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道:“王卿家切莫生气,这等蝇营狗苟之辈,不足为道!孤这就颁布太子令,下令免除前东宫诸人之罪责,且一概不许相互告发,违者以诬告罪论处!”

王圭顿时跪谢道:“多谢太子恩德!”

武德七年五月初四,李世民颁布太子赦令,原东宫诸人纷纷出来到朝廷任官。

至此,李世民完全掌握了原来东宫的所有势力。

就在李世民这边蓬勃发展之时,李渊呆在深宫之中也是苍老了许多。

立李世民为太子没过多久,李渊将亲笔诏书赐给裴寂等人并说道:“朕应当加上太上皇的尊号。”表达了自己要退位和内禅的想法。

五月十二,李渊下诏撤销太子世民兼任的天策上将府邸,为李世民登基做好准备。

五月二十七,高祖颁布制书,将皇帝位传给太子世民,自为太上皇,仍居于大内皇宫正殿太极殿。李世民坚决推辞,高祖不许。

二日,也就是五月二十八,李世民便要登基上位了。

正文 第九十二章 登基 (求收藏)

 五月二十八的清晨,天还没亮,李世民便坐起身来。身边的长孙氏也醒了来,看着李世民坐在床榻上一幅若有所思的表情,不由伸出手来,抱住李世民的腰肢。

“二郎,在想些什么呢?”

李世民伸出一只手来,抚摸着长孙氏滑腻的背脊:“观音婢,今天之后,我就是皇上,你就是皇后了!”

长孙氏娇嗔一声:“什么皇帝皇后的,你还是二郎,我还是观音婢呀!这两个名称压在头上,真的好沉重啊!”

李世民顿时将长孙氏搂入怀中,轻声呢喃道:“说道是啊,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什么都没有变,只是住的地方换了!”

和李世民夫妇一样,这一晚睡不着的大有人在。除了那些秦王府一系的亲信之外,住在太极宫的李渊也是彻夜未眠。他看着燃烧的牛油大烛,却是有些怔住了。

张允文也许是睡得比较好的人之一。从得到李渊退位称太上皇,让位给李世民这个消息开始,张允文的表现一直非常淡然,好像理所当然一般。这和秦王府那些文臣武将考虑的不同,他们本以为如今的李渊年富力强若要退位,恐怕还要等上个十多年,却没有料到李渊如此干脆的将偌大一个帝国说丢就丢给李世民,自己躲在太极宫内清闲下来。

因为睡得非常的香,所以,当侍女们在外面不停的敲门时,张允文才睁开朦胧的眼睛。

随便穿起一身衣衫,打着呵欠开了门。

只见梅香风一般的跑进来,看到张允文的样子,顿时焦急的道:“我说老爷啊,你怎么还不着急啊,外面都已经闹翻天了。看家家户户欢腾的样子,都像是过年一样!来来,把这身紫袍穿上!”

张允文任由梅香的双手在自己身上摸动,嘴中却说道:“当然欢腾了,哪一次新皇登基不是大赦天下,然后还要免上些赋税徭役,任谁都高兴啊!”

梅香三两下便将衣衫穿好,当给张允文梳理头发时才发现一个问题,面前的这位主人貌似还没有举行过冠礼,如何能给他戴上那些发冠呢?

于是,只好将一方襆巾扎在张允文的发髻上。

被梅香拖着出了大门,张允文这才看见顶着黑眼圈的程咬金无精打采的站在门外,顿时知晓了梅香为何这般着急的原因。对着程咬金一笑:“属下参见大将军!”

那程咬金苦笑道:“允文啊,你小子出门打扮的时间竟然比一个女人都要长,咦,你小子怎的还带着襆巾?噢,对了你还没行冠礼!”说着一阵挤眉弄眼,“要不要老程来帮你一把?”

