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明-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惟功这一次到正二品的都督同知,加京营副将,这是特例,也是大明对勋贵向来的态度。万历二十年时,兵部要派正式的使者到日本,结果临时从勋贵中找了临淮候的嫡长子,从都督佥书一下子就加到都督佥事,再加一个京营右副将一起出使,两个活宝,可谓出尽了丑,就算是这样,大明用勋贵也是百死不悔,崇祯年间李自成已经到距离京师几十里的沙河,崇祯将最后的希望放在抚宁侯朱岗的后人保国公朱国弼身上,京营残兵被这个纨绔带出去不到十里就跑光了,最后一仗未打,实力全失,加上建文朝李景隆的事,大明可谓成也勋贵,败也勋贵了。

惟功是特殊,他的部下封赏倒也不低了,马宏骏到舍人营前不过是一个百户,现在自己加到四品卫指挥兼千总,世职也从百户到千户,再加一子荫为百户,这就是更难得的殊荣特恩了。

张用诚的文阶加到正五品,陶希忠等人也是加到从四品,总的来说,舍人营这一次是大获丰收了。

“大家继续用心,大阅之后,应当还有一次加赏。”

惟功看向诸人,笑道:“诸君,努力吧。”

“愿为大人效死!”

所有人,包括成年的军官在内,都是躬身下去,神态都是毕恭毕敬,经此一役后,他们对惟功的敬服,已经更上层楼!

……

天黑之后,惟功轻车简从,赶往崇文门店,张用诚也是随行在侧。

车身摇晃着,窗外是星光点点,初春时天还是黑得很早,此时还有不少人家正在晚饭,沿途飘来的饭香菜香,也是份外诱人。

这般的夜里,风也有了一点春风的感觉,不是那么冰寒刺骨了。

惟功的心境,也是如此时的春风一般,虽然还有些寒意,但也有了春天的影子与痕迹。

经过苦心的经营和设计,以力破局,不论是张惟贤,宫中的势力,晋商,朱国器,在这一次大胜之下,全部都得雌伏。

这就是力量的好处,连万历这一次的封赏也明显是看得出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皇帝的尊重和重视,应该是将惟功从宠臣和近臣的角色转换成可倚重的勋贵武臣了。

“当然还需要更强的力量……这样,才能做更多的事情呢……”

在马车之上,惟功如是想着。

不知不觉间,他的想法已经与在万历二年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除了复仇之念不变之外,已经改变了很多。

“大人来了。”

“拜见东主。”

顺字行内,也是有不同的招呼声,惟功下车之后,店堂之内的留守人员也是都迎了上来。

“大家辛苦了。”

惟功点头微笑,慰问着商行之中的每一个人。

进入内院之后,他也是被现今的顺字行的规模所触动。眼前,最少超过百辆大车在建造着,还有很多相关的器物也是在建造之中。

银库,仓库,诸多的仓储都是满满当当的,这样的规模,已经不在皇店之下了。

最少,大明最大的那几个皇店,包括冯保亲自提督的宝和店来说,积储的毛皮一年是七万张,而顺字行在京城的各家店加起来,皮毛数量,当在十万以上。

因为大量而便宜的毛皮进入京城,狐皮在内的很多毛皮衣服已经大为降价,使得不少普通的小康人家,也能置办起一身皮毛衣服,甚至是普通的贫民,只要稍微俭省一些,也能买羊皮或兔皮衣服来御寒。

光是这一宗,顺字行已经将皇店远远抛在身后了。

至于大量的南货,北货,票号业务,都是蒸蒸日上,现在的顺字行,每个月最少替惟功赚到五万以上的纯利润,这个数字,足以叫天下人为之震惊!

从外堂一直往北,再折往西,地方越来越空旷了,这里,堆积的全是火药硝磺之类的危险物品!

