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炮火1906-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旦不回应对方的最后通牒,那么只能是战争。

袁世凯本来想要安抚李安生,希望东北军能够以大局为重,可是,李安生的一封电报让他彻底的息了心思。

不但要第三十一镇到第三十六镇的编制,而且还要他袁世凯号召全国来应对俄国的战争威胁。

东北军下定决心要打,袁世凯无能为力,不仅无能为力,还要给绑到战车上头,跑都跑不掉。

当了这大总统,权力没有捞到多少,还得跟个小媳妇一般的受气,如今还要给东北军挟持。

李安生的意思很明显,毕其功于一役,用战火来催生中国各方势力的统合,希望袁世凯不要做民族罪人。

外敌入侵,要是北京政府举止失当,威信大减,很有可能袁世凯这个总统要给弹劾,唐绍仪内阁也要倒台。

而袁世凯唯一的选择,就是与东北军站到一条战线,要打,就是场倾国之战。

北洋军根本就无法置身事外,否则,南方的省份必定要闹腾起来。

败,则袁世凯也要承担责任,北洋军打光也好保留实力也好,他袁世凯必定是要下台的,而且是彻底退出政治舞台。

胜,则这场战争是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打赢的,袁世凯的威望也将空前,中央政府将不再软弱无力,而是以大势所趋、大义凛然之势大刀阔斧的改革,集中权力于中央。

更何况,面对战争,中央政府有无数的办法将许多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东北军在这场战争之后,还能够有多少力量来对抗中央?

对于袁世凯来说,这也是个机会。

徐世昌这个老政治油子想不通一向精明的李安生为何会如此选择,但是袁世凯能想的明白,李安生多少还是不信任中国的民主前景,也不相信列强会放任一个统一的中国走民主富强的道路,东北是首当其冲。

与其被动挨打,不如奋起一搏,就像日本,打赢了俄国之后,国际地位空前强大,列强刮目相看,再也不敢轻易小看。

日本由此走向列强道路,中华民国何尝不能走同样的道路?

真金不怕火炼,中国也将在这场战争之后,往民主的道路上跨越一大步,而不是如今的四分五裂,各方势力彼此掣肘。

李安生或许能够利用日俄,在东北走割据**的道路,忍气吞声,满足自己的私人野心,但是李安生不是这种性格,不是这种风格。

他从来不愿意受制于人,也不想屈居与**党人之下,即便响应**,也要独树一帜。

既然李安生有这个觉悟,有这个魄力,那么他袁世凯自认也是个英雄人物,胜过那些假仁假义满嘴跑马的**党人与野心家,哪里会屈居下风。

这是他袁世凯的一个机会,至于将来,等到打赢这场战争再说。

忽然,他发现有些期待这次战争,向来会制造奇迹的李安生能不能继续复制奇迹。

现在向俄国妥协,必定是丧权辱国的条约,他袁世凯可不想背这个骂名。

李安生了解他的为人,给了他这个机会,他要是连摇旗呐喊都不敢,那么也太憋屈了些。

“既然东北军要面对外敌,那么,曹锟,你去山海关,承德便算了,长城防线要在我们手中。芝泉(段祺瑞字),你带着二镇去张家口。我来问问李安生,这算不算我对他的支持。”

