说,养的小白猪,就要去拱小白菜了。
    惠妃看自己媳妇这惊讶的模样很是好笑。
    “这,这,额娘,弘昱年纪还小啊,这…。。”和卓瞬间觉得手中的名册像是烫手的山芋,放在了桌上。
    惠妃看着自己媳妇这语无伦次的模样,用帕子掩着嘴唇笑个不停。
    想当初自己儿子要大婚的时候,自己心里也是又酸又涩的,现在轮到自己媳妇了。
    “今年要为德妃的十四阿哥拴婚,咱们弘昱估计也是要拴婚的了。”惠妃摊开看着秀女的名册。
    “今年拴婚的皇阿哥就十四一个,可有的挑呢,来一起看看。”
    和卓看着兴致勃勃的婆婆,心里很是抗拒。
    

弘昱选格格1

  “原本现在秀女就应该进宫了,不过因为两位王爷的丧事还没有结束,估计要到七月下旬会进宫。”
    “这,额娘,咱们弘昱还小啊,虽说是13岁,算起来才12周岁啊,这孩子还没长成,正是要注重学业的时候,这时候成婚了,就分心了,这,这,这…”
    惠妃也看出和卓的意思了。
    “那你说怎么办?”
    “依媳妇看,这再晚一届吧。”
    惠妃想了想,也行,现在也确实还小,不成婚也行。再说弘昱这孩子小时候遭过罪。
    有一种弱,叫做奶奶觉得你弱,惠妃现在就是这个情况,弘昱现在是个强壮健康的孩子了。
    “这你可想好了,成婚之后就是大人了,可以开始当差了,要是下一届的话,可是要晚好几年呢。”
    和卓想了想,还是委婉一些毕竟好:“这媳妇回去和爷商量一下。”
    “那也成,你回去和老大商量一下,若是不成婚的话,弘昱也要指个格格开蒙了,我看你和老大都不喜欢小选出来的,那这大选里面选个汉军旗的吧。”
    惠妃将册子递给和卓。
    “上届大选年长的皇子中后院都没有进人,这次额娘也不打算安排人进你们府上了。不过要是皇上赐了人,这可不是本宫去求的了。”
    “谢额娘。”
    回去的路上,和卓有些恍惚,在和卓的眼中,自己的儿子还是个小萝卜头,现在有人告诉他,你儿子要被别的女人去睡了,感觉好像自己儿子被别人抢走了,心里憋屈的慌。
    胤禔当差回来,看到自己福晋傻愣愣的在那里发呆。
    和卓将在储秀宫里的事情告知了胤禔,胤禔若有所思。
    “这个拴婚倒是可以考虑。”
    和卓已经考虑过了,索额图刚死,朝堂上索党被肃清了,明珠也夹着尾巴做人,现在最好的低调,不要出头。
    弘昱已经封了世子了,要是成婚,就是有了岳家,等于是直郡王这座船上,又多了一队人马,在这个特殊时刻,还是不要去撩拨康熙的神经了,搞不好就会被盯上。
    所以和卓极力劝阻胤禔,不要拴婚,等个几年。
    当然,各种道理好是要和他说清楚的。
    “弘昱现在还小,说是十三岁,其实才12周岁而已。”
    “现在成婚,势必会分心学业。”
    “弘昱成婚之后,就是大人了,可以上朝,皇伯父和皇叔丧事刚过,现在皇阿玛正伤感,咱们现在去说这个拴婚不合适,还在再等下一届,索性咱们年纪还小。”
    “现在就咱们家弘昱封了世子,弟弟们家都没有封世子,还是再等等吧。”
    “成婚不但是可以上朝当差,还有了岳家了,这样会让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咱们府上,皇阿玛心里也难免有疙瘩”
    胤禔也在思考。
    “爷别忘记了,索额图死了。”
    是啊,这祸害死了,不过死了也导致皇阿玛的疑心愈来愈重,对朝堂的控制欲加强了,现在不是弘昱成婚的好时候。
    不,不应该说不是好时候,应该说时机烂透了。
    “福晋说的是,弘昱年纪还小,过几年再拴婚。”
    自此,夫妻俩达成一致。
    

