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侦察兵-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路行来,只见东一个坑,西一个洼,有些地方甚至完全破败,杂草丛生,根本一点路的样子也没有。马拉着火炮,艰难的在这地上行走。
张允文见状,只好分出部分士兵在前面用兵器整理道路。每当看到士卒们躬身将一个个坑填平的时候,他总是在想,若是有工兵该多好啊!
就这样,一段五十多里的路,他们慢慢的走,到第二日午时的时候,才到达辽东城下。
先到李世民那儿去报个到,毕竟自己两天没有出现在他面前了,然后在吐吐苦水,述说一下这万恶的道路。
当李世民听了张允文这般说,一双剑眉不由高高皱起:“这般说来,若是想要这炮兵如同步兵一样的行军,那是不可能了?”
张允文无奈的说道:“辽东这些路,实在太烂了!没办法啊!”
李世民沉吟片刻,却是向张允文询问道:“允文啊,若是一门那种大口径炮能不能破坏诸如新城、盖牟州之类的城池?”
张允文笑了一笑:“若是那些城池如同辽东城这般,以青石巨木建造而成,倒是有些难,不过像新城州那些城墙,只相当于大唐下州州城的城墙,连续几炮轰塌一段城墙,应该问题不大!就算不能轰塌城墙,一炮轰掉那城门是没什么问题的!”
“好!”李世民一拍面前的几案,对大帐中诸人说道,“诸位爱卿可听见允文之言?朕决定将大军分做三路,两路扫平南北,中路攻取辽东之后,往东推进。/当然,三路大军之中,皆配上火炮,以中路为主,其余两路大军以歼灭高丽有生兵力为主,伺机攻城,但不可强攻,若是谁因求战心切而贪功冒进,折了太多兵马,朕可不会饶了他!”
此言一落,众将尽皆拱手行礼,唯独李绩站起身来说道:“陛下,老臣有言上奏。”
李世民笑道:“李爱卿有言直说便是!”
李绩道:“若是三路大军以中路为主,而其余两路机动于南北,歼击敌军之有生兵力,伺机攻城,老臣以为还是不带那重炮为好!若是我军遭高丽袭击,重炮落于敌手,岂不是不妙?再说了,南北两路之兵力,多为游走于城池之间,带上重炮,将会拖延我军行进速度!”
李绩说完,李世民沉吟片刻,说道:“世勣此言,倒也有理!好吧,世勣你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这件事就按你说的办!”
于是,李世民分出南北两路大军,各三万人,其中,骑兵占了四分之一,而侦察兵派得更多,将近千人。这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大军不被高丽人发现。其中北路军由薛万彻带领,南路军由李道宗带领。
就在两路大军离开后不久,那些耀兵于各城的将领也回来了。
他们是在张允文离开营地的时候,领着数百骑兵飞驰于辽东诸城,扛着那面绣着“唐”字的大旗,在高丽人的城池面前转上一圈,然后再回来。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当唐军渡过辽水的时候,高丽举国震惊,各个城池纷纷关闭城邑,害怕唐军突然出现。而今,这些绣有“唐”字的大旗从城下飘过的时候,城中之人,心头恐慌,可想而知。这也是古代打仗常用的方法。
这些人带回了一个消息,那就是辽东城北面的盖牟城、新城两座大城各自出兵五千,正往辽东而来。
李世民听罢,不由呵呵一笑:“这薛万彻这下可是要好好的打一仗了!也不知南面那边是否也派出援兵来!”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着,唐军对这辽东城围而不攻,足足围了十日。在这十日里面,唐军不断的派出侦察兵侦察这辽东城的布防,从城外的沟壑到城头守军的大概数目,皆是需要打探清楚。
当这些情况被探查清楚的时候,也就是李世民进攻辽东城的时候。
进攻辽东城的布置李世民全部交给了李绩去做。
李绩也不推辞,细细规划了两日,拿出了一份进攻方案,呈交给李世民过目。李世民细细看了一遍之后,口中笑道:“世勣这作战方案倒是中规中矩,以火炮强行轰击城墙,以步兵负土添壑,排除障碍,集中攻击一面!”
