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侦察兵-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炮声响起的同时,炮口处一阵火光闪过,接着便是炸裂声传来。众人的目光不由同时落在那段城墙上。
只见貌似坚固的城墙之上被炸出四个开裂的大口,地上砖石铺了一地。正面被轰击的那半边城墙几乎摇摇欲坠。
当然这除了与城墙建筑质量不过关之外,也说明火炮的威力确实巨大。不过让张允文不爽的是,有一枚炮弹竟然打歪了,在城墙的右后方爆炸,炸出一个近丈的大坑来。
李世民和一众将军顿时目瞪口呆的看着那段城墙和那大坑,不由自主的站起身来,眼神之中,充满了震撼。
张允文笑眯眯的走到他们身边,对李世民道:“陛下,不知对于这火炮的威力可曾满意?”说着,眼光斜瞟向程咬金,“是不是比什么瓦岗寨的投石车威力要大得多啊?”
众将顿时想起上次参谋会议上程咬金说的那些话,顿时哈哈一笑。程咬金满不在乎的说道:“嘿嘿,投石车算个毛!要是当年能有火炮,老子一个人就可以把洛阳给占了!”
众将又是一阵嬉笑。
李世民却是看着那些冒出缕缕白烟的火炮道:“允文啊,这可是好东西啊!你再去放两炮,把那段城墙彻底给我炸了!”
看来李世民心中的破坏欲已经生出来了,只见他目光中闪烁着一股狂热,双臂挥舞,恨不得用炮弹将前面的城墙犁上一遍。
这种情绪在当年张允文见到炮兵演戏时也曾有过,那种漫天落下的炮弹,漫山遍野不断飞扬的泥土,一声声巨大的爆炸,极容易刺激一些人的神经,使他们变得狂热起来。显然,李世民就是这种人。
张允文却不由得朝李世民泼凉水道:“陛下,真的还要放炮?这炮弹可贵着呢!”
“呃,朕还没问,造这些炮花了多少钱?”听到张允文后面的那句话,李世民顿时冷静下来,目光看着五门火炮问道。
“嗯,差不多十万贯吧!刚才那样的炮弹,放上一枚就是几百贯!”张允文轻描淡写的说出这个数字。
“呃,那算了,朕以后再看!”李世民满脸心疼的说道。
既然李世民主动问起银钱之事,张允文怎能不抓住机会,当下说道:“陛下莫看这钱花得如流水一样,可是看看这些炮,威力十足,若是以后攻打吐谷浑、高丽那些建有城池的国家,那可是真是易如反掌了,只要两三炮将便将他们的城墙给轰开了。不说攻城,就说说野战吧,一排炮弹轰过去,在敌方的军阵里边至少要死他个千儿八百吧。此物一出天下谁能与之争锋?嘿嘿,陛下,要不然你就再向户部要点钱,让我们再做几个?”
李世民听得意动,却是摇了摇头:“这东西太贵,若想大批量制造,恐怕不行!”
张允文继续道:“呃,陛下,开始时臣说的十万贯,乃是指这炮的研究制造费用和在一起的费用。其实制造费用不多,多的是一次次的研究费用。而如今,这研究费用已经不用再支出,需要的仅仅是制造费用。这样一门炮,钢铁从工部支取,调查院只需要支付火药、人工和其他成本。零零总总加起来,一门炮大致需要两千贯,一枚炮弹大概需要八百文。若是大规模制造,成本就会进一步降下来!”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看着场中的火炮,沉思片刻道:“还是不行!允文啊,朕操持国家,却是要从全局考虑,如今大唐的大政方针却是准备明年的对突厥战争,所以不能拿出钱来多造火炮!不过嘛,这火炮威力之大,却是有目共睹,朕每月从内库里支取千贯,算作朕私下里铸造火炮的费用!”
张允文闻言,先是一愣,接着面露感动之色。李世民的这种举动让他想起了后世甲午之前的日本,天皇从皇室开支里挤出钱来造船。
指了指那些迫击炮:“陛下,那种大型火炮可以暂时不造,但这种小炮还是可以造的。”
李世民看着那矮小的迫击炮,惊奇的问道:“这炮也是那般厉害?”
