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经商]黄金穗-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着金穗的辣椒上市了,因蜀味楼的辣椒已经深入人心,在锦官城获得了很好的口碑,才上市便被抢光了,还卖出一个好价格。可以想见,来年锦官城外种辣椒的菜园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蜀味楼的辣椒菜制作方法已经相当成熟,金穗不担心辣椒泛滥后,蜀味楼的生意会受到影响。

    在蜀味楼轰轰烈烈地开分号时,金穗不忘和黄老爹上门祝贺祝叶青。

    祝叶青在姚府后街上有一套专门的院子,家中有伺候的小厮和小丫鬟,院子是两进的,小了点,但很整洁利落。金穗想着,凭着祝叶青能时常喝上碧螺春的本事,他的家底肯定不会比黄家差多少,但是祝叶青很低调就是了。

    黄老爹见到祝叶青便觉十分亲切,金穗则在后院和祝叶青的家眷说话。

    祝叶青的妻子是个很柔弱的江南女子,这让金穗大吃一惊。就是这个很柔弱的江南女子为祝叶青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儿媳、女儿们济济一堂,孙女们、小孙子们也很多,让金穗叹为观止,祝叶青的老婆外表柔弱,但生育能力很彪悍啊!

    一座两进的院子住了四房人,加上上房的祝叶青夫妻,确实有些挤了。但祝叶青一家人不常在梁州,这回是为小儿子的婚事才聚在锦官城。

    姚府上下都尊称祝叶青为“祝掌柜”,因此,祝叶青的老婆便被唤作“祝掌柜家的”,辈分资历小些的还得叫一声“祝奶奶”。

    祝掌柜家的和金穗互相见礼,温柔道:“常听当家的提起黄姑娘,今儿可算是见着了。”

    祝掌柜家的一点架子没有,软糯的嗓音说着一口地道的伯京话,酥软入骨,和祝叶青差不多的年纪,却是保养得宜,尤其是这把子声音,跟少妇似的,细眉细眼,如诗如画,是女人中的女人。

    金穗的骨头都酥了,她不厚道地想,原来满身铜臭味的祝叶青好这口啊!

    祝掌柜家的打量金穗,见金穗瞪大了眼盯着她看,不由地先红了脸,软声道:“奴家还得多谢黄姑娘。”

    金穗忙回过神,有些不好意思,听了这话,问道:“祝奶奶这话从何说起?”

    叫“祝奶奶”时,金穗鸡皮疙瘩乱蹦,这句“奶奶”是尊称,和“欢大奶奶”“津二奶奶”差不多。

    祝掌柜家的便看了一眼玛瑙,玛瑙被她如水的目光看得身子软了半边,心叫不得了,有这样的未来婆婆可真是让她这要做儿媳妇的人无脸相见,一二十岁如花的姑娘却被个四十岁多的婆婆给比下去了,怎么不打击人?好在这位婆婆不摆架子。

    祝掌柜家的眉尖夹了一丝余悸,道:“这事儿啊,咱们这一家的人都是晓得的,奴家就直言了。前些年我们家的公子爷落水幸得令堂相救,当时我们家的小子是公子爷的侍卫,令堂那一救,救的不止是我们公子爷,还有我们家的小子。不然,我们家的小子可就得被他爹打死了,莫说有福气娶亲。玛瑙姑娘也是晓得的。”

    玛瑙脸红了一片,局促道:“祝奶奶,叫我玛瑙便是了。”祝掌柜家的口中的“小子”便是她未来的夫婿。

    祝掌柜家的忙点点头,柔柔一笑道:“是我忘了,往先客气惯了。”

    金穗恍然大悟,原来祝叶青处处相护,是为这个缘故,不过,这个所谓的恩情却有些扯远了。她不由地感激席氏,席氏这一救,给她铺顺了多少路。

    难怪祝叶青做得如此明显,连贺掌柜都有所察觉,姚长雍却不置一词,还默许了他的行为。

    金穗和祝掌柜家的谦辞几句,祝掌柜家的笑盈盈地看着金穗,越看越喜欢,大概是晓得自己会让女孩们自卑,她起身说去灶房瞧瞧安排午饭,留了一室女孩、媳妇们说话。

    金穗舒口气的同时发现别人也舒了口气,她不由地好笑。

    未来婆婆走了,玛瑙自在很多,拉了一个女孩对金穗道:“这个女孩黄姑娘瞧瞧识不识得?”

