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快穿之当渣男被穿后-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有墨雍和谢树这样渐渐进入白鹭书院核心的新一代才知道这泼天的富贵同样面临着滔天的考验。
  新帝之所以这么快提拔白鹭书院一派,根本原因是李氏娘家所代表的世家和新帝舅家所在的老牌世家文家都算得上世家里头传承最久的巨头,他们如同两个庞然大物一般伫立在周朝甚至很多朝代,不管皇帝姓什么,他们从未有过任何太大波折,甚至他们一次次乘着朝代更迭的大风迎风招展、飞速生长。
  新帝是一个好皇帝,他从未被自己身后的势力迷了眼睛,从始至终他都是合格的皇室子弟,心中牢牢记得不能让周朝被世家把持的祖训,所以他将手中的权力倾斜到白鹭书院这个后起之秀上面,他想要将白鹭书院打造成为可以跟世家平衡的有利武器,当然白鹭书院只是他手中目前最合适的棋子,一旦白鹭书院无法达到新帝预想的目的,他便会对白鹭书院弃之如敝履。
  皇帝有玩弄权势的天然优势,作为一个上位者他虽然看重几分一路跟着他的势力,可他同样不会对他们全然放心。
  白鹭书院一系都知道这是他们的挑战同样可能是他们的灾难,可走到如今已经跟他们之前一路超然在外的立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形势比人强导致他们已经退无可退。
  他们如果坚持之前的路线只忠于皇帝,只输送人才,恐怕合不了新帝的心思很快会被世家趁机打压甚至面临覆灭的危险,政治斗争从来就没有永远的中立派,他们的实力还没有到达那最顶端的金字塔,以至于直接面临了这一次的路线改革。
  连首辅和白鹭书院的院长深夜进行了为时三天的密谈,然后三天后白鹭书院一派看似归顺了新帝,心甘情愿的成为新帝手中的一把利刃,帮着新帝抗衡世家。
  实际上墨雍和谢树这样的书院未来希望先后下放到地方扩充实力,等待合适的时机崭露头角。
  墨雍下放海城知州,在阳春三月和谢树一家跟着出了北京城,马车距离有一段的时候墨雍回头看向已经不太清晰的北京城门,心中明白下次自己回来的时候就是肩负大任的时候。
  谢树是去年十月份成的亲,娶的连首辅家二子的嫡长女,算是彻底落实了白鹭书院一派的地位,同时也很有希望受到连首辅的全心栽培,甚至等到首辅退休后的势力都是可期的。
  谢树曾经问墨雍会不会后悔过早的成亲,以至于在两人同样能力相当的时候,却是谢树比墨雍更先进入连首辅嫡系,就连这次下放谢树去的也是连首辅堂弟所在的省份,算是有大佬照应。
  墨雍浅笑着回答从不曾后悔,所谓求仁得仁,墨雍奢求的从来都不是仕途一帆风顺或者回报家族,这样的念头有过一次就已经足够了,墨雍只想在这样的时代能够护得住妻儿,让他们即使在落后的时代也能得到一番净土,从而自由快活的生活。
  所以墨雍又怎么可能本末倒置的去抱怨现在的处境?更何况海城在这个时代虽然属于蛮荒之地,并不受当权者的重视,但实际上在遥远的现代社会,海城可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繁华之地,两者之间差距的不过是眼光和想法,墨雍有后世的经验,反而认为海城是最适合的地方,能让墨雍真正开始施展手脚的机遇之地。
  过了武川墨雍和谢树就分道而行了,墨雍去的是最南边的地方,一路上舟车劳顿,每每停留的时候墨雍都会找大夫给家人把了脉,确定连日的奔波没有带累身体。
  实际上这次和墨雍一起出发的人确实不少,主要是岳父那边不放心瑾瑜跟着墨雍奔波,于是打发了吴家十二个堂兄弟过来照应,用岳父的话来说就是吴家早就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寻找有没有合适发展的机遇,吴家堂哥们不仅自己过来,还带着他们坐镇武馆带徒弟的两个叔伯手下十来号出来历练的弟子,一群人都是身体健壮的青壮劳力,还都练过武,走在路上浩浩荡荡的一群,看上去也甚是威武。
