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明-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严斥,还有宗室的镇国将军和奉国中尉被免除爵位,废为庶民,如此严厉的措施之下,减优免之事也顺利进行,仍然按洪武年间的旧例,一品朝官只免三十石粮不纳税,可以荫庇三十丁不纳力役,这种程度的优免,才是国家能承受的,否则按万历三年以前的情形,一个秀才生员都能荫庇数百亩田,一个举人可以荫庇数百家的力役,几万亩的上田不纳税,从秀才举人到朝官,加上勋亲武臣和太监,这十几万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在他们名下的土地和人丁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这么多人不纳粮,不承担力役,明朝中后期,明明人丁比国初多出几十倍,田亩比国初多出几百万顷,而收上来的税粮反而大幅度的减少,其原因就在于此!

在张居正的主持之下,公爵之家,免税不过两百顷,亲臣,一百顷,一品文武不过三十石,虽然不能做到完全上的理想状态,但到了万历五年,毫无疑问,国家的税赋已经大幅度增加,户部存银,已经超过百万两,存粮,始终维持在一千五百万石到两千万石之间!

这在嘉靖年间发不出文武大臣工资的年头,是根本想象不到的事情!

清丈田,免优免,接下来张居正又清理刑狱,两年功夫,忙忙碌碌,国家的情形在大幅度的好转,边关上则是有戚继光和李成梁两个大将镇边,大同总兵马芳也是一个很得力的猛将,虽然老迈,却仍然能镇守大同一带数百里地方平安无事,九边最重要的几个军镇,无非就是蓟镇宣府和大同、辽镇,这几个军镇有这么得力的将领镇守,整个北方防线,固如泰山。

南方,几十年前的倭寇之患基本上已经解决,只有小规模的倭寇偶有侵扰,此时的倭寇中汉人已经大为减少,不复当年王直在时的盛况,而以真倭为主了。幸而广东总兵官陈磷十分得力,闽海一带,有俞大猷坐镇,说起来,也是风平浪静。

这样的情形,纵使是张居正的政敌,亦是不得不赞一声政通人和,财阜物康,大明已经是有十足的中兴气象了!

……

崇文门一带的气象,更比几年前要兴旺的多!

此处是天下第一税关,官店多,收税的税吏多,当然绝不是后人在影视剧里拍的那傻鸟模样,几个兵丁站在门前,税吏挨个抽税,以崇文门每日涌入的人流之多,客商之多,货物之多,真的这样收税,队伍准能排到通县去。

事实上就是在客店和塌铺之中,有大量的税官和税吏,查看商人帐目,检视货物数量,然后按规矩抽分收税,至于是按完全的规矩,还是适当的少收一些,不仅要看税官的心情,还得看商人是否识作,又或者有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背景当靠山了。

除了朝廷的征税大吏和税吏之外,这里也有绵延数里的官店和塌房,都是贵人所开,不是公侯之家和有权的太监,没有人能在这里虎口夺食。

这些官店,有提供酒食和住宿的功能,也可以存货,更可以代朝廷收税,一个大的官店,在崇文门这样的地方,每年可以收入千两以上。

后世的人可能不理解千两以上是什么概念,但当时的物价,三两到五两银子一头牛,六两到十两能买到马,上等战马不过几十两银子,一个临街单进的小院,买下来不过五六十两到一百两。

一年两千两左右的收入,代表可以在京郊城外买三百亩地左右的半个村庄!