弘昱选格格2

  “额娘给了妾氏秀女的名册,说不拴婚的话,让选个格格给弘昱开蒙。”和卓拿了册子给胤禔看。
    胤禔接过随便翻了一翻,不过注意到自己福晋的表情,好像不怎么乐意。
    “你怎么了?”
    “爷,妾身觉得弘昱还小,这开蒙的事情要不延后几年。”
    胤禔一脸:“你怎么这个都要延后”的表情,不过还是缓缓的开口道:
    “这还是将弘昱身边的人叫过来问一问,看是否出精,要是出了精就要备着了,若是不出精也要备着了。”
    “这个不单单是让阿哥们通晓人事,更是让他们明白人事后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和卓想想也有道理,知道是怎么回事情后,就不会好奇了。
    不过心里还是闷闷的不舒服,自己养的小白猪呀,怎么办,要被拱了。
    “妾身就是心里闷闷的,感觉儿子被抢走了,不是妾身的了。好像昨天还是一个小团子样的在妾身的怀里,现在就要是别的女人的了。心里酸极了。”和卓靠在胤禔的怀里,低声说道。
    男人不懂这做娘的心理,不过看福晋确实有些萎靡,安慰她:“这不管他娶不娶福晋,都是咱们的儿子,他敢不孝顺你,爷就揍他,和卓放心好了。”
    “咱们的儿子最是孝顺。”
    虽然安慰的不在点上,不过和卓还是领他的情。
    两人找了弘昱身边伺候的人来问,果然弘昱还是个孩子,没有出精。
    不过胤禔说的也有道理,先选个备上吧,交代弘昱成婚前不要有子嗣,不要沉迷。
    和卓细细的将秀女的名册看了起来。要选个好拿捏的,家世不复杂的。
    嗯,握爪!
    要好好挑!
    话说惠妃还是很细心的嘛,秀女的家族联姻都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二日,弘昱下学后特地来看了和卓,和卓很开心。
    后来才了解到,是胤禔说的,多去看看额娘,这男人还挺细心的嘛。
    “额娘,儿子给您请安了。”弘昱几个来请安了。
    孩子们去上学之后都这样,就不会一来就扑进我的怀里了。
    和卓有些惆怅,现在这大头儿子马上要投入别人的怀抱了,自家养的猪要去拱别的小白菜了,和卓心里就一阵不舒服。
    摸摸大儿子稚嫩的脸庞。
    弘昱看出额娘好像有心事:“额娘,是不是有哪里不妥?”
    “没有,就是看看我儿,好像长大了,一眨眼的功夫,好像昨天你还是抱着我怀里的小娃娃呢,现在就要变成男子汉了。”
    弘昱也不挣扎,任由自己额娘摸摸头,摸摸脸,各种亲昵。
    若不是微红的耳尖出卖了他,和卓还以为这孩子不害羞呢。
    “儿子多大都是您儿子。”弘昱孺慕的看着她。
    “嗯~”和卓摸着儿子的月亮头,将儿子揽入怀中,弘昱略微挣扎一下,就放弃了。
    看着姐姐还有小七,小八,小六整日的缠着额娘,黏在额娘的怀里,自己也是羡慕的不是。作为嫡长子,又封了世子,早早的立了起来,府里胤禔和幕僚谈话,也都是带着他的。
    不过他不缺温暖,阿玛,额娘都是真心疼爱他,兄弟姐姐也是和睦相处,吵吵闹闹中的亲情,这是皇家最难得的。
    小弘昱很是知足,况且每隔几日,一家人总要在一起用膳,这是额娘说的,一家人一起吃吃饭,增进感情,这个时候宫里的小六都会接出来。
    和卓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多愁善感起来了。
    不过和卓一会就好了,拍拍儿子的肩膀,让儿子去休息了,上书房上学够累的了。
    不过自那之后,弘昱几个,天天来和卓这里报道,可把小八乐坏了,天天这么多哥哥姐姐陪他玩。
    

