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明-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人,而不是一堆应声虫。”

“就算如此,恐怕将来处分难免。”

“一点挫跌,我还承受得起。”

徐光启点点头,那种有点儿玩世不恭的态度收敛了很多……自从自绝举业,虽然徐家是小家族,但仍然叫徐光启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在江南,举业才是很多家族梦寐以求的东西,再有钱,地再多,没有举业,家族中没有几个能“立牌坊”的大人物,就仍然算不得大世家,历史上的徐家因为徐光启而光辉发达,后世的“徐家汇”这个地名都是因此而来,可想而知,徐光启在放弃举的时候,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徐光启开始有点儿吊儿郎当,好在几年之后,徐家大小在辽阳安顿下来,感受到此处与别处的决然不同,过上富裕安闲的生活之后,在徐光启身上的压力就减轻了很多。

在这个时代选择到辽阳来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小的原因,但几乎是毫无例外的被吸引住,连袁黄那样的机谋百变的而又无欲无求,只愿为生民多做些事的人都选择了留在辽阳,最少在目前来说,倒是没有人后悔过。

“以前一直以为恺阳兄就是一个事务官的格局,无非就是做事缜密,肯任事多劳,现在看来,还是把老兄看的低了。”

“我呸。”徐光启的话叫孙承宗哭笑不得,啐了一声之后,便是扭过头去,这是表明谈话中止,他要继续忙碌的意思。

徐光启一时却没有走,背着手,征征立了一会儿,脸上突然又露出那种含意丰富的笑容,他轻声嘀咕道:“听说袁了凡也回来了,眼前局面,这和尚最受不得,我倒看看,他能做什么鬼名堂出来。”

“什么?”孙承宗已经又把注意投注在公文之上,他没听清楚徐光启在说什么,抬起头来,眼中一阵迷茫。

“没什么,我告辞了。”徐光启哈哈一笑,拱了拱手,飘然而去。

“呵呵。”孙承宗迷茫的看着徐光启离去,也是呵呵一笑,阳光照在他满是大胡子的脸上,脸上神情,恰似一头呆鹅。

……

……

袁黄确实是日前已经回来,事实上,连肃清门这里的事,他在城楼上都是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是他自始至终也没有出头的意思,坐在城楼子里头,安闲的喝着茶。

辽阳现在其实到处都有茶楼,大大小小的花园式的开放公园也颇多,哪里都能找到喝茶的地方,相应的,不少江南或是蜀中才有的服务业也在辽阳兴起了,什么说书的,卖茶点的,小吃零食,掏耳采耳,几乎是一条龙服务,人们手中有钱,自然而然的就会追求享受,顺带着,就是把辽阳和其余各地的服务业也带了起来。

就拿澡堂子来说,以前富贵人家不可能出来洗,下澡堂的都是普通百姓,谁也没有什么闲心和余钱在里头泡,隔很久时间,身上又痒又脏了,才在那黑池子里头泡一回,一年到头,这些穷苦人也洗不上几回澡。

到如今,澡堂子里亮堂堂的,水也清,人们喜欢得闲就泡一泡,再喝一壶茶,在澡堂子里也有说评书唱小曲的,还有卖点心的,在这个时候的辽阳,人们终于有心情做一些生存之外的事情,就是这些简单的东西,使人们的居住愉悦感成倍增加……对于几年前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不得温饱的人们来说,现在的这些,已经叫他们如同生活在梦里一样了。

对袁黄这样的人来说,家底原本就不差,如果他是俗一些的人,尽可以走马章台,追欢买笑,或是醉心诗文,刻版刊行,或是买卖古董,当时的富人,也自有一些消磨时光的好法子。

袁黄却向来不是如此,悯农恤贫,关爱世人,以凡俗之身,却欲行圣贤之世。

他早就成名,在浙江和江南一带,袁了凡的名声已经不在徐渭这等鬼才之下了。

能留在辽阳,吸引他留下来的,恰恰就是这些平凡人的享受,袁黄最钟爱和郑重其事当成辽阳政绩,打动他心灵的,便就是他眼前在做的事情。

换了别的城池,谁能搬走城头所有的佛郎机炮,空出地方,装修城楼,改为茶楼?

