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侦察兵-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哟!好麻啊!”那宫女被捏了一下麻经,顿时发出一声呼叫。
“好了,你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墙边才停下来!若是待会儿开门的时候,我发现你没有站在墙边,本将军可是要禀报皇后娘娘,治你一个不遵号令之罪!”昨晚这些,张允文还不忘威胁一下。
那宫女满是委屈的摸索着往前走去。
“下一个!”张允文对着大门喊道。
就这样,一个个宫娥内侍挨着进入到了这大殿之中,都被张允文捏了一下麻经,再用笔在右手手背上画了一道黑色痕迹。这近四十名宫女内侍,一直持续了近半个时辰。
轮到那武媚娘时,那位搀扶着武媚娘的宫娥也要跟着进来,张允文故意怒道:“难道没有听清楚本将军的话么?一次只能进来一人!你出去,武媚娘进来!”
那名面容秀丽的宫女只好放下武媚娘,有出了大门。
等到这近四十人挨着进入大殿完毕,张允文喊道:“开门!”
大殿大门一打开,十多名卫士便冲进大殿来。而那些在黑暗之中呆久了的宫娥侍女,乍见强光,不由将双手覆在额头之上,挡着这强光。
“好,将他们一个个带出去!带到皇后娘娘面前!注意了,可不要让他们碰右手!”
当张允文和这些宫娥侍女出现在长孙皇后面前时,长孙皇后的目光第一时间便落在了那些人的手上。
“现在将右手背上,没有黑色痕迹的人给我抓起来!”张允文一声厉喝。
那些侍卫立刻挨着检查起这些人的手背。
很快,便将那个手上没有黑色痕迹的人抓了出来。正是那名扶着武媚娘的秀丽宫女。
“呃,张将军,你这是为何,不是说被雷劈了之后,手上有黑色痕迹的人是行窃之人么?怎么抓起手上没有黑色痕迹的人来了!”那阴妃见张允文下令抓出那手上没有痕迹的人,忍不住问道。
“呵呵,微臣哪里会什么法术,不过是趁他们看不见,在他们右手臂上捏了一下,再在他们的手背上画出痕迹来。若是行窃之人,心头必然有鬼,故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在黑暗之中,便将手背上的痕迹给擦去。而没有行窃之人,心中坦荡,自不会在意。所以,出来之后,这手背上没有痕迹之人,便是那行窃之人!”张允文却是对着长孙皇后解释道。
长孙皇后点点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做贼心虚,便是这个道理了!“看那位被抓出来的宫女,此刻正低着头,一串串泪珠不停的从脸庞上滑落。
“菱襄妹妹,怎么是你?你怎么偷了阴妃娘娘的簪子,还要陷害于我?”武媚娘不敢相信的看着那位秀丽的宫女,满是惊讶的说道。
霎时间,众人的目光尽数望向了那名叫做菱襄的宫女。
那名宫女抬起头,露出一张秀丽的脸庞来。
“奴婢来自洛阳,家父不过一个普通佃农!此次选秀,奴婢能选入宫中已是万幸,可是,奴婢遇上了媚娘姐姐。她可比奴婢要优秀得多了,不仅人生得漂亮,更是能识文断字……”说道这里,那菱襄望着武媚娘,“媚娘姐姐,你可知道,前几日我听那年长的宫女说,每年的秀女中,都会有部分人被选入陛下身边服侍陛下。而能识文断字,便是一个基本要求。”
武媚娘顿时恍然:“难怪不得这几**缠着我让我教你识字!”
菱襄露出一个苦笑:“可惜我太笨了,怎么学业学不好!看着媚娘姐姐读书的样子,你不知道我的心头有多羡慕啊!忽然间,我便嫉恨其姐姐来,为什么你能识字而我不能。所以,趁着那日和几位姐妹去阴妃娘娘的寝宫打扫清洁,我偷偷拿下了阴妃娘娘的簪子,藏在了姐姐的床榻只见!心想着只要姐姐被赶出了皇宫,那我看不到姐姐,心头也就不会那般嫉恨了吧!”
