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立志传-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北洋皖系干将徐树铮的斗争策略已经由军事途径,转变了政治途径。段祺瑞的雄心虽然还在,但是他不认为自己还有机会,所以他鼓励徐树铮加入国民党。

孙中山对徐树铮曾经就很欣赏,现在更加欣赏,在徐树铮的主动要求下,孙中山把这个革命投机分子介绍入党。

冯玉祥却对徐树铮愤恨不己,他告诫杨洪森要提防这样的阴险小人。

可是,阴险的小人也有他的价值。

   第二十七章

徐树铮离开蒙古意味着其放弃了北洋皖系最后一块根据地。

作为上位者的徐树铮很了解同为上位者的心理,如果他是南京政府的领导层,他也不会允许庞大的地方军事力量存在。如果他有冯玉祥那样的实力,或许他会赌上一把,但是他身在蒙古,且兵力只有3万,与其让中央来缴械,还不如自己投诚,至少在舆论方面已经收到了应有效果。

迁都北京基本敲定,南京政府的各政府职能机构,陆续迁至北京,西方各国也跟着一起搬。

对于中国此次由南京迁都北京,西方各国在华机构都进行了评述。

唯一让人遗憾的是南北双方终究没有打起来。

宋美龄不太习惯于北京的生活,北京的道路环境差,现代的娱乐设施少等等。

迁都北京又不是为了满足宋美龄的需要,这是出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的需求。

南北问题和平解决后,各国大使都发来了电文,苏俄驻华大使契夫科亲自拜访了杨洪森。

苏俄红军目前正在乌克兰与波兰干涉军展开激烈交火。中亚克里木半岛白匪仍然伺机反攻。远东西伯利共和国已经今非昔比,西伯利亚大铁路车里亚宾斯克至伊尔库斯克一线几乎处于红军的控制下,整条铁路基本可以正常运行,莫斯科方面希望打通西伯利亚铁路,所以契夫科希望中国军队协助围剿盘踞在乌兰乌德、赤塔一带的白军。另外,莫斯科方面请求中国提供粮食、衣物等人道主义援助。

西伯利亚铁路的正常运行,不但关系到了苏俄内战的进程,也同样关系中国的经济发展。

为了中国政府的利益,西伯利亚共和国只好委屈一把。

布列拉夫斯基虽然回到了总统的宝座,但是西伯利亚的形势不容乐观。随着,高尔察克的阵亡,伊尔库斯克失守,美、英、法、日的军队陆续通过中国领土撤离远东。中国政府也撕掉了虚伪的面纱,大肆与红军进行边境贸易。西伯利亚共和国已经是朝不保夕。

以科洛佐夫为首的共和军私自撤入中国境内,造成乌兰乌德、赤塔方面兵力空虚。

苏俄红军方面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展开反击,主力部队在游击队和自愿军的协助下对白匪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西伯利亚共和军难以抵挡。总统布列拉夫斯基在共和军司令温琴的保护下逃入中国境内,其它各部各自为战,分散突围。远东的战事只持续了数天,乌兰乌德、赤塔两地便落入红军之中。

西伯利亚共和国首都赤塔被攻陷后,少部分白匪一直跑到了雅库茨克。

在西伯利亚共和国一些上层人士忙于组建流亡政府的时候,总统布列拉夫斯基悄悄地回到上海,数日后乘商船前往美国。

科洛佐夫在哈尔滨等到他的家人,作为西伯利亚最高武装力量的指挥,其宣布解散共和军,同时辞去了“俄罗斯”师团长一职,拿着10万美元的支票,离开远东流亡美国。

作为西伯利亚共和军另一重头目温琴,他以自己的妻子是中国为由,向中国政府提出保护,并且希望为中国政府效力,发挥其军事上的才能。这个凶狠残暴家伙,正是苏俄政府要求引渡的数位白俄高级将领之一,温琴男爵从哈尔滨一路狂奔到了北京,这位异国的迷途羔羊得到了活佛哲布尊丹巴的庇护。由于受到中国上层宗教人士的保护,中国政府委婉了拒绝了俄方的要求。

逃入中国的白俄军官但凡有门路的基本都顺利的逃过了一截来到了上海,不过被中情局列入的黑单名的人却又是另一番机遇。他们在中国境内被捕后,被秘密押解至中俄边境,这些人当中大部分都是毫无价值的小角色,他们成为了中、俄边境友谊之树的优质肥料。

