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顺明-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孩说的很有意思,声音也是清脆悦耳,李孟缓缓抬起头,脸上却是一点笑意也无,“吴宗达,温体仁,阁臣”这些名词女孩用轻松的语气说出来,可她说的是大明朝廷最高层的几个人。

周竹君被自己的所说的话逗笑了,正在那里前仰后合笑个不停,过了会才觉得气氛有些不对,李孟若有所思的看着自己,女孩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那里惹人注意了,很惊讶的看看是不是衣服脏了之类的。

李孟还是把注意力转回了邸报之上,心里却打定主意,等会要专门打听下河南巡抚和布政使到底姓什么,是不是姓周。

午饭的时候,李孟特意单独去问问孟恩兄弟,河南巡抚玄默,布政使姓张,河南本省还真是没有什么高官姓周。

女孩看来意识到上午自己说邸报的行为有些不合适了,可应对的手段也颇为的有趣,她反倒是跟在李孟的身边,想要看看李孟的反应如何。李孟来这个时代这么多年,又有现代的生活经验打底,城府和冷静已经是足够,自然不会让女孩看出来什么,只是一切如常。

虽说明代的风气开放,但如这女孩这般大胆的却也少见,就这样纠缠在一个男人身边,也不怕出事。

好在也确实是不会出什么事情,女孩明显把对船只和河岸两边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李孟身上,她对李孟那种类似苦行僧的生活方式,还有盐丁的操练和作息都极为的感兴趣,也跟着模仿了一会,很快就是叫苦不迭的退下来。

对李孟来说,有这么个尾巴虽说麻烦些,不过倒也有解闷的功效,总归是个可爱的女孩子,下面那些盐丁船夫的眼神则是不同,看着李孟都是颇为敬佩,心想李二郎居然这么大的本事,几天就把女孩收拾的服服帖帖。

河上行船因为有了这个女孩而变的并不是那么枯燥,几天后,没有耽搁什么的船队在虎牢关一带入洛水,然后直下洛阳。

根据带路的孟家兄弟说道,济宁州的私盐最后也就是到洛阳了,李孟所说的陕西青盐的门路还需要在洛阳城的老关系那边继续打听。

上岸之前,有所提防的李孟特意派盐丁先做小船上岸打听下,待到回报的消息说是岸上平静,完全看不出什么不对的地方,这才是把船靠岸,众人上岸。洛阳乃是天下间有数的大城,许多朝代都是把都城放在这里,而今是和崇祯皇帝最亲近的一名藩王福王的定藩于此,也大加建设。

李孟在开封的时候,已经是被开封城震撼了一次,谁想到来到洛阳城下,才知道自己震撼的有些早了,盐丁们自然也是感叹一番,可那女孩双眼就好像是发出光来,满脸的好奇和兴奋,就差欢呼雀跃了。

本来李孟还提防这女孩在洛阳城搞些事情,可看到她的表情,那分明是跟着大人出去旅游的孩子模样,哭笑不得的警告了几句,警告的内容却是不要乱跑乱动,免得和大队走失,女孩兴致勃勃的到处乱看,有一搭没一搭的答应。

若说开封城是繁华,那么洛阳完全给人一种奢靡的感受了,进城之后走在街道上,你完全意识不到城外已然是人间地狱。

这样的纸醉金迷才是所谓末世的繁华,和身边到处乱看,一副两只眼睛不够用的女孩想比,李孟心中的急切感愈发的严重起来,游览开封城那时候的心情已经是没有了,只是要抓紧把正事办完。

李孟这边着急,孟恩和他的几个兄弟也自然是知道,和开封一样,在洛阳的渡口边上客栈安顿下来,由孟恩领路带着进城去办事。

本来不知道应该不应该带着女孩,可这周竹君委实是闹得利害,李孟索性是带在身边放心,听说李孟要带她进城,女孩自然是激动非常。

孟恩他们领着李孟要去的地方,却是在洛阳城最大的最繁华的街道上,一座颇为气派的店铺门前,这店铺的格局李孟倒是眼熟,分明是盐栈盐店的样式,门口站着两名伙计,照理说,这伙计也是不同凡响,按理说即便是盐店派头大,可门口的伙计也都是总要热情迎客,不过即便是李孟一行人出现在这店铺的门口,伙计们依旧是那副把鼻孔都翘到天上的牛气样,理都不理。

“这店铺怎么没有招牌啊?”

