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位爱卿,看了这奏章,可有何看法啊?”李世民笑问道,见众臣不言,他咳嗽一声,沉声说道,“此本奏章,共献三策。其一,拔突厥之中健者编练成军。其二,迁突厥之众于江南。其三,凡突厥未嫁之女子,皆嫁汉家男子,男子皆娶汉家女子。其四,令突厥皆习汉话汉文,不得说突厥语,书突厥文。其五,凡突厥十岁以下者,须集中起来教授儒家典籍!呵呵,诸卿以为这五策如何啊?”

见李世民又问了一遍,那温彦博顿时出列道:“微臣以为,此策谬矣!其一,那编练突厥成军,其军何人可控,何人能驭?其二,为何迁突厥于江南,而非燕赵,要知江南之地,气候大异于塞外,如是水土不服,其必生乱。其三,通婚嫁娶之事,若是由官府强行要求,恐怕会有后患啊!”

此言一出,那魏征也出列道:“若是远迁江南,所费巨靡,恐得不偿失啊!”

李世民沉吟片刻,向其他大臣问道:“众位卿家的意思呢?”

长孙无忌捻须笑道:“微臣对着五策倒是挺赞同的。尤其是后面三策,与突厥通婚,禁其文字,教其幼子,几十年之后,这些突厥人那里还会记得突厥,只会说汉话、写汉字,只记得自己是大唐人!此三策甚妙,微臣赞同!”

房玄龄也说道:“选江南之地,看似遥远,却是非常合适!有运河之便利,二十万众数月即可到达江南。虽说其间会阻绝航道,但若欲求长远,断这短短的数月又有何妨?至于水土不服,生出乱子,我大唐既然能在草原上灭了突厥,难道还害怕那些离开草原的突厥人么?况且其精壮已在军中,他们有何能力可乱?待到婚姻一通,风俗文字一变,谁还会去乱?所以微臣亦是赞同此五策!”

李世民闻言,不由微微颔首。

张允文听得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如此支持自己,心头当下松了一口气。

这时候,李世民却点名道姓的说道:“张允文张爱卿,你且说说你对这五策的意见?”

顿时间,朝堂中众人的目光尽数集中在张允文身上。许多人开始猜测,为什么李世民别人不叫,偏偏叫这个张允文呢?

张允文心头暗暗叫苦,昨夜你还通过汝南之口,让自己少掺和朝廷中的事,今日怎么把自己给推上前台来了?心头虽是叫苦连连,但脸上却无半点异色,口中说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此五策尚有不足之处!”

李世民顿时颇感兴趣的说道:“哦,那你且说说,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应该每隔一段时间便由当地组织一场忆苦思甜大会,让突厥人好好回忆一下当初他们在草原上是如何的吃不饱,每年要靠掠夺粮食维持生计,而如今,到了大唐,顿顿有饭吃。要让他们不要忘了大唐的恩德。在每次吃饭之前,都得高声说道:‘我是大唐人,我深情的爱着大唐!’之类的话语。这样反复的做下去,五年十年即可见效!”

“嗯,还有,安置时一定要彻底的限制突厥人的习俗,取消继婚,甚至不允许他们放牧,只准其耕作。至于那支突厥军队,只要大唐将其亲眷家属掌握手中,就不怕他们怀有异心。况且可以派遣军事学院毕业的学员在其中担任低级军官,这样就可以牢牢控制住这支军队!”

张允文说道这里,便讪讪住口:“呃,陛下,微臣能想到的就这些!”

李世民点点头,还没说话,一边的孔颖达却是冷冷说道:“挟人亲眷而逼其作战,此乃不仁之举!难道张将军要让陛下背上不仁之名么?”

张允文听得这种那个言论,不由哂笑一声:“孔大人此言严重了。将士在外作战,亲眷留质国内乃是必须之事,怎能算得上不仁呢?再者说了,这突厥军乃是做募兵之用,专司战斗,岂能不留着一手?”

