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爷穿成四福晋-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胤|听了,拉着胤T感慨,“瞧瞧,咱们的小十八也长大了呢!”

  胤T听了笑了,回答:“咱们这些做哥哥的都快四五十岁了。弟弟们自然也长大了。”

  说的几位年长兄弟连连感慨。

  胤|送到二门处,弘昱带着几个弟弟送叔叔们到园门外。胤祉带头,各自领着自家儿子,没儿子的带着弟弟,三三两两走了。十八临走时,还拉着弘昱的手,交待他要经常出来走走。如今大哥年纪大了,做儿子的要学着撑起门户。

  十六胤禄、十七胤礼听了,一个个忍俊不禁。

  一时众人都送走了,弘昱这才松了口气,带着弟弟们进了院子,到二门处,叫他们各自回去早些睡。自己领着小厮进二门,丫鬟、婆子接着,到后堂去见父母。

  大福晋正捂着肚子,躺在炕上嚷嚷腿抽筋了。胤|蹲在炕前,小心翼翼给她揉搓。弘昱进来,看二人这样,不好打扰,便带着丫鬟、婆子们靠门站着。

  大福晋瞅他进来,一脚踹开胤|,坐起来问:“怎么,你叔叔们都走了?”

  弘昱笑答:“是。几个小叔叔还说,往后叫我跟他们一起办差呢。”

  胤|呵呵笑了,刚想说“你身子弱,过几年吧”,就听大福晋点头,“这倒提醒我了。你是到了该替父母分忧的年龄了。”

  说着叹口气,道,“那个马佳氏也是没福,还没过门就没了。儿啊,你别急,我瞧上赫舍里氏一个姑娘,模样性子都好,家里父亲又是镶蓝旗汉军都统。已经叫人去说了。只要这家没问题,赶明我就去宫里求太后赐婚。你也是要娶媳妇的人了,该出去办差就去。当年你阿玛,十六岁就领兵打葛尔丹呢。”

  弘昱听了,躬身应是。

  一家三口又说些话。大福晋劝胤|,“时间还早,你带弘昱去书房,好好讲讲你当初办差的事。今日咱们兵行险招,明日指不定老爷子怎么发落你。你若不能出门,咱家有弘昱撑着,也就不怕了。”

  说的胤|点头,“往常我说叫他出去练练,你还说怕他身体不好。如今既然你都这么说了,该叫他出去就出去。小鹰大了,迟早要学飞。”说着,站起来,嘱咐大福晋,“腿要疼了,就叫小丫鬟给你揉揉。一会儿我回来,再给你好好按按。”

  大福晋点头,不耐烦催促:“这我还不知道?放心吧。”

  看着胤|父子俩出去,大福晋吩咐丫鬟:“都出去吧。我静一静。”

  丫鬟们躬身退下,到外间候着招呼。

  看里间无人,大福晋双手合十,默默念叨:“弘皙,阿玛能为你做的,只有这么多了。接下来要走什么样的路,就看你自己了。”

  念叨完了,低头摸摸肚子,圆圆的硬硬的,悠悠叹口气,嘴里骂一声:“保清你个冤家!”——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

  大福晋:嘤嘤,保清,你个冤家

  大大:嗯嗯,我不是东西,小心,别抻着肚子

  弘皙:嘤嘤,大爷,还我阿玛。我不要弟弟,我要阿玛





  38、父子重逢

  第三十八章父子重逢

  四爷带着弘时、弘旺回到圆明园;叫俩孩子回去早些睡。打发小厮、奴仆们各自下去;回到碧梧书院里。站在门口脱了素服,教给丫鬟们收好,这才进屋。

  帘子一挑,就见八姐扶着肚子站起来,急忙问道:“怎么这么早回来了?我还想着;你要守灵,怕夜里凉,叫人去给你送衣服呢。”

  四爷摆摆手;走上前来;扶八姐坐下,吩咐丫鬟们到外头守着。对着灯影看一看,苦笑说道:“大哥这招――真是煞费苦心了。”

  说着;把胤|出生丧之事说明白了。

  八姐听了,按着胸口想了半日,终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哎呀大哥,你可忒逗了。老四家小五都叫你给山寨了。

  四爷看她转悲为喜,笑的欢快,不由陪着笑一声,摇头叹道:“也不知明日老爷子得知,该如何处置。”