发问的是跟在后面的周竹君,孟恩则是小声陪笑着和李孟说道:

“李大人请稍候,小的去联络一下。”

看着孟恩快步走到那几个伙计面前,小声的说了几句,塞过去几块银子,这才看到这盐栈的伙计脸上有了点笑容,其中一个转身进了店里。

孟恩去打交道,他的一名堂兄弟跟李孟低声的解释,一听还真是吓了一跳,这家盐栈居然是福王千岁的产业,福王算起来是崇祯的叔叔,最受万历皇帝喜欢的儿子,当初被封藩王的时候,就因为万历皇帝要封的田地太多,搞得内阁去据理力争,这才是减下来数目,可那数目已经是需要到河南之外的省份去划地了。

崇祯皇帝登基的时候,在宫内战战兢兢,饭和水都是由住在王府的妃子亲自送进来,生怕被人加害,在这如履薄冰的时候,福王派来了几十名护兵,护卫皇帝的人身安全,这真是雪中送炭。

万历最喜欢的儿子,又和当今崇祯皇帝有这样的关系,福王赫然是天下亲藩中地位最高的一个,福王在民间是没有一点好名声的,贪财吝啬,本来那将近两百万亩的封田出产已然是丰厚无比,可福王还是觉得不满足,在各处开设店铺生意,公然牟利。

盐铁都是国家专营,可这福王却堂而皇之的在洛阳城和河南府(河南省河南府,府城就是洛阳城)各处开设盐店,买卖盐货,这其实就是光明正大的卖私盐,虽说河南巡检也是凶恶,但谁敢得罪福王,所以这盐店无人敢管,大发其财。

因为洛水,黄河和运河相连,所以福王的盐店一般都是用淮盐买卖,不过淮盐即便是官盐私卖,两淮盐商也是有自己的记录,很多事情颇为不方便,比如说在陕晋豫交界之处卖盐,那边卖盐的可不光是百姓,各路乱军也是要吃盐的。

这才是让文如商行抓住了机会,趁机把从前都打不开销路的山东盐贩卖过来,孟恩的兄弟在那里说,自然也没有什么避讳身边的周竹君的意思,女孩睁大眼睛,聚精会神的在那里听着。

福王是大明的亲藩,应该是大明天下最铁杆的拥护者,可为了发财,居然是和乱民乱军做生意,所谓利欲熏心,这就是最佳的写照。

那边说完,还没有等李孟发表意见,边上的女孩撇撇嘴,不屑地说道:

“都有那么多庄田了,还干这种没品的勾当,真是……”

第112章 豫西

看着李孟看向自己,周竹君伸伸舌头,不再多说了,李孟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心里却想等到回开封一定是要把这个女孩送的越远越好。

盐店的伙计在店里已经是叫了一名掌柜出来,掌柜和孟恩应当是认识,尽管态度也是倨傲,好歹还是有笑脸抱拳打了招呼。

对方丝毫没有把李孟这一行人朝着店里请的意思,这倒也好理解,对方是藩王的产业,架子大些不近人情倒也是正常。

两方面的人在附近找了个茶馆,李孟这边说明了来意之后,那名掌柜却是失声发笑,开口说道:

“李员外,当今这局面,陕西那边怎么还过得来青盐,那边兵荒马乱的,还是莫要花费这个功夫,早些回山东吧!”

