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明-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通,环境恶劣,但却没有朝廷和官府压迫的地方,却无异于天堂。

所谓的桃花源记,便是这种情绪的深刻表达。

当然这样的情形其实也难以为继,住在崖顶的这些人不仅仅是水和盐还有医药的问题,不和外人沟通,平时肯定没少被北虏和东虏欺负,另外无法婚配,居民会慢慢减少,最终彻底消失。

在这个时代住在这样的深山之中,没有一定的族群数量,普通人是肯定生存不下去的。

“我们就要在四五里外修筑军堡,你们壮丁来应募吧,每日供给三餐,不会打人,另外每月发饷三两。”

唐瑞年向这几年山民一说,这些人脸上露出惊喜交集的神情。

看他们似信非信,唐胖子笑笑,也不多说,看到赵士桢想说话,唐瑞年还摇头阻止。

待他们全部离开后开始下山,赵士桢忍不住向唐瑞年道:“这些人在这里哪里过的下去,我们辽阳再不济也能叫他们过衣食无忧的日子,你怎不叫我劝他们下山?”

唐瑞年静静地道:“他们在这里躲的就是我们这样的人,我们不为难他们,他们已经感觉庆幸,要是我们力劝他们下山,这些山民真不知道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思,会吓坏他们,弄出什么事就不好了。等教育司的人来过了,我们下头也该破土动工,他们眼看得见,时间久了接触上了,自然而然就下山来了。我想,整个福余部都到东虏地界,流离失所的逃亡军户应该不少,我们迟早会使他们都回归到大明的怀抱之中的。”

“不,你有一句话说错了。”赵士桢听了一半就知道是自己想左了,但他还是很客气的对唐瑞年道:“不是回大明的怀抱,是回到咱们总兵官的怀抱。”

唐瑞年一征,虽然赵士桢已经是辽阳最核心的部门的主管,但向来有一点客卿的感觉,并不算真正辽阳镇和惟功的死忠,毕竟两人交集到现今都有利益交换,也有一点朋友交谊,并不象唐瑞年这些人是惟功从泥途里拉拔出来的死忠。

今日赵士桢能说这样的话,他对大明的失望还有对惟功的期盼,由此可见一斑。

“对,如果全辽都归大人统管,当再无这一类的事情发生。”

“全辽?”任磊道:“以我们辽阳的做事办法,全天下才好。”

“饭一口一口的吃吧。”张思根语速极快的道:“先再吃下沈阳中卫和铁岭卫,三万卫故地全在手,下余的事以后再说。”

“嗯,说的是。”

众人不再说话,安心出了山谷,重新骑上战马,继续前往下一步设计的民用屯堡点去查看,内容很多,要看距离道路多远,水利情形如何,距离军堡台站地点远近是否合适等等。

天色渐渐暗下来,随行的猎骑兵们引燃了火把照亮,今夜月明星稀,天上有月光照亮,加上火把的亮光,赶路倒也不怎么为难。

众人放眼看去,四周是一片漆黑的原野,在辽东内陆,虽然入夜后点灯的人家不多,但毕竟偶见灯火,如果在卫城等城池之中,隔上几里就能看到一些明亮的灯光,总会有一些大户人家,竟夜欢宴,或是张灯结彩,庆祝节庆。

自辽阳为惟功掌握后,这么多年下来,一个最普通的军堡或所城村寨都有大片的灯火,晚上隔着远远地看,简直是灿若云霞十分漂亮,辽阳这座城池的所有地方入夜都有铺舍的值夜人负责点亮灯火,天明吹熄,走在辽阳的夜晚之中,几乎无有灯火不照亮的地方,在辽阳这样的地方生活惯了,到了这样天地广阔无限,却是漆黑一团,毫无生机人烟的所在,令人油然而生一种异样之感。

在众人的沉默中,惟有赵士桢用只有自己听得到的声音低声道:“桃源何处,可避暴秦?桃源何处,可避暴泰?”

