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氖掷住

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整个粟末人部落中的男性战士几乎被杀了个精光,剩下七八人满脸恐惧的望着四面的唐军,无力的垂下了手中的武器。

从在外围杀戮斥候开始,到最后押解着数百名粟末人和运粮车出了山谷,花费的时间不到半个时辰。

何校尉回头瞧了一下满地的尸体,冷笑道:“如此战力,也敢犯我大唐虎威!”

分出百名侦察兵押解着这个部落的几百人和粮食棉花等物品,返回襄平城,而何校尉则是带着剩余的士卒,循着先前那二十名侦察兵留下的记号追去。

这一次何校尉他们就没有那么轻松了。虽然他们花了一天的时间,在冰天雪地中度过了一个晚上,终于找到了那个部落,但是,部落的男人已经出去打猎去了。只剩下三百多老弱病残呆在部落中。面对这种情况,何校尉没有下令出击,而是静静的等着,等那些外出打猎的男人返回。

当这个部落将近三百的男人带着两头鹿,一头黑熊和野兔野鸡等猎物返回部落时,何校尉猛的下令:“进攻!”

弩机的机括声刚刚想起,这些经过了几天厮杀的粟末战士立刻反应过来,丢下手中的猎物,就要冲上去和唐军厮杀。

侦察兵却是猛的一拄滑雪杖,以极快的速度远遁。在那一滑动之后,一枚手雷便向后扔去。

“轰——”

一声声爆炸声中,这个部落也被侦察兵给拿下了。

(45278941954)

正文 第五百零二章 半日闲

 襄平城外,靠近襄平城的官道之上,不时有人畜行经,所以,官道上的积雪并不是非常多,很多积雪被来往的人畜踩成了水,水又结成冰,封在官道上。可以预测,待春天来临之后,这里定是一片泥泞。

官道之上,遥遥行来一直队伍。这支队伍规模极大,看那样子,有不下五百人。其中,更还有一辆辆马车混杂其中。

待到队伍走近,那守卫襄平的士卒不由大吃一惊。只见走在队伍前面的是十多名手持弓弩,身穿白袍的士卒,在这些士卒之后,却是穿着破烂兽皮棉衣的粟末人。在粟末人两边,不时还有白袍士兵骑着战马或是徒步而行,他们手中皆是拿着弩机。几辆马车跟在最后面,车辙印很深,看来车内的东西可是不轻。

守城士卒猛然想起了昨日有人来到襄平,说是寻找那知道粟末人部落的向导。而自己的长官对这些身穿白袍,而气质彪悍的人异常客气。现在想来,貌似昨天的那些人和面前这些穿白袍的人衣着好像一个样吧!

“你等何人?进入襄平所为何事?”虽然心头已经猜测出了这些人的来历,但那守卫城门的士卒依旧问道。

“我等乃是安东都护府属下侦察营,奉命清剿袭击我大唐车队之粟末部落,今日已斩除一个部落,现押送回襄平,等候苏大人处置!”走在最前面的侦察兵朗声说道。

襄平此处城门,人来人往,不乏异族人氏途径此处。他们中很多人都知道唐军物资车队被抢劫之事,还知道那苏定方发出的公告。如今,听见这些士卒说起他们已经清剿了一个粟末人部落时,心头震惊可想而知。

这位士卒亦是慌了手脚,连忙让开道路,让这之队伍进入襄平城。

入城之时,城中百姓争相围观。

当这个消息传遍辽东和平壤之时,两地震动,各族震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恐怕这些异族都会老老实实的夹着尾巴做人。