    金穗看着眼熟,恍悟道:“是老太太屋里的琳琅吧?我几日去荣禄堂见过一回,怪道面善呢,原是祝掌柜家里的。”

    琳琅年纪不大,但是很得姚老太太喜欢,是新选上来的丫鬟,一进荣禄堂便贴身伺候姚老太太,做的是大丫鬟的活计,但当时看穿着只是个二等丫鬟。

    琳琅蹲身行礼,嘻嘻笑道:“见过黄姑娘。”

    金穗忙扶她起身:“在外面,哪儿来那么多礼数?快起来。”

    玛瑙道:“琳琅在家里时原有个名字叫晚秋,是老太太给赐了个巧名叫琳琅。今年才得十一岁,是祝奶奶的幺女。”

    金穗着眼打量,琳琅身上揉杂了祝叶青和祝掌柜家的双重特点,身形娇小玲珑,眉眼细致,水嫩机灵,但神情上更多的像祝掌柜,干脆利落,柔和中藏着一丝坚毅,是个外柔内刚的姑娘。凭着祝叶青在姚老太太眼中的地位,根本不需要她照顾琳琅,玛瑙此举是在为她引见琳琅,暗示以后在姚老太太身边,琳琅可说得上话。

 第362章 大不敬

    金穗感激地朝玛瑙眨眨眼,笑着拉起琳琅的手,道:“琳琅妹妹瞧着便是个伶俐人儿,先头一直在伯京长大的?”

    琳琅腼腆地笑道:“幼时在锦官城住过几年,后来和娘亲去了伯京。”

    “老太太身边都是一等一的人儿,像玛瑙姐姐,离了一时半刻,老太太连吃茶都觉味儿不对了。”金穗笑道。

    玛瑙眼角微红,嗔道:“哪里有黄姑娘说的那么夸张。”

    玛瑙是在姚老太太身边长大的,比跟自己亲爹娘的时间还要长,跟姚老太太感情深厚不是旁人可体会的。与祝叶青小儿子的这场婚约也是姚老太太给定下的。

    琳琅则道:“爹娘让我认真跟玛瑙姐姐学呢。”

    三个小姑娘互相攀谈,黄老爹只是来贺喜的,没到吃晌午饭便把金穗带回府了。

    玛瑙站在屋檐下跟琳琅说道:“这位黄姑娘虽说是外面的姑娘,但她爹娘是因着府里的四爷而双亡的,老太太从来很是看重,明里暗里多有维护。再说句僭越的话,在老太太眼里,黄姑娘只比咱们府上的大姑娘、二姑娘稍差。往后能否有大造化还未可知。你可得记住我的话,千万莫得罪了黄姑娘,莫瞧着她是外面的便怠慢瞧不起。”

    玛瑙眼中有抹深思,姚老太太的脾气她最明白,但是姚老太太的心思她却猜不透。按说,姚老太太那么看重金穗,黄老爹为金穗择婿,她应该会插手的,但自从提醒过黄老爹一句张家家风没表面上那么好,以及阻挠了楚王妃的求亲之外,再也没插手了。仿佛不知道黄老爹在为金穗挑夫婿似的,连点意见都没给。她若是从中牵线,金穗找个夫婿还不容易?

    但姚老太太明明说,要照看金穗到嫁了良人为止。

    “玛瑙姐姐放心,我晓得呢。往先我爹便交待。黄姑娘的父母于我们家有大恩,万万不可怠慢。且上回在荣禄堂当差时见过一回黄姑娘,瞅着是个好相处,心思宽的,老太太又青眼有加,我哪里敢有慢待的想头。”琳琅乖巧地说道,水汪汪的眼睛柔顺地眨了眨。

    玛瑙点了点头,顺手摸摸她的脑袋,眸含欣慰。

    ……

    金穗回府后,黄老爹给了她一封信:“是祝掌柜从伯京带回来的。文太太和文姑娘写给你的。”

    金穗又惊又喜,忙拆开信来匆匆浏览一遍。浏览完后又从头一字一句地读,读完后,眉飞色舞地对黄老爹道:“爷爷,文伯娘说,因她带回许多外来农作物,有些在今年已经丰收了,工部的大司农想要让文伯娘留下做个农官。可文伯娘推辞了。”

    大夏皇朝有女皇,自然就有女官,多为鸿胪寺翻译类的官员,做农官的女官虽说只是个小小的没品级的官员,那也是“士”,这是脱离商籍的好机会,可文太太却拒绝得毫不犹豫。

    “嘿,文太太还真是有骨气,”黄老爹见孙女开心。他随着心情愉悦,问道,“文太太有没有写什么时候回来?”

