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惚。

骑士不由推了推一名士卒。

“哇——”只听二人齐齐发出一声大叫,丢下骑士便往松州城内跑去。

“哎哟——”猝不及防的骑士一下子被扔在地上,发出一声呼叫来。

“什么!二十万!”韩威一脸震惊的看着面前的士卒。

“是的,大人,那名哨兵是这样说的!”

“立刻派出快马,往益州和长安求援,赶快!”

于是一匹匹快马从松州出发,直往益州和长安方向而去。

然而,快马尚未抵达的长安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在开始布置相关事项了。

“陛下,蜀中之地,沃野千里,仓廪充实,故而征战之时,可为后方。而蜀中之地,共有军府六十六所,兵力七万,然实际能调动的不过两万。故大军主要还是从长安调取。至于任命将领,调取大军之事,还是请陛下裁决!”兵部侍郎报告了一下蜀中兵力情况之后,向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目光从大殿上的众武将身上扫过。

“朕命令,令礼部尚书李道宗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令龙武军大将军李道玄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起左羽林军,左龙武军共计三万人,连同蜀地府兵二万人,同拒吐蕃!”李世民站起身来,朗声说道。

被点到名字的武将一个个走出队列之中,整齐的在殿中战成一排。

张允文没有听见自己的名字,不由有些遗憾了。当下用热情的目光盯着李世民。

李世民却对张允文眼中发出的热情视若不见,拿起一枚鱼符,大声说道:“李道宗、李道玄上前!”

二将上前一步。李世民接着道:“令李道宗统筹全局兵马,调配蜀地后勤,李道玄佐之!领左羽林军、左龙武军须于四十日之内,赶到蜀地!”

“喏!”二人上前,接下鱼符。

“牛进达上前听令!令牛进达为先锋,领五千羽林军于十五日之内,赶到松州,驰援蜀地!”

“喏!”

接着,其余的将官也被赐下鱼符,或是其跟随李道宗大军一起行动,或是先期领亲兵赶往蜀地,集合府兵。

颁布完命令之后,李世民拿起最后一枚鱼符,朗声说道:“张允文听令!”

一听李世民点到自己的名字张允文赶紧屁颠屁颠的出列:“末将在!”

“令你于宪兵营中选拔宪兵千人,于炮兵营中选征远将军炮百门跟随大军行动!”

“喏!”张允文抱拳道。接着又小心的问道:“陛下,那我呢?”

李世民微微一笑:“你嘛,就留在长安城里,等着胜利的消息便是!”

张允文目瞪口呆的看着李世民:“可是,可是末将也想上战场去!”

李世民却挥挥手:“侦察营的新兵营还有调查院那边你都要管,那里有什么时间去战场!”

张允文正要反驳,李世民接着道:“你那些手下都能独挡一面吧!既然能独当一面,你又去干什么!”

眼见不可能上战场,张允文看着手中的鱼符:“那陛下为何将鱼符赐给末将?”

“咳,你拿去宪兵营。炮兵营选兵去吧!呃,还不快去!”

由于此次吐蕃战事情况紧急,所以大军出发,没有像出征高昌一样举办什么誓师大会,只是集合士卒,说了目的地,给了士卒三天时间准备,大军便开拔了。牛进达的先锋部队更是只给了士卒一天的时间准备。

张允文选出的一千宪兵、两百炮兵是跟着李道宗的大军行军的。临行之极,张允文特地跑到李道宗府上,和李道宗东拉西扯的说了半天,主要却是说的这松州之地的重要性。更是摊开地图,将吐蕃、大唐还有松州的位置画出来:“看到没有,道宗兄,松州这块地方,可是扼守这吐蕃东进蜀中的关隘啊!从松州到积石山,这块区域内皆是羌人,吐蕃人一来,羌人便投靠了吐蕃人,甚至自任前锋。而吐蕃人一退,这些羌人又摆出一副受胁迫的样子,请大唐原谅。此等反复无常之辈,道宗兄处理之时,可不要手软啊!”