孔颖达自知此言难以驳倒张允文,也不再言语。

而这时,温彦博却道:“突厥风俗岂是那般易移?一个不好,即要造成动荡!”

张允文看了一眼温彦博,又看看房玄龄:“房大人刚才说过,突厥当年身在草原,我等便不惧,如今在江南,又岂会怕突厥?微臣认为此言很有道理。自古一乱一治,大乱之后方得大治!不要怕出现动荡,只要能扑灭动荡之后,雷厉风行,力行大治,那社稷昌盛,国家富强便指日可待!”

张允文说完,大殿中顿时寂寂无声,可闻针落。众臣也无人再行辩驳这五策。

李世民见状,顿时说道:“允文此言,确实在理啊!既然诸位爱卿没有异议,那朕便下旨,按这五策来处置突厥降众!”

长孙无忌、房玄龄顿时带头一揖:“陛下圣明!”

于是,贞观四年关于突厥安置的问题,便告一段落。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第二百二十九章 迁移

 虽然这五策是张允文提出来的,但是所有的行动都是在幕后进行的,知道是他出谋划策的人却是不多。即使朝堂之上李世民专门询问张允文的意见,众臣看出了些蛛丝马迹来,但仅仅是猜测,并不是肯定。

当日廷论之后,李世民将张允文招了过去,让他列出安置突厥于江南的具体措施。张允文在一张几案之后,思忖良久,才蓦地开始动笔,龙飞凤舞的写了两个多时辰,足足二十页纸,直到天色将暮,这才初步完成。上面以五策为中心,详细阐述每策需要做的措施,将每个步骤都一一分解,甚至还做了初步的支出估算。

当张允文将这份文件递给李世民时,李世民拿起一看,顿时便被上面文字给吸引了自顾在旁边看着,不去管张允文。

张允文工作了一下午,本是有些饥渴。四下一望,却见几案之上放着一碟子嫩红色的糕点,当下偷偷的瞅了李世民一眼,见后者毫无察觉,便伸出手来,拿起一块糕点,放在嘴中慢慢的吃了起来。甫一入口,仿佛是嚼到了一掬梅花,只觉满口尽是梅花香气,丝丝滑腻的香甜在口中化开,当真是回味无穷啊!

猛地看到旁边一盏洁白如玉的酒壶壁上荡漾着一层暗红,张允文一手抄过,打开一闻,不出所料,果然是葡萄酒。于是,他毫不客气的就着这葡萄酒吃起了碟中糕点。那毫不客气的样子看得周围的侍女们掩嘴轻笑。

当他吃完碟中糕点,意犹未尽的舔舔嘴,准备再找些吃食的时候,李世民放下手中纸张,轻叹一口气,对张允文道:“允文啊,你这份文书可是事无巨细,尽数记载其上啊!若是我大唐官吏人人都按允文这般做法,恐怕天下之间会是井井有条啊!”

张允文顿时说道:“陛下过誉了!此等计划虽然详尽,下属执行起来也是有案可循,但是,若是皆照此法,久而久之,难免会让下属头脑僵化,失去活力,办事尽照章程,不顾实际!所以此法之用却还是要视情况而定。”

李世民沉思片刻,点点头道:“允文此言在理!”说着连翻了几页纸张,又指着上面的数字道,“那这些数字又是如何估量出来的?”

张允文笑了一笑,说道:“这些数目不过是草草估计,仅仅是给陛下做个参考而已。至于详细的预计支出情况 可以请户部派专门掌管度支的官员前来估算!”

李世民摸了摸唇下的髭须,片刻之后,抚掌笑道:“允文此法甚妙!不光是此次迁民,凡民事,如开河挖渠,修岸筑堤,皆可用此法!事前估量大概支出,事中派专人监督使用情况,事后统计总结,寻找利弊。这样下来,民事支出一目了然,这财钱的使用效率恐怕会大大的提高啊!”

张允文顿时高声赞道:“陛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真是一代英主啊!”