李绩也是一笑:“如今有火炮做保障,就不必另辟蹊径,剑走偏锋了!”
李世民点点头:“那倒也是!这火炮的威力,你我可是亲眼见识过啊,这辽东城城墙虽厚,但是在炮火的攻击之下,也是土鸡瓦狗而已!”
五月二十八,上午天气晴好,一轮白日耀眼。
在辽东城西面,唐军排开阵势。炮兵在最前方,随后是负责攻城的步兵,两翼则是骑兵。
这炮兵也分成前后两部。前面是迫击炮阵地,后面是攻城炮。前者负责压制城头高句丽士卒,后者负责摧毁城墙。
在迫击炮阵地的前面,便是蜿蜒纵横的道道壕沟,深可陷马。排排尖锐沉重的拒马墙分布在壕沟之间。
高丽人看得到唐军气象森严,站在那里,岳峙渊渟,光是这种气象便是高丽军学不来的,心头不由一阵担忧。而看见摆放在军阵最前方的火炮是,这些高丽人心头又不由惴惴不安,这就是唐军的火炮么?看起来怎和铁筒子差不多!
唐军火炮的威名已经随着一场场战争,名扬四方。这高丽人也只是听说了,却没有见过其真面目。据说那铸造火炮的地方处于严格的保密之中,外人闯进去,格杀勿论。
李绩站在李世民身边,遥望着辽东城。只见他挥了挥手,一名骑士便纵马而出,往辽东城方向疾驰而去。
这骑士到达迫击炮阵地前面,从马鞍上取下一个铁制的简易喇叭,就像一个圆锥一样。放在嘴边,大声的喊道:“城内的人听着,我大唐皇帝陛下有令,若是尔等识相,立刻开城投降,尚可饶尔等一命!若是执迷不悟,莫怪炮火无情!”
这名骑士的嗓门本来就大,如今又拿着这简易的喇叭吼着,那离他有百多丈远的高丽人听得一清二楚。听到这话之后,不由大怒,将那城头的床弩一摆,对准那骑士便射出了一支弩箭。
唐军以前装备的床弩,射程可达两百丈,但是百丈之后,那穿透力便会大大减弱。。而高丽人的床弩比起唐军的床弩要差一些,但居高临下的射出来,也是插在了迫击炮阵地上。离那名骑士不到一丈远。所幸的是,没有伤到人。
李绩见状,向张允文望去,想看看他有什么对策。毕竟这迫击炮阵地处在对方床弩的射程之内。然而,他却只看见了张允文的笑脸。
见到这张笑脸,李绩安下心来。
这时候,那名喊话的骑士已经返回到了军阵之中。
李绩目光之中,蓦地闪过一丝精光,口中喝道:“传我命令,开始进攻!”
正文 第四百二十二章 三城同破
“轰——”
一阵如同山崩海啸一般的巨大声响席卷辽东城。无论是城内的高丽军还是城外的唐军,似乎只感觉到地在动、山在摇。那呼啸而过,漫卷天地的巨大声浪震耳欲聋。那冲天而起的阵阵硝烟弥漫了整个视线。
“轰——”
第一轮炮击之后,没有丝毫停歇,炮兵们又再次填弹、射击。
一轮又一轮的炮击接连不断的轰击在辽东城西面城墙之上。
到后面,众人耳中只剩下阵阵轰鸣的炮声和爆炸声,眼中只有腾起的硝烟。
终于,在迫击炮射击了二十轮,火炮射击了十五轮之后,一杆绿色的大旗竖了起来。炮兵阵地边的传令兵见到那绿色大旗,下令停止了射击。
一时间,辽东城内外蓦地安静下来。但是,众人耳中依旧隆隆作响。
等待硝烟散尽之后,出现在唐军面前的,却是一副凄惨的景象。
原本那高大巍峨的城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段倾塌的残垣断壁。在强烈的炮火轰击之下,那段城墙在簌簌发抖。一颗颗炮弹猛地击在青石之上,巨大的冲击力破坏着城墙的内部结构,强烈的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彻底的震散了石头与石头,圆木与圆木之间的结构,终于,这城墙被轰出一个个洞来,接着,轰然垮塌。
