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快穿之当渣男被穿后-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子必然苦不堪言,就算对方还算聪明可随着对方官位的升高,如果将心思花在女人上面,墨雍却是不能明目张胆帮着墨大姐的。
当然墨大姐也可以在墨雍将来能够照应的商人、地主、不入阶层的公职人员甚至庄户人家里面选择,这些人是墨雍将来考上进士当官以后可以压制的人家,他们会看在墨雍的份上对墨大姐照顾有加,墨雍再时不时照应一下,墨大姐的日子也不会特别难,至少衣食无忧、一生小富是完全可以的,可同样这样的人家给不了墨大姐官太太的荣耀,甚至如果是商人还可能影响后代的科举,现在墨雍是秀才,两家能称得上合适,但墨雍将来中了举人、进士后墨大姐的剩下两位妹妹地位必然会水涨船高,嫁的人家只会比现在更好,墨大姐如果心生不平也会影响兄弟姐妹以及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从而破坏家庭的和谐。
第232章 体弱多病软饭渣男VS彪悍暴力病娇女(三十三)
墨大姐出乎墨雍意料的并没有太大的野心,对于成为官家太太毫无兴趣,甚至毫不避讳的告诉墨雍虽然她自持跟着墨雍读过几天书,可也知道自己距离真正的大家闺秀差远了,读书人名声上好听,可实际上找个贫苦的她要跟着吃苦,漫长的等待相公高中,可等到他高中以后对自己这样的糟糠之妻恐怕早已没了感恩,反而会觉得她挡了自己的路;如果墨雍给她找个家有钱财又要读书的,墨大姐又要担心对方将来会不会算计弟弟为他所用或者适应不了对方的交际圈、复杂的家族亲属人脉等等。
墨雍惊讶的发现他当初闲来无事用现代看过的宫斗、宅斗手段给墨大姐她们作为思路扩展课似乎有点过了,比如现在直接导致了墨大姐本人对于成亲一事的冷淡和理智,甚至过分尖锐和悲观。
墨雍原本想的是将来他的圈子比较复杂,他几个姐姐嫁的人家更大可能是读书人家,虽然他更希望姐姐们能找家庭简单一些的作为丈夫人选,但这种事还真不好说,万一姐姐们进取心比较强或者缘分到了谁都说不准,所以墨雍未雨绸缪的讲了这方面的一些小故事作为启发并夹杂了一些阴谋布局的手段,只是单纯的希望姐姐们能多几分眼界和心思,将来万一真的遇人不淑好歹自己有能力、立得住,可没想过真的将自己的姐姐教导的离经叛道。
想到这墨雍叹了一口气,果然第一世的瑾瑜说的是对的,他对女儿们的教导思路确实不太对,因为他的女儿们跟着他学习读书多年,结果个个性格特立独行和当下的封建女子大不相同,墨雍之前一直觉得那是因为女儿们读的书多了才会慢慢有了自己的思考,却没想到这一世不过受过他短短三年多熏陶、一贯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大姐就发生了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墨雍问墨大姐究竟是怎样的心思,或者准备嫁给怎样的人家,他觉得墨大姐能拒绝前途远大的读书人家,心中怕是已经有所成算了。
墨大姐这个时候倒是有些扭捏,不好意思的低头脸颊都慢慢染上红晕,然后墨大姐看向墨雍,“我平常也不出门外面的人家都不认识,不过我想找一个本人性子温和、父母开明一些、家里钱财富裕的人家,如果可以让我当家那就最好不过了。”
墨雍怔了一下这才明白墨大姐的意思恐怕是想找一个亲族无依、父母性软、男人本身也能包容的家庭,不过这样的配置墨大姐应该是想要做一个古代版的女强人?