第二人,又是一支队伍押着粟末人来到襄平。

至此,当日袭击大唐物资运输车队的两个粟末部落全部落网。

苏定方还专门从平壤赶到襄平来,处理这些俘虏。

两个部落的首领长老人物,全部被斩首示众,首级悬挂在襄平城墙之上,其余普通粟末人,则是充入贱籍,为奴为婢。

在重重处罚这两个部落,以儆效尤之后,苏定方又拿出一部分粮食和棉花棉布,低价卖给辽东平壤的各个异族。打个棒子给个枣,一通手段下来,辽东平壤的异族尽皆服服帖帖的。

最后,苏定方将这里的处理结果发了一份到长安来,同时还有一份请罪书,上面说自己未经陛下同意而擅自做主,却是为了稳定辽东局势,还望陛下谅解。

“其实那些粟末人也是可怜人啊!”张允文半躺在太师椅上,一双穿着袜子的脚放在火炉边取暖。在他的对面,张彻用红红的小手提着毛笔,在一张纸上面写着什么,还不时的抬起头望了一眼自己悠闲的父亲和坐在火炉边,拿着绣花针的母亲。

整个房间密闭着,有股难闻的木材燃烧的味道,不过却是温暖如春,坐在其中,看看书,喝喝茶,也倒是悠闲自得。

当苏定方毫不留情的处理了那粟末人的消息传回长安的时候,张允文便淡淡的对着身边的李宇说道。

李宇听不得那些杀人斩首之类的话题,不由皱起眉头来。倒是支柔颇是赞同的点点头:“是啊,当年我们奚族过冬的时候,就担心有没有足够的粮食吃到开春,有没有足够的皮裘抵御寒冷。这些粟末人抢劫粮草棉花,想必是今年没有准备足够的粮食和御寒的物资,这才会铤而走险!要不然谁会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出来抢劫啊!尤其是抢劫的对象还是安东都护府。”

王妍却是在一旁笑道:“辽东那边缺少粮食和御寒物资,若是我们商队能够贩卖粮食棉花过去,定能赚上不少的钱!”

张允文听了王妍的话,不由苦笑一声:“大姐,我们在说这粟末人,可没说怎么赚钱啊!”

王妍白了张允文一眼:“我可是你妻子,不是什么大姐!”

在张允文对面,张彻小心的瞄了一眼自己的父亲母亲,又赶紧垂下脑袋。不过瞄的这一眼,并没有逃过张允文的眼睛。张允文轻咳一声,正色道:“彻儿,习字不专心,再加抄五遍!唔,到隔壁抄去!”

张彻顿时傻了眼,看了一眼张允文,又看了一眼自己的母亲,还向李宇发出求救的信号,可是通通无用,最后不得不拿着笔墨纸砚到隔壁抄书去了。

“他可是你儿子,你怎么这样啊!”王妍不满的说道。

“哼,谁叫那小子偷听我们说话!谁叫他是我儿子!”张允文理直气壮的说道。

王妍无奈的摇摇头,引得李宇和支柔发出一阵娇笑声来。

张彻一走,那支柔便摇着张允文的手臂道:“唔,相公,我们来玩麻将吧!”

如今已是三月初了,可天气依旧严寒。不过这种寒冷倒不是由于呼啸的西北风吹拂造成的,而是在阵阵春风之中,冰雪消融而引起的寒冷。

如今的张允文,平时除了隔上几日上朝一次,顺便再看看各个部门的运行情况之外,很多时间都呆在家中,要么教授自己的儿女读书习字,要么便和妻子凑在一起,玩玩麻将之类的,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如今,张继呆在宪兵营中已经一年了,其间取得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光是那个头就比同龄小孩高处半个脑袋,身体更是强健,身上竟然练出了肌肉疙瘩来。唯一遗憾的是原本白白净净的脸庞被晒黑了,这让李宇心疼不已。

张允文考虑着今年将他送到国子监去读书了,毕竟光是在军营训练也不是个办法。如今,这小子个性沉默,春节的时候在家里也少说话,不过干起事情来,却是雷厉风行,有几分气质了。这让张允文颇感满意。

而张允文的丫头张琰,个性和张继截然相反,和长安城内一众大家小姐混在一起,活泼开朗。而性格又遗传了支柔的个性,极为好强。据说,长安城内许多的贵胄皇族已经将主意打到了开始出落成大姑娘的张琰头上。

剩下的便是这张彻了。由于张彻早产,身子骨弱,所以,张允文也没有让他从军的打算,而是准备教他好好读书,甚至准备亲自教授张彻数学、物理、化学、自然等后世的功课。不过考虑到如今他的年纪还太小,所以暂时没有教授,而是每日在家中读读《千字文》、《开蒙要训》、《文选》之类的启蒙读物。

张允文的这种日子让旁人羡慕不已。像王玄策、张文瓘、卢承庆等人来长安时,看到张允文悠闲的样子,酸溜溜的说道:“国公大人真是好福气啊,守着娇妻美眷,看着**稚子,享着天伦之乐,如此生活,真是羡煞我等啊!”