这仅仅是火炮轰击城墙的效果。
而数目众多的迫击炮在轰击城头之时,无数的炮弹落在这段近百丈长的城城头之上。霎时间,一个个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肆意冲击这城头的一切,将城头的高丽士卒高高掀起,落在城头两边。四下纷飞的弹片撞击着他们遇上的任何东西,不管是人还是城楼,阵阵冲击之下,仿佛是被乱刀砍过一样,支离破碎或是遍体伤痕。
在这样的轰击之中,那高丽人引为屏障的辽东城墙,变成了人间炼狱,不知有多少高丽士卒死在迫击炮的轰击之下或是被掩埋在城墙的废墟之中。
阵阵惨叫声从那辽东城下传来,不时可见那些被炮弹炸断四肢,或是被落下的墙体砸伤的高丽士卒,他们凄惨的躺在地上,望向唐军这边的神情就像见鬼一样。和这些高丽人拥有同样神情的还有那些仆从军。当大唐让她手中的火器尽情的释放威能的时候,深深的震撼了这些仆从军。
突厥、回纥、奚族、契丹……这些居住在大唐北境的游牧民族看着城墙在炮火之下变成瓦砾,士兵变成尸体,还有那震天动地,山崩海啸的气势,让他们深深的震撼了,心头不敢再起半分对大唐的丝毫不敬之意。
虽然李绩也深深的震撼了,他没想到这百炮齐鸣会有这般大的威力,但是他很快的回过神来,按捺住心头的激荡,朗声道:“传我军令,步卒冲进辽东城,骑兵截杀突围之人!”
“咚咚咚——”炮声过后,鼓声响起。大唐步卒踏着步子往辽东城方向杀去。路上的沟壑。障碍,在没有高丽士卒的配合之下,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便直接突破了。
大军从那轰出来的缺口之中,涌进辽东城。
看着大军涌进这辽东城,李绩放下心来,看来这乾坤已定。
然而,出乎李绩意料的是,在辽东城的南部区域,唐军士卒遭遇到了顽强的抵抗。高丽士卒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与唐军打着巷战,在斩杀了数百唐军之后,终于惹起了李绩的不满。于是,扛着迫击炮的炮兵进入城中,架设好了迫击炮,对着城南就是一阵乱轰。
李绩当然不是想要真正依靠炮兵便解决抵抗,而是用炮声来吓唬这些高丽人。
果然,几轮炮击之后,这些高丽人竟然拼死从南门突围而去,结果被守在外面的唐军骑兵一一歼灭。
出了南城,其余的几个城区倒是十分顺利。大军一入城,他们就识相的投降了。后来找人询问才知道,那些拼死抵抗的高丽士卒乃是渊盖苏文的绝对心腹,甚至可以称得上死士,从将军到士卒,其亲属尽在渊盖苏文那里奉养着。
随着大军渐渐进入辽东城,这辽东要塞也就正式宣告落入唐军之手。遥想当初,隋炀帝三征高丽,尽皆折戟此处。而如今,李世民首攻辽东,便取了此城,其意义可是是非常的重大。
此战结束之后,唐军一面清点此战成果,一面又重新开始筑城,将那被轰塌的城墙修补起。当然修补城墙的还是大唐士卒。一名士卒一边修补城墙,一边抱怨着为啥当初要把城墙给轰塌呢?结果遭到了周围众人的白眼攻击。
花了两天时间,终于统计出了此战结果。此战共歼灭高丽军两万余人,俘虏三万余人。令俘虏辽东城内男女老幼五万余口,得粮五十万石。
当李世民听到手下军曹报告得获粮草五十万石时,李世民不由不敢置信的反问道:“多少?”
那军曹也满是激动的说道:“五十二万石!陛下!五十二万石,可供我大军半年之用啊!”
李世民听罢,喃喃说道:“看来这高丽还真打算守城到底,竟然储备了这般多的粮草,这下子全都便宜我大军了!”