墨雍若有所思的看着墨大姐,最后直接跟墨大姐表示这样的人家可遇不可求,他和墨大哥只能尽力找找,而人生在世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而墨大姐直接温言表示如果是那样弟弟也可以找那种成亲以后直接分家的家庭,男人的性子温和一些就行了。
至此墨雍安全明白自家大姐想要当家做主的心情,郑重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完全明白大姐的意思。
墨雍这次虽然考中了秀才,但凭借他们家的家底,还是不适合做广开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庆祝的事情,所以墨雍和墨大哥商量以后直接放弃了,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交际,事实上这些天给墨雍送帖子邀请墨雍去做客的还挺多的,墨雍和墨大哥商量了一下,除了第一天两人主动拜访石先生外,后面十几天墨雍和墨大哥相携在镇上、县上很是活跃了几天,主要是想要打听有没有合适墨大姐的家庭。
好在他们的思路过于清晰,以至于很快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是镇上一家姓周的人家,这家在周边几个村子拥有几百亩良田,靠收租为生,据说十来年前是经商的,家里的老太爷手段和心计都不错,硬是将所有的东西都记在自家下人名下,所以并没有被打入商籍,老太爷在的时候他们家也是镇上甚至县上出了名的富户。
但十几年前老太爷去世后由于儿子才能不够以至于原本蒸蒸日上的商业部分渐渐被另外几家侵吞,而当家的老太太当机立断将老太爷留下的经商路子和人脉卖给了当时交好的家族,只留下固定资产土地和商铺才不至于因为儿子无能家里被侵吞了。
这样的人家虽然谈不上特别富裕但总归日子是不差的,每年的租子足够几代人生活,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个周家满足墨大姐想要掌权的心思。
这十多年周家一直都是年高体弱的老太太操持着,墨雍打听到的消息是墨老爷和夫人每天谈诗论画根本不理会这些俗事,而被他们教导的独生儿子也是这样的书呆子性子,每日沉迷在画画中根本不理会家中杂事,老太太今年已经六十四岁,在这古代算得上长寿,去年一场风寒导致老太太也卧了床,现在家里急着给周少爷定亲就是老太太的意思,她怕自己起不来就见不到孙子成亲。
打听到这个消息后墨雍和墨大哥分别制造机会偶遇了周家三个长辈以及周少爷本人,墨雍惊叹这周家的教育理念真的是和他有的一拼,他是成天想着怎样让人教育的能在现实生活中如鱼得水,他们却是每天寻思着怎么将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教导的飘飘欲仙。
墨雍倒是能够接受周家这样的玄幻,墨大哥就有些不喜,他觉得这样的人家墨大姐必然是要费心费力,他虽然也知道墨大姐的想要找有钱好相处的家庭,可他却不愿意墨大姐跟墨母一样为了家里操心操肺却在所有人眼里落不了好。
墨雍没有跟墨大哥争辩什么,只是和墨大哥一起另外再找了几家,要不然是儿子上进有能力,要不然是父母温和家庭和睦、子女清明性子端方,然后两人一起将这几家人选告诉了墨大姐。
这一次墨母也在跟前的,她只是因为没有外出交际以至于一时之间并不能找到合适的人家,并不代表墨雍他们就能越俎代庖直接决定墨大姐的婚事,不过墨母还是足够开明的,所以她同意了墨大姐自己选。
而不出墨雍的预料墨大姐选泽了他之前觉得非常符合墨大姐心意的周家,墨母虽然也觉得这样嫁过去有些累人,可墨大姐直接拉着墨母说了许久的私房话,墨母出来后就同意了。
