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顺明-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庄园周围完全是被深壕环绕,而且还不是一圈。
纵横交错的壕沟和低矮的石墙,以及一个个吊桥关卡,保证了对方只能在划定的道路之中进出,而且齐胸高的石墙,保证了火铳和火炮的发射,以及掩护。
李家庄园和灵山卫所相连的方向,则是没有壕沟,只是这个缺口恰好是被军营堵住了,这么个小小的地方,李孟肯定不能把自己圈死在其中,这里无法守住。
原来的李家庄园之外,拿到了高额补偿的乡民们高高兴兴的逢猛镇的另一边建立新居,而李家庄园朝外扩展了一倍左右的地方,都用高墙包围起来,这边可是实打实的用石头垒砌,仿照筑城的法子进行。
石料不够,还要从其他的州府购买,这李家庄园真是有些小城的模样了,里面的房子除却李孟的那个两进的小院子,其余的地方也是大兴土木,都是翻修,原来那些匠户和军户家眷居住的地方都是搬到外围,而且内圈的部位,则是按照贵官府邸的规模,隔成许多院落和房屋,这些则都是重新修建。
值得一提的是,这李家庄园虽然是小城,城头却有红衣大炮,这一点可就超过了许多的府城。
李孟这边在大兴土木,同时的湖广,张献忠率领手下从郧阳出,直入河南,攻陷淅川之后,围攻南阳府城。没有想到正在围攻期间,却遭到了左良玉部的突然袭击,猝不及防,只能撤回湖广和陕西交接的地方。
崇祯九年,崇祯十年这几年,左良玉面对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闯军,居然是胜仗极多,立刻是被皇帝和内阁看作是朝廷柱石,一个个加衔和官职不要钱一样的加了过去,所以这人的嚣张跋扈就不算什么了。比如说去年不听巡抚号令,纵兵大掠妇女的恶行,压根就没有人理会。
左良玉自己也是变得极为自信,左军上下都说是“闯贼惧我,闻风远遁,此皆左帅虎威”。
崇祯八年的九月中,在临颍和郾城的左军巡逻骑兵遇见了一伙形迹可疑的商旅,当即上前缉查,谁想这伙商人们立刻是拔刀相向,双方激战之后,还是官军精强,那伙行商丢下几具尸体之后,仓皇逃窜。
结果一看这伙商旅的车队,真是把这些官兵吓了一跳,药材,兵器,甲胄等等叛军需要的物资都有一些,更加惊人的是,在那些尸体上,居然还发现了一些信笺。
当然,左良玉属下的骑兵看见这队行商之后,一露面,这些行商就四散溃逃,激战是没有的,那尸体到底是被杀死还是怎么死的,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朝上报告经过的时候,这发生激战,乃是博取功劳的必要过程。
这些药材,兵器和甲胄,自然是落入了左良玉部队的手中,不过搜出来的那些来往信笺,确实是有些问题,左良玉和自己的幕僚商议了之后,还是朝着京师派出了信使。驻扎在济南府城的山东巡抚衙门,在十月左右收到朝廷转来的批示,收到之后,山东巡抚颜继祖立刻是把幕僚和师爷叫道书房密议。
颜继祖可是做过吏部都给事中的清要,在朝堂上一向是以才学过人,敢言直谏著称,大凡能做到吏部都给事中这个位置的官员,都被认为将来可能入阁的候选梯队,很是受人看重,也是当今的名士,从少年进学科举一直到官场,都是一步步走的无比顺利,端坐在正中,自有中风流倜傥的味道,不过这一省之长光靠风流倜傥可远远不够,看着下面的幕僚和办事的师爷,颜继祖捋捋自己的胡须,沉声开口说道:
“朝廷那边转了封信笺过来,说是河南左良玉和闯贼交战时候,缴获了贼人与官员往来的书信,其中有曹州总兵刘泽清结纳闯贼的书信,本抚原以为刘泽清最近醒悟,不在做那跋扈之举,谁想到却有如此的内情。”
说到这里停顿了下,看着幕僚们都不出声,颜继祖已经很是愤怒,开口冷声道:
“食君之禄,却做出如此无君无父的悖逆之事,我欲发文,锁拿刘泽清问罪,免得在祸害地方。”
下面的幕僚却听得明白,心想你巡抚大人要是发文的话,何必在这里询问,直接派人撰写送出去就是了,既然是叫来密议,那显然是要听劝的,几名幕僚彼此交换了下眼神,一名年龄大的站起来,躬身说道:
“大人消消怒气,刘泽清所做虽说于法理不合,却也不是悖逆的行为?”