  八姐闻言,冷笑一声,“不外乎降爵、罚钱,总不能筑起高墙圈了他。”

  四爷听闻,摇头道:“想当年,大哥何等意气风发,处处欲与二哥争高下。其夺嫡之心,众人皆知。只是不知为何,自从二哥去后,大哥就逐渐平和起来。这一回老八几个举荐他。他自己竟然推辞说能力不够。本来我还以为他是谦虚。从今日之事看来,他确实是生出退意了。”

  此事八姐也不明白,“三十多年,不过就想争争那个位子。心思说变就变,别说你,我也想不通。大哥素来心性坚韧、百折不挠,怎么突然讲究起道家‘不争为争’了?”大**在这里,又扮演了个什么角色?

  四爷听了她这句话,微微抬头,隔着烛光看她一眼,随即瞥开眼,嘱咐道:“别的先别管了。好好顾好咱们孩子,才是正理。”

  八姐闻言点头。“夫妻”二人熄灯就寝,一夜无话。

  第二日休沐,四爷依旧陪八姐住在圆明园里,看书写字,教导弘时、弘旺。弘时好动,这辈子又有“八额娘”撑腰,没过一会儿,就不耐烦起来。

  弘旺倒是老实,上头有两位“阿玛”看着,动都不敢随意动,老老实实写字背书。四爷瞧了,心中大慰。总算有个儿子还能支事。

  八姐看了反倒心疼起来,叫丫鬟们端糕点上来,叫二人停下,陪着四爷吃东西、喝茶。一面给二人讲些笑话。

  说起有个八旗子弟,不事生产,整日靠着祖上荫庇,拿着朝廷铁杆庄稼过日子,还不知节省。常常到了月底,便没饭吃。这日实在饿的慌了,便到一家烧饼铺子逛逛。没钱买烧饼,又想吃,怎么办呢?便拿了一本书,放到人家烧饼铺子桌子上,装作苦读。

  卖烧饼的见他是旗人,也不敢撵。只好由着他。不一会儿,有个小孩子坐在桌旁吃烧饼,落下一些碎屑、芝麻。那个八旗子弟,就趴到桌上,装作苦思冥想,舌头倒是一点儿一点儿,把桌上碎屑芝麻舔个干净。

  说到这里,弘时哈哈笑起来,弘旺也摇头笑笑。四爷皱眉,“你们别笑,八旗生计愈发难弄。你们额娘讲的这个,怕真有其事呢。”

  八姐摆手,“还没说完呢。”

  爷儿仨便让她接着说。

  八姐就说,后来呀,桌上的都舔完了。那八旗子弟还饿。两只眼睛,四下搜寻。嗨,还真让他找着了――一粒芝麻。在哪儿呢?

  八姐一拍桌子,就在桌缝里头,两块木板夹着呢。抠啊抠,抠不出来,又怕人笑话。八旗子弟就想啊想啊,趴在书上想啊想啊,突然,啪的一声一拍桌子,大呼:“想到了。”那芝麻顺势蹦了出来,进了八旗子弟嘴里。

  听到这儿,弘时、弘旺都乐了。四爷则是皱眉,“果然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八旗入关,不过七十来年,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

  八姐笑笑,“当年元朝比此更甚。游牧民族想要统治农耕民族,要么给同化,要么回老家。端的要看咱们怎么办。说起来,八旗到底是咱们根本。纵然要治根,也得想个各方面都稳妥的法子。一着不慎,可就是动摇根基了。此事自有皇上,四爷用心办好手头差事,便是为皇上分忧了。”

  “四媳妇这话说的在理。”

  一声传来,一家四口吃了一惊。四爷急忙扶着八姐站起来,带着弘时、弘旺还没走到门口,就见康熙带着胤礼、胤m,领着一帮侍卫太监,大步进来。

  四爷一家急忙磕头请安,康熙坐到方才四爷位子上,对几个人摆手,“都起来吧。”看看八姐肚子,放缓声音劝道:“四媳妇身子重,老四你扶她坐着,别累着了。”

  四爷便去搀扶八姐,坐到一旁绣墩上。自己则带着儿子们站在康熙身旁,恭敬问道:“皇阿玛来,儿臣等有失远迎,还望皇阿玛赎罪。”

  康熙摆手,“不知者无罪。”摆手叫弘旺近前,摸摸他脑门儿,笑道:“过年时候见你,还不过三尺来高,如今蹿了一头了。”

  弘旺笑呵呵说道:“回皇爷爷话,孩儿吃的好,自然长的快。”

  康熙扭头冲胤m说道,“照他这么说,朕平日里都不给你吃,才叫你长的低了?”