第071章 异人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当然是以商人为最多,和几年前的情形大为不同了,很多商人都是空着双手,身边只有一两个伙计跟着,在最热闹的地方,随意闲逛。

若是数年之前,当是带着大量的伙计,用骆驼或是骡马,身边就是驼队或车马随行,不进了城,将货物交割了,是没有闲心去逛悠的。

那些山西老倌开的塌铺,在这种时候按说是生意最好,每家都该住的满满当当的,可那些大型的塌铺之前,都是人马稀疏,伙计们都站在门前,眼巴巴的看着,指望那些不明就里的客商,稀里糊涂的就撞进来。

掌柜则是站在里头的柜台边上,满腹心事地张望着,要么就是打着算盘算帐,看看今年又亏了多少。

再有那些替人送货的脚行,从伙计到掌柜,也是和塌铺这边一样,门户边上都挂满了蜘蛛网,还真不知道已经多久没生意了。

从东便门进来的客商,人流众多,偶然有一两个客商,带着大宗的货物过来,已经纳了税,预备到这边脚店雇佣几十个脚夫,将货物分别抬到地头,几辆大车要是进城分头送,省钱是省钱,就是耗时太久了。

“宋兄,你打算去脚行?”

“是啊,早点把货开发了,送到落地,心里头安定啊。”

人群之中,有两个穿着茧绸长袍,头戴方巾的两个青年人,都是白净脸膛,胡须不长,身形瘦长,从模样到气质,都是典型的南人模样。

两人一说话,更是江南苏、松一带的口音,十分明显。

“你有一年多没来了吧?”

“是的。”

“那宋兄听我的话,不必找脚行的人了……你也知道,找脚行还得找官府立契,不然遇到黑脚行,脚钱不找你拿,货物可也拿不到,这样的事,我们可都遇到过。”

“李兄所言极是,但除此之外,尚有何法比较稳妥呢?”

“呵呵……”

两个青年商人,眉宇间都是十分精明的模样,虽然都年不到三十,但从攀谈中听来,恐怕也是走南闯北,出来不止一年两年了。

当时的行商,都是自幼当学徒,长大了当伙计,大伙计,再到掌柜,一二十年的功夫下来,聪明机灵的可以升级到掌柜,愚钝一些的,只能当一辈子伙计。

象这种二十来岁就带着几车货物到京城的青年商人,只能是一种身份:出自于商人世家,从懂事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接受行商的培训,到二十来岁,看着年轻,其实已经经验十足了。

姓李的刚要给姓宋的商人解释,却突然看到街市上一阵骚动。

人流自发的往两边散开,在中间空出一条道路出来。

两人都好奇心起,停住话头,也站在路边,看着大街西边是出了什么花样。

隔了一小会儿,但见一个身影在远处出现,往着这边赶来。隔着远,看着这人身形很快,大步流星,再近一些,才发觉这人肩膀上还扛着一件庞大的物事,再近一些,才赫然惊觉,那人的肩膀上竟是扛着一头中了箭的山猪!

“这猪怕有二百斤朝上,李兄,你看那獠牙!”

姓宋的叫宋钱度,是松江行商世家出身的巨商之后,姓李的叫李文昭,也是南京水西门附近的大商家,两人虽年轻,最少也走了十来个行省,见的事物也是极多了,但如眼前这样的情形,也是真的头一回见到。

山猪是十分凶猛的野兽,其危险性不在老虎之下,要紧是皮糙肉厚,层层油脂裹着,弓箭难伤,这一点比虎狼还叫猎人头疼,发起狂来又是十分凶狠,象眼前这种大的山猪,二百斤以上,庞然巨物一般,等闲的猎人要么是挖坑的时候能猎到,不然的话,就算见到了也是只能绕道走的。

可眼前这人,却是轻轻松松的将一头巨物扛在肩膀上,就在京城这样的地方,昂然而行!

