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明-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谁和咱大帅过不去,就是他娘的一个打字,别的没有什么话可说。

“希忠,你说说看吧。”

“是,大帅。”

陶希忠思维敏捷缜密,已经将参谋局搞的有声有色,刚到辽阳就每天带着一群参谋去考察辽阳周边,预备演习计划,同时绘制山川水利地图等等,每个参谋,都有着不错的算术和入门级的几何知识,用来画详细的军事地图不行,比例大一些的地图已经是不在话下,制作入门级的沙盘也可以了。

这年头惟功是走得太远了些,要是几十年后,西方几何和数学著作大量翻译过来,训练这些参谋就更加的容易了。

被惟功点将,陶希忠也不怯场,站了起来,朗声道:“我们辽阳镇的首要任务,是驻扎辽阳,镇守海盖、宽甸、沈阳中卫到开原、铁岭一带,这辽镇半壁,归我们大人驻守……这是小事,有我们辽阳镇这四千多弟兄在,北虏也好,女真也罢,都讨不了好去。”

这话说的十分有底气,但在场的诸人也是都除了点头赞同外,并没有别的话可说。

镇夷堡一战,已经证明了辽阳镇骑兵训练得法……在这件事上,包括已经在回程的赵雷等夜不收在内,都是对惟功佩服的五体投地。

要是当年舍人营用夜不收和辽镇骑兵的办法练,没有五年十年时间,练不出几千精骑来,最多是精中选精,练出一些得力的夜不收来,抵不得大用。

但惟功的训练之法,短时间内便收到奇效,这令得众人对他有极强的信心,一两年内,辽阳镇再出两千精锐骑兵也是很轻松的事……只要能买到战马就成。

“……对外,我们可以从容行事,毕竟我们已经斩了速把亥,还有救回曹簠……赵雷已经派人先传回消息,他们从河套潜越回来,估计当无问题。立了两桩大功,奇功,暂且可以收敛锋芒了。我认为,近期之内,我们要的是梳理民政财政,稳固地方,扩大我们大人的声望基础,为后期的招兵募兵做准备……我们辽阳镇不能学辽镇,一个总兵养几千家丁,曹簠这个副总兵不过几百家丁,加上正兵营,不过两千多骑兵的直属,我们要学便学戚帅,甚至是强过于戚帅,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便得有强力的财政支持,更多的物资支持,更多的民心!”

“说的好!”

惟功用惊奇的眼光仔细地看了陶希忠半天……要是宋尧愈说出这番话来,并不奇怪,很多事情,惟功都私下和这个老夫子商量讨论过,陶希忠的业务范围是参谋,虽然有大局观,不过惟功没想到他见识清晰到这个层次。

除了一些细节上的考量,陶希忠说的,就是近一两年内辽阳镇的首要任务了。

战功,已经足够,北虏或女真都不会来犯辽阳,所以当务之极,就是稳固权力,扩大声望,然后扩充财政基础,人力基础,在两三年之内,将辽阳镇扩充到最少两万五千或三万人左右的规模。

骑兵,最少要过五千。

这是很宏伟的目标……三年甚至四年才能达到基本的要求,然后还得花数年之功才能成百战精锐,然后再次扩充。

十年之内,雄师十万!

第370章 编制

那种三五年内,练出多少万精兵,所向披靡的事情,惟功自己是不大指望的。就算是能力逆天的皇明太祖,从亲兵队长再到自己拉队伍,然后练出兵马能与陈友谅正面争锋时,又过去多少年了?