出产1

  因为天气炎热,两位王爷的丧事很快办完了,康熙爷因为身体不适,去了畅春园养病。
    皇子们日日都要去御前侍疾,胤禔也忙的很。
    这两日天热,虽然和卓带着全家到了《沁园》避暑,不过大家还都是懒洋洋的,不愿意出门。
    “福晋,庄子上来人了。”
    这一大清早的,庄子上来人,和卓知晓是为什么,昨日忙活了大半夜,将那处仙境中的果子,花都采光了,除了放在《金氏药铺》下面的药庄之外,另外的放在了和卓的嫁妆铺子里,这是送果子来了。
    “让他们进来吧。”
    胤禔出门的时候正好看到这一框框的果子抬进来,看着水灵灵的,很让人开怀。胤禔拿了一个,尝一下,觉得滋味很是不错。
    转过头对自己福晋说:“这几日天热,皇祖母没什么胃口,这果子不错。”
    胤禔原本就是想交代一声,和卓拉住他。
    “爷,现在时间还来得及,一同带去给皇祖母和皇阿玛吧,还有额娘那里也带一些,今日妾身就不去畅春园了。”
    胤禔有些疑惑,不过转念一想就明白了,天热了,自己这媳妇不愿意出门。
    胤禔自己都没有发现,看和卓的眼神多宠溺:“成,拿上两筐。”
    有转头对自己的贴身太监吩咐道:“去拿几个小框,分一下。”
    和卓目送这自己男人去上朝了,因为果子的缘故,今日胤禔没有骑马。
    回去的时候院子里面已经堆的满满的了,码的整整齐齐的。
    “福晋,这是这个季度的账本,请您过目。”一同来的除了庄头之外,还有先生刘氏。
    刘先生是个落地秀才,因为屡试不中,做了和卓的账房先生,主要负责和卓嫁妆铺子。
    每个季度都是要来和卓这里报账的,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辛苦二位了,嬷嬷,将二位带到偏厅去喝茶。白夏,将水果分拣一下。”
    小丫鬟们就都忙了起来。
    水果分拣好了,和卓将账本也看完了,没什么出入。
    原本在阿哥所的时候,和卓的嫁妆是没有账房先生的,出宫建府后才招的账房,第一个账房有贪小便宜的毛病,和卓趁着“鸡子事件”将他一同收拾了。
    这刘先生是后来小刘太医推荐的,是他本家族人,人品信得过,和卓才聘用的。
    账目清晰,果然不错。
    这庄头是和卓小时候救的人,被推荐到这里来的,性格敦厚,是做农活的一把好手,落魄前父亲是村长,所以做个庄头,不在话下。
    “二位辛苦了,听说宋庄头刚添了个大胖孙子。”
    听主子这么说,老宋头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月前儿媳妇给他添了个大胖孙子,可把他给乐坏了,他子嗣不丰,就得了这么一个儿子,现在大孙子有了,乐的不行,整日抱着不撒手。
    “这一对小银镯子,是我的一点心意,给你孙子,祝他事事如意,身体健壮。”
    “承主子吉言了。”老宋头小心翼翼的从白夏手中接过一个荷包,镯子就放在荷包中。
    