再近一些,可见到是山猪的劲间中箭,这一箭几乎是射穿了,只有尾羽还留在体外,而在颈部另外一边,隐约可见到箭头,而野猪身上就只有这一只箭矢,显然就是一箭毙命。

“好家伙,”李文昭咋舌道:“对面射的,一箭毙命,这要对自己的箭法和武功有多大的自信才敢这么做。”

“太莽撞了吧,这般行径,真是叫人不以为然。”宋钱度是江南人,有着江南人的秀气和精明,凡事都讲究付出和收益,在他看来,冒着生命危险猎一头野物,太不值当了。

“为什么这么多人看着一个猎户?”李文昭好奇心倒是强很多,对宋钱度笑道:“此中一定有原因,我们看看再说。”

“也罢。”

两人专心打望,四周聚集的人也很多,随着肩膀上扛野物的大汉走的越近,喝彩声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响亮和热烈了。

“看来这人的人缘不错。”宋钱度点评道。

“个头当真不小啊。”身材矮小的李文昭关注点已经从野猪到扛野物的人身上去了。

确实,这个人身形极为庞大……这两个江南人只能用庞大来形容了,虽然这个汉子的身形不是特别的宽甚至是肥硕,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此,看他走路,似乎每一步都蕴藏着非凡的力量,每一步都是叫人有排山倒海,力不可挡的感觉,看身高,比普通人要高一个头左右,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一个巨灵神走向凡间,以从容不迫,盛气凌人之势,叫人被压的喘不过气来!

走的越近,这种压迫感就越强烈,特别是还配上黑色的小山一般的山猪,给人的那种压迫感就更加的强烈了。

两个秀气文弱的江南商人已经惊呆了,他们已经算是见多识广了,但眼前的情形明显也是颠覆了他们所有的既往的认知。

“世上竟有这般的人物!”

“开眼了,开眼了……”

人群之中,不乏和他们心曲相同的议论,只是南方人的谨慎小心,使得两个青年商人不敢随意议论,但听到别人的话语时,两人都是小鸡琢米一般的点头……

“到顺字行门口了?”

这一次说话的是李文昭了,他的两眼瞪大了,有点儿惊奇的感觉。

“顺字行怎么了?”

“宋兄莫急,一会小弟与你分说,且看他做什么……咦,放下来了。”

那个汉子,果然是一路扛着身躯庞大的野猪,到了一家规模庞大,气象万千的商行门前,“砰”的一声,将野猪抛在地下,砸在铺了青石板的商行门前。

“国峰,晋材,都出来,给你们两个馋嘴的家伙搞了野味来,还不赶紧滚出来!”

这大商行门前,也是站了十几个伙计,都是身形壮硕,体格过人的青年,看年纪都是在十五六左右,两个南方商人还都十分感慨,北人果然是身高体壮,十五六岁的少年都长的这么高大,高大也罢了,还都是那般结实,身上都是明显的腱子肉,衣服上头都是圆滚滚的,看着就是十分有力道,不像普通的少年,就算个头窜的高,一般也是瘦成竹竿模样,除非是富人家的公子,营养不缺,但那样肉食又会吃的过多,会长的又高又胖,走路都喘的厉害,哪里如眼前这些少年,又高大,又健壮,透着青年人特有的精气神。

宋钱度一看到商行门前的模样,早就觉得奇怪了,任何一家商行门前,好歹是有老有小,小的打杂,听招呼,年纪大的伙计应承客人,再有掌柜执事一类的中年人甚至老者,掌控全局,这才是合理的配置。

而眼前这间商行,从里到外,几乎全部是十来岁的少年,没有一个例外,人人如此,如果不是眼前亲见,道听途说的话,还真的难以相信。

而抛下野猪之后,他们就更惊奇了,李文昭的眼珠子都几乎瞪了出来,两眼凸起,看起来十分怪异好笑。

他们以为的壮汉,身形是完全的霸气外露,但刚刚的嗓音,却是才隐约有点变声的孩童的声音!

再看脸时,果真是十来岁孩童的脸,白净光滑,头上的头发包在布囊之中,并没有束发加冠,年纪显然是十分的幼小,最多十二三岁。

但不论是模样,气度,还有那扛着几百斤山猪的力气,都是有矫矫然的丈夫气!

站在门店等人的时候,背手而立,竟是俨然有一种久在上位者的威严气度,两眼扫视围观的人群时,虽然脸上是和善的笑容,但眼神之中神光凛然有若实质,令人有不敢冒犯之感。

这样的少年,纵使身上穿的是普通的箭袍布衣,也是叫人有不敢直视不敢冒犯之感!