那还是太祖轻易得了南京,有了稳固地方和一套人马之后的发展。

惟功现在也有自己的一套人马,但与朱元璋截然不同的就是他可能会处处受制于人,可能会有突然而来的变化,这一些也是要考量在内的。

不论如何,一个团体,需要有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否则浑浑噩噩,人心会渐渐变的懈怠,种种陋习,都会出现。

听到惟功夸赞,不仅陶希忠涨红了脸,周晋材几个,都是兴高采烈,便是持重的张用诚和钱文海等人,也是在脸上露出喜色。

这就是说,惟功有自己的雄心壮志,辽镇的今日,可能就是辽阳镇的未来,而且,应该远远超出。

十年之后,可能在座的全部是总兵,副将,而且是实职大将,坐镇一方,手握雄兵,成为大明的一方诸侯……这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最少,未来在前方。

“呵呵,我这一次出来的对了。”

话说到这儿,底下应该议更深的话题,但大家都有点欲言又止。

张简修会意,笑着站起身来,对着众人道:“听大伙儿的话,我心里也是振奋的紧,不过,哎哟……我这肚子……”

这厮装神弄鬼,倒也识趣。惟功哈哈一笑,挥手道:“赶紧去吧我的哥!”

“好好,一会儿就来。”

张简修屁滚尿流般的去了,众人待他走后,无不大笑。

钱文海都忍不住莞尔道:“五爷倒还懂事。”

这就是张简修大户出身的长处,不论他和现在的辽阳镇关系如何,到底他是客卿的身份,说白了是来玩乐长见识,最好还能立点功劳,比如阵斩速把亥,惟功当然知情识趣的把张简修也列在了奏章里头,将来功劳赏赐下来,张简修少不得有一个说法,这厮现在是锦衣卫指挥,实职是参将,没准儿将来就是有都督的身份加副将什么的回京,张居正诸子皆从文,张居正为了儿子们中进士,入翰林,所行手段确实不大光彩,为人诟病也硬做了下来,惟功在这里照顾着元辅的儿子,元辅总会有所以报。

但就算如此,张简修最多参加到刚刚那种程度的会议,再进一步,便不可以为他所知。

“用诚,我要问你一件事。”笑过之后,惟功看向张用诚,目光直视,沉声道:“相比顺字行,你是更喜欢在这儿帮我料理军中事务么?”

“大人这话,属下不大明白。”

刚刚惟功对张用诚的态度就有些问题,现在又突兀问话,众人之中,与张用诚关系很好的陶希忠和钱文海等人,都是紧张起来。

“我没有别的意思。”惟功微笑道:“顺字行是我一手创立,以前没舍人营前,我就是顺字行,顺字行就是我。现在,一步步从舍人营走到辽阳镇,顺字行是我的,财物都是畅足供应,现在么,得做一个切割……你们明白了没有?”

“是,我们明白。”

顺字行给辽阳镇的帮助当然是隐性的,只有上次废立风波时,顺字行紧急用马车将舍人营从散居全城的状态集结在了一起,不过这些没有多少人说什么,毕竟在那种状态下,事急从权,惟功用自己商行的车马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最要紧的,还是舍人营主力移镇,否则的话,惟功又是勋贵,又有利润惊人的商行,加上舍人营的一群虎狼,不要说申时行了,就是皇帝,张居正等一干大佬,怕是没有人能放心。

到得辽镇,顺字行的情报支持和钱财上的支持当然也是一直没有停止过,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往后的发展,最少在屯田等各方面,当以军镇的名义进行,顺字行的生意,与辽阳镇无关,这就是惟功所谓的切割。

“我懂了。”张用诚肃容道:“属下愿留军中,顺字行请大人择良材掌管。”

张用诚此前负责通事局,军令诸务都由他负责,侍从室成立后,他才少了不少庶务的压力,就算这样,肩膀上的担子也不轻,毕竟他是顺字行的大掌柜,顺字行的事情,他也要操心不少。

“顺字行的业务要扩展很多,未来几年之内,会有爆炸般的发展。”惟功以指叩桌,沉思良久之后,方道:“至于选代替你的人,一则缓急难寻,外人中可能会有比你强的,但忠诚上谁能和你比?我的意思,你只负责协调工作,将顺字行的业务,分成几个大区,每个区选一个区域的大掌柜,你只负责在最上层建立财务核算,业务督查,内务,纪律整肃等协调工作,这样你的担子要小很多……”说到这,他看向所有人,问道:“你们看怎么样?”