  胤m呵呵笑了,“皇阿玛又拿儿臣开玩笑。儿臣虽然没有哥哥们长的高,也算不低了。”

  胤礼也陪着笑笑。弘时缩到八姐身后,低头不语。

  康熙瞥见,叫他近前,问道:“近日可读了什么书?”

  弘时低头回答:“回皇爷爷话,孩儿在读《孝经》。”

  四爷心中奇怪,弘时撒谎,居然嗝都不打。扭头看看八姐,见八姐低头不语,便不说话,听弘时回答。

  康熙问:“都读出什么感想来了?”

  弘时想了想,答道:“孩儿以为,孝道之事,首在于心,重在于行。”

  康熙看四爷一眼,便问:“何谓‘首在于心,重在于行’?”

  弘时低头慢慢回答:“回皇爷爷话,心中有孝心,方能尽孝。然而如只有孝心,而无所作为,便也算不上孝。故而,首先要知道孝顺,的是,还要做出来,比如端饭盛汤,给父母捶背,哪怕是给父母讲个笑话,让父母长辈们能够安心、开心,日子过的舒心。这才是孝。”

  康熙听了点头,问弘旺:“旺儿听明白了吗?”

  弘旺点头,“三哥说,要做出来,孩儿能听明白。”说着,丫鬟端过来热茶,弘旺急忙抢了一杯呈上去,嘴里道:“请皇爷爷喝茶。”弘时见了弘旺眼色,急忙端茶,依次给四爷、八姐,十七叔叔、十八叔叔奉上。

  康熙对着胤m笑说:“这孩子――跟你小时候一样激灵呢。”

  胤m挠头,“皇阿玛又拿我跟侄子们比。”胤礼笑说,“都是四哥四**会教孩子。”

  说的康熙高兴起来,接过茶喝了一口,点头,“老四果然雅致。连你家茶水都品着绵润。”

  四爷听了笑道:“儿臣哪里有这个闲心。都是家里几位格格做的。说起来,皇阿玛今日喝的茶水,还是大格格未出嫁时,收的梅花上雪水。总共就存了两罐子。平日里,孩儿只有想女儿了,才拿出来喝一口。”说着说着,兀自伤感一刻,随即赔笑,“不知皇阿玛来这儿,可有什么吩咐?”

  康熙看他想念远嫁女儿,亦想起远嫁爱女荣宪公主,陪着伤感一回。听他问起来此缘故,放下茶盅冷哼一声,“朕哪里有什么吩咐,不过是听说大儿子要死了,过来看看,他什么时候断气儿。好叫礼部安排给他加官进爵,风光下葬。”说着说着,从鼻子里喷出一口气来。

  一番话说的刻薄无情,四爷、胤礼、胤m顿时无话可答。弘时站在八姐身边,看八姐拳头紧攥,急忙伸手握住。八姐抬头,冲弘时一笑,依旧低下头去。

  胤礼、胤m陪着低头不语。弘旺瞅瞅众人,大着胆子近前,轻轻拉拉康熙衣摆,奶声奶气说道:“皇爷爷,我跟三哥在武陵源春读书,那里桃花虽然开过了,可是结了不少桃子,景色依旧清幽平和。还有几树梨花,开的正艳。孩儿们陪皇爷爷看看去吧?”

  说着,冲两个小叔叔使眼色。胤礼二人一瞅,急忙撺掇,“是啊,皇阿玛。听说四哥家园子盖的好,我们还没仔细逛过呢。恰逢今日天色好,咱们既然来了,索性叨扰一回。到处逛逛。今日休沐,难得四哥闲着。不趁机烦烦他,他一忙起公务,又不知何时了。”

  说的康熙兴起,站起来说道:“那好,就去逛逛。偷他浮生半日闲。”

  说着,带着小儿子、大孙子们出去。八姐坐在绣墩上,看康熙背影,想想这么多年,还是头回见他。哪知他进门之后,一眼也未多瞧。漠视之情,比当年更甚。想着想着,忍不住掉下两滴泪来。

  四爷本已出门,想起福晋在屋里,急忙抽身回来,嘱咐她好好照顾自己。不巧看到她哭,急忙几步近前,握了手悄声问道:“可是哪里不舒坦?”