光是这一点,已经叫袁黄舒心畅意,而眼前所有的这些喝茶说笑的平民,更是叫他融入在一种奇特的气氛之中,袁黄简直爱死这种感觉,就是眼前这种安闲的,无忧无虑的各人脸上的神情,是他成为居士学佛以后,一心想在每个人脸上看到的!

就算在江南,虽然茶馆很多,地方也是很富裕,百姓多半能衣食无忧,但也有骄横的富者,高高在上的官绅,阴毒的师爷状师,狠毒的衙役差人,为富不仁的地主,把别人命不当回事,自己命也不当回事的青皮打手,输光了家产的赌徒,忧心明天吃食的主妇,面黄肌瘦的老人,小偷,乞儿,流民,各色各等,构成一副光怪流离的图案,在那里,袁黄已经感觉煎熬,而到河南,陕西,辽东,在这些穷困的北方,那就是另外一副惨景,在辽镇管辖下的一些地方,叫人感觉就是人间地狱了。

想想汉民宁愿跑到北虏和东虏地界求活,他们原本的生活是什么模样,也就可想而知了。

袁黄喜欢和这些市民百姓呆在一起,他现在是民政司的主管,也是等同营官,每个月俸禄和年底花红好几千两,这收入换成大明官员的话,最少也得是督、抚级的收入,而且是正俸和灰色收入一起上,才勉强差不多,当然,要是当个贪污犯的话,有钱地方的知县一年也能有几千两收入,辽阳的营官,差不多等于是不怎么贪污的大明督、抚或四品黄堂,有这样的收入,袁黄反正是知足了。

在辽阳这几年,他印了两套书,日子过的十分充实,除了少数金钱回馈家族和抚养家人之外,多半都是用在印书和周济穷人身上。

他这个习惯,是怎么也改不了的。

第727章 群商

因为经常做善事,袁黄和辽阳镇的富商们组了一个善堂,算是民政事务的外延和补充,官府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民间力量也是适当的补充,他这一次是从中左所风尘仆仆的回来,刚一到辽阳,就在这里请城中富商喝茶。

眼前城门处的一幕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城楼上的茶客也有不少跑了出去,趴在城堞往下看热闹。

袁黄一开始还是找了几眼,后来发觉那个青年事务官指示随员去召人手的时候,他微微一笑,就不再往下看下去了。

一个事务官再嫩,只要知道办事流程就好……既然有人闹事,那就是公安司的业务范围,把事情解决掉,继续再做自己业务范围内的事情,做好就行。

他又继续喝茶,一刻钟功夫过去,唐志大和艾可中,李昭祥等人的身影才出现在眼前。

袁黄定的是雅间,能坐五六个人,茶具和茶摆在罗汉床中间的小几上,客人可以自己添茶,如果一壶茶喝完,可以叫伙计继续再上新的,小几上还有一些零食,不外是软糖和瓜子花生一类,聊作添头,喝茶无聊,可以吃点小食解闷。

内部的装修也很不错,这茶楼是一个南直隶商人的产业,刚刚袁黄进来时他已经过来招呼了一遍,又看到唐志大几个,茶馆老板又是亲自送到雅间门前,不过他很识趣,在外说了几句话后就告辞了……他知道袁黄见这些商人,当然一定是有正事要谈。

“诸位大东主,劳烦你们跑一趟,实在抱歉,请坐,请坐。”

袁黄的嗓音低沉而又有磁性,配上本人的长相,是一个风度翩翩,叫人一见心折的中年人,他的话略带南音,不过官话还是很标准,与这些本地辽商沟通起来,毫无困难。

“哪里,了凡居士太客气了。”

“就算居士不请,我等也想与居士见上一面,实在是有一些话,不吐不快。”