老谋深算的袁世凯迅速的做出了决断,这也是对李安生的试探,同时也是阳谋。

东北军将来要入关,要占领华北,就必须攻破自古就修建在中国北方战略要地上的防线──万里长城。

东北通往华北的咽喉要道,长城上的重要关口──山海关必须要掌握在北洋军手中。

依托山海关防线,河北北部的蓟镇、宣镇长城防线将成为东北军进攻华北威胁和障碍。

同时将张家口这个京城的北大门要回来,那么,即便让东北军占据热河一带,将部分防线与东北军共享,北洋军也能保持整体防线。

将来即便东北军要入关,也要力图先占领长城外侧广大地域,然后再夺取长城防线上的各战略要地,以形成南威逼华北,北依托内外蒙古的格局。

热河地处奉天、察哈尔两地之间,南与河北为邻,长城横贯其南境。东北军据有热河省便能将东三省与关内地区隔绝,这是李安生的底线,袁世凯自然不会去触动。

虽然热河对于关内同样重要,位于长城以北,连接东北、华北和内蒙,但是袁世凯暂时不会去做这种得不偿失的举动。

他也的确是老到,知道李安生不会拒绝他这个要求。

要想让北洋军参战,也只能将东北军从唐山等地撤出,退出山海关,将长城防线交给北洋军,如此才能够让北洋军放心的在张家口驻扎,进行备战。

袁世凯也是想要凭借这一举动,向李安生示意,北洋军愿意参战。

段祺瑞眼前一亮,他也是个铁血人物,对李安生提出的中国军队不打内战的提议也很认同,虽然在当前形势下有些不现实,但是能够打外战,自然是不愿意打内战的。

只要袁世凯决意要打,那么,北洋军自然是愿意与东北军协同作战,而袁世凯要接收长城防线,也的确是恰到其时。

在佩服袁世凯的同时,他也欣然领命,早就想去会一会东北军,看看他们是如何与俄军作战。

至于如何应对北洋军出关作战之后南方的局势,想必李安生也是有主意的,袁世凯立即让人拍电报给李安生,事不宜迟。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三十一章 继续进攻

第三百三十一章 继续进攻

自从日俄战争之后,沙俄在乌拉尔山以东的庞大土地上,就再也没有超过十五万的兵力配备。

随着日俄密约的签订,俄国即便是不断地图谋蒙古,也没有往西伯利亚多增加一名士兵。

保持帝国十分之一的兵力,似乎成为了一个标准。

这个标准是如此定义的,能够确保对中国的军事压迫,能够不在日本接受范围之外,基本能保证俄国对这片庞大地域的统治,尽量不增加圣彼得堡的财政预算。

沙俄目前在伊尔库兹克往东直到海参崴,部署了三个要塞守备师,四个步兵师,以及六个辎重旅(其实叫团更恰当),还有就是十余个铁道守备大队。

在叶尼卡看来,调动赤塔要塞的守备师过来作战,是一件相当耻辱的事情。

以接近四万人的兵力,居然没有一鼓作气的拿下买卖城,让阿穆尔总督古思敏以及新任东西伯利亚总督沙瓦辛还有赤塔要塞守备司令阿季穆尔都发来了电报,不断地追问交战情形。

他们都不敢置信,居然在一次战斗中就能损失如此多的兵力。

虽然天气渐渐还暖,积雪有融化的趋势,但是叶尼卡等人心里更加的寒冷。

阿季穆尔亲自到恰克图来坐镇指挥进一步的作战,不过讽刺的是,阿季穆尔的专列居然遭到了铁路破袭。

看来东北军是胆大妄为到了极点,甚至主动出击,进入俄境作战,这样的对手,实在叫人心生戒惧。

阿季穆尔铁青着脸赶到了恰克图,心情实在是糟糕透了。

虽然这次袭击并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但是带来士气上的影响还是巨大的。

中国军队不仅敢于坚决还击,而且还敢于大规模杀伤俄军,显而易见,是做了精心准备的,而如今敢于出境作战,更是狂妄到了极点,毫不惧怕战事的升级,在铁路上还能神出鬼没的到处破袭,对于无比依赖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俄军来说,相当致命。

这意味着俄军需要在漫长的铁路线上囤积重兵,分散兵力。

如果战事升级,那么国内进行动员是必然的了。

中国政权更替,俄国兴致勃勃的想要趁虚而入,谁知道遭到当头一棒,与日本瓜分东北,侵夺蒙古的计划就此破产。

“进攻,一定要发起全面进攻,让那些支那人知道我们的厉害。”