……

……

转眼之间,已经是时近九月。

辽东的天气,特别是往北,到九月时已经和关内是两个世界,特别是江南,九月时最多微有凉意,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在辽东大地上,到了九月时却已经是初冬的感觉,特别是最近这几天,每日都是黑云低垂,眼见得今年的第一场雪,就要落下来了。

辽东大战已经快一个月,大军出塞也超过半个月了,战报纷至沓来,不仅最高指挥部不停收到战报消息,就是普通的官兵也大抵知道这一次超大规模的战役到底进行到什么地步了。

左路军在郭守约的指挥下,马光远,佟士禄,王乐亭,包括李达这样的一线指挥官全部表现出现,一战斩首近两万级,俘虏数万,牛羊马牧群十几万头,从大宁都司故地到义州卫,再到广宁,锦州,大凌河,牛庄驿,这一路过来,不知道是何等光景,当真是轰动全辽!

左路军的辉煌已经俨然是神话,中路军打的却也不差,另外一个骑兵营在赵雷和巴沙儿的指挥下如犀利的切刀,沿着开原北陆路一直不停地向北方打,一战击败黑炭石部和科尔沁的联军,俘虏了好几个小台吉和好几万甲骑牧民,牛羊也十几万头,中路军继续狂飙猛进,不象左路就在大宁都司故地停了下来,中路军是一直向前,过贾道站,汉州站,占归仁,最终打到了辽金时代的韩州旧城,兵锋才逐渐放缓,这样中路军占领的区域已经很大了,从开原北出发,汉州已经是后世的梨树县,韩州则是近四平,整个地域已经近两万平方公里,全部是大块大块的平原地带,原本是泰宁部福余部和科尔沁各部杂处的牧场,也有少量的海西女真,此地已经属于松嫩平原区,土地十分肥沃,后世是有名的粮仓所在,距离长春等地也就只有二三百里路程,大明曾设立塔木卫,亦东河卫,木古河卫,从长春到吉林只有少量的蒙古部落和开化很低的小部落,往西南,是吉林乌拉,再往东北,就是曾经的辽隆安府,金黄龙府了。

第685章 往返

塔木卫和亦东河卫这些地方,全部属平原地方,多江河,多森林,多平原土地,少居民,现在已经有一半地方落在中路军的掌控之中!

相比于这么大片土地而言,中路军的过万斩首和俘虏反而显的不那么重要了!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在继续向前,还有更大更广阔的土地在等候着辽阳将士们,收复的这几卫故地对整个奴儿干都司来说只是很小的一块地方而已!

真正是大好天地,大有作为,此正是好男儿建功立业之时!

……

……

相比于前方的辉煌成就,身处后方的人们似乎要沉寂的多。

第二和第三批动员的战兵将士已经红了眼,各级指挥官一级找一级,最高级的几乎每日都有书信派人送往前方,企图到前方参战的信在惟功案头已经摞成了一堆又一堆的小山。

这样的气氛下,辽阳军还亏好没有写血书的传统,不然的话,血书请战这种俗套的戏码一定非得演疯了。

相比较气氛渐渐有点疯的野战部队,辽阳各司统筹下的后勤人员就冷静的多,各司在开原边墙之外的工程已经渐渐上马动工,最要紧的是道路和驿传,道路就按原本的各条驿站来修,当然,当年大明的驿站是因陋就简,不少就是辽金元各朝传下来的旧城改为站铺,有的站相隔百里,以辽阳镇的精密治理的传统来说,这样远的驿站体系简直就是笑话。

在赵士桢和张思根等人的踏看之后,已经确定了两条重新划定的驿传系统,一个是开原西陆路,也就是大军右路,一个是开原北陆路,也就是大军中路,至于大军左路,也就是大宁都司故道的十个驿站,暂时没有动作,事实上,左路打下来的地方是肯定要放弃的。