除了后来输诚的郭守约和王柱,在场的全部是顺字行出身,也曾经干过小伙计,大伙计,二柜,大掌柜,后来顺字行发展大了,虽然还叫掌柜,不过惟功渐渐引入经理和分部门的现代公司制度,顺字行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庞然大物,但原本的这些元老级的却都是已经离开了。

周思进在这上头心思用的多,接话道:“黄广裕,李彦青,麻云,这几个是极出色的,还有张思根和任磊几个,栽培一下,都不坏!”

他说的这些个,都已经是大柜级别,这几年在惟功的刻意栽培下,确实是崭露头角,在此之前一直还由张用诚等人管着,如果照惟功说的新办法,分区之后,他们掌总,底下还有各部门的二柜协理,应该也能够顶的下来,甚至扩大规模,大大发展,也并不困难。

“我要问一下用诚。”惟功先对周思进说的人选表示赞同,这些人其实名字都是他取的,其中的优秀之士,能力他是心知肚明。他向张用诚道:“最近的几件事,要用银子的地方很多,在我的谋划之中,顺字行也要投入巨大,你和我要交个底,至迟到年底,顺字行一共能替我腾挪出多少银子来?”

顺字行除了京城的物流业务之外,更是远到蓟镇和宣府,辽镇,南到保定,天津,但更西北的大同和延绥各镇,更往南的山东,河南,这些地方就闯不过去了。

在大明,生意不是生意,是权和势,能到宣府是马帅的脸面,到辽镇是先和祖家搭的桥,在蓟镇,是和吴氏兄弟的交往还有戚继光的面子,在保定和天津……这里原本就是京城勋贵圈的外延。

现在惟功的核心势力已经抵达辽阳,顺字行势力往辽南和辽中辽东一带延伸是必然之事,倒是辽西这一块,祖家李家势力根深蒂固,顺字行也就继续做做转运生意也就罢了。

“咱们顺字行现在京里有九家分店,往宣府一路是三家,蓟镇是五家,天津一家,保定一家,辽镇这里是三家,一共是二十二个分店。”

提起顺字行的一切,张用诚是信口而谈,没有半分滞碍,说明一切都已经烂熟于心。

“每店用掌柜一人,二柜三到五人,护卫、仓库、发货、收货、制造、人力、庶务等一共十一个部门,分柜各一,然后是各部门的大小伙计,每店从二百人到五百人不等,其中崇文门店人数最多,光是制造部门就有近五百人,护卫也有两个局二百来人。”

用人多,代表收益就多,崇文门店为什么有这么多伙计,是因为赵士桢在那里主持建造,光是马车一项,就是日夜不停的建造,在明后年,预计不仅要造顺字行自用的大型客用和货用马车,还开始建造小型的自用马车,分为平民与豪奢若干档次,这也是很来钱的地方,至于人货物流,京师里已经没有了脚行,所有的粮食生意也是由顺字行包干,这都是利润极大的地方,加上转运东北土货至京和保定等地,也是利润颇丰。

只是南货生意,还有当铺,钱庄,银号,当初与张四维彼此各让一步,这些生意,顺字行的规模始终不大。

不过后来晋党又阴了惟功一把,过去的协议,大可不算。

退一步来说,就算协议还在,也不过是用来撕毁罢了。

“现在是四月,去年的财报大家想来还有印象……万历八年一年,全部分店收入是一百二十万两白银,这是除去所有的伙计工钱,赏银,营造费用的纯利。今年来说,四个月下来,已经有五十万,超过去年是板上钉钉之事。不过,现在库中的存银,却只有三十万到四十万之间,这个数字,随时可用。到年底,才会有超过百万之谱。”

第371章 争抢

“差这么多?”

