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闻言,找来了张允文,让他和林然一起负责此事。

张允文林然将东宫的属官和依附在东宫的官员一个个看下来,终于选中了二人。一人是李建成部将常何,此人率领近卫在玄武门上执行卫戍任务。而另一人则是太子率更丞王晊,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东宫,极好探听消息。

这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极度的贪财。

于是,张允文确定人选之后,直接到秦王府支取二十万贯铜钱,尽数折合成一块块金砖,装了两口箱子。

二月末的一日,寒风凛冽,玄武门楼上的常何看看这阴沉的天色,不由暗自啜了一口唾沫。在他身边,站立着一排手持长槊的禁卫,一色的铁甲,披风,虽然显得威武雄壮,可同样寒冷入骨。

“好了,兄弟们,今日换班的来了!”常何远远看见一队士卒在一名威风凛凛的将军带领之下,往玄武门而来。

顿时,士卒们不由有些放松起来。

待那队换班的士卒过来,这些人赶忙将手中的长槊交给他们,然后流到玄武门城楼的房间里将一身铁甲脱下。

常何顶着寒风,和士卒们告别之后,先来到东宫交了差,再往家中走去。

然而眼看就要到天然居了,忽然一名青衣小厮飞快的从身边溜过,而不远处,一人正气喘吁吁的追。见到那小厮经过常何身边,那人吃力的吼道:“壮士助我!抓住那小偷!”

常何顿时反应过来,原来这青衣小厮是名小偷。

凭他的身手,反手一抓,便将已经离他近丈远的小厮给抓在手里。

那丢失财物之人跑到常何身边,气喘吁吁的道:“多谢壮士!”

常何看了看这名小厮,让他把财物交出来。

小厮自觉的交出一个钱袋,然而就在常何交给那人之际,一撒腿,顿时开溜了。

常何转过头,刚好看见小厮翻过坊间的围墙。

那人见钱袋到手,十分高兴的说要请常何喝酒。这天色本就寒冷,喝酒暖暖身子也好。

于是,这二人便信步踏入天然居。

一番交谈下来,常何知道这人叫做陈全康,乃是山东一个商会的管事,正月里来到长安,为京城的达官贵人送礼来的,不过久恋繁华,一直在长安徘徊,舍不得离开,今日便遭贼了。

两人有一杯每一杯的喝酒,喝了五六杯的时候,都有些微微熏醉了。

这时候,陈全康突然道:“常兄在东宫做事,每年的俸禄恐怕不低吧!想必你不知道,今年正月我们商会便往东宫送了价值五万贯金银丝帛!”

常何脸上顿时闪过一丝浓浓的嫉妒:“陈兄说笑了,我们不过小小的武官,哪里有多少俸禄啊,糊口而已!”

陈全康毫不客气的拍拍常何的肩膀:“这次常兄帮小弟要回了东西,小弟也无以回报,就送一笔财富给常兄!”

那常何的眼睛顿时闪亮起来,目光中闪烁的尽是金黄色的光芒:“哦,既然陈兄如此慷慨,小弟却之不恭了!”

只见陈全康拍拍双手,顿时,门外两名汉子抬着一口箱子进来。

常何正疑惑间,两名汉子打开箱子。顿时只见箱子内金光一片,整齐的黄金吸引着他的眼球。张大着嘴巴,一行口水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陈……陈兄,你这是何意啊?”常何口中虽然如此说道,可那眼光竟丝毫没有离开箱子。

陈全康笑嘻嘻的摊开一张纸:“只要常兄在这纸上签了名字,摁上手印,那这箱黄金就全归常兄所有了!”