李道宗听得张允文提点,当下点点头:“此事为兄定会好好处理的!”

张允文又接着道:“除了羌人之外,小弟还希望道宗兄能将在积石山建立军事要塞,完全控制积石山及以西地区,彻底断绝吐蕃人东扩的想法!”

李道宗听完,不由皱起眉头来:“此事恐怕有难度!筑城所需费用太过高昂,且积石山寒苦,就算是筑了城池,恐怕也没人去住!”

张允文不由面露失望之色:“好吧,那算了,积石山的事暂缓一下,不过松州城可不能缓,道宗兄此去,可要好好经营一下松州城啊!”

李道宗用力的点点头:“允文放心,此事不用你说,为兄也当办好!”

在一个清晨,近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从长安出发,直往蜀中行去。

在听闻大唐只派出了三万大军之后,禄东赞不由仰天一笑:“我家赞普领二十万大军,还惧三万唐军不成?看来唐军真是被一次次胜利冲昏了头脑啊!”

“唔,大哥啊,这吐蕃不是有二十万大军么?陛下怎只派了三万兵马出来?”李道玄和李道宗并马而行,李道玄小声的问道。

“二十万?哼,这二十万中,起码有十万人是奴隶,负责后勤的,能够战斗的不到十万人。而这十万人之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羊同、苏毗及其他高原国家的军队,另有三分之一是吐蕃贵族的私兵,真正有松赞干布带领的大军又有多少呢?难道你真以为一个小小的吐蕃就能带兵二十万,再加上攻击吐谷浑的八万人,这国家岂不是有三十万兵力?恐怕西突厥都没那般多吧!”李道宗不屑的回答道。

“大哥真是厉害,还未和吐蕃交手,便知道这吐蕃大军的状况了!”李道玄笑道。

“呃,是允文告诉我的!”

“……他咋不告诉我!”

就在北衙大军开往蜀中的时候,西域的高昌已经发生了大唐和高昌之间的第一战。这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

先前,王玄策组织的焉耆龟兹联军在侯君集的大军到来之前,和高昌突厥联军打了一场,不过战败了。和常年征战的西突厥想比,焉耆龟兹这些小国人口有限,对于每个士卒都是非常珍惜的,且彼此之间战争较少,故而这些士卒的战斗力和突厥士卒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之上。恐怕有些焉耆龟兹的士卒连血都没见过。

所以这一场败得理所当然。大败之后的焉耆龟兹联军在王玄策的带领下往东而去,直插伊吾,一是想看看伊吾这边是不是和高昌城一样,难以攻打,而是为了迎接大唐军队。

可是,这不到六千人在伊吾城下同样遭到了打击,损失近千人。

统军将领只好下令撤退。

而那些驻守高昌的高昌士卒和突厥人见有机可趁,便派出千人追杀。这几乎是驻守伊吾的一半兵力了。

所谓兵败如山倒,虽然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可是这些士气全无的士卒何以抵挡如狼似虎的突厥人?眼看一场追杀就要开始的时候,只听得南面传来马蹄阵阵,声如滚雷,只见得地面上细小的沙砾开始跳动。

一支骑兵突然出现在南边。

只见这些骑兵全身铁甲如墨,一杆飘扬的旗子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唐”字。

“杀——”

唐军领军的将领一挥手中长刀,两千骑兵如洪水一般,铺天盖地的向那些高昌士卒,突厥士兵冲去。

焉耆龟兹联军总算见识了什么叫做强军了。原本以为西突厥的骑兵纵横西域,可以称为强军。可是,看着这些唐军摧枯拉朽的一个个斩杀着突厥士卒如斩草芥,心头顿时涌起了一种对唐军的膜拜来。