张允文闻言,哈哈一笑,说道:“如今四海升平,我等武将自是安享太平!如此皆大欢喜,岂不妙哉?况且我不过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而已!”

(45278941954)

正文 第五百零三章悠悠岁月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伴随着阵阵清脆悦耳的童音,张彻的脑袋随着读书时的抑扬顿挫而一摇一晃。

如今,这张彻已经七岁了,开始在李宇的指导下读《诗经》之类的书籍了。而张允文则是在教授他一些基本的加减乘除和基本的物理化学知识。

放下书卷,张允文摸了摸唇上的两撇髭须,一振衣衫,走出了房门。

此时,庭院之中,秋叶飘落,瑟瑟秋风乍起。

今年已经是贞观二十一年了。离那粟末人袭击大唐物资车队已经过去了一年了。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往事俱为陈迹。

在这一年之中,张允文呆在长安,过着闲暇安逸的生活。除了隔三岔五的上朝或是在几个部门办公之外,剩下的时间却是游山玩水,将整个关中都逛了个遍。

其时,大唐四境无战事,就算是有点小摩擦,也是唐军在欺负周边的异族。所以,张允文才能够这般悠闲。

在去年夏季的时候,驻守在吐谷浑的两万唐军往高原上开拔,翻越积石山,和禄家军队在多玛附近打了一场小仗,此战,共计歼灭禄家军队九百二十七人,己方损失三百四十人。这种损失比例在大唐对外战争中是非常罕见的。一般来说,和北方游牧民族作战,损失在十比一、九比一,当然计算这个比例的时候,是除开了火器,只算冷兵器。由于大唐精良的铠甲和武器,损失一直维持在这个程度。没想到在高原上和吐蕃人打这一场小仗,损失便是如此,若是大唐与吐蕃全面开战,那士卒的损失又该是多少?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绩,对于这个结果都非常的不满。于是,那些驻守在吐谷浑的唐军士卒,赶紧日夜操练,争取能在高原之上,打出令人满意的成绩来。

不过这一仗打完之后,那钦陵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恭敬的向李世民询问,我吐蕃那里冒犯了大唐,竟惹得大唐天兵东来?

李世民则是义正言辞的说道:“吐谷浑乃是我大唐属国,尔等纵马劫掠吐谷浑,我大唐保护属国,此乃名正言顺之事,难道你家钦陵还敢责难朕不成?”

听到李世民这般说,那敢问吐蕃使者当即不语。

如今的高原局势,已经明朗了许多,以钦陵为代表的新贵族和吐蕃旧贵族虽然在内斗,但是,对外之时,却是同心协力,抗拒羊同,进兵庸旌,和唐旌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庸旌。当初松赞干布离世,禄东赞被囚时,整个吐蕃四分五裂。如今,在这钦陵的不断征战和外交攻势之下,庸旌被困守于一隅之地,数次大败于吐蕃与唐旌联军,覆灭之日,为期不远。对付羊同,这钦陵更是想尽了办法,引诱离间用了个遍,暗地里还培植自己的势力,这样一来,羊同处在一种半分裂状态,无暇对吐蕃展开攻击。

当李世民看到那些从吐蕃传来的关于这钦陵的情报之后,李世民长叹道:“这钦陵还真是一代枭雄,观其行事,或明或暗,不择手段。若是此人为执掌吐蕃,我大唐想要攻破此地,却是有诸多麻烦啊!”同时下令士卒加紧操练,务必要在这钦陵破灭羊同之前,训练出至少五万适合高原作战的士卒来。