听到这话,常何不由一个激灵,顿时清醒过来,正要拔起横刀,却见那两名汉子竟然掏出两具手弩,瞄准了他。

于是常何慢慢拿起那张纸,粗粗看了一遍,便知道这是一张投效书,自己签上名字,就等于投效秦王府了。

常何吞了吞唾沫,看看这张薄薄的纸,再看看那箱沉甸甸的金子,心头犹豫不决。

想来也是,毕竟如此多的黄金堆在面前,没有人不心动。

见常何有些意动,那陈全康走到箱子边,拿出两块金砖,轻轻的撞击了一下。

“当”悦耳的声响回荡在整个房间之中。

仿佛是受到了这声响的感染,常何深吸一口气,一下子将自己的大名签上,末了,咬破拇指,狠狠的摁了一个指印。

做完这一切,他顿时软到在椅子上,仿佛浑身的力气都随着这拇指的一摁,消失不见。

同样的情形几天之后也在太子率更丞王晊身上发生。同样是一个叫做陈全康的人,不过地点却换成了林然的醉云楼。

(跪求收藏!)

正文 第八十章 势力

 刚过了春分,一场细雨便浇了下来。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对于靠天地吃饭的农夫而言,这一场春雨,真的可谓是贵如油了。

春雨连下了两日,将整个长安外的土地浇得松松绵绵,湿湿润润的,仿佛真的是被油浇过一般。这国家安定了,年景也好了,刚刚经历过战乱的人们也需要休养生息了。

春雨刚一停下来,按捺了一个冬季的****在此射出来了。再加上这次对李世民压迫性打击,在他看来,如今的秦王府已经翻不起什么浪花了。所以,浪荡惯了的李元吉决定趁着冬雪融化,动物苏醒之际,到长安城外来上一场狩猎活动。

于是,一票齐王府的人马纵马出了长安城。

看着这些人喧嚣的骑马飞驰过闹市,两旁行人避之不及,一名坐在二楼窗户边往下望的青衣人不由暗自摇了摇头。

这青衣人不过三十多岁的样子,然而举手投足之间,一股子不怒而威的气势却是流露出来,加上他那壮硕的身体,隐隐散发出来的杀气,让人一看便知此人乃是一名战场宿将。

在他的对面,坐着一名中年人,一身灰白色衣衫,打扮朴素,不过比起青衣人来,此人气势更加凌厉。最吸引人的是他是的一双眼睛,无论是低头沉思,还是高声欢笑,那眼睛总是如此的平静,充满了睿智。

齐王府的人马一过,中年人不由开口道:“王爷,看这齐王的威风,恐怕秦王的日子不好过啊!”

青衣人皱皱眉头,对中年人道:“药师啊,你说他们相争,我们又该如何啊?”

这两人,便是赵郡王李孝恭和李靖二人。

李靖双手轻轻地搓着手中的酒杯,滚烫的烧酒让他一双微冷的手感到丝丝温暖。没有回答李孝恭的话,而是反问道:“依王爷看来我们该如何是好?”

李孝恭顿时默默不语,好半天才说道:“若是他们都能让让,那就好了!”

听到这话,李靖不由翻个白眼:“这是不可能的!”

李孝恭“呵呵”笑道:“这我知道!其实若是老实说起来,我觉得世民比建成要好得多!”

李靖“哦”了一声,不置可否。

李孝恭站起身来,望着窗外的熙熙人流,对李靖道:“药师,若论军事作战,我不及你,可是论起识人来。你可就差了一些!这世民啊,若成君主,定会是一代明君,将会带领大唐走向辉煌。而你看看建成,现今不过是太子,就和后宫嫔妃有染,若是以后为一国之君,岂不是更加骄奢淫逸!”

李靖低着头,一言不发。

李孝恭转过身来,看着李靖的样子,“呵呵”笑道:“药师你也不必想这么多,如今他们斗他们的,反正一时半刻还分不出胜负来!我们旁观便是!”