进崇文门是内城,往北走就是外城地方,民居也不是那么密集,京城之中,很多大型的作坊工厂都是在皇城四周,包括二十四监司下的银作局或火器局等大型作坊,崇祯年间,火器局失火爆炸,震毁房舍过千间,民居受损过万间,死伤极重极惨,是当时震惊朝野的特大惨剧。

顺字行的火药,全部是放在西北角,隔绝开来,平素管理也十分严格,哪怕是惟功至此,也需要按规定杜绝火种,一切小心再小心。

在堆积如山的火器之中,有过百铁匠在火光之处锻打着,叮叮当当的声响不绝于耳。

赵士桢就在其中,被炉火烤的满头大汗,衣襟前后也濡湿了不少。

“常吉,怎么样?”

惟功也不顾炎热,凑到赵士桢身前,问道:“还顺利么?”

“哪有这么顺?”

赵士桢翻翻白眼,惟功的身份对他来说就是浮云,所以这厮的态度还是一贯的那种恶劣:“惟功你是瞎扯的吧,不用火绳是绝不可能!我反正试了几十种办法了,还没有头绪。”

“得,慢慢来,不要着急。”

“急也没用。”

赵士桢这种一言九顶的态度惟功早习惯了,他的身份已经是副将,少国公,论武学,稍有感应的人在惟功面前都有庞大如山的压力,惟功的气息,一举手投足间就给人绝大的压力,他的动作,简捷而致命,南城一役,一举手便是收割一条人命,他的身影,在匪众之间,如山峦一般厚重而坚不可摧。

但在赵士桢这种纯粹的技核心人才面前,惟功的气势就直接被灰灰了,直接被无视掉。

“嗯,这就是典型的理工男啊……”惟功无奈之下,也只有这般的自嘲着。

第231章 胸襟

惟功沉默不语,赵士桢自己倒是有点不好意思,瞟了惟功一眼,笑道:“马车的新型减震又成型了,你看看去吧。”

“好,那我先去了。”

惟功如蒙大赦,赶紧溜之大吉。

他给赵士桢出的主意就是直接从火绳枪过渡到燧发枪,而且零部件要减轻,发射要尽可能的减少程序,枪管要厚,可以适当加长,增加火药推力,加大杀伤力。

总体构想是玩儿过帝国时代等游戏的几百年后的少年和青年都知道的,但赵士桢一问具体情形,惟功就是瞠目结舌,一问三不知了。

这当然让赵士桢极为鄙视他,只有概念没有想法就敢叫他上手,赵士桢好悬没和他翻脸。

不过老赵再狂,也是承认惟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如果真能以火石打击,扳机抠发,最少在雨天和大风天里,这种自生火枪的击发率肯定比火绳枪要高出数倍。

现在的大明,最流行的就是戚继光的鸟铳,枪身细长,有照门准备,用上等闽铁中的精铁铸造而成,因为所需铁料昂贵,制作麻烦,威力当然也远胜普通的火铳,成为浙兵的主流装备,戚继光能威震北虏,镇守蓟门,他的火器之威,也是立功不小。

惟功并不是太看重火器,事实上他觉得大明现在有点过于超前,要么重骑兵,重家丁,要么就是火器。

可现在的火器并没有发展到能真正遏制蛮夷的地步,只重火器,忽略肉搏的能力,不练兵,只练家丁,都是祸乱之源。

但他也明白,虽然他和他的部下有不少武艺过人,但个人的武力在超过万人的大战之中所起的作用就有限了。

戚继光的军阵,车营为防守核心,杀手队为肉搏核心,游骑狗斗,遏制敌人的游骑和游兵,火器队和弓弩手为远程打击。

惟功深知,训练合格的火铳手只要三个月,训练合格的弓箭手最少三年。

他将来建功立业,练杀手队他不担心,弓箭手应该是个软肋!

既然大明已经有使用火器的传承和氛围,他也不介意使用……能克敌制胜,便是好东西,虽然自己正在走向武学宗师的路上,但火器的使用才是大势所趋。

有时候,想到这些,惟功自己,也是有错乱之感!

