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明-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前的屯民如一支有组织的军队一样,列队在田头等候用餐,在他们身后是刚挖出来的引水沟渠,每个人头顶还在冒着热气。

看到这样的情形,郭宇用赞赏的眼光瞟了军训官一眼,这种训练成绩是实打实的,糊弄不出来的。

第866章 暂休

山娃子纵马策骑在队伍的最前列,在他身边有十几个公安司的巡兵,穿着灰色的公安司巡兵制服,胸口和领章上分别是公安司的标识和职位名称等标识,除了负责的任务是治安之外,他们和普通的辽阳军人也没有太多的区别。

各级军官全部都是退伍军人担当,普通的巡兵是从屯堡农兵和学堂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同时也有公安学校的毕业生充实进来,公安司毕竟要负责户籍管理,地方治安管制,案件侦破,除了刑事案子,还有小规模的治安战争和经济案子,专业性越来越强,山娃子在夏天时也到长春的公安学校进修过两个月,学习了不少律法知识和刑侦的常识。

这个年代大明的刑侦业务几乎没有丝毫进步,不论是法司官的设立还是刑侦业务都相比前朝没有任何的突破,地方官除了人命案子,一般的斗殴,抢劫几乎很少理会,只有绑票,强奸一类的恶性案件,涉及人伦名教,才会按案子侦破。

这还算有良心的地方官,一般来说几乎所有的案件都会在当地宗族和士绅的干预下内部消化,地方官真正有兴趣的是大户人家分家产一类的案件,油水很大,可以借着断案的借口狠捞一把。就算有心将地方刑名管起来的,也多半碍于自身的常识缺乏,经常性的搞出冤假错案。

刑讯逼供是破案的最佳手段,诸如奇计破案一类的东西多在话本之上,现实里是见不到几回的。

相比前宋的提刑官断案制度,由地方亲民官充任法司官是一个严重的倒退,宋代还会有《洗冤录》这样刑名专业的书籍诞生,在大明就是不可想象了。

山娃子学习的当然已经不是洗冤录了,而是专业性更强大的多的专业书籍,包括验尸和现场勘察在内的很多专业知识都包含其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子,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就算山娃子早就通过了初级学识考试,在学习刑侦专业时还是头大如斗,好悬就毕不了业。

象他这种转业军官任职的巡长,每年都必须进行一到两次的强制性的学习,迟早要把刑侦的课给补了,不然的话,用公安司教习的话来说就是外行领导内行,这厮是以前辽阳都司负责刑名的一个老手,这几年一直在补文化课,用自己的实际经验配合书本知识,现在摇身一变倒是成了山娃子等人的教习了。

回到屯堡不久,山娃子就接到命令,叫他带几个经常出入女真部落的公安司巡兵,配合猎骑兵千总部前往女真区域,时间不定,在他离开的时间里,由其余几个巡官配合屯堡的堡长和官员们维持治安,如果时间太久,可能会调来一个新的屯堡巡长。

山娃子原本的巡长早就调走,任一路副巡长,山娃子因为上次表现优异接了原巡长的位子,十七堡是中心堡,他这个巡长等于局百总,如果是某路巡长就等于千总了,再往上就是分司副司长,司长,那么高的位子他倒也没怎么敢想,只是在十七堡刚上任,他一心想把这里治理好,为自己将来的仕途打一个扎实的基础。

除了仕途上的想法,他和自己在辽阳城外救过的那个新移民女孩的感情也进行得很顺畅,彼此有了好感后按本时代的习俗,山娃子已经叫人提了亲,女方家里也接了礼,换了庚帖,问过八字,再下来就等正式下定,在这节骨眼上,偏又叫他去出这趟远差……山娃子在马上心浮气躁的喘了口气,心中感觉一阵无奈。

不过他也是入伍多年的老兵了,知道任务是不可能打折扣,更不会有商量。既然调他,肯定也考虑过多种情况之后还是决定调用,说明这一趟的任务等级很高,象他这样级别也不被考虑个人情况,既然这样,也就只能坚决执行命令了。

“李巡长,还有多远?”