出产2

  “刘先生,你来我们这里也有两年的,你的为人处世我也看在眼里,听说刘先生的小闺女,已经许了人家,这边没什么好送的,这一对海棠银钗送给她,祝她姻缘美满,早生贵子。”
    同样,和卓示意白夏送给刘先生,使用木匣子装好的。
    “谢东家,这是学生分内之事,怎可担东家如此大礼。”
    “你是小刘太医推荐的,咱们信得过,你这些账目条目清晰,很是不错。拿着吧,这是奖赏你的。”
    一番推却之后,刘先生拿下了这一对银钗,这刘先生出来做账房就是因为家中生活所迫,推辞两句也就收下了。
    周富贵他们已经将要送到伊尔根觉罗家的水果装好,送去了。
    和卓想了想,二舅舅在翰林院入职,官阶并不高,让秋分挑两个西瓜,和一些苹果桃子送去。
    另外给郭络罗家也送一些去,毕竟郭络罗夫人是和卓的大姑姑。
    另外二姑姑家,算了,就不送了吧,二姑姑已经故去多年,只生了一个女儿,早已出嫁,现在自从祖母故去,和伊尔根觉罗家都不怎么来往了。
    毕竟二姑姑嫁的是瓜尔佳氏,虽然是旁支幼子,只是这个姓氏庞大,朝中官员众多,还是不要去送了。
    倒是大舅舅,在大哥丁忧的时候接任了奉天府府尹,是正三品。都说三品和四品是一个大坎,大舅舅因为年幼继承家中佐领,又辛苦带大弟妹,送走老娘,养育子嗣,就这么给耽误了,现在苦尽甘来了,升到三品了,只要政绩出色,就能往上升。
    大哥已经过了孝期了,现在担任大理寺卿,也是正三品的,可以说是平调了。现在在京城了,可以经常在额娘膝下,不像之前要过年才见的到面。
    院子里面还是有很多水果。
    “放两个西瓜在井里面灞着,另外切一个西瓜给咱们院里的丫鬟尝尝鲜。”
    小丫鬟们听福晋这么说,都很是欢乐,这西瓜可是个金贵物,寻常可是吃不到的呢。
    “这桃子放不住,白夏,拿些到前院去,给小四小五,还有夫子师傅们吃,另外给咱们府上的府医,哦,对了,别忘了给小刘太医也送一些。”
    小刘太医是去年被送到直郡王府上的。
    小四弘勺和小五弘晗,分别是格格关氏和侍妾钱氏所生,因为是庶子,不能进宫里上书房读书,由胤禔的幕僚启蒙授课,府里的侍卫教导骑马射箭,每日也不能停歇,和宫里一样,十天询休一次。
    “是,奴婢这就去,咱们福晋是最好的嫡福晋了,有了什么好的也不忘记四阿哥,五阿哥他们。”
    白夏笑嘻嘻的。
    “你这个死丫头,去吧,另外的这两筐,送到芷兰院去,让小珍宝看着分配吧。”
    “施嬷嬷。这青果咱们院里头留一些,其余的都拿到大厨房去吧。另外庄子上拿来的野味,收拾出来,今日午膳的时候吃,这些庄子上送来的鸡子,鸭子,留一些在咱们院子里,其余的都让拿到大厨房去吧。”
    青果就是咸鸭蛋。
    

出产3

  大厨房的管事已经换上了胤禔的人,之前因为查出贪污,直接被胤禔给杖毙了。现在换了人,胤禔也接受了和卓的建议,3年一轮换,发现贪污立马赶出去,严重的就是杖毙了。