没到半个时辰,这场遭遇战便结束了。

当王玄策上前和唐军进行沟通时,他看见了头盔之下一个熟悉的面孔——苏定方。

苏定方被侯君集任命为先锋官,领着两千骑兵,在茫茫大漠之中先行前进。要不是身边有向导和二十多个侦察兵,恐怕他早已在大漠中迷失方向。

至于为何能凑巧的救下联军,却是侦察兵提前不已发现了这些被追杀的联军,禀报给苏定方。苏定方闻言,立即领兵来救。

看到王玄策在联军之中,苏定方不由长吁一口气,自己果然没有救错啊

正文 第三百四十二章 和亲之论

 屈指算算,自己已经有三年没上过战场了,嗯,还是挺怀念在战场上搏杀的感觉。

张允文背靠着太师椅,一双脚搁在面前的书桌之上,双手抱于后脑,一脸的悠闲自得。

这就是他在调查院办公时的样子。

每日张允文一大早就出了家门,先挨着在北衙的宪兵营、炮兵营和侦察营训练营转了一圈,然后来到位于南衙的调查院,坐等消息传来。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这段时间内,东宫和魏王的争斗也暂时偃旗息鼓,毕竟这征战之事乃是国之大事,整个国家的重心应该偏向那里。若是因争斗而惹起了李世民的不快,这是十分不明智的。

而闲得无聊的李治也是时常带着晋阳公主一道到张允文家中做客,名义上是看望二姐和张继,实际上是图个好玩。因为在张允文家里,专门拿出一个庭院来,做了一个游乐场,将后世游乐场里能搬进来的东西全部搬进来,从吃到玩,样样都有。这对于李治和晋阳公主这样的十来岁的小孩子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所以每隔上几日,张允文回家的时候,便会看见一群孩子的身影。

征讨高昌的大军是在三月出发的,行军一个月,到达陇右,与右卫大军会合。至于这种行军速度的原因,却是因为炮兵的拖累。迫击炮还好,一匹马便可以拉走了,但那数千斤的大炮就不好办了。由于没有专门供火炮行军的装备,只好将火炮放于马车之上。然而,车轱辘却支撑不起这样重的火炮,只好行上一段路便更换一次车轱辘。到达沙地之后,车轮深陷沙地,不得不花上时间来讲车轮移出。

双方合兵之时,阿史那社尔等新投的突厥将领好奇的看着这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黑色铁筒子。这些火炮在灭突厥和攻吐谷浑一战中出现过,他们已经有所耳闻。如今见到实物,纷纷凑上前去抚摸着。

从陇右的贺兰山大营出发,十万唐军如同潮水一样往西域杀去。

最先出发的是李扬带领的侦察兵。这些尖兵冲在最前面,准备遇上高昌斥候,便来个顺手解决。结果撒下了三百多人,先行了百余里,却是连个毛也没看见。

这却是那高昌根本就没有派什么斥候游骑出来。

一路上越过茫茫大漠,千里流沙,时而雨落如刀,时而炙阳如火。为了让后面的后勤补给能跟得上,大军行进的速度并不快。

从陇右到高昌,这段漫长的路途中,几乎没隔上两三日便会有情报从军中传来。有军中例行的报告文件,有宪兵营处理士卒违纪的处理意见,有写往家中的家信。装在一起,厚厚的一大包,通过快马驿站系统送回长安。

很多的文件,如宪兵营的违纪情况处理,便是直接送到张允文手里。

当然,南边抵御吐蕃的大军亦是一样,情报不断。

虽然征伐高昌的大军先行出发,然而首先打起来的却是南边的松州城。

在积石山屯兵半月之后,松赞干布终于出手了。这一出手便是雷霆之势。

吐蕃大军越过积石山,横扫了河曲十六州。这些羌人在和吐蕃打了一仗之后,便立刻投降于吐蕃,抱全自身实力。向东,吐蕃大军越过沼泽,占领了嶂、序、台、桥诸州。这些羁縻州的刺史们同样没有做抵抗,便投降了。

于是整个松州西部尽入吐蕃之手。

这时候,二十万吐蕃大军兵锋已经直指诺、阔二州。

诺、阔二州里松州较近,其州城如松州城一般,拥有一道丈余高的城墙,采用了石头、木材构建,非常的牢固。这二州城内汉人约占三成,汉羌杂居,汉人教授了这些羌人先进的耕作方法,使得这二城少有饥馑,粮食丰足。所以这二州的刺史也倒是心向大唐。