听完这些话,众人不由一声轻叹。这菱襄今年也不过十三四岁吧,在这宫中厮混数月,便学会了陷害人。宫中水深如海,难怪那李治和晋阳等人愿意每日都跑到张允文府上玩耍去。
既然差不了真凶,那武媚娘也就是无辜的了。就在长孙皇后想要将这武媚娘荐于李世民,做书记女官时,那武媚娘却盈盈拜下,表示自己不愿意去李世民身边,而愿意呆在晋阳公主身边,做晋阳公主的女官,以报晋阳公主恩德。
长孙皇后轻叹了一口气,最终同意了武媚娘的请求。
至于那菱襄的处置,本当责以杖刑,然后逐出宫去。可是那菱襄哭哭啼啼,说自己出宫之后没了去处,若是返回洛阳,定会被其父打死。留在长安,恐怕最后免不了委身勾栏。还说宁愿在宫中做牛做马,也不愿被逐出宫。
这一哭起来,眼泪扑簌簌的往下落,几欲练成一线。看得长孙皇后也不由得心软起来。
那阴妃冷冷一笑,口中说道:“姐姐啊,你执掌内廷,这凡事也得依法度啊!将这丫头逐出宫去,可是内廷规矩!姐姐可别首先坏了规矩啊!”
被阴妃这么一挤兑,就算是长孙皇后想要留下那菱襄亦是不可能。只得挥挥手,准备让侍卫将这菱襄带出去。
菱襄顿时发出一阵呼天抢地的悲号声。
这声音震耳,让张允文感到无比厌烦,当下大声喝道:“哭什么哭,不就是出宫么?你出了宫,本将军帮你找个夫婿嫁了!别给我哭了!”
那菱襄顿时止住哭声,一双泪眼望着张允文:“真的?”
这时候,那阴妃又发出一声冷哼来,显然是对这菱襄的好运感到不满。
听到这一哼接一哼的冷哼声,听得火起,当下向那阴妃道:“对了,阴妃娘娘,微臣忘了告诉你一件事了!齐王殿下在齐州拦截微臣商队,强行以一千贯的价钱买下了微臣三万贯的货物及马车。另外,微臣还查到齐王殿下在令弟阴弘信的指点下,私自扩编王府卫队,募集死士。今日微臣已将这些事禀报陛下,过两日,陛下恐怕便会对齐王殿下做出处置!”
此言一出,阴妃脸色一变,愤愤的看着张允文。
张允文却是向长孙皇后一揖,告辞而去。
正文 第三百六十九章 岁月如歌
张允文出了长孙皇后的寝宫没多久,便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声呼喊:“姐夫,姐夫!”
回头一看,却是那李治和晋阳公主正急冲冲的赶过来:“姐夫,姐夫,你还没去我的宫中看呢!”李治说道,“我新得的那柄剑据说是南宋刘裕所配过的!”
张允文轻笑了两声:“不用了!那剑能有我的波斯弯刀好么?”他说的波斯弯刀,却是当年麴文泰有求于张允文,送上的一把大马士革刀。
李治当即露出一副受到打击的样子:“呃……没有!”
张允文哈哈一笑,拍拍李治的肩膀,对二人道:“若是得闲,你们可要常常过来玩啦,琰儿和继儿可都是想着你们呢!”
“嗯!”二人齐齐点头。
“对了,晋阳啊!”张允文忽然想起那武媚娘如今在晋阳公主这里,当下说道,“那武媚娘如今在你这儿,你可要好好对她啊!”
晋阳公主嘟起嘴,微微不满的说道:“我又不是什么坏人,难道还会对她不好?”
话别了这两人,张允文出了皇宫,往家中走去。
在家门口看着那嬉戏欢腾的张琰和张继二人,不知不觉想起当初二人年幼时的样子,不由一阵唏嘘感叹。
这时光如梭,转眼飞快,不知不觉,一双儿女这般大了,而自己,也快到三十了。
走上前,一把将张继抱起,空出一只手来,拉着张琰,往家中走去。
第二日,张允文刚从那朝会上回来,便听得那门房说道:“老爷老爷,你可回来了!家中来了个女子,带着行李,说是来找老爷的!”说完,还用一种奇特的眼神盯着张允文,压低声音凑上前去,“呃,老爷,此事夫人们已经知道了!”
