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顺明-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想到闯王李自成竟然想要用强让让成为部署,那年张献忠也曾说过这样的话,不过只是问问而已,闯王却大有不做我闯营的人,今后就不要做人的态势,张献忠也是不愿意落于人下的角色,怎么会同意。

到最后还是曹操罗汝才用了手段,才偷偷的把张献忠放走,接下来的这一年多,张献忠有胜有败,而李自成的势力却是滚雪球一般的膨胀,彼此强弱愈发的悬殊,眼下大家都不是带着苦哈哈求活的时代了,而是琢磨着给自己打个天大的富贵下来,彼此援手协助的事情不必讲了。

防备着被人下黑手,吞并队伍才是如今的常态,八大王张献忠心中也是郁闷,心想老子这边才略微打开了些局面,你闯王就要来摘桃子,这实在是太不讲究规矩了。

这革左五营则是出于对闯王一贯心向往之的队伍,虽说现在听张献忠的指挥,可闯王那边要是过来,还真就未必谁听谁的。

无奈之下的张献忠一边把队伍和革左五营拉开距离,一边催促着手下的骨干力量猛攻,如果能在闯营到来之前,先在这凤阳府打开一片局面的话,那可就是进退从容多了。

本来双方这么相持,官兵又是犯了些老毛病,在那里有些懈怠了下来,结果张献忠催动兵马猛攻,革左五营自然也不闲着,也是跟着齐上。

结果刘良佐的兵马第一个支撑不住,灰溜溜的被打回了下蔡,甚至都不敢在城外扎营,索性是进入了下蔡镇上,不敢外出。

黄得功本来还算是能打,但刘良佐一跑,左翼立刻是露出好大的漏洞,无奈之下也只得是缓缓的撤退,好在是卢九德的两万南京禁军还能压得住阵脚,各处的兵马总算没在对方的追杀之下崩盘。

但遭受这样挫折之后,以官军的士气和战斗力,无论如何也要休整才能再次的出战,否则就要崩盘。

相持了将近一个月,流民军队在南直隶第一次有了主动权,而且还是在官兵增兵的情况下取得的。

这实际上不是八大王和革左五营的战斗力有怎么样的增长,而是在河南的百万大军的军势,在这种南下可能的威胁下,流民军勇气十足,而官兵打的缩手缩脚。

这场战斗,是在镇守太监卢九德的调兵文书发出去四天之后发生的,官兵朝后退了将近三十里路,原本官军的前锋是在霍丘和寿州之间的正阳镇驻扎,随时压迫流民军队,在这之后,正阳镇则是被革左五营占领,寿州一下子成了最前线。

卢九德无奈,只得是安排手下的亲信去往凤阳中都和南京去请求援兵,所谓的“中京”和“南京”还有部分的留守兵马,眼见如此,也只能是把动用这些老底子兵马了。

不过这求援的亲信才派出去,出去三个时辰不到,就灰溜溜的跑回来,惊慌失措的跟城中的人说道:

“有一只大军从东边来了,看那旗号服色,不像是南直隶的兵马!”

得到这个消息的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和一众的军将都是惊慌失措,不过随即就是回过味来,这肯定是淮扬军的兵马。

尽管这是友军,可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以及各队手下的兵马却还是收拢队伍,回到城内据守,在官兵眼中,防贼和防备友军那是一个性质的事情。

南直隶官兵的哨探不断的传递消息回来,说是淮扬军已经是沿河急进,盘算这个时间,还有一天就能到达正阳镇。

看这淮扬军竟然是不想和友军配合,孤军深入去和对面的张献忠以及革左五营作战,南直隶江北的兵马多有听说过淮扬军战斗力的,觉得倒也不稀奇,官兵的强兵,以一当十打贼军并不稀罕。

那些不熟悉的,都是心中暗叹,心想这支援军搞不好就要交待在这里了,枉自大家为了是否让这只兵马前来费了那么多口舌,看来是白费了。

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在人前表现的颇为平静,和寿州的地方官闲聊的时候,还夸赞了几句,说是山东副将陈六识得大体,忠勇刚烈。

