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大明-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轻烟道:“侯爷还记得济宁决战之前,额哲派来求和的信使曾说的话吗?”

“当然记得。”王朴道,“那家伙叫忽鲁温,说多尔衮已经存了破釜沉舟之决心,还让多铎率领万余正白旗精兵押解军中所有的战马前往东平州,嘶……轻烟你是说,下落不明的万余建奴就是多铎带走的万余正白旗精兵?”

柳轻烟道:“建奴八旗身经大小无数战役,可以称得上精锐之师,这样的军队就算吃了败仗也不会溃散,在聊城附近被河南骑兵截杀的建奴大多是以各旗为单位的集体,很少有落单的建奴单兵,这足以说明下落不明的万余建奴不是溃散了,而是在红娘子的河南骑兵赶到聊城之前就已经逃过了聊城。”

王朴凝声道:“你是说,这万余建奴在红娘子的河南骑兵赶到聊城之前就已经越过聊城往北逃跑了?”

柳轻烟轻轻颔首,又道,“侯爷可还记得济宁之战前,如是妹子曾有预感说,多尔衮好像是在安排后事,现在看来多尔衮的确已经预感到济宁之战建奴可能会战败,因此提前安排好后事了,多铎率正白旗精兵赶马去东平州只是个幌子,带着万余建奴精锐逃回关外才是多尔衮的真正目的。”

“看来真是这样了。”王朴森然道,“好个多尔衮,居然还留了这么一手!”

柳轻烟道:“现在也只有寄希望于唐胜将军了,如果他能抢在多铎之前攻占山海关,没准还能截住这伙建奴,否则,要是让这伙万余建奴逃回了关外,以后再想解决他们恐怕就得多费不少周折了,毕竟关外不比中原,一来后勤补给线太长,二来辽东毕竟是建奴的地头,是人家的家门口。”

“没用了。”王朴摆了摆手,喟然道,“就算唐胜占领了山海关,也根本无法阻挡多铎这万余建奴逃回关外,山海关走不通,建奴还能走喜峰口,还能走密云,还能走宣府,也能走大同,就算陆路走不通,建奴也还能从海上回辽东。”

“海上?”柳轻烟愕然道,“建奴又没有水师,怎么走海路?”

王朴苦笑道:“北方天冷,一到冬天海子就会结冰,而且冰层足有好几尺厚,就算是铁甲重骑也能从海上穿行自如,假如多铎会造雪橇那就更轻松了,他的万余建奴就不必再受跋山涉水之苦,坐着马车就能回家了。”

柳轻烟颇有些失望道:“这么说……截杀这伙建奴是没希望了?”

“截杀是没希望了。”王朴怅然道,“只能等以后了,不过济宁一战建奴已经元气大损,仅凭多铎带走的这万余建奴已经翻不起多大的风浪了,而且建奴一旦势弱,朝鲜人和蒙古人就再不会买他们的帐,失去了朝鲜的粮食供给和蒙古人为其羽翼,建奴再不可能对大明构成威胁了。”

说此一顿,王朴又道:“济宁一战,蒙古鞑子同样实力大损,靠近长城的科尔沁四部更是惨失惨重,他们也不可能再对大明构成威胁了,现在朝廷的威胁是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个流贼,还有吴三桂这个狗汉奸。”

……

山西太原,吴三桂府邸。

吴三辅疾步进了暖阁,向围坑而坐的吴三桂和吴三凤道:“大哥,二哥,派去的探子已经回来了,全打听清楚了!”

吴三凤急声道:“快说,济宁之战结果怎么样?”

吴三辅喟然道:“二哥猜的没错,建奴败了,而且是惨败!六万女真八旗还有十八万蒙古骑兵,居然在济宁被王朴不到四万中央军打得全军覆灭!”

“什么!?”吴三凤失声道,“全军覆灭?”