看着程咬金满脸络腮胡子挤眉弄眼的样子,张允文顿时一阵不舒服。忙推脱道:“冠礼之时还早,不急,不急!”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骑着马往东宫方向走去,沿途又遇到几位同僚,于是结伴同行。

来到东宫时,张允文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除了他之外,在场众多官员都顶着一双熊猫眼,强打起精神,立在显德殿外。

从天空露出灰白色到太阳升到屋檐边上,一直站了近半个时辰。

终于,只见显德殿大门打开,一名穿着红色衣袍的内侍恭敬的低头站着,而李世民则是迈步跨出显德殿大门。

“参见殿下!”众官员齐声呼喊道。

待行拜李世民完毕,众人便又开始了一次等待。这一次等的却是当今皇帝李渊。

没等多久,便见一排人抬着龙驾来到显德殿外。

然而李渊却没有在这行人之列。

这列侍卫抬着龙椅而来。龙椅之上,放着一方精美的方盒。

见过李渊颁发赦令的人都知道,这方盒之中,放着的正是大唐的传国玉玺。

龙椅加玉玺。除了现今李渊居住的太极宫外,李渊把皇帝所有的东西都交了出来。

那列侍卫将龙椅放下,殿中监王福便尖声道:“陛下有旨,今日乃是太子登基大典,睹物伤怀,便把这把龙椅和玉玺送来便是!同时往太子登基之后,能以国家大事为重,诸位文臣武将,也当齐心协佐!”

王福刚刚说完,李世民便一把扑在龙椅之上哀声哭泣起来,同时泣不成声的号道:“父皇……”

见到这般情景众大臣无不心中暗赞李世民仁孝。

龙椅玉玺一到,在王福的主持下放入显德殿之后,李世民便换上一身明黄色的五爪龙袍。接着,在礼部一名侍郎的主持下,经过一道道繁琐的礼仪,李世民最后终于坐上了那把龙椅。

众大臣齐跪在地上,大声高呼:“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一般的巨大声浪响彻整个皇宫,整个长安,整个大唐。

李世民即位之后,立长孙氏为皇后,诏告大赦天下,关内及蒲、芮、虞、泰、陕、鼎六州免租调二年,自馀给复一年。同时诏曰“宫女众多,幽閟可愍,宜简出之,各归亲戚,任其适人”,Qī。shū。ωǎng。于是释放三千宫女回家。

然而,一道消息传来,让正沉浸在登基喜悦中的李世民顿时有些恼火了。

消息是留在突利身边的赵毅传出来的。消息上说,原本在雕阴、弘化等地割据称帝,被唐军压着打的梁师都朝于突厥颉利可汗,为其出谋划策,说中原夺嫡之争刚刚结束皇位更迭,东宫易主,而新皇登基,正是出兵的好时机。

于是颉利连同突利十万余人整装待发,准备出击。

就在收到消息不久,就传来突厥寇泾州的情报,顿时京师戒严。

(今天坐了一天的车,非常不爽!)

正文 第九十三章 入见 (求收藏)

 “臣请领兵出击,迎头痛击突厥!”

“臣愿领军五千,痛击突厥!”

“臣愿带兵三千,增援泾州!”

……

显德殿上,李世民坐在龙椅上,下面分列两排文武。

不过此时,原本整齐队伍却有些散乱了。只见众武将纷纷来到大殿中央,半跪着向李世民请战。

李世民一看,尉迟恭、程咬金、段志玄、侯君集等武将尽皆在列,似乎谁也不把那十万突厥兵当回事,纷纷要求打上一仗,而且带兵数还越来越少,从最开始的一万一直降到了一千。

而那边的文臣,尽是沉默不出声,看着这群兴奋的武将。

李世民看了看这些武将,心中不停的权衡。最终,他拍板决定。

“好了!别争了!朕命令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北上拖住突厥!此战,主要是要打出我大唐的威风,不能让那些突厥人看我大唐可欺!”

在其余将领失望的目光中,尉迟恭兴奋的一抱拳:“喏!”