张允文先是一愣,有个女子找自己,谁啊?接着听见这门房后面的话,不由瞪了他一眼:“老爷我是这种人么?”
门房连忙干笑两声:“嘿嘿,不是,不是!”
还没到大厅,张允文便听到一个有些耳熟的声音,立刻变知道这女子是谁。正是昨日偷窃簪子的罪魁祸首——菱襄。不过这菱襄怎么会来自己家中?她不是已经被逐出宫门了么?
进入大厅之中,果然见到那叫菱襄的女子正坐在大厅中,一双眼睛四下张望着。看她这俏皮的模样,谁也想不到昨日在宫廷之中,她还嫁祸过武媚娘。
见张允文进入大厅,菱襄一下子跳下太师椅:“张,呃,张大人,你昨日不是说要为我在长安找门亲事么?我现在来了,快带我去找吧!”
一旁的支柔闻言,不由“扑哧”一笑:“相公啊,想不到你还喜欢当月老啊!”
张允文这才想起昨天好像自己真的说过这样的话。那是因为这菱襄哭哭啼啼的抽泣个不停,惹得自己火起,这才向她吼出了“本将军帮你找个夫婿嫁了!”这句话。看来这菱襄还真的惦记上了。
心念急转,张允文忽的一笑:“菱襄啊,我有一个亲兵,今年不过二十出头,已经是正六品的昭武校尉了,你看他做你夫婿如何?”
这菱襄却不点头,一双眼睛望着张允文:“我要先看看那人长得什么模样!”
于是,张允文便带着这菱襄到了隔壁的院子里。那里住着的便是杨石、马望山等光棍。
现在张允文的亲兵之中,除了他们二人之外,其余如宋瀑、郑方廉等人皆是有妻室的人。张允文在自家宅子四面,分出小院子给他们居住着。
当张允文带着菱襄出现在院中的时候,杨石等人尽皆一脸诧异的望着张允文。
“大人,这……”杨石一指菱襄。
“呃,杨石啊,你也是老大不小了,该给你找一个人管管你了。这是给你送来专门管你的人,本将军命令你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与这位叫做菱襄的姑娘成亲!”张允文大声说道。
“是!”杨石条件反射似的应了一句,接着便陡然醒悟,一脸苦色的看着张允文。旁边的马望山望着杨石的苦着脸的样子,一脸幸灾乐祸的笑容。
“老马,你也别笑,你都三十多的人了,还是个光棍,也得尽快找个管家的!”张允文瞥见了马望山幸灾乐祸的笑容,当下出言道。
马望山一张脸也苦了起来。
极其不负责的将菱襄留在院子里,让杨石去应付,张允文自己则是离开了此间院子。
没过两日,李世民对齐王李佑的处罚决定便公之于众了。先是将李佑所犯之事一一列举出来,接着便宣布了处罚措施。和当初张允文在那御花园中听得长孙无忌说的一样,却是令李佑遣散卫队之中,私自招募的那部分人。令权万纪为新的齐王府长史,全权监管齐王李佑的日常一切。最后还令诸亲王、郡王引以为鉴,勿要做出违法乱纪之事。
听到这圣旨,张允文几乎可以想象到李佑将是如何的恼羞成怒,气急败坏。
此时的李佑也确实气急败坏。在朝会后的第三日,这道关于处罚他的圣旨便传到了齐州。
“什么?让本王遣散卫队?让权万纪那老头当齐王府长史?还要本王禁足三月,今年不得返回长安?”李佑满是不可置信的呼道。
“是的!殿下,陛下的圣旨上便是这样说的!来,殿下,接旨吧!”那位宣旨的官员淡淡的说道。
李佑一把拿过圣旨,翻看了两遍,气得胸口剧烈起伏。刚想将这圣旨掷于地上,可是有想起此时正有宣旨的官员在旁边瞧着,当下愤愤的将圣旨放在一旁的几案之上。
这时候,那宣旨的官员又道:“对了,齐王殿下,令长史权万纪权大人此时已经在路上,恐怕过不了两日便会来齐州了。”
李佑一听,嘴角不由轻轻抽*动两下。
可以预见,李佑接下来在权万纪的监督之下过的日子定是非常不爽啊!