李靖点点头,脑海中忽然想起了李世民,当初自己一见他面时,他还如此的年轻,但是,一股子旁人不及的歧视已经初现在他身上了。

李世民坐在大厅之中,身边就只有长孙无忌、高士廉、侯君集、尉迟恭和张允文等寥寥几人。

“殿下,若是不下定决心,你瞧瞧这整个王府,瞧瞧这些跟随你的部将,他们将如何自处?”长孙无忌一脸诚恳的说道。

而在座的其他几人也纷纷应和。

张允文有些无聊的看着李世民的表情,见他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微笑,目光中却露出一股决绝,便知道他早已下定决心了。也跟着这些人一起应和。

看到李世民推却了半天,张允文终于忍不住起来说道:“嗯,殿下,诛杀东宫与齐王,说大了,是国家的事;而说小了,则是宗室的事。而如今,在整个皇室宗亲里,大致分成六股势力。一便是皇帝陛下。他带领着文武百官,势力实为一。二嘛,便是东宫齐王势力。这二人朋比为奸,然而势力弱小,依附于皇帝陛下。三便是殿下你的势力了。天策府的一干人马众多,使得殿下成为了二大的势力,主要对抗东宫齐王势力。四便是赵郡王李孝恭的势力。赵郡王手下有李靖,此人乃是一代帅才,万金难求。五嘛,是永康王李神通。其手下的李绩,也是一代帅才。最后嘛便是像道玄道宗之类的王爷,他们领过兵,乃是将才,合在一起,也是一股大势力!”

“而这些,不过是宗室势力。若论外部势力,则更加多了。像岭南冯盎,江淮辅公佑都属于外部势力。对于殿下举事,他们有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势力,如突厥、吐谷浑之类,难保他们不趁着殿下举事,中枢混之时占我大唐便宜!”

这“势力论”一出,李世民和场中众人纷纷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嗯,允文,你接着说!”

“先说皇帝陛下和东宫齐王势力。殿下和东宫的对抗,其实就是殿下与陛下的对抗。从前面的几桩事来看,陛下无疑在偏袒东宫,若是殿下要一举发动,定要迅雷不及掩耳的除去二人,控制住陛下,这样才算完成。而赵郡王和永康王的势力,从他们一贯的表现来看,若是殿下发动,那这二人绝对会袖手旁观。至于那些年轻王爷们,和赵郡王永康王一样,不会参与到这斗争中来的!而那些外部势力和国家势力,只要殿下动作迅速,则考不考虑他们,都无足挂齿!”

张允文说罢,只见大厅中一片沉默。半天之后,李世民才问道:“那照允文的说法,我要如何才能知晓赵郡王和永康王的意思呢?”

“很简单!”张允文慢慢说道,“只要殿下给李靖李绩二人送上一封书信,说明殿下如今的情况,最后向他们问计,便可知晓两位王爷的意思!”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表示知晓。

于是,李世民连夜手书两封书信,让人送到李靖和李绩处。

等待了一日,李靖首先回信,说是才疏学浅,想不出什么办法来,直接推辞了李世民的问计。

不久之后,李绩也回信推辞了。

李世民收到二人的回信,心间的念头更加坚决了。

(明日小半要回趟老家,早上用定时发布更新一章!如果下午回来,则二更!)

正文 第八十一章 密谋

 武德七年四月,太史局观测到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现于天空正南方的午位。太白星主兵事,也就是说未来不久将有兵事发生。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突厥郁射设带领数万骑兵驻扎在黄河以南,突入长城边塞,包围乌城。

顿时朝廷内喧哗一片。大唐和突厥的盟约签订不足一年,这突厥又兴兵来犯。许多大臣不由在朝堂之上大骂突厥的背信弃义。

然而骂归骂,领兵抵抗突厥还是要做的。于是,太子建成便推荐齐王元吉代替秦王世民都督各路军马北征以抵抗突厥入侵。李渊听从了他的建议,命令元吉督率右武卫大将军李艺、天纪将军张瑾等人援救乌城。

然而这时,李元吉却提出一个令李世民为难,而正中李渊下怀的要求,请求让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以及秦王府右三统军秦琼等人与自己一同前往,检阅并挑选秦王帐下精锐的兵士以增强自己军队的实力。

李渊本就想削弱秦王府的实力,顿时同意了这个请求。

东宫显德殿。

李建成和李元吉此刻的心情非常好,因为这次突厥入侵,李元吉成功的成为了领军大将,而不是副将、部将,掌握了一支大军。同时,也因这次突厥入侵,将秦王府帐下的几名猛将调拨到自己麾下,虽然这只是暂时的,可李元吉相信,总有一天自己能收服这些骄兵悍将。就算不能,哪怕是全部送上战场去死,也不要让秦王府得到他们。

李建成看着面前一脸春风的李元吉,笑着说道:“恭喜四弟了!”

