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炮火1906-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安生慷慨激昂,义正词严。

国内对他颇有抨击,将他的形象塑造成一个战争贩子,即便是袁世凯一系,也是背地里多有诋毁。

好吧,战争贩子就战争贩子,他问心无愧。

总有一天,他会证明给世界看,他李安生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

不过,对俄作战,效果还是有的,最起码列强的猫爪没有了。

否则的话,今日交涉,明**迫,每天都有事端,列强将民国政府当成了烂泥,想踩就踩。

而中国对俄国宣战后,连一直不安分的日本也消停了下来,不敢过多的刺激东北军。

小日本鬼子,来啊,来就痛揍你。

李安生后世可是个小愤青,对日本恨之入骨,恨不得将日本彻底踏平,哪里能够容许日本趁火打劫。

东北军就像个刺猬,谁来都要狠狠扎,这势头吓住了列强各国,不敢轻易欺辱中国。

这跟人之常情没什么两样,人善被人欺,过度的软弱只会招致进一步的变本加厉的**。

蔡锷也很认同,他是个主张对外强硬的爱国将领,甚至提出了军国民主义的主张。

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蔡锷一面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知识,一面苦苦地思索拯救中华的途径。1902年2月,他在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题为《军国民篇》的文章,阐述丁他的救国救民主张。他认为中国之所以“国力孱弱,生气销沉”,主要由于教育落后,思想陈旧,体魄羸弱,武器窳劣等原因造成的。若要改变上述弊病,必须实行“军国民主义。”

他断言:“居今日而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则中国其真亡矣。”那么,怎样实行“军国民主义”呢?蔡锷认为“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

至于“国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蔡锷虽冥思苦想,却未能做出回答。

当时,国内正掀起编练新军、改革军制的热潮,把练兵作为救国的“第一要义”。而蔡锷等爱国青年则认为尚武不仅需要刀剑,而且更需要精神,御侮不仅需要枪炮,更需要国魂。提出对全民进行军事教育、军事训练,以提高国民素质。这种主张,与单纯依靠改革军制以求强兵御侮的思想相比,显然视野更广阔、更深远。

蔡锷未能诠释的“国魂”,在李安生这里却有了全盘的回答,那就是国之魂魄,民族脊梁。

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这种国魂首先体现在了军队身上。

在任何情况下,军队都要无条件的服从,民族危亡,要冲在第一线。

这次的对俄战争,既是对军队的考验,也是对国魂的锤炼。

中国人永远都要争国格,不惜一战,不惜将民族命运寄托在万丈深渊之上。

恐怕至今俄国人都不敢相信,中华民国初建,就敢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而且还有这个能力。

蔡锷由衷的感慨,当初在云南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热血沸腾,各方将士都来请愿,要求北上作战,让他很是触动。

李安生将中国带入了战争,但是,他对中国还是有功绩的,这点应该承认。

没有这次战争,中国的政局将发生很微妙的变化,让人无法找到方向,而现在各方携手,众志成城,一致投入到战争中来,也是个难得的机遇。

“五省边防计划还是有实现的可能,等对俄战争结束后,就立即着手组建云南军区,而且是大军区,将来,不仅要驻防五省,还要承担将民主传播到中南半岛的重任。”

蔡锷暗暗心惊,李安生居然对中俄战争如此乐观,乐观到对俄战争胜利后,还能立即在西南边境对英法等国强硬。

不过李安生的风格的确如此,倾向于打出中国的一片新天地。

解放中南半岛?

安南、缅甸、暹罗等地?

蔡锷热血沸腾起来,中国军人,以保卫国土为要务,但何尝没有开疆拓土的宿愿?

更何况,那些土地自古便是中国的一部分,或是臣属。

他不知道李安生跟他说这些是何用意,但是他还是感到振奋,李安生这样的强势人物说出来的话都是有意向的,正如当初提出对俄战争一样。

云南大军区么?