  墨雍其实明白岳父的一片苦心,这个时代的人可不兴什么北漂、南漂,吴家这些人之所以愿意跟着墨雍来到出了名的荒凉之地,为的不过是一来护应瑾瑜和墨雍两人周全,二来跟着墨雍也算是一个出路,不管墨雍到了哪里总归吴家也能依此创出一片天地。
  没办法墨雍本身亲族人丁稀薄,亲大伯又是那样的性子,墨雍去京城的时候族里还有人提议跟着过去,被墨雍以京都物价过高拒绝了,等到这次过来苦寒之地,除了族长派过来的三个本家兄弟,其他人都没有提过什么跟随的话语。
  这也是墨雍一直以来用来在墨母面前替瑾瑜加分的一项,吴家对于墨雍这个女婿那真是全心全意,吴家兄弟多又团结,他们有心照应墨雍才让墨雍有了现在的人手充足,就是碰上当地势力,墨雍也是有人可用,不至于太过束缚。
  女眷这边此次就只有瑾瑜和她的几个嫂子、墨雍这边的三个堂嫂,三姐却是没有跟过来的,毕竟三姐的志向在京都,又趁着墨雍和瑾瑜在京的时候找好了人家,以至于墨雍两人出京的时候三姐已经嫁出去足足三个月了。
  要说三姐所嫁的人家还真不算差,毕竟三姐这可算是封建社会另类的自由恋爱,对方的身份不够三姐是肯定不会主动去设计的。
  不过在墨雍来看这两人也真是半斤八两,三姐找的那人是个落魄的贵勋子弟,博英侯府世子。
  说起博英侯周朝的官员们还是有所耳闻的,毕竟博英侯有一个名声传遍大江南北的英雄父亲,先帝年轻时候博英侯那可是先帝的得力手下、天子宠臣,备受关照和信任,风头可真是一时无二。
  可惜当年的博英侯去世太早,儿子还没有成长出来,先帝念旧情依然按照侯爵分封下去,但之后却没有重用过新任博英侯,而现在的博英侯世子那更是比之父亲更加平庸的存在。
  现任博英侯世子原是博英侯的庶长子,这代博英侯的后宅妻妾真心不少,但可惜子嗣就只有这个博英侯世子和嫡子,嫡子长到十三岁的时候博英侯准备为其请封世子却没想到在这关头世子坠马而亡,后来查出来是庶长子的庶母算计的嫡子,一时之间博英侯府的家丑成为京城人人说道的谈资,博英侯里子面子都丢个精光,他倒是严惩了算计嫡子的庶母,可儿子毕竟回不来了,庶长子就是他们府上唯一的子嗣。


第245章 体弱多病软饭渣男VS彪悍暴力病娇女(四十六)
  这个时候几乎人人都开始心疼那位博英侯嫡母,她不仅失去了自己可以承袭爵位的儿子,还要帮扶着仇人的儿子上位,甚至将来的老了还要看仇人儿子的眼色,真是想想都心塞。
  可谁也没想到最大的反转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生了,那位嫡母的嬷嬷突然站了出来说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原来现在唯一存活的庶长子竟然才是嫡母的亲生孩子。
  这就牵扯出一段博英侯年轻时候的爱恨情仇,现任博英侯嫡母是大姐小姐,到了年纪就和博英侯定了亲,当年人人都称赞的佳话,可谁也没想到婚姻大事父母之命,这父母两人却起了分歧。
  前任博英侯看中了现在的博英侯夫人,老太太却看中了自己娘家的侄女,两人分歧最终前任博英侯无视妻子自作主张给儿子定亲的事情,大庭广众下为儿子求娶了崔家嫡女。
  前任博英侯到底是掌权的,内宅妇人又怎么可能真的改变他的决定,于是崔夫人就进门了,但是谁想到博英侯府的老太太接着却以娘家侄女的名声已毁为由让儿子纳了娘家侄女为良妾,两人进门时间相差不到三个月,一时之间京城人人都赞叹现任博英侯好福气。
  当然在墨雍看来就是父母斗法然后儿子也没主意,所以造就了今天的最终得胜者,现任博英侯夫人。
  嬷嬷说当时崔夫人生产,那位庶母也生产,对方找了她让她调换两个孩子,为的是让庶母的儿子成为名正言顺的世子,她确实按照庶母的话办了,可却害怕知道真相的庶母残害侯府子嗣,所以直接跟庶母说没有成功,而崔夫人自然是从头到尾都被瞒着。