可是,当吐蕃大军压境,其余羁縻州尽皆开城投降时,这二州的刺史也开始动摇起来。

就着这时候,松州都督韩威,领东拼西凑的八千大军来到了宁远镇,一个诺、阔二州以南的小镇上,准备在这里和吐蕃大战一场。

侦察到唐军动向的吐蕃军队焉能不有所动作?于是一支一万多人的吐蕃军队脱离大军,绕过诺、阔二州,直往宁远镇扑来。

韩威领兵与之战于宁远镇西北。双发大战半日,不分胜负。最后,吐蕃将领派出一支千人队伍绕到唐军后面,终于将唐军打败。

此战,唐军重伤阵亡八百二十人,轻伤一千六百多人。而吐蕃,伤亡数目更多。

韩威带着剩余士卒狼狈往南逃窜时,那吐蕃将领也不追赶,再后面用汉话大声吼道:“我家赞普向大唐求亲来了,迎娶大唐公主!韩都督赶快去向长安报告吧!”

韩威逃回松州城,即刻派出快马前往长安。而就在他返回松州之后,那诺、阔二州相继投降吐蕃。

而此时,牛进达的五千先锋离松州还有五天的路程。

诺州、阔州二州投降之后,吐蕃大军也没有趁势进攻,而是在喏、阔二州驻扎下来,摆出一副严防死守的样子,只是派出游骑四下侦察,并未有什么进攻的意图。

看来他们是在等着长安的反应。韩威心想道。

当松州城的快马将吐蕃人猖狂的话语送到长安的时候,李世民又惊又怒。

“混账,这些吐蕃人真以为凭他那二十万残军就能逼朕嫁公主?朕偏偏不答应!”李世民气急败坏的在大殿内踱着步子。

此时虽不是朝会,但是一干重臣皆在此处。

“陛下放心,我大唐军队威如猛虎,吐蕃那群只知道玩泥巴,还在用石头兵器的士卒怎么可能是唐军的对手!”程咬金拍着胸脯说道,“若是陛下不放心,可以将老程派过去,老程领一万兵马,定能杀得这些吐蕃蛮子屁滚尿流!”

程咬金的话音刚落,众人便不由发出一阵轻笑声来。而在这笑声之中,李世民的火气也消了不少!

张允文顿时恍悟,难怪程咬金如此得李世民宠爱,原来还有这般作用!

长孙无忌道:“吐蕃来势汹汹,然而却根本不了解我大唐军队战斗力。同样,我大唐亦不了解彼战斗力。然而大唐却是有一项吐蕃没有的优势!”

“哦!”听长孙无忌开始分析,李世民凝神倾听起来。

“这所谓的优势还得归功于张允文,张将军!”长孙无忌笑道。

李世民先是一愣,接着恍悟道:“辅机说的是那些调查院的探员吧!”

长孙无忌点点头:“不错!”贞观八年的时候,吐蕃第一次遣使团来我大唐时,张允文便说防微杜渐,吐蕃不得不防,如今看来当时允文之言果然没错啊!“李世民忙道:“允文,你过来,给朕说说当初派到吐蕃的那些人如今是什么状况?”

张允文上前两步:“当初共计派出了二百零七人进入吐蕃,死亡三十二人剩余的探员尽皆留在吐蕃。有些是大夫,有些事和尚,还有些人投身吐蕃王族,成了亲信。不过遗憾的是,能混进吐蕃皇族的,却一个没有!如今很多的情报都是他们传出来的!”

张允文此言一出,众人顿时点点头,原来如此。

不过那长孙无忌又随即道:“不过允文啊,万一这些人在吐蕃受到重用之后,背叛大唐,该如何是好?”

张允文道:“凡入吐蕃者,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其老母妻儿皆留于长安。且末将曾对他们许下诺言来,十年之后,回归大唐之时,赐钱三千贯,良田十顷!”