“可不是咋的?”吴三辅摊了摊手,说道,“现在王朴的中央军主力已经进驻北京,听说连山海关也已经夺回来了。”

“真是没想到啊。”吴三凤凛然道,“大明中央军竟然如此厉害!”

“哦对了。”吴三辅又道,“探子还带回来另一个消息,听说河南匪首红娘子,就是刚死丈夫没多久的那个青春小寡妇,居然和王朴这白眼狼勾搭上了,红娘子这荡妇恋奸情热,居然要带着河南军接受朝廷的招安。”

“什么,河南军要接受朝廷的招安?”吴三凤闻言大吃一惊,向吴三桂道,“二弟,眼下中央军已经打到了北京,红娘子的河南军又打算接受朝廷的招安,这么一来我们山西吴家可就是三面受敌了,不如趁早退到草原上去吧?”

吴三桂摆了摆手,淡然道:“不忙,短时间内中央军是不会进攻山西的,至少在明年开春以前不会。”

吴三凤道:“二弟为什么这么肯定?”

吴三桂道:“中央军虽然厉害,可他们也不是铁打的,他们也会累,也会困,何况中央军装备了大量火器,火器的弹药消耗是很大的,中央军的弹药要从南京补给,后勤补给线太漫长了,所以,在补给到位之前,中央军肯定不会再发动攻势了。”

吴三凤道:“不是还有红娘子的河南军么?”

“河南军?”吴三桂哈哈大笑道,“红娘子和王朴恋奸情热,想拿河南军当礼物送给王朴,可河南军的将士却未必肯答应,不出意外的话,河南军很快就要瓦解了,大哥、三弟你们看着吧,河南军绝不会这么简单就接受朝廷的招安。”

看着吴三桂自信满满的表情,吴三辅狐疑地问道:“老二,你已经有了安排?”

“现在还不好说。”吴三桂道,“不过很快就会有消息了。”

……

北京,十王府。

大明中央军主力已经进驻北京,十王府就成了王朴的临时行辕。

要说王朴也是长平公主的未婚夫【因为王朴已经修改了大明律,男女法定结婚年龄已经分别提高到了二十岁和十八岁,长平公主今年还只有十七岁,所以无法和王朴完婚】,以他的身份住十王府倒也不算逾制。

此时流窜在山东、河南、北直各府的大股溃兵已经基本被肃清,剩下的小股溃兵大多躲到深山老林里去了,清剿这些散兵游勇就不能再靠中央军了,得靠将来迁徙到北五省来的“北部牛仔”了。

至此,济宁之战算是彻底结束了,山东、北直两省也完全光复。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两个原本极为繁华的大省此时几乎成了不毛之地,山东还好些,东边的登州、莱州、青州三府因为远离战场,受害相对较轻,百姓伤亡不大。

可北直隶却彻底成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不行之地!

建奴进关之前,整个北直隶有人口五百余万,可到济宁之战结束,整个北直隶的总人口已经锐减至不足五十万人,北京城内原有人口三十余万,可现在却只有不到三万人!这其中有大约两百万人逃到了河南,另有近五十万人逃到了南直隶,剩下的一百五十多万人则全部惨死在了建奴的屠刀之下!

整个北直隶以及山东兖州、东昌、济南三府的经济生产已经完全遭到破坏,建奴在中原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暴行,王朴带着中央军从济宁一路往北直至北京,沿途竟然只遇到了一个有人烟的集镇,而且整个镇子居然只剩下了一户人家,那户人家还是因为躲进了深山才得以幸免于难。

就在王朴抵达北京次日,新任北直总督瞿式耜居然也到了北京,近三千里的路程,瞿式耜居然只花了半个多月就赶到了,平均每天行程近两百里,这样的速度只能纵马疾行,这对一个文官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由此可见瞿式耜赶来北直赴任的心情是多么的急切。

第三百零二章 北直总督

十王府东暖阁,瞿式耜正和王朴密议。

瞿式耜赶到北京之后第一个要拜访的当然就是王朴。

眼下的北直隶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要人没人,要兵没兵,钱粮税赋就更加无从谈起了,可以说朝廷交给瞿式耜的完全是一个烂摊子,要想替朝廷守好一方疆土,当好这个北直总督,难度可想而知。

现在北直隶最需要的就是中央军的驻守以稳定局势!