  八姐赶紧抽手抹了眼泪,哽咽着回答:“哪里。就是多年没离皇阿玛这么近,没陪他说话。今日冷不防看到他老人家,便想起娘家阿玛来了。如今,皇阿玛虽然不常见,到底想要孝顺,进宫还能孝顺。可是娘家阿玛――子欲养而亲不待了。”说着说着,忍不住又落下泪来。

  看看四爷面露动容,八姐急忙抹了泪,劝道:“爷您赶紧过去吧。皇阿玛那里只有两个孩子陪着,不好。”

  四爷听了,赶紧应一声,站起来嘱咐丫鬟们好生照顾福晋。扭身刚要出门,就见康熙一手拉着弘时,一手拉着弘旺,身后跟着胤礼、胤m等,站在门口。看样子,有一会儿了。

  四爷、八姐齐齐叫一声:“皇阿玛――”您老人家什么时候对听墙角,这么在行了?——

  作者有话要说:皇家剧院小剧场:

  弘旺:阿玛你哭什么阿玛?

  八姐:呜呜,重活一世,见到亲爹,他居然看都不看我,呜呜

  弘时:八额娘,难道您想跟年世兰抢男人

  八福晋穿越女:就是,那个色猪,不看你倒好啦




  39、母以女贵

  第三十九章母以女贵

  康熙答应一声;看看八姐站在四爷身后;低头垂泪,不由再次想起自家几位远嫁女儿:不知朕躬去后,她们日子该如何。感慨一声,问八姐:“身子可好。若是喜欢,一块出去走走。不是说;多散散步,对小皇孙好吗?”

  八姐听了这话,抬头看四爷一眼。四爷便问:“想去就去逛逛。若是身子不舒服;半路停下来;皇阿玛也不会怪你的。”

  八姐这才点头,“孩儿谨遵皇阿玛吩咐。”想了想,又说;“家里几位格格也有日子没见皇阿玛了。皇阿玛若喜欢,叫她们也出来,陪您逛逛?”

  康熙点头,孙女们陪伴,自然没什么不好。

  八姐闻言,急忙遣陈嬷嬷去唤二格格、三格格弘春。顺便叫上弘昼。

  四爷这才想起来,还有弘昼那个四岁小屁孩呢。

  不一会儿,二格格抱着弘昼,拉着三格格弘春,奶嬷嬷、丫鬟们簇拥着,一路赶来,陪康熙逛园子。

  彼时康熙正坐在曲院风荷凉棚下,赏初夏新荷,瞅见二格格等人一个个脸颊流汗,知道是跑的急了,笑呵呵指指身边竹椅,“坐下歇歇吧,瞧这累的。”

  说着叫奶嬷嬷抱弘昼上前,亲手搂了,放在膝上,笑着逗弄,“弘昼啊,朕是你皇爷爷,过年时候,你还给朕磕头呢。还记得朕吗?”

  弘昼年幼,有些记不清,依依呀呀喷着鼻涕泡泡说了几句。康熙只顾往后躲鼻涕泡泡,没听懂。二格格带着弘春行了礼,坐到八姐身旁,听弘昼依依呀呀说了半天,康熙不懂,便站起来笑答:“皇爷爷,弘昼刚才是说,您的胡子比年前长长了。”

  康熙奇怪了,“你能听懂?”

  二格格笑说,“回皇爷爷话,这些日子,额娘身子不方便,大姐姐离的远,家里弟弟妹妹,孩儿能帮着照顾的,就帮着照顾。一来二去习惯了,五弟说的,孩儿能听懂。”

  康熙闻言笑了,听着弘昼又说几句,问二格格:“他说什么?”