张允文摇摇头,对着不远处的工匠做了一个手势,那工匠明白意思,当即拿起一枚炮弹放进炮筒。
只听“嗵”的一声,炮弹呼啸而出,落在大约四百步距离的位置上,“轰”的一声炸开。掀起土块翻飞,弹片四射,深深的扎在附近的树干上。
李世民眼睛顿时一亮,轻声问道:“允文,这小炮有多重?”
“呃,大约三十来斤吧!”
“那制造一门这样的小炮又要多少钱?”
张允文粗略估计了一下:“呃,大概需要一百贯!这种炮弹一枚大约需要两百文的样子!”
李世民一拍手道:“好!这种炮不错!你们现今便开始做这种小炮,作为明年对突厥作战使用。至于这种大炮,等几年再造。那时朕平定突厥,国库渐丰,仓廪充实,便可制作这种大炮!”言语间,充满了对于现今不能铸造这种火炮充满了遗憾。
“对了,这炮叫什么名字来着,不会就是这样大炮小炮的叫吧!”李世民忽然道。
“嗯,还请陛下赐名!”
李世民沉吟片刻,指着场中的大炮道:“此种大炮威力无穷,发炮之时,宛若雷霆,朕便取名‘天威将军炮’,象征我大唐天威!若是异族胆敢犯我天威,便用‘天威将军炮’狠狠的轰击他们!至于那种小炮,携带方便,若是征战远方带上他们,既方便,又厉害,朕便取名‘征远将军炮’。呃,允文你看如何?”
张允文当即道:“陛下所取之名既贴切又威风,实在再合适不过了!”
李世民“呵呵”一笑,看着场中的炮,满是欢喜。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一章 奉旨成亲
李世民走后,一众工匠围了上来。
张允文和李世民的谈话很小声,他们没有听见二人说的是什么,但是看张允文的脸色,好像后者还是很满意的。
“大人,陛下是如何说的?”
张允文看着这群工匠,他们的眼神中带着强烈的渴望,那是一种希望能被人认可的的渴望。将李世民的决策轻声说了出来,工匠们顿时一片沉默。
“其实陛下的决策是对的!”张允文拍拍陆大匠的肩膀,“陛下做的是全局考虑。明年对突厥战争,小炮已经够了!再说了,陛下不是拿出内库的钱私人赞助火炮了么?”
陆大匠颤抖的肩膀顿时止住,抬起头,满是激动的说道:“就是陛下拿出内库的钱来支援我们,我们是在太激动了,简直有些说不出话来!”
张允文面无表情的收回手掌:“陛下要的小炮主要是能够大范围的杀伤骑兵,你们对小炮的炮弹进行一下改进吧!哦,对了,以后那大炮叫做‘天威将军炮’,小炮叫做‘征远将军炮’,你们可要记住了!”
众工匠齐齐点头。
“轰隆”贞观二年的一声春雷响彻天地。
行走在长安大道上的张允文抬起头,望着阴沉的天际压着的厚重的云彩,默默不言。低着头,又一路往城外走去。
袁天罡结束了他在终南山的隐居,在将徒弟李淳风塞进太史局之后,自己又回到了白云观。这尊大神的回来,使得渐渐没落的白云观又开始恢复了香火,再加之这段时间以来道家活动频繁,许多隐居潜修的出名道士集体出现在长安附近,或是为权贵平民诊治伤病,或是炼制丹药,四下播善。所以白云观的香火又开始兴旺了。
这样几个月下来,道家在长安的声望提高了不少。
此时的张允文正慢慢的走在前往白云观的路上。他是去找袁天罡的。而找他的原因却是要袁天罡帮着选个日子。
今日散了朝会,李世民又把张允文留了下来,当头便道:“朕决定了,下个月,你必须和我家闺女成亲!”
