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明-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场优秀服务勋章,这是战场辅助人员的特别勋章,第一次上这样的战场有这样的表现,足以叫李从哲这个青年人为之自豪,并且,脚下也是一条金光大道了。

李达自打到战场之后还没见过儿子,打完了仗又是一路献捷,李从哲回辽阳后,他的情形都是写信禀报,对儿子得到勋章李达当然十分满意,不过看到儿子此时的模样表现,李达顿时火起,策马冲上前去,对着李从哲吆喝道:“你小子要做什么,到你杜叔家当贼来了?”

听到身后响动,李从哲被吓了一跳,待看到是父亲时,顿时苦着脸道:“爹,你一回来就发脾气。”

“呃……”

到底父子情深,又打战场上下来,就算李达在龙骑兵与北虏主力决战时也有性命之危,李从哲就更不必提了。而眼前的儿子已经脱却稚气,脸上英气勃发,显然是经过战场锤炼的结果,李达感觉高兴和欣慰的同时,也不免有一些心酸。

儿子长大了!

他原本还挥着马鞭吓唬儿子,这会子也垂了下去,只虎着脸道:“不是我脾气大,你自己瞧瞧你那样子。”

“爹,赶紧进来说吧,杜婶他们都知道。”

“好,没有个好理由,一会非抽你两鞭子不可。”

李达无语,和杜忠一起下马,李从哲已经先溜进去了,一群跟随过来的护兵眼见无事,留了一人留守在院门口,另外的人拨马返回军营去了。

杜家的院落在城中算大了,这几年经过几次扩建和整修,进了三开间的大门之后就是不小的院子,两边厢房和正堂用游廊联在一起,檐下摆放着花盆,两侧种着秋海棠一类的花树,看起来又干净,又精致漂亮。

杜家一家子听到动静都是迎了出来,杜忠是直接从塞外回来的……他呆的地方被惟功取名为四平,福余故地在惟功心底里还有别的名字,不过就直接叫福余地了。

四平地,长春地,福余地,将来会有龙安地,吉林地……再没可能自己设卫或建立州府之前,也就只能用这样的名字来称呼了。

一路风尘仆仆回来,却不曾有空进家门,只是在进城时杜忠委托一个一起回来的部下前来家里报信,所以这会子一听到动静,全家人都迎了出来。

“当家的你可回来了。”

“爹,你回来啦。”

一家人叽叽喳喳迎上来,各有称呼,看到这样的场景,杜忠的眼眶也是有点儿湿润了。

“老大回来了。”杜老太爷这已经快八十了,这个年纪在当时是了不得的高寿,一般人活到五十以上就已经感觉老的不成,因为缺乏各种维生素或是缺钙等原因,掉头发,掉牙齿,躬腰躬的厉害,不良于行,两眼难以视物,各种在后世七十以上人才会有的症状,在这年代四十以上就可能出现,甚至三十多岁的人掉光牙齿的也并不是没有,杜老太爷在这个年纪还很硬朗,虽不能说耳聪目明,但仍然颤颤巍巍的自己走出来见人,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的好叔父哟,你老小心受了寒气!”

杜忠赶紧上前将杜老太爷扶着,老太爷开始还很享受,不过,一眼看到杜忠身上的官袍补子之后,杜老太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以为是自己老的糊涂了,不过,再仔仔细细地看了一回之后,老爷子终于忍不住问道:“老大,你这补子,我为什么看着象鹭鸶补子?”

杜忠以前当百户时也不是没有穿过这六品官服,文武官袍服制颜色都差不多,最要紧的就是乌纱帽的形式和补服不同,杜家一家子对这个上头并没有什么研究,一时竟是忽略了。

这会子老太爷一提醒,各人拿眼一看,均是有点儿发呆。

是啊,杜忠怎么穿的是文官服饰?

“老叔,”杜忠微笑道:“这一次大战之后朝廷来酬功,刚派了钦差前来宣旨,我已经是苑马寺丞了!”