马车的减震,果然更进一步,在车身之下近转向地方到车身之后,先低后高,是一个椭圆型的铁圈,人登上车,铁圈慢慢被压下来,人越多,压下越多。

这样车身在行进的时候,震动多半被这个减震给吸收了去,在车身之中,人会变得更加的舒服。

对车辆发展的追求,也是惟功很看重的。原因很多,最要紧的,还是交通驿传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

商业流通,物资调配,军队调动集结,百姓之间信息流传,官府的政令通达,和交通信息的发展是脱离不开关系的。

秦始皇立国之后以举国之力修筑驰道,不得不说,始皇帝是有大胸襟抱负的帝王,不愧是千古一帝的始皇帝。

“新车先只做出二百便可,大半留在京城使用,小半往口外和山海关就可以了。”

惟功抚慰着车身,心中感慨万千。

以马车的发展为契机,修筑驰道,改良交通通信,这是他的通盘打算,还有很多细节,有待慢慢充实。但以他现在的实力,虽然已经位至正二品显官,财力也充实,但要做这样的事,还是为时尚早。

甚至,悲观点说,这一生也未必可以办的到。

只是无论如何,他不会放弃,慢慢的,一点一滴的来影响这个世界便是。

有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而不息!

惟功要做的,就是慢慢地将眼前的这个世界,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这个雄心壮志,比单纯的报仇,更令他心潮澎湃!

……

“五哥儿,热水好了。”

起更时分,惟功从崇文门店回到了中城安富坊的英国公府中,七叔七婶已经睡下来,小院的门房里是来兴儿趴着打盹儿,见惟功回来如见了凤凰一般。

这小厮原本跟着惟功是不大起劲,无非就是应付差事,随着惟功一步一步的走高,来兴儿的心气也是和以往截然不同了。

惟功入得东厢之后,这小厮就很伶俐的端来热水,整壶的热水倒在深而大的黄铜盆之中,惟功将两足放在热水之中,感觉全身都放松了下来。

但今日还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过了一小会儿,来兴儿悄没声的引了一人进来,站在惟功的下首处。

“国峰来了吧。”

惟功手中拿着武备志,正细细翻看,也不抬头,便知道是王国峰来了。

能够不通报直入他房内的,也就是寥寥数人,替他掌握特务力量的王国峰,当然就是其中一个。

“大人,人我带来了,见不见?”

“当然要见。”

王国峰进来时,惟功的脚还是放在热水里头,整个人很放松,听了王国峰的话之后,他便是霍然张目,对来兴儿令道:“拿靴子来。”

“哦。”

来兴儿不大乐意的应了一声,还对着王国峰翻了翻白眼。

待惟功擦干脚,王国峰已经将一个高大少年引了进来,一进屋子,便是在惟功脚前不远长揖下去。

若是换了别家,自是以跪礼相见,惟功这里却是不讲这一套,只长揖便可。

“免礼罢。”

惟功站到对方身前,一股形若实质的气息顿时到了对方身前,他一伸手,便是将揖身下去的少年扶了起来,仔细看了看对方的脸庞之后,惟功感慨道:“了不起,孤身潜入虎狼群中,掌握其行动,又在最合适的关头,挑动成功,使其暴露于君驾之前,也使我等立下大功,整个舍人营,仰赖此事多矣。这一件事,杨能奇你是首功呢。”

杨能奇心中有些不安,他这一次的功劳确实是立的太大了,这几天他被王国峰安排在隐秘地方,他心里也一直在考虑,自己立功这么大,牵扯进这么要命的秘密之中,未来的前途究竟如何。

他的心底深处,未始没有考虑过大人会将他灭口,但对顺字行和惟功的信任,使得他还是老老实实的跟随王国峰前来谒见。

前途如何,就由大人决断吧。

“虽然你立功不小,但此事我们无法公开奖励你,甚至在情报组内部都不能泄露。”

惟功用满意的眼神看了一下神色自如的杨能奇,拍了拍对方的肩膀,笑道:“口外那里,是我大明对蒙古贸易的几大关口之一,比起延绥,大同等处,口外的贸易已经最高,北虏各部,我大明的各方势力都在口外有不浅的经营,所以在那里的情报工作特别重要……能奇,你到口外去建立情报站吧,你来当站长,位比千户和分店掌柜,我也会为你请百户世职……怎么样?”