一个长随模样的胖子策马跑过来,纵在马上也是气喘吁吁的模样,看着都累,好在是秋天八月的时节,四周的树木才刚刚开始黄叶掉落,这胖子已经穿得很厚实,手还不停地搓动着,看样子这风就快受不得了。

山娃子知道这长随是新任总管的伴当,辽阳一般的官员都没有家奴,最多是家里帮着洒扫一下,后宅肯定要有一些仆妇丫鬟,一般官员出门时都是各部门配给的公务和公勤人员,自己私人带长随伴当的情形很少。

象任磊和张思根等人,原本就是乞儿出身,现在虽然个个都很富裕,却仍然保持着简朴本色,就算总兵官都不怎摆驾子,下头当然是有样学样。

只有眼前这位新上任的总管,旧的都司体系官员出身,以前的习惯还有不少留下来,府里养几个长随伴当,也是旧习惯的一种。

好在这几个长随也是跟着多年,调教好了的,不仅不敢趾高气扬,相反还很客气,跟着无非是做些打杂的事,也不多事,山娃子这才息了教训这些家伙的心思,若是遇着什么豪奴一类,倒是正好给他一个出气的良机呢……

“还得小半日功夫才得到,如果任大人累了,可以暂时休息一下,一刻钟后再出发。”

“好,多谢李巡长。”

那长随果然是奉命前来,不过并没有直接明说,而是用试探的法子先试探了一句,山娃子主动提出可以休息,他可以顺利交差,当然十分高兴。

整个队伍有近百名公安司巡兵和一百多押牛的农兵,两个小队的特勤骑兵,加上五百多新移民和几十个福余区民政总管衙门的官吏们组成。

从开原过镇北关,一路往东北行,不到二百里路程,看着不远,其实难走的很。

当时的关隘边墙选择地址不是没有讲究的,这边墙都是沿着山脉修筑,长城多半修筑在河套与山脉区域,地势十分险峻,几个要紧关隘更是地势险要,关墙内外,都是修筑在山脉之中。

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有效的将农耕区域与渔猎区域给分割了开来,汉民在内农耕,女真在外渔猎,这一道墙就是墙内汉民的安危所在,现在却是与以前截然不同,关门大开,除了盘查行人的兵丁外,这里已经和内地普通的一个城关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了。

事实上,腐儒们有些话全是放屁,有些倒并不纯然。

所谓“在德不在险”,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虚无缥缈的“仁德”的话,其实是有道理的。

不管是青阳关,镇北关,还是宽甸堡,或是抚顺关,这些关隘都没有阻止过后金兵占领它们的脚步,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时,开原铁岭抚顺关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易主了,沈阳这样的坚城,还有三万明军于内坚守,数万明军前来支援的局面,结果一日之间沈阳易主,守兵被全歼,援兵也被全歼,几个总兵当场全部战死。

从这些例子来看,所谓险要地方筑关墙和坚城守备,在明朝国势还强盛,明军还较为有战斗力时有用,一旦国力下降,明军战力下滑以后,这些关隘坚城,几乎是毫无用处的……

在这个时候,辽阳空前的强大起来,象这些关墙口隘,无非也就是方便核查往来人等,便于征行商商税的用处了。

山娃子一声令下,沿路行走的新移民和农兵们发出了高兴的欢呼声,从开原到这里路程不远,但全部是山路,就算道修的还好,但高低起伏,爬上爬下,对人的体能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这些新移民全部是山东济南府那边过来的失地贫民,来自几十个村落,倒没有宗族问题,但他们生活的地区是平原区,很少走过山路,加上舟车劳顿,就算进了辽阳地界后伙食水平大为增加,体能一时半会也上不来,况且他们还赶着几百头耕牛,耗费的精神和体能就更多了。