李元吉也是笑着回礼道:“同喜同喜!我的好事不就是大哥的好事嘛!”

李建成手指敲着面前的桌子:“嗯,这次可是一个好机会,就看我们能不能把握住了!”

“什么好机会?”

李建成眼中闪过一丝狠毒,用冷冷的语气说道:“现在,你已经得到秦王骁勇的将领和精锐的士兵,拥有兵马数万之多了。我与秦王在昆明池为你饯行,让勇士在帐幕里将秦王杀死,上奏父皇时就说他暴病身亡,父皇应该不会不相信。我自当让人进言,逼父皇将国家大事交给我处理。尉迟恭等人已经落到了你的手中,应该将他们悉数坑杀,谁敢不服!”

李元吉沉默片刻,点点头,表示同意。

然而他们二人不知道的是,就在二人谈话的时候,一名东宫官员附耳在墙上,将李建成后面的话听了个七七八八。李建成李元吉尚未交谈完毕,这人便告了个假,离开东宫,直接来到醉云楼。

此人正是秦王府收买的太子率更丞王晊。

当王晊将这个消息告诉张允文后,张允文一点都不敢耽误,直接来到秦王府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听完这个消息,冷冷一笑,随即召集长孙无忌尉迟恭等秦王府一干文武,又将这个消息公之于众。

一听完李世民的话语,这些人顿时面色大变。

长孙无忌起身道:“殿下,形势紧迫,当先发制人!”

李世民叹息道:“骨肉相残,是古往今来的大罪恶。我当然知道祸事即将来临,但我打算在祸事发生以后,再举义讨伐他们,这不也是可以的吗!”

李世民话音刚落,尉迟恭便道:“贪生怕死乃是人之常情,但是如今在大家誓死侍奉殿下,此乃天授之事,没有人能逃脱。祸事马上就要发生,大王却仍旧神态自若,毫不担忧。即使大王把自己看轻,又怎么对得起宗庙社稷呢!如果大王不肯采用我的主张,抢先动手,那我就准备逃身荒野草泽,不能留在大王身边,拱手任人宰割!”

听得此言,李世民顿时有些无语了,这分明是在拿辞职做威胁。

长孙无忌道:“如果殿下不肯听从尉迟恭的主张,事情肯定要失败了。尉迟恭等人肯定不会再追随大王,我也应当跟着他们离开大王,不能够再事奉大王了!”

李世民看看长孙无忌,轻叹口气,再看着尉迟恭道:“我讲的意见也不能完全放弃,明公再计议一下吧。”

尉迟恭却说道:“如今殿下处理事情犹豫不定,这是不明智的;面临危难,不能决断,这是不果敢的。况且,大王平时畜养的八百多名勇士,凡是在外面的,现在都已经进入宫中,他们穿好盔甲,手握兵器,起事的形势已经形成,殿下怎么能够制止得住呢!”

李世民看看大厅里的众人,最后看到张允文,不由问道:“允文,你有什么看法?”

张允文上前一步,说道:“我的想法和师父一样。殿下,当初我在洛阳深夜前来投奔,就是为了图个功名。而今殿下若是迟疑不决,说不定反为敌人所趁。那我的功名也就消失了!”

李世民笑了下:“允文你可真直接啊!”

张允文接着道:“殿下想等着东宫打出一击,这非常的不明智!先说说实力对比,东宫和齐王加在一块的实力已经强过我们天策府了。殿下等东宫的一击,若是他们来得猛烈,以我们现在的实力,能挡得住吗?挡都挡不住,还谈什么反击,谈什么讨伐他们!如今形势下,只有先发制人,一举除掉太子和齐王两个首脑!”