“张允文!”李佑满脸的怨毒之色,“都是你这无耻小人,在父皇面前告我的状!别再让我碰见你的商队,否则老子非但要将货物扣下,就连人也要扣下!”
在得知自己的遭遇全是因为张允文在李世民面前告状,心头顿时如猛火遇油,那股憋在体内的怒火猛的燃烧起来。而那冉扫荡对象便是张允文。不过他却没有思考若是自己没有什么过失,又怎会被张允文抓住把柄?若是自己没有去动那商队,恐怕也不会招来张允文的报复。
“唔,姐夫,恐怕五哥现在正气得发狂呢!”李治一边笑嘻嘻的吃着饭桌上散发着浓郁香味的饭菜,一边对张允文说道,“这几日,就连阴妃也是满脸的阴沉。哦,她去求见了父皇两次,可都被挡在外面了!”
说道后面,那李治已经是换上了幸灾乐祸的口气了。
张允文轻笑一声:“你五哥遭罪了,你怎的还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啊!”
李治理直气壮的回答道:“谁叫他当初欺负过我!”
张允文听罢,却是肃声说道:“小治啊,这些话你在我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可千万不要在陛下还有长孙大人等人面前说起。若是他们问起,你可要说对于你五哥的事感到非常的遗憾之类的话语!”
李治也是聪明伶俐之人,听得张允文这样说,也不问缘由,默默不语,重重的点了点头。
这张饭桌之上,除了张允文和李治便无他人了,至于李宇支柔他们,正带着晋阳公主等几位公主在另外一张大桌子上用餐。欢声笑语不时从那桌子上发出来。
“小治啊,你说她们之间怎么有说不完的话题,怎么样都可以说上半天?”转过头望了望那张桌子,张允文向那正和桌上饭菜搏斗的李治问道。
李治头也不抬,口中发出嘟噜声:“我也不知道!”
张允文不由翻个白眼,看着狼吞虎咽的李治,也跟着大口大口的吃起饭来。
用了饭,那晋阳公主、金城公主等几个年纪尚幼的公主在庭院中和张琰张继嬉闹成团。而高阳公主则是坐在李宇身边,和李宇说着话。
李治则是和张允文坐在一起,悠闲的坐在台阶上晒太阳。
“唉,也没有仗打,这日子真是单调啊!”张允文感叹的说道。
李治闻言,却是哈哈一笑:“是了,上次的伐高昌之战还有松州之战姐夫都没有参加,自从上次参加那个西征吐谷浑的战争之后,便再也没上过战场,想必是呆在家中闷得慌吧!”
张允文轻笑了一下:“我等身为大唐军人,自然是以保家卫国,开疆拓土为己任,若是真的那一天我等清闲下来,那就是四境之内皆无敌手,四海之地尽归大唐了!若真是如此,那我倒愿意好好的清闲一下!”
李治沉默一下,说道:“姐夫此言在理!对了……”好像想起了什么,“今日我和晋阳离宫的时候,那武媚娘托晋阳公主给姐夫捎了个话。我估计晋阳那丫头已经将此事给忘了,就由我来说说吧!那武媚娘其实就是想谢谢姐夫,至于那些感恩戴德的话,我就不说了,反正她的伤好了之后,会过来跟你说的!”
张允文点点头,表示知道,却忽然想起眼前的李治就是武媚娘以后的丈夫,不过现今两人年纪都不大,武媚娘今年十四五岁,李治只有十二三岁,恐怕还没有勾搭在一起的。不过以后就难说了。
当下便轻声问道:“小治啊,你对那个武媚娘有什么感觉啊?”
李治抓抓鬓角,却是摇了摇头:“没什么感觉!”