    因为直郡王府上逢年过节除了礼钱,还有送别的东西,毕竟丰厚,若是在贪,也说不过去,他们也舍不得这份好差事,不过这不是万一的。
    有人碰这高压线呢,不过胤禔和卓有的是办法,再三警告过,也死过人,要是自己寻死,旁人也没有办法,
    不过自从鸡子事件之后,府里的鸡,鸭,鹅,羊肉,猪肉,鸡子,鸭子,蔬菜,都是从和卓的嫁妆铺子里面拿的了,明码标价,日日都会送来。
    要是府里只有和卓一个福晋,只有和卓一人生的孩子,也就不收钱了,毕竟是自己人不是,不过府里还有胤禔是十几个小妾,另外还有庶出的子女,凭啥这钱和卓出啊,必须收钱啊。
    这钱收的合情合理,就是市场价,可没多收一分,每日送来,新鲜自达,多好,好省了出去采买的功夫。
    这出宫建府之后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养养都要花钱。
    府里面也就胤禔这个郡王,和卓这个嫡福晋,纳兰氏这个侧福晋,另外还有弘昱这个世子有俸禄,禄米,冰和炭。
    旁人都是没有的,连小珍宝,弘方,弘韦这样的皇孙,都是没有的。
    之前在宫里的时候,大家都有份例,连侍妾格格这种生物都是康熙帮着儿子养的,自己出宫了,才知道柴米油盐贵。
    不过胤禔除了吃禄米之外,府上的主子们还是吃的贡米,另外米粮也都是胤禔的庄子上面出产的,包括五谷杂粮庄子上也有种植的。
    不过府上的开销还是很庞大的,还记得刚开府的时候下面人给胤禔这皇长子送来的两个瘦马吗?
    这两人没过多久就被胤禔转送给下属了,这瘦马可不便宜,一般是2000两一个呢。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瘦马在京城的达官贵人中是很有市场的,还有人专门去寻了极品瘦马做贺礼去祝寿的呢。
    听说,九阿哥胤禟曾经买了十几个瘦马,就是为了替八阿哥胤禩拉拢官员所用。
    不过因为温僖贵妃一直好好的活着,十阿哥胤_虽然还是跟九阿哥交好,不过就没有进入八阿哥的阵营了,八贝勒夫妇屡次拉拢都没有用。
    十爷不掺和这个事情,有一段时间十爷甚至绕着八贝勒夫妇走,温僖贵妃所出的七公主对八福晋也不感冒。
    这只能说是娘的强大啊,有娘在方向就不会走错啊。
    所以现在胤禔的后院侍妾也只有两个,一个是二格格芳婉的生母晁侍妾,另一个是五阿哥弘晗的生母钱侍妾。
    康熙基本上每年都要去畅春园,基本上夏天若是不去塞外避暑的话,一般都会在畅春园。
    所以分府的皇子们在畅春园周围也都有园子,胤禔分到的就是《沁园》,四贝勒胤禛分到的就是《圆明园》。
    所以每年和卓都会来《沁园》,一开始侧福晋纳兰氏刚嫁过来两年,这段时间都是在府里看家的。
    