  就这样两位夫人抚养各自身边的孩子到现在,这位庶母眼睁睁看着仇人的儿子即将成为世子,自己儿子将来却要如同丧家之犬一样被赶出来,满心不甘的同时最终决定兵行险着,直接冒着自己身死的风险害死了嫡子。
  而现在看着庶母和他的孩子都死了,嬷嬷终于无法抵挡良心的谴责站出来说出了这个真相,并当场给嫡母和庶长子做了滴血验亲,证明两人确确实实是亲生母子。
  至此人们才反应过来原来真正的人生大赢家反而是之前还悲痛欲绝的嫡母,纷纷劝告嫡母要好好教导自己的孩子,这份失而复得的母子缘分要好好珍惜啊。
  墨雍一开始听说这个故事的时候真的啼笑皆非,其实墨雍更倾向于故事的真相是另外一个,比如逼着嬷嬷换孩子的是老太太,也就是那位庶母的亲姑母,而嬷嬷换孩子却是经过现任博英侯夫人同意的,并且这位夫人还给庶母和老太太一个错误的信息,比如她同样也动手换了孩子,以至于两个孩子换了两回最终各回各位,这才能合理的解释通庶母不知道真相的这个事实。
  而这位隐藏大BOSS接着一手主导了假嫡子的死亡为自己的嫡亲儿子让位,并顺便将老对头也解决了,这样想想这位博英侯夫人那真是宅斗中的战斗机。
  只是如果真相确实如此,墨雍也有一番感叹,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就是不知道这位最终赢家是否能够按照所有规划的那样和自己的嫡子相认并相亲相爱,毕竟她为了让情敌陷入错误认知这些年演戏的时候必然情真意切,那位受到嫡母和庶母同样宠爱的庶长子不知道情感上更偏向于哪一方,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还有那位从一出生就被亲母仇视嫡母算计的真正庶长子什么也没做,就被后宅的两大巨头算计致死,活的仿佛一个笑话一般,不知道这些当事人会不会感到愧疚。
  不过也许事情的真相并不是墨雍猜测的那样,确实是阴差阳错以至于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算是天道轮回、报应不爽?
  墨雍之前见过这位三姐夫,虽然看似受到了最好的教育,可相处一会功夫墨雍就发现这人的耳根子非常软,可以说毫无自己的主见,人也不聪明,这样来算跟那位少年英才的嫡子相比相差甚远,不知道这几位宅斗的女人是否本末倒置,以至于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当然这位世子如果仅仅是这就算了,问题是他还有一个极其难缠的宅斗高手母亲、并且之前还有过一个妻子,对方还给他留下一个一岁的女儿,三姐嫁过去那就是上赶着给人当贤惠儿媳、软弱继母,甚至还要面对对方院里那几十号妾室。
  这也是博英侯的传统,子嗣过少所以博英侯就有了给两个儿子增加妾室的习惯,可惜这么多女人依然是只有一个孙女,三姐跟墨雍说的依仗就是她可以给博英侯世子生儿子,她丝毫没有怀疑过那么多女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她凭什么可以。
  总之墨雍是打发了三姐这个祸害,并且离开京城这几年可以完全不受三姐的打扰,至于今后的日子,墨雍只希望三姐能够自己珍惜。
  墨雍不是第一次来到这样的海边城市,但却是第一次见到古代封建落后又显得非常荒凉的海边小城,海城。
  海城那是真的荒凉,墨雍一行人进城就受到当地官员的热情接待,等到墨雍参观完府衙后就到了后面的知州院子,破破旧旧的院子周边布满了不知名的藤蔓类植物,看上去有些荒凉,院子里空空落落的没什么人气,北边的院墙更是斑驳的摇摇欲坠。
  墨雍觉得自己大概是低估了这里贫穷的程度,并且也高看了这些看上去热情的官员对自己的评估,否则他们一个个虽然穿着看似质朴,袖口上却露出里面稠衣的一角,还有他们脚上的靴子和腰间的玉佩,这是瞧不起墨雍出身寒门子弟,认为墨雍肯定是不认识那些玉佩的价值吗?或者他们只是觉得漫不经心的敷衍就能让墨雍这个愚笨的当真?
