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侦察兵-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手中横刀一挥斩杀一名敌军之后,策马往大营方向奔走而去。每走一段,便有士卒跟随其后,为其护卫左右翼以及策后,走出十来丈,已经形成了以张允文为箭头的冲锋队形。
张允文当即吼道:“兄弟们,跟我杀上去,活捉伏允!”
“活捉伏允!”张允文话音刚落,一阵阵响应声便在身后响起,声势浩大,直冲云霄。
旁边吐谷浑骑兵胯下骏马都不由一阵嘶啸,不安的退后两步。
这次的冲锋要顺利得多,原因却是张允文拿出手雷在面前开路。拉开拉环,静侯一两秒钟,然后再在手雷往前方抛出。爆炸过后,前方道路已经被清空了。
天柱王见手雷爆炸,弹片纷飞,人仰马翻,心头顿时惊骇,不由后退两步。这时候,一位名王快步上来对天柱王道:“国相大人,大汗唤你过去!”
就这样一路杀过去,眼看就要到达吐谷浑大营,忽然一阵箭雨从天而下,竟是不分敌我。张允文心头一凉,想不到这吐谷浑人还留了后手,在大营之中布置了不少了兵力,若是这样,这个大营可是不好攻取啊!
这阵箭雨之中,却是有十多名侦察兵躲箭不及,身上中了箭。
此刻张允文却是面临着选择,若是硬冲上去,恐损失过大,若是往后撤退,又恐陷于吐谷浑包围,前功尽弃。咬咬牙,张允文在片刻之后便做出了决定:“兄弟们给我冲啊!”
三千骑兵沿着缓坡往上冲去。
张允文几乎可以预见,此战结束之后,侦察营起码会减员百人。早知道就不同意李道宗的意见,自己带着十多二十人行动起来更加方便!
正在这时,忽然从吐谷浑大帐里边传出一长两短的牛角号声,接着,原本在后面和侦察营战斗的吐谷浑士卒竟然停了下来,茫然的互相看了两眼,接着调转马头,往东或者往西方向四下逃逸开去。
不光是和侦察营战斗的五千吐谷浑战士,就连和七千唐军绞杀在一起的战士,也是在听得牛角号声之后,四散逃逸。吐谷浑的这种举动顿时让唐军摸不着头脑,但是知道敌军溃退,机不可失,当下四下追杀。
而张允文正准备冲入吐谷浑大营上,忽然见到一条橘黄色的细线在营帐腾起,接着忽地蔓延开来,将整个营地都笼罩在一片橘黄色中。
这却是滔天大火在大营中燃起。
此时是三月末,春季降水偏少,且地上多是去年枯黄的牧草,极易燃烧,几乎是遇火即燃。
见到此等情形,张允文却不敢再往营地里面冲,当即命令士卒后撤。
就在张允文下令后撤的时候,忽然战场中发出一阵惊呼声。坐在马上一瞧,只见在东西南三面竟然先后腾起一道道黑色的烟柱,显然,又有人在纵火,烧毁草原。
来不及细想,张允文一路往北疾驰,一面大声的呼喊道:“所有人听着,赶快纵马离开此处,退到无草木的地方去!赶快!”
军中士卒有不少人认得张允文,听到张允文的呼声,顿时策马跟在其后。
没走多远,便遇上了迎面而来的李道宗。没等李道宗说话,张允文便道:“王爷,赶快让士兵们离开此处!这草原上的火一旦烧着了,蔓延极快,若是撤之不及,恐损失惨重啊!”
李道宗犹豫片刻最终点点头,吩咐一旁的亲兵下去传令。然而他的目光却是遗憾的望着那些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吐谷浑骑兵的身影。
“道宗兄,这追杀伏允之事,以后会有机会,而如今,我等须要好生计较一下下面该如何去做!”张允文面容沉静的答道。
李道宗点点头,带着手下将领与张允文一道一路往北策马而行。
在他们身后,士卒们忙忙碌碌的飞快收拾这战场,将战死唐军的尸首放在马上,往北运去。
“今日突袭之事,却是小弟办砸了!”张允文带着微微愧意的对李道宗说道。
李道宗却是摆摆手:“允文哪里话!今日之事却是本王没有计划周密,更没想到那伏允居然藏兵在先,纵火在后!此事怪不得允文,只怪那伏允老奸巨猾!”