杨能奇大喜,自己在京城只是普通的情报员,在舍人营也只是副旗总,这一次立功直接授给百户,独掌一方,俸禄和官职都到百户和掌柜的级别,这一次自己立功虽不小,但上头的赏赐,也是足够抵得他的付出。

惟功大人,果然也是做大事的人!

他再一次深深俯下身去,恭谨答道:“大人放心,口外的一切,属下都会替大人打听的清清楚楚,绝不会有半点遗漏!”

待杨能奇出去之后,王国峰才笑道:“大人的胸襟真是没说的。”

惟功斜睨他一眼,笑道:“你小子虽然不说,怕是也担心老子要灭口?放你一百个心吧,老子不是那种没有担当的人。部下做事是为了我,做成一事灭一口,下次谁还敢效命?不过,保密措施也要注意,你的特务部所有的工作流程,最核心的地方就是保密,保密之后,一切的工作才有意义,你要切记。”

王国峰现在替惟功做了不少隐秘的差事,其中颇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他也知道,东主这一年以下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当下便是十分谨慎的答应下来。

看着他的脸色,惟功反是抚慰道:“倒也不必要如此,我们的道路已经走的十分顺利,已经是水火交汇,水到渠成,再往后,大家会步步登高,国峰,放心吧。”

王国峰面露喜色,想想大人的话确实说的十分有理。自己在此之前不过是钻粪堆的小乞儿,现在能到如此地步,靠的谁来?跟随大人,那是不会有错的。

万历六年的早春,就是这么步步惊心,也步步坚险的叫惟功走了过去。

这一年,也是惟功和顺字行的分水岭,整个顺字行和惟功的事业,也是在这一年有了显著的变化。

惟功的武功越来越强,势力越来越广泛,影响越来越深远,顺字行走出了京城,并且展现了实力,成为整个北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商行,甚至在规模之上,已经超过了皇店。

在万历二年,惟功初入京城,在戎政府街眺望巍峨高广的宝和皇店时,绝不会想到,数年之后,自己会建立起俯视皇店的商行,人生际遇,何其奇幻。

但自己的未来,一定会比现在还精采的多,甚至,更奇幻的多。

惟功对此,有着绝对的信心!

第232章 景致

“近日春风渐暖,突又有雪,令人不胜欢欣之至。今在本府后园亭中置酒一席,请惟功大弟今晚光临,知名不具,匆匆如上。”

惟功手中持着小简一封,脸上也是露出笑容来。

这李成功也真怪,赏雪要晚上赏,不知道是什么花招。

自上次南城一事后,他上书言说京营之弊,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京营这个靶子是没事就被大家拎出来打一通,那些将领和勋贵们脸皮也厚实了,再说这一次如果不是惟功当场反转了局面,没准京营得掉一大批脑袋,惟功出面说几句话,大家也是忍了。

有惟功出头向京营开火,李成功的禁军仪卫方面的责任就小的多了,而且他也是勋贵,堂堂伯爵,也不会有人与襄城伯府死嗑,这件事,也就这样算了。

隔了这么久,李成功写来这么一封歪歪扭扭,文法很烂的小简,应该是向惟功还这个人情了。

“既然如此,就扰他一顿也罢了。”

彼此至好,惟功临行之前,灵机一动,自己也拿笔过来,匆匆写了一封小简,吩咐来兴儿道:“送到江陵相国府,给简修四爷。”

