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惠贞长叹一声:“若是天不下雨,那说明天要我等投降大唐,我等投降便是!”

高延寿点点头,算是同意了高惠贞的言语。

大雨从下午一直落到晚上。天将暮的时候,大雨停了下来。

高延寿和高惠贞站在山顶之上。在猎猎的大风之中,天际浓厚的乌云被吹着往西方移动而去。看这情形,要下雨的可能性极低了。

二人长叹一声,对望一眼。高延寿轻声道:“明日我等便率众投降吧!”

第二日,当太阳从地平线上跳出来,普照大地的时候,李绩正欲派人前往山上进行最后的说服工作,就在这个时候,只见山上一名手持白旗的高丽士卒正缓缓走下山来。

大唐贞观十八年六月二十八,李世民寝陵六万大军与十五万高丽大军战于安市城东之六山。大破之,斩首三万,围高延寿、高惠贞于山上,断四面之桥梁,绝八方之道路。二人走投无路,率本部兵马三万六千八百人向李世民请降,躬身膝行.进入军门,拜伏请命。/

至此,这场大唐与高丽交战以来最大会战以唐军大胜而告终。此役,唐军获马五万匹,牛五万头,明光甲万领,其他军械不计其数。

在对待高延寿及其降众的时候,李世民采取了一贯的怀柔之策,选褥萨以下酋长三千五百人,授之军职,迁居内地,高延寿鸿胪卿,高惠真司农卿,一下子便将高句丽绝奴部和灌奴部两部的贵族网罗住了。而对待普通士卒,则是将其尽数放归。李世民这样做,却是想通过这些溃兵将大唐的军威和对待俘虏的政策宣扬出去,瓦解高丽军心。除了普通士卒之外,投降的还有三千三百靺鞨兵。靺鞨也算是营州刺史所辖部族之一。如今,这靺鞨不助大唐,反助高句丽,盛怒之下的李世民令人将其悉数坑之。

此战之后,高丽举国震惊,后黄城和银城守军全都自拔逃遁,数百里内无复人烟。

为了纪念此战,李世民改六山为驻跸山,令将作造《破阵图》,命中书侍郎许敬宗为文勒石以纪其功。

在论功行赏的时候,令李世民印象深刻的白袍唐将被找了出来,却是正在大唐军事学院骑兵系学习的薛仁贵。李世民见其勇武,特令在众人面前表演一番。薛仁贵表演完毕之后,李世民大声称赞,并赐下马两匹,绢四十匹同时出言鼓励他要勤奋学习。

薛仁贵终究年少,听得李世民的话语,脸上不由微微露出骄矜之色来。

如今,打败了高丽援军,李世民领着大军挥师前往安市城。欲图一举攻下城来。

安市城此时的城主叫杨万春,其人骁勇,手下的兵马精良,城池地形也极为险要,当年渊盖苏文作乱的时候杨万春不服莫离支的篡权,于是莫离支派遣大军进攻安市城但是却失败,只好默认杨万春在安市城的统治。

李世民先派出人前往安市城下,向杨万春游说。却被守军乱箭射下,幸亏那人跑得快,要不然一条命便交在此处。李世民闻言大怒,本欲即刻令大军攻击安市城,李绩却拦住李世民,说炮兵未到,而安市城上至城主下至士卒,皆为骁勇之辈,冒然进攻,恐损失惨重。

李世民只好令大军在城外扎营,等待炮兵到来。

两日之后,炮兵来了。

在安市城下摆好阵势,炮兵开始轰击安市城。

如同辽东城、白岩城一样,安市城城墙很快被轰塌。那杨万春不负骁勇之名,组织骑兵出城突袭炮兵,欲图扳回颓局。

操作迫击炮的炮兵当即调整射程,对那些骑兵进行轰击。

整个战局几乎呈现一边倒的局面。高丽骑兵以血肉之躯硬生生的冲击炮火,其结果自不待言。就连杨万春,也死于乱炮之中。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因为杨万春的身死,安市城守军士气大跌。面对用潮水一般涌入的唐军,除了部分顽固分子誓死抵抗被射杀之外,其余人都投降了。