  真是一番拙劣的表演,反正墨雍是对这些府衙的官员和底下的县令没有了任何的好感,并且也有点奇怪他们如果不喜欢自己这样的长官,完全可以表现的平静一些,反而这种面上热情内里却尽显不重视的让人不喜。
  其实也是墨雍刚来没有来得及打听上任知州的事迹,这些官员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害怕墨雍跟上一个知州一样,也是一个喜欢听人奉承并且喜欢压榨下属的官员,虽然他们是地头蛇但没准备跟墨雍这样有当朝最红势力支持的人硬拼,所以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风格,他们做了今天的安排。
  至于府衙大院的破旧和凋零实在是因为上任知州他根本不住这里,所以荒了好些年的院子怎么可能不破旧,这些人原本准备让墨雍跟上任知州一样,住在商人提供的宅院里,还没来得及说墨雍就进了府衙大院,误会就由此产生。
  不过当官的无论在哪里还是讲究心思玲珑,这不就有同知站出来跟墨雍请示可以住到距离府衙不远的一处大院子,被墨雍拒绝后直接干脆利落告诉墨雍他们先去吃饭,府衙的人手会马上将大院打扫干净。
  墨雍还摸不清这些人的底子和他们目前的想法,所以决定跟着试探一番,就顺了同知的意思跟着走到了府衙不远的酒楼,饭桌上觥筹交错,墨雍对这些未来最少要相处三年的同事有了一定认识。
  墨雍接触更多的是华通判和钱同知这两人,钱同知很容易看出来对墨雍的恭敬和讨好,人也算得上能说会道,说话做事很注意不越过墨雍,目前来看是个还算可以用的下属。
  而另一个华通判则是个年近五十的老人,面容严肃话很少,倒是也不在墨雍面前摆什么架子或者流露出什么敌意,很可能就是本身的性格如此,至少现在墨雍得到的判断是这样。
  这两人同时都是举人出身,应该是家里有路子所以才能到了这个位子,钱同知似乎是本地小有名望的世家出身,而华通判相对简单一些,据说他有个弟弟是本地很土豪的商人,一路供着自己哥哥读书安排工作,反正墨雍只看到华通判在别人提起他弟弟的时候流露出一丝丝情绪。
  吃过饭墨雍以舟车劳顿疲乏了为由和这些下属分开,墨雍带着师爷回到府衙,再次进入大院墨雍还真真要为这些衙役们的行动力点赞,原本破旧的府衙很明显多了很多东西,摆设的也很讲究,甚至还有仆人穿梭在其中移栽草木,至于墨雍之前见到的院墙那里,现在已经被二十几个泥瓦匠修补的整整齐齐,他们甚至将墨雍的院墙重新刷了一下,至少看上去新了不少,等进了屋子墨雍就发现屋子里面的摆设已经整整齐齐的,伸手一摸擦拭的也非常干净,瑾瑜正在里面指挥几个丫鬟婆子摆放东西。
  墨雍不由勾起嘴角笑了,他的瑾瑜真的非常能干。


第246章 体弱多病软饭渣男VS彪悍暴力病娇女(四十七)
  墨雍来到海城的第三天开始就带着吴家子弟和衙役们下乡了,平均每个县城花费三天的时间用来整理资料,墨雍准备三个月内将自己所管辖的这个州府内的所有县城游历一遍,然后寻求改革的方法。
  刚听到墨雍这个想法的时候师爷那真是大吃一惊,甚至没有避讳的找了华通判和钱同知两人上门劝说,钱同知倒是苦口婆心的说了很多,耐心的试图劝阻墨雍这个想法,可惜都被墨雍同样固执而温和的驳了回去,倒是本来黑着一张脸的华通判并没有多说,等到墨雍带人出发的那天却打包了两个据说各个县城都很了解的伙计过来带路。
  这一手倒让墨雍对华通判有些刮目相看,至少这样的做派让墨雍非常舒服。
  有了熟悉地形和人文的地头蛇在,墨雍每到一个地方都跟他们详细了解这个地方的人文气候以及粮食土地、经济作物还有商业发展等等,虽然他们也不一定知道很多,可不是还有县令,县令自然会按照墨雍的意思找来了解这方面的人员当面解答。