李绩闻言,不由笑道:“这渊盖苏文便是心疼我军远道而来,粮草难以供应,这才留下这般多的粮草来支援我军!”
众将不由哈哈一笑。
接下来,李世民宣布在辽东城置辽州,举烽火入塞,向中原报捷。
而关于那些高丽俘虏的处理问题,李世民不由为难起来,这些人中,很多是渊盖苏文的死忠,若是冒然放掉,恐怕他们转身便会返回渊盖苏文处;若是杀了,又恐留下不仁之名,势必会引起后面城池守军的拼死抵抗。
考虑了许久,李世民只好将这些人收缴了兵器,安置在辽东城内,派士卒专门看管。
等到辽东城内一切安定下来,大军休整了数日。在这期间,两条战报传来,让李世民高兴不已。
一是那北路军薛万彻,领着士卒农工业北上,在盖牟城以南八十多里处,截住了那些气势汹汹,正往辽东城赶来的新城州、盖牟城二城援军一万人。
由于有侦察兵提前侦察到敌军情况,薛万彻得以展开部队,布下埋伏。当着一万高丽大军冲过来的时候,一头扎进了薛万彻布置的牢笼之中。经过半天的激战,薛万彻领军斩首六千,俘虏三千,还有一千四散奔逃。薛万彻派遣骑兵追杀高丽溃兵,眼睛却不由自主的瞄向了这些被俘的高丽人。
唐军中也有会说高丽话的,在这些士卒的一番言语之后,从高丽俘虏中走出一百多人来。这一百多人尽皆一副畏畏缩缩的样子,脸上就差点写着“贪生怕死”四个字了。
薛万彻看着这一百多名高丽士卒,再转过头望着剩余的俘虏,脸上露出一丝残忍的笑容。
大手一挥,箭如雨下。
这三千俘虏在箭雨之中呻吟着。
小心的将那些还算完整的高丽军服脱了下来,凑齐了一千多套,在从军中选了一些英勇善战的士卒,当然,侦察兵大部分都入选了,穿上高丽军服,在身上抹些鲜血,连同这一百多贪生怕死的高丽士卒,做溃兵之状,撤向了盖牟城。
在这些贪生怕死的高丽士卒的掩护之下,这一千多唐军顺利的进入到了盖牟城。就在他们入城后不到一个时辰,薛万彻便带着大军赶到盖牟城下,休息片刻之后,即刻开始攻城。
攻城开始后不久,那些潜入盖牟城的唐军士卒立刻响应大军,一百多名士卒杀死守卫城门的高丽兵,打开了盖牟城城门。一些唐军士卒在城头和高丽兵展开大战,使得高丽兵来不及攻击唐军。另一些士卒却是在城内四处放火,扰乱高丽军心。
在内外夹击之下,盖牟城落入唐军之手。
此战结束之后,清点战果,薛万彻领军攻击斩首四千余人,俘获高丽兵一万余人,俘获城内男女共计两万余口。另外,还有十万石粮草。
占领此城之后,薛万彻即刻采取守势,防止高丽人逆袭。
另一条战报却是关于大唐水军的。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领水军从莱州渡海,袭击了卑沙城。
这卑沙城位于处在辽东半岛东面,依山而建,四面险峻,唯有西门可以攀登。张亮的水军在离卑沙城不远的地方登陆之后,唐军前锋将领程名振领兵连夜急行,抵达城下。副总管王文度身先士卒,领兵猛攻西门,数次攀援而上,又被打了下来。
经过一日激战,大军终于拿下了卑沙城。
是役,唐军斩首四千,俘虏六千高丽兵,共计获得卑沙城人口万余。
拿下卑沙城之后,张亮由命令邱孝忠领战船出海,耀兵于鸭绿江,袭扰平壤城以北的最后一道防线。
当李世民听闻盖牟城、卑沙城二城被攻破时,不由发出一阵得意的大小。渡过辽水不到一个月,便连下三城,此等战绩,业主与让李世民得意了。
在辽东城休整了几日,李世民便准备出发,攻击位于辽东城以东的白崖城了。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令人十分不愉快的消息传了过来,那薛延陀颉利俱利薛沙多弥可汗拔灼,起兵三万,正往营州方向杀来。
这却是当初滞留在薛延陀的高丽使臣对那拔灼道:“大汗,如今唐军主力尽在辽东,营州空虚,乃是劫掠之最佳时机。大汗要知道,大唐为了打此一仗,可是调集了河南河北的资源。如今的营州,积粟成山,马匹成群,还有各式唐军利器不定还有火器呢!只要大汗纵兵击之,则这些东西便尽归薛延陀了!若是大汗能得到唐军的装备,尤其是火器,还怕什么回纥、仆骨么?恐怕连大唐也堪一战了吧!”
