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道宗闻言,当即拱手向北房和东房说道:“二位前辈有礼了!看来此事能成与否,还在二位的一念之间啊!”

二人对望一眼,先是拱手回礼,接着那东房的王盎道:“江夏王真是太抬举老夫了,老夫不过一届腐儒,哪能一言而决啊,还是听北房怎么说!毕竟是北房掌管我王家的粮草仓存!”

北房王晋见王盎竟然推给自己,心头微微不悦,口中却道:“此事尚需斟酌一下!嗯,我平时管事较少,还是让王安过来说说我王家粮草情况,然后再行定夺吧!”

张允文听得二人的言语,便知道他们已经有所松动。又听到王晋说找王安上来,当下心头微微一笑。

没多久,那顶着两个黑眼圈,神色显得有些萎靡的王安便弯腰走上堂来。张允文一看道这王安,便可猜测其萎靡的原因。一嘛,恐怕是担心自己的宝贝儿子,二嘛恐怕便是劳累的。想着这王安要在几日之内弄清王家账目,还要想出恰当的的理由让自己老爷同意方案,实在是一件破费脑力的事。

王安来到堂上,先做了个四方揖,目光一扫,看见李道宗和张允文,却是若无其事的移开。但张允文还是感觉到了目光中的那中带着焦急关切的询问。

“王安,这几日你查了王家的诸多账目,你来说说,若是我东房同意这事,会不会对我东房有所影响?”王晋问道。

“回老爷的话,如今仓库内存粮十二万石,太原三大粮行内有四十万石的粮食正在出售,再加上散布在整个河东关中诸州的粮行供给一百一百一十万石粮食,完全足够!”王安说着顿了一笑,“不过正在销售的粮草的数目是由四老爷告诉小人的,小人尚未查实!”

王安口中的四老爷,却是负责商务的外房王屈。

王屈起身向众人道:“诸位不必对此数目有疑问,这些皆是有帐可查!”说完,又坐回原处。

那王安接着道:“这几日天气晴好,小人在库房之中转了一下,发现那些拿出来晒的粮食,很多已经发黄,乃是前年的粮食。最多再存放一年,便不能食用。所以小人还请老爷做主处理了仓库中存余的粮食!”

王安此话,没有直接回答王晋的话,、而是陈述了王家粮食库存现状,从侧面回答了王晋的话。既然很多粮食都已经放得发黄霉烂,难道还不能供应军中用粮么?

然而听道王安这话,李道宗和张允文的脸色不由难看起来。

王晋点点头:“既是如此,只要不影响我王家的春播秋收,那我东房同意便是!”

听到王晋的表态,李道宗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而那东房的王盎看了一眼王晋,面无表情的道:“既然北房也同意,那我东房也没话说!”

于是,王家四房尽数同意。

李道宗对着王琼笑道:“老族长,既然四房皆已同意,你看这……”

王琼接口笑道:“呵呵,既然四房已经同意,那老夫也同意就是!”

李道宗顿时大喜,躬身道:“多谢族长及各位长辈成全!”

这样,关于这王家的牲畜换军粮之事,便已经敲定了。

接着,李道宗和张允文等人在王家吃了一顿家宴,其间气氛融洽,一团和气,自不待言。

当李道宗和张允文离开王家时,王琼看着二人离开的背影,却是微微一笑:“这人真是好手段啊!只求目的,不择手段。老四啊,你的眼光可是不错啊!”

王琼转过身,看着身边的王屈说道。王屈微微一笑,也不说话。

而在王琼旁边的几案上,几本古籍凌乱的摆放着,正是张允文送给王福的那几本。

“呵呵,道宗兄,这次的任务终于完成了,实在不易啊!”张允文笑着对李道宗道。

李道宗也是微微一笑:“允文,这次可全是亏了你啊!若不是你,为兄还真不知如何能让这王家同意陛下的要求!”

张允文连忙谦虚两句,然后看着长安的方向:“道宗兄,既然我等已经完成任务,那可以返回长安了吧!”