果然,在少年的目光扫视一圈之后,四周站着的闲汉慢慢都散去了,就算有人想议论几句,也是偷偷摸摸,不敢大声喧哗!

“这是谁啊?”

宋铁度用呻吟着的嗓音轻声道:“京城真的是藏龙卧虎之地,怎么会有这么奇特的少年,令人不敢相信!”

第072章 顺字行

他的疑问,李文昭一时并没有回答,他只顾着看商行门前的情形,暂且没有理会宋钱度的疑问。

从商行里头先跑出一个黑大个儿,瞧着十六七左右的年纪,但个头比等在外头的少年还要高大一些,浑身黝黑,身上的肌肉象石块一样,一层叠一层的堆在一起,叫两个南来子看着头晕眼花。

还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身形也是很漂亮,眉清目秀,瞧着很机灵的模样。

在这两个打头的身后也出来不少,都是十四五到十六七之间,不论是体格,模样,气质,都是一等一的模样,单独一个出来,说是哪个官员家的小舍人,怕是谁都相信。

在大明,只有百分之五的人识字,俗话说的好,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才明理,眼中才有灵光,很多一字不识的底层人,都是被生活压的很困苦的模样,不修边幅,身上肮脏,牙齿黄而碎,是长期不用盐洁齿和吃粗粮造成的损伤,加上夜盲症等诸多疾病,穿着不染色的布袍,这才是当时底层人士的真实形象。

而眼前这些少年人,个个身上都是蓝色或青色的松江布染成的箭袍,在手腕处都是裹住了,看着十分利落,腰间缠着大带,束的腰身紧紧的,加上个头都不矮,面容齐整,牙齿白净整洁,头发也梳理的一丝不苟的样子,所以打扮虽然都不出众,还都是商行的伙计模样,但怎么看都像是一群官宦人家的小舍人出来闹着玩儿。

“这就是顺字行!”

在宋钱度又一次发出疑问之前,李文昭就抢着把话说了:“也就是小弟打算介绍给宋兄的商行,现今大家到京城来,都已经不再和脚行打交道,塌铺也用的少了,都是在和顺字行交易,有什么货物寄存,发运,转递,在京师之内,顺字行一天之内全部办妥,而且,在这里交货,留下票据存根,到通州、保定、口外,这三处地方,可以凭票领货。”

“如此方便么?所费几何?”

“两种收费标准,粮食、肉食、酒曲等货物是按石收费,每石三分,但此类货物是不出京的。皮毛、笔墨纸砚,这一类货物,但价值收费,每值十两,收银三分。”

宋钱度的算术可不是普通人能比的,在迅速心算之后,点头道:“价格不算贵,颇为合理,比起大小不一的脚行每次要费心费力谈价,统一标准,倒叫人省事了。但安全如何?脚行是要到官府立契的,这顺字行需要么?再有,京城说是一座城池,但从崇文到宣武二十多里地,到德胜门也是十几里,他们运送死物也罢了,有些活物,当时不能送到,怎么保存,人家寄存的话,取货怎么方便呢?”

“他们比脚行强的地方,就在于此了。”李文昭一边看着商行门口的动静,看着伙计们围着山猪赞叹,一边继续向宋钱度解释:“他们在灯市口,城隍庙市,德胜门,崇文门,正阳门还有戎政府街,都各有分店一间。如果要直送到某处,你在德胜门进来,当然就是他们的德胜门店接单,然后替你直接送到地方。如果你要先寄存,就在崇文门这里寄了,等你事情办妥要送货,到预先约好的某个店去按单子发运便是……当然,税是自己来负责,如果叫他们代缴也行,比自己到税关或是官店缴纳少两成。”

“他们自己也有抽分吧?”宋钱度十分敏锐的道。

“当然,听说他们能抽一成半。”

“了不起,了不起!”