听到这高丽使臣的话,拔灼终于心动了,集合了薛延陀各部三万多人马,直往营州杀来。目的便是抢上一把!
大帐之中,李世民面沉如水。原本连破三城带来的好心情让这条消息给破坏了。只听他沉声说道:“诸位爱卿,这薛延陀犯我营州之事,当如何处置?”
其实李世民心头早有腹稿,但仍是向众臣询问,便是为了集思广益。
听得李世民发问,帐下诸将领纷纷各抒己见,言辞不一,但是表达的意思却只有两个。要么派出一部分兵力返回营州,要么就让营州守军拖住薛延陀大军,等待幽州、蓟州等地驻军驰援营州。
李世民的心头也是偏向后一种选择。
“陛下老臣以为,当派一员大将领军返回营州,与薛延陀一战!”那李绩在闭目沉思半天之后,睁开眼睛,缓缓说道。
“为何?”
“老臣以为,薛延陀之疾,虽为芥藓之疾,然久则成患,不能不防。此次打退薛延陀,可过上几月,若是那拔灼依旧领兵来犯,而我辽东战事依旧未了,那又当如何?所以臣以为,当遣一将领兵出击,彻底打压住薛延陀!”
李世民听了这话,心头不由微微一动。此言也倒是在理。
“李爱卿此言,倒也有几分道理!那你且此事当派何人前往为宜?”
李世绩沉默片刻,却是出言道:“诸将之中,各有任务在身,皆是与辽东战事息息相关。老臣也不知当派何人前往!”
李世民闻言,不由面露失望之色。
而帐下的将领也没有一个自动请缨的。毕竟和辽东战事比起来,那与薛延陀一战之事,功劳可没有这般大。
这时候,张允文出列道:“陛下,微臣可向陛下推荐一人!此人保证能完成此事!”
李世民看了张允文一眼,微微一笑:“哦?你且说来,何人可做此事?”
“微臣的义兄,中郎将苏定方!”张允文从容的说道。
李世民眼睛蓦地一亮,口中却笑问道:“苏定方真能完成此事?”
张允文知道李世民心头已经同意,但是还需要给其余将领说明,当下便说道:“微臣的义兄不仅武艺超群,更是精通韬略。曾从师于李卫公学习兵法,后随侯君集西征高昌,在西域坚守数年,其间立下战功无数。若是派他前往,定能一举消灭薛延陀!”
“好!”李世民猛地一拍面前的几案,“允文所言此人,正好符合朕的心意,朕便令他领兵八千,连同营州当地驻军,与薛延陀一战!唔,诸将可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众将齐声说道。
当张允文将此消息告诉苏定方的时候,后者一脸的不情愿,还埋怨了张允文两句。
张允文连忙解释道:“苏大哥,莫非你真以为此事打退了薛延陀便算完了?你当领着大军一直打到漠北,将整个薛延陀部连根拔起,这才算是完成了陛下的任务!一旦完成,这可是灭国之功,可不比这辽东的功劳小啊!若是不是诸将早就各自身有任务,这种差事还轮不到你呢!”
苏定方听着张允文话语,眼睛逐渐亮起来,到最后,赶紧向张允文赔不是,说自己误解了他的好意!
