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大将军同意了?”张允文微微兴奋的说道。

“嗯,老夫同意了!不过记住了,不要把侦察营和炮兵给我全带走了!”

“哪儿能啊!”张允文笑道,“大将军放心吧,末将将带五百士卒,轻装出发,火炮什么的,末将是不会带走的!哦,对了,大将军,末将走后,炮兵之事可付与张浑,侦察营之事可交由赵毅!”

李靖微笑着抚须点头,表示知道。就在张允文出了大门之后,李靖起身,望着那副地图,不由陷入沉思。如今之势,却是颉利领军北蹿,自己这边出动大军追击。张允文向带领轻骑插在颉利之前,稍稍阻挡颉利北逃的路。而这边,李靖看着云州的方向,李绩的大军已经出动,正往西北方向插来。以突厥骑兵和唐军轻骑行军速度,唐军与突厥人遭遇的地点可能是在这儿,李靖的手指敲着地图上的一个黑点,白道。

十名手持短弓的突厥士卒在马上望着远方的地平线,猛地一打马臀。骏马受疼,大步奔驰起来。骑士控制这马缰,往不同的方向跑去。

他们是突厥的游骑,专门负责刺探敌情的。游骑通常携带一支短弓,若干箭矢和一把短刀,尽量少穿皮甲,马鞍上的东西也尽量轻。遇到敌人之后,不与接战,调转马头便狂奔离开。若是有人追击,则用短弓回身射击以自卫。所以,唐军对于这种游骑极为头疼,往来如飞,普通骑兵追不上,斥候骑兵人数太少,万一中了人家的埋伏又该怎么办。

然而今日,他们遇上了一支由五名侦察营士卒组成侦察小队。

当侦察营士卒做斥候之时,他们的装备却是要少得多。身上只穿有一件布衣,头戴皮帽,至于武器,则主要是钢弩和军刀军刺。和突厥游骑简装的目的相同,也是为了尽量减轻重量,节省马力。

这五名侦察兵领头的是宋乙这个微微发胖的家伙,他曾参加过劫杀突厥使团的那次行动,因表现卓越,骑术高超,被升为了队正。另外四侦察兵也是久经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兵。

在十名突厥游骑离开后不久,这支五人组成的斥候小队也来到了这儿。

“胖哥,听说了没,头儿带着刘诚他们在恶阳岭和定襄城那边好好的打了两仗,杀得突厥人仰马翻,真是太他娘的的爽快了!你说说,我们什么时候也可以好好的打上两场啊?”宋乙身边一位侦察兵笑着对宋乙道。

宋乙笑了一下,指着地上的马蹄印:“马上就可以打了!”

那侦察兵跳下马,俯身一看,只见地上那浅浅的马蹄印中,一株小草折断的根茎处呈现鲜嫩的绿色,而不是黄色,汁液正在往外面冒着。用手比划了一下马蹄印的宽度、长度,那名侦察兵道:“是突厥马的蹄印。看着深度,应该是突厥游骑,从这儿经过的时间不到一刻钟!”

宋乙点点头:“嗯,看来今天遇到同行了!这突厥大军离这儿恐怕不远了吧!”说着面色一肃,“传我命令,全员准备战斗,把这些突厥游骑给我找出来,一个个的灭了他们!”

四名士卒齐齐应了一声,从马鞍上拿出钢弩来,上好箭矢,策马顺着蹄印的方向疾驰而去。

跑了一段,众人赫然发现这马蹄印竟然分开了,却是突厥游骑分散侦察去了。

看着不同方向的蹄印,众人也不知该往那个方向去追。

拉下马缰,止住马步,一名士卒问道:“胖哥,怎么办?追还是不追?”

宋乙看了看马蹄印,再看看众人现在所在的位置,拍掌笑道:“追什么追,这儿这般大,谁知道那几个突厥人跑到哪儿去了。再说了,我们只有五个人呢,若是挨个的去找他们,也不知要到什么时候,万一漏了几个又该怎么办?”

四名士卒顿时点头如捣蒜。

“所以,本队正决定,我们来一次‘守株待兔’,就在这儿,等着那些突厥人来自投罗网!”