长孙无忌听罢,这才不说话。

接着,众人又开始讨论着南北两大战事。

就在众人讨论之时,忽然听见殿外传来一名内侍的声音:“启禀陛下,宫外来了位壮士,说是张允文张将军的人,他说他负责监视吐蕃使团,那禄东赞让他来传话,说是想见陛下!”

李世民一听,不由皱起眉头来,这禄东赞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在想要见自己。沉吟一下,说道:“你去带两名侍卫,将那禄东赞接过来!”

“喏!”

殿内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不知这禄东赞求见是何意思。

多了近半个时辰,那内侍便带着禄东赞来到了大殿。

“你要见朕?”李世民目光如刀,看着禄东赞。一股威仪从身上不自觉的散发出来,大殿之中,空气顿时一滞。

禄东赞微微一笑:“是的,大唐皇帝陛下,外臣之所以来见陛下,乃是为我家赞普求亲来的!”

此言一出,李世民平息没多久的怒气再次涌了上来。只见他冷冷的看着禄东赞:“大相,你三番两次的来为你家赞普求亲,可是朕凭什么将女儿嫁给你家赞普?就凭那区区的二十万吐蕃军队?”

听出了李世民口中浓浓的不屑之意,禄东赞眼中闪过一丝阴霾,正要说话的时候,李世民又接着道:“大相啊,你可知道,就在几天前,你家赞普兵锋直指诺州,与我松州都督韩威大战于宁远镇。我唐军虽退,但损失不过八百人,而你吐蕃却损失了近两千人啦!就是此战之后,你家吐蕃扬言要来娶朕的公主!哼,真当朕怕了那二十万人不成?”

禄东赞一滞,随即说道:“外臣并不是这个意思!想我吐蕃大唐,乃是友邻之邦,自当和睦相处,焉能互相攻伐!我家赞普与外臣真是不愿意看到两国互相攻伐,这才向大唐皇帝陛下求亲,请将公主嫁于我家赞普。如此一来,赞普即陛下之婿,陛下即赞普之翁,两国为翁婿之国,世代友好,永不攻伐,岂不妙哉?犹如汉时昭君嫁于匈奴,五十年间,边境再无狼烟升起,百姓安居,天下太平啊!”

禄东赞一搬出这国家大义,李世民还有那些文官重臣不由沉思起来。毕竟这吐蕃所居之处,地势高峻,气候恶劣,若是攻之,恐怕损失巨大,能睦邻友好当然最好。

看着李世民等人面色渐渐温和下来,张允文却是有些急了,此事万万不成,若是成了,将为大唐之祸!

听到这禄东赞说起王昭君来,张允文忽地脑筋一转,仰头大笑三声,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朗声说道:“陛下,末将忽来灵感,做出诗一首,还请陛下许末将当庭念诵!”

众人闻言,心头顿时埋怨张允文不和时宜。李世民呵呵笑了两声:“好久没有听允文作诗,今日既然作了出来,那好好念诵出来便是!”

张允文轻咳一声,朗声道:“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

四句诗一出,李世民和众臣顿时面色一变。

而那禄东赞猛地转过身来,目光复杂的看着张允文。

“大相,你所说的事朕已经知晓,你先回去吧!”说完,不待禄东赞出言,便接着道,“来人啊,送大相回驿馆!”

禄东赞走了之后,李世民忽的朗声大笑,声音久久回荡在大殿之中。

“好你个禄东赞,朕还差点被你的言语迷惑啊!哼,什么百姓安定天下太平,若是我大唐孱弱,他吐蕃又岂会前来求亲?如今我大唐兵强马壮,武将如云,灭吐蕃都易如反掌,还要什么以嫁公主而唤和平!他吐蕃还真以为他能像几十年前的突厥一般威胁我大唐不成!”

张允文一听这话,心头顿时暗赞一声。李世民不愧是行伍出生,性格强硬,不会向那些威胁大唐安全的人服软的!当即上前一步,抱拳道:“微臣愿为陛下训练十万精兵,可适应高原气候,能在高原地形之中作战!”