假如没有中央军驻守,蒙古鞑子和关外的建奴随时可能兴兵报复,就连山西的大汉奸吴三桂或者河南的流贼也能在北直隶杀几个来回。

见过礼,瞿式耜肃然道:“侯爷,朝廷已经在南方各省颁布杀胡令,多则半年少则三个月,各省的流民就会蜂拥而来,所以人口和劳动力不是问题,下官真正担心的还是北直隶的防务,毕竟北直隶紧扼大明国门,直接面临建奴、鞑子的兵锋,还要时刻提防吴三桂和河南流贼的威胁,假如没有中央军驻守,恐怕是不行的。”

王朴道:“瞿大人放心,北直隶是大明国门,事关重大,中央军肯定会派兵驻守的。”

瞿式耜舒了口气,又道:“不知道侯爷打算派多少兵力驻守北直隶?”

王朴想了想,说道:“中央军的兵力不多,这个瞿大人你也是知道的,因此现阶段最多只能抽调三个混成营驻守北直。”

三个混成营的确已经是王朴的极限了。

要知道现在大明中央军的总兵力也不过区区十六万人,湖广省面临张献忠、李自成的双重威胁,王朴也只留了三个营的中央军,眼下建奴和鞑子已经遭受重创,王朴留下三个混成营驻守北直隶已经是很大方了。

“三个混成营……”瞿式耜为难道,“侯爷,三个营怕是有些防不过来哇,北直隶四周强敌环伺,北边是鞑子,东边是建奴,西边是大汉奸吴三桂,南边是红娘子的流贼,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局面很困难啊。”

王朴道:“鞑子和建奴已经在济宁遭受重创,至少在两年之内他们是不可能再来袭扰大明疆域了,河南的流贼瞿大人完全不必担心,红娘子已经答应接受中央军的改编,至于吴三桂么……嘿嘿,等改编完了河南流贼,吴三桂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哦?”瞿式耜喜忧参半道,“这么说坊间的传言是真的?”

“呵呵。”王朴微笑道,“那不是传言,那是事实。”

瞿式耜舔了舔嘴唇,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王朴微笑道:“瞿大人,在对付高弘图叛党的时候你我合作还算愉快,更何况你我的私交也算不错,不管怎么说也算是知交好友了,是吧?因此有什么话尽管直言便是。”

瞿式耜沉吟了片刻,说道:“按说这些话下官是不应该说的,可正如侯爷所说的,在对付高弘图叛党的时候下官和侯爷的合作非常愉快,对于侯爷的果敢决断下官是打心眼里佩服并且支持,正因为下官佩服侯爷,所以这话话不能不说。”

王朴肃手道:“瞿大人请说。”

瞿式耜道:“侯爷收编河南贼兵是好事,可侯爷不该和红娘子有私情。”

王朴的眉头霎时蹙紧了,沉声道:“为什么?”

老实说,王朴很不喜欢别人对他的事情指手划脚,尤其是他的私生活,他喜欢什么样的女人,愿意和哪个女人上床那是他的私事,关别人什么事?

瞿式耜是个直性子,并没有因为王朴不高兴就收回他的话,反而更加直接地说道:“侯爷,下官就把话明说了吧,侯爷娶圆圆姑娘为妻,纳柳姑娘等为妾那是风流韵事,江南士子百姓只会津津乐道,这些并不会影响侯爷的名声,更不会影响侯爷的仕途。”

“可红娘子不一样,一来红娘子已经嫁过人了,而且嫁的还是流贼匪首李岩,二来红娘子本身也是个匪首,就算现在已经接受朝廷招安了,可在天下士子百姓心中她仍旧还是个女匪首,侯爷要是把她娶进了门,势必会影响到侯爷的名声,更会影响到侯爷的仕途,对侯爷今后进入内阁带来不利影响。”