安市城正式被唐军攻陷。

在历史上,李世民进攻安市城的时候,却是遇到了顽强的抵抗,最终没能踏入安市城一步。反而是在天气渐渐转冷的时候,不得已下令撤兵回国。

李世民坐镇安市城安抚城内百姓降众,李绩则是带着三万兵马南下建安州,将与张亮部水军汇合,共同攻下建安州。

就在李世民攻下安市城不久,薛万彻的北路大军也传来了胜利的消息。在李世民击败高丽十五万大军之后,薛万彻围攻数日的新城州宣布投降。

薛万彻留下一万大军驻守新城,自己带着剩余的军队正往李世民处赶过来。

而李世民则是呆在安市城中,养精蓄锐,休整军队。

李世民之所以没有领军继续进攻,却是因为炮兵营的三名中郎将联袂求见李世民,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炮弹快用光了。

因为唐军的后勤补给线非常的长,所以往往出现补给跟不上大军行军步伐的情况。在唐军从辽东城等处缴获巨额粮草之后,唐军对于粮草的要求不再是那般高,反倒是对于箭支、炮弹等军用器械的需求量加大。可是,负责后勤辎重的官员也是苦不堪言。当初携带了许多的粮食,如今正在运送的途中,却传来已经缴获大量粮草的消息。然而辎重队已经出发,难道还要让他们再运回去?

一去一来,花费了许多的时间,使得箭支、炮弹等消耗品的运送速度跟不上消耗速度。这样下来,炮弹就用的七七八八,而没有得到补充。

知道这种情况,李世民只好按捺住一鼓作气,荡平辽东的想法,暂时在安市城休整,等到炮弹一到,再行进攻。

就这样,几日之后,李绩方传来了攻破建安州的消息。

正文 第四百二十八章 天空海阔

 当听闻辽东一个个城池被唐军攻破时,坐镇平壤的渊盖苏文再也坐不住了。他拉出自己的嫡系军队,再集合那些从辽东溃退回来的士卒,凑齐八万多军队,号称十万,浩浩荡荡的往鸭绿江边杀去。

他要亲自守卫这平壤以北的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此时的张允文并不知道那渊盖苏文已经离开了平壤,他们仍旧坐着舰船,往平壤而去。

张允文还是第一次乘坐大唐水军的舰船,也是在第一次看到这个时代的海洋。

当他领着五千骑兵在辽河口等了一日,终于见到了一支船队向河口缓缓驶来。看到这只船队的时候,张允文从未想过,原来这古代的战舰竟然可以如此的壮观。

只见一艘艘大小各异的战舰排成雁翎形慢慢的往辽河口靠拢,一张张白色的巨帆高高竖起,遮天蔽日,那高耸的桅杆刺向天空,就像一支支竖起的长枪。打头的那艘战舰的桅杆之上,飘荡着一面写着斗大“唐”字的大旗。在海风的吹拂之下,大旗飘扬。船的两侧各有二十多杆长桨正在划动着,搅起两片白色的水花。

辽河口有一处不大的码头,但是,在舰队中,有几艘“巨无霸”级别的大船,根本就不能在靠在码头上,只能停泊在深水区,让那些吃水浅些的船只往来运输。

张允文领着五十名侦察兵坐上了一艘小船。这艘只有一根桅杆的小船在船队之中属于小型船只,刚好可以用来在大船和码头之间来回运送人员马匹。

五十人坐上去之后,还是显得有些挤。小船两侧伸出十多杆长桨,挥舞如飞,小船来到了那艘悬挂着“唐”字大旗的巨舰之下。

这时候,一卷卷绳子从那巨舰之上垂下来。随着这绳子垂下来的还有阵阵轻笑之声。

张允文和侦察兵们对视一眼,嘴角露出一抹轻笑,接着抓起绳子,身形矫捷如猿猱,三下两下便爬上了巨舰的甲板。爬上甲板的时候,张允文明显听见了船上水手发出的惊讶之声。“咦——”

这些水手们恐怕是故意将这些浸过油的缆绳丢下来,想看看张允文等人爬不上来的窘样,然而他们没料到,这种借绳攀援之法,乃是侦察营的日常训练项目。

上了甲板,张允文看着面前的水手,目光一扫,冷声道:“本将军乃是定州郡公张允文,你们大总管现在何处?”

