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炮火1906-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竞标很顺利的就结束,钱广闻与金万成为了竞标成功,一个花了85万两银子,一个花了108万银子,分别得到了延寿丸与仙粉的生产技术,另有十余家跟随他们的富商或是单独竞标或是几家合股,也同样付出了不下于钱金两家的代价。

在他们看来,延寿丸也好,仙粉也好,只要尽快办了起来,不用几个月就能回本,往后便是大赚特赚。

比如这仙粉,黑市炒到一百五十多两银子一两,虽说竞标结束后有二十家的工厂会兴办起来,价格必定会大幅下跌,但是钱广闻估计三五十两银子一两的纯利还是有的,一个月保底生产两三百斤,这大半年的工夫就能将投资收回。

说不定还能多生产些呢,二十家工厂加起来每月的产量也不过四五千斤,钱广闻整个家族每月就要消耗数斤,这还是省着用的,更别说整个大清的豪富阶层,还有那些实力雄厚的大酒楼馆子。

端的是打得好算盘啊,可是,李安生岂会让他们如愿?

李安生拿结雅打劫来的资金兴办的大型味精厂,采用了胖叮当提供的后世制造工艺,订购的大部分机械设备也基本到货,在安装调试,另有许多设备都是依靠购买的机床与锻造、铸造设备自己生产。

这家工厂首期工程的年产量将会达到百吨以上,这在后世不过是家小工厂而已,可在这个时代,却是了不起的大项目。

年产二十万斤的味精,比二十家工厂的总和还要多,可这还是小打小闹,受限于设备等外部条件。

后世吴蕴初随便搞了个味精工厂出来,第一年的产量就上了三千吨。

李安生当然希望能够掌握国内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二期工程将会直接上到两千吨,三期一万吨的规模。

反正他有钱,这次竞标,光是钱金两家为首的冤大头们,就贡献出了九百一十六万两银子,其他的富商也贡献出了六百多万两银子,当然袁克定、李成武等几家这样的关系户那二十万两银子也就无足轻重了。

这一千多万两银子当然不能声张出来,任凭他们去猜测,只含糊的透露了一个八百多万两银子的数目,钱广闻当场就吐了血,金万成直接晕倒在地。

这么大一笔交易,实在是少见,国内外报纸纷纷报道,让许多富商看到了商机,准备前来投资办厂。

而李安生手中这“八百万”两银子怎么花,也成为了许多人所关注的焦点。

李安生很快就站出来宣布,这些银子将全部投资在黑龙江当地,促进黑龙江的开发。

延寿丸与仙粉经此一事,也得到了洋商们的关注,国外市场就此打开,倒是没有预计到的,让钱广闻等冤大头松了口气。

李安生头上黑龙江垦务大臣的官职也正式落实,黑龙江新军混成协也由他全权负责,徐世昌并没有掺沙子,因为他这次也在竞标中得了好处。

关于延伸嫩瑷铁路,连接多宝山与齐齐哈尔的申请,也基本上得到了袁世凯等人的默许,只是俄国人又跳出来抗议,这事暂时给压了下来。

庆亲王这次终于竞标到了延寿丸与仙粉的生产技术,虽说多花了不少钱,但金家与钱家都争着自己补上这差额,他也就得了面子,不再计较,更有袁世凯与李莲英的转圜,也按捺下来,不再跟李安生为难。

不过修铁路之事,势在必行,沙俄再怎么反对都没用,毕竟这是自己商办,而不是有其他列强介入。

过往列强能够在铁路修建上卡脖子,无非是资金、人才与物资。

当年汉阳铁厂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了为京汉铁路提供铁轨,虽然初始并不顺利,但现在已经能够满足国内钢轨所需。

故而京张铁路理直气壮的可以自办,不管你英国人跟俄国人怎么折腾,大清国就是要自办这条铁路,没啥,我们有詹天佑。

满足了资金、人才与物资三项,谁能阻止我们自己修铁路?