阿基穆尔疯狂的叫嚣着,他的忍耐心已经到了极点,只有俄国军队耀武扬威,哪里有中国军队嚣张的时候。

与此同时,哥萨克们疯狂的冲向了原野,他们发誓用鲜血找回他们的尊严。

铁路被保护起来,马蹄与马枪,将成为那些该死的铁路破袭者们的送葬证明。

与此同时,随着赤塔要塞守备师的到来,以及多个辎重旅与铁道守备大队的到来,俄军开始了又一轮的进攻。

“乌拉,乌拉。”

这次俄军没有犯上次的过错,进攻非常的坚决,丝毫没有退意。

潮水般的进攻一波又一波,一浪又一浪,不断的冲刷在了买卖城防线上。

这次俄军征召了十多万的农夫与矿工,由于收成持续不好,他们宁愿让这些农夫不断的跟在俄军后头,捡起死亡俄军的枪支弹药,不断的向买卖城发起进攻。

他们就是这么做的,任何人都想不到,这一幕就这么的出现了。

这些农夫与矿工只是经过了几天的训练,就被推向了战场。

瓦西晋慌乱的向前冲锋,手里提着一根树枝,是的,树枝,长官们告知他,这就是枪。

俄军的枪支远远不够武装这十多万的农夫,但是,他们同样被召集起来发起了进攻。

那些贵族军官们告诉他们,如果打败了对面的中国军队,他们就能够拥有大片的牧场,每个人都能成为牧场主,成为高贵的老爷。

这几年西伯利亚的收成太糟糕了,马上就是春小麦的播种期,但是,他们的心头酸涩,依然看不到希望。

去年,他们是依靠了整个官方的救助,才勉强的过了冬,大部分的人都逃回了欧俄。

尤其是外东北与远东,那里被称为了天罚之地。

是的,天罚之地,天罚。

收成锐减,许多地方甚至绝收。

这日子,不是人过的。

“乌拉”

为了牧场主的美好人生,冲啊。

一枚炮弹在近处爆炸,削去了瓦西晋的头盖骨,他依然的保持着向前冲锋的姿势,他是悍不畏死的俄罗斯人,没有人能阻挡他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不断的有人倒下,但是更多的人捡起散落在地的枪支,哪怕是树枝,他们也要执着的向前冲锋。

阿季穆尔亲自带着人发起冲锋,他并不相信眼泪,不相信中国人的炮火真的能够覆盖每一次土地。

“如果不能一鼓作气的攻向库伦,那么,我就自裁在战场上。”

他的脾气很大,当年日俄战争带来的憋屈一直在他的心中,始终在纠缠着他,成为了他这辈子最大的阴影。

黄皮猴子们,我要教训你们呢。

咬牙切齿,他甚至手中提着一杆莫辛纳甘,他发誓要让那些支那人吃够苦头。

他本来应该在赤塔要塞晒着太阳,等待积雪消融,喝着烈酒,可是却在这最寒冷的天气被派来作战。

“冲上去,该死的,冲上去,打败了这些支那人,你们才能够播种,不然的话,等着挨饿吧。”

他狂叫着,让那些脚下发软,匍匐在地的农夫们赶紧向前冲锋,是的,再不赶紧击败支那人,又要错过春播。

这西伯利亚的粮价一年比一年贵,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中国人就不一样,不但收成没有影响,一年比一年的大丰收,粮食堆满了仓。

现在全世界都在收购东北粮食,中国人光是从粮食贸易上就赚足了,尤其是在锦齐铁路通车之后。

锦齐铁路是在前段时间通车的,没有惊动世界,却立即运转起来,将改变整个中国的进程。

锦齐铁路迅速的成为了日本与俄国的眼中钉,尤其是后者,不过,库张铁路要是能够将伊尔库兹克与张家口连通的话,同样能够影响整个中国,可惜,狗*养的,中国人也太贪心了,居然想要将这条铁路吞下去。