一群人呼呼喘着粗气,将牛赶到路边有草的地方自己吃草去,因为新修官道两边都有排水沟,前一阵下过几场雨,沟里都有残水,正好省了事,有一些牛没了拘管,便是一径跑到排水沟中,往水里一卧,身上沾了河泥,这就算是给自己涂了一层防蚊蝇和防暑气的保护层,一边打滚,一边吃草,倒也是惬意得很。

四周无有什么农田,这里山地为主,修这官道就耗了不少物资人力,也是惟功要经营关外,把松嫩平原切实掌握了,象是浑河,白河,松花江,这些干流上都修着桥,沿边墙都修了好几条大型官道,这边墙山地,没有太大的开垦价值,是以也就是这么一条大道,极目望去,满山苍翠,风景倒是真的独一无二。

山娃子是宽甸那边大山里出生,后世有名的风景区之一,到了秋天,满山红叶,到处山泉,另外人参松子松茸各色蘑菇猎物俱全,济南那边来的新移民没怎见过山景,大惊小怪的看着四周景色,他只略微瞟了两眼,就是自顾坐了下来休息,他身上带着制式水壶,扭开壶盖里头是灌的极清洌的山泉水,沽沽几口下肚,感觉身上的燥热也减轻了很多。

第867章 总管

若是换了以前,当然是脱了衣服打赤膊最爽快,不过现在已经八月天,中午还有些燥热,也多半是走路走的,若是停住不动,阵阵凉风吹上身,出的汗没一会儿就被凉风吹干了,是以山娃子连军风纪都没有解开,虽然坐在一块山石上休息,却是端坐如钟,军风纪保持的极好。

他这个主官都是这般模样,跟着他的那些公安司的巡官巡兵们当然也有样学样,要么肃立不动,要么就主动给马喂料,照料战马,要么也最多是端坐休息,没有丝毫放松懈怠的样子。

那两个小队的特勤官兵,原本眼高于顶,不怎看的起公安司的样子,毕竟他们是从军队中选拔出来,经过严苛的骑术和特务战的训练,不论武艺还是战功都不比镇兵精锐差,公安司虽然百姓分不大清楚,但真正的军人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也是可以理解,山娃子一路的表现,到底还是把这些眼高于顶的家伙给折服了。

有时候,话语是无力的,只有实打实的表现才能叫人心服口服。

特别是山娃子立过战功,是鸳鸯战兵出身,身上负过重伤的过往被爆出来之后,这些特勤人员对他也就更加客气了几分。

“爹,吃蒸饼。”

一个十来岁的小娃子将白面蒸饼从怀中掏出来,小心翼翼的掰开一大半递给身边休息的壮实中年汉子,自己留了一小半,眉开眼笑的吃起来。

“你小子全吃了。”

中年汉子呵呵一笑,将自己手中的饼子递给儿子,自己却是拿了一块杂粮饼子,就着一根腌萝卜条,大口地吃将起来。

蒸饼也就是白面馒头,里头夹着一点儿肉,对于常年不曾吃过细粮的人来说,这蒸饼的味道已经足够好了,不需要再就菜,光是吃着甜香的白面就已经足够味道,更不必提还夹着一块猪肉在里头,一咬一口油,那种感觉自然是甭提了。

这些移民,每日都发两个蒸饼和四个杂粮饼子,加上一些腌菜,这样的行粮其实就是他们以前在家里过年时才能吃的上的好食物,这白面寻常人平时哪吃的起,家里有病人或是逢年过节了才买上几斤,象这般天天吃的事根本是做梦都不曾梦到过。

在辽阳境内已经超过一个月,各人都吃了几十个蒸饼,就算这样,这中年汉子也舍不得自己吃,终是将饼都留给儿子吃。

小孩子到底抵抗不了白面蒸饼的诱惑,大口大口地吃将起来。

“爹,俺听说咱不直接到屯堡,和这些军爷一起走,到什么女真地界。这些牛都是那些女真人求了辽阳总兵,特意赶去卖给他们的。”

