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明-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他本人的性命,就在于两可之间,可能搏出一条命来,也可能搏到凌迟。
徐爵的做法,便是抱着自己死便死,不连累家人,对徐家的家人来说,倒是极保险的。
“算了,各有各的路数,我不劝你,你亦不要劝我。”
两人一时沉寂下来,牢房之中,只传来隐隐的拷打和讯问之声,这必是刚抓进来的,先痛打一顿再说。
天黑之后,有校尉进来,将牢房外悬着的油灯点燃。
众囚都有些意外,每天的惯例是黄昏之后除了新人打二十杖外,别人照例不审,俟第二日天明之后再说,怎的今天难道有谁要被夜审?
这一来,人人紧张,锦衣卫的刑罚比起刑部来是花样百出,在锦衣卫过堂之后,到刑部虽然还可能被刑责,但不少人都有逃出生天之感,可想而知,锦衣卫的刑讯有多么的令人恐怖。
很快,传来杂沓的脚步声,不少校尉如临大宾,各掌火把,分列在牢房两侧。
接着是南北镇抚司的镇抚官们,一群千户,指挥,包括游七和徐爵很熟悉的瞿汝敬在内,也是过来站班。
还有新上任的郑承宠,虽然是从四品的指挥佥事,不过京中人都知道此人简在帝心了,其女郑氏受宠于万历,在京中官场已经是人尽皆知。
一直等了半个多时辰,众人才在寂静中听到靴声囔囔,所有人屏住呼吸,过不多时,一个穿蟒服的高大身影,自众人眼前出现。
随着这人过来,所有的锦衣卫校尉并官员们都依次跪下,没有人敢出声,所有的犯人都吓了个半死,连惯有的咳嗽声都听不到了。
“徐爵,我们大人来看看你,你要小心仔细着了。”
北镇抚司镇抚也算是大人物了,此时赶到徐爵跟前,小心叮嘱,整张脸上,全是紧张流下来的油汗。
这样的威势,徐爵这种出入宫禁,曾经酒醉后砸皇宫大门,照样大摇大摆而入的性子,也是禁不住一阵紧张。
待看到身影到自己跟前,徐爵脑中一片空白,赶紧跪下,伏低了头,不敢出声。
“老徐不必如此。”对面的大人物坐在搬来的椅子上,脚上朱履正对着徐爵的脑门,温言抚慰,倒没有什么太大的架子。
徐爵深吸口气,抬起头来,果然是看到张惟贤那笑眯眯的脸庞。
他在心中,猛然叹息一声!
数年之前,他曾经到英国会府,只有张元功这样国公层面的还够资格与他说笑,老英国公张溶在时,他曾经代表冯保到英国公府,张惟贤等子弟唯唯诺诺跟在其后,自己可曾正眼看过他们?
现在,自己却是顶着一头稻草,伏在别人的脚前!
第564章 配合
“见过都指挥大人。”
徐爵心里虽然感慨,礼节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当日是当日,现在是现在,象他这种滑不溜手,专门负责冯保与百官交结,和游七负责冯保与张居正勾通的江湖人物,怎么可能认不清现实。
“老徐你倒是光棍……”张惟贤脸上笑吟吟的,突然问道:“受刑了吧?”
“受了。”徐爵身上遍体是伤,坦然道:“每日早和傍晚之前,各受二十杖。”
“提问时打不打?”