听得张允文自报家门,这些水手顿时惊若寒噤,半晌,才呐呐道:“我们大总管现在正在陆上指挥攻城!”

“那这支舰队是何人做主?”张允文追问道。

“回将军的话,我等舰船,乃是从莱州出发的水军之中分出来的一支舰队,奉命过来听从将军调遣。并没有委派何人管理舰队。如今,这舰队主要是由我等这艘海鹘战船的管事刘仁轨做主!”

“刘仁轨?”张允文一听这名字,不由微微一怔,刘仁轨不就是高宗时期白江口战役的组织者么?也算是一代名将。

当下放低了声音:“那这刘仁轨现在何处?本将找他来询问一些事情!”

就在这时候,只见一个看起来有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急速走过来,见到张允文,他赶紧行礼道:“属下刘仁轨参见张将军!”

张允文看了这刘仁轨一眼,冷哼一声:“刘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为何在本官到达之时,不放绳梯,而放缆绳?若不是本官会两手攀爬之术,说不定还真让你们看了笑话!”

之所以这样说,却是张允文初来咋到,需要立威,方能服众。

刘仁轨一听,心头一怔,想不到这张允文竟然会那这个来当作突破口,正要再说什么的时候,张允文又道:“我知你等对本官横插一手,调你等过来,心头有意见,可是此事事关重大,由不得你等使性子,闹情绪!若是除了半点差池,就算是那这条船上所有人的命来填,也是填不了的!好了,多余的话,本官也不说了,此等事情,下不为例!若有再犯,军法处置!”

众水手闻言,心头齐齐一凛。

在张允文立威之后,剩下的事情便要好办得多。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三十多艘小船来回跑着,终于将士卒与辎重运到那些海鹘战船上面。至于马匹,则是放在这些小船之上。

装载完毕之后,这支拥有五十多艘战船的舰队运送着五千大军,便开始一路南行。

此时乃是夏季,多吹东南风,往南行驶,并不顺风。然而这些水手们不时的调节风帆角度,总能借到一些风来。实在没有风到时候,便用长桨划行。

就这样,船队慢慢的行着。行了五日,只见海面上的岛屿渐渐增多。偶尔遇上一个,甚至还以为是遇上陆地了。听水手一介绍才知道,此处乃是渤海口,岛屿星罗棋布。

除了渤海口,航向便转向东方。

和张允文一样,那五千士卒皆是第一次坐海船,第一次见到大海。刚上船的时候,还带着丝丝兴奋与好奇。可是在颠簸的大海之中行了两日,便有人头晕目眩,开始呕吐起来。

呃,他们这是晕船了。

对于这种情况张允文也没有什么办法,现今可没有什么药物能防止晕船,只能让士卒们尽量忍着。

张允文倒是没怎么晕船。在航行的这些日子里,他拉着刘仁轨谈天说地,和他拉近感情。由于刚上船的时候,张允文立了一次威,所以刘仁轨对张允文的印象并不是十分的好。后来经过深入交谈,他才知道其实张允文是个挺好相处的人。

平常没事的时候,张允文便会在这海鹘战船之上四下走动,看看现今的战舰是何等模样,又拥有什么样的攻击力。

他知道,这些战舰乃是贞观十七年的时候,阎立德在洪州、饶州、江州三处督造的海船。这种海鹘战船船舱用生牛皮围覆,防止巨浪破坏船体,且防火攻;船头低尾部高,前宽后窄,船体形状如海鹘飞行状;更奇的是船体两侧还置浮板四到八具,形如海鹘翅膀,浮板有增强船体稳定性、减低摇摆度的功效。

至于海鹘战船的主战武器主要有三样:绞车弩、炮车和拍竿。

唐初绞车弩是将十二石的巨弩设在绞车上,能同时发射七支箭,威力巨大,射程很远。看着那绞车弩上婴儿手臂粗细的弩箭和寒光闪烁的箭头,张允文也不由心悸。

而那炮车便是抛石车,拍竿是利用杠杆原理高悬巨石,在接舷战中用来拍击敌船。

这三种武器之中,两种远程攻击武器,一种近战攻击武器。

不过当张允文看到那绞车弩和炮车的时候,脑海中却是突然想着若是将天威大将军炮装载在船上,那岂不是炮舰提早诞生了?