这还是孟恩事先介绍过李孟乃是文如商行的东家之一,福王盐店的掌柜说话依旧是毫不客气,李孟的脸色没有什么变化,边上的周竹君却是有些火大,立刻就要站起来发作,却被李孟一把拽住,对方说的口气不对,可也说的是实话,莫非这次是白来,孟恩却客气的在那里说道:

“这年头从山东过来也不容易,还请王掌柜多帮帮忙,这盐路要是能开,这青盐走洛水,大家都不是发财,少不了您的好处。”

听到孟恩这番客气示好的话语,那掌柜的端起杯茶,在那里琢磨了起来,半晌开口说道:

“青盐突然热火了一阵,王府里也是要用,咱们出去搜罗的时候,你们要去的华阴潼关一带没有找到,反倒是在卢氏那边搞到不少,后来乱贼在那边活动的利害,这事情也就断了,琢磨着应该是洛南那边过来的,现在乱贼都是向南,你们倒是可以去看看。”

有个消息总归是比没有要好,孟恩塞了些银钱给这位掌柜,这掌柜的脸上总归是露出些真心的笑容。

卢氏这个名字如果不是方才说是地名,李孟还以为这是某位卢姓妇人的称呼,和孟恩他们回到渡口之后,问问船家,那船家却是知道这地方,要去也很容易,正是洛水沿岸的一个县城。

虽说对方的架子拿得很大,可进城的目的也很快就达到,李孟感觉到很是轻松,索性是领着手下和女孩大概的围着洛阳城转了一圈,人人都知道,洛阳城最富丽堂皇和最清雅幽静的景色都是在福王的府中,这地方是根本无法靠近的。

不过周竹君的兴致很高,非得要距离近了观看,哪怕是看看王府的院墙也行,说是要见识见识这天下第一藩王的气派。

但是洛阳继续向西的路程并没有李孟想的这么顺利,在出发的时候就是遇到了麻烦,因为李孟付得船钱要比正常的行情高了三五成,船家一直是全力小心的伺候着,可一听李孟还要继续西向卢氏。

船老大的笑脸立刻变得极为的为难,李孟的举止还有身边的那些随从,说是商队打扮,可都知道准是一方豪强,船家知道自己得罪不起,可还是要在那里恳求着说道:

“大爷,卢氏那边去不得啊,官军和贼军在那边你来我往的,乱得很,咱们这船要是走在水路上,也不敢说安全……”

听到船家这么说,陈六和孟家的兄弟连忙上前劝解,船家苦着脸坐在一边,就是不肯松口,赚钱是一回事,身家性命要紧啊!

孟恩苦笑着站在李孟身边,低声的解释道:

“不瞒大人您说,平日里文如商行的买卖也就是做到这洛阳城,再往西就是走不动了,在河上走,常听着有人说在那边遭了贼人的毒手,可怜啊!”

“今天中午那福王盐店的掌柜不是说他们在卢氏收过盐吗,他们那里会不会有门路?”

李孟倒是想起了来这件事,此时一想却发现有问题,青盐热火起来的时候,河南和陕西山西交界的地方,正是闹得最乱的时节,全是陕西山西过来的乱民贼军,这福王家的盐店若没有门路,怎么会弄到手。

这边这么一说,孟恩也是回过味来,跟李孟告了声罪,急忙忙的又是朝着洛阳城返回去,李孟跟在身后喊了声:

“不要担心花钱,要什么好处给他就是。”

转过头和那边仍在争论的陈六那些人喊道:

“船钱我这里加一百两银子,走不走?”

听到“一百两”这个数字,苦着脸的船老大惊讶的抬头看了一眼,这次从济宁州到洛阳平日里这么大规模的也不过是一百二十两银子的价钱,李孟给的现银不说,而且自己这次还带了些私货贩卖,已经是比平日赚得多了,洛阳沿着洛水,过洛宁到卢氏即便是在这乱世也不会超过二十两银子的价钱,对方一下子差不多翻了一倍。

船老大迟疑了半天,在客栈的水手和船工都是用热切的眼神看着自家的老大,船钱加一百两,每个人可以多拿不少啊,到最后,船老大还是摇摇头,钱财虽然多,还是命要紧,拒绝了好。

李孟不愿意在这种小事上耽误太多的时间,直接扬声说道:

“那就加二百两银子,船家你要是不答应,这价钱我不信在洛阳找不到船只。”

还没等李孟说下句话,船老大已经是跳起来,大声吆喝着道:

“这活我们接了,我们接了!!”