辽阳的人对这个官职并不算陌生,毕竟常驻在城口和往海盖各州巡行的兵备道就是兼苑马寺卿,这个头衔并不算是完全的虚职,在京城的苑马寺中也是以辽东寺卿来称呼这边,因为兵备道不仅管军政民政,还要兼管马政,战马的储备和养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大明虽然一直不停的和蒙古贸易购买战马,因此没有两宋那样的严重缺乏战马,但毕竟战马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一旦缺马,首先辽镇这样的以骑兵做战方式为主的军镇就会撑不下去,那后果就十分严重了,所以苑马寺卿在辽阳是一个很耳熟的官职,连带着少卿和寺丞这样的官职,也是为人所知。

“老大,老大你居然成了文官……”

杜老太爷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过了一会儿,两眼中老泪滚滚,竟是流下泪来。

杜家兄弟只有老三杜廉是老爷子所生,另外几个都是老兄弟分别所出,原本杜忠是老大,世袭百户,日子也过的下去,但这一生也不会有什么变化,老二杜义老三杜廉都没有官职,好在有一磅子力气和武艺,可以自己讨生气,老四杜礼聪明,一直读书上进,后来辽阳镇出现,事情大起变化,杜忠武官不干了,跑去当了工头,老三和老三现在已经是辽阳的中级武官,一个是副千总,一个是司把总,武职也是都指挥佥事和卫指挥同知,杜礼更是在京为官,已经从主事到了员外郎,再往上就是正五品郎中,成为郎中,那就成为真正有实权的大人物了。

杜家四个兄弟,就杜忠放弃了官职,一心做了一个带工的大匠,这叫老太爷心里着实不是滋味,现在看到杜忠居然也因功受赏,不仅又当了官,而且是六品官职,只比中了进士的老四低了一阶,老太爷心是自然是百感交集,涕泪交加了。

第754章 躲避

“扶老叔进去吧。”杜忠叫自己的两个儿子扶着太爷爷进房,老年人身子太弱,就如风中之烛一般,不仅要小心风寒,情绪过于激动也是不成的。

“当家的,你得穿着这身衣服,重新做份拜帖,嗯,匣子就到城南去订做,给你做一个正经紫檀木的。”

自从杜忠干了工地上的活计之后,开始只是领着几十人的小工头,俸禄当然优厚,不过也引发了不少风言风语,特别是这两年,杜家其余几人全部当了大官,暗地里嘲讽杜忠的人就越来越多。

人就是这样,无事生非,说长道短的人总是有的,特别是妇人,那种闲着没事的三寸长舌妇实在很多,对这样的人又没办法短期内教化好……辽阳的教化已经很成功,包括排队,卫生细节,公益事务已经深入人心,想不遵守的话,公安司的人也不开玩笑,惟功是相信民众的道德靠自律是不会增长的,法律是道德最后的底线,在道德标准相对低下的时候,用法律来促进道德的进步也是一种极佳的手段。

随地吐痰要罚最少五两银子,这在现在的辽阳也是重罚,一般人家的全部月收入也就是五六两,这还是辽阳,换了内地,是一般人家一年的纯收入,吐一口痰就全没了。

其余的规规行为,也有不同标准的处罚,不仅罚,而且毫无商量,敢于假公济私的人,不管是公安司还是什么人,廉政司和侍从室的督查人员也不会放过他们。

在这样的严厉管束下,道德标准当然也节节攀高,不过,再高的道德标准也不能禁止人有势利眼和三寸长舌,这是没办法的事,物质起来了,相对来讲男子多半都识字读书有一技之长,而且也忙碌了,一般的青年妇人和女孩子也开始大规模接受教育,对中老年妇人来说,说闲话也算是一种娱乐消闲活动,只是被说的人家就格外痛苦而已。

杜忠的婆娘看来这几年没少受窝囊气,家里虽然有钱,也算有势,但当家的人不是当官的,这叫她很沮丧,在那些婆娘面前也有点直不起腰来。

这其实是妇人间勾心斗角的小事,如果惟功祭出广场舞这种大杀器可能要好一些,不过显然杜家的婆娘和广大的辽阳妇人们没有享受到总兵官的这种关照,而且以现在辽阳的风气,叫妇人们上街舞蹈,到底还是难了些。

“好罢,这等事随你,不过不要闹的太过份了,这官袍也就是这两天穿穿拜拜客,年上再穿几天,平常又不穿。”

“咋地?”杜忠媳妇问道:“难道这官还是暂时的?”