船队继续航行了近十日,终于看见了一些零落出海的渔船。这些渔船显然不能远洋航行,只能在近海活动。而今,它们出现在这里,说明此处已经离岸边不远了。

当那些渔民看见一支如此庞大的舰队行驶过来的时候,顿时吓得失魂落魄,赶紧死命的划船,希望能回到岸边。然而,张允文他们又岂会让这些渔船回去通风报信?当下,十多具抛石车发动,一块块几十斤的石头砸了出去。虽然大部分石头落在海中,但是,还是有一些石头砸在了船上。挨上一块,这小渔船便被砸出大洞来,沉入海中。

为了防止有人逃生,那些小心战船飞快的靠近渔船沉没的地方,将附近检查一片,确定没有活口之后,再行离开。

这样一路往近海行去,沿途也不知祸及了多少渔民。终于,在浿水入海口五十多里的地方,张允文他们遇上了一支高丽舰队。

正文 第四百二十九章 夜袭平壤

 这一日风和日丽,海风猎猎,直吹得风帆鼓胀,船行如飞。

高高的桅杆之上忽然传来瞭望手的声音:“张将军,刘管事,东北方五里处发现一支船队!”

一听得这话,张允文和刘仁轨不由同时紧张起来。刘仁轨朗声问道:“是谁的船队?有多少艘船?”

那瞭望手却道:“距离太远,看不太清楚!初步估计对方船队在一百艘左右!啊,是高丽人的水军!”说话间,那瞭望手已经看见了对方旗舰之上悬挂的写着“高”字的大旗。

“升双红旗,准备迎战!”刘仁轨听到对方舰队的身份之后,嘴角露出一是冷笑,冷静的下着命令。

在两面飘扬的红旗之中,舰队迎着那高丽水军便冲了过去。

此时,所有战舰风帆全开,长桨飞速的划动着。整支舰队如同离弦之箭,飞速往高丽水军冲了过去。那十多艘海鹘战船便是这支箭的箭头。

驶到近处,张允文这才看清这所谓的高丽水军。说是水军战船,不过是一些比渔船稍微打上一些的小船而已。船上那些高丽水兵挥动着钢叉,好像在吼叫着什么。唯一能够让大唐水军看得起的两艘船比起海鹘战船也要小上一点,而且一看模样,便知此乃是大唐海贸用的商船改装而成。

刘仁轨挥动着双手,蓦地大声吼道:“绞车弩、投石车,给我发射!”