如今大唐四境安宁,而国内的情况也是不错。由于重商令的实施,使得商业迅速发展起来,长安城内,时常可见一辆辆大车进进出出,而那大运河之上,更是帆影重重,川流不息。与繁荣的商业相比,大唐的道路情况便要差了许多,虽然每年官府都会征发徭役修缮道路,但是,众多的行商客旅很快便将那些已经修缮好了的道路轧出两道深深的辙印。这路,依旧是不好行走。

然而征发徭役,要浪费的劳动力,修缮的官道,要不了几月又会被踩出一条条深坑。这让李世民很是头疼。虽然张允文上了一道奏章,让各地商贾自行筹钱,修缮道路,不过此份奏章被李世民驳回了。他说这道路乃是国之大器,修路之事乃是国家之事,哪里能让商贾插手。对于这种情况,张允文也很无奈。先放在这儿吧,以后在慢慢劝说李世民。

商业繁荣,农业也不差。随着江南的开发,江南地区人流渐渐增多,以扬州为代表的城市发展迅猛。而每年上缴的租庸,是呈递增趋势。再加上幽州营州的人口开始往辽东迁移,那些被唐军俘虏的异族在汉人的言传身教下开始了汉化,冲游牧狩猎,专为耕作。虽然最终要实现整个辽东有游牧狩猎转向农耕文明将会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但是,现在至少有一个不错的开头了。

近三年来,整个辽东平壤新增耕地两千多顷,这些从中原远道而来的农民砍伐数目,排干沼泽,开辟出一块块耕地来。而辽东道平壤道诸州,对于这些新开垦的农田也免除了一年的赋税。

说起农业,就不得不提起棉花来。如今陇右诸地及观众西部北部,凡是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地方,统统种上了棉花。每当棉花收获的季节,站在田埂上望去,只见漫山遍野,一片素白。棉花的大量种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飞速发展。然而在机械设备不健全的情况之下,棉农凭借着经验,慢慢摸索,再结合高昌那边传过来的纺织设备,造出了改进型,比起原来的机械,效率微微有所提高。所以,棉布的售价比起麻布、葛布,还贵上许多。

正是由于大唐现今无内忧外患,河清海晏,所以张允文能够抛开工作,悠闲的带着家小游山玩水的原因。

不过令张允文感到忧心的是,李世民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如今,这朝会已经是十日一次了,平时有什么事情,多是找太子处理。重大事情,才交由李世民。李世民半生戎马,军功赫赫,在朝野之中,威信无人能及。而李治,在威势之上,则是与其父相差甚远。好在现今李世民仍能主政,这让张允文放心不少。

看到现在的唐朝,张允文心头不由有些得意。正是自己在唐朝的一系列活动,使得此时的唐朝比起历史上的药强上不少。虽然不能尽善尽美,但是,张允文相信,在自己身后的人一定会做得更好的。

“老爷,老爷,外面来了个当兵的,说是有要紧事要跟你说!”

就在张允文站在庭院中慢慢的踱步之时,只见一名丫鬟进来向张允文报告道。

张允文走到前厅一看,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士卒站在前厅中,见张允文到来,这位小伙子行了一礼,然后拿出一份请柬递给张允文:“张将军,这是我家将军送来的,请你今晚前去赴宴!”

张允文打开请柬一看,只见落款是苏定方,不由猛的醒悟过来,貌似今天是苏定方回长安的日子,自己怎么忘了。

当下便说道:“好,今晚我一定到苏大哥那里,为苏大哥,接风洗尘!”

苏定方被封为武邑县子,也算是跻身贵族之列了。在他担任安东都护的第二年,李世民赐下了一座大宅子给苏定方。今夜,苏定方便在自家宅子里请客。

当张允文到达苏定方的住处之时,老远便听见里面传来阵阵喧哗之声。

进入院中一看,只见十多二十人正举着大碗,互相敬酒。这些人皆是军中武将,有苏定方的同僚,也有战场之上的战友,一个个毫不客气的大碗喝酒,大口啃肉,还不时拿苏定方开着玩笑:“怎么样,老苏,高丽的娘们儿滋味不错吧!”