7月,竞标会结束没几天,李安生就在齐齐哈尔宣布,将借款300万两银子给汉阳铁厂,用于铁厂改制,詹天佑也同时宣布嫩瑷铁路所需铁轨一律从汉阳铁厂购买。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立马让各界为之振奋,汉阳铁厂正准备实现完全商办,以获得更多的商股扩大规模,此举明显有利于招股。

尤其是俄国人,上跳下窜,要求嫩瑷铁路的部分物资必须向俄国进口。

修筑铁路需要大量投资,这符合列强垄断资本向中国输出“过剩资本”,获得高额利润的需要;同时,可以夺得铁路沿线的大量土地和资源,进一步把贸易深入到中国内地,扩大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

日本的《朝日新闻》曾经鼓吹说:“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凡其他之兵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之右之,存之亡之,操纵于铁路两轨,莫敢谁何。故大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之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有一切权,则凡其地官吏,皆吾颐使之奴,其地人民,皆我俎上之肉。”

这是“亡人国”而“亡之使不知其亡”、“分人土”而“分之使不知其分”的绝妙方法。

因此甲午战争后十余年间,各列强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目标是抢夺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

李安生此举很明显是在为嫩瑷铁路延长到齐齐哈尔造势,之前沙俄没有过多理会嫩瑷铁路,但并不意味现在不闻不问。

詹天佑到了齐齐哈尔,沙俄很清楚,正是这个人让他们颜面扫地,京张铁路进入收官阶段,曾经的冷嘲热讽都成了自我羞辱。

可除了詹天佑,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到了齐齐哈尔,这个人就是汉阳铁厂总办李维格。

这同样是周学熙牵了线,李安生布的局,这次是针对日本人。

小日本鬼子图谋汉阳铁厂已久,一着大方的借钱给汉阳铁厂,目前已达三百多万两银子,李安生这笔借款正是用于汉阳铁厂清偿欠日借款。

这笔借款也只是一次合作的善意体现,盛宣怀想要大手笔整合汉冶萍,李安生当然想要入上一股,不为别的,狙击日本,促进国内钢铁产业,比什么都重要。

“其实这次竞标过了一千五百万两之数,钱在手上不花出去也是个难题,故而想着要修齐齐哈尔到多宝山的铁路,这条铁路詹总办已经初步考察过了,连嫩瑷铁路在内,全程五百多公里路,地势平坦缓和,单公里造价比京张铁路能大幅减低。”

李安生与周学熙、詹天佑、李维格走在仓西公园,却都无心欣赏风景,这次的合作将是大手笔,他也将从一个无名小辈开始走向大清上层大舞台。

李维格计算着,即便修这条铁路,李安生手上还能余下不少银子,要不是李安生出名的连奕劻都敢得罪,说不定许多人都要向他伸手。

“这条铁路一定要修,我国缺铜,如此大型铜矿在我国人手上应该弹冠相庆。铁路也要自建,不能给沙俄卡了脖子。这事我当奏请袁大人,促成铁路早日修建。”

袁世凯仍然是铁路大臣,自然这事归他管,而李安生拉拢周学熙与盛宣怀的作用也将在这里体现出来。

这条铁路对于汉阳铁厂是多么的重要,一旦接到这笔大订单,募集商股也就轻松许多。

既然富商们不愿兴办钢厂,那么投资入股总行了吧?怕亏本?没事,咱有订单。

所以李维格亲自前来,便是要考察李安生的诚意,并且积极促成这条铁路,签下这笔大单子。

只是,李安生给他的惊喜还不止这么多。

“我兄弟刚从美利坚过来帮我,他是冶金出身,也曾经在美利坚卡内基钢铁公司当过工程师,手上也有几项钢铁冶炼专利,说不定对汉阳铁厂炼钢有些帮助。”