“当然差这么多……”张用诚面色不变,继续道:“在场各位,去年平均拿的赏银是一千到两千之间,各司把总以下到局副百总以上,一年总在百两以上。另外置装费,武器、战马,还有大人贴补的盐菜银子,你们猜就是多少?”

不消人接口,张用诚就直接道:“光是盐菜银子一项,一般的边军以一堡四百多人计,一年是一千两出头,我们一个局一年的盐菜银子是一万多两。嗯,五百来号人,一年就是吃这么多……你们可真够能吃的。”

众人尽皆绝倒,然后大笑起来。

当初舍人营一个局是一百二十五人,然后各局还有直属部门,四个局为一司,每司定额当然就超过五百人了,这和戚继光一个司才不到九百人的编制大为不同。

这也是为了方便骑兵编成,一个局就等于一个骑兵连,四个局等于两个骑兵中队,以四个骑兵中队可以编成一个骑兵团,也就是两个千总部,正好就是一个营……中外的兵力编制,其实在明朝到清季中叶之前,有很多地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交战面阵的展开,队形的控制,战场上的微调等等,到明末时,还得加上火力的输出运用。一直到清,西方在火器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顺,除了队列和输出之外,白刃格斗,士兵的训练,相辅相成,一直是渠道上升。

明军却是走了弯路,在惟功这里,预计肯定会把弯路给扳回来,当然,这是后话了。

“乖乖,真是厉害。”

“想不到我们光是吃就用这么多?”

“这还多?我倒觉得伙食银子还能再加一些,辽东这里比京城苦的多,在京城时,大家有假,时不时地回家还打打牙祭……不过老实说回家也吃的不老好,不过比在营里的菜色要丰富的多。”

一个司一年一万多两伙食费,这钱在九边任何一镇都骇人听闻,但其实细算起来,盐和菜,柴薪,都算在内,平均每个士兵一年是二十两的伙食费用,去除掉相关杂费用,也就是十来两的肉食摄入,按大明十斤猪肉一两八钱到二两的价格来计算,每个士兵一年的肉食一百斤上下,一百斤去除三百六十五天,平均一天的肉食也就很有限了。

这是最低标准,当然,猪肉几乎是最便宜的肉食,比牛羊肉要便宜的多,特别是明朝表面上还是禁止杀牛的,肉食的选择余地并不大,鸡肉倒是便宜,一只肥鸡才四分银子,四两银子够买一百只的,可是这年头没有大规模的养殖业,鸡都是散养的土鸡,营养价值和口感超棒,但问题就是你没有办法大规模购买。

很多穿越小说,上来就能保障士兵一天多少的肉食摄入,有时候是太想当然了。

舍人营以前的肉食保障,当然是仰赖京城这样特殊的存在。京师一年输入的羊就在几十万口之多,猪当然也是足够,只要有银子,可以大量供应,辽阳这样的地方,后勤方面的人已经开始挠头,四千多人,每人每天三两的肉食必须保证,这是训练的最低摄入标准,油,主食,肉,鸡蛋,缺一不可。没有这些,当年的舍人营和现在的辽阳镇的艰苦训练就无从谈起。但一下子这个镇城每天要提供这么多主副食品,就算粮食是朝廷拨给,但盐,油,鸡蛋,肉,都要购买,这会对辽阳的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如果是全镇扩充到几万人的规模,估计辽阳镇的其它人就吃不上这些东西了。

三四十万的银子,换成别的军镇总兵,怕是能乐晕过去。纵是李成梁这样身家巨万的主,银子也不是好来的,李家有几万亩地,加上和蒙古人做走私贸易……就是把内地的好东西,比如茶叶,粮食,也卖一些药材和生铁一类的违禁物品,不从关口,直接与蒙古人走私贸易,这样当然就是一本万利,一年估计几十万银子能到手。李成梁到九十才死,李家的家财肯定在千万以上了,不过没有守住家业的人,辽东失陷,广宁都落入了建奴之手,土地家奴烟消云散,浮财也就有限的紧了。