“官怎么能是暂时的。”杜忠哭笑不得的道:“一日授官,不犯罪革除当然就一直是官,不仅是咱,还有你也是安人了。”

“我也有诰命?”

“有,还追赠咱家三代,不过,这都不算什么,我还在建筑司,还是给辽阳做事,还是辽阳镇下的人。这一点,你得弄清楚,和人说话时,不妨直说。”

“哦,我懂了。”

虽然懵懵懂懂的,但多年的积习就是男人说的是对的,杜忠媳妇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一直不停的嘀咕自己也是“安人”,那种喜不自胜之态,弄的杜忠也是无法可笑,只得摇头笑笑罢了。

一品二品大员的妻子例封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到九品都是孺人。

当然也不是全有,一品到五品是诰命封赐,六品以下是“锡之敕命”,不过民间一般都称诰命夫人,其实并不是所有品阶都有,文官多半有,佐杂和武官就多半没有了。

杜忠也懒怠管婆娘这些小事,左右不过就是别苗头说闲话的妇人间的事,他把目光投注向李家父子。

李达的习惯是先照顾到战马,这也是龙骑兵在内的所有拥有战马的辽阳兵的习惯了,待他把战马照顾好之后,便是询问起李从哲刚刚那般模样的原因来。

“嗯,就是这样了……”

李从哲说完之后,脸色通红,神情也变的忸怩起来。

“哈哈,竟是如此。”

杜忠在一边听的真切,也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忠叔,你老这样为老不尊啊。”

李从哲有点儿恼羞成怒,不过这样的态度只能叫李达和杜忠一起大笑起来。

李达笑了一气,才对李从哲道:“臭小子你也不小了,若不是在辽阳一路这样念书又当了军医,你爹我早就举债也给你说好了媳妇,这个姓艾的小丫头要是真相中了你,这倒也是好事一桩嘛。”

杜忠沉思道:“就是她家是商人,这不碍吧?”

“不碍。”李达大大咧咧的道:“镇里是不想武将和文吏一边走的太近,也不想我们没事和商人勾勾搭搭,不过,那是平时,总不能禁止互相结亲家?咱们那四海商行,以后还得往海外发展,就是往北去,也是由咱们军队护着商人发财,然后咱们这些有股子的也分红,就是全镇将士,也会在这商行里拿钱出来分,以前是咱们平虏从自己的顺字行里拿体己给咱们发钱,现在规矩已经立好了,大家伙就得帮着四海商行拿下更多的地盘……嗯,就叫市场,得叫他们买咱们的布,买咱们的丝绸,买咱的盐和铁,买咱的皮子人参,反正咱辽阳出啥就叫他们买啥,不买,哼,咱就揍他们!”

“爹,”李从哲失笑道:“那咱不成了强盗了?”

“啥叫强盗?”李达淡淡地道:“一个人抢别人那叫强盗,国家抢别的国家,那叫战争!”

“咱华夏向来不是这样的行径啊……”

李从哲一时很难消化老子的话,神情整个有点儿不好了。

“你知道个蛋。”李达一脸轻蔑的神情,看着儿子,撇嘴道:“你小子书是咋念的?咱华夏要是向来不干这营生,祖宗怎么打下这么多这么大的地盘,怎么把东夷百越都变成咱中国人的?”