而其余尉迟敬德、程咬金等将领见状,也齐齐上前一步:“臣等愿为陛下灭了吐蕃!”

李世民先是一愣,旋即指着张允文笑道:“哈哈,允文啊,你倒是好打算啊,一句‘泉下相逢应合羞’让这些武将们全都跟着你反对和亲了!不过允文你刚才说训练十万精兵是怎么回事,难道如今大唐兵力还不够?”

张允文赶忙解释了一番高原反应之类的东西。李世民听罢,当即恍然点点头:“难怪这些吐蕃人敢如此嚣张,便是断定我大唐军队不能到高原上去,就算上去了,战力也要减掉大半!”沉吟了一下,李世民点点头,“此事定然要办,但恐怕要过上一段时间。”

张允文抱拳道:“微臣不急,只要能灭吐蕃,费上十年之功也成!”

就在这个时候,殿外又传来了内侍的声音:“陛下,陛下,大喜啊!大喜啊!”

李世民本要发怒,但听见这内侍喊道“大喜”,心头也好奇起来,对着大门边喊道:“什么大喜的,进来说!”

大殿的门缓缓推开,两道身影出现在大殿门口。

一人是那内侍,另一人却是陈全康。

二人见礼之后,李世民问道:“什么喜事啊?”

内侍轻轻推了陈全康一下,后者看了看张允文,上前一步道:“回陛下的话,今日收到西域传来的消息,麴文泰死了!”

正文 第三百四十三章 麴文泰之死

 麴文泰今年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了,一副苍老的面孔掩盖了实际的年龄。经年在这风沙呼啸的西域呆着,他的身体渐渐被风沙侵蚀。

当大唐军队慢慢逼近高昌的时候,这位麴文泰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是与日俱增,终于,在这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原本有些孱弱的身体双重压迫之下,这位高昌国主一病不起。

其子麴智盛暂时代领王位,处理高昌国内诸事。

高昌城内,一处占地广阔的宅子里,一位微微有些发胖的中年人正仰头望着头顶上尖尖的圆尖形屋顶。

“梅掌柜!”一名年轻人走到中年人身边轻声说道。

中年人转过头,露出一张平淡无奇的脸来。此人却是林然定下的**人梅仁幸。

“昨日麴文泰已经宣布暂时由麴智盛处理政务,你可知道其中原因?”梅仁幸淡淡的说道。

年轻人愣了一下,当下抱拳道:“麴文泰一病不起,缠绵病榻,不能处理事务,只得让其子麴智盛来处理!”

梅仁幸点点头:“不错,正是如此!对了,我听说你是游侠出身,想必功夫十分了得吧!”

年轻人对于梅仁幸这种迅速转化话题的方式有些不习惯,呆了一下,才回答道:“回掌柜的话,小人正是游侠出身。至于功夫嘛,小人并不擅长正面对敌搏斗,擅长轻身之法和,呃,逃命!”说道最后,这位年轻人不由脸红了一下。

梅仁幸闻言,轻轻一笑:“我曾问过下面的众人,你们之中谁人最擅长轻身之术,最擅长秘密潜入,他们都说是你。所以我才找你过来!我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做!”

年轻人一听,露出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交给我?掌柜真是要交任务给我去做?”

这梅仁幸素来刻薄,对于下属要求极为严苛。至今,能令他满意的下属也就那么几位。所以,大部分任务都是交与他们去完成的。而其他普通下属,想要得到任务,貌似很难。

所以,这位年轻人这才露出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梅仁幸肃声道:“此事并不轻松,可以说是万分艰难,所以钱青啊,我现在这儿先跟你说了,你可以考虑不去!我也不会为难你的!”

这名叫做钱青的年轻人咬咬牙,蓦地半跪在地:“请大人吩咐!”

梅仁幸听他称呼自己为大人,不由微微点点头,这钱青也倒是识趣,若是此次任务过后,他还能回来,便会成为自己的心腹了。

“我要你潜入高昌皇宫,将一包粉末放进麴文泰服用的药中!”