张允文还要说些什么,李道宗却是止住他的话,说道:“先别说这些了,咱们来说说这今后之事该如何打算!”
说着沉吟道,“伏允此次纵火,计划着若是能烧死我大唐军人便是最好,若是烧不到我军,也将地上牧草尽数烧光。战马得不到草料,我军战力恐怕要下降许多啊!”
张允文点点头:“伏允此计却是毒辣!如今若是往南直追,恐草料不足,难以为继。若是不追,又恐放虎归山!”
李道宗听了张允文的话,却是猛地说道:“算了,不管了,此事等大总管来啦再说!反正最多七日大总管便要到来!现今我可要好生清点一下此战的战果,也好向大总管交差!”
张允文闻言,抱拳告辞而去。他也要去清点一下侦察营的损失了!
正文 第二百七十一章 军议
贞观九年三月二十九,唐军鄯善道行军总管李道宗于库山大破吐谷浑伏允,斩敌近万。伏允不敌,纵火烧荒,焚尽野草,领残军入碛。李道宗悻悻止步。
此战,唐军重伤死亡一千六百余人,轻伤者二千八百余人。
这个数字不包括张允文的侦察营。因为统计伤亡情况的记室想到侦察营去了解情况,刚到门口,便被士卒拦着不让进。回去跟李道宗一说,李道宗笑道:“算了,你不用去了,待会儿张允文自会过来禀报的!”
而另一边,张允文却是忙着一团。
一张榻上,一名背部中箭的士卒正趴在床上呻吟着,张允文小心的看着箭头入肉处淌出来的褐色血液轻声道:“兄弟,咬牙忍住,一下子就好了!”
一手抓起旁边烧得微微发红的烙头,另一手猛地拔出箭头,趁鲜血喷涌之极,将烙头搁在了伤口处。
只听见一阵“吱吱”的声音传来,空气中竟然漂浮着一股肉香。
这名士卒口中咬着布条,在烙头搁在肉上的一刻,猛地一扬脑袋,发出一声“嗯哼”的长音,黄豆大小的汗珠子不停的从额上淌下。双腿微微颤抖着。
旁边围观的士卒都不由将头转向一边,不忍再看下去!
“好了,那酒精。绷带来!”张允文扔掉手中的烙头和箭支,对身边的士卒道。
等了半刻却见这些人毫无动静,有人小声的问道:“大人,这酒精、绷带是什么东西啊?”
张允文顿时一愣,脑中一转,笑着道:“就是把你们喝的酒拿来,还有平常用的布条!对了,布条要两指宽,越长越好,还要放在锅中蒸煮之后才能拿到这儿来!唔,还愣着干嘛,还不快去!”
那问话的士卒笑道:“这布条倒是好找,可是这酒……”
这士卒话还未说完,便被张允文打断:“屁话,别说你们没藏有酒?你们这群家伙,一帮地地道道的酒鬼,哪儿能少得了酒!快去取来,老子也没怪你们私带酒入军营!”
这些士卒“嗤嗤”一笑:“头儿,你可真是了解我们啊!”
片刻之后这些士卒便拿来铁制水壶,里面装着的便是酒。至于绷带,因为张允文吩咐过要蒸煮,所以慢了片刻。
最后,等酒和绷带齐了之后,张允文将酒凑到鼻尖处,闻了一下,顿时一股刺鼻的酒气涌了上来:“呵呵,这就还是烈酒,不错,就是要烈酒!”