第一是大宁都司故地的后方是义州卫和广宁,辽西地方暂时惟功不打算染指,还是那句老话,不得全辽之力,不入沈阳,不得全国之力,不入辽西。

二来,则是插汉部还有相当强的力量,他们背后有土默特蒙古,漠北三部,科尔沁,巴林五部,加起来还能凑出十几二十万的骑兵和好几万甲骑出来,虽然光是左路军可能就能击败他们,但打仗不仅是正面交战,蒙古人也不是那种光会鸡蛋碰石头的傻子,上一次会战之后,下面的局面应该就是对付骚扰和游击战的时间了,在边墙之内,蒙古骑兵受制于边墙和到处都有的军堡台寨火路墩,骚扰的空间十分有限,在敌境内,到处都是几百里不见人踪的茫茫草原,除了高山河流和森林外,到处都是适合骑兵作战的大平原,来去如风,辽阳镇的骑兵数量还是不足,做不到有效全部遏制敌骑。

既然如此,不如将吞下去的再吐出来,等实力足够时,再一举重新吃下。

目前中路和右路的收益,已经是足够大了。

朱尚骏就在右路之中,他仍然是督察室的一员,不过同时兼公安司的副司长,也就是等同于副营官的地位了。

他曾经的上司们已经有不少被他甩在身后了,郭宇几个好友,只有张猪儿是正营官,位在他之上,其余的好友,地位最高的郭黑子也只是一个千总,而且也从督察室调了出去。

现在的督察室,涉及到几乎所有部门,但不仅主管,每个督察都可以单独对惟功负责,当然也是看资深和新人,资深督察都几乎有不同的兼职,专职某一方面,也等于是惟功身边的耳目,随时可以将各司的情报呈送上去,相比参随来说,督查多是选取本镇出身的青年才俊,在使用上更加得心应手一些。

朱尚骏深明自己身上的责任,自大军出发后几日,他就沿补给道路,沿途细心查看,不论是后勤供给的速度,损耗,沿途的军心民气,还有道路保养,出塞之后,又是看风土人情,四周台堡设定点的位置,包括几个大人物发现的悬崖山民这样的事,他也没有放过,自己亲自跑了一趟,和教育司的人亲自爬上山顶,亲自与山民交谈了一回,也向惟功写了一封详细的报告。

向来他的呈文都是有密级的,惟功只画一个花押,这一次的报告送上去,却是批了几个字:已阅,甚好,足见用心。

得此嘉评,朱尚骏劲头更足,从坊州西北又折还回去,从这里距离开原足有四百里,他五日之内,竟是跑了一个来回。

“这里是西北路第十七台,前方五里就是第十八铺,这是中军部按每十里一台来设的名称,方便了然。另外每十五里一铺,三十里一驿,这是驿传系统,军事体系是五里一墩,十里一台,三十里一堡,沿驿站道路建筑,等一两年后,才会沿两翼修筑的道路展开,慢慢蔓延开来。”

朱尚骏虽然是公安司的,身边的人其实都是精通各司业务的人才,身为督察,他要经常巡查各司的工作,所以不可能只带精通公安业务的随员。

在他身边,也有十来个部属,其中有一个精通建筑司和军令司的业务,也知道最新的动向,指着眼前的苍茫大地,似乎是一副清晰的画卷,在这画卷之上的每一个着墨点,都是如属家珍。

可以说,这样的人才在别的军镇肯定是十分难得的,辽镇和蓟镇是朝廷布防的重中之重,明史上关于蓟辽要紧的记录到处都是,但镇边大帅自戚继光李成梁之后一任不如一任,底下的将领更是鲁莽的一勇之夫,普通的将士胸无点墨的占了九成以上,一支纯粹由文盲构成的军队,也就只能打打小规模的骑兵战役了。

但这样的人才在辽阳比比皆是,军中初等课程完成之后水平就不在此人之下,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学校存在!