从旗舰开始,一块块大石头,一支支弩箭飞出,射向那高丽水军。

几十道水柱蓦地升起,水花四溅。这却是巨石到了水中。

虽然大部分石头没砸中目标,但是仍然有部分高丽战船被巨石砸到。霎时间,木屑纷飞。

最倒霉的便是那两艘由大唐商船改装而成的战舰,近半数的石头和弩箭都飞向这两艘船,谁叫他们的体积比起旁边的小船要大上不少。

仅仅一**击,这些高丽战船便沉了二十多艘,虽然都是那仅仅比渔船要大上一些的小船。

一轮射击之后,两支舰队的距离就更近了。这个距离之上,投石车的作用已经不打了,只有绞车弩还在射着。

终于,两支舰队轰然撞在了一起。

在海鹘战船强大的冲击力之下,那些小渔船直接被碾成了两半。船上之上,要么跳海,要么被碾在巨舰之下,片刻之后,涌出一团血花出来。

同时,海鹘战船两边的拍竿也开始露出獠牙来。只见战船两边那近千斤中的巨石缓缓落下,在高丽兵惊恐的目光之中,将小船砸沉海底。

甫一接战,高丽舰队即刻崩溃了。他们射出的火箭落在海鹘战船上根本无效。偶尔落在风帆之上,也迅速的被唐军扑灭了。面对着这样的情况,高丽舰队猛的调转船头,准备离开。

察觉到高丽舰队的动作,刘仁轨当然不会这般轻易让他们离开,当下,一面面不同颜色的旗帜飘舞,那速度较快的小型战舰从两侧绕行,欲图赶到那高丽舰队前面,将他们截下。

可是,高丽舰队的小船行进速度却是飞快,大唐战船追之不及,终让他们逃走了。可是,那两艘大型的大唐商船,却是被大唐舰队给围了起来。一番厮杀之后,多了这两船。

眼见快要进入浿水了,张允文觉得该和刘仁轨及其他船上的管事说说此行的任务了。

当下便将他们聚在一处,将自己奔袭平壤之事,和盘托出。

此言一落,四下顿时响起一片惊呼声。想来也是,这张允文只有五千兵马,又如何能攻下兵多粮足,城坚池厚的平壤城?

唯有那刘仁轨淡淡一笑:“张将军领兵马登船,行至平壤,定然只有主张,能成其事,你等何必惊呼!”

张允文点点头“不错,本将正准备趁夜偷袭平壤,若能成功偷袭,灭杀渊盖苏文,则高丽定矣!”顿饿了一下,张允文接着道,“不过若是未能成功,除了什么意外,可还得靠众位相助我军脱困啦!”

众人齐齐起身,抱拳一揖道:“我等定当竭力听从将军调遣!”

张允文剑眉一扬,面露喜色:“那本将在此多谢众位!”

由于高丽水军的逃遁,张允文深怕此次行动泄露。然而刘仁轨却说道:“张将军不用担心,这些高丽军只知我大唐水军前来,却不知晓我军前来,所为何事。所以此事当仍属隐秘!”

张允文见此言颇为有理,当下点点头,不再言语。

舰队沿着浿水向上游行驶,沿途之中,偶尔见高丽兵马,也是不理,径直向上游开去。若是对方不长眼,对舰船便是一阵箭雨射来,那舰队也不客气,投石车缓缓发动,射出一块块石头,砸在那些高丽军队之中。

行了一日,眼见天色黑了下来,舰队便停泊在浿水之中,用小船将张允文及五千兵马运送到岸边。

上了岸的五千骑兵花了好长的时间才适应脚下的陆地,接着,在张允文渐渐的难看的脸色中,近三分之一的士卒哇哇的吐了出来。休整了大半夜,待到凌晨的时候,张允文这才带领士卒出发。

第二日,舰队继续向上游行驶,目标直指平壤城。

而张允文则是带着五千骑兵星夜兼程,往平壤城赶去。

有一支舰队这浿水之中吸引两岸及平壤高丽军注意力,张允文他们受到的关注便要少得多。再加上他们多是挑选偏僻的小路行走,且派出大量侦察兵,所以大军一直到达平壤城外,也没有被察觉。

而这个时候,那支唐军舰队已经在平壤城外停泊了一整日。其间,再次和高丽水军打了一仗。依旧是大败之。高丽水军便再也不敢出来,平壤城也紧闭水寨大门,防止唐军舰队强攻。

到达平壤城外的五千大军在城外的树林子中扎下营来。中间是骑兵,四周是负责警戒的侦察兵。因为要在树林中等到天黑,所以这守卫一事还是做的非常好的。

因为怕被人发现,所以没有生火,草草吃了点干粮,便靠着树休息起来。

就这样一直呆到天黑。

其间,有些前来砍柴的樵夫和狩猎的猎户来到树林,皆被侦察兵悄悄的给绑了起来。

随着夜色渐渐浓厚,四野之下已是一片漆黑。只有天上的的繁星洒下淡淡如水的星光,也只是聊胜于无。

张允文站起身来,向身边的士卒道:“众位,如今已到袭城之时!我带人先且入城,控制皇宫及各个主要地方,并伺机打开平壤城门。你等入城之后,即刻控制城门,联系江中水军。同时出言,扰乱高丽军视线!你等可曾记下?”