小心的将酒滴在中箭士卒的伤口处,然后用手慢慢的搓*揉,同时为四周的士卒讲解搓*揉的方法。只见这些士卒满脸皆是齐齐盯着酒壶,满脸心疼。不过确实在侧耳倾听。讲解完酒水消毒之后,再用绷带慢慢的为这名士卒包扎,同时也讲解了包扎的窍门。
最后,张允文说道:“其实这些基本的战场救护方法,很早之前就该交给你们,可是那时候你们受伤少,而且伤势轻,也就把这事情给忘了!记住了,以后若是有谁受了伤,就可按照这种方法来救护!呃,对了,若是有烈酒,就不必用着烙头了!”
张允文话音一落,躺在榻上的那位士卒顿时用一种无比幽怨的目光望着他。
当最后李扬将侦察营的伤亡情况统计出来之后,张允文顿时陷入了沉默。
此战,侦察营阵亡五十七人,轻伤二百三十多人,多是箭伤,重伤残疾八十五人。
看到这些数字,张允文心头除了自责之外,更多的却是反思。此时的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负责几百人的营长了,而是大唐的左卫将军,看问题的角度更需要从战略上、全局上来看。此次三千人尽数带出,本就不是一个明智之举,若是遭遇伏击,三千人全军覆没,岂不是将大唐侦察营的火种给灭了。另外,自侦察营建立至今,几年来除了一次性招纳三千人之外,再无其他动作。想到这里,张允文不由汗流汲汲,垂下头,慢慢的思考着以后侦察营的发展道路。
三天之后,也就是贞观九年四月初三,李靖的大军终于缓缓抵达鄯州城。
大军一到,李道宗和张允文便从库山赶回鄯州,向李靖汇报这段时间的战况。
此时的鄯州城外,已是营帐接天,一眼望去,几乎全是白色的行军营帐。鄯州城人口不过万余,如今这鄯州城外,便足足有六万人。
在询问了几名正在整军扎营的校尉之后,张允文和李道宗终于来到了李靖的大帐之中。
此时的大帐中却是只有李靖一人。见李道宗和张允文二人出现,李靖笑道:“老夫正欲派人前往你处请尔等过来,想不到你们自己便来了!”
二人坐于李靖下首。李道宗笑道:“我们这不是来向大总管汇报具体战况么?”
听到李道宗说起这战事来,李靖顿时严肃起来:“这库山一战,老夫听人说起过,说是尔等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让伏允给跑了,可有此事?”
李道宗连忙道:“大总管莫听他人胡言,此战情况,末将即刻一一到来!”说着,便从张允文领侦察营抵达鄯州开始,慢慢说开奇﹕'书'﹕网。张允文还不是在旁边补充两句。
说了半个时辰,这才将情况述说完毕。李靖听罢,抚须沉吟,好半天才到:“唔,此事确实非尔等过错,实乃伏允老奸巨猾!这火烧荒野这一招,确实是妙啊!”
“呃,那大总管,我等该如何是好?”
李靖笑道:“待会儿老夫便将各位将军请来大帐,共同商议,权衡利弊,再做决断!”
李道宗和张允文对望一眼,同时起身一揖:“喏!”
二人呆在这大帐里面,喝着茶水。没过多久,便陆陆续续有将军到来。
等了近半个时辰,这些将领差不多到齐了。清点一下人数,只剩下一个侯君集尚未到场。
见人来得已经差不多,李靖便开口缓声说道:“今日请诸位来,却是如今军情有所变化,特招诸位前来商议!呃,先听任城王细细的将目前战局说上一边!”
李道宗起身,行了一个四方揖,然后又将库山战事的前后说了一遍。然而在他刚刚说完准备回到座位时,一个声音却是从帐外传来:“哼,分明是王爷你的失误,若是本将军在此,其会让那伏允逃脱!”
门帘掀开,一名魁梧大汉走进帐中。
来人正是侯君集。
听了侯君集的话语,李道宗不由讥道:“哦,侯将军有何高招?”