钱要是给的足够,性命也就不算什么了……

这边商议好了,也不理会说是要再次进城品尝洛阳风味名吃的女孩,李孟让所有人做好开船的准备,等待去城内交涉的孟恩。

孟恩这一去将近三个时辰,天色变黑的时候才从城内回来,孟恩脸上全是喜色,事情还真是不出李孟所料,福王盐店在那边还真有关系,孟恩得到了那句不要怕花钱的说法之后,也是干脆利索的给了两百两银子。

结果有这两百两银子,那王掌柜办事干净利索,拿了一面小旗出来,和孟恩说道“且把这旗挂在船头,到卢氏……只要是不出河南,管保你畅通无阻。”一边说,孟恩珍而重之的从怀中掏出了一个小包袱。

抖开那旗子,却是黑底红字的一面旗帜,上面绣着粗笔的福字,书法粗劣,可这代表着吉祥如意的字此时却有一种强悍的霸气在其中。

那边正在和船工们合计的船老大转头就看到了李孟手中的这面旗帜,也不顾得什么理解,惊呼一声就蹿了过来,满脸激动的看着这面小旗,开口颤声说道:

“娘啊,咱平日都是听在洛水黄河上走的人讲,要是有这面旗子,官兵,贼兵没有敢管的,畅通无阻,了不得啊!”

惊叹完,抬头陪笑着和李孟说道:

“大爷您放心,有这旗子,这洛水也走得,要不,方才您加那些银子咱不要了,等您老回了山东,把这旗子让给俺。”

李孟笑着拍拍这船老大的肩膀,也没有理会。

崇祯八年算是这二十多年来,勉强有些正常的年份,虽说小旱小涝不断,可基本上还是老天不作怪,雨水也有些充沛,所以洛水的水量很充足,大船也是行得,李孟他们的船队也不需要做什么轮换,直接一路奔向卢氏。

在走前,船老大给李孟的建议是尽可能的多采购食物放在船上,虽说有那通行证一般的旗子挂在船头,可能不靠岸还是不靠岸的好,李孟也是听从了船老大的意见,安排盐丁他们一同进城去采买,这倒是让周竹君又是逛了次洛阳城。

离开洛阳城到洛宁这段路上,河岸两边也有人家和人烟,可已经是非常的破败,河南太平时节还好,一到动乱时节那真是最惨的地方,河南地处中原要害,不管哪路大军都要经过,大兵过境之后,地方上少有不残破的,眼下的河南就是这种局面,也就是靠着黄河和几条大河,有水路交通支持的大城才能保持安宁,其余的地方都是很惨。

等到船队过了洛宁,这情况又有些不同,船只行进的倒是缓慢,可一天一夜也走了不少的地方,居然没有见到一个人,地广人稀,千里无人的说法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用在河南和陕西一带的腹心之地,可李孟他们实实在在的见到了。

相比于见到广阔荒野,又是兴奋不已的女孩,李孟和一干盐丁的心情都是颇为沉重,闲聊时候,陈六对李孟说道:

“本以为咱们山东就是很惨的境地,谁想到来这河南一看,居然是这模样,咱们那居然是太平地界了,怎么祸害到这个地步啊!”

第113章 卢氏县城

李孟对这话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是沉默以对,他其实想说,眼下这光景如果放在五年后十年后,怕是想要有这样的境地都不能,那时候更惨,大明先是在内耗中无限的虚弱下去,然后窥伺在一旁的东虏鞑子彻底的摧毁了这最后一个汉人的王朝,将华夏拖入了最黑暗和愚昧的三百年。

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改变这一切,李孟自然有这个想法,可也知道目前自己的力量实在是太小,真到了那一天,能生存下去吗?