李世民听罢,还是有些犹豫。

张允文见状不由道:“要不然请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人过来商议吧!”

李世民顿时眼睛一亮:“不错,不错,可以请房杜二人过来商议!”

长孙无忌闻言,不由眉头一皱。

尉迟恭道:“那两个书生虽然脑子好用,可现在正奉旨呆在家里,不准侍奉殿下呢,我们如何去请?”

李世民看看张允文:“嗯,这个事情就交给允文了!”

张允文点点头:“他们要来,多半是晚上来!嗯,今天,不明天晚上我将二人带来吧!”

李世民顿时有些奇怪:“为什么不是今天晚上?”

张允文神秘的一笑:“我有些东西需要准备一下!嗯,反正齐王军队出发是在五日之后,不必急在一时!”

他所说的东西却是藏在家中的十多个手雷。从正月时发现手雷的火药出现问题一直到现在,张允文每日都会花上一点时间研究火药颗粒化的问题。颗粒火药可以很好的避免分成结块现象,而且燃烧得更加充分,威力更加大。

经过一日日的重复试验,终于快将那颗粒火药做出来了。期间,那十九枚手雷的火药全部被倒出来,大部分用于试验,到现在,只剩下不足三枚手雷的火药量了。所幸试验没有发生爆炸事故,不过有一张桌子被烧得面目全非。

根据估计,若是连续工作,张允文在明日天黑之前应该能完成手头的试验,做成颗粒火药。所以,张允文讲时间定在明日晚上。

眼看玄武门之变将近,有两枚手雷,到时候给李建成和李元吉一人一个,那自己不就成了玄武门之变的一功臣了么!

张允文有些兴奋的想到。

(嘿嘿,出了点意外,耽误行程,可以不回老家了!今天还是努力更新吧!最后说上一句,喜欢本书的朋友麻烦向你周围人推荐一下!小半会努力的!)

正文 第八十二章 房杜 (求收藏)

 张允文花了一天的功夫呆在家里,终于把剩余的火药制成颗粒火药,装进手雷里面。堪堪够三个手雷使用。

然后,带着三枚手雷、军刺军刀,来到房玄龄家里。

房玄龄杜如晦两家离得不远,张允文到达房玄龄家的时候,杜如晦也在此处。

他们二人此刻正在优哉游哉的喝茶。

张允文一屁股坐在二人旁边,毫不客气的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然而茶一入口,只觉满口碎末,了无茶香。不由“扑”的一口将茶水吐回茶杯。

“这是什么茶,这么难喝!”张允文不由开口道。

二人见状,顿时也没有喝茶的兴致。房玄龄放下茶杯诘问道:“你知道什么!这茶可是岭南那边运过来的好茶,你怎么这样糟蹋!”

张允文不屑的撇撇嘴:“这叫什么好茶!过几日我来露一手,让你们知道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茶!”

杜如晦笑了笑,对张允文道:“允文啊,先不说大话!来来,我且问你,你来找我们有何贵干?”

张允文笑道:“也没啥,就是秦王迟疑不决,不肯发动,让我来找你们商量一下!”说着,便将从王晊那里得来的消息说了一遍。

末了,房杜二人同时紧锁眉头,显然对如今局势有些担忧。

“二位不必如此,其实秦王内心依然隐隐下定决心,不过还需要最后一把火!若是这把火一点燃,则秦王定会拿出征战时的风采,一举成功!”

房杜二人顿时心领神会:“既然允文如此说了,那就请允文转告秦王,就说皇上敕书的旨意是不允许我们再事奉大王的。如果我们现在私下去谒见大王,肯定要因此获罪而死,因此我们不敢接受大王的教令!”

张允文“哈哈”一笑:“好!二位的意思我一定转达清楚!”