“多谢都指挥关爱,倒不曾打过。”
“就算这样,身上皮肤也是好了烂,烂了好,十分苦楚。”
锦衣卫的酷刑很多,刷洗和骑木驴最为出名,不过,那都是用在普通的百姓和商人身上,为的是逼迫财产,朝官和徐爵这样的重点人物,一般不会施用这样的酷刑,是怕掌握不好,万一刑毙了不好交代。
倒是每日杖责是免不了的,一次二十大板,身上的皮肤肯定打烂了,等傍晚还没有长好,再打二十,第二日早晨伤口有愈合的迹象时,再打二十。
几天下来,徐爵身上的皮肤已经深度溃烂,臭不可闻,长久下去,纵不死于刀下,也要死在败血症上头了。
好在他的刑期估计不会太远,所以锦衣卫上下,也并不紧张。
“我们也算是熟人,按理我该照顾你。”张惟贤道:“不过,锦衣卫上上下下耳目众多,要照顾你,我要有切实的理由。”
这话简直是在侮辱众人的智商,张惟贤手段惊人,现在大家已经公认不在当年的陆炳大都督之下,锦衣卫上下已经被他清洗过好多次,除了几个身份特殊的指挥之外,谁不是仰他的鼻息?就算是瞿汝敬这样的老人,这会儿也不是老老实实的来替他站班?
不过张惟贤这么说,徐爵只能顺着话意道:“还请都指挥大人提点。”
“你闭口不语,别人也就算了,冯保当日诸多情事皆仰赖于你而成,不发一语,说不过去。”
徐爵顿首无语,张惟贤又道:“我久在帝侧,冯保必无性命之忧。皇上要动的,不是冯保,你可知道?”
这话说出,徐爵好象心中一块大石落地,顿首道:“小人无状,愿自陈宗主爷当年种种不法情事,以求恕罪。”
张惟贤道:“为了叫冯大伴安心,你可写封信,将我的话转述给他。”
“是!”徐爵感激道:“小人代宗主爷多谢都指挥大人了。”
张惟贤微微一笑,站起身来。
他纵不来,徐爵也顶不住,要攻冯保,一定也有办法。他来,不过是要徐爵亲笔写成的东西,用此攻破冯保的心防,这厮肯定留不在京里了,叫他替自己办最后一件事罢。
张惟贤走后,徐爵再看游七时,对方已经神思不属,脸上一片惨白。
锦衣卫的意思很明显了,动冯保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皇帝最为憎恶的不是冯保,而是张居正!
这个答案之下,徐爵可能死,但祸不及家人,游七是必死无疑,而且肯定祸及家人。
因而,游七有眼前的表现,自然也并不奇怪。
思想起来,徐爵又是一阵黯然。他和游七,其实就是后世的政治掮客,当时京师,这样的人并不少,从最低层的帮闲清客,到老爷大人们身边的幕客,到游七徐爵这种层面的大掮客,其实都差不离。
京师之中,还有专门负责招待对外使团,学习外语,与礼部等朝中各部交通的外交掮客,诸如暹罗、真腊、琉球等海国藩贡诸国,都是这些外交掮客们的业务范畴,礼部诸官,读书读傻了的多,这些真正与外藩打交道的事,还真少不得这些投资者。
某种层面上来说,徐爵和游七是大明的两大成功掮客,当然,现在也是两个最失败的家伙了。
……
……
数日之后,李植打响了第二炮,上奏弹劾冯保十二可杀之罪。
奏疏杀气腾腾,而且也确实言之有据。
什么窃弄威福,僭夺皇权;贪婪奢侈,受贿而成巨富。
因为得了徐爵的配合,奏折算是言之有据,不少事实俱在,细节充实,比起所谓的风闻奏事,杀伤力要大的多。
最后,点睛之笔,指斥冯保密迩辅座,掌握中枢。
辅座是谁?怎么掌握的中枢?
这一条,不言自明,是针对着张居正去的。
可以说,这十二可杀中最要紧的三条,最为打动万历的,便是最后一条。
冯保当日,掌握禁中,张居正掌握外朝,对万历动辄就是祖宗规矩,祖宗家法,要么就是成宪,成法,总之他们做事就是言之有据,于国有利,万历就是行差踏错,不守规矩,会搞坏国家。
对一个血气方刚,急欲掌握权力的帝王来说,还有什么事比这更可恨?