宣战,全面宣战,用战争来告诉贪婪的中国人,他们再次犯了自大的过错。

就如同1900年一样,他们将会用耻辱来哭泣,将会整日在忏悔中生活。

俄军不断的冲击着防线,悍不畏死,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松动。

毕竟大部分的人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唯一的一次,就是之前俄军那次失败的攻势。

要不是飞艇运输被验证相当的可靠,紧急的从后方运送过来大批的重机枪,补足了之前的不足,只怕有些防线已经给对方冲破。

此时经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里的许多军官都被秘密的派到南洋与南美等地进行过特种作战,演练过各种正规作战的情形。

部分战壕被放弃,退入下一道防线作战,或是依托其他没有被攻陷的阵地,继续绞杀对手。

是的,这里变成了绞肉机,俄军不畏生死的冲击,也并不是万能的。

这次李安生给他们准备了一份大礼,那就是复制了德军在凡尔登的经验,依靠大量的机枪组成了钢铁防线。

每一道防线上都有大量的机枪在**子弹,在发泄着愤怒。

重机枪组成的轰鸣声协奏曲,响彻了云霄,夹杂着炮火的巨吼,无比的美妙。

机枪手们已经麻木了,只知道闭着眼睛扣动扳机都能打死大片的俄军,不过,机枪手的伤亡也迅速的增加起来,大部分的进攻都针对了机枪阵地。

这个时候,一战中又一项利器给派上了用场,若是子弹无法让对方产生惧意,那么成片成片爆炸的手榴弹更加的让人心生恐怖。

这东西也太他娘的坑爹了,一炸便是一片的碎片,要是直接打中要害倒罢了,就怕深深的嵌入体内,让人发出杀猪般的哀嚎,痛不欲生。

就连前线的战士们都心生惧意,如此成片成片的手榴弹爆炸,如同一阵迫击炮急速射一般,在俄军之中炸开,而且一波又一波。

李安生为了这次买卖城战役,不惜调动了大批的武器弹药,如果每一场的战斗都要按照当前这个标准来的话,那么不用多少时间,战争就难以为继,兵工厂可没有这么大的产能。

这只是一次试验,试验按照一战后期的那种血腥打法,能够给俄军带来多大的伤亡。

东北军经不起消耗,尤其是首战,只有取得辉煌的胜利,才能够有效的震慑对手,增强信心。

既然全国一致的认为不能够与俄国全面抗衡,那么就让他们看看,俄国是多么的虚弱不堪。

百万陆军,很好,放马过来。

如果不能以完胜的姿态结束买卖城战役,尽数歼灭当前的四万多俄军,以及那十余万让人头痛的疯狂的俄国农夫与矿工,那么将来的战役展开就有些窒碍。

李安生的计划,是在战线上不断的消耗俄军的有生力量,不断的利用缠斗,使得俄军不断的征用农夫与矿工,造成俄国人口在东方的巨大消耗。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三十二章 空爆炸药包

第三百三十二章 空爆炸药包

大规模的战争,俄军根本就无法自给自足,只能够从欧俄部分进行运输,但是只能依靠西伯利亚大铁路,如果长期处于东北军的高强度破袭之下,后果可想而知。

东北军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尽快击溃当面的俄军,而俄军何尝不是如此,只要能够缓过这口气,后面的援军与军械装备就能跟上。

俄军疯狂的攻势,表面上看,使得东北军“节节败退”,实际上,东北军这是在利用防线的纵深来不断的消耗俄军。

买卖城也好,恰克图也好,都不是要塞城镇,双方数万人挤在一起厮杀,更像是简单的战术演练。

双方都是卯足了劲在互相的厮杀,没有玩弄任何伎俩的考虑,俄军并不想支取库伦,绕过这道临时防线,东北军也不想绕过恰克图,直接奔袭库伦,只要吃下当面的敌人,那么对于将来整个局势的发展,将会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老毛子号称有百万陆军,但是从遥远的欧俄调兵过来,谈何容易,更何况,还有更加艰巨的物资运输任务。

耶尼库上尉高声怒骂着,将进攻受阻的手下官兵们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是他更为恼怒的是,这次随着军列发来的军械,有十余箱居然是火柴。