待来兴儿走后,惟功聚集亲卫,离开英国公府,前往襄城伯府。

襄城伯府当然也是在中城,两府相隔不到三里路,昨夜有雪,但毕竟已经是春天,天气和暖,傍晚的春风吹在人的身上,感觉十分舒适。

道路两边是不少残雪,房顶院墙之上也是雪白一片,在灯笼的映射下,别有一番景致在眼中。惟功是爱雪之人,看到这般的情形,自然是心神一快。

只是路边泥泞翻涌,加上不少垃圾,败了不少的兴致下去。

等到襄城伯府时,十分意外的就是大门洞开,数十青衣奴仆家丁站在大门两侧,一见惟功在众人簇拥下过来,众人便是齐涮涮的躬身下去。

“戚,襄城伯太客气了。”

“哪里……”一个襄城伯府有脸面的族人兼管家满脸堆笑,回说道:“伯爷说,现在五哥儿是少国公了,身份与往日不同,咱们府中上下,理当更恭谨一些。”

惟功摆手道:“我还是我,大家随意一些就好。”

话说如此,但襄城伯府的人仍然是那种恭谨之极的模样,惟功的话,对他们没有起太大的作用。

眼见如此,惟功心中也是感叹。

以前,他是皇帝的亲从官和舍人营的坐营官,还是拥有数十万以上身家的巨富,但到了襄城伯府这种百年以上的勋贵世家时,这些豪奴仍在是不怎么放他在眼里的感觉,也就是自己家那个年轻的伯爷和这个英国公的庶出五哥儿交情还不错,所以大家勉强将惟功看成是一个人物,舍此之外,惟功的势力,功业,全无意义。

勋贵圈有勋贵圈的传承和习惯,长或幼,嫡或庶,平民或勋贵,这其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惟功正要入内时,张简修带着几个从人,骑马飞速赶到。

大冷的天,张简修却没有穿大毛的衣服,只是一身普通的锦袍,腰间玉带扎束紧紧的,肩膀很宽,与腰间形成了一个倒三角型。

整个人,身体显的极有劲力,跳下马时,靴子在地上轻轻一撞,似乎有东西在地上一弹,整个人身体已经站立笔直。

这个人,如一杆挺直的铁枪,散发着勃勃生机和劲力。

“简修,你这几个月的苦修颇有效果啊。”

见到张简修的模样,惟功大加夸赞。兄弟三人在文华殿外立誓,他当然是精进不辍,张简修看来也是如此,只有一个李成功,不是很争气。

看到惟功,张简修两眼之中劲气有若实质,大步向前,带起凛冽的劲风。

两手一搭,便是抓向惟功的双手。

隐隐之间,这动作,竟是带有风雷之音。

仅凭这几手,惟功便知道张简修的武功已经步入大成境界,对劲力的掌握和运用,也是真正进入了高手的境界,剩下的就是境界和劲力的磨练。

他笑而搭起手式,迎击上去。

四只手相交之时,众人只听到雷鸣般的巨响,四周带起了隐隐的漩涡般的旋风,吹动的几个襄城伯府的小厮站立不住,纷纷后退。

两个人身上,惟功现在是有七石力,张简修也有五石力,两人劲力相交,力过千斤,这样的劲力之下,产生这般的威势,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惟功感受到张简修的磅礴劲力,心中也是替朋友高兴。

他的练力之法,启蒙于吴惟贤,再得益于老成国公授给的刘显家族的练气蓄力之法,加上自己天赋过人,已经自成体系,所以在感受张简修的力气时,虽感觉到对方的力气不俗,但惟功没有嫉恨,只有替朋友高兴。

当然,这还是因为惟功的实力远在张简修之上,所以他很从容。

在张简修拼死发力之时,惟功还形有余力,到最后,两手轻轻一振,已经将张简修抛开在一边。

在张简修这边,只是感觉到手腕一震一麻,一股大力袭来,令自己无可抵抗,只能让开。

“惟功,我还是比你差的远了。”

惟功欣然道:“你这已经极为不错了,最近想来是贵府替你延请了明师吧?”