墨家这边看好了并不代表这件事就能成,总不能女方上赶着要出嫁吧,所以墨母找了镇上最有名的媒婆来家里请她为自家姑娘找人家,接着一一说明了自家姑娘跟着弟弟读了书、女红和做家事都不错,理账也会一二,希望找家庭简单、父母和善、最好只有一个儿子的人家。
墨母这独生子一项就直接排除了很多人家,媒婆思索半天果然跟他们提起了周家,墨母顺势表示她要先见见对方的父母和公子。
于是某天墨雍陪着母亲和姐姐去镇上买东西,路上偶遇了周家一行,双方简单说了几句话就相互告别,事后周家请媒人上门提亲,两家交换了生辰八字很快定了亲。
而墨雍他们不知道的是周家父母虽然对墨大姐的人样和说话都很满意,但对于墨大姐不会作诗这一点却很遗憾的,并且周母还曾起过心思想要将娘家侄女配给自家儿子,可惜被娘家和老太太一起拒绝了,就没有再提。
而墨大姐在收到周母和周公子送来的礼物后,果断跟墨雍提了两个要求,她要学习作诗和画画。
为此墨雍直接将自己学诗时候的笔记交给墨大哥让他教导墨大姐三个女孩学诗,而他教导他们画画,这样墨雍的时间不至于那么拥挤,因为之后的日子墨雍实在太过于忙碌了。
墨氏宗族的族学在族长一脉和族人的配合下很快完工,墨雍拉着吴十和墨大哥一起给族里孩子启蒙,族里相应答应可以接受吴家的孩子来学堂,对此吴家是相当满意的,因为他们家适龄的孩子就差不多有十个了,来学堂那天算得上浩浩荡荡。
族长虽然觉得这吴家的孩子比他们墨家都不少有些不太满意,可他还是听取了墨雍的意见,毕竟墨雍亲自在族长面前说了他找吴十和大哥的原因,两人都是经历过墨雍那密密麻麻笔记的人,也都明白墨雍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并且这两人的基础都异常扎实,用来启蒙教导基础再合适不过,而墨雍则负责课外扩展,就不单纯是按照书本、课程讲解什么,而是按照一个知识点延伸知识,并说明这些知识在实践中有什么运用,三人配合默契很快就将族学办的有声有色,族长看着学堂里满满当当的孩子不由露出满意的笑容。
虽然多了十来个外姓孩子,可钱财方面却省了很多,教学质量也很高,就连他听了几次都觉得受益匪浅,这样来说他们也不亏。
第233章 体弱多病软饭渣男VS彪悍暴力病娇女(三十四)
转眼三年就过去了,墨雍收拾行李踏上了前往省城的道路,三年一次的乡试今年就要在省城举办,而墨雍忙碌了三年也终于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候。
这三年墨雍片刻也不敢放松,课业方面他虽然自信自己的学识和底蕴就是直接考进士也没问题,毕竟他每一世都从没放松过学习,可他同样明白就是一模一样的一句话放到不同的时代也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更何况他经历的几世现代环境过于宽松,以至于他心中最初的那种对于皇权的敬畏和对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警惕心已经消磨的不多了,墨雍第一世能从小小的寒门学子走上权臣靠的恰恰就是从未松懈的谨慎。
所以墨雍有意磨练自己多和这些纯正的古人打交道,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解题思路,为此在不停的巩固知识的同时墨雍也从不停歇和镇上的秀才交流,跟着他们去和举人请教,吸收他们的精华加固在自己的思想中。
除此之外墨雍还要忙碌族学里的授课事宜,族学里的孩子们有的启蒙确实有点晚了,再加上家里愿意付出的有限、除了在课堂上他们很多回家以后还要忙碌家务或者地里活计,以至于他们的学习进展很是缓慢。