李安生将李四喜推了出来,便是为了给李维格下套。

胖叮当从后世收集到的许多资料中,有无数关于汉阳铁厂,许多后世的爱国分子在论坛灌水时反复讨论过如果让他们来主持汉阳铁厂,会怎样怎样,有无数的办法其实是很可行的,归纳总结一下,就是无上宝典啊。

只是汉冶萍明年才会出现,大规模吸纳商股也要在明后年,李安生有足够的时间布局,等到李吉祥在美国有所成就,便能够有资金回流过来,方便他入股汉冶萍。

李安生陪周学熙等人参观了新办的制糖工厂,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也是能生金蛋的敛财工厂,胖叮当所提供的制糖工艺成本低廉,加上甜菜的高产高质,利润极为可观,只略逊于味精厂。

他只办能够迅速产生利润的企业,然后凭借迅速回流的资金扩大规模,多余部分用来投资于重工业,如修路、矿山以及钢铁机械。

已经开始农忙,李安生带着李维格等人一路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双鸭山。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一百二十八章 粮食交易所

第一百二十八章 粮食交易所

双鸭山可是个好地方,西连哈尔滨,北接佳木斯,南与七台河、鸡西等地接壤,具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和煤炭资源。

这个时代虽说佳木斯、七台河、鸡西以及伊春等地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但这正是李安生所想要的,他开创的基业,当然归他所有。

他准备仿效后世的经验,将双鸭山周边地区建为东北电网中心地带,保证电力供应充足,这可是个电气化工业**的时代啊,不管怎样也要赶上这趟列车,不能盲目发展,双鸭山,发展钢铁工业得天独厚。

胖叮当也跟在旁边,不住的嘀咕,双鸭山煤炭总储量约在后世占了黑龙江的半数还不止,不下百亿吨的储量,这里还有黑龙江唯一的大型磁铁矿,储量上亿吨,其它矿产资源如黄金、石墨、白钨、大理石、石灰石等储量也比较丰富。

“黑龙江铁矿不少,但是大多是小矿床,贫矿为主,富矿少,唯有此地稍微好看些。我已经初步进行开采,所产矿石足够冶炼钢铁之用。更何况,这里跟大冶矿山一样,也是磁铁矿为主。另外,这里露天煤层不少,本地多有采掘的,我也办了两三个小煤矿,等到在这里兴办钢铁厂实在可行,大量采掘并且炼焦,能够迅速让此地兴盛起来。”

李安生的声音低沉浑厚,颇具鼓动性,这厮,开始忽悠起来。

李维格心惊不已,这铁矿石如果真如李安生所说,那么开采极易,且冶炼成本也极低,更何况,此地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当年汉阳铁厂选址由于张之洞的一意孤行,导致地利位置很不恰当,成本很高,光是在煤炭运输上就要比别人贵上许多,后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萍乡煤矿,这才略为好过些。

可惜汉阳铁厂没银子,不然的话,到这里来兴办钢铁厂倒是好事情。

詹天佑点了点头,来时他便一直观察地势走向,此地颇有大发展的潜力,“若是从此处修一条铁路到哈尔滨,连接中东铁路,不过500公里左右,还能多修几条小干线,囊括周围地区的开发。只可惜,俄人是不会愿意我们修的铁路与他们合轨的。”

李安生笑道:“不是有松花江么,我们便用河运将就,然后总有办法修成这条铁路,铁路反而不急。”

见众人不解,周学熙笑着将水泥船说了出来,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也都是交好之人,不用太多顾忌。