“你是安东都护,在那边你最大,是不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强抢民女啊?哈哈哈……”

听得这些人的调侃,苏定方也印账档溃骸案呃瞿锩嵌肥挡淮戆。瞧し簦嫠锏幕吓幔阋灰允裕献踊乩吹氖焙颍舸思父龈呃鲦净乩矗岫湍阋桓觯 

裴行俭哈哈一笑:“算了吧,你还是留着自己用吧!”

除了裴行俭,还有段云松、席君卖等人,这些人和张允文都很熟悉,喝了两碗酒,便谈开来。另外一些人则是当初张允文在宪兵营和现在的左羽林军的属下。

“允文,你小子不仗义,当初把我丢在辽东,受那天寒地冻之苦,冬天的时候,天天啃肉干,嘴里都是腥味,如今回来,就想着啃白菜萝卜!你说说,哥哥我该怎么罚你?”已经有几分醉意的苏定方指着张允文道。

张允文赶紧端起一碗酒来:“要不罚小弟喝酒?”

苏定方当即便给张允文到了一碗烈酒,口中大声喊道:“喝,喝……”

那些张允文的属下难得见到张允文被灌酒,一个个跟着和道:“喝,喝……”

一碗烈酒下肚,重重的出了一口气,抹了一下嘴巴,大声道:“光是老子一个人喝哪儿行,你们全都得喝!”

“好,喝!”

苏定方这场接风宴席,最终演变成了灌酒宴席。一个个将军,抱着海碗,一碗碗的喝着。不时有人趴在桌子上。不过很快就被侍立在一旁的亲兵给扶下去了。

当张允文喝完一碗酒,看着院中醉得七七八八的人,不由放声大笑起来。

举觞醉卧天地间,苍茫岁月又一年。

那些醉得七晕八素的家伙也不知道张允文在笑什么,跟着他笑了起来。

************

唉,现在感觉非常不爽,写起来凝滞不动,坐在电脑前,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来!好想完结了啊!

(45278941954)

正文 第五百零四章 出征龟兹

 大漠的风扬起阵阵沙尘,沙子从沙坡之上往下滑落,发出阵阵响声。这便是所谓的“鸣沙”。

龟兹以东,便有一座鸣沙山。每当大风吹起的时候,这里沙鸣之声,震耳欲聋。

鸣沙之声将很多声音都盖住了,比如说这风声,比如说鸣沙山下大军行军时,铁甲的铿然之声。

此时,在鸣沙山下,一支唐军正缓缓的行军。

这是一支由安西都护府大军、右卫大军以及高昌、焉耆、回纥大军组成的联军,人数多达两万人。这支军队有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担任行军大总管,安西都护、西州刺史郭孝恪担任行军副总管,另外,还有沙洲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等一批将领也赫然身在其中。

大唐贞观二十一年冬,龟兹王讨伐叠卒,其弟继承王位。安西都护郭孝恪,见时机成熟,便提议对龟兹用兵。李世民在斟酌片刻之后,欣然同意了郭孝恪的意见。

不过这龟兹和焉耆不一样。焉耆乃是西域诸国中势力较小的一个,而这龟兹,长期以来,皆是西突厥在西域坚定的盟友,且实力雄厚,比起当年的高昌,还要强上一些。所以,仅凭安西都护府的军力,是不可能战胜龟兹的。于是,李世民便将阿史那社尔的左骁卫大军调去,开进西州,与安西军一起,进攻龟兹。

在调军的同时,李世民也发了一份讨伐檄文,说龟兹浸失臣礼,侵渔邻国,朕当起兵伐之。

当这份檄文传到龟兹之时,龟兹王大为恐慌,联络西突厥处月、处密部,为其侧翼,相互呼应,静待唐军。

而阿史那社尔领军开至焉耆之后,便立刻领军向龟兹杀来。不过欲进攻龟兹,得先除去其侧翼的处月、处密部。

越过鸣沙山,往西北而去,攻击目标便是处月处密二部。

“启禀大将军,我等在西北三十里处,遭遇到突厥游骑!现已全歼对方,正往西北扩大侦察范围!”在翻过鸣沙山的时候,一名侦察兵快马加鞭,扬起阵阵沙尘,来到阿史那社尔面前,向他报告道。