为此墨雍在三个月后将学堂分了班,一些进度快、天分高的孩子划分到一起,由此两个班的进度就产生了区分,一开始族里还有很多人对此有意见,不过在族长出面后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后来墨雍又召开了家长会跟大家说明这样做属于因材施教,并且再三保证对两个班不会有区别对待,才让这些热心的家长们放了心。
但同时这些孩子也隐隐察觉了两个班之间存在的竞争,从而使得一些之前学习散漫的孩子开始刻苦起来。
墨雍的月考制度出来后所有人更是日日埋头苦读,就连一开始只想着认识字做个账房的孩子也因为环境的促使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倒是墨雍之前没想到的,毕竟现代的快班和慢班之间可是存在好些问题,比如学习好的更好了,学习差的更差了,还有很多直接自我放弃了。
族学稳步前进的第二年墨雍鼓励吴十和墨大哥去考秀才,倒不是觉得他们稳稳能考上,而是希望改变一些他们自身的态度,说实话吴十和墨大哥的天分都不算高,尤其是吴十,除了数字方面他在记忆背诵、理解方面都很迟钝,但好的一点是只要他会背的东西都很难忘记,而只要你给他讲过的东西他都会记下来,理解不了就背会。
算起来吴十是绝对的笨鸟,如果不是墨雍详细到细枝末节的笔记,他能考上的机会几乎没有,他自己以及家人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从没有去考试的打算。
还是墨雍找吴十以及吴伯父他们促膝长谈一番,告诉他们秀才的考试更偏重的是记忆,就是之后的策论他也可以帮着吴十设定一个固定的提纲,吴十只要努力背诵会,并按照大纲写,写出的文章虽然不会惊艳四方,但也足够应付考试了。
当时吴伯父直接惊喜的紧握住墨雍的手连连道谢,吴伯父心中明白按照吴十的天分和能力要不是墨雍精心帮着谋划,恐怕这一辈子都是没有科考的希望,虽然墨雍也坦言也就是秀才考试可以这样操作,之后的举人考试和进士考试都专注策论的思想和文辞,那时候这样的方法就行不通,也就是说即使墨雍精心帮着吴十,也不过能让吴十勉强通过秀才考试。
但吴伯父心中还是激动异常,他觉得这就够了,他们吴家几代以来虽然男孩多的能组成一只蹴鞠队了,但却没有一个能读书的,别说是踏踏实实看书了,就是坐下来安静一下午都是没有的事情。
可以说他们吴家长辈们对于孩子读书是比失望更严重的绝望,从没有指望能够凭借科举飞黄腾达,也从没指望孩子们里头能够出现一个不一样的带着他们家踏入仕途。
小十出生三个月的时候他们就发现这个孩子非常慢,学什么都慢,三岁才会说话,越长大脑子越木,他们夫妻两个也不是那种偏心的,一直都尽力做到公平的同时也苦恼小十的将来,那时候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小十会遇到贵人。
在吴伯父的心中墨雍就是吴十的贵人,自从和墨雍在一块,吴十跟他们提出要去读书,后来更是成为墨氏学堂的先生,不仅自身的社会地位得到质的飞跃,还惠及吴家下一辈的所有孩子,现在谁提起他们家吴十不是赞叹有加,甚至因为吴十的例子他们吴家开始决定让孩子们都去上学,书读多少不要紧,至少要认识字。
吴伯父觉得他们吴家是一天天变好了,而现在墨雍又跟他提出让吴十科举,这怎么能不让吴伯父惊喜。
吴十家里不缺钱,一听墨雍说吴十还是有希望的,当下就同意了吴十参加秀才考试的事情。
而墨大哥一看学什么都很慢的吴十都参加了,他也就跟着同意了,毕竟他是墨雍的亲哥哥,墨雍花费在他身上的心血更多,晚上回去的小灶也从没停歇,墨雍既然说他能考上,那他就试试。
墨大哥心中其实明白他和吴十两个现在之所以能在族学当先生,一来是他们之前有基础,教导启蒙的孩子自然是够的,二来也是墨雍自己坐镇,就算遇到难题或者能力不够的,墨雍也会及时补上,而墨雍还时常给孩子们教导知识中蕴含的思想和道理,自然现阶段孩子们是一直在进步的。