河运需要大量的船只,码头修建,以及码头机械,这些倒是比铺设铁路要省伤许多,更何况,船只能够迅速大量制造,水泥也能够大量增产——只要李安生说的水泥新工艺是事实。

李四喜虽然是生物拟态人,但是也有自己的性格,那就是专业,说起钢铁冶炼以及水泥制造来头头是道。

李维格在双鸭山逗留了两日,便告辞回了汉阳,这次他收获颇丰,更有李安生的后期投资承诺,便想着要催盛宣怀帮李安生促成齐齐哈尔铁路修建。

周学熙则跟着李安生回了墨尔根,袁克定与李成武等人去漠河等地逛了一圈,要等着李安生帮他们尽快筹办味精厂。

这味精厂也不能算李安生坑了一把他们,这些都是有大能耐的,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更能够打开国外市场,这味精的价格虽说会跌,但不会太离谱,至少日本市场就能够大量敛财,等到李安生的新式味精厂横空出世,这味精才会大幅跌价,到那时,这些厂家也都稳定了生产,回笼了投资,能够产生稳定的利润。

周学熙这次准备大干一场,一路上看到了许多面粉、榨油、制糖作坊与小工厂,万分惊讶,一问之下才知道,黑龙江两家银行已经完成了大布局。

随着粮食与作物的大丰收,流民们不仅能够安定下来,还能够有余力养些牲畜,搞些副业,有些胆子大的更是从工商银行借贷,兴办各种养殖场、作坊与小工厂。

周学熙准备在黑龙江的种植园培植优质棉种与烟草,李安生向他展示的优质棉种让他很感兴趣。

除此之外,便是兴办造船厂,当然是造水泥船,另外便是合股启新洋灰厂的同时,在黑龙江兴办规模更加大的水泥厂,迎接即将到来的水泥时代。

大豆丰收了,小麦丰收了,玉米丰收了,甜菜稻谷高粱等作物都丰收了,还有初次尝试的中药种植、皮毛养殖、鹿茸林蛙等补品生产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黑龙江的粮食生产接二连三的震惊了全国,震惊了世界。

相比去年的丰收,这次的丰收更加的彻底,水稻亩产最高超过了900斤,这还没什么,毕竟种植面积不如小麦,小麦亩产量最高超过了800斤,大豆也超过了每亩360斤,土豆与玉米、地瓜等高产粮食无一例外的都超过了亩产千斤。

这些都是了不起的奇迹,无数的百姓都喜极而泣,比去年的癫狂更加的彻底。

李安生都受到了感染,虽然在后世这些亩产量并不稀奇,最高产量全部翻番都是有的,可在这个时代,已经是相当震撼人的奇迹,连列强各国都纷纷派出了记者前来采访报道。

黑龙江的耕地开垦面积在李安生的促进下,突破了千万亩,比起奉天的六千多万亩,以及吉林的两千多万亩,固然少了许多,但是相比才三百多万的人口,这就相当不容易了。

目前初步确定今年黑龙江粮食产量在260万吨到300万吨之间,甚至有可能会超过300万吨,要知道,吉林人口是黑龙江的两倍,耕地面积也是两倍,今年的收成也不会超过200万吨。

徐世昌派人初步核定了一下,根据目前的收成情况,整个农忙结束后,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将超过800万吨。

黑龙江的农业堪称奇迹,要是这个奇迹能够放大到整个东北的话,那是多么伟大的成就,800万吨翻一番就是1600万吨,320亿斤粮食,分摊到全国四万万人,那就是人均70多斤粮食,勉强够一个月的嚼用,也就是说,光是东北三省产的粮食就能够让全国人民吃上一个月,这还是在东北初步开发的情况下。

每年要进口数千万两银子的粮食,数百万吨的粮食,要是这笔钱能够省下来多好。

可是,中国虽然是粮食进口大国,同时也是粮食出口大国,这是多么的讽刺啊。

自从东北修建了中东等铁路之后,便利的交通,也为列强掠夺东北经济资源提供了条件。大豆、小麦等农产品从哈埠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哈尔滨由此成为遐迩闻名的商品粮集散地。

1896年,俄商开始在松花江沿岸农村低价收购粮食,然后将粮食集中到哈尔滨码头以便销售或运出。1905年,日本开始向哈尔滨进行经济渗透,掠夺我国的农产品资源。

今年,哈尔滨被辟为商埠后,西欧粮商纷纷来哈埠开办洋行,并大量收买粮食运回本国。洋商雇佣中国人到农村为其收购粮食,然后集中到哈尔滨,再转运出口。

然后呢,洋面粉就哗哗的进来,摇身一变,夺取了大量的财富。

这次俄商与日商成群结队的进入黑龙江收粮,却被告知无粮可售,原因便是黑龙江官方与民间合作,收紧了粮食销售口子。

这引起了日俄以及欧美粮商的抗议,云集到奉天叫骂,哪有不让收粮食的道理?