西伯利亚大铁路几乎完全处苏俄控制之下,这使得大规模的物资集散成这可能。苏俄红军正在西线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南线的克里米亚与白匪以及外国干涉军展开拼死搏杀。国内急需面粉、食油、食盐等大批生活物质,他们需要这些来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另外,莫斯科方面还急需药品和军用物资。

中、俄之间的秘密贸易的货款,其中一部分是用远东铁路的收益抵偿,另外则直接用真金白银和外国金融货币支付。

杨洪森在苏俄内战投下了大笔的钱,与华街尔的金融家们投资协约国一样,不同的苏俄内战结果他早已知晓,所以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由于陷入内战苏俄政府的支付能力有限,国府主动提供大额的低息贷款,这些贷款绝大多部都用于在中国的物资采购。

由于苏俄战争,中国的家庭式工厂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种家庭式的小工厂,以投资小,见效快,在政府组织下,产品统一销售,别看他们生产的都是些日常生活用品,但是因为价格低廉在俄国供不应求。

死人的身上都刮出一层油,更何况这只骆驼。

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面包、食油、肉类、鞋帽、衣服、火柴、食盐、煤油等大量生活物质由俄国东部运至西部战场。

俄国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府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一大批中小型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同一时期日本轻工业产品对华出口翻了一番,由于价格低廉,日本厂商订单无数,为了节约成本,一批日本纺织企业重新登陆上海滩,他们在租界把原来的工厂再次筹办了起来。由于日本轻工业的复苏,经济衰退得到了扼制。

日本经济专家们认为日本要摆脱战后经济衰退的影响,继续高速的发展,就必须依靠中国这个广大的市场来消化日本生产的工业产品,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日本应当与中国建立更加牢固的关系。

对于某些议员提出的加入东盟的意见,日本内阁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南京的孙中山一直致力于恢复中、日之间的邦交与经贸往来正常话,实现中日共荣,乃至于大东亚共荣的目标。其在公开场合表示欢迎日本加入东盟,参与到远东事务。

   第二十八章

第×季度开始中日贸易开始增长迅速,中国对日本纺织品进口的增长对美国纺织品造成巨大的冲击。日本商人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这让美国商人感到紧张。目前,日本只是向中国出口纺织品,随着外交和贸易的正常话,出口的项目必将会增多,美国与日本在华的贸易竞争将更加激烈。

为了在即将到了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加强美国对远东的影响,国会一方面批准加大对华援助,美国同时作为特别成员国加入东盟,帮助中国、韩国、北越在自由、民主的道路上快速地发展本国经济。

美国政府打算在远东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的远东政治新平衡。

远东地区就两个大国,中国和日本。

日本在太平洋地区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潜在的危险。

远东的秩序应建立在“蓝—白联盟”的基础之上。

英国从欧洲战事中摆脱后,开始更多地关注于远东,东盟是一个小范围的政治结盟,而韩国、北越对远东的构局影响不大,但是美国的介入将彻底打破平衡。美国及其菲律宾加入东盟,引起了英、法的关注。对日本而言,打破“蓝—白联盟”的包围网,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入其中。在六个成员国中,“蓝—白联盟”占有五席,日本明显处于劣势,日本开始说服英、法加入东盟,继续发挥两国在远东的作用。

英、法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决定加入东盟。美国在华势力增长,已经让英国产生了危机感。法国担心美国介入东南亚事务,威胁到他们在印度支那的殖民地,美国人的那套民主、自由的思想对殖民地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可是即便英、法加入,也不过是三席,仍无法主导东盟的主张的运作。缅甸、印度、尼泊尔等英属保护国纷纷申请加入东盟。法国认为,北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只是法属殖民地下的一个自治政府,既然东盟开始逐渐正规化,那么北越不应单独加入东盟。

这完全就是国际联盟的远东缩小版。美国国会在3月否决了威尔逊提出加入国际联盟的提案,其要原因是,总统威尔逊想借助国联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成为世界领袖,但英国提出附属国及自治领都享有投票权,这样对于拥有庞大殖民地的英国是非常有利的,巴黎和会结果对于美国不利,美国明显处于劣势,与威尔逊所提出的世界领袖的目标差距太远,所以不管威尔逊怎么努力说服国会也没有用。