阿史那社尔闻言,向身边的亲兵传令道:“通知郭将军,令他领军中骑兵先行出发,往西北直扑处月处密二部,争取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那亲兵闻言,抱拳一揖,立刻纵马离去。

阿史那社尔扬起马鞭,用带着浓浓关中腔的汉话喊道:“加快行军速度!”

等大军尽数通过鸣沙山之后,郭孝恪便带着一支由五千骑兵组成的队伍脱离大队,先行一步。而剩余的多为步兵,也有不到千骑的骑兵。行军方面,自然慢了一步。

郭孝恪领着大军急速奔驰了近两个时辰,沿途竟然一个突厥游骑也没有,想必是被那些侦察兵清理干净了。正在郭孝恪全力赶路的时候,三骑侦察兵来到他面前,向郭孝恪报告发现了处密部的位置。

原来,这突厥人在得知唐军出动大军之后,每日便会派出数百骑游骑在方圆百里内侦察。当侦察兵们遇上这些游骑的时候,大军离处密部还有百余里。郭孝恪这一番疾驰下来,离处密部只有十多里了。

“将军请放心,小人已经将这附近的突厥游骑全部清除!不过依小人看来,这突厥人见其斥候长久未曾回还,定然心头生疑,还望将军尽快行动!”这名侦察兵在向郭孝恪之命道路之后,向其建言道。

郭孝恪却是冷哼一声:“本将军行事还有你来多嘴?”

这名侦察兵心头虽然委屈,但还是连忙告罪。

郭孝恪冷声道:“还不赶紧带路!”

在侦察兵的带领之下,大军很快就来到了这处密军营的外围。说是军营,按照突厥人扎营的习惯,不过是一个由白色帐篷聚在一起的聚落。马匹牛羊等牲畜则是在军营外面由专人看护着。

站在离处密军营不到一里的地方,看着处密军营,郭孝恪猛的一举马槊,大声吼道:“兄弟们,跟我冲啊!”

郭孝恪身后,一骑骑骑士如同洪水一样,向处密部落涌去。

这郭孝恪也是一员猛将,他挥动着马槊,冲在最前面。两名听到动静,从营帐中出来的突厥士卒刚刚往这边一瞧,便见一名手持马槊的大胡子借着马势冲杀过来。强大冲击力下,马槊一下便将一人穿透,那具尸体还挂在马槊之上。

郭孝恪抽出马槊,口中大喊道:“杀——”

“杀——”

一片应和之声在四周响起。

这些唐骑,多为阿史那社尔带来的突厥骑兵,深知突厥骑兵的战法,并能采取对应的克制措施。而那些汉人骑兵,装备这明光甲和精良的长槊横刀,在武器装备方面不知要超出这些西突厥人多少,往往是对方一石以下的弓箭射出的箭支,落在明光铠之上,钻个箭头进去,伤及皮肉而已。

在加上唐军的突然袭击,很多处密战士深知还来不及上马,便被纵马而过的唐军士卒斩杀。众所周知,这些游牧民族强大之处便是在于其骑兵的强大,而骑兵没上马,成了步兵,比起汉人的步兵差了不知多少。

在稍微抵抗了一下之后,这些处密战士便抢了马匹,往南逃亡而去。

郭孝恪见状,当下整合队伍,追着那些处密战士往北而去。

留下这些准备投降的处密人相互对望,大感侥幸。慌忙骑上马匹,往西逃亡而去。

往南是前往处月部和龟兹,往西则是返回西突厥。

郭孝恪死死追着那些溃兵,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同样知道,这些处密战士不往西逃窜而是往南,那么说明南边是处月部的军营。所以他死死的追着溃兵,而有不加歼灭,就是希望用这些溃兵来冲击处月部的军营。