于是矛头直接对准了李安生,认为是他强迫民间不准销售粮食给洋商。

不过,得到了徐世昌与程德全同意的李安生很快宣布,黑龙江粮食生产除了实行统购统销的商品粮政策,还将陆续由官方兴办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官商合办粮食交易所。

商品粮政策是借鉴于后世,不过略微修改了一下,其实已经有了实行的根基,之前的垦殖计划都是与农业银行、官府挂钩的。

所有流民在分配田地,以及向农业银行贷款购买各种种子、农具等物资时,都将签署统购统销的合同,有三年的,有五年的,更有十年的。

不管是新迁移的流民,还是先前已经前来开垦的百姓,都要向黑龙江官方、黑龙江农业银行以及黑龙江垦殖公司寻求帮助,种子、农具,以及农药,甚至是各项技术指导,还有播种、收获时黑龙江军队的人力支援。

太多太多的地方,使得黑龙江大部分的土地种植都要与李安生的垦殖计划拉上关系,不签统购统销合同,可以,明年你休想得到种子。

李安生掌握在手中的王牌就是种子,还有苗猪、种牛、种马之类,以及收紧各项技术支持。

难道你不想高产?不想过好日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安生很轻易的就控制了黑龙江地方的农业生产,控制了黑龙江粮食的产出。

这次发了笔横财,刚好能够用来大幅收购粮食,实际上也没有多少粮食可以收购,六成以上的收成是农民需要用来偿还给农业银行的贷款以及支付给官府的税收、土地银等,当然官府还因为各项政策支援而在垦殖计划中占有股份,也能分得一笔粮食,用于招揽垦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道路修建、整理河道。

目前黑龙江老百姓一年需要消耗六七十万吨的粮食,除此之外,还有五六十万吨的粮食是游离于垦殖计划之外的,需要李安生吃下来,这就是上千万两银子。

许多流民为了求稳,都签署了全部粮食的统购统销,但也有些流民稍微殷实些,不想将粮食全部交给农业银行与官府,所以签署的合同有一定比例是可以自己处理粮食的。

比如今年张三全家收获粮食十万斤,签署了80的粮食统购统销用来偿还贷款,那么他就有20的粮食也就是2万斤可以自己出售。

李安生的垦殖计划并不能完全覆盖整个黑龙江,比如绥化、海伦等地区就稍微薄弱些,这些地方的百姓也就自发组织小型粮食收购站,拥有自己的粮食购销体系。

李安生既吃不下这多余出来的粮食,又无法左右这些计划之外的粮商与农民向洋鬼子出售粮食,那他还有办法。

那就是粮食交易所,尤其是大豆与小麦等价格比较高的,大豆如今要五十多两一吨,小麦则三四十两不等,红薯等粗粮只要几两银子一吨,这就不在李安生考虑范围之内,主要还是大豆、小麦这些国外粮商拼命收购的。

如今是大豆、小麦与高粱,将来会逐步扩展到棉花、烟草、甜菜等,这是东北的核心竞争力,没有道理让洋鬼子无休止的盘剥,要想进口东北粮食,可以,来来来,先过大爷这一关。

粮食交易所的经营模式以期货交易为主,现货交易较少。进行交易的粮商,均要取得经纪人资格并缴纳保证金后方能上市进行交易。

农民春耕时,常借此机会筹措资金,这就减轻了李安生的负担,垦殖计划难以支持可以预见的向黑龙江移民的狂潮。

有钱的商人则要趁机买下粮食期票,到了秋季收回期票换成粮食,很像后世的期货。有的根本不需要真的收回粮食,只需把期票买入卖出,即可实现赢利。因此,一些有钱人很有可能会把闲钱买了粮食期票,【。52dzs。】想要干利用粮食交易所大肆进行买空卖空的行当,俗称“投机倒把”。