侯君集神色傲然的说道:“兵者,诡道也!王爷诱敌主力,再遣精兵突袭,此策虽好,却被伏允看穿,埋伏以精兵,最后纵火焚荒,使得我军进退维谷。如是由本将带领,一面由大军正面攻击,一面派遣张允文领小队人马寻库山小径而突击之,断不会让张允文领兵马与敌厮杀!”说着瞧了张允文一眼,“王爷岂不知张允文擅长着乃是小股突袭,于这领军正面作战,却是差了些!”
此言一出,若不是张允文对其早有成见,恐怕还会引为知己。
李道宗却是惭愧的看了张允文一眼,默默回到座位之上。
这时候李靖发话道:“好了,此事已经过去,不必再做争辩!眼下之事,还是多多讨论一下我军下一步的部署情况!”
侯君集不再说话,直入大帐中,坐于李靖下首处。
待侯君集坐下,李靖道:“如今形势已经了然,诸位有何建议,尽管说出来!”
李靖话音落下,众将顿时一片沉默。片刻之后,那李大亮当先道:“大总管,末将以为伏允纵火烧荒,却是将这片地区的冬草烧尽,缺乏草料,我军战马消瘦,人疲粮少,远入为难。故请大总管安居鄯州,待明年牧草生成,马肥力增之后,再图进取!”
李大亮话语一落,薛万均等将领顿时颔首,表示赞同。而李靖,却是微微皱起了眉头。
“李将军此言差矣!”这时候,那坐在李靖下首处的侯君集起身道,“今日伏允一败,鼠逃鸟散,斥候亦绝,君臣携离,父子相失,取之易于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故末将建议,大军即刻往南追杀,一举生擒伏允!”
李大亮正要在说些什么时,李道宗也起身道:“诸位莫不是忘了去年段将军之事?向者段将军凯旋而还,才及鄯州,虏已至其城下。便是因为段将军一战并未伤其根本,吐谷浑根基犹存,且众为其所用!若是我等安守鄯州,伏允纠集西域诸国,甚至南面吐蕃,共同为患,又该当如何处置?所以末将赞同侯将军之言,大军即刻追杀上去!”
听了侯君集、李道宗的话语,李靖倒是微微露出一丝笑容来。张允文心头也是微微点头,这侯君集虽说人品不咋地,但是打起仗来确实是一把好手,且死忠于李世民,难怪能居高位!
李道宗的话语说完,众将却是不再言语,皆是齐刷刷的望着李靖。
李靖捻须沉吟片刻,转身望向身后的巨幅地图,默默思考着。
“传我将令!”片刻之后,李靖蓦地转身道,“大军暂且分两路追击伏允,老夫与殿中少监薛万均、李大亮还有张允文趋北道,侯君集与李道宗趋南道!诸君一齐努力,早日捉住伏允,踏平伏俟城,平靖西海!”
正文 第二百七十二章 张网
由于李靖将张允文划归北路,所以当李道宗收拾起东西,和侯君集部的一万五千兵马南下的时候,张允文却是只得看着他们一脸笑意的离开。
尤其是李道宗,还特地跑到张允文的营帐中来,拍拍张允文的肩膀,一脸嬉笑的说道:“呵呵,允文啊,哥哥先走一步,建功立业去了,你就好好的陪着李大总管吧!哈哈哈!”
张允文闻言,顿时郁闷不已,当下打击李道宗道:“哼哼,你也别得意,你可是与侯君集那小子一道。不知你们二人能否相处得和谐呢?”
李道宗闻言,肃然道:“哥哥我虽与侯君集有些龌龊,可这乃私事,同为南路军进攻吐谷浑,此乃公事,公私岂可混为一谈?”
听得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张允文顿时肃然起敬:“道宗兄真乃是坦荡君子!”
这时候,李道宗却是面色倏地一变,又做出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允文啊,这次前来,各个却是有些事来找你帮忙?”
“何事?”
“呃,就是那侦察兵的事,你能不能拨出几百人给哥哥用用?虽说李大总管找了不少的党项人做向导,可是我并不放心他们!嗯,允文啊,你说这事到底成还是不成啊?”李道宗一脸期待的看着张允文。
“几百人?”张允文满脸惊奇反问道,“道宗兄想要几百人?”