国府鉴于中、美之间的紧密关系,最终宣布退出了国际联盟。

和会期间中、美虽有不快,但中国需要美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给予扶持。

美国不加入国际联盟,导致国府在心理上失去了依靠,如果美国加入国际联盟,那么未来还有一个为中国说上话的人。现在国际联盟完全处于英、法的操作之中,而英国是日本的盟国,国府担心在未来的中、日事务中,中国将可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比起美国国会否决了加入国际联盟提案,中国退出国际联盟的影响更大。

在全球事务可以将中国忽略掉,但在远东事务中他的地位却是举足轻重。

英、法想要控制东盟的举动,遭到了中、美,甚至日本的反对,殖民地政府被东盟拒之门外,可是英、法并不甘心,在法国人努力下北越退出了东盟,这样正式的东盟成员确定为美、英、法、日、中、菲、韩七国,英国在东盟中就算得到法、日的支持,也只有三席,很快在英、法合作下,荷兰也加入了东盟,这样就现成了四比四的局面,考虑到日本人并不可靠,英、法又将东南亚泰国拉了进来,这样东盟的成员国在短短几天之内,再次发生变化由七国变成美、英、法、日、中、荷、泰、菲、韩九国。

成员国增加,东盟的章程也要随之增加,由于目前东盟的主席是中国人,所以新任的主席不应继续由中国担任,中国方面提出以一年为期,各国轮流担任东盟主席,这得了英、法之外其它国家的支持。当各国代表同意轮流担任主席后,新的问题出现了,按照什么顺序轮流,如果人人都有机会后任主席,那么这个顺序要理清。美、英、法、日作为第一集团,中、荷作为第二集团,泰、菲、韩作为第三集团。由于中国担任了第一任主席,那么第二任主席是从荷兰开始,还是重新转从美国开始。英、法支持由荷兰出任第二任主席,日本希望通过支持荷兰来换取更多的石油配额,美、英、法经过磋商,东盟第二任主席自1920年9月起由荷兰人巴鲁斯担任,在此之前的几个月仍然继续由中国担任,而东盟总部最终敲定在中国上海。一切皆大欢喜,各国代表举杯欢庆。

这是东盟历史发展的新时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东盟促成了远东的新的政治构局,而中、日之间也加快了政治、经济、外交正常的进程。

孙中山由于推行“亲日”政策,其民意支持率下降,根据上海××调查机构摸底,两江地区80%的人反对与日本建交,5%的人表示在新形势下应当努力实现中、日和平共处,另外15%的选择了弃权。

在调查中民主党领袖黎元洪的支持有所上升,他反对派的主要支持者。

“我们这是在帮助日本,这是在养虎为患。”

大多数中国人对日本人均无好感,甚至抱有敌意,对于“亲日”政策充满疑虑。

孙中山提出大东亚共荣的构思,杨洪森加以完善和推动,这一理论在日本很有市场。

“为了加快中、日经济的发展,扩大中、日两国在全球经济领域的地位,中、日两国应当加大社会化分工,通过不断革新,增加两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中、日两国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国经济应当在更高的平台,加强合作和交流。”

中国访日代表不断提出与日本增进经济合作,这让某些日本经济专家感到担忧,因为中国的身后是美国,而杨洪森的身边是一群如狼似虎的外国金融家,专家们提醒政府应谨慎对待中国的抛来的橄榄枝。

1920年以来中、日之间的高层互访增多,这标志着中、日外交关系的解冻。

中、日之间太过亲密是美国不愿看到的,中、日贸易的增加,尤其是中国对日纺织品进口的增长,导致了美国纺织品的竞争压力增大。日、美在华的竞争中,日本占据着地理方面的优势,这势必会造成日本对华影响的扩大。

美国高估了日本对华的影响力,其实影响力这东西是相互的,日本可以影响中国,中国也同样可以日本。中国现在对日本的出口由最初的原料向半成品发展,比如在钢铁领域,中国已成为日本第二大钢铁进口国,中国钢铁企业规模的扩大,技术的革新,在成本下降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和质量。1919年中国钢铁达到了132万吨,除满足国内需求外,大量的向日本出口。