瞿式耜的话无疑代表了当时江南整个士林阶层的心声。

就出身而言,红娘子和陈圆圆、柳如是这些南曲名媛是无法相提并论的,秦淮名媛虽然在名义上地位低贱,可由于她们色艺双绝又受到了整个江南士林的追捧,她们实际上已经无限接近当时的上流社会,而红娘子则不然,她出身山贼,连最低贱的贱民都不如。

王朴如果只是个小人物,或者只是个统兵在外的总兵官,就算他私纳红娘子为妾也没什么,可现在王朴已经是大明帝国的五省总督,在瞿式耜这些东林党人眼里,王朴已经成了接替孙传庭成为下任内阁首辅的不二人选,以王朴现下的身份和地位,当然不能再和红娘子这样的寡妇搅在一起了。

王朴直直地望着瞿式耜,良久不发一言。

瞿式耜坦然相对,并没有回避王朴的目光,足足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就在瞿式耜认为已经触怒王朴的时候,王朴蹙紧的眉头忽然展开,旋即哈哈大笑道:“瞿大人,红娘子的事咱们先不说,接着说中央军驻防北直的事吧。”

王朴当然清楚瞿式耜的顾虑,可他并不打算让步。

身为男人,如果连给自己心爱的女人一个名份都办不到,那还算什么男人?

不过王朴也并不打算和当时的主流风俗对着干,这事得讲究策略,这些落后的歪风邪气得改,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因此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暂避锋芒。

不过通过这件事却也让王朴更加看清了瞿式耜这个人,瞿式耜为人坦荡,敢说敢言,敢作敢当,而且办事干练,绝不拖泥带水,孙传庭和内阁选他来当北直总督还真是选对人了,北直隶有了这样的总督,大有希望。

瞿式耜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下官想先听听侯爷的意见。”

王朴点了点头,说道:“中央军参谋部已经讨论过了,认为中央军的三个混成营应该呈品字形布防,分别驻扎在山海关、宣府和北京,主要用来防备建奴、鞑子以及拱卫北京,另外返回的百姓和从各省迁徙过来的流民也应该优先安置在北边的永平、顺天、宣府以及保安州、怀来州。”

瞿式耜闻言点头,来北京赴任的路上他也是这么想的。

王朴又道:“每个州、每个府都要组建保安联队,每个县要组建保安大队,每个镇要组建保安中队,每个村或者聚居点要组建保安小队,这些保安队不脱产,平时为农,战时为兵,按照朝廷颁布的杀胡令,保安队可以自行组织针对胡人的军事行动,宰杀胡人有奖励,但给养自备,武器装备则由朝廷统一提供。”

此次济宁会战,中央军缴获了几十万件武器铠甲,这些武器足够武装起二十万“北部牛仔”了,如果将来兵工厂的步枪生产流水线建成了,中央军还能把淘汰下来的火枪倒卖给这些北部牛仔,如此一来,与北直相邻的建奴、鞑子,还有朝鲜人就有苦头吃了。

还有北边的西伯利亚荒原也没俄罗斯人什么事了,早在俄罗斯人向远东殖民之前,这些地区只怕早就成了北部牛仔的庄园和牧场了。

听王朴这么一说,瞿式耜就完全放心了。

每个村组建保安小队,每个镇组建保安中队,每个县组建保安大队,每个府每个州组建保安联队,北直隶总共有九府二州,各府各州各县各镇各村的保安队全加一块那得有多少人?再加上中央军的三个混成营,建奴和鞑子还敢来招惹大明?那时候建奴和鞑子就得时刻提防大明各府各州的保安队去杀胡了。

……

隆武元年(1644年)年底,王朴忙着安排北直防务,吴三桂忙着安排后路,多铎则躲在关外的冰天雪地中静静地舐舔伤口,一边派人潜入大明打听多尔衮和建奴大军的消息,一边等待时机、举兵报仇。