练力,蓄力,发力诸法,还有一些打熬身体的法门,在很多人家是不传之秘,没有师承,只有自己乱练是不会成功的,张简修毕竟是相门公子,阖府之中只有他一个走上武学的道路,以前对张简修的支持不够,现在看来是改弦更张了。

“嗯,托你的福。”

可能是张居正在惟功身上看到武人也可以有大出息,所以调整了一些策略,对自己这个儿子真正的上了心,请了明师教导,不惜血本,使简修得到提升。

“呵呵,那要请客。”

“小事一桩……说起来,成功今天请的是什么客?”

“我也不知道,反正看了他的请柬,顺手就给你写了一封……”

“得,原来是饶上我的。”

“你和成功又不是没做过这种事,大家大哥别说二哥。”

两人说笑着往襄城伯府的后园而去,绕过正堂走夹道,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奴仆,靠在夹道边上,躬身行礼,不敢抬头。

张简修也不以为意,他家的排场比这里还大的多了,张居正实为大明第一人,府中的排场也真不小,所用的奴仆下人,也不比公侯之家少了。

一路上也是灯火通明,除了府门前的硕大的灯笼之外,整个伯府到处都是气死风灯和高大的戳灯,数字不下百盏,将沿途的道路照的通明雪亮。

等到了后园,风景突然一变。

李府后园,占地在二十余亩,地广十分广阔。而且,并没有如普通的勋贵人家那样,放置假山,广修亭台楼阁,而是只引一条河水,在后园中绕行而入,绕行而出,河水广阔宽大,激流不止,有一条长堤,在河水两边延伸跟随,长堤两侧,是数以千颗的梅花树种植着,长堤正中,有五开间的一幢精舍,面对河水,四面是梅花等各种异树奇草,风景极佳。

这种布置,胸襟格局迥异常人,是勋贵府邸中的上品。

惟功每一次来,都是品鉴一番,也曾经取笑过李成功,现在的襄城伯府如果叫这小子来布置,一定没有这样的格局气度。

此时天色黑透,但这后园之中,却是灯火通明,大约有五六百盏之多的羊角灯被一盏盏的挂在盛开的梅花树上,微风吹来,灯火摇摆着,将梅花剪影一般的映在灯壁上,梅花与雪景,长河与高堤,加上映在灯壁上的花影,此番景致,令人已经有心醉之感。

在李府下人的延请之下,惟功和简修两人慢慢行走在长堤上,良久之后,才到了那暖阁之前,李成功也是一身锦袍,正自笑吟吟的在阶下迎候着。

“成功,你是以这景来还我的人情么?”

一看到李成功,惟功便是笑道:“虽然我想你该拿不少好东西出来,不过,今晚这样的情形,等若成仙登天,看上这么一回,人生真的不枉了,所以就以此景还我的人情,大家都做个雅人,把俗骨给抛了。”

张简修也道:“我这个陪客也是值了,改日再还席罢。”

李成功呵呵一笑,先对张简修道:“简修哥不要口惠而实不至,你们相府的后园论精致功夫当推第一,谁不知道江陵相国的大手笔?”

张居正手握重权,拍马奉迎的人着实也是不少,张府后园,数次整修,每一次花费都在数千金以上,所以要是真论起景色精致来,肯定还是张家的后园更胜一筹。

张简修大大咧咧的道:“这是小事一桩,随便哪一天都好。”

李成功又问道:“听说相国已经定了日子起行了?”

“夏初吧,还有一两个月左右。”

“此番简修哥随侍否?”

“当然要走。”张简修笑道:“祭祀祖父,迎接祖母,沿途两千里,可以尽性游玩,这样要是不去是不是太傻了?”