随着中、日关系的迅速升温,日本所需要的资源在中国都可以购买到。

日本通过与国府修订关税,实现了从中国原油进口,打破了美、英、荷在能源领域的封锁。

继江苏油田、陕北油田、甘肃油田之后,中国石化按照杨洪森的秘密指示,完成了对河南预定地区的石油勘探工作。杨洪森已经着手开发河南,通过新型的石油产业来推进河南的经济发展。

   第二十九章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产油国,在江苏、陕西、甘肃均发现了石油,1919年中国石油产量达到54。09万吨。

随着玉门石油的全面投产,1920年中国石油产量有望突破75万吨。中国石油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正在大量的出口。

中、日停战后,中国向日本大量输入原油,苏俄政府是仅次于日本的进口国。

俄国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可是因为内战俄国石油生产基本处于停产中,加之经济封琐,所需的汽油、柴油、煤油依赖中国进口。

美、英、法对俄国的军事干涉,都是因为巴库的油田闹的。

十月革命爆发后,惊恐的俄国石油大亨逃至西欧将手中的石油开采权卖了英美商人,巴库油田对于这些商人来说是个无比巨大的诱惑,更重要的是他们判定,俄国的革命必将失败,正是基于革命必将失败这一点,商人们开始大肆投机,因为投资成功他们将获得难以想象的收益。

在这些商人的推动下,政府中那些仇视布尔什维克的议员成为了他们合伙人。

就如同历史上“中国鸦片战争”、“南非布尔战争”一样。

很显然他们的投资目前遇到了一点小问题,苏俄政府并没有被镇压下去,他们反而越来越强大,几乎在所有的战线上,干涉军都在后撤。

对于遥远的巴库油田杨洪森都没有兴趣,他的眼光正放在西伯利亚的荒原上。想要从苏俄政府手中取得石油开采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进入伟大斯大林时代,投资俄国不如投资中东。不过西伯利亚的石油还是要挖,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所以能用别人的就不要用自己的。

中国政府在与驻华大使契夫科就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归还事宜进行磋商,杨洪森顺带提到了西伯利亚石油合作开发的问题。

“我认为目前谈这个问题过早。”

“在我看红军完全可以在二、三年之前打败白匪和帝国主义干涉军,俄政府的工作中心必将转向全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对西伯利亚的石油的整个勘探工作我认为需要二、三年的时间,如果西伯利亚存在油田,那么到时候对于俄国的经济,乃至远东经济将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我会将您的意思传达到莫斯科。”

在乌克兰苏俄红军长驱直入,将波兰干涉军打的溃不成军。正因为波兰军队溃不成军,莫斯科存在着普遍乐观的情绪,所以杨洪森希望将沙俄侵占的44万平方公里领土那茬彻底明确一下。

在南京驻华大使契夫科与中华民国总理杨洪森就44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归还正式签订文本。

这样沙俄侵占的144万平方公里领土,苏俄政府已经全数归还。

文本签订后,莫斯科方面对华发表了第四次《宣言》。

南京政府针对莫斯科方面的《宣言》做出回应,首先宣布退出干涉军,同时承认苏俄政府的合法性,并且建立中俄上大使级关系。

当然,这一些都是杨洪森做给人看的。因为每当莫斯科方面对华发表《宣言》的时候,美、英等代表都陷入长时间的沉默中。

……,……,……,……

接着,……

“干杯”

他们有理由庆祝,即使这是中国人的日子,但是他们也为会中国感到由衷的欣慰,他们见证一个民主、自由,热爱和平的中国,逐渐走向和平、统一,实现领土完整的全过程

“自由万岁,民主万岁,美国万岁。“

英、法也向中国发表了祝贺。万恶的布尔什维克正是美、英、法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威胁下才做出了让步,中国的领土的才得以归还。这不单单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美、英、法以及所有热爱和平的世界正义力量的伟大胜利。既然美、英、法对中国的领土起到如此重大的作用,那么中国是不是应该有些表示,比如说将那些伤害友谊的要求撤回。

在与西方各国中,中、英之间存大多处领土纠纷,由于英国政府蛮横无理的要求,导致了边境问题一直无法得到妥善解决,边境地区的小规模武装冲突。

西藏地区,中国军队进藏驻守以来,逃亡的农奴主在英国的支持不断的在边境袭击中国边防军,遭到反击打不过的时候就逃入英属殖民地。中国政府就此事多次与英国政府交涉未果。英国搞的西藏地区边境的不稳定,杨洪森则在滇缅边境大做文章。