“呃,一两百人也可以!”一听张允文的反问,李道宗连忙改口道。
“那怎么成!”张允文一脸严肃的说道,“道宗兄好歹也是统领着一万五千兵马的总管,这一两百人能起什么作用?待会儿我叫李扬带着一千人与你一同离开!”
李道宗闻言,顿时大喜:“既是如此,那哥哥再次多谢允文了!”
花了两天时间,李道宗重新整理兵马,又召集齐一万五千人,和侯君集部一万五千人合计三万人离开库山附近,往南面追去。这一路上,军马所食,皆是士卒随身带着的豆粮和麦饼。李道宗希望能向南行进几百里,可以找到一片好的草场。
南路大军刚刚出发,李靖也将自己手中的北路大军洒了出去,主要方向却是西方和西北方。因为伏允纵火之后,杳然无踪,所以李靖只有多派出几支队伍,扩大搜索范围。
“若是你是伏允,你会跑到哪儿去?”张允文没有被派出去,此刻他正在和薛万彻说着话。
薛万彻、薛万均再加上一个薛万淑,薛家的三兄弟皆是武将,有的是一方都督,有的是将军还有一个是殿中监的少监。但是薛万彻曾是隐太子建成的人,后来虽然归顺李世民,但其出战的机会并不多。
当初张允文还曾和薛万彻打过一场,撑足了百招。若是如今再和张允文打一场,恐怕落败的铁定是薛万彻。
听得张允文的问话,薛万彻笑道:“若我是伏允,随便跑到哪儿都成,就是不会回那伏俟城!”
张允文顿时拍手道:“呵呵,薛将军和在下想到一处去了!在下也觉得这伏允不会跑到伏俟城去。只会在这茫茫草原沙碛之上游走!”
薛万彻点点头,接言道:“所以大总管接连派出了几路人马前往搜索。接下来恐怕你我也要被派出去了!”
张允文点点头,表示同意。
果然,三天之后,薛家兄弟带着五千人马从大营出发,往西南而行。而张允文虽没有被派出去,可是手头的侦察兵却被派出大半,二十人一小队,足足七十支小队被派出执行侦察任务。
而此时李靖身边仅仅还有万余人马。
没在库山大营呆上多久,李靖也领着这万余兵马一路往西北而去。接下来的日子便是行军、扎营、收取各路大军情报,整个过程有些无聊,甚至是枯燥。
每日里称得上是乐趣的便是和契苾何力的比试了。自从和张允文熟识之后,每日契苾何力便要和张允文比试一场,虽然负多胜少,却是乐此不疲。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张允文一次和契苾何力吹牛中,说道自己在攻打突厥时的战绩。于是,这位突厥将领便拉着张允文比试起来。
契苾何力的一万突厥兵马也被派出五千人,由一名头人带领,往西方直杀而去。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如今已是四月下旬了。
“允文,我实在是憋不住了!你说说,我们这是打的什么仗,连个敌人都看不到,只看到我们的士兵被一批批的派出去,现在情况如何,我等也是不知,这当如何是好?不行,今日我非得去找大总管问个明白不可!”契苾何力在和张允文打了一场之后,坐着休息的时候说道。
张允文也想明白李靖究竟作何打算,便点点头,和契苾何力一起来到李靖大帐。
听明白二人的来意,李靖笑了一笑,说道:“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用兵之道,却是在一个‘变’字上!”