但私下里,卢九德却和自己的幕僚抱怨大骂,说是这山东兵马真真不是朝廷的兵马,那还有什么顾忌,算算发出调兵文书的时间,几乎是文书一到,大军即刻启程,若没有预先的准备,怎么会如此迅速的拔营出发。

而且这淮扬军在江北驻扎,平素里就在那两个府活动,什么时候聚集了这么多的船只,看来是早有算计。

要说是立刻拔营,以淮扬军的训练和动员力,倒是可以办到,尽管这个本事在其他的大明官兵眼中看着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在胶州营来说,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这只能正在训练的新兵。

但这么多的船只实在是太露痕迹了,南直隶水道交错,水网密布,船只众多,可大军行动,人员和辎重,需要这么多的船只,仓促间哪能这么容易凑齐,何况怎么盘算时间,都是调兵文书一到,那边就是即刻的启程。

有异心,不让人放心,但这样的局面之下,那边有河南百万流贼即将入南直隶的威胁,又有面对面张献忠和革左五营突然高涨的攻势,周围唯一有力量的军队,也就是这淮扬军,结果让人不放心的淮扬军,成了此刻唯一的选择,不是想用,实在是不得不用。

可卢九德以及下面的幕僚、军将却也是哀叹,众人下了好久的决心和口舌才调来淮扬兵马,搞不好就要交待在二十万流贼兵马那边了。

驻守在正阳镇的流民军前锋部队左金王刘希尧,革左五营,革里眼贺一龙与左金王刘希尧的实力最大。

正阳镇在东肥水和颍水交汇处的边上,此地也是交通的要冲之一,扼守住这里,就能让整个大军保持在进攻的态势上,而对方则需要后退到寿州才有站住脚的地方。

但革左五营的部队,实在是没有想到,在南直隶,居然有这么肆无忌惮的官兵,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在距离正阳镇五百多步的位置停船靠岸,丝毫不在乎那边的流民大军,官兵们鱼贯下船,民夫丁壮在那里搬运辎重。

左金王刘希尧并没有什么惊讶和迟疑,在看到船只的时候,就应是让驻扎在镇中的兵马列队,准备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突然到来的这官兵是逆流而上,刘希尧这边直接是弄了十几艘小船放上柴草,点燃了之后之后朝着下游放了过去。

这手段倒也是稀松平常,但这段时间,还真是烧了几艘官兵的兵船,见到这兵船过来,兵丁们都是惊慌失措,急忙的跳下河去。

不过胶州营这边却是早有准备,这段的河道本来就不宽,火船到了跟前,官兵的船头,就有十几名的官兵拿着包铁的长竹竿在船头顶住,那火船本来就是浇了油,又是干枯的柴草,被顶住之后很快就是烧漏了船,沉在了水底。

这烧船本来是个前奏,左金王这一营也不指望这个会给官兵造成什么杀伤,火船放出去的时候,手持刀枪的士兵也是跟着跑了出去。

淮扬军的士兵已经有许多人上岸,第一排按照作战的操典,还是火铳兵在前,此时当先的火铳兵都是射击完之后,准备肉搏的战士。

他们都是半蹲在地上,火铳都是架在前面的矮盾上面,胶州营的火铳兵有部分是参加短兵相接的战斗。

手中拿着刀斧和盾牌,大明的刀盾兵一般都是圆盾,山东兵马为了架起火铳,盾牌都是长方形的,在上方有个缺口,类似木叉中间,正好是架住火铳。

第二排则是直立拿着火铳。

和穷哈哈的闯营以及曹操军不同,就在这一带的革左五营装备颇为的不错,地方富庶,不光是官军有钱,就连这流民军队的装备和给养也比同等的军队强出不少,冲在最前面的流民士兵手中拿着弓箭和鸟铳。