纵使张居正对万历没有多次的得罪之举,只要他掌握大权,君臣之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中国一直被称为封建帝国,其实自秦汉之后,封建不复存在,集权却是始终如一,到大明,已经不存在君权和相权的分野,一切都在君权之下,这样的情形下,要么大臣尸位素餐,不思作为,要么就是皇帝性格懦弱,或是懒惰,否则的话,矛盾必然而起,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有李植的重炮轰击,京师人心更加震动,所有人都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
……
……
起更时分,大明穆宗皇帝的昭陵之内突然有快马驰入,进入陵墓正门之后,骑马者并没有下马,而是到了享殿之前才跳下马来。
冯保原本是司礼监的掌印,兼提督东厂,兼御马监掌印太监,可以说是将外朝内阁的阁权,兵部的兵权,还有锦衣卫的特务权,三位一体,合而为一,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后来废立之事失败了,他先是被剥夺了实权,然后司礼监的掌印也是没有保住,现在被发配出来,看守穆宗皇帝的皇陵。
守陵的日子,枯燥无味,放眼看去,除了荒山就是绿野,陵墓附近,连人家村落都没有,只有守陵的陵军在四周自发组成了一些小型的居住点,陵中有一些太监存在,每日在享殿之中擦洗贡器,在陵墓四周巡逻,指点陵军守备,这样的日子,一天接着一天,没有丝毫变化,每日见到的面孔是一成不变,每日的生活是一成不变,这样的日子过久了,人自然而然的就没有了精气神,守陵太监,极少有寿高的,冯保清楚,自己怕是活不长了。
“宗主爷,宗主爷?”有个轻微的声音在冯保耳边轻轻叫唤着,冯保睡的原本就是不沉,一下子就是惊醒过来……太监的觉没有睡的沉的,打少年一进宫就是伺候上头的大太监,慢慢的伺候各宫的主子,进内书堂学习,也是披星戴月,好不容易熬成了奉御,少监,再到太监,就算是到了太监这一层,仍然是要伺候差事,经常轮值乾清宫,整夜不睡也是常有的事情。
时间久了,自然就练成了现在这样的本事……只要稍有动静,就会立刻惊醒,而且,神采奕奕,一点儿看不出神思不属,困倦难当的神情。
“什么事情?”
冯保赫然一惊,额头已经流下汗来。
他虽然在守陵,不过仍然有一些消息渠道来源,李植弹劾他之后,风声颇恶,陵中亲近冯保的一些太监一直是指望他能东山再起,虽然希望渺茫。但奏疏一上,除了一些不知世情险恶的从宫中跟出来的小太监之外,其余众人都对冯保避之不迭,一见冯保,如见毒蛇。
“从城里过来人了。”小太监一边扶冯保,一边答说道:“说是有急事要见宗主爷。”
起更时分过来,说明是天黑关城门前出的京城,然后往昭陵这边赶过来,说有事,当然是第一等的急事。
“好,咱家立刻就过去。”冯保格格一笑,哂道:“咱家只道皇上念着旧情,还有先皇的面子,不会叫咱家上吊或是仰药,现在看来,还真保不齐了……”
冯保虽然被派出来守陵,但品秩未降,仍然有当日赐给他的大红蟒服,配上玉带,三山帽,手中一柄铜拂尘,依旧是标准的宫中权阉打扮。
待他出来到外堂时,一大队缇骑高举火把,已经等候在外了。
“见过印公。”
来人是一个锦衣卫指挥佥事,四品职掌,当然不是带俸闲住那种,而是负有实职,冯保在位时,此人就是常在宫中轮值,当然是熟识的面孔。
“罢了,”冯保拂尘一抡,笑道:“咱家是什么样的人,还当得起大人你的大礼么。”
“印公这话说差了。”那个指挥笑道:“印公曾是伺候先皇和皇上的人,怎么着也要保有一份尊贵,这是我家都督大人在下官临行之前,特意交代的。”
“哦?”冯保没想到张惟贤居然有如此表示,心中一顿,嘴上便道:“张都督有心了,只是咱家刑余之人,待罪之身,怕是没有什么事可以回报了。”
“不不。”那个指挥笑道:“印公只消做一件事,咱们都督大人一定保印公可以安度晚年,不敢说富贵,也绝不会象严分宜那样落魄。”
严分宜就是严嵩,执政二十年,下场就是以近九旬之身而冻饿而死。严嵩身体太好,八十多岁被剥职还乡,家产被抄,地方官还要迎合徐阶,对他百般刁难,结果他就是不死,最后还是因为贫病交加,加上病饿,这才死去。
一想到严嵩的下场,冯保心里更是一颤,不死当然最好,不过要是如严嵩那样的下场,也比死强不到哪去。这样一想,心中最后的防御立去,当下便道:“一切听从你家大人吩咐,咱家一定竭力配合便是。”
第565章 改变
听到冯保这样的表示,那指挥呵呵一声,笑道:“印公放心,我们大人请印公做的事情,正好是对付印公心里最痛恨之人。”
“张惟功?”