很好。

中国现在有六大军区,东北军控制之下的库伦军区与东北军区,中央政府控制的直隶军区与西北军区,两江控制的南京军区,以及**党人控制的武汉军区。

在这样奇怪的格局之下,五省边防计划给忽视掉,很正常,毕竟云南没有实现大军区的可能。

除非武力征伐,但是这更加的不现实。

蔡锷虽然内心谨慎,但还是将五省边防计划与大军区构建思想详述,希望能够得到李安生的支持。

像他也好,吴禄贞等人也好,作为军人,都在担心一点,那就是中国的政治。

军人不问政治,只是相对,不是绝对。

民国初建,但是要想实现富强,走何种道路,尚未可知。

民主没有一个明确的道路,国家战略没有一个正确的部署,军事改革没有一个明晰的方向。

正如吴禄贞等人选择支持李安生一样,蔡锷也希望能够得到这位强权人物的支持,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最为适合中国的道路,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还是军事上。

李安生也向蔡锷介绍了当前北方战局,以及明确的战略思想,那就是攻克乌兰乌德,切断西伯利亚铁路,攻略赤塔筑垒地域,从而以伊尔库兹克为前线,逐步孤立海参崴等东方要塞。

但是蔡锷立即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从伊尔库兹克到赤塔大战场作战,对中国不利,毕竟兵力不足,最好的办法,是从海兰泡北上,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然后集中攻击伯力这个不上不下的要塞,北进庙街,封锁鞑靼海峡,进一步封锁海参崴。

如此,海参崴要塞就等于被彻底封绝,不战而下。

李安生本来就在头痛,攻克双城子要塞与海参崴要塞的伤亡承担不起,似乎真的可以考虑蔡锷的建议。

“那么,乌兰乌德不打?赤塔要塞不打?”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六十章 为四万万人争国格

第三百六十章 为四万万人争国格

蔡锷坚决的摇头,神情肃穆的说道:“不,要打,海兰泡已下,不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实为可惜,还能够用隔绝东方的办法,来震慑赤塔要塞的守军。在东西两条方向的补给都隔绝的情况下,赤塔还能坚持多久?我的建议,是不打要塞,攻克乌兰乌德,西进伊尔库兹克,陈兵于贝加尔湖边,如此足矣。从海陆双重隔绝俄国东方各大要塞,既然打了,就要排除万难,抵住英法等国的压制,打到底。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东方要塞不战而下,对于我国的影响巨大。日本随时可能参战,一旦损失惨重,对日作战就会情况危急。而以轻微伤亡赢得对俄战争,对日本是个震慑,对列强各国都是个警示,如此才能算是全面胜利。”

李安生不住点头,蔡锷看到了日本这个潜在大敌的虎视眈眈,并且针对日本作出了更为深刻的战略构想,实属不易。

既然要打,那么就要浴血奋战,付出牺牲的准备,而蔡锷的方案,更为可行,更为睿智。

攻克乌兰乌德之后,收缩兵力,同时威胁伊尔库兹克与赤塔,然后攻克伯力,北进至庙街,全部占有阿穆尔河流域,然后以稳固战线为要务,打持久战。

中国拖不起,但是沙俄更加的拖不起。

沙俄之所以全面动员,就是为了速战速决,而中国不能给对方这个机会。

俄国的精华毕竟在欧俄,在东方作战,相当的不易,光是后勤补给就能让俄国崩溃。

这是现代战争,不是当初的对清作战,不是日俄战争。

东北军之所以在连番大战之下,保持着对俄军的绝对优势,便是胜在火力上头,沙俄的许多火炮都还在火车上,慢吞吞的,没有抵达前线,还要时刻面对铁路破袭的阴影。

俄军的机枪配备也不足,只能压制清军,而不能对抗东北军。

就连中央军,也开始大规模的装备各大兵工厂出产的轻重机枪,李安生对于国内的兵工厂还是不遗余力支持,连轻机枪都放心授权制造。

他倒并不怕将来内战时反而害了自己,是有着绝对的强烈自信心。

对俄战争结束后,练就数十万精兵,到时候天下谁能相抗?