多尔衮已经在半个月被押解到南京,负枷示众三日之后活剐于南京菜市口。

这时候,在朝鲜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朝鲜李氏王朝仁祖李倧的次子李淏,趁着朝鲜留守建奴兵力空虚之际在平安南道发动叛乱,叛军攻进了汉城,满清朝鲜总督何洛会寡不敌众,率三百余建奴残兵撤回辽东。

多铎闻讯勃然大怒,亲率两千正白旗铁骑攻进朝鲜,大肆烧杀劫掠。

刚刚继承朝鲜王位的李淏急忙谴使前来南京,一方面要求大明朝廷承认他的王位,一方面要求大明朝廷发兵救援,内阁以飞鸽传书把消息告知北京的王朴,至于是否出兵相救则由王朴全权定夺。

消息传来时,王朴正在打点行装准备前往开封。

念完书信,柳轻烟低声问道:“侯爷,老爷子说是否出兵相救由你全权定夺,你说要不要发兵救援?”

“发兵救援?为什么要救?”王朴冷然道,“高丽棒子的死活关我们什么鸟事?”

柳如是也道:“我们大汉民族吃的亏已经够了!前汉时南匈奴弱小无依前来投靠,武帝怜其孤苦就把朔方郡赏给他们,让他们休养生息,可后来五胡乱华时,这些匈奴人在强大起来之后是怎么对付我们汉人的?这些丧尽天良的胡人把我们汉人女子当成两脚羊,平时奸淫,饥时则宰杀充为军粮啊……”

柳轻烟霎时柳眉倒竖,娇叱道:“这些胡人甚是可恶。”

王朴也凝声说道:“千百年前老祖宗就已经把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其心必异哪!白眼狼就是白眼狼,怎么养都养不熟的,蛮夷他就是蛮夷,怎么归化都无济于事,在他们弱小的时候还能相安无事,等他们强大起来了,我们汉人就该大祸临头了!”

柳轻烟握紧粉拳,凝声道:“绝不能让蛮夷强大起来。”

“对,绝不能让蛮夷强大起来。”柳如是凝声道,“可老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个种族只要没有消亡,就总会有强盛的时候!因此,要想不让蛮夷强大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灭绝他们,把他们从这个世界上抹去!”

“不,除了屠杀还有另外一个更为人道的办法。”王朴沉声道,“那就是抹去他们的文字,抹去他们的语言,抹去他们代代相传的风俗习惯,强迫他们学习汉文化,强迫他们说汉语,强迫他们接受汉人的风俗习惯,几代以后,这些蛮夷种族就不复存在了,他们就彻底融合为大汉民族的一份子了,而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融合!”

身为穿越过来的现代人,王朴并不赞成大规模的种族屠杀!

相比较通过种族灭绝来实现种族单一性,王朴更希望通过对异族文化、语言以及风俗人情的“屠杀”来实现种族融合,揉合了异族基因的大汉民族虽然血统不再纯正,却无疑更具活力,更重要的是,大汉民族不是被动地被别的种族融合,而是主动去融合别的种族,是这场融合的主体,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这比什么都重要!

种族融合就像是交配,处于优势地位的种族就像是男人,处于弱势地位的种族就像是女人,男人在这场交配活动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繁殖出来的后代也只能继承男人的姓氏而不能继承女人的姓氏。

当然,王朴也并不认为所有种族都该以这种方式来融合,譬如建奴、高丽棒子和倭寇就绝不在融合之列。

王朴对于建奴充满了刻骨的仇恨,正是因为建奴入主中原才造成了后世中华的落后,以致大汉民族沦为任人宰割的犬羊,穿越过来之后,这股仇恨更是转嫁到了女真人身上,如果有可能,王朴会毫不犹豫地屠尽所有的女真人。

至于高丽棒子和倭寇就不用多了,一个小偷种族,一个兽人种族,只能屠灭而不可融合。

第三百零三章 骑兵营

“报告!”