  在墨雍的示意下吴家几个少年将这些周边县的资料记载的非常详细,有时候也会加入老农的说法和当地人的习惯。
  墨雍就这么一路走一路询问一路记录花费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辖区内的所有县城走完,就这都是墨雍并没有心大的想要看村子或者县城周边的其他名族,拿着厚厚的资料墨雍回去整整研究了十几天,然后给各县下发了通知让他们每个县带五个老农民、工匠之类的来州府开会。
  墨雍仿照现代的开会制度为他们承包了一个客栈提供吃住,尽量做到不剥削下属,无语的是府衙竟然一分钱也没有,这部分的支出还需要墨雍这个一把手自费。
  为这瑾瑜晚上还跟墨雍开玩笑说别人当官都是往回搂银子,只有墨雍是往出掏钱,墨雍看着瑾瑜打趣的眼神笑着回应,等再过一阵子他家老爷就好好的表演一番什么叫做搂银子。
  过来州府开会的参会人员通通接收到了墨雍热情的服务,纷纷感叹墨雍这个新来的知州大方,当然这个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墨雍大方的可不仅仅如此。
  开会当天所有人穿着自己最体面的衣服,包括墨雍点名要求的种地老把式和工匠们都穿的整整齐齐仿佛参加什么慎重的活动一般,墨雍在人到齐后直接提出自己这次是想要请教他们这些专人一些专业问题。
  墨雍曾回忆过现代南方发展最好的几个行业,然后采用排除法选择了几个目前能够发展起来的思路,无非是吃穿住用行上面。
  吃其实应该是墨雍觉得发展可能性最大的,古往今来华国从来都不缺少喜欢吃、研究吃以及享受吃的人员,墨雍曾去一家餐馆听服务员介绍他们家的定制饭菜,说是不管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能够捉到的,他们家主厨都能烹饪出美味的饭菜,并且还接受客人指定菜品的搭配、味道和意境。
  在墨雍心中如果习惯快的现代人都能作出这样的承诺,没道理讲究慢工出细活的古代人不可以,要知道墨雍当年在嘉兴朝吃到的很多饭菜在现代都已经绝迹了,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程序过于复杂、专业要求过高、以及没有生存的压力导致的。
  古代的厨子服务于主人,在他们看来研究好手艺对他们未来的生活至关重要,所以他们往往能够自发的去钻研技艺,并且还善于按照主子的心意和习惯改变菜品,所以他们做的饭菜更为精细和讲究。
  这也是墨雍对吃异常有信心的原因,南方靠海多得是北方没有的作物和海鲜之类的,这些东西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总有能做出新意、美味的民间高手,唯一需要发愁的就是运输和储存的问题,毕竟这年代可没有防腐剂、真空包装这样的手法。
  这也是墨雍找工匠过来的原因,术业有专攻,墨雍就想问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惜的是墨雍尝试给他们提了几个思路,但最终都被他们一一否决或者表示需要研究,基本上不是技术达不到就是知识达不到或者运输成本过高、存储条件过于苛刻等等,唯一能够运行的还是制酱和干货这两种,需要试验一下才能确定是否真的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当然运输只能就近,不过也算一条路子。