二人说笑一番,互相告别之后,苏定方便返回军营,准备行李去了。
此次和薛延陀交战,说不定是这苏定方的腾飞之机!望着苏定方的身影,张允文默默想道。
然而张允文不知道的是,此刻在长安城的调查院中,林然一脸愤怒的望着梅仁幸,口中咆哮道:“看看你干的好事!院长曾多次吩咐,那处地方绝对不要出什么闪失!当初你接手的时候,也是信誓旦旦的保证过。可是现在呢,人没见了,你让我如何向院长交代?”
梅仁幸蓦地抬起头,望着林然:“此事既然是在下的过失,在下会一力承当!”说着,转身离开调查院。
“你上哪儿去?”林然看着梅仁幸的背影,心头不知怎的平静下来,淡淡的问道。
“当然是去把那个糟老头子给抓回来!”梅仁幸微微侧过头,低声说道。
正文 第四百二十三章 千里追杀
听得辽东传来的大捷,李治的心头也是十分的高兴,为此,他还特地赐宴,和留守长安的大臣好好的醉了一把。这种醉酒的行为一般说来,是会受到诸如孔颖达之类的儒生的大肆批驳,然而,孔颖达看了李治一眼,口中说道:“此次辽东大捷,殿下醉酒,乃是人之常情,这次老臣也就不再追究了!不过下不为例!”
李治听罢,不由心头暗笑,此例一开,有怎会下不为例?
酒宴完毕之后,醉醺醺的李治正要返回宫中休息,忽然听得有内侍来报,说是调查院里一个叫做梅仁幸的管事求见。说道那人的名字的时候,那名内侍不由翘起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来。
“没人性?”李治也不由愕然。愣了片刻,李治才让内侍领那梅仁幸进入殿中。
“下官梅仁幸参见殿下!”梅仁幸见到李治,叩首行礼道。
李治听到这名字,不由又是一阵莞尔。正正色,李治严肃的问道:“呃,这个梅爱卿,你求见孤有何要事?”
梅仁幸头也不抬:“还请殿下调拨一些侦察兵给下官一用!”说着,梅仁幸便将事情经过说了出来。
原来这梅仁幸当初在高昌立下大功之后,便被调到长安调查院,作为林然的助手。而那一直被软禁在长安的禄东赞便是由梅仁幸手下的人看管着。
在张允文出征辽东之前,也曾经让人好好的看着那禄东赞,别让他趁着长安空虚给跑了。可是,张允文虽然嘱咐过,可是事情还是发生了。那禄东赞真的消失在驿馆里了。
林然闻讯,顿时大怒,出动长安的探子将整个长安翻了个底朝天,结果还是没有找到人,却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情报,比如说在大军出征之前,曾经有十多个手持松州府开具的路引的自称是蜀地行商的人进入长安,但是,这些人的皮肤比起蜀地的人好黑上许多,一口蜀地方言也是说得有些拗口。
林然当场便说,定是这些人将那禄东赞给救走了。
人是在梅仁幸手中丢失的,这梅仁幸当然得去追回来。/然而梅仁幸手中虽然有几个游侠儿,但是论及追踪之术,却并不擅长。这时候,梅仁幸想到了侦察营。然而,这侦察营的调动,需要李世民的点头,如今李世民正在辽东,整个长安城就李治最大。于是,他便壮起胆子,来到东宫,希望李治能调派一些侦察兵给他,让他来追捕那禄东赞。
李治听了这个消息之后,沉吟片刻,在梅仁幸焦急的目光中点头同意了。
如今留守在长安的侦察兵,除了新兵训练营的一百多号人外,南北各卫之中,也有几个人。梅仁幸拿着李治开具的文书和鱼符,来到那侦察营新兵训练营,将事情经过大致讲了一下,再将调令鱼符拿出来给那校尉一观。
那校尉见后,哈哈一笑,说道:“老子在这里闷得骨头都痒了,有事做,那是最好!还有那个吐蕃的老家伙,教官交代一定要看住他,想必那老家伙定是不凡,看我杨猛不把老家伙的脚给打断,看他还跑不跑!”