身为商业世家的青年才俊,宋钱度已经完全把这个顺字商行的基本核心业务给消化完了,他由衷赞叹道:“这种模式,比脚行强一万倍啊,现在看来他们是开起来了,这行当刚开的时候,要有两条,一则是实力,不然光是脚行打上门来就完蛋了,二来是诚信,要有相当高威信的人坐镇,才能叫人相信他们。”

这两条,确实是个中关键,李文昭点头道:“确实这样,最近京城也有一些大根脚的想开这种商行,但就是开不起来,听说临清和扬州都有人想搞,都失败了。”

“小弟也有点意动,但一想想本地那几百家打行,想想就是不胜其烦,要是开起店断了人家的活路,打行的那些无赖少年就要打上门来了。”

“嗯,就是此理呢,没有真正有实力的坐镇,是搞不起来这行当的。”

“京城这样的地方,我想除非是公侯之家,不然真的很难。这个顺字行到底是谁搞的,我真有兴趣知道了。”

李文昭一笑,偷偷指着适才扛山猪过来的少年,悄声道:“你想知道?那不就是了。”

“就是他?”宋钱度的眼珠子差点掉下来,下意识就道:“李兄你这是拿小弟耍乐吧,这少年虽然不凡,但最多十二三岁的样子,怎么可能是这种大商行的东主。”

“适才我一见也是没想起来,毕竟上次至京城已经是一年多前的事了,后来再见他到商行门前,便是一下子想起来了。”

李文昭很肯定的道:“就是他没错了。散骑常侍、府军前卫指挥同知、御前带刀官、尚宝导驾官、英国公从孙……七爷张元芳之子张惟功。”

“好多的头衔……怪不得,原是国公之孙。”

“哈哈,这个事还有内情,不过容后再说吧,我们还是过去将货物寄存起来吧。”

“也好。”

宋钱度对张惟功的好奇心已经燃烧到了顶点,他也知道,能在京城开起五六家联锁商行,看这情形已经挤的脚行没饭吃的大商行的东主不是那么好见的,今天有这样的机会,当然一定得牢牢抓住了。

宋钱度两人说话的同时,周晋材和王国峰,陶希忠等人也是在打量着僵直的山猪,一边笑嘻嘻的和惟功说着话。

两年功夫下来,这些少年和惟功本人都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们的人生轨迹,更是转变的连自己都想象不到。

“东主,你的箭法又精进了。”

“东主已经正常使用五石弓,连续开百下不累,这样等于是五石力在身上了。”

“我听五军营的那些围子手们说起来过,有一次东主到围子手营,他们听说东主武艺高强,就说要和东主玩摔跤,找了几十个鞑官一起上,三四十人将东主围在当中,结果上来一个飞一个,一刻钟功夫,东主就将那几十个骚鞑子全摔出去了。”

“东主,那就是你的沾衣跌功夫吧?”

“嗯,是的。”

周晋材是这群少年中武学天赋最高的一个,查拳劲力也完全掌握了,而且偏于刚猛,双臂也有三石之力,京营武将之中能排到前三,只是没有机会展现出来。

最近,张惟功将周晋材和王国峰,当然还有张用诚等人,一共十五个少年,全部补到了府军前卫,拥有了军籍,只是暂且还没有武官的身份。

听到周晋材问,张惟功便点头道:“沾衣跌其实就是一种借力使力的方式,人家力来,你不一定要以力还之,用力引力,以他的力破他自己的势,或是以他的力破别人的势……但最要紧的两条,一是身法要快,要灵活,平时苦练,打的时候才能心平气和,动作比人家的动作快和准确。第二,就是力要大,你有五石力,引别人的力就很轻松,你只有一石力,想引人家的五石力,那就是自取其辱,沾衣跌的要诀,就是如此。”