张允文瞧他面色不似作伪,也就不再追问,想想也是,这李治恐怕才刚刚步入青春期,心理上虽然有些早熟了,但是生理上还是差了一点。
寒来暑往,时光如梭。
这日子如同指间沙一般,缓缓泻下,慢慢流淌,似慢实快。
望着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听着耳边传来的欢笑声,张允文一时间竟然痴了。曾几何时,同样是在这样大纷飞的天空之下,他伸出手,接下数片飞落而下的雪花来。雪花融化在手里,带着丝丝凉意。
那时候,年号还叫做“武德”,当今陛下还是秦王,自己还是秦王府上一个行军司马。
恍然间,他似乎看见了雪地之中那个十五六的少年,伸出手来,接着雪花,脸上充满了坚决与刚毅。恍然间,似乎又听见了呼啸的炮弹声。
轻轻的叹了一声,这时光啊,还真他娘不是个东西!霜了发际、皱了眼角还不算,还将自己回溯数千年,出现在这里,实在是对天无语,徒留长叹啊!
正文 第三百七十章 薛仁贵
一声炸雷轰然响起,似从遥远天际奔腾而来,有倏然远去。
抬起头,只见长安上空,云气翻涌,在阵阵狂风吹拂之下,如奔马齐飚,如江河浩荡,如潮起涛生,倏然之间,竟演化万千景象。
一滴细雨落了下来,砸在了大地之上,四面溅开。
紧接着,一滴接一滴的雨珠子从天而降,片刻之后,便连成雨线,形成雨幕。
“今年的春雨可是比往年要多得多啊!”张允文喃喃的说道。
站在回廊之中,看着外面渐渐稀疏下来的雨线,张允文想起了今日朝会之上的事情。
朝会之上,李世民下诏令道:“来年二月有事于泰山!”
这诏书一下,如投石激浪,群臣尽皆面露兴奋之色,各自议论开来。其议论的焦点,无非就是那封禅之时所行之礼。
所谓的有事于泰山,便是指李世民想要封禅泰山。
封禅泰山,是在泰山之上祭拜天地的活动。《史记?封禅书》有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厥旷远者千有馀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自秦皇汉武之后,也就只有一个光武皇帝封禅过泰山,距今也是数百年了。遍观前三者,秦始皇荡平liu he,一统华夏,是为千古一帝。汉武帝雄才伟略,武功盖世,威震四夷,李世民一直吧自己与汉武帝相比较,尤其是在武功方面,所以,对于这封禅一事,也是热心得很。再说了,自光武帝封禅泰山之后,这封禅泰山的仪式,已演变成通过“弘礼乐之制,正三雍之典”,来实现“扬名万世,以显祖宗”的目的。
早在贞观初年,李世民心头就一直存着封禅泰山的想法。毕竟这封禅泰山,代表着帝王最高的荣誉。根据太史公的记述,能封禅者,“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除了这太平兴隆盛世之外,若是天降祥瑞,亦可封禅以答谢苍天。所以,若是李世民举行了一场封禅仪式,无论是对于李世民,还是对着这贞观一朝,都是有着莫大的好处的。
然而,李世民筹划的封禅之事并不顺利。
贞观五年正月的时候,河间王李孝恭便提议封禅泰山,不过李世民“手诏不许”。贞观六年,又有地方官员提出封禅泰山的建议,得到了朝中许多大臣的赞同,而魏征则是极力反对。李世民甚至与他展开了一场辩论。就在他们僵持的时候,河南河北诸州发大水,李世民只好作罢。到了贞观十一年的时候,李世民那欲图封禅泰山的心再次跳动起来,这次下了决心一定要去泰山封禅。恰逢国子监博士刘伯庄、睦州刺史徐令言上书请求封禅,李世民当然十分高兴。然而,那二人却对封禅的礼仪说法不同,各执一词。李世民只好下令秘书少监颜师古、谏议大夫朱子奢等人,研究封禅事宜。这帮人一研究就研究了数年,一直到今年,这才和房玄龄、魏征等人定下了封禅的礼仪。
于是,李世民便发出了“明年二月有事于泰山”的诏书。
不过在张允文的记忆中李世民好像没有去过泰山封禅,这是他到死都引以为憾的事情。
自二月份李世民发出诏书以后,先有长安父老齐至皇宫,请李世民封禅泰山。接着,并州、洛阳、益州等地父老也齐齐来到长安,请李世民封禅泰山。
张允文知道,这是李世民在为封禅泰山一事造势了。
面对这“汹汹**”,李世民摆出了一副仁君应有的样子,和善的接待了这些各地父老,安排他们好吃好喝的住下。
如今礼仪定了下来,声势也造了起来,剩下的只有等待,等待着明年二月的到来。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一直到四月末,天气转热的时候,李世民又跑到九成宫避暑去了。此次李世民离开,再次将李承乾带去了九成宫,没有留下他来监国。
这番举动却是让群臣不由心头惴惴,难道是李世民开始极不放心东宫,不愿再将国家大事交由他来处理?