……

……

李从哲打杜家出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有点儿晕。

他是看到艾敏在自己家门前过来的时候,急切之下跑到杜家来躲避……艾敏自从获救之后,隔三岔五的就往李家来跑,原因先是致谢,后来就是打听李达啥时回家,艾家可能也觉得李从哲是良配,加上现在辽阳的风气也并不那么保守,对女儿的行为也就睁眼闭眼,反正每次来都跟着大堆的人,也不怕人家说孤男寡女的闲话。

艾敏娇俏可人,秀色可餐,家里也是极富,换了一般的人肯定很乐意了,不过李从哲感觉自己很想做一番事业,每天的生活轨迹就是从医院到家,家到医院,只偶尔和好友们聚会一场,小饮怡情一番,算是工作之余的放松,这姑娘这般找上门来,对别人是做梦不敢想的好事,对他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负担了。

原本他还想敷衍一下艾敏,不过眼看姑娘眼里渐渐柔情似水……李从哲顿时就慌乱了。其实他家世也是不在艾家之下,甚至按传统观念是远在艾家之上,而且生的也很英俊,又是年轻有为,艾敏对他一见倾情也是很正常的事,可惜遇着李从哲这样的木讷货色,估计小姑娘回家之后,有的郁闷了。

看看艾敏一行人已经离开,李从哲才放心往家而去,没走几步,便是看到两个熟悉的身影。

“姜大个儿,山娃子,今天又不是休息日,你俩往我这瞎跑什么!”

一看到是姜一鸣和山娃子两个,李从哲原本有些严肃的脸上露出兴奋的神情,一路小跑到两个战友身边,互相就是好一通捶打。

“山娃子要走了,俺请了假。”姜一鸣笑闹一阵,向李从哲道:“你今天轮班倒休?正好,咱哥仨一起到北门找个酒馆喝一顿,喝完了山娃子就开拔了!”

“要走了?”李从哲吃了一惊,拉着山娃子的手道:“去哪儿?”

这会子他才看到墙角放着山娃子的背包行李,行李包,行军毯,水壶,饭盒,医药包,杂物包,短刀,小刀,戚刀,所有的东西都放置的井井有条,一会儿背在身上或是挂在牛皮武装带上,直接就是长途行军的所有装备了。

一看到这些,李从哲心里就明白了,这一次调动肯定不是短途调动,不然有一些大的东西山娃子可以放在姜一鸣或是兵站的行李柜里头,看眼前大行李包里装的鼓鼓囊囊的,肯定是山娃子把所有的东西都装上了。

“看看俺胸口标识吧。”山娃子一笑,指着自己的胸口标识笑着道:“俺已经调入公安司,军功和年资换算,俺现在是公安司四平分司东部局第七分局屯堡处副处长,等同局副百总,怎么样?”

也亏他,一长串的新任单位官职名称几乎是嘴一张就全说了出来,看来在此之前没少下工夫。

听到山娃子的话,再看山娃子得意的神情,李从哲和姜一鸣都露出替战友高兴的神色出来,李从哲笑着揽过山娃子的肩膀,说道:“今天你开拔不能喝醉了,俺把这酒留着,等你回来休假时,就叫你爬着出酒馆门!”

“哈哈,那俺就等着了。”

山娃子十分开心,算是与两位战友,预定下了半年之约。

最快的速度,他也得半年之后才能有长时间的休假了。

第755章 退伍

山娃子原本只是一个伍长副队官,不过鸳鸯战兵都是武艺高超体能过人的军中豪杰才能加入,而且在战阵接触的时候是要冲杀在最前,所以也要格外的豪胆之辈才愿意成为一个鸳鸯战兵,现在军中这种编制越来越少,就算是普通的鸳鸯战兵也要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并不是随意可以加入,山娃子武艺过人,胆色更是过人,在军中屡立战功,现在因为重伤,很难再背负几十斤重的铁甲跳跃如飞的战斗,同时也很难再继续高强度的体能训练,退出战兵队伍是势所必然之事了。