那段云松、裴行俭等人齐齐一抱拳:“末将记下!”

张允文点点头,领着八百侦察兵悄悄的出了树林,一路往平壤城而去。

早在白天的时候,侦察兵便已经侦察了这平壤城。

大唐的长安城实在宇文恺的主持之下,一开始修建,便有如此规模。而这平壤城不一样,他是逐步扩建而来的,所以它的形状不像长安城那般四四方方的,而是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形状。不过在城市布局之上,平壤城还是参考了长安城的布局,市坊分开,里坊之间以围墙相隔。

这平壤城的布局,张允文和众侦察兵早就印在了脑海之中。不过他们对于平壤城头那士卒巡逻状况,还是不太清楚。所以,张允文他们在城墙之下呆了一个多时辰,将这平壤城头的士卒巡逻规律摸清楚了。

八百侦察兵分布在城墙的哥哥位置,且他们都有自己的目标,进入城中,便直奔那目标而去。

张允文带着三十多名侦察兵将身体贴在城墙上,耳朵竖起,听着城头巡逻士卒的脚步声。

除了这脚步声,狂风吹动火把发出的声响也是非常的大。

当一阵脚步声走过之后,张允文拍拍身边侦察兵的肩膀,而这被拍之人又拍前面一人的肩膀,这样传递下去,众人很快就知道了到了进攻的时候了。

三十多至铁钩被抛上了城头,与墙头的青砖相击,发出一声清脆的碰撞声。接着,那铁钩慢慢的滑到城头垛口边,紧紧的钩住了城头。

铁钩后面的绳索瞬间绷直。

在城头的篝火的映照之下,三十多名身穿黑衣的侦察兵顺着绳索跃上城头,回身抓起铁钩,迅速来到城头便,将绳索抛到城墙另一侧,铁钩牢牢挂在墙头,人却“嗖”的一下,便顺着绳索溜了下去。

张允文的目标是高丽城内那渊盖苏文的家中,只要抓住了渊盖苏文,则平壤定矣。

然而张允文行军的时候,是在海船之上,登陆之后,又为避开高丽军而行偏僻之处,自是不知道渊盖苏文已经离开了平壤。

由于平壤外面的浿水之中停靠着大唐舰队,所以整个平壤城如锋芒在背,时时提放。大街之上,严格进行着宵禁之策。往来的巡逻队穿梭在街道之间。

当一只高丽军巡逻队慢慢的走过一段漆黑的街道时,忽然,十多名黑衣人从街道的暗影处扑了出来,手中匕首寒光一闪,那些高丽兵的脖颈之上便露出一道血痕来。

那些黑衣人紧接着便将这些高丽人的尸体拖到暗影之处。片刻之后,一队穿着高丽军服的巡逻兵手持长枪,继续巡逻起来。

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地方都在发生。

当张允文领着穿着高丽军衣衫的侦察兵路过一间米店之时,张允文瞧见那店铺上的标记,心头一动,走上前去,敲响了大门。

“谁啊?”门后面传来一声不满的叫声。

张允文没管这个声音,继续敲着房门。

随着“咯吱”一声,房门打开,露出一张小厮的脸来。看到身穿高丽军装的张允文等人,这名小厮一愣,满脸谄笑道:“呵呵,军爷,这办完了,不知光临小店有什么要事啊?”

张允文却是指着招牌上的图案,轻声说道:“虎距龙盘今胜昔!”

那小厮一愣,随即接口道:“天翻地覆慨而慷!来,大人,快请进!”

张允文示意两名侦察兵跟他一道进去,其余人做巡逻状。

进入这间米店之后,张允文沉声问道:“你家掌柜呢?”

这小厮笑道:“大人稍坐,我家展柜即刻便到。”

正说着,一名面目普通的中年人便步入了房内。一见到张允文,这中年人一个长揖:“属下参见院长大人!”