以往到处东蹿西跳的女孩,现在都是整天跟在李孟身边,李孟不管干什么她都是想要问个究竟,学来玩玩,看这李孟的表情沉重,到了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出声宽慰道:

“你也不要担心了,听我父……父亲说,当今圣上可是明君,咱们大明难得出来这么个自己愿意做事的皇帝呢,不用那些太监和文人拿主意,这天下总归是要好起来的。”

你父亲真会说啊,对于来自现代的李孟来讲,崇祯皇帝虽说没有什么了解,可他要对明朝灭亡负很大的责任,甚至是绝对的责任,这确实是绝大多数论调的共识,这样的人如何能被称为明君。

这周竹君的家教也确实是有些问题,一个女孩子不知道规矩,却知道朝廷大臣,大明律和火器,真是怪异。

安静和无聊的船上时光感觉虽慢,可很快就是到豫西的卢氏县城,看到渡口那冷冷清清的几个人,李孟和盐丁们都是感觉到一种亲切感,即便是看到了船头上挂着的那面小旗,卢氏这边渡口的人也都是满脸的戒备,等到孟恩和船老大把所有的文书凭证递过去查看,又是给了两口袋麦子,这才是稍微热情了些。

午饭时候到的卢氏县城,本想和洛阳开封一样住在渡口那边的客栈中,不过这县城如何比得上那些大城,渡口边也就是几间草屋,要是安顿下来,也只有去城内的客栈才行,至于船老大和船工,住在船上就是。

李孟在船上安排下来几十人押着,其余的人把车马从船上赶下来,尽快进城,按照渡口的人讲,卢氏县城的城门午饭时分一过就要关城门,要是今天进不去,就只能是住在城外,或者是船上,或者是露宿野地了。

卢氏城墙倒是又高又厚,和那比较小的县城比起来,显得有些过了,这也好理解,兵荒马乱的,这城池可是唯一能有些太平安全的地方,无论官民自然要用心的整饬修缮,这可是安身立命的依靠。

当时被认为是做无用功的空白路引这次又是发挥了作用,事实上,卢氏县城的守城军兵,看到这百多人有车有马的队伍就已经是慌张的关上了城门,并且敲响了梆子铜锣召集城内的民壮。

李孟这边在城下大声的解释了半天,还用吊篮把路引送到城上,给他们看了那些货物之后城上的人依旧是戒备着不开门,最后还是盐丁们普遍不错的营养水平还有说话的口音,能过上这种日子的人应该不会作贼,这怕是大家的共识,加上其余的证据都颇为的有力,终于让对方打开了城门。

卢氏是县城,比胶州还要小上一圈,就算所谓最繁华的三条街道也是简单异常,李孟这一百多号人住宿还真是成了大问题,所谓卢氏县城最大的客栈压根不够用的,到最后还是客栈老板出面把多出来的人安排在附近的民居,一样给房钱,这才算是都有住的地方。

事实上,这么大的商队来小小的县城,整个卢氏都有些轰动,衙役和守城的军兵都是派人过来查探,李孟无奈,只得是让孟恩去县衙报备,说自己一行人是山东来的商人,因为陕西那边的毛毡已经是断货多时。

听得此时陕豫间太平了些,特地过来看看能不能贩运回去,路引上可是有胶州知州衙门的大印和文书,千真万确的凭证,而且孟恩这边也送上去银子,这才算是渐渐的平息下来,能够安生的呆几天。

在河上逆流而行,速度并不算快,到了卢氏县城的时候,已经是快要九月,这年头连盛夏酷暑都是可以用凉爽来形容,这时节已经是有些寒意,那周竹君虽说也在洛阳城置办了几件秋衣,可在船上闲不下来的女孩,不知道那天不小心,着凉了。

好在是已经来到县城,李孟直接找了几个婆子伺候着,又是叫来了郎中开药,不过像是从前那般李孟去那里她跟着去肯定不能,倒是难得的清静了些。

卢氏县城的街道简陋穷酸,是在没有什么溜达的意思,不过要想买卖青盐,总不可能在街面上去大喊:“我要收青盐。”那样盐是买不到的,怕还是要让卢氏的县衙直接拘押,说是有心勾结贼匪。