可以说,人才储备,辽阳已经走在整个时代的前列,本时代的欧洲识字率也并不算高,日本由于传统识字率一直远在大明之上,但和辽阳相比也是差的远了。

而且各国的识字也就是单纯的识字而已,辽阳的各级课程可是覆盖了很多学科,只要学成,对人的综合素质提高效果极佳,见效极快。

“很好……我们到第十八铺去宿营打尖吧。”朱尚骏神色疲惫,眉宇间充满了倦色,他的随员们也差不多,五天时间来回近八百里路程可不是玩的,还好沿途有充足的补给点。

“督察大人。”一个正经的公安司随员道:“回来这一路,我一直感觉有些不对劲,似乎是北虏要有什么动作似的。”

“我也感觉到了。哨骑们发觉北虏零星哨骑的次数有增加,人数也有增加,而且频率很高,并且集中在第九铺到二十铺这一段中间的地域之中。”

“这里还是坊州南地界,右侧是女真哈达和叶赫部的核心区域,左侧与我大军中路相隔不算远,北虏活动空间不算大啊。”

“总之要小心一些。”朱尚骏打断了众人的议论,捏着眉心道:“不过有军令司和参谋司的人操心这些事,我们做好我们的本职就行了。”

“是,大人。”

众人轰声答应下来,参谋司的人对异动肯定不会无动于衷,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好了,大家只要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就行了。

五里路程几乎转瞬即至,在第十八铺正好有一支千人左右的运输队伍停驻,还有一支三百人左右的施工队正在建设急递铺工程。

大明的正规驿站都设立在重要的道路要点上,大型驿站有好几十间屋子,按规定有不同的驿夫,比如牛庄驿,有三十名驿夫和七品驿丞负责管理,有一定数字的屯粮,按规定还养了三十匹马,每日经过牛庄驿的驿使可以在这里休息,换马,在原本的奴儿干都司极北地方,驿站就规定是养五十条拉爬犁的狗。

驿站如果按严格规定的话是只管军运和官用,没有官府的公事在身是不准擅用的,这样维持大明境内近两千个驿站,投入耗费和其实质用处是完全合适的,但在大明完全做不到这一点,国初时朱元撞能处死擅用驿站的驸马都尉,而在此时,就算是高官的家奴也敢拿兵部的堪合擅用驿传,这样驿站供给无度,耗费太大,地方官府不得不搜刮民力来贴补驿站,驿站一年耗费数百万,成为明朝原本不宽裕财政的严重负担。

辽阳的驿传体系肯定没有这回事,驿传就是驿传,绝不会有人公器私用,辽阳上下都很富裕,没有人会找这种不自在。

而民间长途出行有顺字行的民用车马,运力足够,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在官道两边肯定有足够多的骡马大店,这是完全可以由民间调节的事情,官府根本无须插手。

中国人向来勤劳,只要制定一些必要的管制规则,有序发展,就可以迸发出极大的力量。

这几年辽阳的发展,就是印证了惟功的这种想法了。

第686章 默祷

在众人眼前,急递铺已经展现了雏形,这几百人全部是建筑司的老手,每五十人一队,分别带有各种工程,从泥瓦大工到小工,从大师傅到小木匠,每个人都有合手的一套工具,活计做的十分熟练,配合也默契,他们的工钱也不低,甚至是在普通的辽阳镇将士之上,毕竟他们吃的不仅是力气饭,还有一手的好手艺。

从辽阳到开原北,包括沈阳中卫到铁岭卫地界,这些工程队在建筑司的统一提调下,如同一群群的工蚁,到处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沿着沈阳中路到塞外的坊州,几乎是奇迹一样,如雨后春笋一样,这些急递铺的驿站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在荒凉凄清的古道上,给这些已经看不清路的踪影,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古道,又重新恢复了青春。

辽阳的急递铺也有大明大型驿站的规模,而且注重防御,在塞外,几年之内可能也很难彻底杜绝蒙古人或是女真人的骚扰,凡事不预则废,急递铺有五十间房,分成好几个大型院落,分别有各种用途,在最外围是三丈高的厚实围墙,四角都有箭楼和炮台,大门厚实,关键时可以堵死,这样的一个急递铺驻上一队战兵和受过训练的民兵,足可抵御数百北虏骑兵的进袭。