  二格格笑答:“他问,什么时候吃饭,他饿了。”

  众人看弘昼,果然,小家伙正捂着肚子,眼巴巴望着桌上糕点,一个劲儿嚷嚷:“饿饿,饿饿。”

  看的众人哈哈笑了。康熙便把弘昼递给奶嬷嬷,叫她端一盘糕点,到一旁喂五阿哥。再看二格格,竟抽身出去了。

  不知二格格何意,不好多问,便看弘春。这个孙女,模样肖似那拉氏年幼时候,安静而沉稳。话也不多,问一句答一句,本本分分。相较与二格格,更显得处事不惊。笑着叫她到近前,问:“朕宫里也有几个小公主,跟你大小差不多。跟朕回宫,陪小公主们玩,好不好呀?”

  弘春见问,扭头看一眼四爷、八姐,反过来问康熙:“二姐姐也去吗?”

  康熙笑了,问:“为什么要二姐姐也去呀?”

  弘春想了想,说道:“大姐姐走后,额娘常常思念,多亏我跟二姐姐安慰,才算好些。孙女怕我跟二姐姐一同进宫,额娘想女儿了,身边没女儿想。可是,孙女自幼跟二姐姐在一起,又不想分开。今日皇爷爷问,孙女好为难。”

  几句话说的可怜,胤m便在一旁笑问:“春儿是不是想大姐姐了?”

  弘春点头,“嗯,听阿玛、额娘说,我当姨姨了。可是,外甥都好几个月了,我还没见呢。我跟二姐姐给外甥做好了小衣服、荷包,寄过去蒙古,也不知道合适不。”说着,一双眼巴巴地望着康熙。

  康熙见她这幅模样,再看四爷、八姐,也是一番思念之情,心中再一次想起荣宪公主。笑一笑,问四爷:“大格格额驸是班第是吧?”

  四爷急忙站起来回话,“正是,阿坝垓郡王次子班第。”

  康熙捋须点头,“次子――朕记得他是在内廷养育长大,可对?”

  四爷急忙答是。康熙想了想,笑说:“朕说呢。前几日,理藩院上折子,说缺了一个主事。朕想了半天,总觉得有个人名,在喉咙里搁着,就是想不起来。原来是孙女婿班第。”说着,扭头交待胤礼,“回去以后,跟理藩院说一声,叫他们提班第到京,进理藩院供职。正好,你也跟侄女婿两个,好好把理藩院事儿给理一理。”

  胤礼听了,急忙站起来拱手答应。

  四爷、八姐便知,这是要把大女婿调来京城,大格格也能常伴膝下。心里高兴,急忙磕头谢恩。

  康熙笑着止住,“四媳妇身子重,别那么多礼了。”扭头看弘春陪着八姐行礼,笑问:“你大姐姐就要回京了。有她照顾你阿玛、额娘,这一回,你该放心,随朕回宫去吧?”

  弘春点头,“皇爷爷请稍等,孙女去请二姐姐。我们一同去陪小姑姑们,可好?”

  说着,众人就闻见一阵香味儿,二格格带着一群丫鬟、婆子来了。手里托着食盒,近前打开,端出一桌子饭菜汤羹。众人便暂且顿住话题,看丫鬟们摆菜。

  二格格帮着摆筷子,一面笑说:“皇爷爷不常来,孙女也不知道您喜欢什么口味。叫厨房挑清淡可口、养胃养心的做了几样,皇爷爷您尝尝。”

  康熙往桌上一看,原来是桂圆二仁猪心、山楂蜜汁黄瓜、瓦罐牛肉、凉拌双耳、淮山烧鸡翅、蜜枣樱桃扒山药,另有山药红枣粥、山楂鹅肉汤,荤素搭配,浓淡适宜、五色五味齐全。看上一眼,便食欲大开。

  胤礼看康熙有心尝上一尝,亲自洗了手,捧上筷子。胤m也急忙洗手,盛了半碗鹅肉汤送上。

  众人站着,康熙一人坐着,各样菜都尝上一口,再喝一口鹅肉汤,笑着点头,放下筷子,对四爷说道:“老四好福气,家里有这么几个贴心孩子。”

  四爷不敢居功,“都是福晋教的好。既是儿子的福气,也是皇阿玛的福气。”

  康熙便看四媳妇,想起她方才说,看见自己,便想起亲阿玛费扬古。不由也念叨起昔日那位战功显赫的领侍卫内大臣来。“媳妇啊,想当年,你阿玛也是一员悍将。深得朕之信任。朕还记得,那是你正值垂髫之年,才出嫁,你阿玛便去了。这么些年,没有阿玛关照,着实难为你了。”