滇缅边境曾经一度太平无事,英属殖民地军队与中国边防军相处的很友好,但由于西藏边境问题,双方一度发展到大规模武装交火。后在法国殖民地政府的干涉下双方暂时停火,但其后的小规模在这里不断爆发。在泰国、老挝、缅甸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有支颇为强大的武装活动其中,他们从事非法毒品、伪钞等各种走私活动,这些武装人员都有着深厚的中国背景。英、法殖民地政府曾联合行动,对该地区进行围剿,但殖民地军队一撤,他们在当地各族百姓的欢迎下又杀回来了。

相对于英、法殖民地政府,这支武装力量曾一度攻入泰国北部,在清莱府地区烧杀抢掠,泰国政府曾向英、法殖民地政府寻求帮助,因为殖民地政府拿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泰国私下与这伙强人达成妥协,虽然这是件很没面子的情事,但却换来了北部领土安宁,而且由于这些人从事的贸易,个个都腰缠万贯,每到节假日他们经常带着大把的钞票来泰国消费,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此,泰国的地方官员对他们的行为睁着眼闭着眼,有的干脆同流合污。

中、英间边境冲突中,逐渐变成不但刺激眼睛,而且刺激心脏的木偶戏。

就如同英国就是要保护达赖一样,中国政府否认与金三角的武装关系,同时一纸诉状将英国政府列为了被告,向国际禁毒委员会控告指责英属缅甸殖民地政府大肆种植烟土向倾销中国。

这给英国政府造成了恶劣的国际影响。由于“远东鸦片门”殖民地政府以及本国的一些官员受到牵连。加之在远东支持达赖分裂集团,造成中英边境冲突,使得中、英关系陷入了第二次大危机中。

中国不但要与英国断绝外交,还准备将英国踢出东盟。在东盟的例行会议上,中国代表声称如果英国政府再肆无忌惮地践踏中国的主权,中国就退出东盟。如果中国退出东盟,那些东盟实际上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英国政府担心中国全面倒向苏俄政府,遂提出双方对争议的边境进行重新勘测。在美国的协调下,中国接受了这一方案。随后,由美、英、法、中四方组成的勘测委员会在上海成立,委员会对中、英存疑的边境调查,并依据双方的意见进行妥善处理。

整个勘测的活动不出意外将会持续很长,很长,很长……,的时间。

英国政府准备先将欧洲的棘手问题解决掉,再回过去处理远东的问题,波兰军队在5月8日攻入基辅,但是好景不长,20天后即5月28日苏俄红军击溃波兰军队夺回基辅,并对波兰军队展开追击,此时,英、法等协约国感到大事不妙,英国没空理会远东事务,红国帝国正在染指波兰,他们要先把这个小兄弟从红色恶魔的手中解救出来。

   第三十章 SOD密,大宝天天见

中国正在染指奥运会,1916年第六届德国柏林奥运会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被迫停办,1920年的第七届奥运会,安特卫普战胜各路竞争对手获得了奥运会的承办权。经历了战争洗礼的比利时安特卫普市民,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和对和平的向往。他们忘我地劳动,很快兴建了一个能容纳3万人的体育场和其他体育设施,使运动会得以如期召开。

奥运会正式开幕订于8月14日,但同前几届一样,某些项目的预赛在4月就已经开始。

在杨洪森的关怀下,中国官方派出了强大的阵容,参加了25个项目中的7个大项,即田径、射箭、足球、射击、拔河、自行车、游泳。

中国首次参加就派了198人的阵容,在超过日本代表团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费用的支出。

中国代表团为了参加本届奥运会,进行了长了半年的集训。其中射击运动员都是从军队选拔出来的神枪手,杨洪森准备将中国参加奥运会历史大大的提前。另外,他还野心勃勃地准备承办1924年奥运会。

比起后世挤破头都要申办奥运会的场面相比,如今的奥运的申办冷冷清清,甚至连赞助商都没有。

奥运相关产品的开发非常滞后,要是在后世光制造同类仿制品都发达了。

中国奥委会主席曾广生在率团前往比利时前夜,杨洪森交给他一个任务,就是与现代奥运会主席顾拜旦接触,获得下一届奥运会主办资格。

杨洪森对奥运会过于热情,让某些人怀疑他的动机。

“奥运会是世界的盛会,中国举办奥运会,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

国府的顾团们支持中国承办下一届奥运会,而且成功举办奥运会可以增加中国的国际声誉,最后,甚至孙中山都被说动了。

“可是举动这样大的国际体育盛会,将会花费很多的钱?”