“我们还是开门见山的说吧,这阵子,城中实在是乱的不成话了。”

还是唐志大最爽快,说话也最直接,当然也是和他们与袁黄十分熟悉有关,袁黄虽然授给都司衙门的六品经历,但几乎没穿过官袍,也不怎么穿类似军便服的各司制式服装,一袭青袍,一顶软帽,简简单单,身上还有叫人见而忘俗的飘然出尘的气息,加上和唐志大等人经常打交道,彼此间十分熟识,而且也不象税务司直接管着他们,说起话来当然就很随便了。

袁黄看了说话的艾可中一眼,点头道:“艾东主说的是,确实乱的不成体统。不过,本司是民政部门,今日请各位东主来,是感谢各位东主在新移民的事情上慷慨解囊,别无它意。”

“可……”艾可中红头涨脸,却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平常袁黄见他们,交情是交情,也是托钵化缘,见面了总没有好事,好歹要叫这几个辽商花上几个之后才算完,所以艾可中一接到袁黄的帖子就会有花钱的准备,今日袁黄开宗明义,只为致谢,不为它事,若是心里没有官司要打,艾可中自然是高兴的,现在,却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袁黄也不理他,举起自己手中的茶杯,茶杯口茶雾缭绕,茶水清洌,茶叶竖在杯中,一看就知道是难得的上品好茶,他举了举杯,笑道:“本司以茶代酒,向各位东主致谢了。今后,恐怕还会有叫辽阳商会出头露面,或是出钱的地方,当然,本司只募捐,不强迫,若用强的,那本司就成了税务了,恐怕各东主见了就不是这般情形了,总之,请各位东主饮茶。”

这一次新移民的事情,辽阳的各司当然都倾尽全力,民政司获得的拨款最多,但很多事情并不是钱够就能办好,按辽阳最上层的理念,一件事,看着不相关的阶层也能出一把力,参与其中,在辽阳的主人意识便会更强,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统合各阶层的力量,也就更容易一些。

在这样的理念下,辽阳商会当然也是民政司动员对象,象是刚刚城门处的一些衣服,协助的人员,便是商会派出来的。

所费其实不多,只是表达一种统合参与的意思,对这些,商会其实也是明白……赋税才是他们缴纳的大头,象这种抛头露面,参与到民政事务里的事,花费不多,还落一个宣传作用,傻子才不干。

袁黄以茶代酒的致谢,换了别的司官肯定是各有各的做法,有人喜酒,有人爱茶,袁黄的秉性眼前这些商人们也是十分了解,清茶一杯,也不减郑重之意,不管心里是不是一团乱麻还是一脑门的官司,三个商人也是郑重举杯,同饮下去。

就在此时,又是有两个身影出现在门前。

唐志大露出不悦之色,他们有要紧的事情要和袁黄商量,这茶馆的掌柜难道这般不识好歹,居然还敢擅自带人过来,那真是太没有眼色了。

不过他的脸色瞬间转为和悦,原本坐着,猛然一下便是站了起来。

艾可中和李昭祥两人扭头一看,也是一起起身。

三人一起笑着拱手,唐志大笑道:“难得,难得,今早起来时听到喜鹊叫,心里还奇怪要应在什么事上,原来是两位老兄联袂而来,这可是难得之至!”

“今晚小弟做东,不去酒楼,就在小弟在南郊的别院替两位老兄接风洗尘。”

艾可中笑道:“好吧,叫李兄抢了先,不过李兄的静园修的确实不错,山水形胜,都是请师傅在苏州看了几个大园子,烫了样带回来,一切照苏州规矩,两位老兄进了园走上一圈就知道了。”