“投机倒把”是一种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商业行为,把握好机会能赚个钵满盆满,错失商机,转瞬间可能两手空空。

可是李安生手上有着东北最为庞大的粮食储备,任何的“投机倒把”都无法超出他的限制,这就是的粮食交易所真正成为了为东北农业与粮食生产的筹集资金之处。

更能够吸引资金,不仅仅是投资于粮食交易所,而是粮食期票本身。

洋鬼子是无法做到开春时买下粮食期票,然后傻傻等待到秋季换回粮食的,他们的资本不可能死在这上头。

这是针对洋粮商的毒招,东北的粮食就能够少了许多盘剥,走上正常的粮食购销体系。

当然洋鬼子可以利用铁路做文章,拒绝运载东北粮食。

那好,李安生同样有办法对付他们,你们不想进口东北的粮食?仍然想要自己到东北收购粮食?

首先,黑龙江的粮食你就收不到,其次,李安生有办法让日俄不得不向东北低下头来进口大宗粮食。

那就是农业恐怖主义。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一百二十九章 农业恐怖主义

第一百二十九章 农业恐怖主义

黑龙江去年财政收入90多万两,可今年光是各垦务局缴纳上来的地价银就超过了300万两银子,再加上收上来的十余万吨粮食,可谓财大气粗,超过了吉林。

程德全将100万两银子注入到粮食交易所充作官本,并且将粮食储备拿出部分,用于跟黑龙江农业银行的合股,继续今年的垦殖计划。

这是良性循环,不会因为土地开垦的扩大,粮食产量的迅速增加,而导致垦殖计划的无法继续。

这不,黑龙江工商银行不是发行钞票嘛,这粮食储备跟钞票挂钩,那么多发行些钞票总是可以的吧,这么简单的经济道理,李安生当然想得到,因为,粮食也是硬通货。

什么?粮食不是硬通货?

行,那就通给你看。

李安生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开始对沙俄实行农业恐怖主义,在远东与西伯利亚肆意制造各种病虫害,传播牲畜病菌。

只是由于技术还不够纯熟,没有大规模的开发炭疽与鼻疽等病毒,同时投放人员也要经过更为专业与严格的培训才行。

今年沙俄在西伯利亚与远东的收成明显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狠狠的闹了几次蝗灾,又出现了反复的各种病虫害,收成只有去年的六成还不到。

李安生本来没打算把沙俄搞这么惨,谁知道这些病虫害就像出笼的猛虎一样,根本就无法控制的了,这个时代也没有太多的办法来对付。

这是把双刃剑,所以在进一步培训人员以及提高技术的同时,也在加强对各种病虫害的防范,务必要做到万无一失才能出去害人,到时候损人又害己,那就糟糕了。

中国尤其是农业病虫害以及牲畜瘟病受害极为严重的国家,防范根治手段落后,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可别坑了自己。