李安生政治集团也将因为东北军从血火中磨砺出来,而更加的稳固,问鼎中央政权也是轻而易举。

他深谋远虑,早就想透了一点,那就是在对俄战争之后,必定要争一争内阁总理这个位子。

不过蔡锷直接指出,日本在后头蠢蠢欲动,倒是极为中肯。

他也想过这个问题,也有相应的后手,做好了与日本再打一场的准备,但是蔡锷的建议更加的合适,那就是东北军以全胜之势震慑日本,让对方不敢贸然动手,避免一场战争。

只有如此,才能有效的避免因为东北军的元气大伤,误了他入主中央的大事。

袁世凯等人都是当世枭雄,不是简单的NPC,也在进行着布局,比如中央军北上加入对俄战争,比如孙中山与黄兴以武汉为基地,努力经营。

他本来想的太过简单,以为从东北到全国,只是个时间问题,但是如今看来,有不小的差距。

包括蔡锷等人在内的许多国内政界、军界精英,都在受各方势力的影响,要是李安生不赶紧拉拢他们,那么早晚会给其他派系拉走,比如袁世凯,比如孙黄。

如果不是发动对俄战争,将东北军揉为一个整体,吴禄贞等人也不会对他绝对支持,甚至在对俄战争胜利后,也未可知。

只有通过站在同一条战壕之下,潜移默化,让世人看到他的政绩,他的功绩,才能够树立威信。

现在,全国军队云集东北,将来还有更多的军队源源不断的开往东北,何尝不是一个展露东北军威,展露东北实力的机会,何尝不是一个拉拢各方人杰的机会。

李安生忽然起了谈性,兴致勃勃的跟蔡锷探讨起新的对俄作战方略。

蒋方震也加入了进来,他也倾向与蔡锷的计划,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蒋方震的分析更为的理性,“库伦军区不适宜大兵团作战,只能够作为战略存在,战略威胁,在西线与俄军打大型战役,不值得。赤塔筑垒地域没有拿下,我们就无法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兵运物资,代价太大。我们的优势在东北,既然绥芬河防线只能相持,那么只能有一个突破口,那么便是伯力。我们唯一能打的硬仗,也只能是伯力。”

伯力是清前期东北边疆重镇之一,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东岸。伯力屯扼守黑龙江与松花江两江江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向南可由陆路至日本海,向东可由水路抵鄂霍茨克海,向北,则是阿穆尔河北段,庙街,控制了此地就能控制远东。

此前李安生一直没能够看到伯力才是真正沙俄的腰眼,既然七寸暂时拿不得,倒不如先打腰眼,打瘫了对方,然后才能稳稳的拿住七寸。

是啊,如今唯一的硬仗,便是攻克伯力要塞。

“只是沙俄经营伯力多年,被称为要塞,要想攻克此地,必定也要付出极大的伤亡,更何况,如今我们兵力不足,主要都集中到了乌兰乌德与赤塔方向。事实上成为了大西线,我们如今要开辟东线战场,那么兵力呢?”

李安生进一步提问,这个时候,他可以靠边站,蔡锷与蒋方震一时瑜亮,都是绝顶英才,让他们来出力反而合适。

如今虽然有十一个师的援军抵达东北,但是,这其中能直接拉上战场的不足一半,还都是未经历过战争的初哥,就连他们三个,也都是纸上谈兵,李安生算是上过战场的,但也只是经历了熏陶,还没能领会战争的精髓。

蔡锷潇洒的笑了笑,说道:“总指挥,俄军算准我们没有攻克伯力的能力,而主力也集结在西线,这一点,就能抵十万兵。”

没有兵力,我给你变出来,这仍然是从战略上分析,不愧是军事大家。

攻克伯力要疾要速,如雷霆霹雳,一战而下,经不起折腾。

如果是突袭伯力,那么俄军猝不及防之下,很有可能会一击奏效。

毕竟俄军守备兵力不足,没有任何的准备,有五个师的兵力足够迅速的攻克伯力。

毕竟这是旧要塞,经不起现代战争的摧残,过去能被称为要塞,现在么,只是小小的堡垒而已。

“若是让北上的卫国军都交给你们指挥,有没有信心打好这一战?将伯力攻下来,若是你们心情好,顺便将庙街也拿下,那边的大马哈鱼跟鳇鱼更多,好吃的很,你们吃过么?”

蔡锷跟蒋方震都站了起来,可听到后头那句调侃,又笑着坐下。

不过两人都很激动,这是要让他们独立领兵作战,而且还是指挥十一个师的兵力,叫他们如何能不激动?

他们本来以为会给增援到赤塔战场或是伊尔库兹克战场,却没想到李安生当机立断,会让他们打伯力。

蔡锷本来是想进行一下战略分析,谁知道却天上掉下个馅饼,有了领军打大型战役的机会,简直要手舞足蹈起来。

蒋方震也是两眼放光,连连击掌。

“请总指挥放心,一定让你吃到最好吃的大马哈鱼与鳇鱼。”

“大马哈鱼战役”的作战计划紧接着拟定,蔡锷与蒋方震你一言我一语,迅速的将整个战略开始完善。

其实伯力并无硬仗,俄军的兵力不过两万多人,在寻常时期,抵挡十万陆军的围攻,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但是在中国军队突然发力之下,承受力可想而知。

除了对蔡锷与蒋方震的磨练,李安生也打算在伯力试验一下各种新战争手段,比如毒气战。

此毒气非彼毒气,这是胖叮当通过农业手段培植的农业毒气,而非工业毒气。

相对沉稳的蒋方震提出了他的疑问,“总指挥,若是南军尽数北上,那么东北空虚,若是日本忽然发难,应该如何抵挡?”