王朴正和柳轻烟、柳如是讨论种族融合问题时,门外忽然响起了唐胜宏亮的声音,唐胜是刚刚从山海关赶回来的。

王朴回头应道:“进来。”

沉重而有节奏的脚步声中,身材高大的唐胜昂然进了大厅,向王朴叭的敬了记军礼,朗声道:“敬礼!”

像模像样地回了记军礼,王朴问道:“唐胜,山海关那边有什么情况没有?”

唐胜道:“回禀侯爷,没什么情况。”

“山海关的防务都安排好了?”

“都安排好了。”

“嗯。”王朴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道,“知道这次把你召回北京是为了什么事吗?”

唐胜摇了摇头,憨声应道:“卑职不知道。”

王朴上前拍了拍唐胜的肩膀,说道:“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北直提督了,节制驻守北直的中央军三个营,你的任务是拱卫北直行省,抵卸建奴和鞑子可能的入侵,必要的时候还得配合北直保安队对建奴或者鞑子采取军事行动。”

“是。”唐胜叭地一蹬双腿,兴奋地应道,“多谢侯爷栽培。”

随着中央军的壮大,以及王朴地位的提升,昔日追随王朴的老部下也逐渐得到了提拔,继刀疤脸出任山东提督,赵信出任湖广提督之后,唐胜也被王朴任命为了北直提督,正式成为大明朝的封疆大吏。

另外,大明朝的地方军政架构也逐渐发生了变革,旧有的巡抚、卫所制正在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全新的总督、提督制,总督是一省最高长官,享有地方军政大权,但提督不受总督节制,只受中央军统帅部节制。

因为提督统带的是大明中央军,而不是地方保安队。

这样的军政架构也是王朴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才逐渐形成的,这样的架构可以比较理想地保证大汉民族对外的扩张和侵略,同时又不会在各省以及今后新纳入帝国治下的行省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因为各省总督享有地方的全部军政大权,不但管着一省的钱粮政务,还管着一省的保安队武装,在杀胡令的推动下,地方总督能有效地调配辖区内的钱粮武力,对周边的蛮夷外族进行持续不断的扩张、侵略活动。

各省中央驻军的存在既能对地方总督提供武力支援,同时又能震慑有野心的地方总督。

为了防止地方总督拉拢驻守各省的提督坐地称王,同时也为了防止驻守各省的提督与地方总督勾结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将来大明一统之后,王朴还会对各省的中央军驻军以及提督采用轮换制,既每隔三年或者五年对各省的驻军以及提督进行换防。

与此同时,在南北两京还要维持相当数量的中央军常备力量,总兵力不宜低于五十万人,要对大明帝国统治下的各省形成绝对的武力优势,一旦某个省份闹独立,中央政府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迅速扑灭。

在王朴有生之年,这支常备的中央军武装力量当然有王朴掌控。

但王朴也基本想好了自己死后的军事力量安排,那就是搞一个由类似于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制度,把中央军统帅部的权力分散掉,中央军不再设最高统帅,日常军务就由参谋长联席会议选举出的总参谋长主持,总参谋长的权力受到联席会议的制约,如有需要,联席会议随时可以解除总参谋长的职务。

中央军的编制最高仍旧为营,在营以上就没有更高的编制了,这是为了确保王朴对中央军的绝对控制,或者说是为了确保王朴死后参谋长联席会议对中央军的绝对控制,因为在数量从多中央军营级军官中,就算某一个或者几个军官出了问题,也只能控制少量的军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更不可能颠覆帝国的统治。

如遇大战,需要调集几个乃至几十个营的中央军参战时,指挥官就从联席会议的成员中选举产生,一旦大战结束,指挥官就无条件交出指挥权,参战的中央军各营则仍旧回到南北两京的军营里。