听着这丝毫没有商量余地的话,张允文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得轻声问道:“嗯,那个,襄城公主成亲没有?”襄城公主是汝南公主的姐姐。
“快了!昨日萧仆射正式为他家萧锐向我家襄城提亲,朕已经答应。最迟本月底,他俩就会成亲!”李世民笑道,一幅老怀大慰的样子。
张允文的眼前顿时闪过襄城公主那文静的身影和萧锐有些年少轻狂的面孔,心头不由微微叹了一口气。
有些事情注定不是他可以左右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事情发生。
此时已经过了三月,行走在长安城外,却依旧是料峭春寒,寒风扫荡着城外官道上的一切,让行走的张允文感到一丝寒冷。
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杨常杨石,却是穿着薄薄的一层麻衣,隆起的肌肉清晰可见。难道我的体质下降了?张允文暗中想到。
“对了,老杨,你不是收了个徒弟么?怎么几个月没见人影?”觉得一路行走有些无聊,张允文没话找话说。
“你说宋瀑那小子噢,从老子这儿学了本事之后,说是要去打遍关中河东,拍拍屁股便走人了,到现在我还不知那小子在哪儿呢?”杨常遗憾的说道,“其实那小子人还不错,会拿出时间来陪老子喝酒,不像你张小子,忙得很!”
张允文“呵呵”笑了一笑,不再言语,免得这位杨常又拿自己说话。
不知不觉间,到了白云观。只见一路香客络绎,观宇也焕然一新,比起上次和李宇前来的时候,简直判若云泥。
走进白云观,在正殿找到了袁天罡,此时的他真在为人占卜测字。
等到客人离开,张允文一屁股坐在袁天罡对面。
“贫道观张大人面泛红润,头上桃红之气冲顶而出,恐怕最近红鸾星动,有大喜事发生啊!”袁天罡盯了一眼张允文,然后不经意的说道。
此言一出,那杨家父子顿时瞪圆了眼。而张允文则是笑道:“不管袁道长是看出来的还是听出来的,我只是想问问,下个月可有什么好日子,顺便再请我们尊敬的袁道长在好日子的那几天前往敝府小住几日!”
袁天罡从宽大的袖中伸出右手,掐指一算,一脸的仙风道骨。
“下个月的初五便是黄道吉日,宜嫁娶!大人可要抓紧啦!”
张允文笑了一笑,让出位置来,以便后面的香客找这位袁天罡占卜算卦。
留在白云观用了饭,一直呆到下午,张允文这才告辞离开。
于是,张允文和汝南公主的婚事定在了四月初五。
如今才三月上旬,还有二十多天的时间。
然而,就是在这二十多天里,却发生了三件大事。
首先,是李世民的大女儿,皇室长公主襄城公主下嫁萧瑀家的萧锐。那一天是在三月二十二,风和日丽,一场盛大的婚礼在长安举行。
张允文作为宾客有幸目睹了婚礼的过程,不由冷汗直冒。尤其是看到萧锐涂脂抹粉,头簪红花时的样子,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好在他本是小白脸,所以不太影响形象。可是想起不久后自己成婚也将是这个样子,而自己可不是什么小白脸,张允文心头一阵恶寒。
由于是长公主出嫁,所以皇室的嫁妆是非常丰盛的,足足有六十四担。而皇室中的老人也来了个七七八八,给足了萧家面子。
在熙熙的宾客中,张允文不经意的一转眼,看见女宾那边汝南正红着脸坐着,四周围着几名少女或是少*妇,她们掩嘴窃笑,似乎在取笑着汝南。而后者不时抬起头,望向男宾这边,看到张允文的身影,有赧然的垂下臻首,脸颊绯红。
至于二件事则是与张允文和调查院有关。