“是有这么一说。”汉子点点头,眼光极柔和的看着儿子一眼,心中感觉一阵酸楚。这几年天时不好,他们这些与河南交界地方的都遭了灾,这孩子的娘就是死在去年的大灾里,眼前的日子虽好,跟着自己受了十来年苦的女人却是看不到里。他心里想着这事,嘴里却是说道:“你吃着,俺再去扫听扫听。”

“嗯,爹你赶紧回来。”

汉子叫杨长福,当时农村的百姓多半取这样的名字,都是福啊贵一类的好字眼,不过真的能富贵安康一生的,百中无一。

那边聚集着几十个新移民,一伙人正说的口沫横飞,十分热闹。

“俺们可真是背时,人家进了辽阳地界,安生换了衣洗了澡,天天一样白面蒸饼吃着,就等着分到屯堡做事就行,每日早晨一起出工,晌午在工地吃,一天做四五个时辰收工,活计不一定,不过会点手艺在哪也不吃亏,会养羊的养牛的就自管照顾牧畜,活计比在地里轻省的多,只要把这些大牲口照顾好了,养的油骠体壮,考评就准保合格,每月拿银子领口粮,住的是公中发的房,每月扣了房钱剩下的就只管收起来便是,咱们这一群听说就是特别挑出来的,都能养大牲口,会放牧,羊啊牛啊马啊都会照顾,这一下却是把咱坑了,听说得跟着大军深入那女真地界几千里,马上就要过冬,这辽东地界过九月就能下雪,一场接一场的下,到十一月赶上咱回程,得在半人深的雪里趟回来,这一下,可真是生死不知啊。”

这厮不知道在哪里听到的消息,说的唾沫横飞,不过从眼下的局面来看,倒也未必是全然的胡说八道。

“那怎弄?王二你狗日的说的这么多,倒是说说咱们该咋办?”

“他能有啥办法?咱已经到人家的地头,白面蒸饼吃着,还不听人使唤?”

有人挤眉弄眼的道:“你看看那边的兵爷,一个能打咱山东镇十个,有他们在,咱们能怎么办?”

这些人近来在辽阳地界倒也不是白呆的,也是知道辽阳是一个讲法度的地方,凡事只要在法度内都好说,比如众人在这里尽管说,不远处就是特勤军人和公安司的人,众人说得再多人家也只当没有听到。

但如果敢聚众闹事,甚至发生辱骂上官,或是发生斗殴事件,那么与事者就惨了,轻则被抽皮鞭,重则被打了皮鞭关了禁闭,还得送到工地或矿山去当苦工,看你犯的事有多大,事儿越大呆的时间就越长……这些事从上了海岸就开始有移民事务官讲给他们听,众人听的耳朵都起茧子,到了辽阳和开原,这一路上果真有一些不识好歹犯了事的,无非就是挨皮鞭和关禁闭,好在这些人毕竟是淳朴农民,二流子和混混不收,所以真正犯了大事要被押去服苦役的人,倒也没有。

就算这样,叫眼前这些人敢出头闹事的,也是没有谁敢真站出来。

杨长福听了一气,闷声道:“有白面蒸饼吃着,咱又确实是会赶牛的,官府需着咱出力,有什么可怕的。说来说去,辽阳这边又不是叫咱去打仗。”

“长福说的也是……”开头说话那人先是赞同,接着又叹道:“说起来会养牛不如会种棉花啊,东昌那几个,因为会种棉花,直接去了棉田,听说上来就是三两一个月的薪饷,你们想,一个月三两银,能吃蒸饼吃到撑死!”

“辽阳也不孬,那边工厂也多。”

“工厂不能去,俺们过来,听说那边厂主前一阵子还克扣薪饷。咱卖力做活不怕,就怕被人欺负。”

“这事情辽阳的人不是说平了么?”