李安生摇了摇手,笑着说道:“不妨事,有我在奉天坐镇,能抵十万兵。”

蔡锷与蒋方震都相视大笑,这话倒是的确,有李安生这样的人物坐镇奉天,指挥中枢,日军连动都不敢动,东北的民兵后备役体系可不是闹着玩的。

“更何况,日军在东北的兵力也有限,凭着奉天等地的警察部队就能将他们击溃。到时日本朝鲜驻屯军想要进犯,我们也来得及从前线返回。”

蔡锷与蒋方震都心服口服,知道李安生对日本也有防范,有万全之策,这才放下心来,他们本来就担心东北是仓促开战,贸然行事,没想到李安生对俄战争居然是处心积虑之下发动的。

“敢问总指挥,若是沙俄不出兵蒙古,你还会发动对俄战争吗?”蔡锷忽然目光灼灼的看着李安生。

李安生摸了摸鼻子,干笑两声,说道:“这个么,自然是要发动的,都准备了两年多,不打成嘛。”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借款吓死人

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借款吓死人

两年多前,李安生还在江苏执政,却已经在部署对俄战争,实在叫人难以相信,但是蔡锷两人却深信不疑。

清廷倒台之后,中国政局的变化走向可以说一直在李安生的掌握之中,许多都是李安生亲自推动促成,可谓是幕后最大的操控者。

本来许多人都认为李安生是将中国带入战争的罪魁祸首,将限中华民国于万丈深渊。

可是蔡锷等人才清楚,发动对俄战争的好处,不是一点半点。

本来内外交困,如今随着一场战争,原本的隐患都浮上了水面,或是烟消云散,内部的纷争也被搁置或是消除,一致对外,而列强各国也因为这场战争暂时收起了欺凌中国的心思。

用一场大战,用奋起抗争,来为四万万人争国格。

由此可见,李安生的深谋远虑,他的大胆激进。

没有哪个国家敢于轻易发动战争,发动一场动员数十万军队的战争,而凭借东北一地之力,就敢如此。

“若是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这场战争是否仍然无法避免?”

蔡锷仿佛是在质问,其实,他是在求证,求证这场战争背后的迷雾。

他始终无法想象,东北是怎么支撑起这场战争的,凭什么?

靠着战争来刺激重工业,这只能导致经济畸形发展,这个谁都懂,战争之后呢?

更何况,战争对于国家元气的损伤,人尽皆知,为何李安生不顾这一点,宁愿与本来支持他的那些资本集团对他产生背离,也要发动战争?

蔡锷很是想不通,李安生真的就如此的高风亮节?

李安生自然没有这么高尚,谁都不愿意发动战争,当年的日俄战争,使得日俄两国到现在都还在受影响。

但是中国想要翻身,想要崛起,这场战争必打,而且要大打,不找沙俄这个软柿子,难道找日本这个穷凶极恶穷兵黩武的国家?

日本的陆军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后备役却实施的很好,战争动员能力很强,不仅是兵员上面,还体现在政治的绝对稳定之上。

沙俄内外交困,其实战争能力还不及现在的日本,要不然也不会在1916年就濒临倒台,两年的战争就能将俄国打成烂泥。

他的根基在东北,而东北给日俄环伺,虎视眈眈,他的日子不好过,东北想要实现真正的腾飞,必定要与日俄干一仗。

在南满铁路——旅大,以及中东铁路——海参崴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在海军力量还没有壮大之前,在轰炸机技术还不足以对日本海军产生致命威胁之前,还是不要尝试突破渤海湾,突破黄海。

“你们知道么?西方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就连英法,明面上支持俄国,抵制我国,背地里,他们的资本家在大笔购买东北振兴债券,还向东北兜售他们的富裕资本。就在上个月,英法美三国的资本集团秘密向东北提供3500万英镑的借款,首笔1000万英镑的借款已经到账。由此可见,列强的嘴脸。

“什么?3500万英镑?”蔡锷与蒋方震都惊呼失声。

的确,任凭是谁听到这个,都会失态,忍不住叫出声来。

3500万英镑,可是3亿银元还不止啊。

目前中华民国政府将之前的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央银行,发行国家统一货币,民国元,面值与中国境内目前仅剩下还在流通的地方货币——东北振兴元相同,与过去的银元币值一样。

3亿银元,可是比日本去年的财政收入还多,甚至与清廷倒台前得财政收入也相差不多。

李安生居然敢借这么多的外债,英法美敢借出,他就敢借入?