但还是要在街面上走走看看,洛阳的福王盐店那边给了面行路的旗子之后,没有给别的什么有用的信息。

李孟在出门前去周竹君养病的宅院那边,女孩目前跟着自己,李孟也不能就这么置之不理,若说是负责有些过了,不过如此精致美丽的女孩,让人总有些小心呵护的感觉,好歹送回开封之前,还是要好好照顾。

两个婆子轮班的伺候,见到李孟过来,知道这是金主,态度都是十分客气,白天当值的婆子陪笑着上前说道:

“好叫老爷知道,郎中刚刚走,开了几副发汗清热的汤药,已经是煎服了一剂,刚刚睡过去,郎中说是好多了。”

李孟点点头,现代人的那点知识和见识,遇见这样的场面,好像能说的也就是“保持屋子通风,多喝热水”的生活小窍门了,把这些说完之后,李孟开口吩咐道:

“我说的鸡汤你们都做了吗,女孩子感染了风寒也需要补补,银钱去我那里支取就是。”

那婆子脸上明显是露出艳羡的神色,陪着小心说道:

“老爷的银钱给的足实,只要是吩咐到肯定会做到的,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俺们这边过月子,中等人家也就是吃个鸡蛋了不得了,昨晚喂小姐吃鸡汤的时候,她还嫌弃没有口蘑……”

这户也实在是太大了些,李孟听到都是摇头苦笑,挥手让那婆子退下,自己走进屋中,外面虽然是有些冷冽,可屋内却温暖异常,空气中弥漫着药香,女孩额头上盖着湿毛巾,静静的躺在那里,熟睡之中。

也许病体虚弱,比起平日活蹦乱跳,穿着男装到处乱跑的形象来说,熟睡中的女孩倒是有那种难得的娴静和温柔气质出现。

李孟随手扯过来一个矮凳,坐在女孩的窗边,心想来到古代之后,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都很传奇,话说回来,穿越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是惊世骇俗的故事了,熟睡中的女孩可爱,不过李孟相信这女孩本身和她家庭的麻烦程度不会比她的麻烦和可爱少。

“我不回那个笼子……这次在外面看到好多东西……比咱们家里有意思多了……我还坐船了呢……吃饭的时候就是用手拿着饼,用手拿着……”

李孟的思绪被床上女孩的呓语打断,听别人的梦话也是很有趣,不过女孩断断续续说的这些所谓“有意思”的事情,恐怕不管穿越还不是穿越的人,都觉不出那里有趣了,这等都是平常之极的琐事,怎么女孩就这么新奇。

“……嘻嘻嘻”

这梦倒是颇为连续,女孩在梦中轻笑起来,也许是动静稍微大了些,女孩睁开了眼睛,却看到李孟正坐在床边盯着自己看。

明末时代,男女的礼教之防中,李孟这般盯着看是极为失礼的行为,不过貌似这个周竹君对这礼法的不遵守比李孟还要利害,平时若是李孟这么看,女孩十有八九也要盯着看回去,不过这时候脸却迅速的晕红。

实际上李孟目前是在走神,还真是没有再盯着,猛觉得动静不对,却发现女孩已经是醒过来了,李孟连忙站起来说道:

“想喝水还是想要吃东西,我来帮你拿。”

女孩看着有些慌张的李孟,用比蚊子大不了多少的声音说道:

“我想喝点水。”

李孟起身在屋子里面张罗,看着李孟在屋中来回走动的身形,躺在那里的女孩脸越来越红,李孟端着水转过身,刚要递过去,看到女孩脸上比刚才不知道要红多少,如同那煮熟的虾子一般,顿时是吓了一跳。

连忙伸手在自己额头上一试,顾不上什么授受不亲的说法,放在了女孩的额头上,却不是太烫,李孟关心地问道:

“你是不是发热的利害……”