听得张允文的话,李世民顿时得意的笑了两声。

“既然允文已经定出条目,那朕明日便公诸朝堂,集思广益,拾漏补阙,待众臣已定完毕,朕便下诏行于天下!”李世民站起身来,满是豪气的说道。

“陛下英明!”张允文再次赞道。

李世民哈哈一笑,眼睛瞟了一眼几案上空空如也的碟子和酒壶,顿时大声说道:“来人啊!上酒宴,今日朕要和允文爱婿好好的喝上一杯!”

张允文顿时一滞,摸了摸有些鼓胀的小腹,刚想找个借口拒绝,还没等话说出口,便见两名一名名宫女端着盘盘珍馐,盏盏美酒,鱼贯而入,认命似的坐在李世民对面,彻底放开肚子,和李世民对饮起来。

贞观四年三月十二,李世民颁下诏令,令于二十万突厥降众之中,拔其健者三万,组成骑兵,号“游骑军”。设大将军一名,由阿史那思摩担任。将军三名,由执失思力、康苏密以及程名振担任。于军事学院骑兵系选拔百名学员担任旅正、团正。令十余万降众迁欲河北,然后沿运河顺水而下,直达江南。十余万降众分诸江南十府,与汉民土著杂居。令突厥间不得相互通婚,突厥诸人婚姻,须是汉胡联姻。令禁突厥语、继婚等一切突厥风俗。令江南各府县,加设学馆,所有突厥稚子,须得如学馆学习儒家典籍。

这连续的诏令一下,突厥内部掀起滔天巨浪。那些普通牧民倒还不觉,而那些突厥中的有识之士,顿时大声疾呼,这大唐分明就是想断我血缘,灭我种群,其用心之狠毒,实在让人惊心。号召突厥降众起来抵制大唐的这些命令。

但是,手无寸铁的突厥牧民面对的全副武装的大唐士卒时,他们选择了沉默,继而接收,开始默默地往河北道迁移。

而这一次,他们没能带走自家的牛羊,唐人告诉他们,在江南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农具,这些牛羊根本就带不上,并且每头羊出钱五百文,牛出钱七百文,马出钱一贯,强行收购牧民手中的牲畜。凡是不从者二日便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消失不见。于是,这场收购进行得异常顺利。

十余万突厥降众的迁移不是一个小的工程。从关内道、河东道到河北道、河南道,再到淮南道、江南道沿途官府民众皆被提前通知,令其做好准备。大运河上也集结了各式船只,几乎将宽阔的大运河水面给遮住了。这些船只大部分是官府征召的,还有一部分是大唐水军的战船。

这场迁**动从贞观四年三月一直持续到贞观五年四月,历时一年多,所耗财货高达三百万贯。但经此一次,江南平添人口二十万,对于江南的开发具有莫大的作用。

而在迁移途中,出现过大小百余次逃亡,唐军斩杀逾千,并将首级悬于沿途之上。而那些老老实实牧民,则是每日饱饭。两相对照,那些动了逃亡念头的突厥人纷纷老实下来。

到六月的时候,户部呈报上来的消耗财物便已经达到了百万贯,几乎耗费了国库的十分之一。所以,官员们纷纷要求停止迁移,就地安置突厥。李世民也开始有些犹豫起来。这时候,张允文枯坐书房一日,写了一份七八页的报告,又让李宇带着李世民。

当天夜里,李世民在灯下花了足足两个时辰才算是将这份报告彻底的读完了。

二日朝会上,李世民坚决的说道:“迁移之事不能停。它不光关系到这二十万突厥人的安置,还关系到我大唐百年之后的社稷传承!朕愿拿出内库财货,以助迁移!”

见到李世民态度如此坚定,众朝臣在齐呼“陛下圣明”之余,也感到了一丝丝惊诧,到底是什么让李世民会有这样的决心来做这件事呢?