“嗯,胖哥,可是你怎么知道那些突厥人还会回来这儿?”

“你们看看这附近的地势,一马平川,唯独此处处在一缓坡之上,视野开阔,实在是一处绝好的瞭望点,若老子是突厥人,也会在这儿设一个流动哨所的!”

“胖哥果然高明!”

说完之后,众人开始行动起来。先是将马匹藏好,藏在离此处两里的低矮灌木中。然后小心俯下身子,将自己这方留下的马蹄印和移动痕迹慢慢遮盖、消除。最后在不远处扯下野草、灌木,织成一张伪装网,披在身上,再用草汁涂抹脸部和箭头,免得箭头反起的光芒惊了那些突厥游骑。

这几件事情做下来,就差不多花了半个时辰。

宋乙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和四名士卒一起,埋伏在这附近。

五人排列成一个反八字形潜伏在草丛之中,将此处缓坡半包围着。

剩下的就是等待。

其间,那些草地里的昆虫蚂蚁从他们身上爬过,在他们的肌肤上留下阵阵**或是刺疼的感觉,然而侦察兵们没有动上半分,仍旧用钢弩瞄准那处缓坡顶上。

他们知道,此时不能动,也许下一刻突厥突厥游骑便会到来,也许他们正好看见自己的一个动作。所以他们咬着牙,默默的忍耐,心中期盼那该死的突厥游骑赶快过来。

也不知等了多久,宋乙只晓得自己露在外面的手掌被蚂蚁爬过三次,被一只不知名的昆虫咬了一口。终于,那些突厥游骑陆陆续续的回到了此处。

一、二、三……

宋乙心头默默的数着人数。怎么只有九人,看那马蹄印明明有十人!他心头有些焦急与疑惑,尤其是看到那九人交头接耳一阵之后,便要打马离开。

当下也顾不得还有一人,宋乙瞄准当先的一名游骑,扣动了扳机。

只听一声轻微的弦响,那正准备上马离开的突厥人后脑上立刻插了一支箭矢,顿时身形一僵,缓缓倒下。

见自己的队正射出一箭,剩余四人几乎同时扣动扳机。四支箭矢准确的插入四名正在惊疑之中的突厥人的身上。

剩余四名突厥人看着同伴中箭,顿时知道这里有埋伏,本着受到袭击,一时间离开的原则,四人快速上马,就要离开此处。

这时候,只见五名脸上斑斓,身披草叶树枝的人形生物猛地从地上爬起来,往那四名正要离去的突厥人冲去。

突厥游骑眼见这忽然冒出来的五人,尤其是看见他们脸上绿色、黑色混杂的斑斓状色彩,顿时大惊,不由自主的拉了一下马缰。本欲起跑的马匹顿时停了下来。

这个时候,只见那五名侦察兵猛的向下拔出腰间的军刺,一下子朝四人投掷过来。五把军刺插在三个人身上,有两个突厥人非常悲惨的挨了两刺,还有一人却是一刺也没有挨到。

毕竟这是仓促出手,彼此之间没有什么战前的目标分配,所以出现重复伤害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剩余的那名突厥人听见同伴的惨叫,那里敢停留,一阵鞭子狂击马臀,马匹像抽风了一样,四腿狂奔,眼看就要离开此地。

这时候,宋乙好整以暇的抽出箭矢,拉开弩弦,上好箭矢,瞄准那仓皇狂奔的突厥游骑。

马匹的速度非常快,就在宋乙上弦瞄准的时候,已经跑到了百步的位置。而钢弩射程只有有一百二十步,眼看那游骑就要冲出钢弩的射程,宋乙猛的一扣扳机,一直弩箭飞射而出,直插在那名突厥游骑的后背之中。

那人身体往前一扑,却没有落马,马匹仍旧载着他狂奔离开了此地。

“该死!”宋乙大骂一声,“妈的,既然突厥游骑出现,那其主力必定不远,我们得快些将情报告诉给大将军!”