后面还有流民推着火炮朝着外面走,不过要着急打官军一个措手不及,让拿着火铳和弓箭的士兵跑在了前面。

胶州营淮扬军在到达下船位置百余步的时候,火铳兵们才从军官们那边得到火药的分发,弹药都是在大木桶之中存放着,这等大木桶用生石灰的布包环绕,就是为了不至于潮湿,保证火药的威力。

凤阳府和庐州府交界一带,本就是水网交错,空气潮湿,不管是弓弦还是火药都是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湿气影响。

革左五营的这些弓兵也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想要尽可能的跑到六十步左右的距离来拉弓射箭,革左五营拿着鸟铳的士卒们更是跑到前面来,哑火的比率肯定很高,但群体射击,总会形成火力密度。

但胶州营火铳有效射击范围是一百余步,这个距离对于革左五营的士兵来说,就是死亡。

“开火!!”第一排的火器统领声嘶力竭的大喊,这倒都是练熟的战术动作,早就是装填完毕,准备射击。

第一排和第二排的火铳射击,间隔很短,本来还准备给官兵下马威的革左五营顿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冲在最前面的人顿时是人仰马翻,水道纵横,没有太大的空间能够展开战斗,按照胶州营的编制,即便是一个营也无法完全的展开正面。

第一排和第二排的火铳兵灾射击完毕之后,并没有撤下去,反倒是在原地装填弹药,后面的长矛兵则是按照这个阵列,把长矛放平,但前排站着火铳兵,后面的长矛斜上。

在岸上的胶州营,缓慢的朝前移动,革左五营的在弓箭和火铳被迎头一棒之后,就开始吆喝着后排的火炮。

空气中尖利的呼啸响起,接着就是人仰马翻,惨叫连连,淮扬军的火炮也是被推上了岸,咋一接战,革左五营就没有站到一点的便宜,只得是步步的后退,船上除却是士兵和军官之外,还有大批的民壮。

前面顶住了第一波的攻击,后面大批的民壮开始上岸,手中拿着工具,跟着最前面的士兵阵列一步步的向前。

左金王的队伍遭遇小挫,稍微朝着后面收了一下队伍,在军官头目的大声吆喝下,开始准备第二波的反攻,不过却看见对面的官兵却停住不动,隐约听见对面人马翻腾,好像是在忙碌什么……

第347章 正阳镇前的战斗

革左五营几支队伍,久在还算是富贵的地区活动,尽管装备和人员的素质不错,但是比起在河南、陕西打生打死的闯营和曹操部,却打不得逆风的战斗,打不得苦战,也不耐久战。

但这样的军队,对于朝廷的官军却还是占据上风的,在湖广、河南、南直隶一带活动,很少遭受什么败绩,时间的积累下来,也颇有点老子如何如何强的傲气。

所以,当左金王刘希尧在正阳镇的高处看见官兵大摇大摆的乘船到了前面,一时间还以为官兵的脑子坏了。

正阳镇大小河流交错,地块被割裂得零零碎碎,就算是完整的地块,也被田垄割得凹凸不平,甚至没有千人以上的队伍展开的空间。这么多官兵一窝蜂的过来,只有一种可能的结局,那就来送死了。

但第一波的冲击,却被对方的火铳打了个措手不及,接下来自家的火炮又被对方的火炮敲了一下,士气立刻是大跌,闹哄哄的退回了镇子里面。左金王刘希尧知道自家的这些套路,看见一退,立刻暗暗大叫不妙,心想对方要趁势杀过来,搞不好大队就要崩。

刘希尧命令手下的几个亲信头目组织骨干部队,准备把那些最先跑回来的部队疏散,然后组织死守。

谁想到官兵上岸之后,好像是乌龟爬一样,一步步的朝前蹭,按说这兵贵神速的道理大家都是懂得,对方用兵怎么这样的诡异。

既然对方慢,那这边就要抓紧布置了,正阳镇凡是能从正面突进来的地方,房顶、宅院、街道上,都是放置上路障和工事,手持弓箭和火器的士兵则是进入这些位置。

正阳镇镇子不小,镇子内街道纵横,对方要冲进来的话,根本无法展开队伍,只能是化整为零,打巷战的话,熟悉地形,依靠工事防御的防守一方,自然可以占到不少便宜,左金王这一营的五门火炮都是被刘希尧安排在覆盖路口的地方,如果官兵冲进来,进来十步,最起码会被这五门火炮打上三轮。