正文 第二百三十章 耕地

 六月的长安已经开始热起来了。微微有些发白的日光照射在太极宫的重檐鹜顶之上,让挂着铜铎的屋檐折射出一种五彩的光芒。热风一吹,铜铎顿时发出一阵清脆的声响。

散朝之后,李世民叫人唤回了正准备离开皇宫的张允文。

千秋殿中,李世民穿着薄薄的明黄色丝袍,正慢慢的品着茶水。两位宫娥各自手持一把团扇上下摇着,为他送去阵阵凉风。

张允文进入殿中,先是行了一礼,然后小心问道:“呃,不知陛下唤微臣前来,所为何事?”

李世民放下茶盏,和蔼的笑了一下说道:“这里只有你我翁婿二人,不必以君臣之礼相待!来来,先坐下喝杯茶吧!”

张允文坐下之后,一名宫娥即刻送上一杯茶水过来。

“朕今日唤你前来,却是为了前昨夜的那封奏章啊!”李世民刚刚说完,一名内侍便双手捧着几张薄薄的纸张过来。

顺手拿过那几张纸,李世民草草的翻阅了一下:“允文你的这份奏章,昨夜朕可是的细细揣摩了一下啊,仍有诸多不明之处。今日便是让你当面为朕说说!”

昨夜张允文让李宇所转呈的奏章,主要论述的是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后世的张文济因为计划生育刚刚实施,有些不解,曾经细细研读过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如今,张允文直接将新人口论中关于人口与土地的观点搬了出来。

张允文理了理思路,说道:“环视当今大唐,可谓是蒸蒸日上,太平盛世。在这样的环境里边,人口的增长是非常迅速的。可是自隋末之后,天下纷扰,耕地数量已是大为减少,比起前朝大业年间,恐怕亦有不如吧!”说道这里,张允文斜觑了一眼李世民,见后者虽然一脸的不自然,却还是点点头说道:“是啊,我贞观朝的可耕之地,比起大业年间还要差了一些!”

张允文接着道:“稀少的耕地,不足以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短期之内还看不出什么来,若是二十年之后,人口增长一倍,耕地增长的却很少,这样一来,矛盾激发,百姓对朝廷便会渐生不满,若是严重起来,小则逃匿,大则为乱。而要缓解这种矛盾,其法有二。一便是积极开荒,开发新的耕地。如今天下人口耕地,集中于关中者,近乎一半。然关中土地有限,不出二十年,可派之地便会分派殆尽。然而关中之外,江南之地正在开发,湖广之地尚未开发。只要二地开发完毕,定可为大唐增百万顷良田耕地。二便是提高每亩耕地的粮食产量。然而这产量一事不是说能提高就能提高的。所以,就目前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开发新的可耕之地。”

“所以,允文你便一直主张迁突厥降众于江南!”这时候李世民接口说道。

张允文点了点头:“江南已有漕运之便,加之东晋南朝以来不断开发,其地已经开发了不少。这二十万人口迁入江南十府,定会为大唐打造一个新的粮仓!”

李世民听罢,默默不语的站起身来,望着窗外白花花的太阳光。

从皇城出来之后,张允文径直回到家中。

“相公,上次帮你给父皇送递文书的时候,你便答应过妾身要去铺子里瞧瞧,今日刚好有空,下午就陪妾身去趟店铺吧!”李宇半躺在在庭院的柳树下,穿着薄薄的衣衫,脱了鞋,露出雪白的脚丫子和如同珍珠玉蔻一样的脚趾头。见到张允文进来,慵懒的说道。

旁边坐在凉榻上的支柔听得李宇这样说道,当下也娇声道:“相公,你要去看宇妹妹的店铺?嗯,妾身也要去!”

李宇顿时笑道:“柔姐姐,小妹那几间店铺你可是去了多次了,怎的还要再去?”