“对喽,就是他!”
说起来,冯保最痛恨的当然是张惟功,顺带着也恨万历。不过恨张惟功可以坦然说出,恨皇帝或是李太后,冯保是打死也不敢说的。
留下他性命的惟一理由便是孺慕敬爱忠君之情,没有这个,何以显家奴与外臣之不同?所以太监不管怎样,首先一定要显示出比外臣更忠君的一面,而皇帝之所以肯用太监,也是因为家奴比外臣靠的住,感情上也亲近的多。
自成化以后,皇帝多有不见外臣的,但对身边的阉人,成化也好,正德也罢,都信用有加,就算是裁抑太监的嘉靖,手中也颇有几个缓急可用的权阉,否则的话,当皇帝的,怕是觉也睡不安稳。
既然说是张惟功,冯保的态度自然又是一变。
没有此人,当日废立多半就成了,潞王年纪还小,冯保最少还有十几年的好日子可过,张居正死了,他可以再扶一个权威更低,更加听话的,估计他的地位,会在当年的王振之上!
可惜,一切都毁在那个小子手中,冯保经常沉思,当日自己就怎么没有看出来,张惟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祸害?
“无论怎么出手,但凭吩咐。”冯保咬着牙齿,阴侧侧的道:“哪怕是要咱家的命,只要能看到那厮倒霉,咱家也是乐意的!”
……
……
“吾待此疏久矣!”
文华殿中,万历拂着李植的奏折,好象看到什么宝贝一样,目光久久不愿离去。
数十年后,著名的明代史学家谈迁在他的名著中是这样记述的:“初,张居正卒,上恶冯保,左右知之,以告御史江东之,李植。未敢即攻保,先论徐爵,果下狱论死,乃攻保。上曰:吾待此疏久矣。”
万历可谓真情流露,这几天来,他故意压了一压,要看看四方动静。冯保虽然是死老虎,朝中仍然有不少冯保余党,当然,更多的是张居正的余党。
如果闹起来,正好可以借机行事,提前将张居正也一起扫进去,可惜张党现在没有主心骨,已经是一盘散沙,看着还把持中外,其实已经是死老虎一只了。
这件事也使万历和内阁看出来张党虚弱的本质,原本预计要拖一阵子的清扫大计,估计可以提前进行了。
“怎么办他……”
内廷李太后已经有话,冯保随万历处置,太后本人没有意见。
最近武清伯李伟身子不大好,眼看拖不下去,太后忧心此事,日日吃斋念佛请佛祖保佑她父亲能够平安过关,除了潞王大婚之国的事情之外,真的是任事不理了。
所以现在冯保的生死,只在万历的一念之间。
“皇上,内阁那边的申阁老有揭帖送过来。”
司礼监的温太急匆匆赶了过来,进殿之后,因为最近不常与皇帝见面,温太跪下叩了个头,这才起身,接着又用目光向张惟贤打了个招呼,然后就是将揭帖毕恭毕敬的呈送到了万历身前的几案之上。
皇帝在文华殿有见人的地方,当然在偏殿也有办事的地方,见人说事,要么文华殿午朝,要么左顺门,要么在平台,这都是祖宗留下来的地方,万历也无心去改变,他自己办事,要么是文华殿,要么就在乾清宫中,近来在文华殿日少,在乾清宫的日子多,甚至有不少次,万历就是在乾清宫正殿后的配殿中办事,大殿寝殿一到冬季寒冷难挡,虽然皇帝住的时候生着无数暖炉和重新裱糊取暖,到底不如住乾清宫后的配殿群,器玩多,方便舒适,不象乾清宫里头,抬头高老,感觉上就阴森寒冷的多。
在西苑,皇帝也着人开始收拾,有时候在西苑一住就是几天。
三个月来,一共见阁臣五次,举行小规模午朝两次,平台和左顺门照例引见地方官员七次,比起前两年来,已经减少了七成之多。