    金穗闻言,顿时沮丧:“文太太说年底前肯定会回来……”

    “那你不高兴什么?”黄老爹奇道。

    “但是文太太又说,她会在伯京的试验田里待个三两年,年底回来是为了接走文老姨太太,以便能两头安心。”金穗撅起了嘴,过个三两年,文华成亲,定居于伯京,文太太母女是不会再回来了。

    黄老爹叹口气道:“天下没不散的宴席。穗娘儿,你有你的日子要过,文太太母女有文太太母女的日子要过。文姑娘就算回到锦官城,也可能会因为嫁到外地而与你分隔两地,且她们是受到朝廷重用才会牵绊在伯京,你要为她们高兴才是啊。”

    金穗脸色稍霁,勉强笑道:“爷爷说的也是。哎,文太太这一生可真是传奇。”

    黄老爹亦笑道:“这话倒是对的。文太太比个男人不知强多少倍。”

    金穗当即揣着信去跟文家老姨太太看,文老姨太太喜极而泣,直说道:“可是定了我的心。”

    这一年的九月,玛瑙出嫁,跟随祝叶青一同去了伯京。

    进入十月,似乎今年的西风比往年要紧一些,金穗早早换上薄袄。

    街头巷尾的谈资依旧纠结在皇帝失德上,这桩公案以太妃不耐寂寞,勾/引皇帝,淫/乱宫闱而被处死拉上帷幕。皇帝大婚已经昭告天下,不可更改。但皇帝德行有亏却又是事实,朝臣们纷纷表示“要立业,先成家”,因此,皇帝大婚会如期举行,但摄政王在皇帝大婚登基后将依然是摄政王,要继续教导皇帝三纲五常以及做人行事的准则。

    一时之间,十数年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摄政王呼声渐高,在民间极得民心,声望一时无两。

    这些事跟金穗没关系,金穗现在紧紧盯着冀州柴府的动静,到十月初,从贺世年那里得到的消息已经确认,冀州柴府将在皇帝大婚时去送“钟”了。

    贺世年笑得跟奸计得逞的老狐狸似的:“黄姑娘,这个主意你是怎么想到的?真是妙啊,兵不血刃。”他是在后来和金穗数次处理冀州柴府之事时,从金穗口中打听出来的计策。

    金穗暗暗撇嘴,她才不相信其中没有姚长雍的推波助澜:“多谢贺掌柜夸奖,和贺掌柜相比,我这不过是雕虫小技。”

    三彩陶瓷馆现在是以坐火箭的速度扩张,加上海外的销量,在精品收藏市场上很快取代了冀州柴府老二的位置,在普通瓷器市场上因着冀州柴府有多年的合作者,很多订单他们是抢不过的,三彩陶瓷馆暂时居于前五。能有这样的成绩,张老太爷已经很满足了,他懂得稳扎稳打的道理,跑得越快,越容易跌倒。

    金穗对张老太爷的踏实态度很满意,深觉扶持张家这个一时冒出来的决定并没有做错,至于三彩陶瓷馆未来走向何方,这与她无关。

    这回三彩陶瓷馆敬上的瓷器是一只超大的镂空转心瓶,以戏婴图为主题,寓意早生贵子,百子千孙。皇帝弱冠之年,膝下却依然空虚,早点生个继承人是稳固帝位的当务之急。

    张老太爷因金穗的一句“送终”的禁忌不敢随便送镂空花瓶,在确定大花瓶的花样时非要跟金穗确认,这让金穗很无语,张老太爷太小心了,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感觉。

    贺世年挑眉道:“黄姑娘的雕虫小技,居然能让偌大的溢彩轩轰然倒塌,这实在不可思议。”