“那不一样,这次不是有相公陪着么?”支柔轻轻掩嘴笑道,还媚态横生的对着张允文放了一个秋波,顿时将后者迷得个神魂颠倒。

“去吧,去吧,都去吧!反正以后你拉着相公去你农场的时候,我可是要跟着去!”李宇撅起一张小嘴说道。

张允文听得二女的言语,顿时微微一笑。二女虽然时不时的会逗上几场嘴,但感情却是非常的好的。也许是身在长安,倍觉孤单,而张允文又很多时间不在家里的缘故吧。

白花花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细碎的洒在庭院之中,洒在二女的身上,将二女衬托得更加的娇艳了。

就在这庭院中用了午餐,靠在支柔结实的大腿上好好的休息了一下,然后和二女顶着白花花的太阳出了家门,上了马车,往崇仁坊慢慢行去。

一上马车,张允文顿觉其中凉爽异常,四下一看,却见这宽敞的马车里边搁着一面铜盆,里面正盛着几块拳头大小的冰块。丝丝凉意便是从那里发出来的。

张允文轻轻一笑:“呵呵,有这冰块在车里,这可凉爽多了!不过据我所知,这冰块可不便宜啊!”

这个时候的冰块,却是冬日里凿取终南山的冰块,藏于深窖之中,待夏日再行取出,以供消暑。所以其价却是不菲。

李宇尚未说话,支柔便笑道:“相公可能还不知道啊,去年相公出征之后,除了皇宫里边派人送来消暑的冰块之外,很多公卿大家也送来了冰块。到今年的时候,才过五月,便有人送来冰块等消暑之物!过段时间,送来的东西恐怕更多吧!”

张允文闻言,顿时眉头微微皱起,低声问道:“都有哪些人送啊?”

这个问题支柔却是回答不上,李宇接言道:“有尉迟家,有卢国公府上的,有莒国公府上,有屈突家的……哎呀,反正很多就是!”

卢国公是程咬金,莒国公是唐俭。

听到这些名字,张允文顿时放下心来,这些人都是和自己熟识的人,平素礼尚往来,倒也没什么。当下说道:“妹子,既然人家送与我们,我们也要回赠一些,礼尚往来嘛!”

李宇点点头,忽然又想想起了什么似的:“对了,对了,还有一个王家,就是刑部侍郎王冲的那个王家!唔,相公,我们和王家又不熟悉,他们怎会给我们送东西?”

听得王家这二字,张允文顿时想起了太原王家,略一思索,便知道王家这是在向自己示好,心中虽有疑惑,口中却道:“王家?哦,没事!为父曾在太原和王家打过一阵交道!”

这时候,支柔却带着淡淡的酸气插嘴道:“既是如此,那相公定然和那位叫做王妍 女子熟识了?”

张允文顿时一怔,不由想起了那位让自己叫她“妍姐”,并声称罩着自己的豪迈女子。这一愣之间,陡然觉得两道眼神落在自己身上。醒神一看,却见到了李宇和支柔幽怨的目光。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一章 商论

 在二女的逼问之下,张允文苦笑着说出了当初和王妍从见面到相互认识的全过程。当说起王妍威风的教训那叫做刘兴的纨绔公子时,二女拍手叫好,眼中皆闪过一丝羡慕。当说起和王妍在王议事堂相遇时,二女不由露齿嗔笑道:“相公,你可真坏!你这是故意作弄人家吧!”

张允文“嘿嘿”一笑,不再言语。

不知不觉间,马车缓缓的驶过一条条大街,来到了崇仁坊。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这间被命名为“仙衣坊” 的店铺由原来的一家铺子扩展到了三家,已将左右两边的铺子收购过来,打通墙壁,接在一起,成了一个大的铺子,专司经营成衣制作。

来到仙衣坊外,只见几辆装饰华丽的马车正停在仙衣坊之外,数名衣着华丽的贵妇人正结伴往店铺内走去或是从店铺内往外出来。

“呵呵,妹子,你这儿的生意还是挺不错的嘛!”张允文笑着说道。

李宇当即得意一笑:“那当然,去年一年这铺子就赚了三万多贯呢!”

一旁的支柔则是有些吃味的说道:“哼,不就是三万贯,有什么得意的!”

李宇闻言,柔柔的笑道:“是啊,没什么得意的!不过比起姐姐的农场,可是要好许多吧!”