李世民去九成宫没几日,张允文正在北衙侦察营新兵训练营这边,悠然看着那些侦察营的老兵折腾那些刚刚从各地招募而来的新兵。这批新兵是在去年秋季招进来的,约有三百来人。而上一批四百多人,训练了两三年的侦察兵已经从这军营中走了出去,再次分布在南北衙诸军之中。
“老马,你轻点,别把那小羊的骨头给折了!”张允文瞧见那边马望山正在马望山正在教训一个没有射中箭的士卒,满脸凶神恶煞,不由出声喊道。
“杨石,你小子在干嘛呢,那刀挥得那般快,是用来剁肉馅的还是砍人的啊?”瞧见杨石在卖弄刀法,张允文笑道,随即又觉得有些不对,当下吼道,“杨石头,你个臭小子,不是告诉你让你在家陪你新婚老婆子么?怎么跑到这儿来了?快给老子过来!”
自那日张允文将菱襄领到杨石那边,并将杨石介绍给菱襄时之后,便溜之大吉,留下两人在那里相对。
这杨石哪里经过此等阵仗,面对着那位微微有些花痴的少女,一张黑脸顿时涨得通红,不过他皮肤黝黑,倒看不出来。
这菱襄倒是主动和杨石说起话来,杨石也小心的应答着。一来二去,这二人很快就混熟了。
接下来,在李宇、支柔这两个闲得无聊的人的煽风点火,嗯,撮合之下,这二人很快就混得极熟了。而那菱襄,也在张允文的府中做了一份差事,其住处,就在杨石的隔壁。
至于王妍,她原本也想掺和进来,可惜的是,随着肚子越来越大,她的行动也开始不方便了。所以只好放弃掺和进来的想法。
最后,在杨石带着菱襄见了杨常。杨常一见这菱襄容貌秀丽,体态高挑,别有一番小家碧玉的风韵,再加上是张允文介绍过来的,也就同意了。
不过当时菱襄只有十四岁左右,年纪尚幼,所以一直等到第二年,菱襄满了十五岁,这才正式成亲。
成亲后,张允文便特批了杨石三个月的假期,如今,正是在这三个月之内,也就是说,杨石可以不用来此处。
“你说说,你怎么跑过来了?”张允文板起脸说道。
然而那杨石仿佛没看到张允文板起的脸,嘻嘻笑道:“大人啊,可得恭喜了,这届新兵之中可有一个异常厉害的家伙,一手方天画戟使得是出神入化,许多老兵都不是他的对手!若是好好加以培养,定成大器啊!”
张允文虽然对这杨石岔开话题的行为表示不满,但是,话的内容还是引起了张允文的兴趣来。
“什么?方天画戟?此人用的是方天画戟?”张允文脑海中浮现出一人的名字出来,当下有些激动的站起身来。
“是啊!那杆大戟有一百多斤重,挥动起来,真是虎虎生风啊!嘿嘿,大人,要不你用大铁槊和他较量一下!”杨石笑道。
“好,你去兵器库中取一杆大铁槊过来,我去会会这薛……嗯,使方天画戟的人!”