“不错,3500万英镑,不要抵押,不要折扣,纯粹以资本生利,并且部分转化为英法美三国的工业品。当然,这些工业品全都是机器设备与钢铁等。”

不要折扣,不要抵押?有这样的好事吗?

看到蔡锷两人的疑惑,李安生哑然而笑,“当初英法美要用东北的财政收入做抵押,也准备要折扣,不过,我就是不愿意借,能拿我怎么着?尤其是法国,这个高利贷国家更加是按捺不住,极力的怂恿英国跟美国共同借出这笔款子。年利率七厘,分十年还清。我一直拖着,又将德国分三次借给东北1亿五千万马克的消息放了出去,结果,怎么着,英法跟兔子似的自己撞来。”

蔡锷与蒋方震再次的震撼了,德国居然也借给了东北1亿五千万马克?这可是相当于一千五百万英镑左右的巨款啊。

而且,向英法美三国银行团借的债年利率高达七厘,分十年还清,这个就更加的恐怖。

要知道国际大笔拆借年利率五厘就非常不错,更何况七厘,更为恐怖的是分十年还清,说句实在话,这么大一笔款子,分个二三十年还清都算正常。

英法美三国不在乎还款年限,其实也是看中了东北的还债能力,想着要在将来继续借款而已。

不要折扣的话,七厘还是非常高的利率,基本能让英法美三国满意,但是英法美居然不要折扣,不借着这个机会控制东北的海关与铁路,也是奇怪。

这个谈判过程想必也是一波三折惊险无比,可见李安生手下能人辈出。

东北的海关不是那么好控制的,英法也知道这一点,倒不如退而求其次,用资本生利,关键是这么大的款子,这么高的利息,上哪去找?东北的还债能力又没有问题。

更何况,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李安生提出向英法购买大批的机器设备,尤其是采矿工业、造船工业、军工体系的设备,英法还是有竞争力的,更何况东北还将在两年内向英法美进口价值1千万英镑的钢材。

李安生也保证今后东北工业振兴所需要的机器设备、钢材等,必须要有部分份额提供给英法美三国。

当时李安生嘴都笑歪了,一战开打,许多东西都要推倒重来。

不仅机器设备与钢材等工业品要大幅涨价,而且货币汇率也能做手脚,到时候英法不仅要倒过来向东北借债,这次的借款,东北所要付出的极少,甚至还有赚头。

既用英法提供的借款发展了东北的工业,又不用支付多少利息,或许还能够凭借英法货币的贬值,振兴元的升值倒过来坑对方一把——这是肯定的,在战争时期,李安生能够很轻易的做到这一点。

蔡锷的嘴巴张大着,他到现在还不敢相信,英法居然敢借这么大一笔款子。

其实这很容易想通,要是借个三五百万英镑,说不定英法还要犹豫还要提条件,甚至要抵押、折扣等,但是这3500万英镑的巨款,国际上很少见,没有哪个国家或者政权会如此的疯狂,光是凭借资本生利与购买英法美工业品就很可观。

蒋方震在德国留过学,清楚德国国内的状况,对于李安生能够轻松从德国手中借到一亿五千万马克也很是吃惊,这需要多么巨大的信誉以及运作能力啊。

东北不声不响之间,就背负了四亿多元的债务,甚至之前还已经发行了数亿元的债券,这么多的债务,可真叫债多不愁了。

“本来这个借款合同是要公布的,但是英法却准备到下个月公布,呵呵,中央政府与英法等五国银行团准备签订借款合同,想必你们还不清楚。”

李安生轻描淡写的说着,却让蔡锷与蒋方震再次惊愕,好好的谈着军务,忽然间就扯到了这上头,而且还让他们彻底震惊。

连中央政府也要跟列强银行团借款?