说着,骑上遗留在地的突厥马,往东南方疾驰而去。剩余的四名侦察兵也翻身上马,直追宋乙而去。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三章 白道之战

 五千骑兵,两万步卒。这就是李绩所带来的兵力。

在得到宋乙传过来的消息之后,李绩立刻命令全军加速前进,自己带领着五千骑兵先行一步,副将则带着步卒在后面急行。

临行之前,他特地吩咐副将,让他带着步兵以最快的速度赶过来。

五千精骑之中,李扬带领的一千侦察兵也赫然在列。

“宋乙,你说的那个位置在何处?”李绩坐在马上,问着身边的宋乙,“若是能先带着我军先行发现突厥人,那本将军便可以不治你疏忽之罪!”

宋乙一听到这句话,当下满脸谄笑:“嘿嘿,大将军放心,小子把那地方记得可紧了,就算是闭上眼睛也能找得到!”

李绩笑骂一声:“那还不快些带人去!”

宋乙连忙“喏”了一声,带着一大群骑士纵马而去。

李绩看着他们去的方向,呆坐在马上,似乎陷入沉思。在他身边,骑士纵马如风而过。

就这样,李绩带领的五千精骑人不卸甲,马不下鞍,行军如风,很快就到了当初宋乙他们伏击突厥游骑的地方。

刚到达这里,一名侦察兵就过来道:“启禀大将军,我军到达此地的时候,突厥游骑已经占领此处,并设下哨所。我军强攻之后,拔除此处哨所。突厥游骑四散溃逃。宋队正已经带着人去追击去了!”

李绩点点头,一面下令骑兵下马休息,给马匹喂食清水、豆粮,一面派出侦察兵四下侦察。

此时已是日过正午,众骑士饥渴难耐,但是因没有得到命令,不敢用餐,只好看着胯下马匹咀嚼着豆粮。

李绩抬头看看天色,今日云层很厚,遮住了阳光。却闷热得紧,就像夏日里下暴雨前的那种令人抓狂的沉闷。

“看样子要下雨了!”李绩喃喃说道。看着士卒吞咽口水的样子,李靖让士卒们用餐,自己也拿出一张大饼就着清水吃了起来。

就在众士卒用完餐后不久,数名侦察兵纵马疾驰而来,当先的正是宋乙。这胖子一下马,便连滚带爬的跑到李绩身边,也顾不得行礼,对着李绩便道:“大将军,发现突厥人了,在北面四十多里处!好家伙,那人可真多,据估测,骑兵恐怕有两万人左右,步兵有一万五千人左右,不知道是不是突厥的主力?”

李绩右手拿着马鞭,轻轻敲击这左手手掌,片刻之后忽地一笑:“管他是不是突厥的主力,就算他不是突厥主力,只要我军吃下了这几万突厥军队,到时候颉利还不心疼死!当然,若那颉利就在军中,那就更好了!”说完面色一肃,“传令兵,传我命令。全军立刻出发,往北方出发,沿途遇上突厥游骑,不用追杀,放任他们而去。待遇上突厥军队之后,只准下马放箭,若是敌军来攻,即刻退走,不得接战。如是再三,反复袭扰,拖住突厥前进步伐,等待我军步卒!”

五名传令兵齐齐抱拳行了一礼,然后往不同的方向跑去。没过多久,大唐的骑士们纷纷翻身上马,往北方奔驰而去。

四十里路对于骑兵而言不过是半个时辰的路程。沿途之上,突厥游骑出没,飘忽不定。然而唐军并没有管他们,自顾匆匆赶路。

半个多时辰之后,唐军终于看到了那些突厥士卒。

只见宽阔平坦的草原之上,一万五千名突厥步兵正整齐列队,排成三个大方阵,呈品字形静静立在草原上。手中拿着短弓弯刀,似乎在等待着唐军的进攻。

而在步兵之后,两万突厥骑兵正坐在马上望着这边的情形。毫不怀疑,只要突厥步能抗住唐骑的攻击,这两万骑兵便会将唐骑包围起来加以歼灭。反之,若是突厥步兵被唐骑打败,这些突厥骑兵会立刻调转马头,抛下步兵逃亡。

五千唐骑在离这三个步兵方阵一里左右停了下来。此刻李绩已经到达军中,看着对方摆出的这种阵势,他不由撇撇嘴,对身边的李扬道:“看似坚不可摧,实则不过土鸡瓦狗!”