颜继祖颇为惊讶的“哦”了一声,那名幕僚看到对方这个反应,更是确定了自己的判断,在那里朗声地说道:
“大人有所不知,这些武夫粗鄙,不知道朝廷的大义,总想着若无贼,我何处存,每逢交战之时,总是留三分力气,不肯赶尽杀绝。当然,若是大人催战,刘总兵也不会有什么异议,这类文书不过是个常例规矩罢了。”
“真真是荒唐,兵贼不两立,怎能这样胡来!”
颜继祖的胡须都被气得翘起来,可这话语却又是松动了几分,又有幕僚趁热打铁的站起来说道:
“刘泽清部驻扎在东昌、兖州两府,距离济南府快马不过一日的路程,那人虎狼之星,若是逼迫的紧了,恐有肘腋之祸啊!”
被几位幕僚的台阶这么一给,颜继祖终于是安静下来,在那里沉吟着说道:
“朝廷转这信件下来,也就是让本官解决的,若是本抚这边什么都不做,岂不是显得无能。”
“朝廷不发旨意,只是把信转下来,想必也是知道其中关窍,大人也不必去大张旗鼓做什么,只需要做些防备,省内有兵将者,无非是驻扎登莱山东总兵丘磊,分守莱州参将李孟二人,而李孟与刘泽清素有旧怨,职责范围又有驻防青州,大人可调遣李部兵马移防青州与兖州交接一带,就近监视刘部,若有事正好用上”
这番话说的颜继祖连连的点头,当即是发文给李孟,按照方才那位幕僚所说的,发布公文调防的命令。
李孟受到这封命令之后很是纳闷,河南左良玉部之所以能够缴获那封刘泽清通贼的信件,自然是出自李孟的手笔,眼下提供青盐的背后势力,对李孟定期提供的兵器和药材越发的依赖,对他的要求自然是尽力的满足。
按说,这栽赃的计策十分的精彩,在南阳府和开封府交界的地方截获,那里和兖州府相隔几百里,和刘泽清的驻防之地风马牛不相及,唯一有联系的就是前几年,闯军入河南之时,刘泽清曾经奉命征剿。
可这几样事情看似关系不大,但落在有心人手中,细细一想,肯定会觉得其中联系甚多,稍微向外一想,就会觉得此事不会虚假。
这也是李孟琢磨出来的陷害之法,只要朝廷坐实刘泽清的罪名,派兵征缴,自己这边再发力,肯定是把刘泽清部彻底的打散,刘部的兵马实在是谈不上什么战斗力,李孟所缺的无非是个开打的理由而已。
信被左部官军拿去之后,那边的势力通过左良玉身边的内线,确认那信已经被送交京师之后,快马通告了李孟这边。
李孟在京师和济南府,除却侯山贩运私盐以及其他货物带来的关系之外,并没有太好的情报耳目,打听消息的法子不过是花重金买消息而已,只知道京师转了封书信到巡抚衙门,其他的一概不知了。
第198章 大宅门
只能是靠猜测,李孟估计也就是那个消息了,十月初,天气转凉的时候,巡抚那边果然是来了命令,和兵部一同下文,要求李孟重视青州府防务,调拨部队迁往驻扎。
接到这命令之后,李孟心中很是高兴,心想终于要向刘泽清那边动手了,他早就是在青州府和东昌、兖州两府交界的地方放了三千兵马,马罡在那里坐镇,随时可以动手作战,眼下自己只需要加强准备就是了。
不过接下来的消息让他哭笑不得,那些要求不得扰民,勤加训练的命令,训斥,纯粹是官样文章,怎么也看不出要动手的架势。而且整个山东也就是自家兵马被要求调动,其余的都是没有动静。
十月中旬之后,李孟终于是不在对这个抱有期望,明白上面压根就没有动手的意思,其实,李孟自觉得绝妙的计策有个常识类的问题。
官兵和闯军遇见,拼死厮杀那是肯定的,可双方有书信往来也肯定是有,这是多年政治智慧的结晶,双方各为其主,厮杀血拼是应该的,可彼此留个联系,日后有笑脸相见的机会,也是应该做的。