六月初五,尉迟恭带着大军泾州道的府兵驰援泾州。

没过多久,便有捷报传来。泾州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与突厥战于泾阳,大破之,获其俟斤阿史德乌没啜,斩首千馀级。

这一仗,狠狠的打击了突厥的士气。

然而,也仅仅是打击了突厥的士气。突厥大军依然向南开进,一路杀掠,直到渭水便桥以北。

十万大军刚刚到此扎下营帐,那颉利便找来突利,想让他前往长安一趟探一探唐军虚实。然而,突利毫不客气的拒绝了。回到营寨之后更是采纳了赵毅等人的意见,收拢军队,渐渐和颉利的大营拉开距离。

此种做法让颉利非常的恼火却又无计可施。在过去的一年里,突利似乎得到了神明的帮助,利用颉利和几个小部落的矛盾,正大光明的吞并了原本属于颉利的几个小部落。当颉利派人向突利诘问时,接待他们的竟然就是几个小部落的首领。

一年的时间里,突利的势力竟然涨了老大一截。通过探知才知道原来有几名汉人在帮助突利。正当颉利准备压制一下突利时,梁师都便带来了李唐夺嫡,新君继任的消息。于是,颉利便又联合突利南下中原,威逼长安。

颉利正在恼火的时候,只见外面进来一人,却是自己的心腹大将之一的执失思力。这执失思力今年也不过三十多岁生得高大壮实,力量巨大,熟悉弓马,乃是突厥部落里一等一的勇士,比起被张允文杀死的乌尔巴还要厉害一些。

执失思力一见颉利,便右手握拳放在左胸行礼道:“我的大汗,刚才我在外面听到了你和突利的谈话!那突利胆小懦弱,就像兔子一样,哪里配得上做我们突厥的二可汗!他没有胆子去长安,我身为突厥的勇士,愿意前往长安为可汗探得虚实!”

颉利闻言,不由犹豫片刻。那执失思力又道:“请大汗放心,中原人有句话叫做‘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唐人不会动我半根毫毛的!”

颉利这才点点头,同意执失思力前往长安,一探唐军虚实。

执失思力带着三名突厥骑士,慢慢的过了渭水便桥,来到长安城外。

“铮”一声弓弦颤抖的声音传来。

一支白色羽箭疾如流星,顿时插在了执失思力马前。

那马顿时长嘶一声,人立而起,却在执失思力高超的马术之下又恢复平静。

将来意通报之后,那扇厚厚的大门慢慢的打开。

执失思力还是一次踏入长安城。见惯了天高地阔,四野茫茫的大草原,初次见到这长安城,在其内部慢慢的行走时,一股强烈的羡慕之感油然而生。

“要是我也是大唐人,住在这长安城里该有多好!”

这个念头刚刚泛起,又被他甩出脑海。

执失思力一路在士卒的监督之下来到显德殿。

“外臣执失思力拜见大唐皇帝殿下!”执失思力学了一些汉语,但还是有些绕口的说出这句话。

李世民示意不必多礼之后,那执失思力的一双眼睛便四下打量殿中的文臣武将。

看到执失思力这般动作,李世民顿时有些不悦,这也太失礼了吧!于是轻咳两声,问道:“你家可汗派你前来,所为何事?”

执失思力顿时回过神来,对李世民道:“我家可汗连同突利可汗,带兵百万,南下中原,如今已经到了……”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便被李世民一口打断:“住口!”执失思力一抬头,看见李世民气恼的神色,“朕与你家可汗曾经面结和亲,赠送与他的金帛财物,前后算来,不可胜数。而今,你家可汗自己背负盟约,引兵犯我中原,侵我长安,难道他就不对我感到一丝惭愧吗?你虽然是戎狄之人,但也是懂得礼义廉耻,怎么能全然忘却以前朕给你们的好处,而在此自夸兵锋强盛?今天,朕先斩了你!”

此言一出,那执失思力先是脸色一红,待说道将斩他时,又是脸色一白,连忙行礼乞求李世民饶过他一名。然而心里却是在嘀咕,不是说中原人不斩来使嘛,怎么那皇帝说要砍我?