可墨雍是要考科举的,在墨大哥心中他的弟弟墨雍就是一个天生会读书的人,任何知识在墨雍手里总是那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墨大哥觉得要不是弟弟年纪太小,别说举人就是进士也是不难的,所以墨雍是早晚要离开他们墨氏族学的。
可那个时候没有功名的他和吴十两个就不够看了,虽然可能那个时候他们的知识足够扎实,墨雍的笔记也足够详尽,可只要他们没有功名,就没有人愿意相信,包括族里这些孩子。
甚至一些天分高的孩子隐隐挑衅过他们两个,并不是他们学习的东西已经强过他们两个,而是这些孩子认为他们也不过多读几年书,他们打心底是不服气他们两个这个先生的。
墨大哥这一年渐渐找到了做一个教书先生的乐趣,甚至心中觉得就这样一辈子也是好的,所以他需要去考试,需要有一个秀才功名。
墨雍就这样让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两个男人一起结伴去考县试,等到通过后又花费两个月给他们详细讲解了府试的知识并进行了题海战术,好歹让两人低空通过了府试,当然之后的院试纷纷落第,但好歹下一次他们只需要去考一个院试就足够得到秀才功名。
而墨雍在他们回来以后的一年里头同样对他们采用了月考政策,并且还有周测,就为了训练他们院试,果然在他们这一年去考试没多久喜报就传来,吴十虽然是最后一名孙山,可也确确实实是考上了秀才功名,墨大哥更是排名十几,喜得吴家众人纷纷过来跟墨雍道谢,墨氏族里更是觉得科举有望,从而加紧了对族里孩子们的监督,孩子们也爆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墨大哥院试回来的一个月后,墨雍两人一起参加了小外甥的洗三,墨大姐是两年前嫁入的周家,嫁入没多久缠绵病榻的老太太就开始好转,一年后更是慢慢能够下了床,墨母说老太太是等着抱曾孙。
墨大姐在嫁人前墨雍曾请县城里同窗家的老太太教导过一个月,主要是让墨大姐熟悉后宅的人情世故和打理家业,后来嫁入周家墨大姐又天天跟周老太太学习,现如今周家大半的家业都是墨大姐在打理,并且不仅仅是内宅还包括周家在外面的商铺和土地。
墨大姐是一个非常努力并且对生活很认真的人,就比如她一开始的诗呆板平淡,而等她嫁入周家的时候已经被墨雍调教的有了几分灵气,后来又凭借虚心受教的态度得到婆母和相公的喜爱,被两人一个教导作诗一个教导画画,日子过得和乐满足。
一年后怀了孕更是被周家捧在手心里,就是墨雍这个外男都能察觉周家对墨大姐的满意和赞叹,更别说墨母整日喜滋滋的样子。
古代父母兄弟长进从来都会间接影响女子的地位,墨雍和墨大哥洗三那日回来后听到墨母说墨大姐仿佛年轻了好几岁的样子,看人也越发柔和,不由相视一笑,他们都明白墨大姐现在的日子非常舒心,而他们回头看见两个未出嫁的女孩,心中也越发坚定,他们一定要更加努力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和和美美的好日子。
第234章 体弱多病软饭渣男VS彪悍暴力病娇女(三十五)
墨雍这次考乡试是由族里一位族叔相伴的,为此还引发了墨大伯和墨老爷子极大的不满,但他们也在墨大哥考中秀才后越发明了墨家二房脱离了他们的掌控,以至于终于学会再不敢在二房面前用硬的,反而开始积极地在墨雍几人面前展现他们对二房的亲情。
对此最满意的就是墨父,他已经接受了自己的现状,也为两个儿子考取了功名高兴,这个时候大房和墨老爷子他们又和善的时常过来,墨父觉得日子就是这样一家人和和美美才叫好。