  说的八姐忍不住落泪。急忙低头回答:“媳妇不难为。四爷敬重,儿女们孝顺。大格格又要回京了,媳妇正是高兴的时候。只要皇阿玛、额娘们身体康健,儿女们健康平安,媳妇便高兴的很。哪有什么为难之处。”

  康熙点头,“是个懂事儿的。比老八家的强。”说着,叫众人坐下,指着桌上饭菜,“都尝尝,尝尝,孙女做的不错呢。”

  说的二格格急忙答道:“皇爷爷,除了山楂蜜汁黄瓜、蜜枣樱桃扒山药,另有山药红枣粥,这几样是孙女做的以外,其他的,都是厨子们做的。孩儿不敢居功。”

  康熙听了,举着筷子哈哈大笑,“老四,你家格格,可是跟你一样实诚呢。”

  四爷急忙说过奖,不过爱说实话罢了。胤m在旁低声笑笑,拉着胤礼嘀咕:“四哥说的都是实话,就怕实话没都说出来。”

  胤礼笑着瞪他一眼,二人便只顾低头吃饭。竖着耳朵听老四一家如何应付老爷子。

  康熙看看四爷、八姐,笑着摆手,“说假话可不就是欺君吗?”又问二格格,“今日做的饭好,皇爷爷高兴,你想要什么赏赐?”

  二格格站起来,连声笑说不用,孝顺长辈,乃是应当的。

  康熙摆手,“朕那么多孙女,除了弘春几个年幼的,也没见哪个亲手给朕做过饭。应当奖励。你且说说,想要什么?”

  二格格回头看一眼八姐,低头不语。

  这孩子没出满月,就养在八姐身边,从小就跟弘春一样看待,她心里想的什么,八姐怎么会不知道。扭头看四爷一眼,扶着肚子,款款站起来,攥了二格格的手,笑着说道:“皇阿玛,二格格脸皮薄儿,还请皇阿玛恕罪,让媳妇替她讨个恩典。”她一站起来,弘时、弘旺、弘春也跟着站起来。

  康熙笑了,“你身子重,坐下说话吧。”吩咐二格格扶八姐坐下,弘时兄弟姊妹们这才陪着坐下。只有弘昼,窝在奶嬷嬷怀里,指着山楂、山药什么的,嚷嚷着吃吃。胤m少不得逗他一逗,拿着勺子喂他。不小心,又给鼻涕泡喷了一脸。胤礼实在忍不住,起身趴到一旁,忍笑不提。

  八姐无奈看着弘昼,苦笑一声,谢了恩,慢慢坐稳,笑说:“皇阿玛,二格格生母宋氏,贤淑端庄,素有德行,曾为雍亲王抚育两女,帮着媳妇打理王府内务,劳苦功高,二十年来,从无怨言。二格格能有今日温婉可人模样,不仅仅是媳妇功劳,还有宋氏言传身教之功。媳妇斗胆,问一声,可否给宋氏晋位。一来,以示嘉奖;二来,也为了二格格将来前程。”

  说的二格格默默低头,弘春伸手,握住她另一只手,姐妹俩相视一笑,一齐睁大眼睛,安安静静看着康熙。

  康熙看了,动容叹道:“难为你们母慈女孝、姐妹和睦。想必那个宋氏也是个贤惠温婉的,这样的女子,理应有所褒奖。老四,你怎么看?”

  四爷想了想,宋氏算是他这辈子第一个女人。男人的第一次嘛,总是难忘的。既然福晋开口,又是为了二格格前程,自然满口答应,说一切全凭康熙做主。反正如今他位居亲王,可纳三位侧福晋,除却李氏、王氏,还有名额。宋氏娘家固然低了些,如今这敏感时候,娶个家势显赫的侧福晋,不是招人眼吗?宋氏就宋氏吧。没什么不好。

  康熙看他没意见,便点头答应,嘱咐胤m,“你回礼部之后,跟你三哥说一声,准备给二格格生母宋氏提为侧福晋。内务府那边是你十二哥管,别忘打声招呼。”

  胤m笑着答应,抹一把脸上鼻涕泡,借口说去洗脸。奶嬷嬷、丫鬟急忙上前引路。胤m抱着弘昼,叔侄俩到后面水榭里玩。一面走,胤m心里一面干笑:“这个四**,好生厉害呀!——

  作者有话要说:皇家剧院小剧场:

  十七:呜呜,十八弟弟没夭折,真好。什么事他都能插一脚

  十八:呜呜,这几天爷戏份太多,有些不习惯了





  40、一箭三雕

  第四十章一箭三雕

  “既在老爷子面前显摆贤惠大度;又省了家势显赫侧福晋进门。还博得二格格一片孝敬之心;啧啧,一箭三雕。没想到,四**平日里不吭不响的,居然这般厉害。了不起,了不起!”