因为指挥官与中央军各营将士之间只是指挥和被指挥者的关系,平时并不在一起训练生活,所以中央军将士的效忠对象就只能是大明帝国,而不会是某个指挥官,这就能避免某个野心勃勃的指挥官通过控制中央军成为大军阀,并最终对大明帝国的统治机构形成威胁。

当然,要想这个类似于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军事机构能够顺利运转,还得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大明帝国得拥有同样健全的行政机构!假如缺乏一个健全的行政机构,王朴设想的这个军事机构就完全成了空中楼阁。

如何在大明朝现在的行政机构基础之上形成一个新的健全的行政机构,王朴却没有想好,但他最倾向的还是君主立宪制,既保留大明朝的帝国制,也保留朱家的皇室血脉,但国家机器不再掌握在皇帝手中,而必须掌握在内阁手中。

不过这一切都还只是王朴的初步设想,距离真正实现还为时尚早。

毕竟现在大明帝国的内忧外患都还没有彻底摆平呢,张献忠、李自成还在四川、陕西割地称王,吴三桂这个大汉奸也还在山西作威作福,而且王朴也还只有不到三十岁,距离垂暮之年还早得很呢,王朴有足够的时间来慢慢经营。

……

隆武元年(度1644年)十二月中旬,从南京急调北上的三个混成营赶到了北京城外。

把北直防务交接给新任北直提督唐胜之后,王朴即率中央军主力启程南下,经由大名府开进河南省境内,施琅的镇海水师则由于运河封冻、水路不畅不得不暂时滞留北京,顺便协助唐胜稳定北直防务。

此时中央军的主力差不多仍旧是三个辎重营,三个火枪营以及一个炮营,因为刀疤脸的混成营和唐胜的混成营已经归建,派驻北直的三个混成营以及派驻山东的两个混成营都是新从南京调来的,并没有从中央军主力中抽调兵力。

当王朴带着中央军主力向河南挺进的时候,红娘子率领的河南军正面临内讧的危机。

早在回师开封的时候,红娘子就已经向全体义军将士宣布了她的决定,将在两个月内接受中央军的改编,成立新编中央军骑兵第一营至第八营,红娘子的决定并没有引起义军将士太大的骚乱,义军将士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决定。

对于大多数义军将士来说,这是个水倒渠成的结果,或者说是令人鼓舞的结果。

毕竟,中央军的骁勇善战以及装备精良早已经深入了义军将士心中,尤其令义军将士欢欣鼓舞的是中央军优厚的饷银。

在中央军,既便是刚入伍的新兵蛋子,每年也能领到二十四两银子的军饷,满一年的老兵则能领到三十六两饷银,此后每过一年就增加十二两,如果能提拔为军官更不得了,就算是最低级的小队长,每年的饷银也能在原有基础上翻倍!

还有打了胜仗之后的赏银,或者阵亡之后的抚恤金就更不必多说了,总之能成为一名中央军士兵已经成为当时绝大多数汉人青年的崇高理想,甚至连许多屡试不第的秀才或者童生都开始踊跃参军。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改弦易辙加入中央军,其中尤以李虎、李侔等李氏子弟的抵触情绪最为严重,虽然现在红娘子是河南军的最高统帅,可河南军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李家的军队,可如果被中央军收编了,那就跟李家没什么关系了。

作为既得利益者,李氏子弟当然不愿河南军被中央军收编。

最近这段时间,以李虎为首的李氏子弟频频召集军中将领进行秘密集会,开封城内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暗潮汹涌。

种种迹象表明,红娘子过早宣布这一决定看起来是非常不明智的。

因为红娘子的过早宣布,给了那些心怀鬼胎者与外部势力足够的反应时间,让他们得以内外勾结,从容策划,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提前宣布这个决定却能让这些心怀鬼胎者自己跳出来,避免他们因情势所迫混入中央军的行列。

事实上,也正是王朴刻意要求红娘子这么做的。

王朴可不愿意一些心怀鬼胎的流贼混进他的中央军,俗话说一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