李扬赶忙送上一句:“大将军高明!”

李绩顿时微微一笑,一挥手道:“行动!”顿时间,五千骑兵双腿同时轻轻的夹了一下马腹,骏马缓缓的行走起来。

那边突厥人见到唐军这般动作,顿时有些奇怪,这些唐骑在干什么?这么近的距离不用冲锋,却缓步慢行?当下,那突厥将领传下命令,让步兵也缓缓前行。走了几步,那看似整齐的阵型便开始乱了。

于是,一步一骑两支军队慢慢的在这辽阔的草原上慢慢的前行、靠拢。

当唐骑离突厥步兵还有二百步的时候,齐齐止住马步,大部分骑兵翻身下马,站立在马旁,取出长弓,拿出五支羽箭插在地上。还有一部分骑兵没有下马,却是拿出了钢弩,在马上瞄准前方缓缓行来的步兵。

唐军所用的弓乃是步弓,全是长弓,多为二石,射程一百六十步。而突厥所用的却是骑弓,在奔跑的马上为了易于瞄准,全是短弓,能上一石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和唐军步弓的射程想比,这突厥短弓的射程仅仅只有百来步。

从下马到取弓插箭,这段时间里,突厥步兵已经慢慢的走到一百八十步左右的位置。

唐军抽出一支箭搭在弓上,却不开弓。等到突厥步兵进入射程之后,在一名骑在马上的将军的吆喝声中,齐齐拉开弓弦如同满月,举弓四十五度,然后同时放手。

“铮——”一阵弦响过后,一阵箭雨射上天去,然后猛的落在那支正迎面而来的步兵方阵中。

“啊——”没有盾遮挡的突厥步兵面对从天而降的箭雨,只能用血肉之躯前来迎接,顿时发出一阵惨叫声,也不知有多少突厥步兵被羽箭贯穿,钉在了地上。

待唐军射出二轮时,那个方阵便开始崩溃,突厥士卒如同潮水一样仓皇后退。军阵之中的突厥官员面对这溃散的步兵也是没有办法。

剩余的两个步兵方阵停下脚步,站在唐军射程之外,却不敢再前进了。

骑在马上的突厥将领狠狠的看了这些步兵一眼,在看看那些尚未上马的唐骑,心头犹豫不绝,到底是撤退呢,还是一鼓作气歼灭这是唐军骑兵?

思忖片刻之后,这位突厥将领猛的抽出弯刀,朝唐军的方向一指,大喊一声:“杀!”

就在突厥骑兵大吼一声,开始冲锋的时候,唐军骑兵迅速收回地上的羽箭,然后翻身上马,调转马头,往小心的往后方走去。

走了一段,唐骑这才开始纵马奔跑,一直退后了两三里,这才止住马步,转过身来,望着突厥骑兵冲过来的模样。

当突厥骑兵冲到那些唐骑下马射箭的地方时,冲在最前面的一排骑兵竟同时失蹄,齐刷刷的栽倒在地上,接着被后面涌上来的骑兵踏碎。

然而悲剧并未结束,那些突厥骑兵不断的栽倒。在一道长不过五十步的路程上,竟然倒下了不下两百骑。

这却是侦察营的士卒在唐军下马,射出弓箭的时候,制造出的一个个陷马坑,使得突厥骑兵冲锋的时候损失这样惨重。这种工具有手臂粗细,半尺长,由薄薄的一层铁皮打造,底部是一个尖锥形的尖头,用的时候将它插入泥土中即可。侦察兵们每人带了两三个,密密的布在这段不到五十步的路途中。

通过这段充满陷马坑的道路之后,面对着不到三百步的唐骑,突厥人心头涌起一股兴奋。

就着这时,那些唐骑竟然调转马头,往两边纵马跑去,露出一大块空隙来。这时候,突厥人才看见两个整整齐齐的步兵方阵正静静肃立,当前几排步兵却是手持重型陌刀,身披重甲的陌刀兵。而陌刀兵之后,一支支朝天倾斜的箭矢闪烁着寒光。