“平了也不能去,给这些商人做活俺心里头打鼓,还是给辽阳总兵官效力吧。”

“这倒也是,一路过来这耳朵里全是辽阳这边人夸他们总兵的话,这边日子是过的好,随便一个屯民就比俺们庄上地主过得还好。”

“俺们族长也不如这边堡长威风。”

“就是,听人家的也没错。”

山娃子歇了一气,就在这些移民中间走动,听到这些议论声响,也是悄没声的咧嘴一笑。

果然还是总兵官的章程对,该管就管,不该管不管,管你说破大天,只要不出头捣乱,随你怎生说,果然说来说去,最终还得挑一个自己接受的说法,没有外力压迫和有心人挑唆,这些老实巴交的种田汉子,能议论出什么花来不成?

“李巡长,这边来。”

山娃子走了一气,那边却是有人叫唤,看看却是新上任的总管大人,山娃子心里对这总管不是很喜欢,身上有不小的官气,又娇贵,人有些胖,体力不行,这一路走来,隔一段路便是要休息一次,最少一刻钟,因为此人,抵达十七堡最少耽搁了半天时间!

但对上官却又不能怠慢,而且县官也不如现管,虽然公安司是垂直体制,分司司长,副司长,各路巡长,各中心堡巡长,各堡巡官,还有区属的各处都是由辽阳城中的公安司负责管理,薪饷补给也是有总司负责提调,与地方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就是在堡中,巡长的地位也很超然,不象民政官卫生官文教官等分司管员要受堡长的领导,在堡中的事务是两重体制,一重是受各地分司指派任务,另一重是受堡长的直接管理,只有当堡长指令和上属分司的指令发生冲突时,则以各分司的命令为第一服从的目标……当然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属于各方沟通不畅,事后肯定也要被彻底清算的。

公安司的情形要特殊一些,除了必要的沟通和互相支持外,堡长没有权力直接下令给公安司,当然,各地的巡回法司更是受到尊重,连分区总管也没有权力命令法司民庭,更不要说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了。

司法与治安,两者相辅相成,做好了,政治和民望上加分,做不好,则减分,在治安这一块,惟功这个总兵官向来十分重视,所以辽阳各地的治安情形都很好,公安司直属直管,业务上不受地方官吏的左右和影响,这是一个十分行之有效的办法了。

尽管如此,山娃子也不能怠慢眼前这位总管,毕竟福余地区方广数百里,屯堡二百以上,人口百万以上全归眼前这位张罗,就是他有些想不明白,中军部下各司人才济济,怎么选了这位爷来当总管?

第868章 变迁

“见过任总管。”

山娃子应声而至,到了任大顺面前就打了个敬礼,礼数上来说是毫无可挑剔的地方。

任大顺便是新上任的总管了,他的朝廷官职是五品的提举盐务司,但那五品的补服常服朝服发下来他就没穿过……别的各司官员好歹穿了几天,算是一场喜气,任大顺这个前任的宽甸税官竟是一天都不曾穿过……他的夫人倒是气不过,在家里劝他道:“老爷何苦这么着,人家孙大人徐大人没事还穿着穿街过巷的,也没见怎么着?再者说就算是辽阳镇和朝廷不对付,但毕竟辽阳还是咱大明朝的军镇不是?李成梁老帅前些年多风光,辽东这地界就看李家的了,现在又怎么样?辽镇到底还是听朝廷的,你呀,也甭没事想太多了。”

任大顺当时似笑非笑听了,良久之后才叹气道:“你这妇人知道什么,其余各位大人能穿,是因为他们的根脚撑的住,我算什么?万历十二年前后才跟着总兵官,这算什么?和那些万历二年之后就跟着的能一样吗?就算孙承宗他们,也是要能力有能力,要资历有资历,我一个税官跟过来,一路扶摇直上,官已经做到文官五品,在以前我发梦也没有想过,还不知足?我一穿官袍,人家说我心向朝廷,总兵就算不信,心里能舒服么?”