看着执失思力服软求饶,李世民的心头顿时好过一些。

这时,那封德彝出列道:“陛下,这执失思力乃是一介蛮夷,不懂中原礼数,若是站了此人,恐损我大唐仁义之名!”

此言一落,另一名老臣萧瑀也出列道:“陛下,右仆射之言在理!想我泱泱大唐,若是因一介蛮夷之言便要看头,于我大国风范有损,不若礼遣此人回去!”

张允文此时正身穿一身紫色衣袍,站在武将队伍中充当木桩子。听到二人的话,不由暗自撇撇嘴,心中不以为然。以他通读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书籍的经验来看,李世民绝对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断然不会为了所谓的仁义之名,大国风度而放这位突厥勇士的。

果然,只听得李世民道:“若是朕将此人礼遣回去,敌虏肯定以为朕是怕了他,气焰定然更加嚣张!来人啦,将这执失思力押到门下省关押起来!”

两名侍卫上殿,将执失思力押了下去。

李世民站起身来,右手在空中一挥:“你等现在随朕到那渭水边,问一问那颉利,为何要背弃盟约,无故犯我大唐!”

“喏!”

正文 第九十四章 渭水之盟

 当下,李世民点齐左右羽林卫、左右金吾卫,吩咐那将军领兵前往便桥,自己却带着房玄龄、高士廉等文臣和程咬金、张允文等武将十余骑纵马出了玄武门,直达渭水边上。泡'书'吧'

此时正值六月,雨水较多,渭水暴溢。只见奔腾澎湃的水流浩浩荡荡的从西面咆哮而来,激起阵阵白色浪花。

看那河水,却不似后世那般污浊,携带大量的泥沙,虽然有些黄,却也是水量暴涨,冲垮了两岸土地形成的。这河水之中,间杂着树苗野草,甚至一整块土皮漂浮在河中,顺流而下。一个浪头打来,便被打沉入河底。

看到这样的情景,张允文不由想起后世名副其实的“黄河”,其原因便是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所致。而如今,这黄河还很是清澈,若自己再来推动一下,教育教育这群大唐的高层,让他们也树立起保护流域的意识,那黄河就不会叫做黄河,叫做“清河”也说不定。

隔着便桥,只见对面突厥大营白色的营帐一个个纵横排列,长达数里,而其中,人鸣声,马嘶声,咋咋吵吵,响彻大营。

李世民顿时一笑,指着这十万大军的营盘道:“当年我与窦建德对峙虎牢,那窦建德的营盘可比突厥人的要严密整齐的多啊!”

此言一出,那些参加过虎牢之战的文臣武将顿时一脸轻松。的确,当年也是十万人,陛下凭借三千五百人便击破窦建德,如今这长安城内兵不下万,哪里又有害怕之意。

张允文顿时无比佩服的看着李世民。到底是身经百战的大将军,就凭借区区一句话,就让众人士气如虹。

正说笑间,只见突厥大营里人声鼎沸,接着,那颉利便带着二十余骑疾驰过来,来到便桥那头。

颉利刚一到达,李世民先声夺人的大声斥问道:“颉利,你乃草原共主,突厥可汗,为何背负盟约,前来杀我子民,掠我财货?”

这李世民登基之后,威仪日渐浓厚,比起当初秦王,更是有天壤之别。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王霸之气?”张允文看着一脸威严的李世民,不由暗自想道。

颉利当即一滞,随即黑黑的脸庞露出一阵红色。咬牙思忖片刻之后,当即下马。正要开口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却见李世民身后猛的出现一片黑色的旌旗,接着一条黑流似的骑兵从玄武门里涌出,很快来到李世民身后。

只见这些黑色骑士尽数穿着黑色的皮甲,手持横刀长槊,威武不凡。

颉利正值惊疑间,又见一片黄色的旌旗飘摇,近千名身穿闪亮明光甲的骑士又自重玄门疾驰而出。这些骑士更是厉害,只见他们手持近丈的长槊,一色漆黑,槊尖之处,却又一截红缨飘摇,在微微清风之中,朝着一个方向摇摆,着实壮观无比。