别的少年还在懵懵懂懂的不大明白,周晋材的眼中却已经显露出了然的神色,两手也是跃跃欲试,显然要找人试招。

看到他这副模样,四周的少年情不自禁就退开了几步,看来平时没少吃嗜武成狂的周晋材的苦头。

他们这样公开论武,倒也没有避讳什么,毕竟武学对很多人来说是奢侈品,每天奔走还不得温饱,谁有功夫去练这玩意?就算有心,也得要有人带入门才行,相较而言,不论是惟功还是眼前这些少年,都是幸运儿。

张惟功和周晋材等人都是没有注意到,人群之中,有一个六十左右的花甲老人,青衣布袍,神色从容,看到惟功扛着山猪过来时都没有显露出什么特殊的表情,只是一笑了之,但听到惟功的讲述时,这个老人眼中精芒暴射,显出极犀利的神采来。

看似一个落拓穷酸的瘦弱老者,在这一瞬间,竟是闪现出极为特殊的动人神采!

只是这神光一闪即逝,快的叫人无法发觉。

“来客人了,老蔡,接客!”

看到有商人上前来,王国峰眼力活络,看出李文昭和宋钱度是大商家,连忙叫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上前招呼。

“国峰二柜,能不能不要叫接客这么难听。”

被称为老蔡的是高薪从别的店里请来的,但并不是掌柜,虽然开给掌柜的工钱,对外也称掌柜,对内却只是普通的伙计,如果不是顺字行给的工钱高,这个有尊严的中年人是不会到顺字行来的。

好在这些少年个性都爽直,平时还好相处,老蔡虽然抱怨,还是笑呵呵的迎上去了。

第073章 论商

顺字行是张惟功一手创立,开张时才四个店,现在已经在九城之中开了八个分店,每个分店都有五六十个伙计,除了少数用来撑场面的在外请的中年掌柜外,全部都是年纪在十几岁的少年。

开店之初,当然也是历受艰辛,好在,他是在夹缝中硬挤出来的道路,所选的经营方式和种类,除了会抢京郊苦力所呆的脚行和山西老倌们的塌铺生意之外,并没有触动其余的权贵们的生意,开业之初到现在,两年时间,迅速冒起,等到了要引人瞩目的时候,现在是已经初成气候。

当然,开业之初,他的身份和在宫廷之中的地位还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大兴县和宛平县两县没有找过麻烦,铺行与和买之役,火夫的力役,从来没有人烦扰过他,五城兵马司有时候帮着撵走一些来捣乱的宵小,当然,顺字行自己的武力值就够高的,小小的冲突,自己就能解决了。

发展到如今,惟功已经打算扩大经营的种类,稳中求变,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些迹象,顺字行的经营方式十分成功,利润丰厚之极,已经到了引起水池底下大鳄鱼们注意的程度了。

……

“李东主好,有日子不见了。”

老蔡迎上前去后,立刻就是很热情地和李文昭打起招呼。不过眼前这两个南方商人眼力极佳,已经知道他不是当家主事的人,打了两声招呼后,李文昭和宋钱度就挤到张惟功身边来,长揖致礼,口中道:“在下给张同知大人请安。”

“免礼,两位想来是来照顾生意的。”惟功搀扶起两人,声音中带着叫人愉快的语气,对两个青年商人笑道:“来上门的就是主顾,在这里我亦未曾穿官服,大家就是以商对商好了。”

“呵呵,大人真是豪言快语啊,在下李文昭,南京商人,做毛皮生意。”

“在下宋钱度,做的是丝绸和瓷器生意,也做一些布匹。”

两人自我介绍的时候,惟功笑眯眯的听着,待他们说完,他便立刻道:“宋兄是不是松江府上海县人,家里在蒙元时是海商?”

“是的……”宋钱度吃惊于张惟功的年幼,更加吃惊张惟功的博闻广知,呐呐道:“我家还是在南宋时就开始经商,蒙元时最兴盛,本朝国初时太祖高皇帝禁海,后来就转做丝绸北运,生意就马马虎虎,不能和祖上时比了。”

李文昭失笑道:“尊府一年最少几十万银子的大生意,居然只是马马虎虎吗?”