李道宗点点头:“嗯!为兄决定明日便返回长安,早做准备!”

而此刻在清徐县的一座民房里,一名三大无粗的汉子正无奈的哄着一名哭泣的三岁幼儿:“娃娃乖,不要哭了,明天我就带你去见母亲!”

而那名幼儿依旧大声哭泣不止。

屋内另两名大汉看着那名幼儿,不由齐齐的苦着脸,心头同时念道:“师父啊,什么时候把这小孩放回去啊!”

长亭边上,王屈带着一众王家子弟正在为李道宗和张允文送行,王妍也赫然在此列。除了王家,还有太原城的大小官员,也皆在长亭相送。

“呵呵,老夫当年一见张将军,便知张允文非是池中之物,今日再见,已经是一方公伯了!”王屈在和李道宗寒暄道别之后,又对着张允文说道。

张允文笑道:“王老丈谬赞了!当年在洛阳之时,还是多靠了王老丈能让出宅子,小子这才有安身之处,后在长安的时候,又承蒙老丈让出酒楼。老丈高义,小子多谢了。”

王屈“哈哈”一笑:“那些不过是身外之物,休得再提!今日老朽在此送别张将军,说不定来日你我便会在长安相见!” 说完,又是一阵大笑,转身向又李道宗走去。

而这时,那王妍则是走上两步,对着张允文道:“张将军,你说过要重重酬谢姑……本小姐。本小姐还没有得到你的酬谢呢,你就要离开!这可怎么说啊?”

张允文顿时拍拍胸脯:“放心吧妍姐,若是哪日你来长安,尽管吃我的,住我的,小弟保证眉头都不皱一下!”

王妍对于这句承诺还是有些满意。只见她拍了拍张允文的肩膀:“好!那本小姐一定去!”

这送别的仪式没有举行多久,李道宗和张允文便慢慢的前往返回长安的道路了。当然,在进过清徐县的时候,张允文特地将三名徒弟接了回来,将那名幼儿送了回去。

当张允文接郑方廉三人时,发现三人竟然皆是神色萎靡,一脸倦容。见到张允文,三人无不激动的说道:“师父啊,以后你别让我们再去干这种差事了,和小孩子在一起实在是太累了!”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三章 铁勒使团

 虽然在颉利可汗上表称臣之后,边疆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的和平,就连一二月份,突厥也没有南下侵犯中原。可是,在出现了突厥使团遭劫之后,突厥人再次蠢蠢欲动了。

贞观三年三月,突厥胡骑一万越过长城,袭扰云州。同月,胡骑劫掠夏府。四月犯幽州。

一时间,大唐北疆又进入了战备状态。

而在漠北草原上,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和回纥的回珠可汗两名可汗正准备派遣使团,朝见大唐皇帝陛下。

为此,他们找来了李道玄这位王爷和那些中原来的官员,详细询问组建使团的人员配置和贡品准备。

李道玄也是个趣人。首先,他将手底下几名礼部官员全部塞在使团里面让铁勒人顺带保护他们回长安,接着在确定使团人数的时候,直接狮子大开口,报了一个五百人,其中四百是战士。当然,他拿出了一套合理的说辞说服了二位可汗,像什么铁勒使团南下,突厥必定有所行动之类的话语,硬是让铁勒人派出一支大的使团。最后在确定贡品时,李道玄尽捡贵的挑,像什么琉璃珠、波斯猫眼石之类的珍宝以及貂皮人参之类贵重物品。

虽然两位可汗明知道李道玄是故意的挑了一些贵重物品,可他们依然照着做了。毕竟这是漠北一次上贡中原皇帝,是要郑重一些。

至于使团的头领,真珠可汗让自己的弟弟统特勒担任。回珠可汗的一个叫做纥骨莫的侄子也加入使团,成为一个副头领。

在四月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这支人数多达五百人的使团浩浩荡荡的上路了。由于这支使团拥有四百强悍的战士,所以开春之后那些饿得发慌的野狼、狐狸之类的走兽并未在这支使团手中讨得好处。受到袭击的使团也并未动手将这些野兽全部杀死,而是留下了一堆的尸体之后继续南下。留在身后的猛兽啃食着地上的尸体。