所以这样的信件,即便是气量狭窄如崇祯皇帝,也只能是摔摔杯子罢了,一来是有兵的大将不能轻易的更换,怕激起乱子,二来也确实知道这件事情乃是常态,兵贼一家的说法可是说了好久,若没有太明确的告发和证据,也就不当回事。要是文臣督抚敢有这种信件,那就等着抄家灭族凌迟吧,有时候文贵武贱倒也不尽然。
面对这样的结果李孟唯有苦笑而已,盼着移防,谁想到却从莱州移防到了青州,这可真是个玩笑。
可事已至此,只能是照此办理,入冬之前,翻修的李家庄园终于是能够入住了,孙家一大家子人,和木云瑶、顾横波,柳如是三女都是搬进了这个宅院,要是用入狱来说恐怕是更恰当一些,因为最起码在这段时间之中不可能被放出去。
李孟的宅院还是从前的那个,距离军营不过是百步的距离,亲卫们则是围在外面,他倒是不讲究什么生活质量,过得去也就是了。
当然,孙家那些人和三女住进来的时候,翻修之前还以为翻修之后会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好歹住着舒服些,一些人心中都是有隐隐的期盼,可住进来之后,看见高高的石墙,还有在四处的红衣大炮,宅院里面的壕沟工事,全副衣甲的卫士们,都是有些惊惧害怕,他们不过是文人女子,那里见得了这般肃杀阵仗。
但李孟住得却是自在无比,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只有在这种紧张规律的军营生活之中,他才觉得有意义。
翻修这几个月之中,孙家人在薛家岛千户所那边居住,灵山卫而今就是李孟的自留地,一切放心,按照观察这孙家人的亲卫过来报告,孙家人在一开始的惊慌之后,慢慢也是变得安稳下来。
毕竟孙家人在孙元化死后,在松江府之中也是过得闭门不出的半隐生活,眼下被圈在一地,倒也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
孙家三子,除却当日和李孟对答的孙和斗之外,还有孙和鼎、孙和京两人,他们三人无非是安慰家小不要慌张,说这位掳掠咱们来的人貌似也没有恶意等等的话语。其余无非是吃睡二字。
郑家的人本事当真不小,不光是一家老小给掳掠来,孙家的家私细软书籍等物。没几天也都是一同送了过来。孙家三个兄弟一边是哭笑不得,一边是愈发惊惧于掳掠他们人的势力,可李孟对伺候他们的下人有严令,不得说一句话,对方若有什么要求,尽管写出来,拿到外面有人操办。
结果被关在薛家岛卫所几个月,孙家人除却判断自己可能身在山东莱州一带之外,其余的一切不知。
但李孟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家中的书籍用度都是搬迁而来,孙家人一个月后倒也是习惯了,也只能是认命,毕竟此时命运握在他人之手,由不得自家。
按照观察他们的人回报,孙和鼎、孙和京两位,每日里面就是看那些家中藏书,大都是圣人典籍和诗词笔记之类的东西,闲来教导子弟认字读书,倒是乡野殷实士人的做派,唯一有些不同的是孙和斗。
分拣从松江府孙府搬来的书籍笔记,属于他的是最多的,据宁师爷查看的结果,大部分都是孙元化的文献文稿,还有些其余的书籍,其中颇有几本西洋文字的文本,这孙和斗每日就是在房中摘抄登记。
而且还主动的和那些下人提出,想去看看那日运来的火炮,李孟虽然是拒绝,却给他送了一支胶州营郭栋打造的火铳去,据下人回报,说是孙和斗看见之后,一向是阴沉的脸上难得露出了兴奋诧异的神色,研究了几日之后,居然开口问下人一个奇怪的问题,这问题让李孟都是错愕,问得居然是“此地可是中土”。