他的话其实没有全说出来,不仅是资历上来的,能力上他对自己也不是很有信心。

辽阳现在的人才储备已经很丰厚了,当然不能和朝廷的几万文官相比,但那几万文官多半是死读书的傻了,不少进士出身的不知唐宗宋祖固然是笑话,但能有治理地方能力,理清权力关系,并且通晓世事,遇事有决断,有章法的,一百个进士里头也挑不出一个来。当时的科举制度确实是汇聚了绝大多数人才,可惜这些人才的才华是体会在考试上的,这一场一场的试考下来,好人都糊涂了,又能考试还有实际政务才干,又能八面玲珑在官场中混出头来,积攒出施政人脉来的……整个大明二百来年,能符合这样条件的也没几个。

但现在的辽阳,汇集的都是现在与未来几十的大明最顶尖的人才。明末最后一个可值一提的大学问家李贽,鬼才徐渭,半儒半僧的奇才袁黄,政务一揽世事通达的孙承宗,精明狡黠的徐光启……这还是辽阳各司有名的大人物,其余的中层以下,也是从各地罗致来的第一等的人才,不一定是进士或举人出身,但都是在某一行当特别有一手的真正的人才,在辽阳数年之后,就会成为政务上的一把好手。

另外顺字行出身的张用诚和任磊等人也是罕有的政务人才,事情到他们手中,三下两下就处理的条理分明,干干净净,任大顺每到各司办事,就感觉自己心中底气不足……在原本的辽阳吏员中他也算能干的了,和眼前这些妖孽般的大人物比起来,感觉自己实在是差的太远了。

这一次受命管理福余区,任大顺心中着实有些忐忑不安,就算是惟功亲自接见过他,交了底,但受命之后就是一次重要的任务压了上来,也令任大顺心中还是七上八下,很难自安。

“李巡长,此番距离十七堡还有多远?”

“回总管,如果加紧赶路的话,午牌前后就应能赶到。”

“你估计大军到了否?”

“按此前接到的知单,估计应该已经到了。”

“各夷部首领呢?”

“这,夷部自有自己的走法和章程,这就不是下官能判断的了。”

“好,你做得很好。”

任大顺点点头,示意山娃子可以下去,同时自己捶捶腿和腰间,叹气道:“不休息了,抓紧赶路吧。”

他这个总管,好歹这一点硬气还是有的,虽说命令是今晚申牌前赶到,但去的太晚,不免会遭受讥评,还是趁早赶路的好。

“是,职下就去安排。”

山娃子又打了个敬礼,不过有一些梗在他心头,确实是不吐不快,临下去之时,终是忍不住问道:“总管,这一次这几百头耕牛赶着,到底算怎么回事?向来不是在宽甸和抚顺关等地与东虏贸易么?”

“这是总兵大人要改章程了。”任大顺瞟一眼这个厮杀汉子出身的公安司巡长,眼前的山娃子站的如一根杆枪,脸上身上都有明显的刀疤,那种凌厉之气一眼就看得出来,对这么一个干练的巡长,他还是有些客气,因此颇有几分耐心的解释道:“以前的关卡贸易,于我大明来说并无多大利益,反而一直在贴补东虏那些白眼狼。现今各大商行,犹以唐家在内的辽商和顺字行在内,每年都固定在边墙外收取皮货人参东珠等物,甚至自己雇佣女真人代采,而辽阳镇也不打算贴补钱财给那些白眼狼,以后的官方抚赏就停止了,不过与女真贸易情形较为特殊,一律在商言商,恐怕这边的商人能把那边给欺负死,生出事来也不好,这牛是女真各部都需之物,牛价不高不低,取乎其中,由各区屯堡直接与女真贸易,也不准用人参东珠来换,要的是松子茸菇或是鱼,肉,要么出人力……这其中的道道很多,你慢慢就会明白过来。”

“职下有些明白。”山娃子思索了一会儿,静静地道:“各临近女真屯堡总会有和对方打交道的机会,需要这些屯堡对他们有影响力和压力,耕牛农具是最好的东西,交给屯堡来用,效果比在关卡那边直接交换要好的多。他们的好东西我们用银子买,我们的好东西叫他们拿物资来换,老老实实的给换,不老实的就扣他们的东西,各屯堡自己当家作主,按各地的情形来办,这样比一刀切要好的多。时间久了,各处都影响到女真各部了。”