他有好几种选择,成为二线看守防备部队的一员,看守海港,中左所的老铁山,黄金山上炮台林立,需要炮兵的同时也要步兵守备,盐场和铁场需要军队看守镇压那些被俘的苦役奴工,各要害机要部门需要部队做警备,所以由战伤老兵和新兵部队担任这种看守守备工作也很合宜。

要么就是退伍,退伍也有多种选择。

想赚钱可以看算术水平,一般军人肯定都能过了初等课程,各方面知识储备还是有的,不过要进入各商行就得有更高的算术水平,还得学过一些经济学课程,不过只要过关了,到商行做事俸禄优厚,收入颇丰,地位也并不低。

想冒险可以到海事学校进修,然后成为陆战队的一员,退伍军人不会去干水手,船长,大副,水手长,这些高等职位要么是原本的老水手担任,要么就是海事学校的精英任职,只有少量的船只是由半路出家的当船长,只是少而又少的特例。

也可以到屯堡任职,退伍军人在屯堡的选择很多,当个教员,月俸也有十来两,养活妻儿,过相当体面的生活都够了。

各司的吏职,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辽阳的退伍军人安置,可以说是相当不错,毕竟现在能够退伍的很少,只要能留在军中的就会尽量留在军队里头,现在辽阳还面临将来的大扩军,迟早要把步、炮、骑、海诸军扩充成三十万人以上的超强军镇,这个计划不要说镇里的高层,就连普通的士兵知道的也很不在少数。

在所有人眼里,惟功是迟早要自己做一番事业的,想想现在辽阳的地盘已经远在辽镇之上,以前的辽阳都司已经从一个整体被分割开来,辽中,辽东,辽南,全部落在惟功手中,现在辽镇掌握的就是关门到宁前,沿大凌河到锦州和广宁这一带的辽西区域,而除了一半以上的辽东都司地盘外,新开发的长春四平福余地方已经不比这一半地盘小了,更何况新一年还有大规模的进攻计划,未来几年之内把嫩江科尔沁部落打垮的话,大量的土地也会落在辽阳手中,再一路东西进攻,彻底消灭泰宁,打垮插汉,赤峰一带的万里平原和草原区域也会落在手中。

外东北地区,二百万平方公里宜耕宜猎的森林和平原地区,也是志在必得。

随意算算,恐怕十年之内,辽阳掌握的地盘会在三百万平方公里以上,已经是大明关内国土的一半还多了。

这个时候的大明,往西最远不过宁夏镇,原本的哈密卫早丢了,大明除早年有染指西域的打算外,自洪武之后就没有能够收复西域,比起汉唐时对西域和草原的掌控来说,确实有较大的差距。

在西藏,虽然已经算是大明国土,但掌控力十分有限,比起清季对西藏的掌握来说,也是远远不如。

整个明朝,要说疆土比宋强的,就是辽东都司和沿收复了故辽、西夏的地盘,另外就是故南诏国也多半留在了大明疆域之内。

但就算如此,未来十年内惟功掌握的地方也是超过大明近半的国土,至于军力,财力,肯定可以与大明举国之力相当了。

现在辽阳的年收入已经是机密,只有司以上官员才知道大致的数字,民间怎么猜的都有,有说一年过亿的,也有说数千万的,也有说一两千万的,但再怎么离谱的猜测,也没有人说辽阳的年收入比大明朝听低……不过就是辽阳一地就经营成这般模样,若是地盘再大上十倍,人口多上十倍,又当如何?