  胤m笑笑;感慨一声,抱着弘昼,叔侄二人洗了脸;放了水;一同回到曲院风荷前。桌上菜肴,已经吃了一半。弘昼一个小娃娃,一坐下来;哪里还管什么皇帝、王爷、贝勒在前,扑到桌上,搂着好菜,就往嘴里送。

  胤m一不小心没抓住,弘昼就弄了一身菜汤。这孩子也不嫌油腻,举着手里菜,冲康熙显摆,“吃吃,好吃好吃。”

  康熙看了,忍不住放下筷子大笑,揪着弘昼小手说道:“多亏你是你娘亲生,若不然,**孩子这罪名,你额娘怕是逃不掉咯。”

  说的八姐低头赔笑。四爷也不好意思,“不知为什么,弘昼胃口好的很。几个大的小时候,从来就没这样过。”

  康熙笑着点头,“胃口好是好事啊。他一个孩子,吃的多长的高。省得跟胤m似的,明明跟胤礼差不多大,瞧瞧,二人差了都快有一头了。”

  说的胤m又一阵埋怨,“皇阿玛又嫌我低。分明是十七哥太高了么。”

  四爷带着胤礼一同笑了。

  二格格看桌上吃的差不多了,便吩咐奶嬷嬷抱弘昼下去换衣服,撤酒菜下去,端上来茶点。康熙喝了一杯漱口,看看天色,对四爷吩咐道:“今日怕是不能仔细逛逛你这园子了。改日,朕再来看看。”顿了顿,指着湖面上一对儿鸬鹚,说道:“把那东西逮两只,送到畅春园里。朕没事儿也看着玩,瞧见他们,便想起江南鱼米之乡,颇有意趣。”

  四爷急忙答应下来。命人去捉。

  康熙领着胤礼、胤m回畅春园,嘱咐八姐,过两日送二格格、弘春到畅春园伴驾。一面叫李德全到皇宫送信,还叫年秋月带着小公主,奉太后来畅春园静养。

  四爷、八姐带着儿女们送御驾回畅春园,远远望见旌旗不见了,众人这才舒了口气。弘昼最小,也偷偷拿手背擦擦脑门上一把汗。

  唉,果然是伴君如伴虎啊。一个小屁孩儿,都吓的不得了呢。

  第二天上午,便有礼部官员到雍亲王府传旨,封格格宋氏为雍亲王侧福晋。

  宋氏接了旨,喜不自胜,当着礼部官员的面,笑着哭了出来。

  武氏也带着众人恭喜。李氏虽无宠爱,听说大格格要回来了,心里跟着高兴。面上也贺喜两句。唯独前年进府的王氏侧福晋,于圆明园北远山村听了这个喜讯,慢慢坐回椅子上,对钮钴禄氏摆摆手,“我知道了妹妹。咱们在这儿养病,也不能亲自贺喜。一人送一样针线,算是姐妹情分吧。”

  钮钴禄氏前些日子受了蛊惑,弄了什么青苔,险些没害死自己。正在担惊受怕之时,听王氏这般吩咐,自然忙不迭答应。

  过了月余,内务府送来宋氏朝服、朝冠。八姐做主,在雍亲王府摆酒设宴,请几位相熟妯娌亲戚来坐坐。连同宋氏娘家,也请来见见。诸人无不说八姐贤惠大方。

  大格格随班第回京,少不得抱着儿子,来雍王府回娘家,顺道贺喜宋氏。九福晋带着小格格过来吃酒,笑问:“四**,你就那么大度。侧福晋可不比庶福晋,那可是要上玉牒的。”

  八姐笑着给她夹块鱼肉,劝道:“横竖亲王可有三位侧福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