    金穗摇摇头,道:“贺掌柜,你实在高看我了。我给你做个游戏。”

    贺世年窘然道:“什么游戏?”他这个年纪玩游戏只会让人看笑话。

    金穗让人搬了几十块砖头上来,竖着摆成蛇形,她朝贺世年一笑:“是我小时候我娘陪我玩过的。”她轻轻地推到第一块砖头,后面的长方形条形砖一块接一块有规律地倒下。

    贺世年惊奇得说不出话来,明明是个小游戏,他却觉得深藏着说不口的道理。

    金穗笑道:“贺掌柜,我只是推倒了第一块砖而已。”

    十月,绥平帝大婚,冀州柴府以溢彩轩的名义送上了一座钳了钟表的大花瓶,在一众贺礼里面最为抢眼。十月底皇帝登基,开始在摄政王的辅助下处理朝政,新皇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便烧到冀州柴府,以“大不敬”罪名逮捕、处死冀州柴府的当家人,一应参与者皆处以极刑。另,柴府的财产全部充如国库。

    贺世年摇了摇头道:“柴老太爷前一刻还在得意洋洋地让人准备冲天喜炮,后一刻便成了刀下亡魂,真可谓是天上地下顷刻之间。”

    “那,柴府其他人呢?”金穗略有不安地问道。

    “大不敬”在十大罪行里面位列第六,排在第一位的是“谋反”,谋反罪肯定是诛九族的大罪,这“大不敬”的罪行估摸着不会判轻了。

    贺世年看了眼金穗,脸色沉重道:“凡是有参与的人皆已获罪,柴府的主事者处以极刑,其他人有流放的,也有贬为贱籍的。”

    金穗黯然地垂下头。

    “黄姑娘,”贺世年语重心长道,“我晓得你不忍心,但柴府的人获罪跟黄姑娘其实没有多大的关系。冀州柴府背后的人是当今的绊脚石,当今早想收拾柴府,恰好他们自作孽送了个把柄给当今,当今岂有不抓住的理儿?且,这一仗打下来,我们只不过是出了口恶气,而当今却是收拢了一大笔可行支配的银子。再者,柴府里的能人异士多的是,那些画匠雕刻师傅们,最懂各种忌讳,难道真没人看出花瓶的不妥么?柴府自己作死,谁拦得住不让他们往死路上走?”

    金穗抬眸,原来早有人盯上了柴府这块肥肉。不过听贺世年对皇帝的称谓换了,看来是姚府里认可了绥平帝。

    这其中复杂不是她一个朝堂外的人能理清楚的,也就丢下不理会。金穗沉重的心情略为转圆,说道:”贺掌柜,我明白了。

 第363章 夜话

    贺世年点头,和颜悦色地笑道:“有个好消息告诉黄姑娘,四爷的身体康复,让我特意带话给黄姑娘。”

    他懂适可而止的道理,金穗不可能一下子接受这么多人因她的计策而殒命的事实,但他说的也是实话,没有金穗的这条计策,冀州柴府一样会大厦倾,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罢了。

    早死早投胎,以免留在世上祸害更多的人。

    “哦,那要恭喜姚公子了。姚公子让祝掌柜带什么话?”金穗闻言一喜,眉眼染上笑意。

    贺世年一怔,他要带的话不就是,姚长雍身体已经痊愈了么?还能有别的话不成?他一眨眼,道:“先前四爷不是允诺黄姑娘,会带黄姑娘去外面见识么?四爷年里可能会外出一趟,届时黄姑娘可不要错过机会询问。”

    金穗星眸闪动,念及可外出行走,不由生了企盼,笑道:“好的好的,姚公子那儿有了动静,贺掌柜可得提醒我啊!”