而在穿越大漠的时候,这铁勒使团非常倒霉的遇上了沙暴。只见狂风呼啸,将黄沙吹得漫天飞扬,拳头大小的石头随风遍地乱滚。五百人结下一个圆阵,将牲畜等捆在一起,人也互相扶持呆在中间,这样一直熬过沙暴。当风声不在,众使团的人露出头来,却发现大腿以下尽被埋在厚厚的黄沙中,所幸上贡之物没有被吹走。最后清点牲畜和人员时,发现牲畜少了近二十匹,人员少了十余人。

好不容易跋涉过大漠,进入漠南,到达突厥的势力范围时,众人更是高度戒备。谁知道这突厥在知道使团的消息之后会不会派出大军劫杀。

然而在漠南草原行了几日,众人才发觉这种担心有些多余,整个草原除了一些小部落之外,几乎没有看见什么游骑。而那些礼部官员一言道出了其中关键:这些突厥人肯定进犯中原去了!

果然在他们离长城不远时,遇到了空手而回的突厥部队。这支将近万人的突厥部队看到铁勒使团,当即冲了过去。不过铁勒使团早已发现他们,统特勒这位头领立刻下令往东方向而去,留下两百名铁勒人负责断后。

突厥人在消灭两百铁勒骑兵之后,一次次的衔尾追杀。而使团也一次次的将铁勒战士留下阻敌。终于,当前面出现一支身穿黑色衣甲的军队时,那些突厥人最终退却。而此时使团只剩下一百多人。

这支出现在他们面前的身穿黑色衣甲的军队却是驻扎幽州的大唐军队。而在他们以东百里处,便是幽州城。

在这支军队的护送下,使团来到幽州。在幽州休整了两日,这支减员大半的使团才动身出发,前往长安。

经过几天的休整,使团头领统特勒看起来精神勃勃,骑在马上,看着和草原截然不同的风物,不时和身边纥骨莫及几位礼部官员说这话。言语之中,隐隐有种对大唐的憧憬。

这样,使团沿官道而行,白日赶路,夜宿驿站,一路大张旗鼓,所过州府尽皆知道这支使团乃是铁勒使团。而早在使团在幽州休整时,幽州都督已经将使团到来的情况上报给了朝廷。所以,使团一路上行来,其动向及言语被朝廷知晓得一清二楚。

就这样,使团行了半个多月,终于进入关中,到达长安。

当统特勒等人见到长安城时,顿时被长安城恢宏的气势给惊呆了。站在长安城外,高大厚实的城墙从眼前一直往两边排开,不断延伸,似乎没有尽头。城墙之上那三层高的城楼高高的屹立,站在它的下面,一股强烈的气势压迫而来,让那统特勒不由勒马退后两步。

单单是城墙和城楼就已经如此,统特勒几乎不敢想象长安城内、皇城之内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

策马进入城中,迎面便是一条宽达十丈的大道——朱雀大道。此时朱雀大道两旁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但中间留出来供行走的道路,也足足有六丈宽。坐在马上,举目四望,只见长安恍如棋盘,规划整齐统一。条条街道笔直,往往从 街道这一边一直可以望到街道的另一头。而在北方,那里的建筑比起周围的要明显高上一大截,层台耸立,建筑错落。

看到这一切,那统特勒一时震惊,不由呆住了。

在迎接的礼部官员的带领下,铁勒使团被安置在番馆。至于几名随同回来的礼部官员,则是被李世民召见而去,详细询问在张允文离开漠北之后发生的事以及使团南来大唐时遇到的情况。可以肯定的是,经历了这么多事的几名礼部官 员仕途无量,尤其是在李世民罢免大量的老臣之后。