就在唐骑射出二轮弓箭时,副将带着步兵已经赶到。看着气喘吁吁的步兵,李绩直接让他们结阵迎敌。待步兵迅速结成阵型之后,又传令令骑兵返回,准备配合步兵作战。

而这个时候,突厥骑兵刚好冲锋了。

骑兵冲锋起来,一往无前,只进不退,根本就停不下来。若是前面的骑兵想要停下来,也会被后面的骑士给冲倒在地,那可就危险了。

所以,两万骑兵只好硬着头皮往唐军已经结好的军阵中冲。

眼见突厥骑兵进入射程,只听得一声整齐的弦响一万多支箭矢飞上了天,然后又猛的落在正在冲锋的突厥骑兵中。正在奔驰的突厥骑士就像被什么重物砸中了一样,人仰马翻,数不清的骑士被密密的箭雨射中,跌翻在地,然后被后面的骑兵踩踏过去。

就这样,在短短的一百六十步距离内唐军共射击了五轮。

这个时候,突厥骑兵已经冲倒陌刀兵面前。

高大健壮,身披重甲的陌刀兵成阵列挥舞这种长近丈的武器,锋利的刀锋劈过突厥骑士,将他们连人带马劈成两段。鲜血喷涌,将陌刀兵染成了红色,直如地狱里爬出的恶魔。

所谓“如墙而进”,指的就是陌刀兵的刀墙,由于陌刀兵排成密集阵型,所以陌刀只能刺或者劈。随着时间的推移,陌刀兵前面便堆积起了一层血肉筑成的墙。

虽说陌刀兵是各军选拔出来的健壮之士,然而长时间挥动这重达十五斤的陌刀,也渐渐感到吃不消了。不时可见刀墙上的陌刀兵被突厥骑兵砍到在地。

李绩看着战场上的局势,手中令旗一挥,五千骑兵如同猛虎一样绕道冲入突厥骑兵的后方,手中马槊刺出,如同砍瓜切菜一样大肆收割着突厥骑士的性命。

正文 第二百一十四章 求和

 在步骑夹击之下突厥骑兵抵抗了片刻,军心开始动摇,那些突厥将领渐渐开始控制不住手下的骑兵。

李靖瞅见空隙,顿时抓住机会,大吼一声:“击战鼓助威,令全军压上,一举歼灭这股骑兵!”

“咚——”粗大的鼓槌敲击着巨大的战鼓,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响,

唐军闻得这鼓声,但觉心潮如涌,心头激荡,不由自主的大声吼道:“杀!”

浩浩荡荡的唐军步卒呈半包围状压上,中间,突厥骑兵和大唐精骑正在厮杀着。

就这样一直厮杀着,刀兵碰撞之声和喊杀声响彻天地,流出的鲜血染红了草原,一具具人或者马的尸体横躺在战场之上,不时被突厥骑兵或是大唐步骑践踏。

终于,眼见周围的同伴越来越少,突厥将领不敢再恋战,对着身边的骑士大吼一声:“突围!”便在他们的护拥之下,往外跑去。

以此为引子,越来越多的骑兵开始加入到突围的行列。而这次行动也由突围演变成了溃退。

“大旗前移,令骑兵追击!步卒往突厥步兵方阵压上!”李绩一看突厥骑兵溃退顿时又下令道。

而在他下令之前,骑兵在追击了一段之后便停了下来,看着身后的帅旗大橐。若是主将没有下令追击骑兵私自追击,那可是不听号令,按军法当严惩。另外,是否追击还要看主将对敌撤退的情形进行判断,是佯退诱敌,还是真的仓皇逃窜。

回头望见身后大旗正往前移动,骑兵们顿时兴奋的大吼了两声,迅速分成若干小股,往突厥骑兵逃窜的方向追击而去。

至于那突厥步兵,面对徐徐压上来的大唐步卒,他们明智的选择了放下武器投降。想来也是,打又打不过,跑也跑不过四条腿的骑兵,若是拼死抵抗惹怒了这些大唐军士,说不定来个坑俘,倒霉的还是自己。