这些防御都是早有预案的行动,左金王刘希尧安排手下的亲信布置下去,自己也不用操心太多,真正的关键是要组织第二波的攻击。对方前进的速度虽然好像是乌龟一样,自己整理败兵,布置防御花去了许多时间,对方才前进了不到一百步。

但对方毕竟是一直向前,莫非要等对方到了镇口再反击不成,命令连连的下达了下去,很快又有部队在镇口集结完毕,带队的都是革左五营的老弟兄,穿着皮甲或者是破旧的铁甲,挥舞着刀枪在那里大声的吆喝。

第一排第二排的革左五营士兵手中都是拿着齐人高的大盾牌,这些士兵后背背着短刀,双手拿着大盾,这盾牌很是沉重,即便是双手用力,也不可能拿起太高。

在这些拿着大盾的革左五营士兵身后,则是那些拿着弓箭和火铳的士兵,革左五营的另一队士兵则是上了船,准备顺流而下,既然火船无用,那就用人上,把对方的运输工具毁掉。

胶州营淮杨军的士兵们一直是走的很慢,火铳兵手中的火铳弹药也有充足的时间装填完毕。

两名千总在队伍的两侧,他们要控制队伍前进的速度,前面的火铳兵和长矛兵是一堵墙,用这墙来保证身后的作业能够顺利完成。

对面的正阳镇口,早就是密密麻麻的排满了人,听到咚咚几声鼓响,就看见一堵木墙缓缓的朝着外面涌来。

手持这大盾的士兵走的颇为吃力,口中喊着号子,彼此校正着队列阵型,缓步向前,当然这革左五营的缓步,比起淮杨军前进的速度还是快不少。

双方一步步的靠了过来,对方除却半个脑袋弹出来看着这面的反应,剩下全身都是藏在盾牌后面。

阵列右侧的靠着河边的那名千总盯着对方的靠近,估计着双方的距离,距离差不多有一百步左右的时候,举起了手中的斧枪,鼓声跟着停顿,然后他的斧枪朝前挥动,开口大喊:

“第一排,开火!!”

如果是齐射的话,第一句话就应该是“全体准备”了,大队缓慢的行动在他举起斧枪的时候就开始停驻,第一排士兵装填完弹药检查火绳之后,就开始保持准备射击的姿势,军官的一声令下。

第一排火铳立刻是打响,革左五营手中拿着的大木盾极为的厚实,要不然也不会那么沉重,对面的一声令下,看着硝烟弥漫,火铳大响,革左五营第一排还算是严丝合缝的大盾阵线,顿时是倒了一片。

也有很多人朝着后面就倒,却被身后拿着大盾的战友托住,很多人的盾牌直接就是铅弹穿透,瞬时毙命。

但一百步到九十步的距离上,火铳射击的不确定性要高很多,铅弹带着巨大的动量砸在盾牌上,很多也是嵌入了木头之中,可拿着盾牌的那些士兵却抵御不住这样的力量,直接被摔倒。

尽管革左五营的阵线狼狈异常,但效果却是大好,最起码伤亡可是要少很多,第一轮射击过后,革左五营那边顿时是爆发出一阵欢呼,那些没有伤残的盾牌兵重新是朝着中间聚拢,加快了些脚步,又是向前推进。

看到对方的防御,右侧的那名千总神色不动,又是举起手中的斧枪,第一排士兵半蹲在地上,开始装填弹药,第二排则是作好了射击的准备。

革左五营的阵线逐渐的靠近,距离六十步左右的时候,在木盾的后面,已经是有人开始射箭和开枪。

水网地带,空气潮湿,稍微不注意保管,弓弦就有些松弛,六十步左右的距离,射出来的箭支都是歪歪扭扭的没什么杀伤力,不过前排的长矛兵们还是稍微出现了一些混乱。

六十步的距离,胶州营淮杨军的千总又是大声的喊着:

“第一排准备,开火!!”