朱尚骏在施工队伍中见着一个熟人,他向对方打了一个招呼,已经是大工头,负责十八铺整个工程的杜忠也是微笑着回了个礼。

他们是在李达家里见过面,而杜忠的弟弟杜礼现在也是朝廷官员,并且被收拾了一通之后已经是辽阳的死忠,算是惟功在朝堂里的布子之一,有这么一层关系,杜忠总算也是扬眉吐气了。

杜家,李家,辽阳的千千万万户的家庭的命运,或多或少都是在发生着变化。

负责眼前车队的是一个不知名的军令司的中层官员,另外还有军需司的人和随队保卫的一个旗队的战兵,隶属于第八营。

眼前这个车队十分庞大,也十分重要,车队有一百五十辆大车,随行的有工匠和军需司押运人员,运送有两万多石粮食,一万多件各式武器,一千五百桶火药,药子七万斤,炮弹若干,朱尚骏随意看了一下,知道前方的损耗不算太严重。

象这样规模的战事,如果打得十分激烈的话,兵器甲仗的损耗是十分严重的,上等戚刀,如果斫砍到敌人的骨头或是盾牌甲衣之下,很可能会崩出几个残口出来,一场仗打下来损耗几千柄好刀也很正常,战场上瞬息万变,为了伤敌,可能将自己手中最好的兵器投掷而出,打完仗后,总会有不少损坏或遗失的,目前补给上去的这一批器械,以骑枪和腰刀为主,火器损耗极少,甲胄几乎没有补给,这说明近战时敌人给辽阳军一方的伤害十分有限,损耗掉的武器,多半就换成了那一颗颗北虏的首级了。

这笔帐,怎么算都是合适的。

银子不过是银子,人头代表的意义就多了去了。

“大人,您有什么命令?”

军令司的中层官吏策马迎了过来,他认得朱尚骏,知道这是本镇的一个未来之星,身为督察,与惟功有密切的私人关系,所以他的神色间有一点紧张。

“贵职做事很妥当,我没有什么要说的。”朱尚骏神色温和,并没有盛气凌人。

那个押送旗队的旗队长只是远远的向这边投过来一瞥,并没有过来,战兵和各司是两个系统,他没有必要过来和朱尚骏见礼汇报。

在黄昏之前,车队已经停止了前行,一百五十余辆车形成了一个半圆,与急递铺已经完工的一面墙形成了一个圆形的防御体系。

如果没有急递铺,他们就会把车辆排成一个圆形防御圈,这是很熟悉的技能了。

随队有一千五百余人,全部是壮实的男子,其中有三百余人是在编民兵,他们每人都带着一杆火铳,型号并不统一,全部是不能上刺刀的老式火铳,是十五年型之前的出品,这些火铳是以低廉的价格由民政部门买下来,再配发给民兵使用。

屯堡中经过军事训练,又不是在编民兵的,则是要自己花钱买这些清退的火枪,民政部门定了一个适中的价格,既不亏本,也不怎么赚取利润。

把火器推向民间是使辽阳全体成为一个大型的军事实体,可以说这个计划已经很成功,民间枪支最少已经有五万,甚至军政两边商定了,在满足军用的前提下,可以把最新型的军用枪支也对本镇屯民出售,前提是必须自愿加入民兵组织之内按受管束。

再过十年,辽阳应该是全民皆兵,只要惟功一声令下,就是百万火枪齐出。

当然,这种可怕的前景只有少数人才明白,对更多的人来说,买火枪只是因为训练后对火枪产生了感情,另外辽东地方人稀,野物多的打不胜打,有火枪在手,谁还愿意去用猎弓和绊索这一类的东西?