别的军镇,蓟镇是朝廷包养,宣大也是重镇,延绥,固原,这些军镇,当地的卫所每年还要上交子粒银,地方贫苦,收入出息有限,粮食要外送,穷的鸟不拉屎,要是有这么一大笔银子拨过去,怕是乐的总兵官屁滚尿流。

但在辽阳镇来说,这银子真不够使。

“除了日常开销,每月需在一万五千两左右外,军需局的报告上说的很清楚,头三月,最少要五万银子才够开发。”

张用诚看看周思进,笑道:“思进你自己说吧。”

如果说通事局是辽阳镇现在的大脑,那么原本的军技局和后勤局加起来,就是辽阳镇的肠胃。原本的军技和后勤两局合并,成为军需局,后勤保障,物资管理,赏银军饷发放,军械制造和维修,都在军需局下负责。

负责人是周思进,除了军需局外,负责军训局的周晋材,参谋局的陶希忠,军法局的钱文海,通事局张用诚,已经决定,这些主管,一律不必再兼领一司,而是专门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也是军事训练参谋业务细化后的必然之事,钱文海和周思进等人都很容易接受现在的角色,只有周晋材还有点想不通,他还是想带兵打仗,惟功已经答应他,等将来寻找到合适的替手,就给他一个营去带,现在只能委屈他当辅助部门的主管了。

每局主管,都是标下参将的级别,这一次速把亥的战功下来,惟功准备抬举几个老弟兄为标下副将,马光远几个资历还差一些,暂且还是参将便是。

这么一来,朝廷的名爵在辽阳镇实在是太泛滥了,一个局百总都有保到四品武职的,别的军镇最少也得是带几百兵的千总才勉强够资格。一直得到明末崇祯年间,才会转为总兵多如狗的状况。

“日常训练,损耗极多,每日皆要补充,不然的话,库存支撑不久。另外,大人将来要募兵,人数在数万,不仅是兵器,还要有火器,另外还要有蹄铁,马鞍,工兵所用器械,马车,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匠人,不论是皮匠,铁匠,木匠,都是多多益善。军需局不趁现在选址,建窑,立房舍,难道等用时再着急?”

周思进看向众人,从容道:“五万,只是盖房子的费用,一块砖多少钱,匠人工钱,你们自己算算吧。”

“好家伙,这么大的窟窿……”周晋材叫一声,接着便也是说道:“军训这一块,光是衣服,每天都有磨损要更换的,小零碎就更不必提。肉食一定要有保障,误了这一块,谁的面子我也不给。”

“我们参谋局急需大量战马,每日绘测地形,记录在册,我现在不仅缺人,更缺马……总不能一直叫我们安步当车?”

“还是我们军需器械这一块缺口最大!”

“我们通事局要负责统筹,人手缺,资金也缺,将来招兵训练,我们要现在就负责统计,最好是先期教育立刻开展,不然大人在三四年内练成三四万精锐的打算,实在是很难办的到!”

通事局的主要负责军令发布,调动、军籍管理,奖励,同时负责招募新军,下有经历处、军令处、军籍管理处和人力资源处等各部门。

喊话的是经历处主官,张用诚秉性做不来这样的事,只得由他的部下代劳了。

一场军议,针对的就是整个辽阳镇未来的发展方针大计,可以说,各局都是雄心勃勃,都有自己的一揽子的计划,大家你争我抢,绝不相让半点儿。

谁都知道,现在这会子决定下来的可能是未来两三年内的重心所在,在这样重要的关头,岂能相让半点儿?