申时行虽然是受万历信任,但和张居正在时没有办法比,每常也不会召对,有什么事,要么票拟时表达,要么就用奏疏揭帖,和普通臣下,并无区别。
所不同者,就是万历好歹会尊重一下自己的授业讲师和现任次辅,有申时行的揭帖,当然是优先观看。
“臣申时行冒死奏闻:今,天下多处遇灾,朝廷用度不足,户部已报亏空数十万两之多,宫中用度,宜行俭省,所提调户部银二十万两,尚乞皇上收回成命……”
君臣之间,申时行仍然是如同当面说话那样的风格,谨慎保守,十分恭谨。
但再恭谨,结果却是一样的:申时行拒绝了万历提银的要求,并且请万历用度上俭省一些儿,不要这么浪费用钱了。
万历匆忙看罢,已经是涨红了脸,将揭帖一推,咬着牙道:“好嘛,连申先生也和吾打擂台来了!”
“今年虽然有受灾的地方,但岁入仍然与每常相同。太仓库中,最少积银在千万以上,皇上就一个亲弟弟,取二十万尚且生出这样龃龉,实在是不识大体。”
温太代表的是内监一方,虽然申时行和司礼两边合作愉快,不象张居正在后期时因为太后和皇帝的倚重,票拟时根本不考虑司礼的态度,大权独揽,张四维和申时行就识作很多,许多大政方针,彼此商量,合作还算愉快。
但愉快归愉快,能给内阁下绊子,使阴招,司礼的太监们也绝不会客气。
果然,万历用很欣赏的眼神扫了温太一眼,赞道:“到底先生们还是外臣,不能与汝等相比,不理解吾的苦心。”
“皇上不妨下诏痛责,然后令户部速进银来?”温太建言道:“上次诏取珍珠宝石的时候,户部的人也是叫苦不迭。”
“户部尚书也该换人了!”
万历眼中厉芒一闪,现在的六部尚书,除了曾省吾曾经是张党外围,后来加入许国一党之外,剩下的全部是张居正一手提拔上来的,还有四品以上的京堂之上,张党人数当真不少,如果户部这一次敢硬顶,倒不妨从户部开始清洗。
“申先生应该还有密奏吧?”
张惟贤适时过来,扫了温太一眼。
以他锦衣卫都指挥使的身份,除开陆炳的时期,遇到大太监只有俯首听命的份,但现在张惟贤步步升高,权势日渐巩固,皇帝越来越信他,越是这样,敢在万历面前说张惟贤坏话的便是越少,捧他的人就越多,皇帝则就越来越信任。
这等事,说起来简直是小儿科,十分低劣的手法,但人君能堪破这种群小包围,或进谗言,或捧某人的做法的,当真是寥寥无几。
温太被这么一扫,心生警惕,知道是张惟贤在警告自己。
看来外朝在这一件事上,与锦衣卫等势力达成一致,自己想趁机给申时行上眼药,扩大司礼监影响的打算是落空了。
“是有密奏,适才光顾说事,竟是有些疏忽了。”
内阁办事,正常的流程是光明正大的,不论是奏折还是票拟,大学士的政治态度都是光明正大,特别是高拱和张居正,一个是性格刚硬强直,不屑玩秘密政治,另一个则是手揽大权,皇帝幼小,加上有冯保支持,更不必如此。
在这一段日子,万历亲政,又很少面见阁臣,密奏说事这个成化年间很流行的办法,又重新被阁臣们给捡了起来。
万历拆开申时行的密奏,开始阅览起来。
很快的,他的脸上阴晴不定,显露出沉思之色。
二十岁的皇帝,脸色圆润,身体发福,因为没有接见外臣的打算,皇帝穿着的是燕居的服饰,元青色,也就是纯黑色的曳撒,镶嵌着大东珠的暖帽,腰间一根红色的饰玉腰带,加上脚上朱履,穿着十分寻常,闲适。
如果不是眼神中的凌厉之色,那种掌握天下,大权在握的气息毕竟掩藏不住的话,万历看起来也不过就是一个寻常的富家少年。
“张惟贤,”万历问道:“顺字行在蓟镇,保定,宣府诸镇,是否真有那么多分行,一年之利,真有那么大?”