“好家伙……”

任大顺真的没有想到,眼前这副模样的厮杀汉子和刑侦治安的好手,居然心思动的这般快,头脑又是这般清楚明白。

对女真各部迟早要改土归流,不过惟功并不是打算硬干,纯粹依靠武力改土归流也办的到,但最少准备十几二十年的动荡期,还得有不少人命来填。如果他是大明天子,或者现在辽阳镇在整个辽东一手遮天,这样的做法带来的代价也能承受。但未来辽阳镇的重中之重是吃下辽镇和辽东这边的蒙古各部,往北吃下所有的无数部族,尽复奴儿干都司故地,未来的依托点是松嫩平原,但对苦页岛和极北之地也要经营,这样的话后方最好是保持相对的平衡,所以对吃下女真各部,十年内改土归流的目标来说,当然还是要以徐徐图之,慢慢吞食,分化治之的办法来做。

具体到底是怎么样做法,这就不是任大顺这个层面可以详细知之的了。

就算这样,他知道的肯定比普通人多,但眼前这样看样子简简单单的厮杀汉子,居然一口也说了个道道出来,任大顺为之改颜,也就不足为怪了。

山娃子面无表情,沉声道:“职下只是信口胡说,总兵官心中的大丘壑又岂是我等能胡乱猜度的?”

女真和汉民之间的矛盾当真不少,一方面是两边能和睦相处,甚至在辽西辽中辽南,都有不堪受上司盘剥压迫,或是犯了罪的汉民冒险闯过边墙,投在女真那边生活,一方面是明廷向来对女真优抚,种种物资不要钱般的赏给他们。而另一面则是二百多年来明军对女真各部强势者不停的剿杀,不管有没有异志,一旦出现一统女真的可能,明军就会打击哪个部落,整个边墙外的女真各部,除了向来恭顺的哈达部和栋鄂部外,几乎每个部落都受过明军的打击和扫荡,而女真部落,只要一强盛就想的是统一各部,然后与明朝为敌,骚扰边墙,甚至叩关而入,抢掠四方,只有当领头的部落头人,比如王杲和阿台这样的首脑被剿杀之后,整个边境才会稳定一段时间。

李成梁杀觉昌安,塔克世,就是防患于未然,并且有很多扶持打压和拉拢的心机手段在里头,杀清佳奴,杨吉奴,使得叶赫内乱不止,自然也是有这番考虑。

只是李成梁的这些做法,自以为是,后续乏力,凭白搞乱了叶赫,给辽镇添了不少麻烦的同时,还使得努尔哈赤一家做大,三十年时间里,努尔哈赤以几百丁的小部落首领到统一女真,编出六万丁口的大部落,立国称汗,这和李成梁的一味纵容和扶持是分不开的。

到万历四十年后,李成梁看出情形不对来,但他的应对不是设法分化打压,而是步步后退,主动撤出宽甸六堡,让大块地盘让给女真,试图安抚住努尔哈赤的野心,事实就是他死后不久,女真就大举进犯了。

象山娃子的家族,在栋鄂部被逼反之后的战事中只剩下他一个人,宽甸山民,死伤很重。数千上乃至上万人规模的战争,殃及一些边民是难免之事,但朝廷毫无办法,辽阳后来又招抚了栋鄂,边民的一些血泪,自然是只有自己擦干净。

现在这样,辽阳定下了大宗旨,对女真开始步步紧逼,包括驯服的栋鄂在内也是一体对待。对惟功这样做事的狠心和决心,山娃子体悟的并不多,但光是眼前这一点也足够他敬服万分了。

此中的事由,包括自己家族的惨事,山娃子不愿向陌生人提起,更不愿搏人的同情,是以他的表现,沉稳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