不出这郭孝恪所料,南面果然是处月军营。

不过处月军营早已有了防备,战士们手中拿着弯刀,举着上弦的弓箭,严阵以待。

然而他们没有料到的是,有六七百名处密溃兵作为先驱,往自己营地冲来,而唐骑正跟在他们后面,气势汹汹的杀来。

这处月将领也到果决,令士卒放箭,射杀冲在最前面的处密战士之后,有带着剩余的士卒往浩荡而来的唐军冲杀而去。

如同两只相互碰撞的野兽,两支骑兵顿时绞杀在了一起。

郭孝恪一马当先,大吼一声,手中马槊刺出,将迎面冲来的一名西突厥士卒扎了个透心凉,接着再猛的一横扫,将一人扫落马下。其余士卒也不甘示弱,大声吼叫着,用手中的兵器,收割对方士卒的生命。

此刻,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残酷体现无疑。到处都是血淋淋的场面,有着几株荒草的地面很快便被鲜血染红。兵器的碰撞声,人类的喊杀声,马匹的嘶鸣声,回荡在这大漠之中。

经过近一个时辰的激战,唐军终于将这支西突厥军队击溃。在斩首近一千之后,剩余士卒往西或者往南逃窜。

郭孝恪领兵往西追击而去,在后面用弓箭射杀了不少的士卒。追出了三十里远,这才领兵而回。

这时候,阿史那社尔带领的唐军主力到达了当初处密人的营地,缴获了大量牛羊马匹。

两军会合之后,阿史那社尔对郭孝恪道:“郭将军不愧是大唐虎将,领兵连破两阵,斩首近两千,当真是此战首功啊!”

郭孝恪笑了一笑,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阿史那社尔并不生气,而是看着郭孝恪道:“今日虽然已经连破两阵,但是处密处月二部,依旧威胁我军侧翼,若是我军欲图进攻龟兹,定当受到这二部攻击。所以本总管决定,先行击破这二部,然后在进攻龟兹!”

听到阿史那社尔分析军情,郭孝恪不敢怠慢,细细听着。末了,他说道:“我两万大军远征西域,最近的粮草供给之处乃是焉耆,据此亦有数百里。两万大军每日消耗甚巨,所以末将以为,此战,当速战速决,若是被处密处月二部拖住,可极不利于我军啊!”

阿史那社尔点点头:“正是如此!所以我准备广布斥候,以骑兵为机动,一旦侦察兵侦察到敌军动向,骑兵即刻出动,打击敌酋!”

先前两战之中,唐军折损骑兵四百多人,不过缴获了近两千马匹,直接装备给了步兵,平添了两千骑兵。毕竟大唐步兵几乎人人都会骑马,即使不会马上作战,也可以以马匹为代步。

不过现在还有时间,足够那些不会马上作战的士卒学个七七八八。

两战之后,处密处月二部便龟缩于龟兹西北,除了游骑和侦察兵的碰撞之外,根本就没有捞到主力部队的影子。而此时,已经是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了,大漠之中,落雪成冰,朔风刺骨,身上铁衣,手中武器,上面似乎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冰。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唐军出击,战斗力定会大大减弱。

所以,在整个正月和二月,除了游骑和侦察兵的战斗之外,没有任何战斗。倒是龟兹那边还派出了一支骑兵过来,远远望了一眼,见到唐军整军上马,又立刻远遁而去。

到达三月中旬的时候,天气已经渐渐回暖,冰雪融化,河流涨水,岸边青草也生出了嫩芽儿。

终于,侦察兵发现了处月部一处千人规模的骑兵,六千多大唐骑兵即刻出发,往那处月部骑兵杀去。在郭孝恪领骑兵先行出发之后,阿史那社尔忽然觉得不对,怎么这支骑兵似乎像是在等待自己一样!保险起见,为以防万一,当下遣薛万备领八千步卒快速行军,跟随郭孝恪而去。

后来郭孝恪的遭遇证明了阿史那社尔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