出产4

  不过五阿哥出生之后养在她身边,就不能留在府里了,每年和卓都会选一个格格留在府里,因为大家都不愿意。
    所以和卓说留在府里的时候拿双份月银,另外还有冰。
    要知道格格是没有冰的,不过有冰也不好受,天热起来,留的那些冰根本不够用。
    作为鼓励,每年回到府里的时候,对于留守的格格再发30斤的炭,要知道格格的炭例:夏5斤,冬10斤。
    这相当于冬天3个月的炭用量了。
    不过这个留守每年除了自愿之外,轮着来。
    康熙37年,五阿哥出生后,侧福晋要求有一个小厨房,胤禔和卓答应了,日后侧福晋的份例就直接送到了《桂园》的小厨房里。
    和卓是正院自然也是有小厨房的,每日的份例也是直接送过来的。
    前院的膳房是和后院分开的,所以后院的大厨房负责的就是格格侍妾们,还有奴才们的膳食。
    因为《芷兰院》也是有小厨房的,负责格格们的膳食。
    “福晋,这庄子上面还送了一些红枣,桂圆干,还有一些新鲜的银耳来,另外送了一头杀好的猪,直接送到大厨房了。”
    和卓一边给自己的小八包子扇扇子,一边询问:“银耳多吗?多的话让邵嬷嬷去炖了,每个主子那里送去一碗银耳莲子羹,昨儿个不是去采了好些莲子吗?”
    “是。”白夏算了下,差不多每个主子一碗,还略有剩余。
    这其中和卓说的主子,并不包括后院的格格侍妾,包含的只有胤禔,和卓还有侧福晋,以及胤禔所生的所有子女而已。
    和卓看了看,红枣品质不错,桂圆干也是肉厚甘甜。
    “这红枣干和桂圆干有多少分量?”
    和卓抬头问白夏。
    “红枣一共80斤,桂圆干一共20斤。”
    “这桂圆肉益气补血,安神定志,这红枣素来有滋阴补阳,补血之功效。这两样都是好东西,这次送来的品质还是很不错的。这样吧,每个小阿哥送去一斤红枣,半斤桂圆干,芷兰院的格格们也按照这个份例。”
    “六格格年纪还小,嗯~”和卓低头思索了一下“算了,一起送去吧,六格格的那份送到侧福晋那里去,毕竟现在她养着六格格。”
    “白夏,你帮我算算,这样还剩多少红枣和桂圆?”
    “禀福晋,咱们府上一共8个阿哥,6个格格,算下来一共用去14斤红枣,7斤桂圆干,剩余66斤红枣,13斤桂圆干。”白夏福了福身。
    “嗯,知道了,另外给后院的每个格格送半斤红枣,二两桂圆干。晁侍妾和钱侍妾都有生育,每人送去半斤红枣吧。
    另外侧福晋那里按照小阿哥小格格的分量送去,爷那里留一斤桂圆干,一斤红枣干,这样还剩多少?”
    白夏脑咕噜转了转:“红枣还剩61斤,桂圆干还有十斤八两。”
    “还有这么多啊,嗯,这样,拿3斤红枣和两斤桂圆干到大厨房去,做菜用。正院的小厨房也这样安排,另外芷兰院的小厨房也这样安排,剩下的在正院放两斤红枣,以及剩下的桂圆干都放在这里。”
    “另外给前院大嬷嬷包一斤红枣过去,就说我赏她的,另外前院的四个大丫鬟每人包2两。”
    “咱们院子里,邵嬷嬷,施嬷嬷,白夏,素梅,素兰,春分,每人包半斤红枣,。剩下的红枣就入库吧。”
    “这样我算算还有57斤7两红枣,另外这7两就给院子里的二等丫鬟分了吧,剩下的57斤咱们正院库房留17斤入库,其余的40斤拿到前院大嬷嬷那里去入库吧。”
    “白夏,叫两个小太监将这些称好入库吧,称好后素梅去送给后院的格格侍妾们,周富贵给阿哥们送去,素兰送去芷兰院的格格们那里。”
    “周富贵,小钱子,去忙吧,我走了,可不要贪墨哦。一会让邵嬷嬷熬一大锅绿豆百合汤,放些冰,人人有份。”
    “对了,府里的李格格别忘记了,挑一些果子和这红枣一同送去吧,宫里的六阿哥,一会我去送去。对了,给惠妃包个5斤红枣,一起送去。”
    和卓摇着扇子,安排好就走了。
    和卓作为直郡王的嫡福晋,虽说四时八节府里都不会亏待后院里的人,不过像高级的补品,燕窝,阿胶什么的,是没有的。
    和卓生的孩子多,基本都给孩子们吃了,很少会有剩余的,就是剩余了也不可能给后院的格格们。
    胤禔份例里的补品也会送到和卓这里来,一般每个月和卓也会让胤禔吃几盏燕窝,燕窝是男女皆宜的。
    侧福晋纳兰氏的份例燕窝也是刚够自己吃的,惠妃虽然偶尔也会给自己侄女一些燕窝,不过都是白燕窝,而且因为纳兰氏常年没有生育的原因,惠妃总是有些不满的。
    