“当然,当然!”李成功羡慕道:“听说你们府上打了三十六人抬的大轿,有小客厅,书房,卧室,蓟镇的戚帅还派了一队鸟铳手,穿华服,戴孔雀翎大帽,持精工打制的鸟铳,这可真是威风,等这一队火铳手到了,我可要去看看。”

“小事情,到时候下帖子给你便是。”张简修对火铳手毫无兴趣,反而因为李成功对此事有兴趣而感觉不快,他有些冷淡的道:“我们还是喝酒吧,夜雪看梅,烤火向酒,这样的美事在前,我们现在的说的,太俗气了!”

第233章 中人

“呵呵,两位请。”

李成功知道张简修的脾气秉性,倒也不恼,一笑伸手,延请道:“请罢。”

五开间的暖阁内布置的也是十分精巧,古董器物摆放的错落有致,有一个妙龄少女,手持一根长笛,在屋中一角,低低吹笛,笛声轻绕左右,再看窗外,星月相间,一片银白,数百盏牛角灯错落有致,摇摆生姿,是一种叫人心神宁静的享受。

酒菜上,伯府中也是十分讲究,每人面前一张小几,仍然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分食制,酒是御用好酒,菜是旋上旋撤,一刻功夫不到,每人面前最少都换了三十道菜,有的挟上一两筷子,有的也就是看看便撤下去,光是这一次酒席,李府上下,最少得花费在数千两以上了。

所以惟功识货,直言这一次的宴请就抵的过自己的人情了。

但李成功的花样,不止于此。

酒过三巡之后,他便笑道:“今日有一件事,原本是想和惟功弟私下先说,不过既然简修也来了,倒也正好,算是做个中人吧。”

“怎么,你要给惟功的商行入股?”张简修豪饮,长鲸吸水一般,酒已经饮的不少,现在颇有一些醉意,笑着道:“事先说明,惟功的商行可是谁的股子也不要,你想叫我说项此事,我不干。”

“寒家虽然不是特别有钱,但好歹也有近二十个庄子,还有几个质铺和官店,一年出息十万是有的,宗族里分去一半,小弟还落一半在手,缺钱是不缺的,简修哥莫将小弟看的那么没出息。”

李成功小小年纪就掌握大府,虽然讲究声色,但毕竟襄城伯府这样的勋贵府邸底蕴充实,倒还真的不缺钱。

“好吧,那你说吧。”张简修醉眼迷离,拍胸脯道:“只要我能帮得上忙,一定不会推辞。”

他们俩说话的时候,惟功只是笑吟吟的听着。

这阵子他的事业稳定发展,军营和商行都十分顺利,没有什么烦心的事情,连心态也是放松了下来。

自万历二年山村惨变之后已经过来四年多,他也从一个小孩子成长到真正拥有实力和势力的英国公嫡子,他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最少,眼前这两个家伙如小孩子一样的胡闹,他可是没有半点兴趣。

倒是点点梅花在灯火之下,清幽冷寂,勾起他一种特别的情怀,令他唏嘘不已。

这个时候,如果还在山村之中,他应该穿着厚实的毛皮衣服,持着硬弓,和伙伴们在山脉中寻找猎物,虽然初春时猎物枯瘦,但打得一只就有肉食呢。

再过几年,可能娘就张罗给自己成亲了吧……

想起已经离世几年的娘亲,惟功也是有些眼圈发红,若是眼前的一切,娘亲也能知道和享受到,该有多好!

“好事,好事啊,这事俺张简修当家,替惟功答应了,倒是他爹,还有他七叔七婶,应不应,俺可不敢包。”

“谁叫你打保票了?叫江陵相国出面啊。”

“霍,你可真是面子大,这件事叫俺爹出面?”

“咋了?一个少国公,一个是咱这堂堂伯爵的嫡亲妹子,不够资格?”

“够是够了,就是不合惯例。”

“屁的惯例,按惯例,象俺这样的相国家出身的,不考一个进士不是愧对先人?俺就偏不!”

“成成,听你的还不行?”

惟功刚刚是神思恍惚,这两个家伙争来吵去的他也没听明白,但隐约听着似乎是一件大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