这样的前景就是辽阳人对惟功忠枕不二,并且有信心跟着惟功更上层楼的背景所在了。

一个团体,朝气蓬勃,不仅仅是各种制度下的约束奖惩,更多的还是人心的归附,以制度促人心,以人心改良制度,一直不停的砥砺进步,才是团体不停向上的原因所在了。

山娃子加入的是公安司,也是退伍军人们除了经商发财,或是屯堡养老之外的最多选择了,公安司也是半军事体制,在边境地区公安司简直就等同于军事组织,在内地,平时负责治安等事也是暴力执行机构,和守备部队有很多交集,待遇也很优厚,当然,象山娃子这样的优秀战兵加入其中,直接就官升几级,成了副百总级别的司内官员,俸禄当然也水涨船高,一个月五十多两的薪俸,加上各种在塞外为官的补贴,算起来已经超过李从哲这个军医和姜一鸣这个薪俸同样很高的炮兵了。

步兵百总月俸六十两,公安司的俸禄应该也是参考的步兵,不过山娃子到塞外却是加入的公安司的骑兵队,他的骑术原本就不坏,临近女真地界的以射猎为生,家里有牛羊群和养的马群,骑马是自小就会的。

在公安司招人的时候,特长一项时,山娃子填的就是“骑射”这两个字。

有这特长,每个月有额外的津贴补助,加入骑兵队后,也有一份,从一个贫苦山民到年入七百八百两左右,抵上的过去一个卫指挥使,山娃子也应该满足。

“在此一别。”山娃子和两个伙计小酌一番之后,看到一辆大型的四轮马车过来,就是和两个伙伴行军礼告别。

这车身是漆成纯黑色,和民间灰色白色绿色等各色用车完全不同,是纯粹的公务用车,车身很大,四轮上方是减震用的弹簧,车身内也有相应的减震设施,不过就算如此,一路从开原出边墙再到四平东部,路程大约超过八百里,以现在的道路条件也得十天之后才能到了。

等四平到开原一带的路程全部重修一次后,这个时间可能会提到六天左右,这大车用七八匹马拉,日行百里,拉人有三十来个,加上各人的行李和自重,重量也好几千斤了,有这样的速度,已经是很逆天的事情了。

“再见。”

“保重。”

两个伙伴也是行起军礼来,眼看着山娃子笑笑,背着行囊和拎着自己的行李包,在马车门前排队,最后上车时,又是向这两人挥了挥手。

“再见面不知道是何时了。”

相隔没有千里也差不多,彼此都有很多的事情,姜一鸣很快要奉调到中左所轮值,那边有大量的炮兵炮台和试射场,他将成为教官,为一个班的炮兵学员教授炮兵课程,一边轮值炮台,一边讲课,几乎所有的老资格炮兵都有这样的经历,不过对姜一鸣来说还是第一次而已。

辽阳坚信训练的力量,不论是文科科目还是实战科目,训练永远会使人进步。

而实战更会令人进步的更快,象姜一鸣这种实战过的炮兵,用来训练新人当然是十分合适的,相当多的军队老兵,就是这样不停的接到训练命令,去替军镇训练那些刚刚才入门,或是根本没入门的菜鸟们。

“今日替他送行,也等于送我自己呢。”

“是啊,我们三人要分别了,希望明年能够再聚吧。”

李从哲是军医,他也有带新人的任务,不过在辽阳的医院里进行就可以了,想到好友依依相别,心中自是不免有些难过。

“戚,我可高兴的很。”姜一鸣却是一脸兴奋的模样,对着李从哲道:“中左所不坏,天天能开火打炮,带新人也好玩,那帮家伙,还不个个得奉承巴结我?一不小心,哼,我可不会心慈手软。而且,海天连碧,景色简直是没说的,看点点白帆于海上穿行,四周一片碧蓝,连天空带大海,几乎没有丝毫杂色,身边脚下是碧翠苍山,俯瞰下去是庞大的船厂和井然漂亮的生活区,大地如同一块块漂亮的画布……那景致,甭提了!”

李从哲从来没有想到过,姜一鸣这样的一个粗人憨货居然有这样的文辞水平,可想而知,中左所那里的情形给当年还是新兵炮手的姜一鸣多大的冲击和感动了。正因如此,姜一鸣接到去中左所的命令时没有丝毫抵触,而是充满了兴奋之情,就象是一个和情人分开多年的久旷男子,已经难以自主了。

想着这样的比喻,李从哲差点笑出声来,不过,他还是对姜一鸣正色道:“等我休假时,就去中左所看你吧,原本是打算去塞外看山娃子的,既然中左所更好,我就先去中左所!”