其实袁世凯一直在准备借款,想要整顿中央军,好跟东北抗衡,只是给李安生一直在干扰着罢了。

他可是准备将清政府在宣统三年与美国资本团、 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签订的清政府为改革币制和振兴实业借款1000万镑的合同(资金到位仅10万镑清政府就垮台了),改为民国北洋政府的“善后大借款”。

袁世凯许诺借款以盐税为担保,并把四国银行团列为北洋政府借款的优先权国家,现在又加上了日本。

东北飞速壮大着经济实力,无论是工业还是教育,军队,都投入了巨款,让袁世凯气闷不已,也想着要借款,满足中央政府的财政需求,还想着要发展经济。

再这么下去,只怕东北实力越来越强,而中央政府越来越弱。

“老袁也好意思哭穷,这次跟俄国宣战,取消了俄国在华特权,取消了欠俄债务,还是我推动的,实惠却是他老袁的。更何况,中央政府可是没收了不少俄国资产,恐怕数额不下一亿元。好处都是他,我们在前线打生打死,他还要哭穷。也好,他要借,就由他去借。东北跟南边正好有借口借债,不用向中央政府上交国库。”

说来说去,都是在为自己打算,中央在算计地方,地方则在算计中央。

蔡锷等人也清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那些龌龊,他作为云贵都督,虽然尊奉中央,但是还是保留了一些相对自由的自治权,也不会全额提供中央规定的上缴款。

对于李安生对老袁的牢骚,他是深有体会,并不见怪。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六十二章 香烟勾引人

第三百六十二章 香烟勾引人

两江地面上经济基础好,发展一日千里,也是将来的财税集中之地,光是一个江苏,就能顶北方几个省。

现在两江的财政收入也没有上缴,程德全想了无数借口,拒绝中央的要求,教育啊,工业投入啊,大型工程建设等等。

袁世凯何尝不想利用这次借款,将两江的关税抵押出去,可奈何程德全不接招,直接找了美国财团要借款,洛克菲勒财团可是兴冲冲的来了,保罗这厮将中国当成了他娘家。

两江要借款,这列强财团是闻风而动,南京的还款能力同样有,经济发展也是一日千里,基础要好过东北。

法国这种有着数百亿法郎巨款借给外国的高利贷国家更是的像吃了*药一般,上蹿下跳,这真是个资本家的节日啊。

本来法国的国外投资主要是在欧洲,首先是在俄国——目前约合110亿法郎左右,并且多半是借贷资本,而不是对工业的投资。1906…1910年,法国对外贷款达于顶峰,相当于国民收人的4。5。

到今年为止,对外投资总额约600亿法郎不到一点,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借贷资本,每年的利生利也是很客观的,所以,为了进一步让这些利息生利息,法国只能选择进一步的借款,而世界市场上,能够大笔借贷的,也只有中国。

故而,初听上去,3500万英镑的巨款就像个笑话一样,没有人会当真,可它却事实上发生了,对于英法美三国来说,这根本就不算什么。

就连德国,对于这一亿多马克的借贷,也是不知足,最好东北能够再多借点,现在德国的国外投资在去年约200亿马克,现在也在飞速的增长之中,在东北与两江大肆投资,甚至借贷,之前分布于欧洲的奥匈帝国、俄国和土耳其国以及海外的加拿大、美国和拉丁美洲,现在则是将中国当成了大市场。

这工业投资有时候比不上资本借贷,故而各国都趋之若鹜。

由于中国奇怪的政治格局,形成了以中央政府为主,多个地方强势集团支撑的局面,相对还算稳定,于是,各国纷纷出动,或是国家,或是民间,争相借贷。

李安生对此是支持的,借,大笔大笔的借,公开借,秘密借,想方设法借,只要你英国佬敢卖了内裤借出,他就敢借入,法国佬卖了老婆的xiong罩借出,他也敢借。

东北跟两江成为了借款集团,大量外国资本涌入,也促成了两地的大建设大发展,只是不知道这些资本家知道随着一战的开打,到时候中国将反过来利用这些投资开办的工厂公司来赚他们的钱,甚至利用一战的良机反过来借债给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心情会如何?

蔡锷跟蒋方震听李安生说着国内到处都在借外债,都沉默不语,中央并没有实现对地方的掌控,李安生就是头号障碍。

可要是真让袁世凯中央政府实现了对地方的绝对掌控,中国的政局又会出现何种变化,会不会倒退,连现在这种良好的局面都消失,这就不得而知了。

而李安生要是入主中央,必定是要将大权收归中央的,蔡锷在云南当都督主政,就服从中央,该怎样就怎样,但是其他地方,他也很清楚,不会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