墨雍要考乡试,墨大伯是第一个毛遂自荐的,他觉得自己作为大伯这个时候是当仁不让的,但可惜被墨雍拒绝了,当然墨雍的借口也很恰当,他这次去省城怕是要居住一个月左右,大伯身为掌柜怎么能离职这么久?至于大堂兄他们,也都各有事情,实在不适合一起,反正墨雍借口是说出来了,墨家大房为了不前功尽弃最终还是默认了墨雍的决定,当然他们也在墨老爷子和老太太面前各种牢骚和埋怨,直言墨雍是个白眼狼、根本不管你怎么讨好都是没用的。
墨老太太对墨雍根本没有任何祖孙情谊,自然是跟着破口大骂,也就是墨老爷子粗暴的镇压了几人的不满,直接告诉墨大伯不要搞什么幺蛾子,并认真分析要真的彻底撕破脸,万一墨雍这次考上了举人,要弄死他们可就容易得很。
至此墨老爷子和墨大房几人严格遵守了老爷子的意思,对二房可以适当亲近,但也不用太过于,反正他们是一家子,墨雍也不会挨个解释他们真正的关系,他们只要对外依然是墨雍的亲人就够了。
墨老太太倒是想要说什么,可惜墨老爷子一个眼神顿时默了,而墨大伯和大伯娘则拉着几个儿子回了镇上,当晚大伯娘直接跟几个儿子分析了利害关系,让他们以后保证两家相安无事就行,看着几个儿子纷纷点了头,大伯娘这才放下心。
大堂嫂趁机将自家儿子递给婆婆,看着婆婆热情的哄着孩子,嘴角不由微微勾起,算起来他们这也算各取所需嘛。
她现在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如何善后的问题,毕竟还是有那么几个人知道她的底细以及孩子的真实身份,这可都是阻碍她今后生活的障碍,就是为了儿子的以后她也必须狠下心。
当然这些墨雍是不知道的,他一贯和大房不亲近,对于突然嫁进来的大堂嫂更是不熟,只是在刚听闻这门婚事的时候感叹了一下大伯这费尽心机钻营的手段,并且有点奇怪邢师爷一家的态度,但因为不关注以至于墨雍怎么也没想到大伯以为娶了一个金箔箔,却没想到对方不仅是庶女还是未婚先孕的古代先进女性,没进门就给大堂哥戴了绿帽子,又在接下来的时间挑拨的让大房几个兄弟之间矛盾不断、最终兄弟阅墙、父母反目。
墨雍和族叔与石林、石林父亲四人赶到省城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一行人疲惫不堪的找了一间客栈吃饭洗漱后就早早休息了。
第二天早晨墨雍早早的起床,锻炼一番后就开始苦读,倒不是准备临阵磨枪,而是古代实在娱乐的太少,墨雍在这里已经这么每日闭门读书经历了七年时间,一时之间还真不知道除了读书自己能做什么。
石林自然也是同样的待遇,但他比之墨雍也不过大了两岁,虽然日日苦读却依然多了几分孩子天性,想要去逛逛省城看和三年前有什么不同,可惜被石父武力镇压了,县上和石家交好的举人曾说过石林这次考试五五分,运道好碰到文风一致的就中了,运气不好自然落第。
石父觉得自己有必要压着石林读书,让他将能中的希望提高一些。
等到石父确定石林能静心读书后,这才出了门,他准备如同上次一样寻找合适的房子租下来。
他们来的这个时间不算特别早但也不算很迟,所以石父跑了一天总算还是找到了一间小院子,租金比之三年前足足贵了三两银子,石父顾不得租金赶忙租下来,然后回客栈找了墨雍两人,三人连夜搬了进去,用石父的话来说就是他们都是男人,不用那么讲究。
便是如此墨雍还是将自己的房间收拾齐整才睡的觉,直接导致第二天起晚了,好在刚好赶上石父找的厨娘进门,吃了一顿可口的饭菜。
有趣的是吃完饭石林特意过来墨雍房间暗示墨雍不要跟他父亲说他也起晚了,墨雍心中暗想石父怕是真把石林逼的过了,不过墨雍也明白石林的性子真需要人逼一逼。
石林不是那种自律的人,甚至因为家境在一众石氏子弟中算是上等,以至于石林读书并不算刻苦,也就是之前和墨雍一起,每天跟着墨雍这个学霸沾染了几分刻苦的劲头,可墨雍之后就告别了石氏学堂担任了墨氏学堂的先生,两人之间的相处自然是少了,平常也就是讨论学问能够呆上一段时间,可那根本不算什么。