支柔顿时闷声不言。张允文伸出手来,抓住支柔的柔荑,后者这才露出一丝娇笑来。

三人进入店铺中,迎面便看见一个半人高的柜台,上面依次放着不同材质,不同色泽的布匹。两名衣着华丽的妇人正在柜台前细细的挑选布匹。两面绘着飞天壁画的墙壁上,用十字木架挂着一件件裁剪好的衣服,这是供顾客挑选衣服款式用的。当顾客在这边挑好了衣服款式,接着又在柜台上选好衣服的布匹,就可以给掌柜的说上一声,掌柜的便会详细记录下顾客的住址、衣服款式、布料等信息,并且在十日之内送到府上去。

环视整个店铺,除了掌柜的和两名跑堂的是男子之外,剩余的都是女子。当女性顾客来选购时,她们负责为顾客介绍衣服的款式,布料的质地,提出建议,负责为顾客量好身高、三围等数据。

见进来一位男性顾客,一名跑堂的赶紧过来,对着张允文便是一通话:“哎呀,客官,欢迎光临本店!小的瞧你面生,恐怕还是一次来本店吧!本店主要经营成衣,无论男女老幼,只要是衣服,我们都做!在成衣这一块,整个长安本店若是二,便没人敢是一。本店可是诚信经营,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客官你来这儿可是选对地方了?呃,不知您是为自个儿做衣呢,还是为你身后的两位……”

说道这儿,小二顿时生生止住话头,对着李宇讪讪一笑:“东,东家来了!”

李宇轻哼一声,不理会这位跑堂的小二,径直带着张允文和支柔往柜台处走去。留下苦着脸的小二在原地发呆。

掌柜的眼神可比那跑堂的小二好多了,一眼就盯到了李宇,赶忙出了柜台,向李宇行礼道:“见过殿下!”

李宇笑吟吟的说道:“老掌柜,我不是说了多次了么,以后见我不要叫什么‘殿下’,叫‘东家’便是!”

那掌柜应了一声,然后恭敬的问道:“殿……嗯,东家,不知东家今日前来,有何要事?”

李宇笑道:“其实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就是带他过来瞧瞧!”

掌柜一见旁边的张允文,顿时知道他便是东家的夫婿,当下再次行了一礼:“草民见过将军!”

张允文笑道:“老掌柜不必多礼!呵呵,我和你的老东家林然可是老相识了,说起来当初还是我从林然哪儿将你要过来的,算得上是自家人人了!”

此言一出,老掌柜顿时热泪盈眶,满是感激的再次拜道:“多谢东家!”

张允文心头一乐,这下子自己也成东家了。扶起掌柜,让他介绍了一下这店铺中的大小诸事,然后说道:“你先去忙吧,我们自己在店铺中逛上一逛!”

老东家闻言,顿时退下。

张允文偕同李宇支柔二人慢慢在这成衣店中逛着。二女不时的指着一件衣衫,向张允文问道若是穿在自己身上漂不漂亮等问题,而张允文则一律回答漂亮。

几次下来,当他再次回答了一次漂亮之后,却见二人两双漆黑的杏眼瞪着自己,顿时莫名奇妙的问道:“怎么了?”

李宇撅起小嘴道:“相公,为什么我们每次问你这衣服漂亮不漂亮的时候,你总会漫不经心的回答漂亮?是不是在敷衍我们?”

张允文连忙说道:“这是哪里的话?你们二人天生丽质,不管穿什么都漂亮!”

李宇“嗤嗤”的笑了两声:“可是刚才柔姐姐指的是抹布啊!”

“呃,穿抹布也漂亮!”

“呸,你才穿抹布呢!”

调笑一阵之后,张允文面色严肃的对李宇道:“妹子,我发现你们店铺之中存在这需要改进的地方!”

李宇一愣,四下瞧了一下,盈盈一笑:“走,相公,到屋里谈去!”