那黑色骑士是左右金吾卫将士,身着明光甲的骑士则是左右羽林卫的士卒。

颉利一见此种情形,原本将要说出口的冠冕堂皇的话语也缩回口中。再在唐军军阵中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自己的心腹执失思力的身影,只有李世民带领着这数千骑士在便桥北岸列阵,军容甚盛,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惧意。再看看身后十万突厥大军,仿佛这十万大军也不能为他带来什么安全感。

李世民看到自己的四卫大军已经到齐,并在渭水南岸布下阵势,于是拍马上前,想要到便桥之上和颉利单独谈一谈。

然而刚走没几步,只见一道人影拉住马缰,向李世民叩首道:“陛下乃万金之躯,岂可孤身犯险?”

李世民一看,却是老臣萧瑀正跪在马前谏道。赶忙下马扶起萧瑀道:“朕筹划许久,如今时机已经成熟,不是卿能知晓的。突厥之所以敢倾国而来,直达我大唐京郊,那是他们认为我大唐国内有难,朕新即位,当朕不能率军抗御敌虏。朕若是示之以弱,闭门拒守,敌虏必定纵兵大掠我大唐京畿。所以朕轻骑独出,表明不把突厥放在眼里。又以煊赫的军容震慑于他,向他显示我军必战之意。出乎敌虏的预料之外,使他们乱了方寸。突厥侵入中原既深,必定心有惧意,故战则胜,和则固。制服突厥,在此一举,卿观之!”

听到这通话,张允文不由暗叫一声好,这才是真正具有战略眼光和出色谋略的君主。

萧瑀闻言,放开马缰,李世民上马,来到便桥之上,再次责问颉利。

颉利看了看李世民,果然俱声道:“我草原之上,粮食短缺,食不果腹,今日前来中原,为的就是借来一些粮食!不想背负盟约,触犯皇帝威严,实在是小汗的过错!今日小汗愿意想皇帝陛下请和!”

李世民顿时笑道:“可汗,你不会此次请和之后,又违背盟约前来犯我大唐吧!”

颉利惶恐的道:“不会,不会,小汗必定恪守盟约,不会再犯!”

于是,李世民在便桥之上颁下诏书,同意突厥请和。约定二日斩白马为誓。

二日,李唐与突厥在便桥之上斩白马盟誓,相约不侵犯。李世民赏赐了突厥金银财物。随即,突厥领兵马向北撤去。

回到城中,萧瑀向李世民问道:“突厥未和之时,诸将争战,陛下不许,臣等亦以为疑,既而虏自退,其策安在?”

李世民道:“朕观突厥之众虽多而不整,君臣志在获取财物,且主副不和。当颉利请和之时,颉利独渭水北面,其余诸官皆来拜我,我若趁机捉住他们,再袭击突厥大营,则势如拉朽。又命令长孙无忌、李靖伏兵豳州,敌虏若是奔逃北方,则前面拦截,后面追杀,灭之如翻掌一般。之所以不打这一仗,是因为朕即位不久,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且当静以抚之。一旦和突厥开战,则损失甚大。况且和敌虏结下了更加深厚的怨仇,恐怕他们会修整军备,再次南下,那么朕的愿望就不能达成了。所以,平息干戈,卷甲韬戈,赏赐他们金帛。突厥得到他们想要的,便自当退去。而且这样会使得他们意志骄惰,不再修整军备,然后我大军养威伺衅,一举灭之。所谓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便是这种道理。卿知之乎?”

萧瑀闻言,顿时拜服道:“陛下深谋远虑,臣所不及!”

(看者史书事发现李世民果然厉害!嗯,今天那位给俺投了四张贵宾的大大,实在是好同志啊!各位看书的同志当以此为榜样!建议今年五一劳模、十大青年等都要将这位同志加上!)