这真是难以想象,耶尼库不禁想到了日俄战争的时候,在紧急关头,需要大量的炮弹情况下,阵地上弹药箱打开的时候,这才发现居然是整箱整箱的神像,这简直就是让人发疯的错误,不可原谅。

而这一幕,就在他眼前重演,他忽然之间能够体会到日俄战争时期那些英勇作战的官兵们的绝望与消极。

买卖城附近没有复杂的地形,只有两个小高坡,而东北军的炮兵阵地就设在那里,东北军的飞机还时不时的从那里起飞,到他们的头上盘旋两回。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东北军炮兵阵地所在,都成为了俄军的主攻之处。

俄军的炮兵部队之前已经在与东北军大胆的互射中泡汤了,他们太过轻视东北军的炮兵力量,对方的火炮远远比他们威力更大,数量更多。

“飞艇,他们的飞艇又来了。”

勤务兵惊恐的叫了起来,跪在地上捂着耳朵,抱着头。

耶尼库拔出手枪将那个惊恐过度的勤务兵当场击毙,叫嚣起来:“懦夫,凡是懦夫都应该被枪毙。听我号令,向前,向前。一路冲过去,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支那人的防线。”

飞艇扔下的都是上百公斤的炸弹,的确相当的恐怖,但是由于准头不好,实际造成的杀伤并不大。

但是,只要给它扔准了重要建筑,那带来的伤亡就比较惨重了。

海关大楼就是给这么炸塌的,那曾经是恰克图的标志建筑,如今却成为了一片的废墟。

飞艇用来杀伤军队效果并不好,但是用来对付建筑却是无比犀利,只要扔出去的炸弹数量上去,总会有一定的比例会命中一些重要建筑。

比如之前的指挥部所在地,同样变成了一堆废墟,许多将校给埋在了里面,成为了今日作战最为惨痛的一件事情。

现在恰克图都有了经验,东北军的飞艇一来,立马找空地钻,飞艇不会傻到往空地上扔炸弹,即便准头不好。

恰克图离买卖城还是太近了,甚至有时候不分彼此,被连着一块叫,飞艇往返的速度很快。

不过,也幸好东北军的这种百公斤炸弹都是试验用的,很快就给扔了个精光。

而这次飞艇再飞过来,就不是扔炸弹了,而是扔炸药包跟手榴弹。

炸药包里头塞满了从兵工厂里头检出来的废料,另外还有些铁钉之类,当空爆炸的话,这整个的就是一个杀人利器。

空爆弹?很好,虽然空炸引信还没有研发出来,但是中国人的智慧是无限的,居然想出了这种定装定引信炸药包。

这些炸药包给直接往人堆里头扔,一扔一个准,虽然俄军有足够的时间逃开,但是当空爆炸后,高速四溅的那些废铁废钢都能够迅速追上那些逃散的俄军,在这些人体上破开恐怖的伤口。

这些废钢废料都是经过加工的,尖、硬、小,这是它们的特点,在高速下,不亚于子弹。

而发现了炸药包的好处之后,东北军开始紧急的大量加工这些炸药包起来,随军而来的枪械修理设备,同样能够加工简单的零件,也能够制造这些废料。

甚至,吴禄贞提出了飞艇就这样悬停在战场上方,一个个的往下扔炸药包,在战壕与散兵坑之间战斗的俄军无处可逃,逃无可逃,直接就给一个个炸药包报销掉。

如此一来,炸药包杀伤俄军的效果猛增,让辎重兵王鹏飞笑得嘴都合不拢,他之前只不过是个下士,如今已经因为屡立功勋,给火线提拔为中尉,这使用炸弹轰塌了标志性的俄国海关,便是他的功劳。