从午后时分,一直厮杀到天色将暮,唐军终于将这三万五千人的突厥军队彻底的消灭。

在篝火之下清点结果,此战共消灭突厥步骑合计八千二百人,俘虏二万一千人,余者溃逃,追之不及。

而唐军的损失陌刀兵三百四十七人,这可把李绩心疼坏了。而普通步兵死亡重伤八百六十人,轻伤一千三百多人。骑兵重伤死亡六百多人,轻伤九百多人。总的说来,战绩还是不错的。

关于这些战俘的处理问题,李绩有些头疼,杀俘肯定不行,放了根本不可能,只好令人将他们押回朔州城,集中关押。

于是,李绩决定分出两千步卒在三日押着这两万战俘南下朔州城,自己则是带着步骑继续往北方奔去。

李绩起骑着高头大马慢慢的行走在道路之上。两旁是过膝高的野草和灌木。

大军在白道休整了一天,恢复了不少的精神,一路行来,昂首阔步,士气高昂。

就在这时,忽然听见路旁传来一个声音:“敢问是李绩李大将军的麾下么?”

声音一发出,众步骑顿时拿起手中武器对准声音传来的方向。

李绩一听见这个声音,正有些纳闷的时候,一名侦察营士卒忽然大叫一声:“王老大,是你么?”

这士卒的话刚刚落下,只见路旁草丛之中猛地站起一个身影,众人正要攻击,那人道:“别误会,别误会,我是侦察营的王克!”

起先问道“王老大”的那名士卒微微兴奋的指着那身影说道:“王老大,果然是王老大!”

其余侦察营士卒闻言微微一笑。

见是自己人,众士卒放下手中武器。

身穿绿色伪装网的王克走到路中,向李绩行了一礼:“属下王克,见过李大将军!”

李绩看着面前这位脸上涂得乱七八糟的士卒,有些迟疑的问道:“你是我的麾下?”

王克摇摇头:“属下跟着张将军现在李靖大将军麾下!”

李绩一听,赶忙问道:“既然你出现在这儿,那李大总管也在这附近了?”

王克点点头:“李大将军的大帐在离此处二十里外的北方!正等着大将军呢!”

李绩点点头,向身边的传令兵道:“传我命令,全军加速前进,早日和李大总管合兵一处!”

四下是一片旷野,晚风吹过,深至膝盖的牧草迎风摆动。

颉利可汗的大帐便是在这旷野之中。围绕着大帐,星罗棋布的排列这大小不一的近千个毡房、帐篷,如同众星拱月一般。

然而此时的营地内却弥漫着一股惨淡的倾颓之气。

颉利坐在大帐之中,双眼怔怔的看着面前的地图。义成公主坐在旁边,却是轻叹口气,沉默不语。

一时间,大帐内除了燃着的牛油大灯偶尔发出“噼噼啪啪”的灯花炸裂声之外,悄无声息。

这时候,大帐门帘倏地被拉开,一众突厥重臣依次进入大帐之中。

默默的行了一礼之后,众臣各自寻了一位置坐下,齐刷刷的看着颉利。

颉利头也不抬,用低沉的声音道:“本汗决定,向李唐的皇帝上表投降!”

此言似乎早在众臣的预料之中,除了那右贤王。只听他诧异的说道:“什么!你要投降!你可是突厥的可汗,怎能向中原的皇帝投降呢?”

颉利看了右贤王一眼,淡淡的说道:“恶阳岭之役,我突厥损失万余人,定襄城降,我军损失两万人,昨日白道之战,我军损失近三万人。三场大战下来,我突厥已经损失六万余人,剩下的军队不足五万,何以能与李靖李绩二将抗衡。况且他们二人已在白道合兵一处,挟胜追来,势不可挡,若是不投降难道还要让他们把我们统统活捉了不成!”

右贤王听到颉利这般说,当下沉默不言。片刻之后,才幽幽说道:“我突厥时运不济,天不佑我!唉!”说着一声长叹,却是让大帐之中充盈着一股浓烈的悲壮情绪。

颉利却是笑道:“我知叔父一直以来为我突厥呕心沥血,对于这投降之事,定然是心中颇有芥蒂。但是,本汗投降却不是真的降他大唐,只要大唐能停战,将那李靖李绩二将调回长安,我突厥便可从容迁往漠北之地,收服薛延陀、回纥诸部,休养生息。十年之后,定能洗雪今日之恨!今日投降,换来休养生息,这何乐而不为呢?”