早在使团到达幽州时,李道宗和张允文便已经返回了长安。

回到长安才几日,李道宗便被一纸令下,到灵州担任大都督去了。而张允文,则是继续他的日常工作。

至于李神通在陇西李家和李孝恭在范阳卢氏那边的情况,却是不尽如人意。二人虽然是宗室内赫赫有名的王爷,但是那二家并不买他们的帐,谈了十多天,李家和卢氏皆只愿各自拿出十万石军粮来做交换。听到这个消息的李世民,在太极殿偏殿里狠狠的将这两家骂了一通,同时借故将朝廷内李氏和卢氏的几位官员训了一顿,算是出出气。

这军粮之事就算完毕了。

二日便是铁勒使团觐见大唐皇帝陛下的日子。统特勒和一众使团成员在番馆内准备了许久,打扮得衣着光鲜,这才跟着礼部的官员进入皇城之中。

皇城之中的建筑更加的高大巍峨,也更加的线条优美,只见拱顶飞檐,箕张如翼,琉璃明瓦,熠熠生辉,檐牙高啄,如翚斯飞,回廊曲折,雕栏画栋,比起昨日所见长安城内的情形不知又要豪华多少。

看到这些,铁勒使团一众人不由拘谨起来。

在内侍的引导下来到太极殿外,内侍轻声道:“诸位大人,请在此稍候,待会儿有人自会带你们进去的!”

等候片刻,只见另一名内侍匆匆过来,对统特勒等人道:“诸位大人,陛下传召!”

统特勒等人对望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喜悦和紧张。

迈步进入宽阔的大殿,统特勒只觉无数双凌厉、深沉或是博大的目光齐齐望向自己,一股沛莫能御的气势直往自己压来。这种气势,比起自家长兄真珠可汗的气势还要强烈十倍、百倍。

未及到殿中,使团中的五人已有两人受不了这种气势,“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统特勒和纥骨莫见状,也只得一齐跪在地上。

坐在龙座之上,身形沉稳如山的李世民看着离自己尚有十余步的铁勒使臣倏地跪下,不由轻笑道:“诸位爱卿看看,这漠北铁勒虽是蛮荒,却是深懂我天朝礼数啊!”

文武众臣顿时一笑,那种如同山岳般的气势陡然消失不见。

统特勒和纥骨莫对望一眼,皆从对方目光中看到一丝惊骇。

“蛮荒小臣统特勒、纥骨莫向大唐天朝皇帝陛下献上草原大汗最为深厚的敬意!”统特勒和纥骨莫同时叩首道。

李世民和颜悦色的说道:“二位爱卿起来说话吧!朕也向你们大汗表示热烈的问候!”

跪在地上的二人起身向李世民表达了谢意,然后统特勒从怀中摸出一份羊皮卷来:“尊敬的皇帝陛下,这是我们大汗令小人送来的臣表!还请皇帝陛下一观!”在这里站了半会儿,统特勒已经有些习惯,不似开始那般拘谨。

纥骨莫也连忙拿出一张羊皮卷:“这是使团带来的礼物!”

一名内侍手捧托盘走下大殿,将两张羊皮卷收好,又捧着托盘回到李世民身边。

李世民捡起两张羊皮卷看看一下,顿时发出一声爽朗的笑声:“刘贤,给朕念出来!”

刘贤躬身一礼,拿起羊皮卷,用尖利的声音念道:“漠北草原真珠可汗、回珠可汗顿首叩拜……”接下来就是一通恭维话,最后,两位可汗在羊皮卷中道,“愿永为大唐藩篱,世镇北疆!”

这臣表一念诵完毕,文武众臣同时齐声道:“恭喜陛下!”

李世民“哈哈”大笑两声,示意刘贤继续念。

刘贤又念道:“小臣上贡上邦,贡羊万口,牛五千,马三千,琉璃珠百颗,波斯猫眼石百颗……”

一长串礼物念诵下来,群臣顿时议论纷纷。

李世民也是龙颜大悦的对统特勒道:“来人,赐薛延陀可汗夷男,回珠可汗菩萨金刀一口,缠丝金鞭一具,铁勒诸部,有大罪者斩之,小罪者鞭之。!”