李靖此言一出,旁边的契苾何力顿时眼睛一亮,侧耳聆听起来。
“这‘变’字,乃是考验的是为将者临机决断能力。比如此次伏允遁走之事,若是当初任城王能不顾火势,奋力追杀,虽能追到伏允,可这损失定然不小。所以道宗没有追击。这便是取决,便是权衡。这‘变’字围绕的便是这取决、权衡而来。”李靖看到契苾何力和张允文一脸恍然的样子,喝了口茶,继续说开。
“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如今我大军攻打吐谷浑,追杀伏允,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更主要的却是将吐谷浑彻底的打垮、打残,使其不能兴风作浪,这才算是完成了我军的作战目的。伏允既已遁入这草原。沙碛之中,四野茫茫,如何寻找?若是遣大军四下搜索,实在是得不偿失。刚才不是说了么,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所以老夫便派出几支精锐部队,打着搜索之名,实际上却是去抢占吐谷浑重要据点关隘,将整个西海以南以西之地尽数归于我大军控制之下,压缩伏允活动空间,迫使其往西逃窜。”
听得李靖的话,张允文顿时恍然的点点头,看着大帐内挂着的大幅地图,若有所思。
按照李靖派出的队伍,如今从西海北面到南边的大非川,整个西海以东,一张大网铺开,唐军仿佛一枚枚钉子,扎进了这片区域内。剩下的,只有扫荡这片地区吐谷浑抵抗势力,然后向西推进。
可是,每部派出的兵力多则一万,少则三千,如此兵力难道就不怕被吐谷浑抓住机会各个击破?
当张允文将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李靖笑道:“各部运动路线互有交叉,彼此之间,相互呼应。另外,老夫还留下一支骑兵做为机动,自可保万无一失!”说着,李靖瞟了契苾何力一眼。看来他所说的机动兵力指的就是契苾何力的五千骑兵了。
大致了解了李靖的布局,张允文心头这才踏实许多。
正文 第二百七十三章 钓鱼
当张允文知道了李靖的打算之后,心头这才放松不少。然而和张允文相反,契苾何力倒是紧张起来,每日都是死命的操练着手下的将士,连找张允文切磋的次数都少了起来,生怕在某一天突然出现什么战况,需要自己紧急驰援。
一日黄昏,大军已经扎下营来,忽然见三骑黑色骑兵从西南方疾驰而来,直入大营。张允文一见,却是自己的侦察兵。
当即拦住一名侦察兵问道:“有何紧急军情?”
那名士卒见张允文问话不敢怠慢,忙兴奋的说道:“捷报!捷报!薛孤儿薛将军在曼头山大破吐谷浑军,斩敌两千,俘敌一千,余者溃退!”
听得这消息,张允文也是欣喜不已,看着眉目之间稍显疲惫的侦察兵,当下说道:“好了,你等远来报捷,实在辛苦,还是先下去休息吧!此事我即刻去禀报大总管!唔,对了,你等要把这大捷的消息传播出去,要让军营里人尽皆知!”见士卒微微有些疑惑,当下笑着解释道,“这一来嘛,让他们高兴高兴;二来,则是要激起他们的好胜之心!”
几名士卒兴奋的互相望了一眼,同时抱拳道:“喏!”
张允文来到李靖的大帐,李靖端坐在大帐中,正奋笔疾书着什么,眉宇之间,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倦意。看着头盔下露出的花白头发,张允文心头不禁暗自感叹起来,如今的李靖已是年过花甲的老者了,却要和自己这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起,日夜赶路,当真是辛苦之极。
听得门口有动静,李靖抬起头来,一见张允文,当即停下笔,笑道:“允文站在门口干什么,还不快进来!”
张允文进入大帐中,对李靖笑道:“大总管,有捷报啊!”
“哦,什么捷报?”
张允文当即便将侦察兵口中的话重复一遍。
李靖听罢,先是一喜,接着微微皱起眉头来。
张允文见状,忙问道:“怎么,大总管,可有什么不妥之处?”
李靖慢悠悠的道:“老夫的目的本是歼灭吐谷浑有生军力,伤其根本,如今这一场仗打下来,余者皆溃,也不知漏网之鱼有多少?也罢,老夫即刻再书军令一封,传与各部令其注意!”
说完,有抽出一张宣纸出来,龙飞凤舞的写了起来。片刻之后,收笔,然后递给张允文:“允文啊,你去交与记室誊录五遍,然后回来加盖帅印!”
张允文领命而去。
待将这命令发出之后,李靖笑道:“这大捷虽然可喜可贺,但可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啊!”