按照自己观察的结果,精研火器的人搞不好就是这个孙和斗了,全部住进李家庄园之后,李孟决意去主动的接触。
读书人的毛病特别多,脾气也和寻常人不同,这是李孟的感触,要是让对方能给自己效力,几顾茅庐的事情要做的,客客气气的态度也是要有的,谁让自己急需对方这等人才呢。
在李孟的嘱咐下,木云瑶的宅院和顾横波还有柳如是的相邻,这也是他的好意,心想小女孩总归是需要玩伴,大家在一起也是有些乐趣。
谁想到木云瑶压根不领情,每日里都是朝着他这边跑,从前的邸报和塘报以及各地文书都要五天一解释,现在则是随到随说,一点没有耽搁。
在七月下旬的时候,邸报上已经传来了消息,京师内阁首辅温体仁因为生病,主动请辞,被皇帝批准,致仕荣归。
李孟本以为是正常的更迭,谁想到这几个月风向却是大变,朝野士人纷纷上奏折,说是温体仁在首辅任上,结党营私,所为不法,大有痛打落水狗的意思。
“看这各处的消息说,温体仁那边本想以退为进,借着告病的机会做些事情,谁想到不管是曹化淳那边,还是东林党那边,都是蓄力以久,趁机在圣上那边大力的攻讦,圣上又是个眼里不容沙子的,当即是准了温体仁的告老致仕之请,眼下各方正在痛打落水狗呢!”
李孟坐在书房中用手支着下巴,侧身听木云瑶把朝中的局势娓娓道来,大批的朝野时政消息汇集到木云瑶那边,女孩分析整理然后把自己的见解讲述给李孟听,若说一开始的时候,木云瑶不过是借助在王府内的耳濡目染,这段时间的锻炼之后,阅览大量的政事文告,又有结果作为印证对比,木云瑶的分析能力已然是变得很强。
听着女孩优美的嗓音和有条理的分析,李孟有时候都觉得这是难得的享受,木云瑶说完,李孟笑着对她说道:
“别的姑娘家在你这年纪,正是无忧无虑的年龄,在我这里每日对这些东西,辛苦你了。”
木云瑶听到李孟这么说,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小声说道:
“不辛苦的,每天看这些我也觉得很有趣的。”
李孟笑着点点头,却突然发现木云瑶脸上化了淡妆,本就是绝色的女孩化妆之后更增亮色,点点头,开口赞扬道:
“我家云瑶真是大姑娘了,知道打扮自己,果然是又漂亮了许多。”
要知道女孩从开封城遇到的时候,就从来没有化妆过,这就是所谓的天生丽质,李孟这话不管怎么说也是赞扬,可听在女孩的耳中,却肯定不是李孟所预想的效果了,木云瑶脸立刻是沉了下去,也不说话,径直的转身就走。
眼下在莱州府,敢跟李孟这么耍小脾气的人也就是这位众人口中的“大小姐”了。木云瑶化妆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每天都在看着顾横波和柳如是化妆,那两女可是梳妆打扮的大行家,看到对方经过化妆更是增添几分美丽的姿容,危机感顿生的木云瑶怎么说也要跟上,输人不能输阵。
女孩的脾气李孟倒也不放在心上,他听完之后,直接就去往孙和斗的住处,人既然来了,费心笼络总是必要的。
孙家人在搬进来的时候,就被告知了李孟分守莱州参将的身份,也算是安这些人的心思,被官府大将掳掠,总比被海盗反贼掳掠要让这些官宦人家心安些,尽管这安心毫无道理。
主家上门,孙和斗也不敢拒之门外,只能是不冷不热的迎进门来招待,李孟落座之后,场面很是冷淡尴尬,李孟没话找话地问道:
“孙先生可知道山东巡抚颜继祖吗?”