眼前的三百多民兵不同于辅兵民夫,平时并不拿饷,他们只是在训练季接受补贴,在编民兵还有一定的福利待遇,在很多事情上得到照顾,所以整个辽阳镇内还是不少人趋之若鹜愿意加入,虽然民兵要求并不低,有年龄和体能的种种标准和要求,所以数量还不是很多。

眼前的这些民兵很熟连自己手头的工作,他们把大车上的往里一面的挡板取下来,两车之间的空隙就用这些挡板互相连接,顺字行和军需司的大车是共通的,两车之间有铁制的搭扣,两边一扣上零件,两车便牢牢连接在一起了。

一百五十多辆车很快就连在一起,将所有的护卫人员都保护在内,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要塞。

在营地外五十步左右,一队人在用锤子砸下木桩,每砸出两个木桩之后,就用铁丝网缠在木桩上,这些丝网专门是为了防御敌人冲击而制的,每行上都缠长长的尖刺,缠好之后,不要说大股敌人冲击,便是零星的北虏想要潜越,也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何必如此费事?”

工匠们在天黑前停了活计,到营地这边自己的宿营地来休息,有一个青年小伙子一边大口用水壶喝水,一边笑道:“北虏已经丧胆,咱们还何必这么费事。”

他们在这车队过来之前是要与别的大股的匠人队伍汇合,或是就近寻找军队的宿营地安置,总之不能随意休息,这样奔波肯定会有一些不耐烦,要紧的是,他们进入敌境也有超过十日了,但目前为止连一个北虏的影子也没有瞧着,这么一来,当然是失去了应有的警惕心理。

朱尚骏听到了,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瞟了这个小伙子一眼。

杜忠在一旁听到了,重重一拍那小子的肩膀,笑骂道:“偏你小子话多,一会有北虏扑过来,你小子甭尿裤。”

“杜头儿你太小瞧人了。”小伙子颇感不悦,反驳道:“俺也是经过农兵训练的,虽不是民兵,也跑过操,练过阵列,打响过火枪,怎地就会尿裤呢。要是北虏来了,俺一定叫他们瞧瞧俺辽阳农兵的厉害……”

“不必说‘要是’了。”朱尚骏在一边道:“北虏已经来了。”

那小伙子一听先吓了一跳,接着看看四周,暮色苍茫,根本没见着大队骑兵的身影,他脸皮薄,顿时有些愤怒。

只是朱尚骏明显是个官,身边十来个随员,辽阳这里虽说官民关系极好,毕竟百姓还是不敢与官员争执的多,当下只得嘟囔着道:“这位大人拿俺这小老百姓耍乐,好开心么。”

众人在一边也是吓了一跳,现在均是忍不住笑起来。

朱尚骏摇摇头,在营地之间找了一辆没有被联在一起的马车,几下便爬了上去。

他的卫兵奇道:“大人,真的有北虏要来?”

“当然。”朱尚骏安然道:“我怎会拿这样的事来说笑。”

“可没有动静啊……”

“这几日的异样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你们看到没,护卫车队的旗队长一直在戒备状态,他们的哨骑可是老兵,一定是发现了什么踪迹……等着瞧吧,一会有大热闹看。”

“大人……”

卫兵欲言又止,倒是文职随员没有什么忌讳,当下一个随员赶紧道:“既然有这般事,大人何不接过指挥,听说大人曾经多次出生入死,以少击多,与北虏和东虏都交过手。”

其实众人的想法是既然有仗要打,要么朱尚骏指挥,各人还放心一些,要么就是赶紧离开,他们是文职官员,并不是军人,不存在战场逃亡的军法约束。

朱尚骏瞟他们一眼,当然知道这些部下的心思,他们是纯粹的文吏,临阵胆怯也没有什么,他淡淡一笑,答道:“旗队长一看就是经验丰富的军官,他已经在做准备了,我对队伍不熟,况且现在我也是文职,战场临机指挥权授予是针对武职官员,我想我们等着看旗队长破敌吧,别的事不必多管了。”