第114章 一无所获

转身就扬声喊外面的婆子去找郎中,女孩大窘,可却不知道如何的解释,只是把身子更是朝着被子里面缩了缩。

李孟这才想起手中的水杯,不过女孩躺在床上,衣衫穿的单薄,伸手去扶也不方便,可看女孩脸上红彤彤一片,像是发烧的模样,也是着急,索性是把边上药碗里面的木勺拿出来,用水冲洗之后,小心翼翼的在碗里舀出热水,送到女孩的嘴边。

平日里面长枪大刀,马上马下动作做的久了,李孟的动作都是比较大,伺候人这种精细活计还真是做的别扭,躺在床上的女孩看得直笑,轻笑了一阵后,却收住了声音,李孟看着女孩脸上的晕红慢慢的退下去,才松了口气。

李孟去放杯子的时候,听到女孩幽幽地说道:

“李大……李大哥,我真名不叫周竹君的……”

果真不出所料,李孟笑了笑,打断了女孩接下来的话语,低声说道:

“女孩家不要把真名告诉不熟的人,等咱们回开封的时候,我就把你送回家去,你家里人还不知道急成什么样子呢?”

“周竹君”咬住了嘴唇,就是在那里沉默注视李孟的背景,李孟好像是一名兄长般说道:

“这次你也就是遇到了我,随便遇到别人,你的清白就不保了,等你回家的时候,千万别和家里人说,不然麻烦就大了,等我给你想个理由。”

这时候,外面脚步声响起,婆子看来已经是叫来郎中,李孟也不好在这里多呆,回头笑着说道:

“要吃什么,尽管跟伺候的婆子招呼就是,这地方吃食虽然简陋,可人得病就要吃饱,你别挑食,安心养病,我晚上再来看你。”

女孩已经是不出声了,就在那么沉默的盯着李孟,李孟根本觉察不出来,笑着挥挥手,直接出了门,刚才在屋内和女孩独处,虽说是伺候病人,不过比整天和那些盐丁汉子一起总归是有所不同,李孟倒是觉得非常轻松,心境也是变好了许多。

反正来这县城也是碰碰运气,找不到青盐也是符合自己游历天下的目标,放松心情去找就是。

小小县城,李孟出门的时候还是叫上陈六和王海两个人,亲信心腹,也是放心。

这盐货的买卖,官盐在盐店,私盐在杂货铺子,卢氏县城里面两条像样些的街道,盐店一家,杂货铺子一家,整个县城再也没有同类的店铺了,走进店铺,官盐店依旧是掺着沙土的粗劣盐货,杂货铺子压根不知道避讳,也是把盐摆出来,按照李孟对盐的认识,售卖的盐货肯定是来自山东两淮一带。

问到有没有青盐,不管公私都是冷眼以对,冷冰冰的回道“陕西那边乱成那样子,那还有盐能过来,我们店还要做生意,客官请便吧”,连续碰了两个钉子,李孟也是无奈,城池四处已经开始敲起梆子,要关城门了,此时太阳刚刚偏西而已。

李孟倒是有心回去看看女孩的病恢复的怎么样,早晨过去探望的时候对方看着好像是发烧,千万别严重起来,这年头的感冒发烧随时可能要人命的。

再说早晨起来,最起码心态已经是变好了点,既然是碰运气那就不能奢望心想事成,和陈六,王海闲聊着朝着后面走。

虽说这两个人从镇守一方的盐丁队长变成亲兵家丁,开始自然是怨气重重,不过到了现在,心里怎么想不知道,但最起码表现的都很平和,要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李孟所定下的规矩和下的命令,他们两个再也不会因为亲近而打折执行,做的都是一丝不苟。

“真是穷地方,这才什么时候,街面上冷清的要命,比咱们胶州可是差远了。”

陈六子跟在李孟的身后,颇为不屑的说道,梆子敲响城门关闭之后,街面上的行人也是稀稀落落,偶有几个大声说笑的孩子奔跑着经过,都让人感觉到很是突兀。听到陈六子的话语,王海也是接口说道:

“别说是胶州城,连逢猛镇都比不上,啧啧。”

李孟背着手走在前面,来回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