第199章 “攘外必先安内”的历史渊源
所谓的没话找话就是说如此了,李孟所具有的火器知识和这个时代的相差太多,而且除却在码头上的对谈之外,孙和斗也不愿意多说什么。
孙和斗起身相迎之后,说了几句不咸不淡的客气话,就端坐在哪里自己忙碌,反正这里的“孙府”下人都是李孟安排的从人,不用他招呼,下人们自然是诚惶诚恐的过来伺候,李孟那边自有人斟茶倒水。
这些老弱军户和仆妇们对李孟到来也已经是习惯了,把茶水预备好之后,就行礼退下,有需要他们的时候,李孟会招呼的。
按照观察孙家人的报告说道,孙和斗每天都是在这个书房之中,并不因为李孟来不来而有所变化,这时候的天气已经有些寒冷,不过因为屋子里面装满了书籍笔记之类的纸张物品,不敢放置炭火盆之类的取暖设备,很是有些阴寒。
偌大的书案上堆满了书籍,孙和斗在那里不停的抄录誊写,这在李孟第一次拜访的时候,表明自己的身份之后,孙和斗就说明自己在做什么了。
孙元化生前所翻译过来和创作的数学,百科以及武器的著作,都是孙元化一生的心血汇聚,曾经多次说在致仕之后要把这些东西整理成册,不过却遭遇枉杀的横祸,孙和斗从小喜欢的和他父亲喜欢的颇为一致,因此立志要把这些东西整理成册,流传后世。
孙家人知道李孟的参将身份之后,普遍都是表示了冷淡的敌意,毕竟他们一家就是毁在山东武将的胡为上(辽镇也隶属山东,孔有德严格来说也算是山东武将)。说起来还是这孙和斗的态度好些。
从平日里这些人忙碌的事情,李孟倒也是能判断出孙和斗是那个懂得火器的人,所以结纳的心思就放在他身上。
要说这刻意的结纳效果确实是不好,李孟是个连此时武将规矩都不太明白的人,那里能结交孙和斗这种世家子,文贵武贱本就是天堑,更不要说李孟这种什么规矩也不懂的角色了。
目前能有这般不冷不淡的态度,还是李孟手下铁匠们所打造的火铳所致,附带一提,郑家人招募而来的几十名铁匠都已经是到了胶州,不过试着筑了几门七百斤左右的火炮之后,李孟就让他们停了下来,这些大小的火炮,威力始终是达不到自己认为的那种地步,而且都是装在木箱车上的火炮,移动并不方便。
一门火炮所需要的铜铁很多,而且这炮对于目前的李孟来说并不实用,李孟索性是停了下来,让他们跟着郭栋做火铳和兵器,眼看着又要扩军了,肯定是有什么技术难题自己没有解决的,希望等澳门买来的轻炮到手后会有些启发。
孙和斗在那里抄录东西,听到李孟问“山东巡抚颜继祖是何等人”,手中的笔停顿了下,淡淡说道:
“没想到这边还真是山东地界,颜绳其啊,那可是东林的大人物,当年因为吏科都给事中的位置,让阮大铖怒而出东林自立,了不得。”
“绳其”,李孟听到之后还是愣了下,古人称呼名、字、号,这是他到现在也搞不清楚的讲究,孙和斗说的应该是文人士林共知的一些事情,李孟点点头“哦”了一声,前几次来孙和斗还问了些火铳的问题,这几次看来是问得差不多了,也就不再出声。
李孟记得很是清楚,当日这孙和斗看见那火铳之后很是惊讶,问了许多的问题,李孟倒是知无不言,能看出来对方的那种激动。
两个人无话,场面有些尴尬的安静下去,只能到孙和斗在纸上写字的轻微刷刷声,李孟正要告辞的时候,孙和斗那边却停下笔来,迟疑了下,笑着开口说道:
“崇祯九年的时候,颜绳其给当今圣上的题本里面说道‘灭奴先灭寇。逆奴负固,义在必讨。但以寇较之,奴尚隔藩篱,寇直逼堂奥矣;奴犹疥癣之疾,寇则膏肓之祟矣。’很是精到啊!”