  墨雍提出这个思路也算是抛砖引玉让大家知道他有心谋划他们海城的富裕,趁着大家全心关注的时候,墨雍提出了种植计划,墨雍看过这方面的书籍,记得一部分现代南方农村种植的规律,特意请老把式过来参考一下看是否可行。
  海城这边的水稻作为主要粮食是一年两熟,四月份种七月份收,接着又种十一月份收,所以海城的稻米倒是不缺,唯一缺的是大部分人没有土地,这当然也是封建社会的又一弊端,田地都在世家、官员、商人、地主的手上,农民的田地很少。
  墨雍没有准备冒天下之大不韪改革田地的计划,明显各方面都会出现反弹甚至打压,墨雍想要的是在现有基础上改善没有土地、土地太少的百姓生活。
  之前提出的制酱和干货也是这样,想要给他们提供挣钱的方法和思路,让他们能够多一条活着的道路。
  而改革种植计划墨雍也是先准备试验,等到发现这种方法确实能够收获更多的时候,自然而然大家都会实行,墨雍跟老农们商量了许久才定下花生、棉花、马铃薯、玉米、大豆、莲藕等等作物的种植加入,墨雍提出的条件也不算为难,每家每户出一亩田地按照季节种植这些东西,然后官府认定的店铺会接收各村收上来的产物,花生、大豆之类的压油就很不错,莲藕、马铃薯和棉花都准备运到北方买卖,至于玉米都可以,不过对于土地过少的人家怕是要留下来作为吃食。
  墨雍怕这些人家会有不愿意的情况,还按照之前顺便在县城弄下来的土地分配情况下发到每家每户,属于半强制性的,当然表明可以挣钱以后县令们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
  接着墨雍又提出养殖计划,南方长期养蚕纺纱织布,这几乎是南方的又一特色,墨雍能做的是将这种养殖弄成规模的,然后研究出新品卖出去,这方面大家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墨雍又趁机提出家家户户养鸭,并透出风声准备邀请全州府的厨子做全鸭宴,墨雍想要用全鸭宴打响海城规模养殖鸭子的名声,以方便将来运到周边贩卖。
  最后墨雍当然还提了水果,南方的水果在现代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西瓜、香蕉、葡萄、枇杷、桃、橙子等等,南方就是水果的天堂,当然这个墨雍采取自愿种植,但同样表示官府会出面购买。
  至此墨雍等于下了好大一盘棋,到处都是用钱花钱,别的不说墨雍强制每户空出来的那亩田地实行了墨雍的种植计划,也就导致这些百姓会损失那亩田地的粮食税,必须用粮食或者钱补回来,这一点老百姓心里肯定是有意见的,害怕官府不给钱或者给的钱还不够买粮食的。
  墨雍心知肚明但墨雍还是给了所有人保障,那就是他将各种粮食、经济作物、农产品、鸭子、布匹的回收价格交给了每个县令一份,让他们按照上面的告知每家每户,只要成熟的季节,府城就会派人去接收,当然他们也可以自己去指定是商铺贩卖。
  至此已经可以预见墨雍未来几年会面临一个无底洞一样的存在,很可能墨雍这些年辛苦攒下的家底就这么掏的一干二净,甚至还会负债累累引得所有人对墨雍失望透底。
  可墨雍敢这么做,并且也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根本原因是墨雍有了另外一个光明正大挣钱的行当。
  自古以来南方最挣钱从来都不是墨雍刚才上述的所有东西,而是盐和海运,可惜盐很早就被朝廷牢牢把持着,从古至今都是当官的忌讳,没有足够的资本和底气,怕是只有死无全尸。
  墨雍自然不会这么冒险,所以很明显墨雍看中的是海运,虽然这个时代的海洋运输并不发达,造船技术也很是落后,但偏偏墨雍和底下某县县令交谈过程中对方也跟墨雍暗示了海运这方面,并私下告诉墨雍他们县城右侧三百里的海面运输非常频繁,而无一例外这些人都要在那个县城修整。