从去年腊月道今年二月中旬,天空中一直飘着雪,整个北国一片银装素裹。然而,调查院与草原上那些伪装成商队、兽医、游方僧侣的调查院人员竟然彻底的失去了联系。不要说鸽子,就连马都没有回来一匹,着实让人担忧。
开春之后,三月间,终于有消息传来。鸽子是太原城飞过来的。消息上说草原大雪封路,雪深三尺,彻底的断绝了与中原的联系。莫说人员,就连鸽子也是窝在帐篷中瑟瑟发抖。所以才造成长达三个月的消息空白。
除了这则解释原因的消息外,还有一个消息让张允文振奋不已。一个叫做赵德言的汉人投效颉利,也不知用了什么方法,很快得到颉利的信任。冬日大雪飘零之时,这赵德言却是鼓动颉利加增赋税,向铁勒诸部和突利强行征收牛羊。此举当然遭到部落的强烈反对。薛延陀与回纥、拔野古等相帅背叛颉利。此时赵德言又怂恿颉利派兵平乱。至于领军之人,却是颉利的侄子欲谷设。欲谷设将十万骑讨伐三部落,回纥酋长菩萨将五千骑,与战于马鬣山,大破之。欲谷设领残部逃亡,菩萨追至天山,俘虏众多突厥士卒。而薛延陀又破其四设,颉利不能制止。
自此之后,颉利在草原上的影响力渐渐减小,突厥实力渐渐衰弱。而俘虏了众多突厥人的回纥部,则开始渐渐的强盛起来。
对于此事,朝会上顿时议论纷纷,一些官员主张派出使臣前往回纥、薛延陀等部,册封其首领为可汗,让他们和颉利在草原上互相厮杀。不过当李世民问起派谁去,从哪边去时,众人无言以对。
而另一些官员则主张乘机领兵北伐突厥。却被李世民以一句“未准备好”给驳回去了。
最终,李世民决定按兵不动,静待草原局势的变化。
事实证明,李世民的决策是相当正确的。三月末的时候,幽州调查院传来消息,突利可汗立牙帐于幽州北面。而奚族剩余部落及霫族、扶余等十余部落叛离突厥,投附大唐。李世民当即龙颜大悦,派出礼部官员前往安抚。
本来李世民欲馈大量物资财货于诸部,然而长孙无忌、李大亮、魏征等人还有张允文皆是不同意,与李世民在大殿之上足足争了两日。最后,张允文通过李宇,长孙无忌通过长孙皇后,内廷外廷同时劝告,李世民终于收回决定,只赠送金银,不送粮食衣帛等生活物资。
张允文记得,正是李世民对于依附的北方民族太过宽容,要钱给钱,要地给地,要物资给物资,结果这些游牧民族在得到唐朝给予的好处后,迅速壮大,最后又叛离大唐。
四月初,颉利斥责突利监管不力。而赵德言建言让突利将兵讨伐薛延陀、回纥诸部,颉利许之。
于是,突利只好领着大军讨伐薛延陀、回纥诸部。
而三件事更是让朝廷上下各级官吏焦头烂额,自开春之后,积雪融化,灌溉农田之后,竟然连续一个月的红日高照,天上未落下一滴雨来。而据太史局的官员观测天象,报告李世民,说是今年关中将有旱情,着实让李世民惶恐不已。他一面下诏大赦天下,一边向上苍求雨。诏书上写道:“若使年谷丰稔,天下又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
幸运的是,诏书刚下不久,天空就飘起了小雨。虽然不大,而且过了一天之后就歇了下来,却使得民心渐渐安定下来。而此时,张允文又建言掘井取水,以供饮用和浇灌。于是关中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挖出来的水井。而今年的春耕也因为水井的出现受到旱灾的影响较小。
为此,李世民好好的褒奖了张允文一番,赏赐了大量的财物。
然而此时的张允文却没有受到褒奖后的喜悦,他正焦头烂额的忙着筹备着四月初五的婚礼。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二章 成亲
人员和行冠礼时的阵容一样,就只有那么几个。而尉迟恭这位师父当仁不让的成了男方代表。
人员不是问题,麻烦的却是却是成亲的过程。