“臣不敢妄言。”张惟贤道:“臣与张惟功向来有不和传言,锦衣卫与顺字行还有几次争执冲突,所以获得情报有限,皇上询问,臣惭愧,不能尽释皇上之疑。”
此时的张惟贤,就如同一个受气的小媳妇一样,垂首低头,一副丧气模样。
锦衣卫在和顺字行的斗法之中,多次失败,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万历知道,当下呵呵笑道:“汝等在京,少于操练,自然不是边镇厮杀汉子的对手。”
这话说出来之后,也触动了他自己,万历的脸色变的阴沉起来。
不仅是辽阳,还有辽镇,蓟镇,将领都多有桀骜不驯,藐视朝廷威权的,在这一瞬间,他对张惟功和张惟贤的观感,自然又是有了一些改变。
第566章 操纵
“臣一定勤练内操,并请皇上多派太监监军,”张惟贤忙道:“请皇上放心,臣一定练成一支强兵,断不至于再次有大内安危,操于外臣之手的事发生。”
他算是真正窥探到了万历的心思!
废立风波没有发生的话,万历也会信任太监和内操兵,历史上万历就曾在张居正死后不久大练内操,但在不少文官的反对和谏言之下,后来内操还是废弃了。
但有了废立风波,数千强兵被惟功引领站立于皇城之外,威胁大内,虽然支持的是万历,但对一个皇帝来说,这种力量的展示,仍然是不可容忍的。
惟功出镇于外,带着大量的京营舍人和幼官营的部下一起出镇,最要紧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幼官全听从于他,朝廷不能监视动摇,申时行的忌惮和提防,绝对也是抓住了万历这种担忧的心理。
惟功一人可以宿卫于乾清宫之外,但他带雄兵数千就是万万不可。
地方上,将领可拥有数百到数千的家丁,朝廷可以允许,但在京师之中,勋贵品官之家,亦绝不允许蓄养家丁,那就是图谋不轨!
京城勋贵,层层相制,一起控制京营,太监控制禁军和御马监,彼此对抗制衡,这才是祖宗设下的平衡之道。
现在京营崩坏,万历除了太监之外,又是谁也信不过,锦衣卫算是半个家奴,加上张惟贤说的派驻大量太监进入其中,这内操兵算是能靠的住,也是万历十分关注的大事之一。
“申先生的密奏之中,极言在京商行官店之富。各家勋贵,多有进益,他们与国同休,共享富贵,如果国用不足,当然是朝廷设法,而宫中用度不足,各家勋贵,富商,应该有所报效,就是说,叫他们捐输。”
万历喃喃而语,申时行的奏议,非常有理,确实打动了他。
此时的大明还算是有中兴气象,官中府中,财用其实是充足的。但万历母子的贪婪也是十分明显的,伸手要钱,几乎无有尽时。
这样的话,府库不免告急,而皇帝经常伸手拿公中的钱,似乎也不大象话。
万历的脸皮,还没有几年和几十年后那么厚实,税监和矿监出去捞钱的法子也没有想出来。申时行的富户勋贵捐输之法,没事一伸手就是几十万,隔一阵要一次,大家轮流出银,京中勋贵和富户好几百家,如果能轻易得手,开个好头,成为常例,以后弄银子就比现在的办法要轻松的多了。
其实捐输之法,清季常见,每当财用不足,清季有两个解决办法,一个是王公大臣捐输,各家认捐报效,见效快,也不滋扰地方。另一个便是捐班,朝廷卖官,形成制度。
汉之灵帝卖官被骂,清季卖官却是正常的生意,一直到清末时,江南督抚升班坐堂时,底下官员,十有七八都是捐班,捐官之余还得加捐差事,谁给银子多,委谁差事,这样一来,当然就谈不上吏治,其实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加赋罢了。
“其实这和皇上用膳的制度相差不多……”张惟贤假装思忖一番,答说道:“现在皇上的膳食,由宫中各掌事大太监轮流伺候,我看各位公公轮流孝敬,争奇斗巧,用的是他们自己的体己银子,宫中开销省了不少不说,皇上用膳也是舒心,各位公公也尽了对皇上的忠爱之心,为什么内监能这样做,外臣勋贵就做不得?每常大家说的嘴响,说是公公们刑余之人,心思阴微多变,不可相信,皇上也正好拿这事来试试,看看外臣们到底是怎么样?”