这次李安生与胖叮当两人好好的给学生们培训了一下,这些学生哪里来的?都是之前哗变的新军。

这回朝廷虽然免了孟恩远,将黑龙江新军还给了李安生,但还是给出了惩罚措施,哗变的新军有两营多人马,都给贬到了漠河去采金。

不过李安生有的是办法将这两营多人马换出来,成为他的私人武装。

既然见不得光,那么就干脆让他们从事地下活动,农业恐怖主义就是个好去向。

全世界都有华人移民华人劳工,为啥,华人勤劳能干,任劳任怨,脑子好用,尤其是种田与手工上有特长。

到处都有华人农民在世界各个角落里默默的修地球,所以,派他们出去也不会遭人怀疑。

目前李安生选定了三个地方,埃及、印度与南美,这些地方都是殖民者的粮食与经济作物主要来源地,尤其是大英帝国。

头疼的是,那八百多新军中能够教会英语的太少了,虽然冒充华工出去不用会讲英语以及其他洋文,但是总要有人要跟殖民者打交道,跟当地人打交道。

所以,胖叮当不仅给他们培训语言,还培训各种礼仪知识,以及各地的风俗人情。

总算有个五六十人开了窍,学的有模有样,过上两个月就能把他们撒出去。

没别的,先把埃及与印度等地的亚麻与棉花种植破坏一下。

当前世界主要植物油是亚麻籽油与棉籽油,大豆油还没有横空出世,棕榈油也应用的可怜,连马来西亚都没有种植,只在西非与爪哇等几个地方有少量棕榈树林。

要想迫使世界迅速接受大豆油,迅速的接受东北大豆,让李安生抵抗住日俄的压力,垄断黑龙江大豆的出口,就要使得世界迫切的需求大豆油。

为啥迫切需求,全球大面积的出现亚麻减产,甚至是棉花减产。

黑龙江的农业奇迹使得移民关外的浪潮忽然汹涌了数倍,大多向黑龙江集中,众所周知,烧荒开垦土地,第一年大量种植的作物,必然是大豆。

这是因为大豆能够肥田,第二年种田,什么都能丰收。

可想而知,东北大开发在今年以及1908年忽然走向高峰时,明年大豆产量会是多么的惊人。

而李安生依稀记得,后世东北大豆正是在1908年大放光彩的,世界闹亚麻减产,棉花检查,使得日本将东北大豆出口到英国之后,迅速引爆了欧洲,使得东北大豆成为了抢手货,日本大发其财。

凭什么要让日本人来赚这钱?

只要亚麻减产严重,世界各国尤其是大英帝国必然会迫切的需求大豆油,日本想要独自吃独食,控制东北大豆出口那就成了空话。

黑龙江出产的大豆质量优良,远超吉林与奉天大豆,开始扬名世界,在李安生的推动下,黑龙江也开始了大规模的种植大豆,而粮食交易所中富商们也开始大量买入大豆期货,南边的资本也大股涌入黑龙江乃至东北,投资于大豆种植以及粮食收购站,乃至榨油作坊榨油工厂。

李安生也通过程德全向朝廷上奏,公布了大豆的营养价值,豆制品的营养价值,以及大豆油的诸多功效,进一步刺激全国资本流向东北的大豆三品工业。

“一个鸡蛋一杯豆浆强壮一个民族。”

“一把蔬菜一点豆,一个鸡蛋加点肉。”

这两句口号震惊了全国,程德全也顺势公布了去年到今年一年多的农业奇迹,出了大豆的新发现,还有家禽家畜养殖新技术,甚至是防疫技术,还有就是猪肉的推广。

黑龙江不声不响的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绩,难以想象,许多去年还饥寒交迫的流民,今年已经能够吃上了肉,实在是难以想象。

要知道,在京城,许多中层人家,也只能过些日子吃回肉(当然是羊肉)。

有识之士当然能够看到这两句话背后对国家民族重要的意义,也能够看到大豆三品崭新的未来。

大量资本的涌入,投向大豆三品,尤其是榨油与豆饼,使得各家洋行蠢蠢欲动的同时,民族资本也开始大肆活动,毕竟榨油等需要的机器设备并不特别高深。

这是一条产业链,甚至在李安生的刻意推动下,有些投资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恐怖主义呼之欲出。

针对沙俄远东地区与西伯利亚的农业恐怖主义当然是继续实施,沙俄要想继续移民,维持庞大地区的粮食需求,就必须向东北进口粮食,首要的就是黑龙江。

不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