那统特勒和纥骨莫听到李世民的赏赐,顿时面带狂喜,同时跪下道:“多谢大唐皇帝陛下!”

看到二位使臣欣喜若狂的样子,站在朝堂前面的几位大臣不由在心头微微冷笑两声:“哼哼,这金刀金鞭可不是那般好拿的!回到漠北的时候,看看两位大汗又该如何分配!”

在上贡与赏赐完毕之后,刘贤站在龙椅边上大声吆喝道:“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就在这个时候,兵部尚书李靖出列道:“启奏陛下,臣有事上奏!”

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章 烽火起

 (哈哈,论文终于快搞定了,下午打印去了!)

*******************

李靖道:“微臣这里昨日收到了一份奏章,乃是代州都督,左武侯将军张公谨所呈,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却没有让内侍接过来,而是大袖一挥:“爱卿你当庭念诵便是!”

实际上这份奏章李世民已经看过,不过这次让李靖念,不是念给自己听,而是念给这众位朝臣,各方使者听。

只见李靖挺拔的立在殿中,双手捧起奏章,口中用醇厚的声音的念道:“臣谨顿首叩拜:自隋末以来,天下离乱,四海翻腾。北境不安,突厥之罪大也!……今突厥可取,其因有六。颉利纵欲逞暴,诛忠良,昵奸佞,一也。薛延陀等诸部皆叛,二也。拓设、欲谷设皆得罪,无所自容,三也。塞北霜早,糇粮乏绝,四也。颉利疏其族类,亲委诸胡,胡人反覆,大军一临,必生内变,五也,华人入北,其众甚多,比闻所在啸聚,保据山险,大军出塞,自然响应,六也……”

李靖用缓慢而坚定的声音念诵着着份奏章。大殿上寂静无声,可闻针落。李靖的每一句话响起,众武将眼中目光就亮上一分,待到李靖念诵完毕,众位武将已经是蠢蠢欲动,面红如潮了。

“陛下,微臣赞同左武侯将军的意见!臣愿提兵两万,北出长城,剿灭突厥!”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首先出列说道。

接着,右卫大将军程咬金、左武卫大将军李世绩等一干武将纷纷上前附和,要求提兵攻打突厥。

“药师,你的意见呢?”待各位武将尽皆请命完毕,李世民作沉吟状向李靖问道。

李靖眯起眼睛,整个人散发出一股凌厉的气势:“回陛下,微臣也赞同左武侯将军意见!这突厥颉利此人,反复无常,刻薄寡义,既与我大唐盟誓,却又以助梁师都割据朔方;既知铁勒向我大唐上表称臣,又袭击其使团。此等行径,天人共愤!所以臣愿领兵十万,踏破突厥牙帐,生擒颉利!”说道最后,已是疾言厉色,振聋发聩了。

“好!”李世民重重的一拍龙椅,发出一声巨大的响声,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之内。

他起身搓着手来回在龙椅前走动,虽是有些激动,目光之中却是带着冷静,就像当年他发动一场大战前夕,都会反复思考、冷静分析、权衡利弊一样。

看到李世民的这个动作,当年那些跟着他东征西讨的文臣武将不由露出一丝怀念的笑容来。

终于,李世民停住脚步,目光坚定,神色从容的说道:“朕意已决,今日下诏,讨伐突厥!”

殿上文武顿时齐声呼道:“陛下圣明!”

李世民看着满殿的文武和那些站在后面的使臣,心中豪气骤升,当下大声喝道:“传朕命令,令:李世绩为通漠道行军总管,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由李靖节制三军!”

此道诏令一下,李靖。李世绩二人出列抱拳领旨。

李世民沉吟片刻又道:“令灵州大都督李道宗节制陇右兵马,防止颉利南逃西窜。李道玄加冠军大将军,领铁勒诸部兵马,封锁大漠,防止颉利逃窜漠北。卫孝节镇守幽州,防止颉利东逃!”