众人七嘴八舌,无非是尽述欢迎之意,来的两个人,也确实是当的起。

宋钱度和李文昭两人,已经都年过三十,不复多年前那种青年锐气的模样,但无论如何,两人都算是商人中的杰出之士,辽阳的很多生意都与宋、钱两家有关,他们也在这里买了大宅,有不少族人迁居在此,不过两家生意越做越大,自己也有商船和海外贸易,在苏州南京还有不少产业,苏州的大型丝厂也是和两家有关,可以说,不到十年时间,这两家的产业最少翻了十倍上去,原本可能是家资数十万的大商家,现在已经是家资数百万的巨无霸了。

在大明正常的历史轨迹中,这样的大商家不可能出现,地方官府的压榨,官绅和同行的排挤,各地的贸易壁垒,加上买地置田的引诱,资本可能被深埋地下,而不是拿出来进行持续的投资再发展。

树大招风和树大根深,两个词,也是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

如果没有辽阳和惟功的撑腰,宋李两家绝不敢发展到现在的地步,树大招风对普通的商人世家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大明历史上,身家达百万的商人被官府盯上,抄家灭族,身死家灭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到如今,光是在辽阳一地他们两家也有过千个伙计,涉及到几十个行业,可以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两人的气度神情也是比之青年时期还要出气几分,虽然都穿着普通的衣衫,但这两人在此一站,便是磊磊不群,显示出过人的气质来。

唐志大几人,虽然也是都身家过百万,在这两人面前,仍逊色几分。

“两位大东主好久不见。”

袁黄也起身,向着宋、李二人拱手致意。

宋钱度和李文昭抢先赶紧向袁黄拱手还礼,一边答应三个辽商的邀约,五人彼此见礼过后重新坐下,彼此又重新喝了一轮茶,宋钱度和李文昭对视一眼,才由宋钱度开口道:“此番前来,是奉总兵大人相召的命令,说是有要紧大事。弟等自中左所上岸之后,沿途前来,听了不少锦衣卫在辽阳祸乱的事情……总兵大人还没有回来么?”

两人都是商人世家出身,对力量的把握已经深入到骨髓深处,换了别处地方,听说有锦衣卫为祸,两人在十年前肯定是避之大吉,根本不敢再近前,更不要说去做什么生意。

天大的事,也不如自家平安更为重要。

在京师,不少商人突然就失踪,然后锦衣卫通知人被关押,全家要卖房卖地还不够,还得借钱去赎人……锦衣卫绑人,经常搞到事主倾家荡产为止,落在他们手中,就算被赎回来,人也被虐待的不轻,重则残疾,轻则也要卧床数月才能复原,赎的慢了一天,亲人就象是在地狱里煎熬一天。

这样的危险所在,不是在辽阳,这两人是绝对不会过来的。

“我等在此聚集,也是为了此事。”

唐志大苦着脸,嘴里是答两个南商的话,脸却是转向袁黄,他呐呐道:“居士难道不知道我等现在的窘境么?锦衣卫到处勒索,绑人,打人,他们还到处寻青皮无赖当助手,本城没有,辽阳境内也没有,听说他们居然跑到沈阳召了几百个无赖过来,城中每天乌烟瘴气,混乱不堪,人心惟危,大家已经没有心思做生意,不少商家已经关门停业,就算这样,仍然被人盯上,听到人敲门,众人便是吓得胆战心惊,真要是锦衣卫上门,就是全家嚎啕了。这样的情形,在城中时不时的发生,而且不仅是商家,我辽阳的普通人家也很富裕,这阵子遭遇勒索的事也很多,现在一到傍晚,天还没黑全城就是家家关门闭户了,尽管街面上其实有公安司的巡兵,但人家不怕盗匪抢掠,怕的是那天子亲军和他们的爪牙啊!”