    “黄姑娘……”贺世年无奈地唤了一声,他是带话的人,结果却成了金穗的眼睛,但这么小小的要求答应她并不过分,也就应承下来。

    姚长雍痊愈,姚府办了宴席庆祝,主要姚府的姻亲亲眷。

    黄家有幸在邀请之列,黄老爹通过茶馆的朋友,费尽心机弄了一百对双黄鸭蛋送礼,又多弄了二十多个自家吃,金穗觉得打了炒蛋太可惜,便全部腌制成咸鸭蛋,正好过年除夕时做菜。

    三十个鸭蛋装一篮子,二百个鸭蛋一共装了七个篮子,因怕鸭蛋打碎,黄老爹让小厮们直接步行拎篮子去姚府送礼。

    姚老太太在荣禄堂听了,笑个不住:“你爷爷的心思太淳朴了,这份心意我们收下便是,何苦非要送双黄蛋来,白折腾一回。”

    “我爷爷说双黄蛋大补。彩头好。正巧赶上巧宗有门路,这才弄了来。”金穗笑盈盈地说道,其实双黄蛋和普通蛋一样,味道也没有不同,图的是兆头好。这就和双胞胎差不多。

    姚府的姻亲都是大富大贵之家,黄老爹是怕出手的礼物太寒酸了,才会想门路送双簧鸭蛋。

    姚莹莹便笑道:“老太太,瞧着今日各家送的礼,我可是开了眼界,果真是各地有各地的习俗。黄姑娘家送的是双黄鸭蛋。大姑姑家送的是点了红心的鸡蛋,二姑姑家送的是一把粉条……老太太说好笑不好笑?”

    说着。姚莹莹朝金穗眨了眨眼,金穗顿时了然,又松口气。

    老太太轻嗔她一眼:“这有什么好笑的,各地风俗民情不同罢了。”

    “说到风俗民情,黄姑娘是从兖州来的,不知兖州与梁州的风俗有什么不同?”姚莹莹口中的“大姑姑”姚新乐笑着问金穗,看向金穗的眼中有审视和打量。还含着一丝挑剔。

    姚新乐是远嫁,金穗只见过姚新乐两回,这位姚家的大姑奶奶比金穗大着十几岁,她家的孩子比金穗的年纪还要长一些,两人碰面不过是见个礼、点个头的交情。金穗只知她是姚家二房的嫡女。

    “兖州与梁州的风俗大同小异,即便是在同一个州里风俗还有差异呢。我记得我幼时生活的村子里每年二月有花朝节,要拜花神娘娘,拜完花神,年轻女孩子们可参加斗花会……”金穗忽略姚新乐眼中的挑剔。讲了一番双庙村的花朝节。

    她今日和姚府的亲眷坐在一起,本就显得突兀,会被姚府这些用精米细盐养出来的贵女们质疑是常理,因此并没有被唐突的感觉。

    金穗说完,姚真真双眼冒星星,继而遗憾地道:“黄姑娘说的花朝节好有意思啊,可惜我没见过。”

    同样不受母亲重视的姚长晴是三房嫡出的女儿,向来对这个侄女儿存一分怜惜,寻思片刻,接上话道:“我们锦官城有些地方也是过花朝节的,你若真想见识,待开了春,带上嬷嬷丫鬟们去瞧瞧也未尝不可,只当做是踏青了。”

    金穗转头看向姚新晴,情不自禁地把端庄温柔的姚长晴和她亲娘姚三太太对比,姚长晴简直不像是从姚三太太肚子里爬出来的,母女俩的差别不是一点半点。看来,姚老太太确实是非常会教养孩子,怪不得最喜欢别人夸奖她这方面的本事。

    姚真真连连点头,歪头赖在姚长晴身上,笑嘻嘻道:“还是二姑姑最疼我,最懂我的心。有二姑姑求情,老太太肯定会给面子答应吧?”她边说边往姚老太太看去,眼含希冀。

    姚老太太指着她,好气又好笑:“就晓得拿你二姑姑说事,你好好来求我,我会不答应你?”

    “嘻嘻,我求老太太,三年两年的才能求来,二姑姑一句话,老太太便答应了,如此,我还不如求二姑姑呢。”姚真真调皮地揪着嘴说道。

    “鬼灵精的小丫头!”姚长晴被哄眉开眼笑,点点她的鼻子,双眸中是母性的温柔。

    姚三太太哼一声,低声道:“没规矩的丫头片子,敢跟老太太顶嘴。”