这几人此时都在外面,所以不能当面接旨,只能靠调查院的通信系统或是驿站来传达。

于是,从营州、幽州到云州、朔州、太原,再到灵州,这道长达千里的国境之上,十余万兵马自李世民诏令颁布的一刻开始,便慢慢集结了。范阳卢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三家也开始筹措大军所用军粮,同时密切注意朝廷动向,大军调动情况。

一时间,以长安城为中心,数百信鸽,数千骑士呈散射状飞速的向各自的目的地。

李世民在宣布完命令之后,便下令散朝。众位将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走。李世民看到这这情况,不由哑然一笑:“众位爱卿,你们怎的还不离开?”

众将军也是“呵呵”一笑:“我们这不是在等着陛下安排差事么?”

李世民一挥手:“走,到参谋院商量去!”

来到参谋院内,众人在一张长形桌子边坐下。一名内侍拉开墙壁上的帘子,露出挂在墙上的一副大地图,然后轻手轻脚的慢慢出去,带上大门。

李世民坐在长桌的一端,众位将军按职位大小,次坐下来。

甫一落座,那程咬金就性急的道:“陛下,你也给俺安排一个差事啊!也好让老程去杀杀突厥人过过瘾啊!”

程咬金的话顿时得到了其他没捞到差事的将军的齐齐赞同,他们也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李世民微微一笑,压压双手,场面顿时静了下来:“诸位爱卿不要着急,朕自有安排!”就在那些将军望向李世民时,只见他指了指李靖:“各位的差事还是由药师来安排吧!”

霎时间,众将领的目光又齐齐看向李靖。

李靖慢条斯理的说道:“诸位大人别急,待我慢慢安排过来!”说着,他站起身来,走到那张大地图面前,拿出一根细长的指挥棒指着地图道:“我大军出动,从营州一直到灵州。”说着用指挥棒在地上上轻轻的画了一道长弧,将大唐北境大部分地区包括进来。

“十万大军分布于这般漫长的战线长,为防止突厥轻骑穿插,攻击我大唐后路,令:尉迟敬德坐镇长安,领羽林卫、神策军、龙武军三禁卫卫戍长安,防止突厥人穿插攻击长安。”

听到这个差事,尉迟敬德不由有些泄气,但他素来忠厚憨直,当即起身抱拳,表示知道。

李靖手中指挥棒再在地图上点了一个地方,却是陇右凉府:“程知节听令。令:程知节领兵五千镇守凉府,连同当地守军,密切注视西突厥、吐谷浑、羌、沙陀诸部动向!”

程咬金等着一双牛眼睛看了看地图上的凉府,最后还是抱拳领命,可口中却喃喃道:“凉府那个地方,鸟都没有一个,有什么好守的!老子还想和突厥打上两场呢!”

不过他的这些话被众人无视了。

张允文看着地图,不由半眯起了眼睛。范阳那边有卫孝节的大军镇守,太原那边有柴绍的大军即将集结起来,陇西凉府如今去了个程咬金,这样下来,三家为大军供给军粮的世家都有重兵守卫。看来李靖,或者说是李世民,对于这些世家是极度的不放心啦。

李靖的目光在众将领中扫了一遍,最后目光落在张允文身上,皱眉沉思片刻,忽然面露微笑的说道:“允文,此次作战将会尽数征调侦察营三千军士。至于这三千军士如何使用,老夫想听听允文你的意见!”

张允文沉默片刻说道:“可将侦察营分做两支,我自领一支,做突击之用。另一支散布诸军,做侦察之用。”

李靖听罢,微微一笑:“侦察之用?允文此言何意,难道不知道我诸军之中,皆有斥候,何须侦察营军士前来?”

张允文却是满是自信的笑道:“大将军此言差矣!末将对手下的侦察营极有信心。那军中斥候懂得测绘地图么,画出附近山川地貌,敌营兵力布置么?能乔装深入敌营,化装成敌军做内应么?能于潜入敌营,枭敌将首级么?能在乱军混战之中,骁勇异常,以一当十么?”