这个距离,火铳足够穿透这些大木盾,看着眼前木屑纷飞,这么近的距离上,双方都是挤在这勉强能展开的地形上,根本无法闪避,拿着大盾的革左五营的士兵,直挺挺的倒了下去。

但五六十步左右的距离,已经是足够革左五营的弓箭发射,有大盾在前面挡着,他们的火器也是无法射击。

手持大盾的士兵倒下,弓箭手们已经是射出了第一轮箭支,几乎是在这个同时,那名发令的千总喊出了第二个口令:

“第二排准备,开火!!”

胶州营淮杨军的头两排火铳兵都是拿着作为支架的矮盾,这盾牌已经是传递到长矛兵的手中。

对方的第一轮箭雨过来,直接就是用这个盾牌尽可能的挡住,但也难免会有伤亡,不过革左五营的弓箭和火铳也就是能做出第一轮射击了,拿着大盾的士兵倒下,那些弓箭手和火铳手恰好是暴露在胶州营淮杨军的火铳兵面前。

六十步的距离,基本上可以保证射击的精度了。

第二排火铳基本上做到了弹无虚发,正当面的革左五营士兵顿时是倒伏了一片,但还有弓箭手和火铳兵在准备,毕竟双方面对的正面实在是太窄了,面对面的厮杀,死掉前面几排,根本不会伤筋动骨。

“全体准备,大步向前!!”

这时候淮杨军阵列左侧的那名千总大声发布了命令,前面两排的火铳兵丢下手中的火铳,拿出身上的刀剑,站起来稍微对齐阵型,就开始朝前走去。

长矛兵右侧阵列的千总大声的喊着号子,长矛兵们跟着前面小步前进的火铳兵,一同向前。

第二轮的弓箭和火铳想要发射,还要准备时间,大步前进,走过六十步距离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自己能否在射出弓箭,打响火铳之后,保证官兵不会走到跟前,保证自己有逃生或者是进行第三轮射击的准备。

看着官兵的火铳兵手上拿着刀剑,后面的则是长矛如林,流民士兵们都禁不住咽了口吐沫,谁也没有这个把握。

如果是闯营或者是曹操的手下,碰到胶州营这样的局面,真是大喜过望,不管会不会杀到自己跟前,肯定会尽可能的把弓箭和火铳打出去,闯营和曹操的士兵,更是接近于战士,更加的勇悍。

而这革左五营的士兵在富庶地方久了,活得稍微舒服点,这拼命的劲头也就差点,稍微一迟疑,很多人朝着后面退,后面的军官也是无奈,只得是督促着他们继续上前,同时那些拿着长短兵器准备肉搏的士兵开始向前。

只有零零散散的几根箭射了出来,火铳打响的也不多,淮杨军的士兵已经是到了跟前。革左五营的骨干士卒,与前面那些士卒不同,也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这条命也权当是没有了,战场上面对面的肉搏他们丝毫不怯场,更是憋着一股心气,心想你们火铳厉害,等到这真刀真枪的搏杀,这才是见真本事的时候。

“举矛!!”

就要白刃相接的时候,听到官兵的阵列中有人大喊发令,原本竖着举起长矛的队伍,都是把长矛举起平端,而革左五营等待着的肉搏对手们,却都是弯下了腰,不再前进。

有的人下意识的就想要追到前面去,可却急忙的煞住了脚步,再往前走,就是一排排的长矛矛刃,撞上去那就是送死了。

长矛兵们平端着长矛,在长矛下面遮蔽着的是手持短兵器的火铳兵,革左五营在第一排的士兵们愕然,仓促间竟然不知道如何是好,在这狭窄的战场上,官兵的阵线竟然好像没有破绽。

迟疑,恐惧,后退,但后排革左五营的头目们却不能继续退了,两军接战,的确是给官兵造成了杀伤,但效果很小,反倒是对方已经是向前了百余步,在官兵下船的地方向东的空间的也不小。