    姚长晴脸色略沉地瞥一眼,姚三太太若无其事地坐直身子。她转了目光继续和姚真真说笑。

    姚新晴这一插话,众人的目光便从金穗身上转到了姚真真身上。

    金穗端着礼貌的微笑,只偶尔附和大家的话,心中暗道,早知宴无好宴,她还不如不来呢,或者换个时间来。人家一屋子亲人,她一个外人坐在这儿,她自己都觉得扎眼。

    也不知姚老太太是怎么想的。

    如坐针毡一整天,之后没人再为难,金穗总算垮下肩膀回府了。

    这头,姚新晴和姚新乐留宿姚府,两人住在荣禄堂里。姚新晴和姚莹莹年纪差别不大,前者未出嫁时,两人亲得跟姐妹似的,这一晚上姑侄两个便睡在一起。

    姚新晴和姚莹莹说悄悄话:“我瞧着老太太待这位黄姑娘与别人不同。前两年我回府,老太太还没这么喜欢黄姑娘呢,连家宴都有黄姑娘的份。。”

    姚莹莹轻笑道:“二姑姑且瞧着,老太太会一直对黄姑娘另眼相看的。”便把这两年来金穗和姚府有牵扯的事挑了几件讲。

    “依你说的,这位黄姑娘和我们家小四颇有些缘分的。”姚新晴喟叹着道,“可惜没个好身份。会不会是你自己喜欢黄姑娘,错会了老太太的意思?”

    “身份算什么?有好身份的,我们老太太还看不上呢。二姑姑,我自定了亲,有些事便没那么避忌。前回玛瑙跟我说,慕容王妃想保媒,说的是伯京里的新贵洪家姑娘,这位姑娘的父亲年纪轻轻,便在巴郡府里领着贼曹掾史的差事,可是怎么样呢?老太太连人家姑娘见都不见,一口给回决了。”姚莹莹道。

    “哎,上回那个不靠谱的慕容七姑娘,老太太还见过一回呢。”姚新晴奇道,显然她对姚府里的事情是很关注的,姚老太太不见人一口回决亲事,她嗅出了不同寻常。

    姚莹莹哼了一声,回答道:“那个什么慕容七姑娘是个泼辣货,便不要提了。玛瑙姐姐和大太太说,老太太发话了,我们家四奶奶偏不要官家的姑娘,伯京里的更不要。”

    姚新晴思忖半晌,捂嘴笑道:“老太太还是这个脾气。这才选过秀女,那位洪姑娘是从伯京里回来的吧?”

    “怎么不是呢?什么都瞒不过二姑姑啊!”姚莹莹在姚新晴面前才有了点小女孩的样子。

    姚新晴叹息道:“慕容王府这回实在不厚道,一个跑了,一个是靠不住的,白白糟蹋了小四的名声,怕是好人家的姑娘哪里会不在乎名声。咱们姚家一直爱惜羽毛……”后面的话再说就沉重了,她适时地住口,这一提就要提到傅池春,姚长雍的坏名声还不是傅池春抹黑的?

    姚莹莹顺着她的话想起自己的父亲也有些伤感。

    姚新晴转而换了副轻快的口吻,说道:“玛瑙专门传话给你们太太,大太太可不得气着了?大太太一向最讲究门当户对。”

    “可不是嘛!可门当户对的那个跑了,又能有什么办法?我这些年要说交朋友,认真算来,只有黄姑娘一个,年纪比我小,心思却不比我小,又从不见她贪图什么,她有的,都是她自己的本事挣出来的。”姚莹莹的语气中多有赞赏,忍不住道,“二姑姑可不要小看黄姑娘,这回冀州柴府倒了,她可是出了大力。”

    “什么?”姚新晴在黑暗中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问道,“我晓得我们府上是恨死了柴府的,没想到黄姑娘也有参与的份。这话可莫跟旁的人提了。”

    “二姑姑,我分得清轻重。”姚莹莹微微而笑。

    姚新晴毕竟是出嫁的姑娘,没有过多追问,提起前话,颇有赞同之意道:“老太太的眼光没得说,不过大太太那一关难过。且看各人的造化吧。”

    姚莹莹点点头,捂嘴闷笑道:“我瞧着黄姑娘闷在鼓里,一点疑心都没有,还当四叔是长辈呢。还是老太太高招,无声无息的,多少僭越的事,竟没让黄姑娘察觉到。”

    【ps:双黄的鸡蛋是不是会孵出两只小鸡呢?】

 第364章 吊尾

    这一日,金穗接到兖州的信件,她有一段时间没收到过翠眉的信了,晓烟呈上信后,金穗立刻拆开来看,读完后,双眸亮晶晶的,兴奋地找到黄老爹,喜色从眼底蔓延到唇角,连发髻上的蝴蝶翅膀都快乐地摇摇摆摆地跳舞:“爷爷,翠眉姐姐来信说,皇上下旨明年开恩科,双魁哥哥要带她一起进京考试了!”