正文 第九十五章 论功

 如今已是七月,离渭水盟约过去了整整一个月。

其间,突厥颉利可汗上书献马三千匹,羊万口,然而李世民却是不受只要求突厥将在中原劫掠的人口尽数返送回来。同时征召出使突厥的温彦博回朝。

这一切都和张允文无关。此时他正泡在工部的将作监里,和一群老匠探讨新的冶铁方法。因为张允文想要造出更好的武器,当然就要改良炼铁的方法,炼出更加优质的钢铁,才能生产出更好的武器。

看着张允文画在纸上的高炉,那名被称为陆大匠的匠工眼中满是惊奇:“啧啧,这不是竖炉嘛,想不到张公子连这个都会,当真厉害啊!”

张允文顿时有些疑惑:“唔,叫做竖炉?不是叫高炉吗?”

陆大匠“呵呵”一笑:“高炉我不知道,但这个就是叫做竖炉!”

“那将作监有这个炉子没有?”

“有一具!”

“噢,那带我去看看!”

两人来到这具竖炉边,张允文顿时有些怔住了。看到这具竖炉张允文想起了前世自己小时候见过大炼钢铁时的土炉,就和这个样子差不过吧。

绕着土炉转了一圈又一圈,向这位将作监资深的陆大匠问清了这竖炉炼钢时的每个步骤,结合前世炼钢的新型技术,张允文心头顿时了然,知道该如何改进炼钢工艺。

一个便是冶炼的燃料。如今大唐冶炼钢铁,仍旧木炭作为燃料,其燃烧率低,炼出来的是铁,而不是钢。

二便是加料方法。后世冶炼钢铁,采用的是从高炉顶部加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而如今,加料之中没有添加造渣用熔剂,至于从炉子下部风口处吹风,吹的还是冷风。

最后便是这高炉的材质结构。

张允文结合后世的冶炼方式,向陆大匠说了几点,一便是从焦炭,把煤烧成焦炭之后,加入竖炉中。二便是澡风口处吹热风进去。至于造渣用熔剂那东西,就是石灰石,到时候让他们注意加进去便是。

然而陆大匠闻言,却是皱眉说道,改进工艺需要工部侍郎同意,并查看效果之后,才能决定。

于是张允文便从将作监出来,一路向东宫走去。

没走多远,一名内侍急冲冲的跑到张允文面前:“哎哟,我的张将军,总算找到你了!来来,跟我去显德殿,陛下正到处找你!”

张允文顿时一愣,不是下了早朝了嘛,还要干什么?

来到显德殿,李世民正坐在几案后,对着书卷,似乎在沉思什么。

见张允文到来,李世民招呼道:“允文啊,过来过来!”

张允文上前一看,却是一张白纸之上,写着他自武德四年投效李世民以来,所参加过的战役,建立的功勋。

而旁边还有一叠纸,上面尽是各个功臣的功劳。

张允文顿时知晓,这次恐怕是要论功劳行赏赐了吧。

“嗯,允文啊,你看看,这是你的功勋,若有异议只管当面问我!”

接过纸张,只见上面写道:“武德四年,参加虎牢关战役,断敌粮草,生擒张青特、窦建德。初步架设出情报网络……”

一直叙述道如今。只见最后写道:“掌握神雷配方,玄武门中功不可没!现已交给朝廷!”

张允文顿时哑然失笑,对李世民道:“陛下,若是你想要那手雷,直接和我说上一声便是,何必把它作为功劳加入其中!”

李世民顿时眉开眼笑:“应当的,应当的!”

忽然想起将作监之事,张允文便将这事和改进侦察营兵器的想法说了一下。

李世民听完,沉吟片刻道:“既是如此,那朕便命令允文来执掌将作监,将你的想法实施一遍,让朕看看效果!若是朕满意则给你的侦察营单独划出一个部门来管后勤!”

面对这种任命张允文心中感激异常,于是道:“要不那手雷我也在将作监做了算了!”