宋钱度低了低头,但还是有点傲气的道:“祖上在元时,每年获得当在十万以上。”

“呃……”

这个数字实在有点惊人,饶是李文昭是南京的富商子弟,也是很难想象,一个海商家族,一年获纯利十万两银以上是什么概念。

惟功看看两个南方商人,笑着道:“上海旧名华亭,宋时番商辐辏,宋廷就在上海设立提举司和榷场,蒙元时,至元二十九年,以民物繁庶,割华亭五乡,立县于镇,隶松江府,其名上海……”

“大人真是博学。”

“在下今日长学识了。”

虽然宋钱度是上海人,家族是南宋到蒙元的海商世家,但对上海历史倒没有张惟功清楚,至于李文昭,也就只有瞠目结舌的份了。

“上海至京师三千八百里,至南都八百里,至苏州境八十里,多少商人贩运松江棉布至南都一带发卖,至淮泗、两湖,闽浙,利市不小,宋兄家族怎么在松江不做棉布生意,反而做起别的来了?”

“正如大人所说,棉布乃松江特产,所以鄙处的人蜂拥而上……做的人多了,就不如不做。”

“原来如此!”

棉花在明初时种植面积还不大,到明朝万历年间,最广泛和最成功的种值区就是松江府,今上海地区和苏州一部份,面积广,土地和自然条件好,产量高,棉农熟悉,采摘和成品都有很完整的流程,除了松江,就属山东兖州种值棉花也最成功。

在这个时代,普通百姓穿着的都是麻布,在唐宋时,冬天富人也不过盖蚕丝夹絮的被子,到此时,棉制品算是推广开来,棉花也成为松江府最大的收入来源,由棉花产生的各种布匹,也就获利颇丰。

利益高了,当然是蜂拥而起,做的人多了,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自然下降。

“不愧是几百年的商人世家,宋兄真是一语中的。”

张惟功点了点头,微笑着道:“小弟要赶往潞河驿,有一些急务要去办,两位东主请在这里随意,有什么事情,交待给老蔡就行了。”

“多谢大人关照,若有机会,在下想置酒请大人赴宴,可以聊的久一些。”

“我正有此意。”惟功落落大方,立刻答应下来。

两个南方商人大喜过望,还想攀谈,但街角已经又过来十余个骑马的少年,全部是毡帽箭衣,与这边的打扮相似,神采气度,全部是出尘非凡,一见之下,便知道张惟功的伴当都赶过来,两个商人才不得不退后。

“晋材和国峰跟着,希忠留下看家,大伙走吧。”

赶过来的是已经十六,接近成人的张用诚,两年半不到,已经生的长身玉立,俊俏非常,眼神之中,透着难以言状的睿智光芒。

这个少年,是顺字行总行的大掌柜,甚至有一些不明就里的商人以为他就是顺字行的东家,但张用诚从来知道进退,总是能将惟功宣扬出去,这两年多,惟功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督导众人习武和朝廷之中,他和张惟贤斗的不亦乐乎,兄弟俩人不知道出过多少次牌,互斗的事,在朝中已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了。

这种情形下,顺字行能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八家分店都大赚其钱,令惟功赚的盆满钵满,张用诚实在是功劳非浅。

张用诚身边,是周思进,李守拙,王乐亭、佟士禄、钱文海、马光远、赵之臣,都是这两年崭露头角的少年,都是分店的掌柜或二柜,在练兵时,也是排头或队长,加上王国峰和周晋材,十余少年都是人中之杰,不论气质打扮,或是身手形态,都是百里挑一,难得的齐楚人才。

他们簇拥在张惟功身边,更凸显的惟功非比常人,在这么一群优秀的少年之中,如果一打眼看过去,最先的目光,肯定还是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