眼看各局的主官们摩拳擦掌,就差要打起来的感觉,在场的其余军官,都是险些笑出声来。

罗二虎是侍从室卫队的主官,也算是一个军事主管,他站在最前头。

然后就是郭守约和王柱这两个千总,现在营中只有他和王柱还是有旧日千总的头衔,在营务重新整理之前,只此两人,经常有人老总老总的叫他们,弄的憨直的王柱老大不好意思。

然后是马光远,佟士禄,王乐亭,陶安然等人,这些都是未来的军事主管,当然,周晋材等人,也随时可能出掌一营,也是没准的事。

后起之秀中,赵雷,巴沙儿,将来可能都统带一营,还有马世龙,郭增耀等人,俱都不差,最少也能干到千总,领一千总部。

军事主管,好就好在只管带兵打仗,生活内务训练一把抓,但又有各部门协助,军械制造等物,又有这些部门大佬们操心,连怎么打仗,制定做战计划,都由参谋局来负责,还有通政局,记录功劳,颁发赏格,丝毫不差,总之,在当年舍人营也好,现在的辽阳镇也罢,他们只专心带兵打仗,在自己的专业上多操心才是正办。

这样的激励下,连佟士禄这种粗人都是手不释卷,放了书本就开始催参谋官制定演习计划,军训官替他们增加将士体能储备,每个人都是心气特别的高。

加上现在你争我抢的局面,虽然惟功不免都为银子的事情发愁,但一个团体的向心力和不停向上的势头,总是在眼前就看得出来。

第372章 划归

会议进行到这个时候,简直就成了分赃大会。

现在有四十万不到,军需局的前期工程就要提走五六万,然后还是无底洞,各部门都要用银子,通事局教育处打算在辽阳办若干个扫盲中心,教授青年识字,然后改善民气,从中挑选可用之才加入营伍,或是顺字行……这一点是怎么也分不开的,但先期费用,也不在少数。

军队的日常费用,那是绝不能轻忽的,不管是训练还是日常开销,军饷,赏格,都绝不能出一点纰漏。

目前为止,舍人营有三分之二是京卫子弟,三分之一有顺字行的背景,军心士气维持不堕,一则是恩义早结,二来惟功的威望足够,大家相信到辽镇以后,会有一个更好的新局面。而且,很多京卫出身的青年,相信数年之后,自己会载誉而归,营中大量的保举出来的六品七品武职的青年军人,他们相信十年八年后,自己总能到守备或是千户一级,那时候,也算光宗耀祖了。

但未来是未来,到目前为止,营里超高的军饷,超出普通人标准多少倍的伙食,还有军服,鞋袜,当然,也有相当的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才铸成了现在的强军。

这些东西是一环扣一环的,少了一环,都可能引发整体的崩盘!

“好了,大家不必争。”惟功想了想,笑道:“军需局的那一笔银子,还有通事局的教育费用,这两样在最前,然后参谋局,军法局,拨款稍微延后……并不是说不给,总要叫财务处的人能喘过气来。”

其实还有很大的一笔开销是用在军情局身上的,但王国峰一字不出,安然坐在众人侧后的阴影里,很多人简直都把这个曾经的小兄弟给忘了,只有王国峰自己知道,军情局的银子是无论如何不会少一文钱的,从来惟功大人对军事情报的重视是不在所有其它的工作之下,甚至隐隐有第一的感觉。

有惟功一锤定音,最得意的当然是周思进,然后是通事局上下,其余部门或多或少有些沮丧……银子到手了才好施展,现在只能苦等。

年入超过百万,这在当时是很难想象,甚至叫人很难相信的事实。

江南的大豪商,身家过百万的很多,甚至数百万的都不在少数。隆万大开海已经有不少年头,事实上嘉靖末年就已经形成风气,江南闽浙一带,已经颇有一些很有实力的大海商。他们拥有的船只,一艘价就在十万以上,身家丰厚的海商,可能有好几艘这样的大船,然后拥有大量土地,当铺,米行等来钱的生意,所以身家丰厚的实在不少。

两淮盐商,拥有大量盐窝盐本,每年十万金以上收入的,也不在少数。

但是把生意做到几十家分店,拥有数千名伙计和掌柜,年入过百万的,已经初显商业帝国的雏形,年收入是江南闽浙大商的全部身家,这就足可叫人惊骇了。

而为了展布,养军,扩大,年入百万居然就不敷使用,这种气魄,如果叫人知道了,哪怕是万历天子,恐怕都要从金台上滚落下来!