钱青猛地抬起头,目瞪口呆的看着梅仁幸。

“大人要我去给麴文泰下毒?”

“不不不!”梅仁幸伸出一根手指轻轻的摇摆着,“下毒这等低级的事情我怎会去做?”

“那粉末是……”钱青不解的问道。

梅仁幸四面看了一下,示意钱青附耳过来,低声在其耳边道:“超级烈性**!”

“哇!”钱青顿时低呼一声。他可以想象,在下了这药之后,原本就缠绵病榻的麴文泰忽然**中烧,一旦憋不住,以他那孱弱的身子……

呃,这**前面可带了四个字:超级烈性!

唉,钱青几乎可以预见麴文泰的下场了。同时,他用一种异常的目光看着自己的上司,这位上司啊,还真是……想法出人意料之外啊!

从梅仁幸手中接过那小小的纸包,钱青悲壮的出门而去。

由于大唐军队已至高昌边境,虽还未发生战斗,但是却是让高昌城内的王族和突厥人紧张万分。大量的士卒被派上高昌城头,日夜注视着外面的情况。

甚至麴智盛已经开始计划着统筹分配高昌城内的所有粮食了,以保障能在大唐军队围困高昌城期间,有足够的粮食与之僵持。

对于高昌的城墙,麴智盛有着强烈的自信。麴家经营高昌,已有数百年,其间,一次次修缮着高昌城墙,使得这城墙已有十余丈高,近一丈厚,更是设有一道女墙。堪称是西域第一城墙,都快赶得上大唐上州州城的城墙了。

为了守卫高昌,皇宫卫士也被派出一半的人,做守城之用。所以,梅仁幸才敢大胆的派出属下潜入皇宫之中,图谋不轨。

五月的高昌已经非常热了,太阳久久的挂在天际之上,炙烤着大地,一直到戌时二刻,太阳才恋恋不舍的落下山头,夜幕渐渐降临。

钱青一边摇晃着一把大蒲扇,一边喝着茶水。此时他身上如同被水淋过,汗珠子不断的冒出来。

就在刚才,他活了一下身子,在这个庭院之中预演了一下动作。

想当初,他钱青在长安一带也算是大名鼎鼎的游侠儿。虽然名气及不上已经从军的刘诚、吴鹏,焦老大、孟老大等人,但在新一代的游侠儿中,也算是后起之秀,大名鼎鼎。

本来他的目标是像那些前辈一样,能加入到侦察营中,一展身手,熟料侦察营后来不再从游侠儿中招人,改由诸军府选拔。钱青顿时大失所望。正当年纪渐大,准备找一份好营生养家糊口时,却传来了调查院招收游侠儿的消息。于是钱青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调查院。在调查院里呆了两年,便被调在梅仁幸的麾下,从而开始了惨淡的日子。

屈指算来,从调在梅仁幸这儿开始,足足快三年了,竟然没有升迁一次。这让钱青十分郁闷。

如今,机会来了。

活动开身体之后,钱青便躺在榻上等待着午夜的到来。

在这等待的过程中,钱青食用的东西不多,皆为肉食,勉强填饱肚子。估计等到午夜的时候,他将处在一种空腹状态。

漫长的等待有些无聊。不知不觉间,钱青睡了过去。

猛的醒了过来,只见外面一片漆黑。钱青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起身将装备整理好。

除了一柄军刀之外,只有一个飞爪了。钱青唯一的目的便是尽量减轻重量。

穿着黑色的夜行衣,翻过高高的院墙,钱青直往皇宫方向跑去。

至于路线,钱青早在今日白天的时候,便已经选好了。

来到皇宫外,远远望去,只见高昌皇宫里面灯火憧憧的,却没什么人影在活动。站在皇城的墙角之下,甚至还可以听见墙头上传来的呼噜声。

钱青当游侠儿的时候,和一群年轻人无法无天,偷鸡摸狗,翻墙挖墓,什么事情都干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