张允文知道现今不是客气的时候,当下说道:“今日本官趁夜前来,却是为了夺取这平壤城,活捉渊盖苏文。你等即刻联系城中探子,于城内放火,造成混乱,传播流言,就说我大军已然攻进城来!”

这中年人再次一揖,口中喜悦的说道:“属下记下了!呃,院长大人,不过这渊盖苏文如今不在平壤城中!”

张允文闻言顿时一愣:“什么,不在城中,那在何处?”

中年人奇怪的看了张允文一眼,说道:“陛下在安市城东大破高丽十五万大军之后,这渊盖苏文领心腹兵马及溃兵八万,前往鸭绿江,准备死守这平壤城的最后一道防线!”

听到这话,张允文却是颇有些失望,然而口中却说道:“算了,就算取不了那渊盖苏文的首级,取下这平壤城也算不错!好了,本官不再多言了,你即刻下去行动!”

“喏!”中年人躬身一揖。

张允文出了这米店之后,心头仍是颇有不甘,恨恨的说道:“走,去渊盖苏文府中!”

说着当先往渊盖苏文的大莫离支府行去。后面的侦察兵急忙跟上。

在前往大莫离支府的路上,张允文遇见了另一对高丽巡逻兵,正当张允文准备让士卒动手的时候,对面的人却传来来一声低呼:“头儿!”

这却是另一支侦察兵小队。

接着从街道暗影处又走出来二十多名侦察兵。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些侦察兵的目标却是皇宫。

张允文沉默片刻,忽然对那领头之人道:“你且附耳过来!”

领头的那名侦察兵校尉忙附耳上去,听张允文嘀咕几句之后,面色蓦地大变,有些结结巴巴的对张允文说道:“头儿,真,真的要这样做?”

张允文面色之上蓦地闪过一丝狠色:“不错,只要你把事情办好,我保你荣华富贵!”

这名校尉脸上同样闪过一丝狠色:“好!既然头儿发话了,那属下照办就是!”

两队人分手之后,有各自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在大莫离支府外,张允文对身后的侦察兵道:“进入此府邸之后,除了女人孩子,其余诸人尽数格杀!女人和孩子给我绑起来,关押在一起!”

众侦察兵面上同时浮现狰狞之色,齐声说道:“喏!”

当天夜里,平壤城内乱做一团。先是城内各处皆有火起,到处都在传言,说是唐军进入城中,而城内各处重要目标尽皆受到不明身份的人袭击。这些人手法利落,行为残忍。平壤城内上至皇宫国库,下到各枢要大臣的府邸,尽皆受到袭击。当然,只有那些受到袭击的大臣才明白这些人的身份。因为他们表明了身份要求大臣们投降于唐军,不然的话便祭起屠刀。

面对着这样的情况,很多大臣都投降了这些自称唐军的人。

接着,平壤城城门打开,一队队身穿明光甲的骑士呼啸着冲入城内。而那边的水寨大门也被停泊在浿水之上的唐军水军打破,唐军战舰驶进水寨中。

城内的高丽百姓更是人心惶惶,听着外面的刀兵之声和不时传来的喊声,心中默默的问道,这平壤究竟怎么了?

正文 第四百三十章 离城而去

 贞观十八年七月二十一,张允文领五千奇兵从海路绕行平壤,深夜袭之,猝不及防,引城内调查院之探子为内应,浿水之上水军为外援,迅速攻占四门,控制全城。进入城中的唐军胁迫城中官吏将军,控制住了城中之军,安定了城中民心。同时封死四门,防止城外高丽军攻入城内。

一夜之间,平壤沦陷。

当夜,平壤城四面起火,忽然狂风骤起,火势蔓延极快,就连那些放火的调查院探子也是始料不及。风助火势,火借风力。整个平壤城火势渐渐不受控制。这时候,只见皇宫方向也燃起了火焰,这皇宫多是木建筑,引火极快。没多长时间,整个皇宫便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

当第二日众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