万历的天子正项收入,是拿两百万漕粮改折为银子的金花钱,这一百万,是堂而皇之的进入天子的内承运库,是天子一年合法的白银收入。

除此之外,一应费用,都得天子下旨往外廷伸手拿。

万历八年,万历就是因为屡次伸手,弄的张居正不胜其烦,最终上折子痛批一番,将一个青年天子,弄的毫无脸面可言。

而在惟功这里,百万银两,却是轻飘飘全用出去,用在自己身上的,大约也就是侍从室的钱,他的起居,英国公府派出来的一群家生子负责,张元功还想给他派长班和轿夫,派丫鬟仆妇,惟功是坚决拒绝了,要不然自己这个大帅带着一群小厮丫鬟上任,忒不成话了。

“卫所军户所占营房的搬迁事宜,还有营房的修缮,这一笔银子先提出来。”

“将负责的大掌柜全召到辽阳来,确定分区经理事宜。考核奖惩制度,盘帐,巡查,这都要确定下来。”

“初期会议之后,预计我要到宽甸和辽南一带巡查,关系极大,诸君,努力。”

“是,大帅!”

所有人都站起身来,昂首挺胸,大声答应下来。

……

……

傍晚时分,一队穿着鸳鸯战袄,手中拿着各色兵器的小队开到定辽前卫大榆树巷的营房聚居区里,一边走,一边打鸡赶狗,很快就惊动了不少人。

带队的是一个穿着熊罴补服,腰缠银带的武官,生的黑粗胖大,黑圆脸上长满了黑乎乎的络腮胡须,看起来真象是一头黑狗熊。

看到这么一队人,由一排排营房形成的巷子里立刻鸡犬无声,大人小孩都躲进了屋子里头,不敢出声,到处都是一片寂静,只有这小队士兵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别人能躲,居住在这里的定辽前卫的百户官却不能躲,兵士开进来之后,过了差不多一炷香的功夫,一个长相朴实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破旧的六品武官袍服,匆忙赶了过来。

“下官杜忠叩见千户大人,给千户大人请安。”

“嗯,免礼。”

“谢千户大人。”

来的是定辽前卫的千户林绍忠,待百户起身后,林绍忠道:“本官前来清军勾籍,林百户,将你百户下正军全部给我叫出来。”

“大人……”

“嗯?”

林绍忠狞笑一声,原本就十分凶恶的脸相,不仅变的狰狞,还多了几分奸邪模样。

他虽只是一个千户,但其家族也是定辽前卫的世家,世代指挥,其二哥林绍廷就是现任的前卫指挥,大哥林绍勇是辽阳都司都指挥,有这样两个大哥,还有这样的家族出身,虽是千户,同时也是都司衙门的选锋把总,定辽前卫的兵科也归他执掌,辽镇情形和关内不同,除了西北卫所,内地的卫所早就不清军勾逃了,但辽镇管束还是十分严格,林绍忠得到风声,这个百户自己向来关注的那家人今日举家潜逃,他一听说,便立刻赶了来。

“大人,下官的常例……”

“入你娘,还是和老子拖延?”

林绍忠脾气暴躁,眼看这杜百户故意拖延,刚刚摆出来的那种官场体例立刻消失不见了。他不要说在定辽前卫,纵是辽阳都司向来都是横着走的,兄弟三人他最小,看着长相老成,其实三十还不到,火一上来,拿起鞭子便劈头盖脸的向杜百户身上抽过去,几鞭子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