并不是非要向着前面推进才有空间,可这莫名其妙的官兵一直是朝着前面推进,阵线极为的密集,像是一堵墙一样,压了过来,又有那许多长矛,看起来又有些像是刺猬。阵线把视野挡得严严实实,想要看看后面有什么都不知道,只听着沸反盈天的,不知道在忙碌些什么,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越是不了解,越是神秘的东西,就越是恐怖,越是使人敬畏。

“娘的,人都是靠在跟前了,还退个鸟,给老子向前冲。”

一名头目在身后大喊,那些全副披挂的亲信老兵们此时都是在队伍的后面,不是打前锋,反倒是有督战队的作用。

后面发令,人都是朝前面涌去,边上是河,后面一发力的推挤,很多在边缘的人措手不及,直接就是被挤到了河里去,水流倒是不急,但很深,从正阳镇里面放出来的大批战船此时正顺流而下,危险的很,难免被刮擦到。

真正倒霉的是前面的那几排人,身不由己的朝着前面撞去,口中破口大骂,但根本收不住脚,硬生生的被人推挤着撞倒矛尖那边去。

无奈之下,只得是挥舞着兵器,脚下加力,希望着格开长矛,杀进里面去,可刚到跟前,刀才挥起来,就觉得腰腹间剧痛,却是那些拿着刀剑的火铳兵正在下面等待着。

有人猫着腰想提防下面的刀剑,长矛的刺杀同样是夺命的,直接从上到下刺中肩部或者是后背,一转一收就了了帐。但此时,却是再也无法后退,身后的人正在奋力的朝前前面冲,巨大的压力推着他们只好不停的向前进。

最前面几排的士兵等于是被自己人硬生生的送到了长矛和刀剑的上面,革左五营前面的队列顿时是倒伏了一片的尸体。

总算是有了空间,但革左五营能动,对方同样也是能动,淮杨军的阵线紧跟着挤了上来,只要是双方面对面的战斗,远程武器不能施展,面对面的搏杀,长矛和长矛下面的兵刃是革左五营无解的难题。

官兵一步步的进,革左五营的兵士只能是一步步的退,这些莫名其妙的官兵打的十分委琐,下面那些手持刀剑的士兵,死活也不会出长矛的下面,只是在那里猫着,而这样的架势,实在是想不出来什么攻上去的办法。

革左五营在镇子外面战斗的这些军官也不敢轻易的下令撤退,拉开空间,以自己手下的士气状态,恐怕下令撤退,马上就会演变成溃退,无奈之下只能是一步步的朝后退。

不过官兵的战斗也是保持着这种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状态,直接的冲杀进来,双方保持着五步左右的距离。

左金王刘希尧在屋顶上看着镇外的战斗,先是火铳打倒了自己的一片手下,然后就是被官兵的阵线逼的一步步后退,好在是还有一段距离,正阳镇的镇外,左翼是池塘和草木弥补的地形,不适合运动。

面对面的交战又被对方打的步步后退,也只能是指望右翼的河上战斗,革左五营对水战这个,还是颇有心得,而且又是顺流而下,自然有优势。

在房顶上的刘希尧看着对面愈来愈厚的步兵阵线,心中烦闷无比,不过让他感觉到奇怪的是,在那步兵阵线的后面,除却那些下船的士兵外,大批的民夫正在平整道路,这就不知道为了什么。

越是不知道,就越觉得心中没底,刘希尧这边想要推着炮去打,可外面自己大批的士卒还在那里拥挤着,用炮去打,恐怕是误伤,打死这些兵到无所谓,怕的就是自己这边炮打上去,前军也就轰然溃散了,而且对方的火炮也是凌厉,没看到对方火炮出现,总是提心吊胆的。

但刘希尧对于官军的进攻却并不是太担心,这正阳镇当日间官兵就设置了不少的障碍和工事,自己打进来的时候很是花费了些力气,自己占据这镇子的这段时间,也是好生的经营修缮了一番,别看镇外的野战,革左五营处于下风,但对方要冲进来,在巷战之中,可不要想讨什么便宜。