听了这杨猛的话,梅仁幸也不由露出笑容来。
杨猛带了五十名侦察兵便和梅仁幸的人马一道出发了。
在猜测禄东赞的逃脱路线的时候,那梅仁幸道:“在下曾经翻阅过这禄东赞的资料。从资料上看,这姓禄的老头子也倒是一个厉害人物,心思缜密,考虑周详,深知进退,更厉害的是没脸没皮,若是此人存心隐匿,甚至完全可以不在乎身份、名誉。所以我等追捕起来,也是颇有难度。所幸的是,大唐通往吐蕃的道路不多,大概有两条路。一是经过陇西、吐谷浑回到吐蕃,而是入蜀中,经过积石山回到吐蕃。而那些来长安的吐蕃人便是走的后面一条道路。如今,我等并分两路,各自往陇右、蜀中二地追去!呃,杨校尉,你就带着部分人马往陇右方向追去。请记住了,禄东赞此人,若是不能拿下,立刻以弩箭击毙!”
那杨猛点点头:“梅大人放心,若是在下追上那禄东赞,能带回人最好,若是带不回人,在下一定将他的首级带回来!”
于是,梅仁幸和杨猛二人各带一部分调查院探子和侦察兵,分别往蜀地和陇右放心追去。
“呵呵,大人,你这次选选蜀地,毕竟这蜀地乃是当初大人呆过的地方,对这儿可是熟悉得紧呢!”梅仁幸身边的一位属下笑着说道。
梅仁幸一边纵马慢走,一边说道:“也不全是如此!那些吐蕃人手中拿着松州官府开具的路引。虽不知他们用是什么办法,但是,为了以防万一,还是我亲自去的好,顺便也调查一下那松州刺史是不是收了人家的什么东西!”
而此时,在陇右道渭州,那禄东赞正带着一名心腹满脸污垢,衣衫褴褛的坐在地上,面前搁着一个破旧的饭碗。却是在这渭州城中行乞。
那一夜,钦陵派出的十三个勇士想方设法的接近禄东赞居住的驿馆,用尽办法,什么调虎离山、声东击西之类的都用了一次,终于将那禄东赞给弄了出来,换上了一名他身材相仿的吐蕃人穿上他的衣衫,阉人耳目。
出了长安城之后,禄东赞和剩余的十二人一路纵马狂奔,昼伏夜出,连日赶路,希望能早日赶回到吐蕃。然而,当他们到达秦州清水县的时候,却发现各处关隘要道皆贴着禄东赞的肖像,有士卒在检查过往人员。
见到这种情况,禄东赞恨得牙痒痒,最终决定兵分两路。他自己带着一名心腹伪装一下通过关口往西走。其余是十一人则是从山野之地通过。
这一下,禄东赞行进的速度慢了不少。
他心头虽然着急,但是知道此刻不能慌乱,若是穿过渭州、岷州、洮州三州,便可抵达吐谷浑,而只要进入吐谷浑,便会有人前来接应,那时候,天地之大,就任他禄东赞翱翔了。不过他是不会忘记这几年的软禁之苦的,若是回到吐蕃,以后一定会报复回来的。
忽然间,深谙汉文化的禄东赞忽然想起了伍子胥,当初那伍子胥也是这般从楚国出逃,来到吴国的吧!
就这样,禄东赞东躲西藏,变换着各种身份,往西行去。
当禄东赞等人穿过岷州,到达洮州的时候,杨猛也带着人来到了洮州。
“杨大哥,真的没有追错方向?”一名调查院的探子疑惑的问道。
杨猛挥挥手:“你小子问这个问题问了多少遍了?老子不是说了么?那些吐蕃人行进在山野之间,不仅难以行走,还得提防毒虫猛兽,所以他们在山野中行走的时间不会太长,最终会回到道路上来的。还有,那些人虽然牵着十三匹马,但是老子敢肯定,他们只有十一人!有两匹马的马蹄印很浅,根本就没有坐人。定是禄东赞那老小子带着一个随从秘密的走了另一条路。若是老子是禄东赞那老小子,肯定会第一时间进入吐谷浑。而到达吐谷浑最近的路便是我们刚刚走过的这一条了。只要出了洮州,便是吐谷浑了!”
众人这才露出一副恍然大悟之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