张允文点点头,行了一礼,出门而去。走出大帐,张允文这才想起,自己好像忘了问李靖,如今这大军一路北行,将往何处?
第二日,天尚未亮,张允文便听见一阵喧哗之声传来,接着便是马蹄声阵阵。他倏地翻身而起,随手抄起边上的武器,跑出营帐,只见微微灰亮的天色之下,一队队唐军正整齐的列阵。
“怎么回事?”张允文不由向身边经过的士卒吼道。
“禀报将军,据侦察兵报告,北面三十里出现吐谷浑军队,大约有两万五千人!如今大将军令全军备战!以待来敌!”
张允文四下环顾,只见四面寨栏高耸,石块和木料筑成的围墙看起来坚实无比。而整个营地所在的位置却是处在高地之上,三面缓坡,一面悬崖。
看到这里,张允文倏然一惊,该不是是李靖在钓鱼吧!
正想着,只见一名士卒气喘吁吁的跑到张允文身边:“张将军,大将军正四下找你,唤你过去,说是有事商量啊!”
张允文一面跟着这士卒往李靖大帐走去,一面思忖着待会儿见到李靖又会有什么任务来让自己去做。不知不觉间,已经到达了大帐。
进入大帐,只见里面已经坐了不少的人。几名李靖的部将皆在此处。
军情紧急,张允文也没有多行礼,只是抱了一拳,便坐在离李靖最近的位置处。
李靖见人员到齐,清了清嗓子,笑着说道:“如今这天也快亮了,吐谷浑人也快到了!老夫唤诸位过来,便是为全歼这两万多虏军之事!”
众将顿时齐齐抱拳:“请大总管下令!”
李靖也不客气,当即肃声道:“好!那老夫便下达军令!韩振武!”
一名大汉迈众而出:“末将在!”
“令你令两千步卒守于大营西面,以御来敌!”说着拿起一块令牌,这名叫韩振武的大汉上前,恭敬的双手接过令牌。
接着,李靖又命两名部将分别守于北面和东面。至于大营南面,乃是一方悬崖,李靖谨慎起见,还是派出一百亲兵守住悬崖。
“契苾何力听令!”李靖略微苍老的声音回荡在大帐之中。
“末将在!”
“令你领五千突厥骑兵,待敌军溃退之时杀出,衔尾追杀敌军!”
“末将领命!”契苾何力脸上闪过一丝喜色,双手激动的接过令牌。
眼见这些将军们一个个皆是领了命令,而李靖始终未看自己一眼,张允文不由昂起脑袋,尽力显示自己的存在。然而李靖只是瞥了他一眼,便对其他将领道:“好了,诸将按照老夫军令行事即可。战斗期间,老夫会根据情况再做调整,诸位好生听令便是!”
诸将同时起身,抱拳道:“喏!”
在众将除了大帐之后,张允文却是一脸期待的望着李靖,轻声道:“呃,大总管,你看我现在还闲着呢!”
李靖轻笑一声,对张允文说道:“允文,老夫有一项重要的任务交与你去做!”
一听这话,张允文顿时激动起来:“请大总管下令,末将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
李靖“呵呵”笑道:“这上刀山下火海大可不必,老夫只要你在两军僵持之时,领麾下兵马从敌后方杀入,乱敌阵脚即可!”
张允文顿时一愣:“大总管说的是我的麾下兵马?”
李靖点点头。
“可是如今整个营地内的侦察兵才三百人不到,另外的两百多人正在养伤,如何作战?”
“谁说让你动用营中兵马?在大营以东二十里的地方,如今正有五百侦察兵,足够你用了吧!反正给你太多,你会指挥不过来,这五百人刚好合适!”
一听到李靖的这话,张允文不由满头黑线。心想着等自己有空,一定好好的学习一下这领兵之法,尤其是那种万人,十万人的的统御之术。
张允文起身告辞,走到大帐门帘边,忽然想起此次遭遇战的由来,转身向李靖道:“大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