李世民点点头:“好,反正你已经做了,那就干脆让你去做便是!嘿嘿,到时候朕要这手雷,你可要拿得出来!”

于是,张允文又暂时管理了将作监。

二日早朝,全体文武到齐,诸位百官在场。

陈叔达站在阶上,按着旨意上的名字诵唱下来。这是按功劳从大到小排列的。

先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李孝恭等人,分别封了国公,分了封邑。接下来便是李神通、李道玄、李道宗之类的宗亲将领。他们很多已经是王爵,不能再封爵了,只得赏赐大笔金银财帛。再接着便是诸如侯君集、段志玄、张允文之类的武将,封爵却又是各自不同。张允文得封开国伯,食邑五百户,封地却是在并州太谷县。

后来张允文回到家中,搬出一卷地图,细细的找了半天,才在太原下面找到太谷县。看看距离,恐怕骑马都要花上数日。要知道太原乃是李渊的老家。当初的太原李氏便是太原的一支大族。此时太原被称为“北都”,其政治地位和洛阳这个东都一样。李世民将张允文的封邑放于此处,却不知有何深意。

陈叔达念完名册,李世民道:“朕叙述卿等勋赏也许有些地方并未恰当,卿等各自说一说自己的功劳吧。”

此言一落,殿中文武顿时议论开来,有些人说自己的功劳要高过某某,怎么还排在他后面去了,还有些人说自己一直在秦王府兢兢业业的做事,为什么还比不上那些从东宫和齐王府投效的人。反正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功劳被评定得太少!

淮安王李神通道:“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

李世民听罢,却笑道:“义旗初举,叔父虽然是首先举兵,但那也是为了为自己脱祸啊!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馀烬,叔父望风奔北。房杜二人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当然应居叔父之上!”说着李世民有些严肃的道,“叔父,你乃国之至亲,朕怎么能因为这个让你与功勋之臣同赏呢!”

李神通顿时面带愧意的退下。

其余诸将则相互说道:“陛下公正无私,即使是淮安王也没有徇私,我们怎么能不安分呢!”

于是众将皆心悦诚服。

一场封爵论功的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这样,长安城里出现了多个新的勋贵,他们和原本的那些勋贵一起,共同分享着这个偌大的帝国。

(二卷结束了!马上就到贞观年间了,那段时间,正是猪脚一展身手的时候!)

正文 第九十六章 流水线计划

 当张允文从将作监出来时,一阵凉风吹来,他不由紧了紧身上的衣物。

抬起头,只见道路两旁的树枝已经光秃秃的了,偶尔顽强粘在树枝上的几片枯叶也在风中簌簌抖动,仿佛下一刻就会飘落地上。

不知不觉,武德七年的就要过去了。

这几个月里,张允文几乎是每日泡在将作监里,除了朝廷里必要的集会之外,就连早朝也很少参加。本来李世民对他大大的有意见,可是,当张允文在一个月之后拿出近百个手雷时,他倏然住口,也不去管张允文来不来早朝了。

除了一个月制造出来的上百个手雷之外,张允文终于能用那具高炉冶炼出红红的铁水来了。看着冒着白烟热气逼人的铁水,那陆大匠和一众匠人顿时欣喜若狂,竟然互相搂抱在一起了。而张允文也当场将一百贯铜钱分给那些劳苦功高的工匠。

钢材冶炼出来,那剩下的就好办多了。当场,几名刀剑铸造师便将那铁水倒入模具之中,打造出了一把横刀来。待横刀成形加工完毕之后,用试刀石试了一试,顿时,那宽大的试刀石上火花四溅,被横刀砍出一道深痕,而横刀的刀刃却没有丝毫弯卷。

这把横刀的质量比起一般来,要好上许多!

接着,张允文便开始用这些钢材打造出弓弩的每个构件,然后拼装起来,试了一试,这钢制弓弩的效果却比木制弩要差上一些。张允文不由沉思起来,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

终于,当他看见柱子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