他如此笃定模样,倒是给部下增加了不少的信心,只是众人仍然难免惴惴不安,所有人都用眼睛盯着暮色之下的大地,远方的地平线是碧绿夹杂着浅黄色,秋冬之交的季节,眼看就要到肃杀的冬季,大地便是这般模样,地平线上的天空则是布满阴云,似有一场大雪,随时可以落下。

众人看了半天不得要领,惟有向天默祷,但愿朱尚骏的判断是错的,只是有人看到旗队长铁青的脸色时,却又知道,自己这一番默祝,倒是多半要落空的。

第687章 镇静

“台吉,距离明国人的车队只有不到五里路程,刚刚我们的哨骑遇着了明国的尖哨,两边对射了一轮,我们被打下三人,对方有两个尖哨中了箭,现下已经逃回去了。”

不失兔是福余部的一个小台吉,因为一向武勇过人,所以这一次福余部和科尔沁部落的联军交的这一部份交给他统带,人数有三千余人,全部由过去的甲骑组成,在与明军中路和右路军的交战中,这些甲骑侥幸逃得性命,叫他们在和明军主力去打是万万不成了,但女真人的计划便是由蒙古各部分别组成精干的突袭队伍,在方广数千里的战场上,明军有好几条重要的粮道供应着前方的大军,蒙古人不需要与明军主力交手,只要不停地奔袭他们的粮道,便可以不战而胜。

一万多甲骑已经是各部能凑出来的全部,分成好几股,分别由悍勇的台吉统带,不失兔在临行前,特别被交代嘱咐,女真人未必安什么好心,日后部落还要靠着这些甲骑才能安身立命,能成功赶走明军固然是好,若是不成,亦要以保全部曲为第一。

“我们死了三人,人家只是两人中箭?”听到刚刚那哨骑禀报,不失兔顿时便是大怒。

以明军甲胄之精,中得几箭,只要不是当场中要害而死,逃脱之后多半无事,自己这边却被人家用火枪当场打死三人,这明显是大亏特亏的买卖,蒙古哨骑与明军尖哨已经不知道斗了多久,彼此都有一套对付对方的法子,比如西北明国就擅用弓箭射蒙古骑兵后心窝,每中必仆,当场便死,连声响也没有,这样一个个的点名,待发觉时,人已经死了不少。

在辽东,两军自有一套彼此制衡的法子,打来打去,虽然明军器械甲胄占优,却也从来不曾这样窝囊,每次与辽阳明军交手,能当场成功杀死对方,简直已经成了一种嗜望!

“算了,明军车队哨探明白没有?”

看到哨骑们脸上的怯懦表情,不失兔深吸口气,知道这些家伙已经被明军打破了胆,叫他们和相当数字的明军尖哨去打,并且能打出好看的交换比,已经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了。

“明军车队有不到两千人,穿着战甲的护兵绝对不足百人,骑兵就是刚刚那半队的尖哨,其余全部是百姓。”

“看清楚了没有,会不会明军假扮?”

“这,远远看了,不大真切,但似乎有老有少,看模样不象是假扮的。”

“甚好。”不失兔子狞笑一声,看看左右,沉声道:“明军主力我们打不过,打他们的粮道车队,你们总不至于怕了吧?一群百姓和百人不到的军人,我们这里可是三千多甲骑!”

“杀死这些明国狗!”

“宰光他们,抢走他们的粮!”

“报仇,报仇!”

这些蒙古人似乎一下子被点燃了血性,挥动手中的长短兵器,发出狼嚎一般的叫声。

他们一直以成吉思汗的子孙而自诩,一直以为自己是狼,汉人是被他们放养的羊群,现在羊居然杀到了狼的地盘,他们不愿意接受眼前的现实,但又不敢向明军决一死战,而现在眼前的明军百姓组成的后勤补给车队,令得他们想起以往的好时光,所有人的战意瞬间被点燃!

不失兔脸上露出笑容,令道:“很好,围三缺一,留一个缺口叫他们逃。”

这也是老办法了,大股骑兵冲击,明军或百姓很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