第728章 提点

唐志大的话,十分沉痛,看来也是憋了很久的心里话,在场的商人们,包括宋钱度和李文昭在内,都是将脸沉了下来,为商者,最害怕的就是眼前的情形了。

众商人面色沉痛,袁黄却不为所动,仍然是神态悠然。

“居士,老和尚!”唐志大急眼了,反正袁黄和他们熟,平时偶尔也会彼此开开玩笑,他一急,连“老和尚”这样的不恭之语出说出来了。

“我想居士心中别有丘壑吧,眼前的事,对我们来说是大事,对辽阳镇来说,恐怕是一件小事情。”宋钱度心中一动,微笑着拿话试探。

这一次他和李文昭奉召前来,惟功说是有大事要商量,但又没有言明,只是请他们抛下手头的事情,尽快从江南赶到辽阳来。

他们的生意,与顺字行息息相关,顺字行能发展到浙江和两湖,当然也是和他们的鼎力支持有关。

在他们的带动下,江南的大商家也有不少陆续加入同盟,获得好处之后,同盟越发稳定,现在也仿辽阳的例子,成立了南直隶商会,宋钱度任了会长,李文昭是副会长,商会成立之后,对顺字行和四海商行的发展帮助更大,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各家都落了实在的好处,大贸易开展之后,只要融入其中的人都是赚的盆满钵满,有利益驱动,支持自然就落在实处。

就是两湖,也是反对者少,主要是经营盐铁这一块生意的人敌视辽阳,就如江南一带,松江织布的人对辽阳的不满与日俱增一样。

谁都知道,辽阳的棉花出产越来越多,织的布也越来越多,现在影响的是松江低端布的销量,迟早会影响到高端。

当然,南商们并不知道,惟功要的是整个亚洲的市场!

英国佬之所以打鸦片战争,最要紧的就是他们的纺织品进不了中国市场,当时的清政府设置了贸易壁垒,对英国布匹进入进行了种种限制,英国佬在全球都是出超,大赚其利,不仅本土有大量纺织厂和棉田,在印度种植棉田更多,纺织厂也更多,对英国来说,贸易就是其立国和富国的基础,断绝贸易,就是毫无疑问的战争行为。

对现在的辽阳来说,垄断本国的纺织品市场,进而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这些地方,是迟早要进入和抢占的,大航海时代已经来临,迟一步,将来就得费百倍的力气去追。

宋钱度和李文昭两人已经不是当年奉家族之命南北经营的青年商人,而是成功带领家族持续发展的当家人,惟功平时与他们沟通当然是书信,象这样要求两人前来辽阳商量事情的请求当然非比寻常,宋钱度希望从袁黄口中先打听出一些消息,最少,象眼前锦衣卫的事,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一进辽阳地域,他们就感觉到人心惶惶,可想而知,如果不是辽阳已经确定大胜献捷,锦衣卫一定会被撤回,现在人心会慌乱到什么地步。

众人都很难想象,如果总兵官真的被召回了,辽阳会又落到什么样的境遇里去!

“和几位实说吧,”袁黄何等人,当然知道这几个商人心中的所思所想,沉吟了一下,便态度坦诚的道:“大人相召你们是何事,我并不知道,不过,应该是和商业有关,与锦衣卫在辽阳近期的动作无关。”

“那兵主爷对锦衣卫就这样放着不管?”

袁黄笑着反问道:“怎么管?他们是朝廷派来的,是天子亲军,你想大人派兵抓他们?这样做也不是不可以,出一些苦主告官,然后由城中的观察大人下令约束锦衣卫行为,抓起那些外来的无赖,出兵震慑,这一套行起来,锦衣卫大约也就识趣走人了。”

“就这样很好啊。”几个辽商闻言大喜,赶紧道:“请上头赶紧这么做吧,我们等的急了。”

“但上头还没有这么做,说明上头另有考量。”袁黄闭目思索了一下,断然道:“你们得自己自救了。”