  墨雍觉得这就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他自然信心大增,更何况墨雍还有一手超乎这个时代的造船技术理论作为依仗,虽然他看的并不够详尽,可墨雍已经准备找造船世家的合作开发新的航船。
  也是因此才有了墨雍今天大刀阔斧的要改革,并且不怕承担不起风险,最后墨雍慎重的告诉所有县令他们要上交的这些作物都有最低产量限额,算是强制性将这些县令逼上梁山,彻底杜绝阳奉阴违,然后在这些人离开的同时墨雍也朝着省城出发了。


第247章 体弱多病软饭渣男VS彪悍暴力病娇女(四十八)
  墨雍几天前将自己写的海运计划和改革的详尽的表述出来交给了驿站送往连首辅的手中,并且对于连首辅是否会同意墨雍也有了一定信心,毕竟走之前他曾经简单提过,当时对方就表露出这方面的意思。
  墨雍也不担心连首辅说服不了皇上,当今皇上别的不说工作兢兢业业这点就是历朝历代都没有的,并且他对民生方面的关注也是少有的,墨雍在内阁那段时间可是看了很多皇上对这方面的提议和想法,墨雍自信自己写的海运计划最终会被皇帝接受并将海城作为试点。
  所以墨雍必须提前去打点好和省城的关系,让巡抚大人站在自己这边,不说遮风挡雨,只要对方能够做到公平对待,遇事多容忍几分就可以了。
  墨雍是带着瑾瑜一起的,虽然之前来的路上他们已经拜见了巡抚大人,但好歹正式上任了还需要认认门,而瑾瑜对此毫无怨言,这些日子墨雍风里来雨里去、不畏酷暑在外面这么长时间,已经让瑾瑜彻底明白墨雍想要好好做一番事业的心思,作为一个贤内助她自然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墨雍可以放心的在外面拼搏。
  墨雍真到了正事上不管是说话方式还是处理态度都会让人非常容易接受,更别说墨雍还有意识的告知巡抚如果成功对整个宣城都是大功一件,并且还是周朝第一例,说不得就是名传千古。
  巡抚大人显然很满意墨雍表现出来的功一起分享、过自己承担的知情识趣,觉得倒是值得冒险一试的机遇,再加上墨雍那金光灿灿的后台,巡抚大人最后和颜悦色的跟墨雍表示墨雍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做,其他方面的压力他都可以帮着分担。
  墨雍回去的时候脸上的笑容不断,瑾瑜在一旁看着墨雍灿烂的笑容不由偷偷笑了,被墨雍发现后就眨眨眼说是墨雍笑的太甜了以至于她也忍不住,实际上瑾瑜怎么会告诉墨雍是因为发现墨雍也会因为事情进展的顺利而孩子气的露出阳光般的笑容。
  墨雍和瑾瑜回去后没几天墨雍就受到了连首辅派人送来的密旨,皇上同意将海城作为试点进行海运,不过因为国库紧张,皇上不能提供资金支持,不过皇上同意墨雍将海城盐场三年的盐引作为启动资金,连首辅给墨雍的信中表示只要墨雍最终能够挣钱,墨雍大可以将事情做的轰轰烈烈一些。
  墨雍看完了密旨和信件这才满意的哈哈大笑,他知道这是他之前的计划被皇上和连首辅默许了!
  为此墨雍第二天越发忙碌起来,这一次墨雍找了华通判和钱同知让他们告知海城大大小小的盐商从今天起推后三年海城盐场都归他管,所有的盐商必须参加十天后的盐引拍卖会才能得到这三年的买盐资格,并且拍卖会上还会拍卖即将修建的海上贸易城的贸易种类代理权。
  墨雍看着华通判和钱同知两人瞠目结舌的样子心中不由多了几分激动,一切都在慢慢按照他的规划行进,即使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