石林一开始还好,毕竟亲舅舅还监督着,可时间久了他就有些懈怠,再加上石氏族学最高的也就是秀才,别的人又经常围绕夸赞他的天分和学问,他开始对自己每日枯燥的学习产生了疑问,甚至隐隐自得自己的学识高。
墨雍是最先察觉的,为了警惕石林墨雍直接用自己的文章激起石林的好胜心,接着找了石舅舅反映了这个问题,谁成想石林觉得墨雍告家长,很是吵闹一番。
墨雍保证自己真的只是习惯有任何事情和成熟一点的人商量,却忘了小孩子之间最讨厌的就是告老师和告家长这种行为。
中间有几个月石林被石家人关在家里读书,墨雍去了石林直接闭门不见,墨雍知道他们这种年少情感还是产生了隔阂,他想也许是自己太过紧迫了,毕竟不是人人都希望如同自己一般少年成才,石林天性散漫喜好玩乐,之前能和自己一起辛苦读书也是因为少年心性当做一种新游戏一样,再加上自己总是给他设定升级后的奖励,以至于他的好奇心一直保持着。
可事实上读书就是这么一件枯燥的事情,墨雍是习惯以后找到了读书的乐趣,石林却明显没有,罢了,只希望他年龄大一些能够意识到读书须得他主动才行。
所以这次虽然墨雍依然是和石家人一起赶考,可实际上他和石林之间还是有所隔阂的,虽然去年两人已经和好,可之间的交流毕竟大大减少,又都忙碌读书,真正说了解对方的喜好却谈不上了。
好在墨雍之前也预料到了,毕竟他们之间还隔着石姓和墨姓,墨氏宗族又开了族学和石氏之间隐隐就形成了竞争,倒不是生源之间的竞争,而是双方学堂内人才的竞争,墨雍作为首当其冲的那个注定不会受到石氏族学的待见。
院子很小总共就三间房,住了两家人明显不能和之前一样租出去了,两家长辈商量一番就让墨雍和石林各自单独住一间方便学习,他们两人住一间。
等到开考那日墨雍凌晨一点就起床了,吃了饭拿好自己的东西四人就往考场赶去。
乡试是早上八点就要关闭贡院的大门,也就是中间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他们要进场,石父和族叔打听到去年有的考生故意拖延导致后面一部分考生没来的及进场以至于错过了考试,再加上今年的巡抚大人换了,据说对乡试做出一定调整,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规矩,石父两人为未雨绸缪就让墨雍他们早点去。
墨雍他们到达的时候不过凌晨两点,贡院门口就已经有等着的人了,士兵也早已站立在前方,墨雍注意到还有的人用考蓝排队,实在有些无语,毕竟一来一个篮子放到那被别人挪开或者偷了也找不到说理的人,二来权力动人心,若有的人起了坏心偷偷在你的考蓝里放些作弊的东西,你又碰巧粗心没有检查出来,那可就直接被革除功名再不能参加考试了。
墨雍和石林排在一起进的门,进去以后就发现检查是越发严格了,每个士兵都异常认真的翻来覆去看,一寸寸看着衣服和行李,就怕自己误看了让人做了弊,也要跟着担责任。
墨雍算了一下检查的时间真心不算少,以至于墨雍坐到号房里面很久都还能听见外面走动的声音,墨雍将自己的号房整理好,检查了一下有没有漏风之类的,又翻看了被子这些东西,才坐到一旁的桌子上。
他实在对号房没有太大的期待,只要不是特别恶劣都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墨雍想到还有一段时间才会开考,直接闭目养神起来。
又过了一段时间才响起关门的号角声,接着墨雍的号房被敲了敲,墨雍眼前的小门被打开,递进来考卷,墨雍深吸一口气,知道自己的战争终于开始了。
第235章 体弱多病软饭渣男VS彪悍暴力病娇女(三十六)
乡试考取的知识点比之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