王大虎兴奋的用大刀在俄军之中纵横来去,仿佛是遇见了难得的喜事,之前的战斗可把他憋坏了。

在他看来,俄军信奉的刺刀白刃战倒是不差,只有用大刀将老毛子的头给砍下来,那才叫血腥,那才叫汉子。

先前俄军很难攻的上来,只是在炮火与密集的弹雨面前,就死伤惨重,反观这边,则是只知道麻木的用机枪与步枪扫射。

随着俄军悍不畏死的进行自杀式的进攻,许多战线上都出现了白刃战,从效果来看,第二十镇拼刺刀明显不如第二十八镇,也出现了不小的伤亡。

李安生下令不断的收缩防线,以利于炮兵部队扩大战果,同时利用进一步的战略纵深来消耗敌军。

在炮火的打击下,俄军的进攻势头给压了下去。

不过,四万多正规军,以及三万多拿着各种老式枪支的俄国新兵,还有超过十万的即将从农夫与矿丁转向新兵蛋子的虎视眈眈的老毛子们。

这些人发起的集体进攻,而且是悍不畏死的自杀式进攻,一时之间还是很难抵挡。

之前设置的U形机枪战壕没有给全部发挥出来,不然的话,按照李安生的估算,老毛子无论如何都是在送死。

这也是受到了买卖城地形所限制,毕竟防线扩展不开来,再加上炮兵阵地定点之后,更是只能凭借防线硬抗。

王大虎就是给第二十八镇派过来临时教导拼刺刀战术的,不过他教着教着,就忘了形,用随身带来的大刀砍杀起来,让一干第二十镇的兄弟们哭笑不得。

这教官都用大刀杀敌了,他们呢?

不过幸好还有其他派来的刺刀尖子,在他们的带头下,第二十镇拼刺刀的效果明显好了起来。

只是这种情形只是在局部,多数情况,还是很少能遇到白刃战。

这次东北军军械弹药充足,丝毫不用顾忌,有过顾之忧。

积雪还未消融,机枪一边打,一边不断的往上头抹一把雪,随着俄军攻势加剧,机枪枪管都给打红了,雪瞬间就给变成了水。

气冷式马克沁重机枪在北方就是好用,尤其是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之下,阵地上有备用的机枪,枪管打红了,一时无法用雪来冷却,便直接往雪里头一捅,换一架机枪继续狂扫。

论重机枪配备,这次东北军两镇兵力可能是罕有的,就连第二批到达的美国产马克沁都给运了过来。

从张家口到大同的铁路,以及库张铁路剩余路段在紧急的修建之中,只要这条铁路修好,那么将来东北军只需要在买卖城驻防少量兵力,在库伦也只需要两个团的兵力,随时都能通过铁路运兵运物资。

此时就只能依靠飞艇,之前李安生制定的那些关于鼓励飞艇订造的措施,终于出现了效果。

当时许多人都在笑话东北,居然敢让民间出一半的钱,就卖这个飞艇用来运输,只是在战争时期拥有征用权,而且征用了还给运输费。

就因为这个,一时之间订造飞艇的商户不计其数,飞艇公司的订单都排到了几年之后,加班加点,迅速的扩张产能,依然无法满足需求。

到今年为止,等级在案的几种飞艇已经有六十八只,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这种能过载货十五到十八吨的飞艇。

东北军是在抢时间,毕竟运输不易,飞艇与骡马以及卡车,这三种方式仍然无法确保将来在蒙古打大仗所需。

只有尽快歼灭当面的俄军,才能赢得时间,赢得宝贵的后勤补给空挡。

“冲,冲上去,支那人撑不下去了,胜利就在眼前。”