用于奏折的这种文言和白话不同,李孟要理解还真是很吃力,不过他却看出来孙和斗的脸上的淡淡笑意有些古怪,不像是赞同这句话的意思。
“奴”是指满清女真,“寇”是指李自成和张献忠为首的闯军,“疥癣”和“膏肓”,也亏得这些年李孟一直是坚持看书学习,这才是能明白这个意思。
在院子里面守卫的亲兵们都知道命令,不要距离这房子太近,以听不到说话的声音为准,亲兵们身在砦堡之中,李孟是武勇之人,孙和斗随说粗豪,可只不过是个书生,他们倒也是放松不少。
猛听得屋内一声大响,外面的十几个人立刻是抽出兵器站了起来,两人立刻是出门联系外围,其余人的朝着屋中冲去,“哐当”一声,那屋门已经是被撞开了,冲进去的亲卫却都是愕然。
青砖地上又被摔碎的茶碗,李孟站在那里已经是愤怒到了极点的模样,而端坐在书案后面的那名书生,手中拿着毛笔,脸上却有惊讶的神色,不过却不害怕,亲卫们正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听到李孟沉声说道:
“没事,叫人进来把地面收拾一下。”
亲卫们点头躬身退下,把屋门直接带上,临走的时候都是禁不住盯了那书生一眼,心想真是不知道好歹的文人,我家大人的姿态已经是做的足够了。他们却没有注意到李孟的手一直在发抖——怒极的状态。
“李大人为何如此愤怒?”
孙和斗倒是悠悠然的问道,李孟猛吸了几口气,这才是平静下来,开口冷然地说道:
“颜巡抚居然如此的糊涂!”
听到李孟这话,孙和斗禁不住笑了起来,手中的毛笔抖动,几点墨汁落在了誊写的纸面上都没有发觉,依旧是调侃说道:
“李大人这么说可就不对了,先不提颜继祖是大人的上官,朝野之中,诸位清要,无人不是如此说,大人何必动怒呢?”
李孟只觉得胸腹之间都要炸开,方才颜继祖那些文言所说的,倒是经常在某些文章内可以看到,华夏五千年常有东西流传下来,这明朝和晚清还有再之后的民国时代,都是有些共同的东西。
那题本中所说的可不就是“攘外必先安内”“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意思吗,这种卖国论调,想不到在这明末就已经有了。
要说李自成和张献忠、罗汝才等陕西乱军,也没啥大局观,外敌汹汹他们依旧把大明搞得天翻地覆,隐约间居然和东虏女真成了内外勾结的态势,合力把大明帝国这个本就是遭遇天灾人祸的大树扳倒。
可从李自成进北京,山海关失利,天下汉人理应共同抗击女真鞑子的时候,在后面拖后腿,投降女真鞑子的人正是大明的军将官员。甚至到了明朝只能退守南明小朝廷,大顺军大西军残部主动要求和明军联合抗击女真蛮族的时候,还有南明重臣说满清是为大明报仇,理应借助虏力,驱逐贼寇的糊涂话。
一直到了退守至两广云贵,双方才联合起来,只是到了那时候,女真已然是庞然大物,不可被撼动,最后的抵抗也毫无用处了。至于那所谓“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抗清斗争”都是什么人做到的呢,都是来自民间的力量,所谓不晓得天命变换的愚笨士绅和民众是也。
李孟站在那里,极度的愤怒消散之后,却感觉到无比的茫然,甚至有些许的孤独,孙和斗所说的,在平日里所看的邸报和文告中也能看出一二,大明朝廷对征缴内乱几乎倾尽了全力,可对于东虏女真的威胁,却总是认识的不够。
“大人,这东虏不过百五十万,大明何止千万,相距如此悬殊,这腹心之乱方是大祸啊!”