第756章 福星

福星号海船在两个月前离开了中左所港口,在它出港时引起很多的议论和猜测,作为一艘一直以来光彩无限的名星战舰,福星号的行踪当然也是十分的引人注意,引发一场小小的风波也是在所必然。

只是对船上的人们来说,到哪儿去都是无所谓,反正只要有船长在,那就一切都尽在掌握,只等着一场接一场的胜利便是了。

这么一艘五百五十吨位的大船在以前的大明是见不到的,自万历十五年之后,开始一艘接一艘的下水,辽阳船厂的技艺越来越先进纯熟,中国的造船术结合了西方的造船术后迸发出别样的光彩,最少在相当程度上,中左所船厂所造的大船中有相当多的中国元素,很多细节上的东西,也叫那些从泰西聘请过来的造船技师,大为惊叹。

这船并没有如人所猜测的那样直下澎湖,补充淡水食物再往南洋,对这种吨位的大船来说,用来在国内使用是有些浪费的,只有往倭国,南洋诸国,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出来。

可能是在前两年福星号经常出远门的缘故,这一次上头给的海图是前半截多半在国内,后半截也只是到倭国,这么走一圈之后,就可以返程休息。

对这样的安排,水手们其实并不算满意……出远洋当然辛苦,也很危险,就算不打仗的话,船上现在这一百多名水手也会有最少一成死在海上,病死的,失足落水的,不一而足,总有一场莫名其妙的意外在等着某个倒霉蛋,一场远洋超过半年时间,最终肯定有不少人没有办法回头,只能被抛在大海之中,从此成为孤魂野鬼。

不过危险大的同时也代表着有存厚的回报,福星号每赚一份银子,除了七成上交之外,还有三成是以分红的形式分给船长和诸多的水手,炮手。

这种分红比例和英国人不同,英国的海盗要分的更多一些,但英国海盗多半是自己集资造船,不象辽阳的船是完全的以军镇建造,私人募集资金造船出海只限商船,也不允许商船干私掠的勾当,就算中国也有海商变海盗的传统项目,但在辽阳这里是不允许的。

福星号在此前的出海中俘虏过大量的船只,当时的海船纯粹的军舰很少,只有少量海上大国有纯粹的军舰来维护海上治安,多半都是商船,而每一艘商船为了有自保的能力也会有少量的士兵在船上,更会装配火炮,用来在紧急情况时自保。

在军舰之中,又会有相当的“私掠船”,这是英国为了打败西班牙的海上霸权而特别出现的制度,战舰专门用来打劫别国的船只,坦白说就是政府允许的海盗,在英国,这些数量达到几千人的海盗又被称为“皇家海盗”,上至英女王伊丽莎白,下到贵族和普通的百姓都对这些海盗进行投资,他们造出轻便的快船,有别于西班牙式的大船楼式的旧式战舰,英式战舰多桅多甲板,降低船舷,取消前船楼,减轻后船楼,这样可以承载更多的火炮,不至于使船失去重心,在海战时,这些海盗用轻快的战舰不停的射击西班牙战船,使对方失去抵抗能力后再靠边上船抢劫,英国船只有陆战军官和炮手,当然还有船长和水手,但与西班牙不同的就是英国人又能操炮,也能爬上高高的桅杆上进行水手的工作,所以哪怕在海战时损失惨重,英国战船仍然能继续射击和追击敌人,几十年间,私掠船只使西班牙大为失血,加上无敌舰队的损失之后,西班牙人的霸权已经被打破,英国人已经有了新的海上霸主的潜力,现在挡在他们眼前的已经不是葡萄牙人或西班牙人,而只有海上马车夫荷兰人了。

荷兰也是纯粹的海上国家,商会在荷兰势力很大,这个国家此时拥有几万艘商船,遍及全球各处,因为商船众多,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