古人讲婚礼分为六个步骤,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而从周代起,在按六礼而行的婚姻中,除了纳征礼以外,其余五礼均需男方使者执雁为礼送与女家。所以,如今成婚共需要五只活雁。
然而此时正是初春,这活雁又到哪里去找呢?于是张允文假公济私了一把,命令关内道调查院的探员们搜集活雁,限时两天。
两天之后,整个调查院内全是雁鸣声。
找了五只较为肥大的活雁作为礼物外,其余的二十多只活雁也被张允文派人带走了。相信不久之后的婚宴上,将会出现以雁肉为主要原料的菜肴。
四月初五成亲,然而除却亲迎之外的其他五礼却是要提前进行。所谓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时须据话雁为礼,于吉日黄昏之时秆往,使人纳其采择之意。
至于媒人,张允文正想四处寻找时,唐俭自己送上门来了。想起上次为支柔做媒的也是他,张允文有些怀疑这位国公是不是闲得无聊,所以专门去做媒。
当唐俭带着一帮子男方代表提着活雁出现在李世民新赐的汝南公主府时,里面已经聚集了一票李氏宗亲。
张允文看了一眼,呵,好强大的阵容。这里面有河间王李孝恭、江夏王李道宗等一大批宗室亲王。
先是尉迟恭呈上通婚书,李孝恭当众读完这骈四俪六的通婚书,然后拿写着张允文生辰八字的宣纸回到众位王爷身边。那些个亲王们交头接耳的商量了一下之后,又递出另一份生辰八字。那一份却是李宇的。
然后,身穿宽大道袍,走起路来一步三摇,显得仙风道骨的袁天罡手持拂尘走了出来,将两份八字拿过来,放在面前,然后双目微闭,左手掐指,口中喃喃,半刻钟之后,倏然睁开双眼,宣布两张纸上的八字非常契合。这种情况,分明就是当初为刘氏兄弟定亲时的翻版。
接着,身为媒人的唐俭递上那只活雁,执雁为礼,送与女方家里。接过大雁的众位王爷在此聚在一起嘀咕片刻之后,拿出一份答婚书。李孝恭又将这答婚书念诵了一遍。接着男女两方又商议了下聘的日期,算是完工了
二日天还未亮,三十二担聘礼从张允文的府邸中慢慢发往汝南公主府。这聘礼之中,既有大雁、麋鹿之类的活物,也有酒、菜这些食物,还有玉璧玉圭之类的礼器。为了凑够这些东西,张允文翻箱倒柜,连尉迟恭家的赏赐之物也不放过,终于凑足了三十二担聘礼。
而汝南公主府那边接了聘礼之后,便正式确定婚姻关系。这个程序一走,就像后世领了结婚证一样,拥有了真是的法律效应。
袁天罡又冒出头来,在男女双方众人的瞩目之下,从容的掐指推算出最吉利的亲迎日子便是四月初五下午的未时。
这和以前袁天罡私下与张允文说的日子相同。
四月初五这一天,张允文一大早便被叫了起来,然后几名据说是皇宫内专门给皇后嫔妃化妆的中年妇人围着张允文化了一上午的妆。就着铜镜一看,张允文不由被铜镜中自己的形象下了一大跳,这,这分明就是一个白无常嘛!他毫不怀疑,只要自己的眉头一皱或是咧嘴一笑,那厚厚的粉底保证簌簌直往下掉,就像下雪一般。一朵娇艳的话别在发鬓之间,便是所谓的簪花郎了。
至于傧相,张允文最后决定仍让那韩世良担任。遍观自己身边的年轻人,如韩世良这般的小白脸者,几乎没有。化上妆的韩世良看起来比张允文要好看得多。
在一众人的簇拥之下出了府邸,之间门口人流涌动。呃,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看热闹的人。看到张允文一身大红喜袍,满脸白粉如雪,不由纷纷指指点点。
“看到没有,那便是今日的新郎人家娶的可是公主啊!”
“切,这有什么稀奇的!上个月不是才有公主出嫁么?”