孙和斗已经是放下了毛笔,依旧是不紧不慢的说着这些话,不过这“李大人”的称呼已然是变成“大人”,明显是亲近了不少。
一名下人端茶走了进来,李孟不再出声,苦笑着坐在了椅子上,等到那下人出去,他端起茶喝了口,无奈地说道:
“孙先生,都是糊涂啊!大明的心腹大患不是闯贼,而是东虏啊!”
李孟本想说天下人都是糊涂,却及时收住了口,想起这李自成还真是灭明了,最起码让崇祯皇帝上吊,占领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点,但对于来自现代的李孟来说,知道彻底灭亡明朝,并且制造了种种屠杀血案惨剧,并将华夏拖住了今后几百年的黑暗时代的罪魁祸首,正是蛮族东虏鞑子,这是李孟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第200章 出不去门
可如何解释自己这个看法,却只能是用自己已经知道的,将来才会发生的几百年历史来解释,这真是无比荒唐,是个悖论。
不过孙和斗脸上却露出理解的表情,从书案后面站了起来,略有些感慨地说道:
“先父的恩师徐阁老曾经写过‘世人皆谓奴长于弓马,所言其强者皆曰弓马,却不知奴之步卒极精,分合有度’,先父私下也曾讲过,东虏的步卒精修战技,敢于陷阵冲锋,而我大明,也只有将领亲兵方能如此。大概估算,东虏足能动员十万劲卒,而我大明将领亲兵能有几何?东虏女真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若仍是如今的对待,将来必然是灭顶之灾啊!”
说到最后,孙和斗言语也开始激昂起来,孙元和的老师正是明末的科学大家徐光启,他算是明末脑筋清醒,了解世界大势的大学问家,见地自然和大明这种只读圣贤书的书生官僚完全不同。
说到这里,李孟却又是站起来,郑重地说道:
“孙先生,天下间能看到东虏女真之害的也不过是寥寥数人,李孟虽然位卑言轻,却愿用全力阻止其祸。先生可愿意帮我?”
这话问出来,直接连“可否”的“否”字都是节省了去,双方谈到这里,孙和斗好像也找不出什么拒绝的理由了。
孙和斗身体微微的弯下,以示对李孟的尊重,开口揶揄道:
“来这山东,不答应大人,怕也就是被关这里一辈子了,孙某还想趁着未老的时候,泛舟出海看看。只是我却不明白,孙某除却这火器之术外,兵书韬略充其量也就是看过罢了,不知道大人用我何处啊!”
听到对方答应,李孟激动的心情变的有些放松,朗声笑着说道:
“正是为这火器之术!”
和孙和斗的一席话,是李孟来到这个时代以来表达心中想法最多的一次,不过,谈话之后,固然有手上增添人才的高兴,却也是有孤单无助的惶恐,很多事情看来是不能指望大家都有共识,而是要放手去干了。
既然巡抚衙门下文要分手莱州参将李孟加强在青州的守备,那李孟总要做些动作,手下除却保持联系的骑兵之外,其余的骑兵都是派到了青州府去。
这一年因为大旱导致的大灾荒,让许许多多的农民甚至是小地主破家流浪,很多人更是落草为寇,李孟却又有“德政”,开始招募马队,凡是带马的武人,都可以进入胶州营为骑兵,考核也是不难,只不过进入之后能拿五成粮饷。
虽说是五成,但稍微接触过胶州营的人都知道,这五成粮饷可是实打实的五成,毫无克扣,这钱粮拿到手上已经是比许多军队的足饷要多了,这天灾人祸,山东,山西,河南,北直隶都是大灾,就算当流民都无处去,胶州营还真就是最好的去处。
招兵的文告发下去之后,各处的人士当真是踊跃无比,纷纷的加入,值得一提的是,这文告主要是由那些私盐贩子带到各个绿林山寨和响马土匪之中讲述,这些骑马的匪盗能通过胶州营考核的,本身就有些军事经验的他们更容易成为士兵,至于作风,自有杀头的军纪来约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