听了这话,右贤王才渐渐舒展开眉头来。

帐中大臣顿时纷纷出言附和。

然而一旁的义成公主则是呆呆的看着地图,看着长安城的位置,脑中却在反复的考虑道:“大唐会让我们降么?”

大唐贞观三年十一月初十,颉利率众到达铁山,于阴山下重开牙帐。

大唐贞观三年十一月十二,颉利派出使者前往李靖李绩二将大帐,献上降表,表示愿意率众归顺大唐。

消息传回长安,李世民龙颜大悦,派出以鸿胪寺太卿唐俭为首的使团,前往突厥牙帐,与颉利商谈议和之事。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五章 使团

 一支车队正慢慢的行驶在草原之上。

唐俭坐在车内,抱着使节节杖,双目微微阖着,似在小憩。然而熟识他的人却知道他这是在思考问题。

对于突厥,唐俭已经不是一次打交道了,伍德初年的时候,他便出使过突厥。这也是李世民相中他,让他出使突厥的原因。

马车车轮压在牧草之上,发出“轧轧”的响声。

“国公大人,前面便是二位李将军的大营了,国公大人要不要进去一趟?”驾着马车的侍从看着不远处耸立的毡房帐篷、栅栏哨塔,隔着布帘轻声问道。

慢慢睁开眼睛,唐俭沉默片刻,最后说道:“算了,还是不去的为好!”

一来唐俭是考虑到自己和和谈使者,而那二人是主战将领,二者之间,难免产生矛盾。二来嘛,便是唐俭和李靖李绩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在朝廷中是很常见的,这便是武德老臣与贞观新臣之间的矛盾。虽说裴寂已经被赶出了朝堂,可朝堂之上仍旧活跃着几位武德朝留下的硕果。见到裴寂的遭遇,难免不兔死狐悲,所以对这些贞观新臣,多有抗拒。

车队慢慢的绕过军营,往西北而去。

而在军营之中,准备迎接使团的李靖李绩二将得到手下来报,说是使团绕过军营而去。李靖倒还没什么,只是面目冷淡如水。而李绩却是大怒道:“这老匹夫简直是不把我等放在眼里!”

车队之内,唐俭悠悠的望着窗外的风景,心头却思量着若是此次谈判能成,自己会增添多少功劳,又可为子孙创造多少荫泽。

思忖一阵之后,他抚摸着手中的节杖,又开始考虑在与颉利谈判时的问题了。如何让突厥内附中原?如何能让他们感恩戴德?大唐又需要付出哪些代价?凡此种种,皆在考虑之列。

十一月的草原开始冷了,寒风在平坦的土地上刮过,吹起枯黄的牧草在地面上翻滚,偶尔一两根在萧瑟的风中飞上了天际。

使团就这样在草原上慢慢行了两日,只觉地势渐渐起伏,树木渐渐增多,众人知道,到达阴山了。

阴山山脉横亘于整个漠南,从河北道一直到河套地区西边,绵绵两千多里,最宽处达百里,算得上是北地一山了。

突厥牙帐便设于阴山以南,一个名叫铁山的地方。如今使团到达阴山,只消沿着阴山脚下往西走,即可到达牙帐。

到达阴山脚下的时候,唐俭特地出来看了一下这宛如巨龙横卧的山岭,气势恢宏,势拔云霄,让人不由生出膜拜之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唐俭看着阴山,却不由得想起眼前这座雄伟之山不久之后将是大唐疆土,心头顿生豪迈,“哈哈”大笑两声,正欲钻回车中。

这时候,一个声音传来:“什么事让唐大人如此喜悦,在此大笑?”

一听的有声音发出,那些护卫使团的士卒赶忙抽出手中武器,直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唐俭闻言,转过身,望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到一个穿着黑色衣甲的身影,面带不可思议之色:“允文?你怎么会在这儿?”

来人正是张允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