“这可不一样!上次的那位驸马,不过是仗着自己父辈的封荫才成了驸马!而这位可是一刀一枪打拼出来的!人家有的可是真本事!”
……
下面的窃窃私语虽然声音小,但是张允文却是隐约听了个清楚,不由微微一笑。当下,脸上的白粉扑簌簌的往下掉。赶忙保持这个样子免得嘴角再做大的运动。
来到公主府,却发现那门可不是那般好进的。一众女宾站在门口,非要让张允文吟诗作对之后才放他进去。
张允文当即清了清嗓子,在脑海中回忆了半天,才念道:“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此诗一出,那群拦在门口的女宾嘻嘻笑成一团,脸上却是带着丝丝红晕。毕竟她们中的一些人还没有成亲的。
“嘻嘻,想不到姐夫也知道画眉之乐!”众女宾口中笑道,却是让开了一条路出来。
进入公主府,拜见了端坐正堂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再依次拜下去,尽是李氏宗亲。
拜倒李道宗、李道玄这里时,李道玄唏嘘叹道:“唉,想当年你我并肩作战,大战刘黑闼时,还一起称兄道弟,而如今,你还比我低了一辈!嘿嘿,来,叫声叔叔听听!”说到后面,已经带着一股抑制不住的笑意。
张允文翻了一个白眼,伸出右手亮亮拳头。李道玄顿时住嘴,不再说话。
拜完之后,张允文已经有些头昏脑胀,看着四下点点灯笼,和韩世良一起往后院走去。那里正是汝南的闺房。
然而,在通往后院的路上,又遇到一群“拦路虎“,赫然便是门口的那群女宾。
张允文已经应付过一阵了,便踢踢韩世良,让他出去应付一下。韩世良苦着脸,刚要出去应付,只见那些女宾齐声道:“新郎官,若是想要接新娘,可要拿出诚意来!“
诚意?难道要红包?张允文正这样想着,那些女宾又道:“新郎官,你若是不作出一首,不,两首喜庆诗出来,今日就别想把汝南带回去!”
听闻是作诗,张允文放下心来,做思考状。半天才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听得张允文作出作出诗来,众女宾正在品读,这时,传来一声清脆的叫声:“新娘子来了!”
张允文望过去,只见李宇穿着一身嫩绿色宽大繁复的宫装,宫装之上用金丝银线描画着鱼鸟图案,而长达近丈的裙裾拖拽在地,两名宫女俯下身来,将裙裾拾起。
云鬓高叠,上面插着玉钗凤簪金步摇,满头的饰物在灯光照耀之下显得流光溢彩。一张白里透红的娇美脸蛋上挂着丝丝红晕,随着脚步走近张允文,那红晕越来越多。整张脸如同涂满了胭脂。
张允文知道李宇生性害羞,也不逗她,直接上前,抓起李宇的玉手,便慢慢的往大堂走去。
又在大堂里听了一通祝福的话,张允文这才顺利将李宇迎到接亲队伍里边。
接着,这支接亲队伍再加上女方那边的送亲队伍,浩浩荡荡的往张允文府邸方向走去。
宽阔的大道两边站满了街坊邻居,正指指点点的说着什么。偶尔可以听见“好漂亮啊!”之类的话语。而几名幼童一边追着新郎新娘跑,一边口中呼道:“看新娘啰,看新娘啰!”
入了厅堂,和尉迟恭等长辈见了礼,然后便直接入洞房了。
至于那庞大的宾客队伍,正由尉迟恭、刘氏兄弟在那里招呼着喝酒吃饭。
所谓的洞房,其实就是张允文原先居住的那间房间,不过经过了重新装饰,将里面的家具全部换了一遍,看起来焕然一新。
一张红色的几案上,放着一套红磁酒具。刚要起身倒酒,李宇却是一把按住他的手,微微一笑,轻声道:“这应该是我来做!允文哥哥!”
张允文“哈哈”一笑:“汝南妹子,你怎的还叫我哥哥,记住了,要叫做夫君或是相公!”