“不要紧,我们可以拉赞助。”

“赞助?”

“算了这都是后话,现在要考虑是的如何取得承办资格。”

可是到最后又回到了钱的问题,是啊!没有钱怎么承办奥运会。钱啊,真是可恶的东西。

获取钱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赚,一种是印。为此,杨洪森是两手都抓,两手都硬。在IT产业没有出现之前,最赚钱的生意当属青霉素的生产,这种药物开始越来越为欧美人士所接受,美国的部分医药企业获得了青霉素生产,但是由于中国对相关生产工艺的保密,使得青霉素的产量很低。

在青霉素的大规模制造方面中国已经有了新的突破,使是国内青霉素的产量得以大幅提高。

在俄国青霉素将无数人从死亡的边缘拯救了出来,随着其神奇的效果得到世界广泛的认同,各国对青霉素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杨洪森对旗下的青霉素生产企业不断扩大再生产,几毛钱一枝的青霉素卖的跟黄金差不多。

腰包鼓鼓的他开始了新一轮的海外投资,而投资的重点仍然放在美国,但杨洪森必须考虑一下1929年金融危机,据杨洪森所知这次危机虽然空前,但是对餐饮、娱乐业等服务性行业的冲击较小,所以杨洪森继续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投资,虽然杨洪森成功从麦当劳兄弟手中抢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却未能将可口可乐收下麾下,所以的百事可口诞生了,而且还和麦当劳捆绑在了一起。虽然对可口可乐在美国地位构成了威胁,短时间无法撼动他的地位,所以杨洪森一直考虑怎样收购可口可乐,要不也整个可日可乐出来。

至于美国的电影业,美国的各大财团还没有注意到这块,那些后世成名以久的电影公司,杨洪森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电影行业可是大有赚头。对于新兴的化学、医药行业,美国政府采取了保护和鼓励的措施,这一领域杨洪森进行着广泛的合作。

加利福尼亚州有着大批的中国移民,为此,这里成为了杨洪森的立足美国的大本营。

1929年对杨洪森来说还十分遥远,现在的美国经济可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美国的经济好,中国的经济就好。

苏俄在1929年的经济危险中并没有受到影响,他们恢复工农业生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杨洪森根本不担心借款后苏俄的偿还能力。

在西线波兰军队无力阻止苏军,英国向苏俄提出停战,但造到了苏俄政府的拒绝,此时,苏军正欲逼近华沙城下,解放波兰工人阶级成是莫斯科当局的最高指示。但杨洪森却知道这场战斗苏军将已失败告终,因为知道战争的结果,所以他又开始大肆投机了,毕竟谁也不会和钱较劲。

苏军逼近华沙城下,引起了整个欧洲的恐慌。如果波兰被苏俄染成红色,那么整个东欧,甚至整个欧洲都必将暴露在出个红色帝国的獠牙之下,而欧洲金融市场对此很快就做出了反应。

英、法开始对波兰军队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波兰是要钱给钱,要枪给枪,要炮给枪,……

波兰军队肩负着全欧洲人民的希望,……

数百年前,他们将邪恶的蒙古铁骑阻挡在东欧平原保卫了欧洲,现在他们决心将这头红色哥斯拉消灭华沙成下。

“玉琨,你难道认为苏军会败在华沙城下?”

“这需要专业军事知识,还要对政治、经济有一定的了解,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很显然除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外,他什么都没有说。

“玉琨,那您怎么能断定苏俄会与波兰谈判呢?”

“这个很简单,苏军兵败华沙但实力尤存,波兰军队虽取得胜利却伤亡惨重。苏军目前无法重新进取华沙,波军又无力对苏军发动更进一步反击,双方处于战略对峙的局面。从苏、波两国的军事对比来看,如果没有英、法的支持,波兰军队很难战胜苏俄,而英、法只能向波兰提供一时的帮助。相对于苏俄一方,由于不能迅速结束西线与波兰军队纠缠,必然会导致北线、南线的连锁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