说着,大步离开房玄龄的家。

房杜二人对望一眼,同时笑了一笑:“跟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

而此时,秦王府内,李世民召集了一众幕僚,如虞世南、张公瑾等人,征求他们的意见。本来李世民的主要幕僚乃是房杜二人,不过现在皆不在此。

李世民先是述说了一遍如今形势,接着问道:“诸公有何看法?”

话音一落,只听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了一下,接着,一名年长的幕僚说道:“齐王凶恶乖张,是终究不愿意事奉自己的兄长的。近来听说护军薛实曾经对齐王说:‘大王的名字,合起来可以成为一个唐字,大王终究是要主宰大唐社稷。’齐王欢喜地说:‘只要能够除去秦王,夺取东宫太子之位就易如反掌了。’他与太子谋划作乱还没有成功,就已经有了夺取太子之位的心思。作乱的心思没有满足,又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假使这两个人如愿以偿了,恐怕天下就不再归大唐所有。以大王的贤能,捉拿这两个人就如拾取地上的草芥一般容易,怎么能够为了信守匹夫的节操,而忘了国家社稷的大事呢!”

李世民听罢,面带犹豫之色。

那些幕僚又问道:“殿下认为舜是什么样的人呢?”

“圣人!”

“假如舜帝在疏通水井的时候没有躲过父亲与哥哥在上面填土的毒手,便化为井中的泥土了;假如他在涂饰粮仓的时候没有逃过父亲和哥哥在下面放火的毒手,便化为粮仓上的灰烬了,怎么还能够让自己恩泽遍及天下,法度流传后世呢!所以,舜帝在遭到父亲用小棒笞打的时候便忍受了,而在遭到大棍笞打的时候便逃走了,这大概是因为舜帝心里所想的是大事啊。”

李世民顿时一怔,慢慢的起身,低着头,离开大厅。

而在他身后,一群幕僚对视一眼,在对方的目光中,看到了一丝兴奋。秦王心动了。

然而李世民早已心动了。现在他担心的是能不能成功的问题。

站在回廊里,看着苍茫夜色,李世民竟然有些痴了。

忽然间,两只温暖柔软的小手放在了他肩上。李世民头也不回,温声问道:“观音婢,你说我们能成功吗?”

来人正是长孙氏。

长孙氏一双小手轻轻的揉捏李世民的肩头:“二郎,不管能不能成功,臣妾都会支持你!”

李世民转过身来,看着长孙氏娇美的容颜,陡然将她搂入怀中。

回到大厅,此时的大厅里已经没有人了。片刻之后,三名道士来到这儿。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长,开始吧!”

顿时,一名道士拿出一片龟甲,慢慢的放在火上烘烤。

就在这时,张允文来到秦王府大厅。看到道士正在占卜,先是好奇的看了两眼,接着一个箭步冲上来,一把推开那名道士,将龟甲一下子扔在地上:“占卜是为了决定疑难之事的,现在事情并无疑难,还占卜什么呢!如果占卜的结果是不吉利的,难道就能够停止行动了吗?”

李世民顿时一个激灵,挥挥手,让道士出去。

看了看张允文,李世民不由问道:“房杜二人呢?”

张允文便将二人的话一字不漏的说了出来。

李世民一听,勃然大怒:“难道他们二人也要背叛我嘛!”说着解下腰间横刀对旁边的尉迟恭道,“明公前去察看一下情况,如果他们果真没有回来的意思,可砍下他们头回来见我。”

尉迟恭接过横刀转身出门。

张允文见没有他什么事,便绕道来到李宇所住的小院。

一到这儿,只见李宇愁眉不展的支着下巴叹气。

张允文拿出一枚手雷,递给李宇。

李宇好奇的接过手雷,面色懵懂的问道:“允文哥哥,这是什么啊?”

张允文面色严肃的道:“汝南,想必你已经察觉到最近将有大事发生!若是哪一日一群凶神恶煞的士卒冲击王府,你做二姐的可要保护好弟弟妹妹们!”