听到张允文这样回到,杨石反倒是愣了一下。他不过是随口说说罢了,不会真的以为张允文会以将军的身份和一个无名之辈打一仗。想不到张允文竟然一口应承下来。
不过想起那人挥动方天画戟时那出神入化的手段,心头一热,这人的武艺应该不在大人之下,可以看一场龙争虎斗了。
“好勒,大人稍等!“说着,杨石飞快的往兵器库方向跑了过去。
张允文翘起嘴角,用方天画戟,再加上现在的年份,这使戟之人应该是那个人吧,薛仁贵!想到这位大唐名将,张允文浑身肌肉似乎兴奋的抽*动了一下,能和未来的大唐名将交手,真是荣幸啊!
正文 第三百七十一章 武惊四座
遍观历朝历代武将,能使方天画戟者,皆为一时之猛将。其中最出名的恐怕便是吕布手中的那杆方天画戟了,其次恐怕便是那薛仁贵了。
没过多久,那杨石便屁颠屁颠的扛着杆大铁槊跑了过来。
“嘿嘿,大人,武库之中,属下只找到这杆六十六斤的铁槊来!”杨石不无遗憾的说道。
张允文双手拿起铁槊,挥舞了一下,顿时呼呼风声响起。
“还不错!勉强可以用!”张允文也将铁槊抗在肩上,目光却是斜觑了杨石一眼:“小石头啊,这三个月还没到呢,你就跑回军营之中,难道就不怕你们新婚燕尔,惹菱襄生气么?”
一听张允文又提及此事,杨石苦笑一声:“好了好了,待会儿比试完毕我回去便是!”
张允文瞪了杨石一眼:“小石头,老子这是关心你!依我看菱襄那丫头,心性跳脱,出言无忌,你若是不看牢了,指不定会惹下什么祸端来!”
见杨石沉默的点点头,张允文知道他已经听进去了,当下说道:“走吧,去找那个用方天画戟的新兵去!”
杨石赶紧在前面带路。
这些新兵已经认识张允文。如今见他扛着铁槊走过来,纷纷让开一条路来。
“大人,就在前面!”杨石一指那校场边上立着的方天画戟。
校场之上,近百名大汉正**着上身,每两人一组,扛着一根巨大的圆木两头,做着下蹲动作。颗颗汗珠子顺着块块肌肉的凹陷处流淌下来,滴落在地上。
张允文见状,将铁槊搁在兵器架上,脱下上身的衣裳,也扛起一根圆木,做起了下蹲。待到汗水流出之时,又将圆木放下,在原地蹦蹦跳跳的做着准备动作。
一套动作下来,感觉到身上肌肉关节已经舒展开来,这才停住动作,对着那些正在下蹲的新兵吼道:“全体都有,立正!”
听到命令,士卒们条件反射的放下圆木,站成标准的站姿。
“你们之中,谁用这杆方天画戟?可敢出来与我一战?”张允文看着这些士卒,大声吼道。
张允文吼声刚落,只见这近百名士卒齐齐望向一名身材壮硕的大汉。
这名大汉看了一下张允文,面色犹豫不决。
张允文见状,说道:“你不当我是将军,我也不当你是士兵,我们来打一架,看看是你的方天画戟厉害,还是我的大铁槊厉害!”
此言一落,那大汉不再犹豫,抱拳道:“在下领命!”说着,一把抓过那杆方天画戟,挥舞了一下,立在身旁。
四面士卒见状,纷纷四散开去,在校场上留出一大片空地来。
大汉提起方天画戟,对着张允文,面色肃穆,裸露的身体之上,上身肌肉微微颤动着。
张允文也端起铁槊,望着那大汉。
“杀啊——”大汉口中大呼一声,向前猛地迈出三步来方天画戟一扫,那戟尖处刚好扫过张允文面庞。
张允文微微向后一倾身子,戟尖扫过,只觉一股劲风从面庞掠过,寒芒闪烁,凉意骤生。
就在他向后微微倾斜身子的时候,手中铁槊也是猛地向下刺去,直刺向那大汉的膝盖处。
大汉却是接着那方天画戟旋转的余势,身体一转,便闪到了一边。同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