李宇赧然的垂下头来,轻声道:“相,嗯,相公!”手中却没有停下,温柔的倒满两杯酒水。
两人各自端起一杯酒,然后仰头喝下。顿时,李宇的脸上闪过通红一片,也不知是因喝酒变得通红,还是想起即将发生的事而变得通红。
抓起李宇的玉手,张允文轻轻的往脸上抚摸:“汝南妹子,这下子你可是我的人了!嘿嘿,走吧!”
一下子抱起李宇,在她低低的惊呼声中往那张挂着粉红纱帐是雕床走去。李宇顿时将头埋在张允文怀中,如云高耸的秀发和上面插着的事物在灯光下反射着光芒。靠着张允文坚实的肌肉,闻着他身上传来的淡淡的体味,李宇不由有些沉醉了,只觉身体里一股热流在涌动。
粉红的纱帐缓缓落下,罗衣纷飞,红被翻浪。
窗外,一钩弯月高挂,整个长安城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三章 再次出塞
二日一大早,该是新婚夫妇拜见长辈的日子。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待起床时,张允文这才发现好像出了一点点尴尬。只见门外站着梅香和蕊儿二人,她们正大眼瞪小眼的对望着,脸上各自带着不想让的神色,似乎都想进入房中。
张允文穿起衣衫,拉开门时才发现两个丫头正处于一种对峙状态。见张允文出门,两个丫头当即停止对视的举动,同时腻声到:“老爷!”
听到这两声腻人的声音,张允文轻咳一声:“嗯,那个蕊儿你去伺候夫人起床,梅香准备早饭!”
吃过早饭,张允文带着李宇见了一些自己的哥哥嫂嫂,一一行礼。至于尉迟恭,已经参加朝会去了,只有尉迟夫人在此。
接着便该去觐见李世民了。估摸着朝会散了,张允文和李宇便乘着一辆马车,慢悠悠的往皇宫走去。
见过满脸笑呵呵的李世民夫妇,然后留在皇宫中用饭。
这算得上李世民的家宴,只见李世民的几个嫡出子女连坐在桌子上,附近站了一圈伺候用餐的宫女。
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还有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却是李治。这些皇子都是长孙氏生的。而女孩子,有一个长乐公主,一个豫章公主。后者虽说不是长孙氏亲生的,但却是她从小养大的,与亲生的几乎没什么差别。
家宴之上,李世民笑呵呵的对李宇道:“汝南啊,如今你已经嫁作人妇,可要好好侍奉,嗯,你相公啊!”看样子他本来想说侍奉公婆,却忽然想起张允文好像孑然一身,只好改口说侍奉相公。
李宇红着脸,垂下头,轻声“嗯”了一声,随即抬起头,目光清澈的对李世民道:“父皇,女儿有个不情之请,还望父皇同意!”
此言一出,莫说是李世民,就连张允文也有些惊讶了。只听李宇柔声道:“女儿不想住在那空荡荡,冷清清的公主府里,想搬到相公的宅子里去住!”
张允文顿时纳闷的道:“不住我哪儿还能住哪儿?”
李宇柔声道:“按照我朝律例,公主是要住在公主府的!”
张允文不由愕然:“还有这种规定?不是要我活守寡嘛?”
李宇顿时“扑哧”一笑:“父皇在这儿,你瞎说什么呢!”
张允文这才不好意思的看向李世民,见后者满脸笑容,没有怪罪之意,顿时放下心来。
李世民道:“确是有这样的规定!成了驸马,那要求当然要严格一些!”
听到李世民这样一说,张允文倒还不知如何接口了。这时长孙氏道:“宇儿,其实不想住公主府也可以,不过一切的用度支出,宗室皆不负责!你还要搬出去嘛?”
长孙氏此言一落,李世民不由眉头微微一皱。
张允文拍拍胸脯:“娘娘放心,若是连这个都解决不了,微臣妄自身为男儿!”
家宴结束,张允文夫妇离开之后,李世民看着长孙氏道:“观音婢,让宇儿搬出公主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