“什么?”唐志大十分惊愕,嘴巴大张,象一只受了惊的蛤蟆。

“现在辽阳左路军往京师献捷,但还在路上,等他们到了京师,献捷大典之后,朝廷封赏的旨意会过来,同时,锦衣卫会奉命撤回。这个过程,可能很快,十天八天,也很能很慢,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锦衣卫出来,不可能不捞好处就回去,张惟贤与我们总兵争斗多年,现在的大势他没有办法,但把这些锦衣卫留在这里,借着明面上的理由给我们总兵添点恶心,制造些麻烦,这总做的到吧?就算我们总兵一怒,把他这几百手下宰了,他又有何损失?对我们总兵官来说,也是两个选择,一就是刚刚我所说的那样,把这事给解决了,还辽阳清平世界,二就是再忍半个月,和朝廷现在不宜翻脸,刚刚大捷,朝廷一则欢喜,二来疑忌,再公然对付天子亲军,朝廷疑忌之心更重。现在看来,可能选的是第二种做法。不过,实在来说,这并不象是我们总兵素来的行事为人,恐怕这其中还有什么变化,不过,我一时还想不出来。”

要是张惟贤在这里,恐怕就要鼓掌叫好了。

袁黄不愧是袁黄,把他的心思和做法猜了个滴水不漏,现在局面的发展,几乎就是和袁黄猜测的一模一样。

就算是对惟功和孙承宗来说,袁黄这一番心思机变,也是足以叫人动容了。

对唐志大等人来说,袁黄的话,就是一道道晴天霹雳。

“这,这可怎么办?”

“是啊,我等难道真的要远离避祸?”

“唐兄,你在中左所的宅邸似乎还不错,不如我们几家躲一躲?”

三个辽商,惊慌失措,竟是当场商量起要远远躲开。

宋钱度心知不妥,温言提醒道:“三位老兄,你们是辽阳商会的头面人物,下头的人正水深火热,三位躲起来不妥吧?”

李文昭也道:“人可躲,产业怕是躲不掉,现在他们勒索多少银子?”

“前几天有个千户亲自到昌盛纺织厂见我,”唐志大苦着脸道:“嘴一张便是要五万银子,那盐引明显是赶制出来的,拿真盐引来好歹还算敬业,拿五万两的假盐引就叫我们拿五万真金白银,也亏他们敢想。可我还不能直接拒绝,只能虚与委蛇,那个千户一脸不高兴,直说了,叫我们赶紧准备,逾期不给,小心倒霉!”

在锦衣卫进入辽阳之初,因为辽阳的种种异常,他们敲诈钱财还有些分寸,时间久了,看到辽阳也没有怎么反制他们,这些人便是加倍放肆起来,在此前,唐志大这样的商会首领,算是辽阳上层的人物,锦衣卫也不想招惹,现在一出手,便是五万银子。

就算唐志大等人身家百万,五万也不是小数目,况且谁也不知道,五万是结束,还只是一个开始。

“难办了。”

“嗯,破局很难。”

宋钱度和李文昭面面相觑,饶是他们现在的身份地位,对这样的事,也是拿不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出来。

初入辽阳,就遇到这样的事,这两个南商,也是苦笑起来。

“诸位慢饮,我先告辞。”众商人如同在雷暴雨中被狂风吹的摇摇摆摆的小草,凄苦无助,而袁黄却是不为所动,起身告辞。

众人心里不免有怨气,但却无法对袁黄发作,当然,也不敢。

当下起身送行,袁黄行到门前,才对着唐志大淡淡道:“凡事求人不如求己,于其在这里怨天尤人,不如想想,自己手中有没有力量,是委曲求全,还是破釜沉舟!”

“是,居士说的是。”

袁黄见唐志大喃喃以应,显然并没有真正听进自己的话,他微微一笑,也不多说什么,就这么洒然而去。

身为等同营官的司官,袁黄有自己的护卫,不过他几乎很少带护卫,一袭长袍,头顶软巾,肋间挟着一柄木骨雨伞,来的恬淡从容,去的潇洒自若,看着他的背景,唐志大抱着头道:“恨不得我没有这些家私,就和袁了凡一样,活的多潇洒从容。”

众商人皆是笑起来。

唐志大的话当然是只能当笑谈,家资百万,可得的享受是这世间所有一切,只要想到就没有做不到,财富,权力,人望,种种一切就象是磁铁一样,不知道吸引了世间多少人。当然也有袁黄这样视钱财如粪土的存在,但没有大智慧斩断世间一切,谁又能从容做到?况且就算袁黄,世俗的权力和财富其实也不算少了。