来到一间装饰华丽的屋内,李宇就迫不及待的问道:“相公,你快跟我说说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

张允文嘻嘻笑了一声:“嗯,要是为夫说了,妹子又该如何感谢我呢?”

李宇闻言,俏脸顿时一红,嚅嗫道:“相公想要怎么妾身怎么感谢,妾身便怎么感谢!”

支柔也是脸庞微微发红,轻轻“啜”了一口,便扭过头去,不看二人。但耳朵却高高竖起,听着这边的动静。

张允文顿作大喜之状:“真的?好!那今夜便请妹子为为夫做上一顿糕点!为夫可是好几日没有吃过妹子亲手做的糕点啦!”

听到这个回答,李宇的脸庞更加红了,而支柔则是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张允文哈哈笑过,然后正色道:“好了,不跟你胡闹了,现在说说这改进之事!“

二女也立刻敛起了笑容,认真的听着张允文说话。

“为夫进店的时候听那小二说道此间店铺不论男女老幼,尽皆接待。可是在为夫看来,妹子的这间铺子更加适合做女人的衣服。也就是说这铺子只做女服。一来已经有不少的经验,二来有你汝南公主的名号在此,很多贵妇人都会过来找裁衣的!”

李宇听完,沉吟片刻,点点头:“相公此言有理!”

“还有,其实妹子可找上几名身量体态不同的女子。那些顾客前来选衣服只是,可让他们挑身量差不多的女子来试穿衣裳,供她们挑选!嗯,妹子你觉得为夫的这个建议如何?”

李宇点点头:“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不过这体态不一的女子可是不好找啊!”

“妹子可以去买些官奴回来,那里便有不少没入奴籍的女子!”

李宇听了,又是一阵猛地点头:“嗯,还是相公考虑得周全!对了,相公还有别的什么意见么?”

张允文摇摇头:“暂时没有了!不过为夫倒是有一件事想问问你!”

“唔,什么事?”

张允文面色严肃的说道:“为夫问你,你办这商务之事,到底想达到一个什么程度?”

李宇顿时面色疑惑,眨着一双漆黑的眼睛问道:“什么叫做‘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啊?”

张允文道:“妹子仅仅是想要开着铺子作为解闷之用,还是想要将生意做遍全大唐?”

李宇霎时间沉默下来,片刻之后摇摇头:“这个我也不知道!开始的时候就是为了玩闹,开一间铺子做解闷之用。不过经营了一年多,看着账上的的银钱渐渐多了起来,便开始对这商事感兴趣了,可是若是说要将生意扩展到大唐,这个可是从来没有想过。”说完看着张允文,“相公你先且说说,两者有何不同?”

张允文沉吟了一下,说道:“若是仅仅是做解闷之用,这间铺子便已经够了。最多再在长安多开几间。可是若想将生意做遍大唐,那可就不一样了。至于有什么不一样,你可以去问问林然,如今他的生意已经做遍了整个大唐,他知道的肯定比我多。我要说的却是商务以外的问题。若是开上一两家店铺,不过是小打小闹,谁也不会在意的。可是一旦要想将生意做遍大唐,势必会引起陛下、朝廷的关注。况且掌管庞大的商业网络,恐怕每日处理商务的时间会是很长,一天也歇不了几个时辰。妹子,这种局面你愿意看到么?”

李宇摇摇头:“那我可不要什么将生意做遍大唐,还是就在长安开上几家店铺算了!”

张允文笑了笑:“这样也不错啊!妹子有暇的时候来看看,其余时间自己安排,嬉戏游乐,可比管那些账务要好得多啊!”

李宇和支柔二人同时点点头,“嗯”了一声。

“另外,妹子既然为商,可不能为奸商啊!为商要以人为本,以德治商,出现什么灾患的时候,要拿出钱来安置流民,国家出现什么状况要尽力支援国家……”说道这里,张允文不由想起了抗战时期以陈嘉庚为代表的南洋商人,他们在祖国出现危难的时候,毅然伸出手来,支援国家。

李宇听得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