李宇见张允文面色严肃,顿时点点头。

“好!看到我送你的东西没有?若是遇到那些士卒,你就拉开这个环,把这东西往人群密集的地方扔去。比如那些士卒聚在门口时,你就拉开这环,隔着墙扔过去,然后捂住耳朵!”

“为什么要捂住耳朵?”

“因为它发出的声音很响亮,就像打雷一样!”

“哦!那它叫什么名字?”

“手雷!”

正文 第八十三章 告密 (求收藏)

 尉迟恭刚刚出了秦王府,便听见身后有人道:“尉迟,你等一下,我和你一起去!”

转过身来,发现来人却是长孙无忌。

两人趁着夜色往房玄龄家走去。沿途遇到巡逻的士卒,尉迟恭总是一亮腰间的腰牌,露一露横刀,让那些有心找碴的士卒知难而退。

两人来到房玄龄的家中,只见房杜二人精神奕奕的坐在一张书桌前看书,见到尉迟恭和长孙无忌,微微一笑,点个头表示招呼。

尉迟恭脾气憨直,受不了这些文人的样子,顿时瓮声道:“你们两个书生怎还在这里看书,秦王将谋大事,你们和我们一起回王府吧!”

长孙无忌却是笑道:“二位明公,殿下已经将行动的计划决定下来了,你们应该速去秦王府中共议大事啊!”

房杜二人顿时将手中的书抛下:“殿下真的决定了?”

“真的决定了!”

房杜二人露出一丝微笑,接着便道:“好,我们走吧!”

谁料那长孙无忌叫住他们:“慢点,我们四人可不能同时出现在这大街上!嗯,尉迟,你先回去给殿下报个信,我带着房兄杜兄换身衣服便来!”

尉迟恭点点头,转身出门而去。

房杜二人换了一身道袍之后,便在长孙无忌的带领之下,来到秦王府。

当夜,秦王府内灯火通明,一干秦王府官员密谋一夜。

当夜,太史局太史令傅奕夜观天象,见太白金星再次在白天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于是连夜密奏李渊:“金星出现在秦地的分野上,这是秦王应当拥有天下的征兆。”

面对这封密奏,李渊沉默下来,久久不语。

大唐武德七年四月十八,太史令于凌晨观测到太白星出现在正南方,继而入宫密奏后,天刚蒙蒙亮,早朝的时间还未到来,一名内侍便匆匆出宫,来到秦王府。

“宣秦王入宫奏对!”内侍尖利的声音响起。

李世民穿上黑色的亲王龙袍,收拾妥当,跟着内侍来到太极宫。

此时的大殿空荡荡的,连一个侍奉的宫女内侍都没有,只有微风吹拂下慢慢飘动的轻纱和一缕冉冉上升的香。

李渊孤独的坐在龙椅上,眼圈有些发黑,想必是昨夜未曾休息好。

见到李世民慢慢的走进大殿,李渊的嘴角不由露出一丝冷笑:“哼哼,秦王当主江山,那寡人将置身何处?”

“儿臣拜见父皇,恭祝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世民行了一个叩拜大礼。

李渊示意平身之后,却将一份奏章拿在手里:“唔,这个,你拿去看看!”

一名内侍从旁边双手接过奏章,然后躬身捧到李世民身边。李世民拿起奏章看了片刻,顿觉满头是汗。

还没看完,便一下子跪在地上。膝盖和光滑的地板发出一声“砰”的碰撞声。

“父皇,儿臣绝无觊觎神器的念头啊!”说着,膝行两步,“这天象虽是天象,但报告天象的总是人啊,是人就难免有私心,所不定这傅奕便是大哥派来诬告孩儿的!”

李渊听完,不自觉的点点头:“既然如此,你就没什么要为自己辩解的么?”

李世民眼中顿时闪烁泪光:“儿臣忠义之心,天地可鉴!”

李渊闻言,长叹一声:“二郎啊,你起来吧,嗯,起来吧!别跪着了,地上凉!”

李世民起身。

李渊道:“我知你们兄弟不和,明争暗斗之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