众将领闻言,顿时有些惊奇的议论起来。

李靖目光中精光闪过,当即笑道:“好!那老夫同意允文的方法!这侦察营就散布诸军!”

张允文拱手行了一礼,正要坐下,忽然又似想起了什么,又直起身来,对李靖说道:“大将军,末将还有两个建议!”

“你说!”

“一是关于我大唐军事学院新组建的炮兵部队。如今一共拥有炮兵四百多人,迫击炮三百多门,可对突厥骑兵的集群冲锋有非常大克制作用。所以末将建议这炮兵集中使用,由大将军亲自带领。”

想起当初试炮的时候那火炮的威力,李靖顿时笑逐颜开:“好!允文此言,正和我意!”

然而张允文回身一瞥,却看见了李世绩不满的眼神,当下向李世绩拱手道:“大将军,末将手中尚有手雷万枚,不知大将军是否有兴趣?”

李世绩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满是嗔笑的说道:“允文这是干什么?实在是太客气了!既然这样,老夫也不推辞了!”

平衡了这两位大将军之后,张允文不由暗自庆幸,幸亏那柴绍和薛万彻没在长安,若是在长安,恐怕自己还得拿出两笔物资出来。

“末将的二个建议却是关系参谋院的!”张允文又向李靖拱手道,“军事学院参谋系如今已有三百多人,对了,还有指挥系的二百多人,末将建议将他们都调到战场上去磨砺一下。只有经历过战争的学员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参谋、将军!”

此言一落,在一旁闭目倾听的李世民陡然睁开双眼:“允文此言,深谋远虑,朕甚幸喜,准其建议!就让那些小家伙们上上战场,见见血腥!”

见李世民说话,李靖走回长桌边坐下。

李世民双手撑在桌子上,目光扫过座中将军:“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意见?”

下面顿时一片沉默。

“好!”李世民一下子直起身来,走到地图旁边,目光扫了一眼地图,蓦地转身道:“众将官听令:此次讨伐突厥,兹事体大,不容有半点问题。所有将官,皆归李靖节制,不得有误!”

“诺!”众将领同时抱拳大声说道。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五章 出征

 大唐贞观三年五月二十一,李世民以突厥既已上表,又复助梁师都为由,下令讨伐突厥。李靖被任命为行军大总管,下辖三大行军总管及北境各地兵马,统筹全局,负责对突厥作战。

五月二十二,参加战争的大唐将领手拿李世民颁发的鱼符、兵部的文书,带着亲兵离开长安,到关中、河东两道诸折冲府征集府兵。

根据李靖的命令,将军们必须在六月初十之前到达领兵到达指定的地点,主要是云州和朔县二地。

而张允文则没有和这些将军们一起出发,他自己掌管这一个营,一个军事学院,两方加起来都快一万人马了。张允文带着二千五百侦察营士卒和四百多炮兵再加上一千辎重兵,在五月二十八这天也从长安北面的重玄门出发浩浩荡荡的往北而去。

这支四千人的队伍大部分由骑兵组成,侦察营在前,炮兵在中,辎重兵赶着骡马拉着的大车跟在队伍最后面慢慢的前行。

回过头来望着长安,张允文心中忽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感觉。想起昨夜和二位娇妻的缠绵,眼前似乎又出现了她们带着幽怨的眼神。

摇摇头,将一些此时不该有情绪甩出脑海,眼睛看着身旁往来的士卒,目光倏然凌厉起来。

“兄弟们,加把劲争取早日到达朔县!”张允文对着人流大吼一声,下面立刻响起一片回应声。

张允文带着亲兵在队伍前面走着,李扬和其他几名中级官员跟在他的身边。还有一些军官不停的在队伍前后穿梭,查看队伍情况。

这行军过程却是有些单调无聊。骑兵还好,至少有代步工具,可是那辎重兵则是靠两条腿行走,慢慢落在后面。张允文又不愿抛开辎重兵带着骑兵先行前进,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