“闲聊无用,”李文昭的脾气倒是和以前差不多,直接犀利,他看着众人,沉声道:“刚刚了凡居士说我们自己有力量,求人不如求己,我和宋兄都是江南的外来者,我想请教诸位,居士所说的自己有力量,求人不如求己的话,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想,居士的意思,是叫我们自己对付锦衣卫?”唐志大语调缓慢,说出来的答案却是叫眼前的所有人差点惊了个跟斗。

“可我们是商人啊!”

“是啊,四民之中,最卑贱的商人!”李昭祥两眼睁得老大,一脸不可置信的神情。在场的人,都是和他一样,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是啊,他们是一群商人,一群在大明亿万生民中除了贱民之外,最低一等的商人。

士农工商,商可是在最后!

第729章 活泛

“几位,那都是老黄历了,现在的辽阳,我们还是最低一等的不是?在总兵官眼里,我们是不是最低等的不是?在百姓眼里,我们是最低等的不是?就算是那李贽李卓吾,也不是公开说商促进流通,以有换无,利国济民,商人不是蠹虫,也是和农一样,于国有利?”

唐志大的脸色,着实是有点儿狰狞。

确实,这阵子不仅是他,城中的商人们都倒霉透顶,被锦衣卫狗撵一样的撵的没法子了,他这个商会会长,不知道承受了多少压力,原本还只是别人倒霉,现在锦衣卫又杀到他的头上,他心里的压力和怨气已经快到了爆棚的边缘。

如果辽阳镇现在能断然处置,他也不会有什么别的想法,但现在镇里不管,袁黄又是这么一点,唐志大的心思就顿时活泛起来。

是啊,既然求人无用,就不如求己。

“太冒险,还是太冒险了。”

李昭祥咬着牙齿,脸色阴晴不定,一时显然还下不定决心,而艾可中则是面色发白,连连摇头,坚决不敢同意。

倒也怪不得他,在辽阳兴起前,他就是家资十来万商人,但那时毫无地位可言,不要说总兵一级的营伍大将,就是那些指挥,佥事,千户,甚至是百户一级的低级武官都敢欺负他,敲诈他,虽然他用重金不停的收买那些朝廷官员,当年王政和在辽阳时,艾可中每年最少送几千两给他,一年上上下下打点的费用要过万两,不出这个钱,随时可能被人惦记上而家败人亡。

这才隔了几年,虽然他的家产已经增加了十倍有余,但叫他和官府作对,甚至是要和天子亲军直接对着干,他没有这个胆子。

“怕什么!”唐志大道:“有总兵官和辽阳镇在我们身后支持,闹出事来,正好托名是锦衣卫残暴凌虐地方,辽阳镇和总兵官才好说话。这局棋,我们就是最好的棋子。”

虽然惟功和孙承宗等人的用意并不是这么简单,不过如果简单化表述的话,唐志大的话倒也是摸着窍门在哪里了。

宋钱度和李文昭虽然也有不少产业在,但毕竟根基不在辽阳,所以算是事不关己,心思也清明的多,听了唐志大的话不禁点头:老唐这会长没白干,算是历练出来了。

“再等等,再等等。”艾可中满头大汗,心里也知道唐志大说的有理,不过这个决心,他等闲真没法下。

“不管几位有什么决断,我二人无不支持。”

李文昭和宋钱度对视一眼,两人双双起身,郑重道:“事情这么纷乱,我们先住下,大家有心情再聚,只是有一句话,要我们出手相助,那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两位高义,”唐志大十分感动地道:“现在确实纷乱如麻,我们就不强留两位了。”

“嗯,告辞了。”

宋钱度和李文昭先告辞出来,留下几个继续激烈争论的辽商,城楼上阳光很好,晒的人身上暖烘烘的,不少市民就站在城堞边上晒太阳说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