舒穆禄侧福晋1

  忙忙碌碌到九月,选秀也就结束了,和卓还是给弘昱选了一个汉军旗的格格。
    宫里的十四阿哥选了完颜氏做嫡福晋。
    选秀结束的时候,是小六的生辰了,已经6周岁了,怎么说都不能养在储秀宫了,阿哥所若是没有康熙发话,小六这个皇孙是住不得的。
    小六在惠妃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回到了直郡王府,受到了大家的一直欢迎。尤其是和卓,想着孩子从小不在身边,一时间将小儿子小八都比下去了。
    不过一同来的还有一道圣旨,太常寺少卿嫡长女舒穆禄氏,赐婚给直郡王为侧福晋。
    震惊了众人,这太常寺少卿可不是个实差,正四品而已,主要负责:祭祀宗庙时由其率太祝、斋郎安排香烛,整理揩拂神座与幕帐,迎送神主。举行祭礼时,与良酝署令共同斟酒。
    这个差事一般都是家族荫庇子弟担任的,或者是没什么门路的进士当的,其实这个正四品没什么含金量,就是个称呼好听罢了,还比不上低一阶的国子监祭酒,人家好歹教书的都是贵族子弟,另外低一阶的知府也比这太常寺少卿好多了。
    震惊的不单单是直郡王府上和惠妃,还有舒穆禄府上。
    直郡王子嗣丰腴,儿子是兄弟中最多的,太子就比胤禔小两岁,现在名下存活的就两个阿哥。
    太子爷的大阿哥体质赢弱,养到十岁还是夭折了。
    老三胤祉倒是生的儿子数量和胤禔差不多,不过人家死儿子啊,连着死了3个,嫡长子出痘死了,现在名下也就3个儿子。
    他倒是得意了,5月请封侧福晋,选秀过后就批下来了,田氏为诚郡王侧福晋。
    老四胤禛也是两个儿子,嫡长子弘晖和次子弘昀,留下两个儿子,李格格生的弘盼活了3岁就死了。
    光是胤禔有8个健康的儿子就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了,这还赐侧福晋,康熙这是怎么了?
    其实略微一想就明白了,这个时节红薯丰收了啊,确实如胤禔所说,亩产千斤不在话下,康熙爷觉得没将这个差事给儿子,有些愧疚了呗,愧疚咋办呢,补偿啊,给个侧福晋补偿呗。
    又不能加重大儿子的砝码,就给个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的嫡长女,正四品家的女儿,做侧福晋是可以的,没什么可说的,不过他们家不能给胤禔什么助力,这也是康熙希望看到的。
    在康熙眼中,送女人就是补偿啊,这舒穆禄氏康熙亲自看过了,貌美肤白,另外康熙还指了两个格格,这就没用御赐的了,借惠妃的手到了直郡王府上。
    康熙不但将自己大儿子摆了一道,太常寺少卿舒穆禄氏也摆了一道,为啥,人家原本以为会配个闲散宗室,就准备了八千多两的嫁妆。
    现在咋弄,听说直郡王的侧福晋纳兰氏58抬嫁妆满满当当的,怎么也有个五万两吧,人家压箱银子还不知道多少呢。
    真是愁人那。关键是他们家子嗣丰腴,阿玛是嫡长子,她是嫡长女,下面好几个弟弟就要长起来娶妻了,哪能将家底都给她啊。
    给她八千两的嫁妆还是因为是嫡长女的缘故,在家中很是受宠。
    

舒穆禄侧福晋2

  其实侧福晋嫁妆没什么硬性要求,想三爷是田侧福晋,四爷是李侧福晋,有个三四千两的嫁妆不得了了。不过她们都是因为生育有功,封侧福晋的,和这情况不同。
    八千两其实是很拿得出手了,和卓要是没有嫁给胤禔,家里公中也就出5000嫁妆而已,不过有着纳兰侧福晋比着,她们家也不好太差。
    康熙赐婚后确实他们家热闹起来了,来送礼的不少,不过他们家胆子小,都不敢收,送大礼的都是有所求的,他可办不成什么事儿。
    圣旨赐婚已经九月底,将近十月了,今年肯定来不及成婚了。
    不过京城还是很热闹的,很多宗亲都赶在年前要成婚的。每次大选之后,京城都要飘红一段时间,没办法,满人要选秀之后才能成婚,宗亲们也大部分都是要赐婚的,不是康熙御赐,也是康熙选好了,借太后的懿旨赐婚。
    十月中旬,两个格格就包袱款款的进府了,不过大家都在《沁园》,和卓这个嫡福晋原本应该回去的,不过和卓懒的回去,谁也说不出个什么,就这么晾着。
    只是带了话,让府里的大嬷嬷安排。
    大嬷嬷每年夏日都是留守的,不过和卓有赏冰给她,另外有一个小丫鬟跟着,说是料理琐事,实际就的伺候她。
    其实这样对于大嬷嬷来说也轻松,毕竟大家都不在府里了,她工作少了一大半。
    《沁园》里这些大嬷嬷的工作就交给了和卓身边的施嬷嬷和刘八斤。
    康熙爷一直到腊月才回宫,大家也都回府上。
    胤禔和卓回府上的时候,两个格格高氏和王氏已经在府上等了两个月了,等的心都焦了。
    可以看的出来,胤禔对康熙赐女人这样一个补偿,心里是不舒服的,是变扭的,不然不会也一直不回府上的。
    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