耶尼库疯狂的喊叫起来,他亲自在后督战,悍不畏死,事实上,俄国其实这次并不轻视对手,派出了许多当年参加过日俄战争的老编制,像他就是一个。

要不然,这次俄军的攻势也不会如此的犀利。

换做新兵蛋子,只怕一次进攻受挫,之后就会产生心理阴影。

这时一枚子弹准确的找准了头,将他的额头敲出了一个大洞,血水冲起了数米高,还夹杂着白色的脑浆。

周围的俄军士兵们惊恐的看到了这一幕,陷入了惊呆之中。

天哪,这是,什么?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三十三章 哥萨克的表演

第三百三十三章 哥萨克的表演

在步枪射程之外,能够很远的瞄准,并且精准的射击,威力惊人,带来的震撼效果相当够劲。

这就是大口径狙击枪的功劳,凡是冲上前来,在射程之内的老毛子军官都给下达了绝杀令。

这就是俄国军队的弱点之一,只要不断的加大中下层军官的杀伤,那么俄军就会渐渐的因为失去战场临时指挥而茫然失措,不知道该如何处置。

此时的俄军,就会从北极熊变成羊羔,可以任意屠宰,一战的时候,德国就是因为坚决的进攻与杀戮,使得俄军心理防线崩溃,而出现大规模的投降。

这次李安生除了给哥萨克骑兵们准备了反骑兵战壕,以及密集的迫击炮弹雨,还给俄国的基层军官们准备了狙击枪。

这次跟随而来的教导队两个营的兵力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能够帮助进行战场决策战场指挥,而且能够帮助完成各种技术活,比如这狙击。

从教导队出来的,才有资格到南洋以及南美的战场上去,才有资格成为雇佣兵,真正的雇佣兵。

南洋与南美等地的那些雇佣军兵营,出来的那些华人士兵都要接受考验,合格的才会给送到黑龙江去,而那些土著,则纯粹是成为了工具。

恰克图的城墙是用木桩建造的;所以不叫城而叫栅。栅内中心有三层阁楼一座;和内地的钟楼形式相同。恰克图的栅墙共有八座门;南门、北门各三座;东门、西门各一座。中巷子南段设有加古庆衙门一处;其形状与内地的县衙门府衙门相同;其东边建有规模宏丽的关帝庙一座。西巷子南段有电报局;北段有邮政局。中巷子北门上悬有匾额一方;上题北方雄镇四个大字。

北门外无商业;也无蒙古居民;仅有驻守边界的兵营一所,之前的战斗基本都集中在北门以及两个坡地附近。

而随着战斗的白热化,俄军逐渐的凭借人数优势,开始四面合围。

尤其是哥萨克骑兵开始大规模的出动,在此时就显得无比的重要。

之前哥萨克们憋坏了,一直没有派到大用场。

俄军对哥萨克的使用,刚开始还是很有效率的,也很高明,那就是哥萨克成排成队的冲锋,后面由炮兵火力以及机枪火力进行掩护,步兵跟在后头冲锋。

这种作战阵形与战术是最为犀利的,可惜的是,遇到了东北军,头前设置的便是反顿河马战壕,然后是迫击炮弹雨对哥萨克的集中打击,榴弹炮用于压制俄军火炮,而步兵炮则用来定点清除俄军的机枪点。

如此多管齐下,不仅俄军的炮兵部队被打的损失惨重,到现在一直没敢继续露头,只敢偶尔用最新式的野炮架起来轰上两炮就转移,而且哥萨克骑兵也损失惨重。

俄军对哥萨克的迷信也是有道理的,试想一下,一大片浩浩荡荡的哥萨克骑兵在雪地里奔袭而来,手里挥舞着寒光凛冽的军刀。背负着倒插的马枪纵马冲锋。他们的马队井然有序、行列分明,每行八人八骑,始终保持着一个整齐的方阵。

这便是哥萨克冲锋时的标准阵形,数十年来俄军一直如此,没有改变过,可见他们对这种阵型的迷信。

大片大片的雪花给溅了起来,夹杂着雪水与泥土,数千匹战马纵横驰骋,数千把军刀交错挥舞着,让人心生寒意。

即便不看实际效果,如此的心理震慑,也是相当有效的。

不过迫击炮与机枪形成的弹雨打破了哥萨克们的耀武扬威,他们迫击炮弹雨的泼洒下,阵形四分五裂,人马尽亡,机枪与步枪甚至是狙击枪枪弹形成的交叉火力形成的弹雨,如同波浪一般的打在了哥萨克骑兵阵形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