这一番话,极捧内廷诸人,在场的阉人们,脸上都露出满意的色彩。就算是刚刚被张惟贤扫了一眼的温太,也是微微颔首点头,对这一番话极为满意。
“也好,确实是好奏议。”
万历因为申时行顶他的不快消失的无影无踪,申时行向来柔懦恭谨,对他以奉迎为主,偶有小小不顺,也是因为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比如这一次的建议勋贵富户捐输的奏议。
名义也好,潞王大婚,国用不足,各家勋贵富户仰沐皇恩,与国同休,难道就坐视皇家这般困难?
人选也是选好了,申时行推荐张惟功。
此时的大明已经与百年前不同,百年之前,掌握土地和粮食的才是真正的世家富户,做生意的商人,家资过十万就很难得,而且极易被宰肥羊,只有品官勋贵世家,仗着土地积累,可以攒出数十万乃至百万的家私。
现在却是各家各户都多少涉足在各种生意里头,不要脸的放印子钱,喜欢长远的搞丝厂,敢冒险搏重利的便是海船出海,皇家则垄断北方的毛皮生意等重利,宝和店等六个皇店获利极丰,而在崇文门外的各种官店,也是给皇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
潞王等亲王,虽然之国,但只要与皇室关系密切,一样能在崇文门附近开设官店,只是这些官店肯定不会老老实实做生意,巧取豪夺,势所难免。
万历在此时想了起来,潞王几次进言,崇文门的各家官店生意大不如以前,在以前,不管用什么手段,来往客商进京人员,免不得要被各家官店盘剥,一年入几千两过万两收入不在话下。
现在有了顺字行设在那里的分店,通存通兑,很多商人将巨资存入顺字行,身上只带一些零散铜钱,除非是学锦衣卫将人逮去拷打,否则绝无可能挤出银子来。
开店毕竟是开店,锦衣卫能做的事,官店如何行得,否则朗朗乾坤岂不成了强盗世界。
潞王等人,自然大述其苦,顺字行对他们的收益,也是已经有了严重的影响。
加上晋商们此前的合力,也是给万历极深的印象,在他心中,惟功的顺字行无非是仗着自己的信任和惟功的权势,与其余的官店一样,半卖半抢。
既然银子是这样来的,叫惟功捐输一些,也是理所当然了。
“张惟功是吾亲信之大臣,既然家资丰裕,捐输亦属分内之事。不过,到底他有没有银子,这要查清楚了再说。”
万历不愿意闹笑话,也不想第一炮就哑火,而且对张惟贤别的事也罢了,对惟功的态度上,他是不信任的。
申时行也是如此,万历知道,张四维和其晋党对顺字行深恶痛绝,难免会有不实之语,张惟贤对惟功是兄弟相争,申时行对惟功以打压为主,这些人的话,绝不可尽信。
他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