连南直隶有名的猛将黄得功在前些天都已经是领着手下冲进了镇子里,结果吃了大亏,胳膊上被射中一箭,只得是领兵后退。

刘希尧眼下所盼望的就是船队水兵能打个胜仗,趁势抄了岸上这些人的后路,看着这些人这么能打,没准就是官兵里面最得力的队伍。

打垮了这些人,来得这支莫名其妙的军队一定是大败而逃。

庐州府和凤阳府南部都是水网密布,大军行动作战,不少都是在河上进行,入乡随俗,革左五营要在这一带厮混,还是下了大力气整治了下自己的水军。

正阳镇革左五营的船只当真是不少,还有许多是缴获官兵的船只。从正阳镇开出来的时候,船头都是用大木板和盾牌做屏蔽,完全呈一个斜面,有的上面还盖着淋湿的棉被,更强一些的是包着铁皮,对面即便是射来火箭火铳,也是完全没有办法,就等着接舷的时候跳帮作战。

眼看着对面的几艘船在河上排开,这阵型根本就不是那种水战的阵型,船和船距离的非常近,只要是冲进去,必然是大乱。

革左五营的水军越看这局面,越觉得胜算会很大,还有两百步左右的时候,却看到官兵的船上,各有士兵急匆匆的冲到船头,掀开了船头盖着的苫布,下面盖着的是火炮。

一见到这火炮,在革左五营船头的头目军官都是慌张起来,但看对方的火炮口径,炮口不大,即便是打到船上来,可能连船板都是打不破。

当下只是一迭声的催促手下快些划船,冲到跟前,少挨几炮。

淮杨军的士兵急匆匆跑上来,火炮中早就是装填好弹药,一切都已经是准备好,但对付这些船只的炮,却和寻常的有些不同。

有炮兵拿着一小块木板,上面盖了厚厚一层潮湿的粘土,然后把木板塞进炮膛之中,另一名士兵拿着木柄铁头的钳子,从一个烧着石炭的炉子里,夹出一枚暗红的铁球,小心翼翼的塞进了炮膛之中,然后急忙闪开,操炮的士兵立刻是点燃了药包。

炮的口径不大,看着官兵也不像是要讲究准头,一炮打出,船只顿时是向后面退,咚咚咚咚,顿时是四颗炮弹呼啸着飞了出来。

火炮是仰角发射,革左五营的船上,甚至能判断清楚落点,能够及时的闪开,他们可没有看到炮弹到底是什么样子。

本以为官兵的火炮不过如此,但一闪开,炮弹落下,那些小船不是官兵们的目标,大船则是多层的船板,吊射过来,直接就是把甲板砸了个窟窿,朝着下面落下去,烧红的铁球落在木板上,木板先是黑,马上就是炭化燃烧。

还有的大船上,有军官自作聪明,在官兵开炮的时候,让士兵们或者拿着草木,或者是脱下衣服垫在甲板上。

淮杨军既然是仰角发射,相比船身更值得担心的是甲板,炮弹不过是个铁球甚至是石球,落在甲板上不弹跳就不会伤到什么人。

谁想到竟然是烧红的铁球,这些垫着东西的船只直接就是烧了起来,更是乱成一团,不要以为在河上取水就容易,大船船舷高,仓促间取水甚至找不到工具。

这革左五营水军中,几艘大船是主力,眼下却都是乱成一团,忙着救火,但那边的炮可却一直是没有停。

淮扬军战船上的火炉里面炭火燃烧的正旺,炉膛中的铁球都是被烧的通红,官兵炮兵开炮的速度,比起平日里的正常开炮是慢了许多,但却始终是没有停歇一般,一炮炮的打了过去。

船上本就是乱成一团,第一轮炮击以后各船都慌乱起来,甚至有两条已经打横,搅得船队大乱,大家都动弹不得,这第二轮之后的烧红炮弹攻击,可就没有那么容易闪躲开了。被高速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