    “真的?”黄老爹不可置信地问道,从菜园子里起身,古铜色的手接过小丫鬟递上的毛巾擦了擦。

    金穗忙道:“是真的,翠眉姐姐特意写信给我,告诉我这个好消息。爷爷,你看。”

    “嘿,这个小子还真有些运气。”黄老爹随便看了两眼,确实有赴京赶考两句话,并没有接过金穗递给他的信件,“这才几年时间,一路从乡试考到会试,这马上就要殿试了,又赶上开恩科。”

    金穗笑靥如花地道:“双魁哥哥争气,不枉费爷爷年年惦记着贴补翠眉姐姐,翠眉姐姐在信里很是感激呢。”

    翠眉在武家得婆母喜欢,且她下地做农活比不上另外几位妯娌,长此以往,翠眉自然被几位妯娌排挤,闹着分家,担心武安娘子把家中劳作所得的银子都填在武双魁的这个窟窿里,科举考试不同别的营生,三年五年的她们愿意试一试,可十年八年的,妯娌们便有意见了。翠眉是靠着武安娘子的暗中接济,以及黄老爹每年寄回去的银子贴补家境。

    好在武双魁争气,乡试中举。举人老爷比黄宝元的秀才功名强多了,家中田产可免去一大部分的租子,武家的田产全部归在武双魁的名下,几位嫂嫂还得看武双魁夫妻的脸色。武家几个妯娌间有些龌龊,但是武家兄弟向来团结,武双魁一直读着圣贤书,还没被官场和世情熏染变色。与兄弟们相处融洽。

    武双魁中举那会儿,翠眉扬眉吐气,把多少年来的心酸尽数写在信中吐露给金穗。

    “不过是贴补几个银子罢了,有什么值得夸耀的?重要的是,武家小子上进才行啊。”黄老爹提起武双魁深觉高兴。“看来武家小子颇有些官运,每回考试进不了前三,却恰恰好挂在后三。”

    “爷爷这话可是说对了,”金穗忍不住扑哧一笑,提起这个她也觉得有趣,用现代的话说。武双魁就是个“车尾王”,这样的运气不是人人都能有的,“不过双魁哥哥都是举人老爷了。爷爷,以后我见了双魁哥哥和翠眉姐姐该怎么称呼啊?若是叫武老爷、武太太,那多别扭啊!”

    金穗想想这个滑稽的场景,便忍不住笑意。

    “翠眉嫁人后叫你穗娘儿。你以后就继续叫着姐姐呗,”黄老爹不以为意,伸展下四肢,开始打起五禽戏来,边打边和金穗悠闲地道,“你在梁州,他们在兖州。便是双魁做官了,与我们也见不上面的,顶多就是书信往来。”

    金穗一想正是这个道理,也不纠结了,她和黄老爹接济翠眉,是以翠眉帮助他们照看双庙村祖屋的名义接济的,并没有指望翠眉和武双魁能报恩之类的。翠眉是个有骨气的人,但不是个不懂屈伸的人,忐忑地收了银子后,越发督促武双魁读书。

    说完翠眉的事儿,金穗忽然想起那日与贺世年的话来,随着黄老爹的动作,行云流水地一起打五禽戏,脑袋上的蝴蝶银簪微微颤动:“爷爷,有件事我要跟你商量。”

    “啥事儿啊?”黄老爹饶有兴趣地看了眼金穗头上的蝴蝶簪,见她脸上小心翼翼的,眉头便是一皱,“你不会是先斩后奏吧?”

    “嘻嘻,知我者,爷爷也!”金穗不好意思地浅笑,道,“先头我不是替姚府的大姑娘出了口恶气么?姚公子允诺我有机会带我一起游历梁州,我正好可以四处瞧一瞧,待有了积蓄再开一家蜀味楼的分店。”

    黄老爹的动作微微一顿,继而流利地往下走势,他面无表情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